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猫小玉尾巴是卷的,黑色的,结果回忆小时候的时候尾巴是白色的,别说长大变黑染毛啥的哈。
一集一个故事,挺好,结果上班前看完第六集,发现第六第七集是一个故事,我滴天……哎~我五只猫,没有黑的,没有橘的,是不是还太遗憾,我要去日本呆着它们是不是有点多,租房也是问题啦,我靠,140个字这么多吗?
今夏最治愈的猫片了吧,完结撒花,老板在最后一集终于幡然醒悟,向前看了,大结局送走了4只猫吧好像,还剩三只大猫。
结果最后又送来了3只小猫崽啊哈哈,看叔的眉头都能夹死苍蝇了,这剧到最后岛叔跟美智子姐姐也是暧昧的一B,只是刚开始约饭而已,哎呀 进度太慢,看样子5成几率会出第二部啊,就看收视率怎么样了。
本身家里不让养猫,只能看看日剧过过瘾了。
剧情一般,但有口嫌体直的大叔和各类萌猫就够了。
嘴巴里一直要赶紧送走猫的大叔实际就如同老夫嫁女,对女婿各种挑剔。
没有爱心的、动机不纯的等等通通不要一心一意只找真正爱猫人士,剧中好不容易找到新主人送猫去试住三天但叔却始终放心不下,跑到别人家门口躲墙角偷窥还差点被人当做变态 这个简直又萌又搞笑。
没有想到的是,西岛叔竟然也开始吸猫了。
还不止一只,还不止一个品种,还不止一种姿势。
真是得天了个噜地大大地摔了,仿佛人生里遥不可及的梦想都实现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这是情绪分割线,请忽视以上,正经的往下看。
其实呢,常看日剧就会知道,如果剧集的标题明目张胆地出现猫的时候,就大概可以知道,它的剧情一定和某个治愈的故事有关。
这部也不意外,剧集里永远注孤生的西岛叔这次毫无意外的又一次丧偶了。
于是他天天顶着一张帅到没朋友的扑克脸和七只妻子收养的猫生活在了一起,一家八口其实也算是其乐融融。
但是人生呢,总归必须要向前,不管你多么喜欢活在过去,喜欢将一个个今天和明天重复成昨天的样子,但是总有人(包括自己)会觉得这样不好,这样不行,这样不够。
于是生活要求人们必须一路向前,将今天明天以及未来过得与往日岁月不尽相同。
人们,当然也有我们自己,常常会说,要放下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啊,时至今日的所有不都是过去累积的结果吗,而关于未来的种种也是今日所经历的回馈。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届由着过往到达了未来吗?
剧里西岛叔虽然看似在努力的帮猫找新的主人,让它们开始全新的生活,但是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次次机会走上与以往不同的道路,开启或许不同的新的生活。
只是,这新的生活到底是何种面目,真得会如你所愿的那样是与以往不同的吗?
在新的生活和人生里,我们不能是以往生活的替代,顶替着别人的人生过活,即使生活有挫折有争吵,也必须是属于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在漫长的生活时光里,大浪淘沙,最终仍旧被记住。
然后,还有什么是生活不能或缺的,剧集会慢慢告诉我们。
但是啊,无论如何,我们终究不能简单地遗忘昨日与明日相逢,生活和随时开始的人生只能是带着往日种种然后成为全新的自己。
所以生活中无论有没有那些猫,人生,终究是每个人的生活。
猫和所有生命里的遇到一样,会让人生有所不同,但是最终不能决定全部的人生。
剧集里面,西岛叔的生活是要离开猫咪,才能开始新的生活。
似乎猫代表着他过往的生活,曾经活着的妻子,曾经幸福的家庭。
只是,这些过往的记忆现在真的全部只是都寄存在猫咪身上吗?
所以啊,当人们下决心要开始一段割舍过去的新的生活,终究要离开什么,才能与之相逢呢?
最后,送大家与猫亲密无间的西岛叔
哎呀,开剧的这个镜头要化了多少心啊
还有无论如何都好看的叔
就这样,慢慢看。
最近日子过得有点丧,豆子淘到一部鸡汤神剧——《毛毯猫》。
光是看海报就特别舒爽。
别看它只有短短7集,一集也就一堂课的时间,氮素,在猫奴肆虐的豆瓣上有三千多人吸着猫,磕着颜,打出8.2的评分。
这对于一个小众小制作,剧情还略显老套的日剧来说是很不错的成绩惹。
颜狗可以磕颜,猫奴可以吸猫,丧逼还能学会做人,完全没有不看的理由啊!
