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浪潮已逝
Kapag Wala na ang mga Alon,浪潮退去之后(台),湧浪之後(港),浪退之时,When the Waves Are Gone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约翰·洛伊·克鲁兹,罗尼·拉扎罗,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唐·梅尔文·邦加林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丹麦,葡萄牙,法国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22
简介: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以发起「禁毒」战争而扬名天下,他引起的反毒浪潮滥杀无辜者不计其数,但他却以此「创举」受到国内上上下下的拥戴。赫尔斯·帕普兰中尉是当局首屈一指的探员,当权者如何以残酷不仁的手段剔除「眼中钉」,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现正站在道德分叉路进退两难,就算他避得过良心的责备,也逃不了奇怪的皮肤病。在涌浪之后..详细 >
#79th Venezia# 8.5/10 腐烂制度,留存两具尸体,消解无能。
想看看当浪潮已退后留下了怎样的疮痍。可是自然的空镜为什么加上靠吼的演技。浓浓的割裂感感受到的是喜剧大过悲痛😐
竟然看出影像的韵律,远景预示空间的敞开,除了刚拿到酷刑刀具时手部特写,直白的指涉与注视下,其中展现的明明是身体却近乎感知不到身体。室内场景的固定镜头表现出沉稳的力量,狂热施洗的俯角与平视的银屑癣的受洗,还有呢喃、舞蹈和争吵,视角竟也惊人地相似。系统的暴力折射并作用在每个个体,背后还是拉夫·迪亚兹式恐怖化的宏大叙事,像是以警察角度书写的菲律宾暴力史。叙事的蓄势,后半小时的决斗和两具尸体并未指向任何恐怖的消解,折返的脚踏意味深长地将其延续。4.2
直白到与影像风格不搭
黑白的影像、定焦镜头的运用使这部电影具有了纪实的色彩。两个警察的恩怨只是这个国家机器腐朽的一个缩影,今天的施虐者,明天就可能是受害者,当浪潮退去,剩下的只能是一地鸡毛,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HIIFF 2022 重新看拉夫·迪亚兹
三个多小时,黑白影像,讲述两代警察的恩怨情仇,透射出菲律宾社会体制的弊端和不公,最后一段拍得很精彩,但前面节奏有点慢,看得很累,全片带着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色彩,文艺味很浓。
过于直白的隐喻,简单明了的剧情,用时间来讲述「当浪潮退去之后」。
身上遍布着被暴力侵蚀的疹子,充满杀戮的体制溃烂不堪。逢人就拿水盆洗礼不可消弭的罪恶,仇恨却蓄积在体内卷土重来。
新浪潮和黑色电影的菲律宾回魂,摄影记者的文本对照现实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元叙事,前后段落从自然主义到类型叙事的转向仿佛暗示人物和作者皆被愤怒冲昏头脑。即便没人能逃离这个不公的矩阵,对复仇和发泄的叙述正当性也非铁板一块。在结局毁灭性的绝望情景被建构的同时,真正代表民众的姐姐被男性叙事裹胁消费的悲剧却被作者背过身去。
#HIIFF
尽管对菲律宾历史与背景不是太了解,但是能够感受到导演强烈的政治诉求。许多光影画面与Primo的天主教相得益彰。
充满了肯味的黑白片,唯一可取之处就是黑白的海还挺好看的
#HIIFF2022 待重看
神奇的经历。前一个小时快睡着后两个小时慢慢看懂的全英文电影
摄影好
身上遍布着被暴力侵蚀的疹子,充满杀戮的体制溃烂不堪。逢人就拿水盆洗礼不可消弭的罪恶,仇恨却蓄积在体内卷土重来。警督或是家暴者,取决于妻子的出轨。警官还是杀人犯,取决于学员的背叛。生命跟家畜一样一文不值,神明最擅长躲避。这把短匕今天为我们了断,菲律宾仍像被海水侵蚀的房屋般摇摇欲坠。
2022 HKAFF 港譯:湧浪之後 熱門買不到剩下極不熟悉的菲律賓電影和毫無認知的Lav Diaz黑白片英文字幕電影節標配Noir / Comedy / 文藝組合第一反應聯想到Béla Tarr第二反應則是萬瑪才旦(別問我為什麼明顯我也不知道)定位長鏡extra-judicial淒涼核心卻努力平等的實踐——當然指兩位警察內心追隨的平等,不能再陷入政治漩渦的人想擁護自由意志與基本人權及正義可實現的環境,可惜政權的失能令不幸均勻地降臨到每個人身上最喜歡Primo在簡陋酒店幻想自己與其他人在跳舞的那一幕,老實說看完都不知道過了三個鐘
有菲律宾现实的政治隐喻,电影里面摄影很棒。
相比导演其它作品,这部有点太直白了,中段就已经骂过菲律宾了,尾段还要再来一段非常慷慨激昂的Fuck。而且打人动作有点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