比利时国王
King of the Belgians,国王外出中(台),比利时之王,君主历难记,国王返乡记
导演:彼得·博罗斯,杰西卡·霍普伍德沃思
主演:彼得·范·登·贝京,露西·德拜,提图斯·德·沃格特,布鲁诺·若里斯,戈兰·拉达科维奇,彼得·范·德·侯文,尼娜·尼古拉娜,瓦伦丁·加内夫,娜塔丽·拉罗什,尤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荷兰,保加利亚语言:英语,弗拉芒语,法语,保加利亚语年份:2016
简介:尼古拉斯(彼得·范·登·贝京 Peter Van den Begin 饰)身为比利时的国王,在民众面前一直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姿态,被媒体批评不够亲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尼古拉斯决定出访土耳其,王后(娜塔丽·拉罗什 Nathalie Laroche 饰)雇佣了纪录片导演邓肯(皮尔特·范·登·霍根班德 Pieter ..详细 >
伪纪录片的风格呈现了皇室家族所追求的百姓生活,通篇都是依托于这对矛盾制造笑点。整部电影采用的是公路片的套路,一路展现巴尔干半岛相关国家的遭遇。
欧洲人的节奏感比美国普遍还是差点。不过跟他们对电影的理解有关系吧。
“2017欧盟电影展”11.24百美汇。比利时荷语区和法语区
对时政话题一个巧妙又欢乐的体察,以及地缘版图的有趣解读。漂流在海上的君王,一群不靠谱的外交使团,路过的诸多国家和不同居民的百味心态,无聊地见识着千人一面与陈词滥调...是无趣又落寞的人生,也是始终看不清的世界
用纪录片来表现戏剧张力的意图很好,但并没玩出什么花样来,旁白尤其愚蠢,把画面和悬念全都破坏了。
影片其实是一部伪纪录片。真实的比利时国王并没有这么一段奥德赛式的经历。但是编导却很大胆,估计也是野心十足。印象中,英国女王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电影里。有严肃的,也有纯粹搞笑的。相对而言,作为男性的国王形象却并不多见。那么,本片正好可以上你一窥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工作和生活之究竟。
好久没看过这样有意思的电影了
比利时国王巴尔干奇遇记,保加利亚驱魔人好萌
快乐是无条件的。你不能说如果我有了什么我就会快乐。当你说出如果,你就已经不快乐了。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国王好高呀。第一次见赤脚的镇长。对我来说,君主制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而是是否尊重。塞尔维亚小姐身材挺好,穿制服更有魅力。第一个采用基督教的国家是亚美尼亚。第一个无神论国家阿尔巴尼亚。萨拉热窝围城战争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争。奥德赛:古希腊史诗,代指漫长艰难的征程。海上航行的最短路径是曲线。镜头太晃了,看着不舒服。8点才吃晚饭,是不是太晚了。不自由毋宁死。秘书身材不错,职业装挺适合她的,很贴身。
缺乏铁托式铁腕领袖的领导,巴尔干的民族问题永远是欧洲的火药桶,如片子所述,一个弹丸的比利时还要闹分裂,何况巴尔干乃至整个欧罗巴,剧情和人物也没啥亮点,平庸之作
看得很舒服。
伪纪录片也不是那么好拍的,你说呢
有些晕,欧洲电影想表达什么意思?
原子塔是比利时的标志性建筑,尼古拉斯国王也是比利时的象征性的元首,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政治实权。出访期间的尼古拉斯一副丧丧的样子,带着几个副手应付各种繁文缛节,发挥装点门面的作用,但惊闻国内突发事件时这位没有实权的国王实在是窘迫与无力,而国王这个职位激发起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驱使他穿越政局复杂的巴尔干半岛,躲避土耳其外交官追逐,如落魄贵族一样在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寻求帮助,只为在航班停飞的状况下及时回到比利时。这段经历让尼古拉斯从三观上得到了巨大的成长,让他从不接地气的花瓶国王蜕变为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领导人,虽然花瓶国王依旧没有实权,但相信尼古拉斯会极力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国家利益付出。片中还出现了保加利亚苏联时期的飞碟状魔幻建筑冰峰纪念碑。
我的妈,当代奥德赛,几段抒情段落极美。去史诗化的史诗故事,人物真的非常动人。用虚构的国王故事来思考欧洲的命运,非常精致巧思了。
只能说伪纪录片的形式是一把双刃剑,政治小品,好在对国王本人的视点收得很小,但也止步于那些冷幽默了。
据了解政治,看得真是琐碎没劲
构图歪七扭八,走位混乱不堪,无厘头的无用细节,这偏偏是一部美好有爱的《我的国王》,明明老大惨到流落巴尔干,却做到了拍摄人性化平民化捕捉微笑等领导交办的任务,戏谑方式表现比利时地缘政治尴尬与动荡地区深情,托尼厄德曼神穿越,表白小男仆,这部片才更适合当欧盟展开幕片啊,连欧盟盟歌都有了
很萌的国王,印象最深刻的是保加利亚那座山上的“坟墓”
一个不存在的国王,一次不存在的国家分裂,但设立在真实国家、真实政治格局和真实的王室架构上。因为野心不大,最后打出的是荒诞喜剧牌。打造一种“出格“的趣味。观众有一种窥视皇家的快感,拍摄者也爽了一把私人生存哲理输出。对于热点地缘政治和时代碰撞都只是浅尝即止,结尾又有点口号式的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