再说惹,冰块脸西岛叔+七只萌猫的设定分明就是犯规,你叫本豆如何抗拒啊?!
《毛毯猫》讲述的是家居修理店的店长秀亮与亡妻留下的7只猫生活在一起,因为力不从心,与青梅竹马的兽医美咲一起为猫咪们寻找新主人的故事。
西岛叔的青梅竹马美咲就是昼颜里的美艳女二吉濑美智子。
这样的美人儿和这样的美男子搭配着猫咪,养眼!
养眼!
— 大型云吸猫现场 —豆子敢说身为猫奴的乃们,第一个镜头就会受不了。
每一个美好的清晨叫醒你的,不是山间的风,不是柔和的光,而是喵星人对你悄咪咪的舔手。
翻身还想眯一会,又被一只咪舔了鼻子。
还没醒?
扫尾攻击,咻咻咻
铲屎的,限你3秒内给我起来哦!
好好好,起来了!
把床上的两只喵主子温柔的抱下去,咦怎么裆下感觉怪怪的。
一掀被,原来有只胖橘。
啊美好的一天就这样.....不对,是铲屎官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自己的肚子还没来得及解决,就先给主子们喂食,7只猫7个盆。
接着,麻溜的给主子们铲屎,喵主子是不屑与别人共享一个便盆,7只猫就要有7个猫砂盆。
吃饱喝足后,给主子们顺毛。
喵主子OS:给朕来一套正宗的马杀鸡先还要给主子们剪指甲。
西岛叔家的猫咪就是不一样哈,剪指甲都乖乖不讲话耶!
吸一口猫,吸一口叔,开心得像个二百斤的瘾君子。
伺候的再好也无法摆脱铲屎官被欺负的命运,就算你是西岛叔也一样,日常各种被骑被捣乱——起床的时候。
冷不防的一脚蹬,你也拿它没办法。
工作的时候。
泥奏凯,奏凯,打扰到我工作了啦!
就不!
就不!
我重要还是凳子重要?
你看着办吧!
就连吃饭喘口气的时候,都要被猫咪抢着吃。
没脾气了,真的没脾气了!
看着西岛叔被欺负,豆子其实很心疼的,隔壁的美女兽医就更看不下去了,既然在照顾猫咪上已经力不从心,那就把它们交给更适合的人吧!
但这样的生活,其实让豆子都不知道是羡慕叔还是羡慕猫好!
— 作为替身的毛毯猫 —虽然西岛叔表面上很嫌弃这一屋子的捣蛋鬼,其实内心还是hin爱它们的,面对第一个来领养猫咪的小情侣,西岛叔就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因为领养猫咪的小情侣是为了纪念同居。
那万一分居了呢?
分手了呢?
猫咪要怎么办?
西岛叔,做得好!
一日为猫奴,终身为猫奴!
下一个走进店里的领养人是位软萌的妹纸,她是博美。
她想要一只跟自己家里去世的“隆隆”一模一样的猫咪。
西岛叔听说是在找替身,全身细胞都在拒绝。
但博美并没有放弃,娓娓道来自己找替身猫的故事。
(前方温情套路,请注意!
博美的奶奶很喜欢家里面那只叫做“隆隆”的猫咪,但隆隆在三个月前就去世了,为了不让奶奶失望,博美才想要找一只“隆隆”的替身。
苛刻如挑女婿的西岛叔最终还是同意博美带走猫咪。
八过,先填申请表吧!
然后试养三天,如果三天后不想养了可以送回来。
试养期间的食物都由西岛叔提供,另还提供猫咪最爱的毛毯一条。
这波强行点题的操作,服气。
博美问起猫咪的名字,西岛叔答:
西岛叔,你犯规!
送猫就送猫,不带这样撩妹的。
为了帮猫咪找到一个真正的好人家,西岛叔还送货上门,亲自确认博美家的环境,最后很郑重的将猫咪拜托给了博美。
不放心的西岛叔还来偷看猫咪的情况,这么不舍得就不要送了嘛。
博美老年痴呆的奶奶如期而来,她不认识博美,也不认识博美的爸妈,她能记住的只有“隆隆”,博美很开心找到“隆隆”陪伴奶奶。
猫咪的替身解决了,新的替身问题又来了,奶奶想要见一下只见过一面的博美未婚夫。
氮素,未婚夫因为去外地工作而跟她自然分手了。
于是她请求西岛叔作为未婚夫出席家里的宴席。
好了,这买卖赔大了,连猫带人都被带走啦!
第二天西岛叔西装革履来到博美家,大家一起帮博美瞒着奶奶西岛叔是替身的事实。
饭桌上,奶奶突然犯病,还小便失禁。
博美的爸爸狠狠的凶了奶奶,但其实爸爸还是很爱奶奶的,睡觉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手和奶奶的手绑在一起。
但老年痴呆这种病真的是在消磨家人的耐心,大家也是很无奈才选择把奶奶送去敬老院。
饭后,西岛叔来和奶奶告辞,奶奶突然说:
博美终于明白自己其实还是很爱未婚夫,并不想因为距离而分开,立刻打电话给对方,让未婚夫马上过来。
而未婚夫也一直在等这一通电话。
人们呐,总是自以为是的为对方好,总是在猜测对方的心情,彼此什么都不说,做夫妻没有吵架可是不行的哦!
最后,奶奶去了敬老院,博美把猫咪还了回来。
因为她明白了,无论是人还是物,在感情的世界里谁都不能被替代。
—丧逼看这里!
猫咪教你做人—虽然这部剧名是《毛毯猫》,但猫咪的戏份并不多,猫咪作为一条引子将7个平凡的故事串起来,每一集的家长里短多少都有点让剧情冗长腻味。
第二集讲述的是一位被裁员的公司职员,因为失去经济来源而不得不搬家,出于对孩子们的愧疚,他决定领养一只猫咪作为补偿,但大女儿却指责他说是自我满足。
猫咪的到来激化了潜伏在家人之间的矛盾,连家务事还没摆平的人,不可能有余力给猫足够的爱护。
但矛盾过后,孩子们明白了父亲身上的负担,也体谅了父亲。
彼此的心走得更近。
最后,大部分送出去的猫咪还是回到了店长的身边,也有猫咪找到了新家,西岛叔也敞开心扉迈出情感的第一步,与青梅竹马的关系更进一步。
撸完你会发现,喵星人与人类有很多共同之处,既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又深深依恋着他人;既专一恋旧,又不愿表露太多的情感。
这部剧也给了那些想要养猫的人一个提醒,养猫的动机应该是对猫咪纯粹的喜爱,要秉着负责的态度去养猫,而不是利用眼前这个鲜活的生命去补偿别处的情感缺失。
《毛毯猫》作为一部鸡汤剧,用一些柔情脉脉的家长里短,教我们放下过去,做人还是要朝前看,治愈我们又丧又颓的生活。
这部温馨治愈的猫星人短剧,不应该只有三千人评分!
吸猫大片。
完全因吸猫入坑。
但是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啊。
每一集都讲一个家庭的故事,通过猫的到来掀起一点波澜,最后猫咪无论去留,都是恰到好处的选择。
猫咪太治愈了。
大叔有点小傲娇又很温柔又很毒舌,吸大叔也很爽啊。
兽医姐姐是很柔和的长相,但是太有气质了啊啊啊啊,第三集穿上礼服简直亭亭玉立。
更新到第三集了。
还在坐等更新中。
三集看下来,最喜欢第三集的剧情。
可能是我一直比较关注丁克家庭的缘故吧。
第三集讲的就是无法生育孩子的夫妻的故事。
有的夫妻选择不生孩子,有的夫妻生不出孩子。
在中国,可能夫妻两选择了不生孩子,最后在父母亲友等的劝说和半逼迫下,还是生了孩子。
我一直是很鄙夷这种情况的。
我心里一直想的是,跟这集的故事女主人公之前说的一样。
可是,这个故事却给我来个措手不及。
这对夫妻居然要离婚了。
因为丈夫觉得妻子领养猫咪是对无法生育孩子的一种寄托。
丈夫觉得很对不起妻子,说出有了别的喜欢的人的借口来迫使妻子与之离婚,从而使妻子另寻他人,有生孩子的可能。
然而,妻子内心是不愿意的。
因为她一个人根本无法照料好猫咪。
她所期翼的首先是丈夫的爱,其次才是孩子啊。
看到这里我泪目了。
两人终于坦诚布公了。
其实他们都是爱对方的。
无法生育孩子只是他们生活里的一个小障碍啊。
这敌不过他们之间的爱啊。
不管有没有孩子,我都想和你在一起。
没有孩子,我们还可以一起吸猫啊。
哈哈哈哈哈嗨。
猫咪果然是人们生活之不可或缺啊。
一直都以為,涉及可愛貓貓的劇,也只能平淡溫暖劇終。
但是,最終劇談及的生死,解答了自父母離開後我一直苦苦追尋的答案。
櫻花食堂阿姨說,人啊,要有守護自己的人,還有需要自己的人,才能活下去的吧。
父母離開後那縈繞心頭已久的空虛,忽然知道要從何填滿。
文具會計師詢問自己為什麼活著,西島大叔說,為了失去你而自責懊悔的人而活;文具會計師說,人獨自活著,獨自離開,為什麼不讓她獨自死掉?
西島大叔的回答令不時想著死亡的我有感觸,人不是獨自活著,身邊一定會有擔心你的人存在。
雖是老生常談,但在劇裏實在地傳遞了共鳴與活下去的勇氣。
適時信賴人,或許就能感覺到和世界還有聯結吧。
全劇的貓咪乖巧可愛,一舉一動散發滿滿的萌感,搭配衍生而來的每個人的故事,令我歡笑又感動。
每一集開始的早晨,有貓貓的調皮搗蛋的早晨,著實令我極度羨慕西島大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稍慢的節奏,偶爾令我不耐煩,但劇終帶來的共鳴,令我不得不寫下滿分。
或許是時機巧合,苦苦思考的問題在劇裏在今天找到答案,終於豁然開朗的心情,才是滿分的契機吧。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曾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自古深情留不住,从来套路得人心”,那如果套路之中满是深情,估计没人能招架得住。
最近,开始追《毛毯猫》,一部有深情、有套路的日剧,于是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中毒已深的我,逢人就安利,“看这部剧好处多多,颜狗可以舔屏,猫奴可以吸猫,丧逼可以学做人。
”
《毛毯猫》,有你们的叔西岛秀俊(出演过《爱情白皮书》、北野武的《玩偶》、《大奥》),有你们的女神吉濑美智子(出演过《交响情人梦》《欺诈游戏》《血色星期一》《BOSS》《昼颜》),还有你们的主子,7只宇宙无敌网红喵星人。
不过,这次我们不舔屏、不吸猫,只聊聊这部剧的丧。
《毛毯猫》自6月23号播出,每周一集,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强行说教,讲的就是普通家庭的酸甜苦辣。
今天,我们来谈谈第二个小故事,《我家的梦》。
年初,华为将要清理35+老员工的传言,一夜间成为社会热点,中年人的焦虑与恐慌,在这一背景下更是被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家的梦》,讲的就是一个中年失业、身背房贷的男人内心的苦痛与希望。
主人公樋口隆平失业后去找朋友推荐工作,没能成功。
走在路上看到领养猫咪的传单,于是走进男主角椎名秀亮(西岛秀俊 饰)开的店,领养了一只猫回家。
跟随着猫,我们也走进了主人公的家庭。
对于家中顶梁柱失业这件事,一家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因为隆平被裁员,家里经济收入没了,房子也得卖了搬到更小的地方去,妻子埋怨他不好好找工作,三个月了还失业在家。
本来想好好养猫,最终在妻子的反对下,变成只能养三天就归还。
女儿则因为要搬家,被同学开玩笑是“趁夜逃跑”,将脾气发在他身上,对养猫自然毫无心情,甚至整日板着脸,对他不理不睬。
饭桌上,还因为该不该给猫吃汉堡肉这件事,对他揶揄一番。
比较欣慰的是,儿子很贴心,认为爸爸没做错什么,是裁员的公司不好。
而作为当事人的隆平,失业在家,总是看着以前的相册,回忆过去一家四口开怀大笑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作为丈夫、父亲,面对妻子的埋怨、女儿的责难,隆平不作辩解,只能将内心的痛苦与自责强压下来。
婚姻与教育永远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很多人为被当作“生育机器和免费保姆”的女人发声,也有很多人为被原生家庭残害的孩子呐喊,却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那个在家庭里扮演丈夫和父亲角色的男人,更不会去关心一个失业的中年男人内心正经历着什么。
失业的男人,失去了经济价值,于是开始怀疑起人生。
最开始,受到家人的责难,他会想,也许下一步就会被妻子抛弃,而自己毫无怨言却只能自责,唯一能做的就是养一只小猫,实现当初对儿女的小小承诺,而讽刺的是,长大后的孩子们却早已忘记当时的约定。
丧吗?
真的很丧。
当然,如果片子只是局限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自怨自艾上,未免太小家子气。
隆平的失业,在一定程度上让他停下脚步,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在家庭关系里的位置,并开始去倾听妻子的想法和孩子们的感受。
于是,导演通过一个失意的中年男人和他的家庭,给我们上了一课。
这个故事,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
第一,什么回忆是值得被记住的,美好的就保存,痛苦的就剔除?
因为要搬家,丈夫觉得应该给房子拍照保存,因为这里曾经有美好的回忆;妻子则认为搬家的回忆太痛苦,看着老照片也没有心情可聊;女儿觉得这个家和新家的事都不再重要,再也不会去记住;儿子则认为这些尽管是看似并不重要的小事,但对他来说,却是不会忘记的。
痛苦的事之所以想被忘记,是因为它曾经带来的美好回忆,会不停地刺激自己,让痛苦加倍放大。
失去重要的东西,是一种痛苦,而沉浸在痛苦里恐惧不安却是不行的,既然失去了,那就去寻找新的重要之物。
无论是美好的回忆,还是痛苦的过往,能被记住的必定都是重要之事。
生活中有太多的聪明人,总是在追逐更重要的事,读书、工作、升职加薪、房子……,而将陪伴在身边的亲人,生活中的小感动、小情绪,当作不重要的事,错过了太多平凡的美好。
反而是那些头脑愚笨的人,更能体会生命的本质,总是温柔待人,让人觉得温暖与感动。
第二,何谓家人?
丈夫,无论是在他自己还是家人看来,不应该被当作“送钱的机器”。
剧中的丈夫,认为自己是没用的男人,面对所有指责都不做辩解,认为全部是自己的错,甚至如果妻子跟自己提出离婚,也不会有丝毫怨言,因为他觉得自己连给家里送钱都做不到。
现实中,这样的想法并不少见。
男人忙着工作、加班,一方面是源于对自我社会价值的追逐,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身不由已。
于是,他们没有时间和妻子、儿女进行交流,而家人也似乎越来越和他们无话可说。
在恶性循环中,他们在家中的位置逐渐缺失,他们一边按时给家里贡献着教育费和生活费,一边也在内心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价值,而由于感觉不到家庭的关心,他们甚至会在外面寻找温暖。
于是,一个眼中没有家人的丈夫,再也不会给家庭做出送钱以外更高贵的举动。
妻子,不应该是生儿育女的免费保姆,在家庭生活中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
剧中的妻子,面对丈夫的失业反应激烈,一开始可能会让人觉得不适,然而随着剧情发展,却渐渐赢得观众的好感。
对于儿子提到父亲是“被解雇”,她会为了丈夫的面子,提醒说 “是裁员,不是解雇”;当女儿对丈夫横加指责时,她会站出来教育女儿,“一家人不存在所谓加害者与被害者”;甚至故事一开头,尽管知道要搬家,她还在细心照料家里的玫瑰盆栽……每一处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她,并被她深深地感动。
现实中,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
很多女人,结婚后就困在繁琐的家庭生活中,做家务、带孩子,看似简单,却总是消耗了她们太多的精力,而丈夫则认为理所当然,面对妻子偶尔的抱怨,还觉得她们太过矫情,自己的母亲、别人家的妻子,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
丈夫对于妻子的付出毫无感恩,妻子在家中自然毫无地位,没有话语权。
于是,妻子再也不愿和丈夫交心,领着丈夫辛苦赚来的钱,也认为理所应当。
男人往往忽略了女人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事实是,当家庭出现问题时,能缓和矛盾的往往是女人。
孩子,不应该是只知索取、不愿付出的自私鬼。
剧中刻画的是一个任性、不讲理的女儿,别扭负气、口无遮拦,仿佛被全世界加害,理直气壮地要求父母无条件的爱与付出,却一味指责而不肯承担他们带来的苦难。
现实中,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
“父母并没有经过我同意就生下了我,他们是有原罪的”,很多孩子内心就是抱持这种想法,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但他们却忘记了父母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生下他们并将其抚养长大。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成为寄生于家庭的NEET族,要么就变成报复性的反社会人格。
这样的孩子,既需要来自于内里的自我反思,也需要来自于外界的父母教导。
家庭,是一个情感和利益的共同体,需要感恩之心,才能经营好。
搬家一事,让这个四口之家认真思考了上述两个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答案。
故事的最后,一家四口在即将卖掉的房子前捧着代表“感谢”的粉色玫瑰合影,露出久违的笑容。
《毛毯猫》告诉我们,人类呢,其实和猫一样敏感,外表看似平静,内心也许经历着狂风暴雨。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曾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毛毯猫》就是这样一部关心小人物的作品,致郁又治愈,丧中透着温情。
然而,它不会为了传播正能量一味地去制造温情,牺牲真实感。
隆平与女儿和好,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而关于他的失业,导演并没有设计从天而降的馅饼,刻意给故事一个完美的happy ending,只是借他之口,给出暧昧不清的一句,“……也清楚我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而至于要做什么,就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
想通过看剧,就摆脱中年危机,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丧逼如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总能从别人的生活中领悟点什么。
丧,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一个状态,没必要为了硬生生摆出正能量而笑脸迎人。
大多数人,谁不是一边丧,一边还在努力地活着呢?
教做人的叔,在剧中就像心理医生一样,一集拯救一个家。
能为人排忧解难者,必定有过相似的经历,品尝过同样的痛苦。
反思,可以自赎,也可以救人。
我说过,《毛毯猫》是一部满含套路与深情的日剧。
套路:每一集都是以给猫铲屎的叔开头,以试用三天被退回的猫结尾,一集一个独立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的主角,都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人生难题,在养猫的过程中开始审视自己并解决问题;每一集都有男主角对亡妻的回忆和自省,男女主角的情感戏也穿插在内。
深情,则体现在故事里和故事外。
故事里:男主角的伤痛与怀念、女主角的暗恋与陪伴,当事人的困惑与挣扎、家人的矛盾与谅解,还有男主角对当事人知而不评的尊重、恰到好处的指点……每一个人物,都深情流露,平凡而伟大。
故事外:《毛毯猫》由小说改编,通过电视剧,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和导演的深情。
一个小人物的问题代表的是某一类人的相似现状,对于小人物的刻画,折射的是对一个群体的关注,背后也许还隐藏着对当下社会环境的解读与思考。
另外,除去满含深情的关怀,作品的名字,《毛毯猫》也寓意深刻。
猫,在剧中不只是来卖萌的,还是带我们了解每一个家庭的领路人,更是每一段需要修补的感情的拯救者。
毛毯,不只是有着猫咪气味、让它们安心的包裹物,也代表着每一个家庭弥足珍贵、不可或缺之物。
来呀,看猫片啊,反正有大把猫咪。
《毛毯猫》保证,你吸的每一只猫,都能教你做人。
第一集讲一个老年痴呆症家庭领养猫咪的故事;第二集讲一对父母因为房子和孩子闹矛盾领养猫咪的故事;第三集讲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妻(主要是男方不能生育)领养猫咪的故事……第四集,没看。
一句话总结,WULI猫咪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心情不好?
养猫啊!
家里闹矛盾?
养猫啊!
夫妻关系紧张?
养猫啊!
生不出孩子?
养猫啊!
找不到女朋友?
养猫啊……孤独寂寞冷?
养猫啊……养猫养猫养猫啊啊啊。
也许亲密关系之间最忌讳的一句话就是“我非常了解你。
”刚开篇看到弘治的父亲对儿子那番看似鼓励的话就能感受到“祸根”。
过于自信的男性在夫妻或者恋人的关系之间都是不讨喜的,一个人太膨胀了之后对方的空间必然会被挤压,要么就是一边内心“喝喝喝这个傻逼”的容忍,要么就是意识不到这种过于自信的愚蠢,反过来感受到压迫感。
而亲子关系之间出现这种情况会更棘手,因为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父亲的形象是无力去反驳和颠覆的,于是这种不平衡感会让孩子产生类似习得性无助的反应——那又如何,我没有办法反抗的。
看到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某位前男友,他自己的双亲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诩从小就跟他讲道理。
别以为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亲子关系上就不会有问题。
在这种环境下他的性格反而形成了非常典型的“哦,行,那就这样嘛,我懒得说。
”的模式。
原因在于父母在从小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最终的结果都是父母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胜利。
反正你们都是对的,我怎么说都说不过你们,那算了,我还是不说了。
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而是安全的,因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了也得不到尊重,反而会被一点点的驳倒,让自己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
不说出来才是对自己的保护。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我是安全的。
”剧中的展现手法非常有意思,在主题曲开始之前的一点片段里,先来了一位话太多的老太太。
开口就是说自己的老头子不爱说话,跟他说什么他都嗯啊唔啊的这样随便应对了,于是想着来找男主领养一只猫会不会两个人有更多的话题。
短短的三分钟剧情里男主三次试图回答老太太的提问,但是他的话一出口都被无视了,老太太其实并不真正需要你的回答,你当听众就可以了。
我想她那位可怜的丈夫应该也是这样的,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了知道自己认真的回答她的问话也是被无视的下场,于是我干脆就不说了,嗯嗯啊啊这样过去就好,我说了你也不会真的认真听的。
这种相处模式在两个成年人之间也许还好,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了都应该有为自己负责的能力,并且很多事情的影响并不会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因为青少年的敏感而被放大;又或者这位老太太与她的丈夫之间其实有非常深种的问题与矛盾,只是因为剧里并没有展开描写于是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在这个孩子身上,这种相处模式的弊端一览无余:表面上看起来一直在鼓励孩子有话要直接对他说,其实根本没有给孩子留下说话的空间,他自己自说自话都不够;因为父亲太自信了,所以当孩子说出与父亲的设想相异的话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你不该这样啊,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然后自己给自己找几个理由就又能轻易的完成逻辑自洽,完全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想法。
当孩子想养一只尾巴看起来像断掉的猫的时候,父亲只觉得“果然是我的儿子,这样善良,知道可怜没人要的猫”,却不知道孩子喜欢这只猫是觉得心有戚戚焉,感受到了自己与这只猫是同类,让他觉得内心的孤独有了寄托,他甚至给猫取了和自己一样的名字。
父亲反复对孩子说你在学校被欺负了要给我说哟!
然后话音刚落就开始自夸,完全没给孩子留下说话的空间。
不知道在这个孩子从小到大与父亲成百上千次的对话里,有多少次他曾经试图开始说话,但是被父亲的夸夸其谈无视掉了呢?
与孩子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的安全感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在学校被欺负了不告诉父母,原因可能有很多种。
羞耻感,觉得自己这样做了之后可能反而会被父母责骂,于是为了自保干脆不说。
事实上真的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被欺负了肯定是被欺负的人自己的问题,比如我自己的生父就是非常典型的,你被欺负了也不能哭,只要哭了就是你自己的错,我曾经因为被欺负哭了之后反而还挨了来自所谓最爱你的人的耳光。
从这个角度看来现在那么多人不自觉地持有受害者有罪论也不是怪事了,毕竟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这种情况下其实欺凌的伤害已经算是二等了,第一等的伤害源来自于父母。
只要孩子忍下第二等伤害就可以规避第一等,对他们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划算的。
还有可能是因为并没有在潜意识里觉得父母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对父母的安全感的缺失需要为人父母者好好检讨自己的疏失。
这里先不展开讨论。
还有可能是习得性无助,跟被家暴的女性觉得没有办法摆脱来自丈夫的虐待一样。
其实在《弯美与百合子》里看到百合子觉得杀掉家暴的DV男是她得到救赎的唯一途径,是能够感受到她的逻辑方式的:我无法摆脱他,离婚也没用,我敢离婚他就敢杀了我和我的家人,所以我能得救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去死了。
没有类似体会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人的思维,但是对于已经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人来说,这种思维是很难扭转和打破的,这种思维是被一次次的伤害不断的加固了的。
也有可能是在孩子之前觉得受到各种形式的伤害,向父母求助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重视,被轻视了。
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承受能力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
如果父母不能放下身段去设想当自己是孩子的时候受到这种伤害会是什么反应,而只以自己身为一个成年人老油条的觉悟认为“这有啥,屁大的事儿”之后,对于非常敏感的孩子来说,可能就已经不会有第二次的求助了。
而不那么敏感的孩子,在经历次数过了阈值之后也终究会学会闭嘴。
当然,也有非常多的父母在设想自己是孩子时的承受能力的时候过度放大了孩子的感受,小题大做。
这依然是一个需要避免的问题。
为人父母确实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设身处地,及时沟通,调整自己的很多想法和感受,都是需要做到的,也都是剧中第四集这位父亲根本没有做到的。
当剧情进行到最后1/4,孩子因为被欺负三天没去上学被学校告诉了家长之后,愤怒的父亲认为一定是孩子被欺负了于是跑到学校要说法,却惊讶的得知孩子也参与了欺负另一个同学的行动。
他回到家之后对孩子的怒吼和疑问却依然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我”是怎么教你的?
你身为“我”的儿子怎么能这样?
你居然做了这样的事,“我”不相信!
当他听到儿子承认自己真的欺负了同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没脸见人了!
“我”记得“我”没有这样教育过你!
然后对旁边在叫的猫怒吼说“你不配做我家的猫,滚出去!
”儿子却直接的说出了父亲没说出口的弦外之音:“你不配做我的孩子”,你不过是想表达这点罢了。
父亲恼羞成怒打开门把猫扔了出去,孩子着急要去追,父亲立刻抓住他说“我”还没有把话说完呢!
后来孩子忍无可忍自我意识终于爆发,把父亲按到地上打了一顿然后推倒了来劝架的母亲之后毅然决然的冲出家门去找猫去了。
整个剧情里,父亲一开始对孩子夸下海口,说“爸爸对你真是无所不知啊!
”,但实际上他对儿子的所有认知几乎都是错的。
但是很快在这里剧情就要收尾了,于是强行让儿子突然找到了猫之后抱着猫看到了父母向被他欺负的同学的家长跪下道歉的场景,儿子深受触动之后立刻与父亲冰释前嫌。
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
我不相信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种在得知儿子欺负了同学之后第一反应是我没脸出去见人了的人,会真诚的为了自己没把儿子教好而跪下给人道歉。
我也不相信这种一直自信过头了十几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会一下自己就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都是错的,开始愿意放下身段去了解真正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孩子。
我更不相信这种极端自负的人在知道孩子原来这么抵触自己的时候的反应不是暴怒,而是反省认错道“我以前没发现,对不起,是我不好”。
从儿子的角度来说,我也不信他会在父亲指桑骂槐的说出“你不配做我家的猫”之后没多久就为父亲补偿性的说出“你一直是爸爸所骄傲的儿子”而感动。
真实的生活里,不是这样的。
编剧其实没有能力让这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龃龉在50分钟内顺利反转收场。
在真实的生活里,这种漫长的以年为单位造成的隔阂,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弥合。
在电视剧里,他们可以第二天第三天就阳光灿烂的抱着这只猫拍一张幸福的家庭合影。
可在真实的生活里,这种事情其实并不会达到一个爆发的临界点,于是自信过头的人继续自信爆棚着,一直到死,而被挤压到没有生存空间的另一方,也只是默默的在心里把这段关系判了无期徒刑。
也许那个自信过头的人会在某一天意识到另一方的疏远与躲藏,会暴怒还是会质疑,都有可能。
更可能的是那个自信过头的人依然对自己的判断力深信不疑,于是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的自圆其说里。
最后,真是想咆哮一句,这种男人过度自信的毛病,到底是哪里来的啊!
到底是父权严重的东亚国家才这样,还是全世界的男人都有不小的概率会这样?
萌猫+萌叔~~暖~~~西岛叔就应该多接点这种类型的角色,别老演苦逼兮兮的刑警啦
剧情本身三星 为了里面最佳演员猫咪们加一星 看猫咪们排排坐吃早餐的场景 真是治愈啊
哈哈哈吸猫
真的 不要 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hhhh看丧妻专业户的西岛叔治愈 笑中有泪 嗯 适合夏天
看美智子
剧情比较无趣,不过有猫和吉濑姐姐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我现在的泪点真的太低了。剧情很适合在下雨的时候,安静的躺床上看。猫猫们太萌了QAQ
为猫,和西岛叔的治愈加分
里面的猫颜值好高,剧情倒显得平淡了。
猫猫版深夜食堂 一集一只猫猫的故事
猫在里面完全不是真正的猫一个个像玩偶似的实在是太减分了 对这种单元日剧也有点审美疲劳
猫猫猫猫猫猫猫
最后两集故事实在不喜欢。还是希望能继续拍下去——实在是猫咪们和两位主演都太美好了。
才看完西岛叔的硬汉公安 再来看叔的吸猫片 话说现在大叔+美食、大叔+宠物还有大叔+大叔的搭配很火啊2333(17.6.28)追剧不能断啊 一断就懒的捡了 还是去年屠版后一直没在追 这几天补完了 七只也没能全都领养完 医生也没能和叔在一起
故事还算暖心,但小喵总是送不出去我也挺心塞的。
每一集都会哭出来 相信猫咪这么可爱温柔的物种 我会有的!
男主以前忙于工作经常疏落妻子,妻子意外死亡后留下7只猫咪,男主照顾不过来决定转让,于是七集的篇幅讲到了6只猫,每一个领养人背后都有故事,猫咪便成了“治愈之物”。所以冲着猫咪看此剧的人也许会失望,因为不如去看纪录片;当情感片来看的话这种题材的又烂大街了,况且故事的感情线太过简单明了。
就冲大叔的颜也是可以看看的
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