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称得上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国产悬疑片。
看到徐峥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搞笑喜剧,结果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让你笑的机会。
同时也是部全新的犯罪题材电影,全片节奏非常紧凑,让观众时刻都看得精心动魄。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幕后玩家的问题贯穿始终,答案其实并不难猜,但依旧全程都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所有演员都表现出了非常精湛的演技,值得品味。
一颗星给美术和摄影,一颗星给唐万年,披了个金融外衣的片子,却连基本的常识都错。
还有就是,人物的智商转换忽上忽下,性格转换生硬,证明自己身份的方法就是你一定要相信我?
砸锁不砸锁芯砸扶手?
一点也不像是坐拥几十亿资产的人。
在公共场所持枪指着人群最后怎么可能被判扰乱公共治安,这已经是危害公共安全了好吧,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问题。
还有明晃晃的腾远两个大字,辣眼睛。
能看出来导演是想好好做一部电影的,但是深度实在差的太多了,实在不敢恭维。
可能是抱的希望太大了,对徐峥有点失望。
如果把电影人物全部换成美国人,再去看这部片子,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原因很简单!
这个类型的电影不仅实在大陆,就是97年以后的香港都很少有了!
原因很简单!
这样的悬疑电影需要大投资,可又不卖座!
如果这部电影去掉徐峥和王丽坤,换两个小鲜肉或者三四线的明星来演的话,可能都不会有排片的!
所以我们要感谢徐峥和王丽坤!
另外徐峥可能也很喜欢这类的电影吧!
比如他之前就演过《催眠大师》!
这不禁让我想起冯小刚对杨金赐的欣赏一样!
每一种文化都是好的,文化市场是需要多样化的!
就像百家争鸣永远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必然条件一样!
电影比起欧美肯定是不够完美!
但是作为大陆片,他已经是凤毛菱角了!
因为首先这个种类就很少,更难做到精致!
其实电影散场之后我听到很多人都在说:不是喜剧啊!
不好笑啊!
当然当今时代急功近利,红色满天,所以大家都期待喜剧!
希望看到大片,炫片!
但是杨金赐是需要冯小刚这样的伯乐,更需要一个合适的土壤的!
所以给个五分,希望越做越好,越做越多吧!
小年和思濛的爱情故事还是很感人的,思濛为了所爱的人,改变了自己的一直向往的职业方向,最后甚至为了爱情和家庭放弃了工作……好在最终小年幡然悔悟,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局。
好了,接下来都是槽点……1. 台词是念得而不是演得。
王丽坤和徐峥的对手戏有逻辑断层,有时候感觉有点儿过,有时候感觉特别突兀,很出戏:看了两句财经新闻,突然就蹦出来一句“我们离婚吧”,前面也没有铺垫,王丽坤也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和肢体动作。
没有激化矛盾直接给了结果,显得很做作。
还有在朱楠将死之时,他都还没有和唐先生谈条件,就把优盘和密钥都给了人家,手里没了砝码,当然会被落井下石了。
2. 剧情的逻辑漏洞太大。
对讲机的可接收直线距离也就大约三公里,钟小年还被困在山谷之中的地下,三公里之内居然还能连到另一个对讲,信号极强,还正好是一位财经记者!!!
被救以后,面对如此神秘而且强大的对手,钟小年居然不是先想办法保护自己和妻子,而且单枪匹马的与不知名的幕后玩家抗衡。
那么多钱,那么有头脑的一个人,不知道给自己留后路吗?
最起码也要做两手准备吧3. 囚禁之所经不起推敲。
小年自己说是被关在野外的防空洞或者山洞里,被救时可以看到真的是大山深处,还有小年烙开门之后,那个巨大的开凿并且处理过的山洞。
如此之荒郊野岭,工程又如此之大,那么最最基本的水电都在哪儿呢?
还有冷风热风摄像头……整部影片都觉得节奏很赶,和来不及了一样~来不及铺垫,来不及渲染感情,来不及埋伏笔等观众推理,干脆就直接告诉了观众答案。
或者说导演想要营造紧张压抑的氛围,但是却欠了火候。
在中国,拍一个股市幕后交易题材的惊悚电影,最后的黑手,居然不是姓赵的。
作为,观众,我是不服的。
在看《幕后玩家》前10分钟里,我脑海里是这两条新闻:新闻1: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自杀留五字遗书:请勿扰妻儿(2015年10月24日16:37 中国经济网)新闻2:赵薇夫妇遭证监会顶格处罚 仍可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2018-04-24 08:27 中国经济周刊)
看完《幕后玩家》之后,我想起的是电影《泰塔尼克号》。
一个为父复仇的悬疑故事,讲到最后,我最羡慕的是人家夫妻情深似海。
前一分钟,还主动离婚的太太。
后一刹那,就能为了救自己的丈夫,割腕自杀。
上一个镜头,刚刚因为惧怕离婚分财产,把20亿巨款转给小三的丈夫。
最后一个镜头,却宁可自己炸死自己,也要妻儿平安。
为什么呢?
导演给出的官方解释是:1. 剧情里有,一枚100万植入广告的I Do戒指,丈夫愣是跟自己的小三抬价,2000万抢到,准备送给老婆,挽回失败的婚姻。
2. 剧情里还有,丈夫把当年初恋时租住的房子,买下来,一直保持原样。
3. 最后的高潮,是太太先愿意自己跟孩子一起炸死,也希望他的丈夫活着,然后,轮到丈夫,选A还是B?
(A是一起死不瞑目,B是自己死于希望。
)So,这电影,王丽坤的粉丝们,可以看,泪里俏。
徐铮的粉丝,看也行,惨中帅。
喜欢悬疑、推理、揭秘的观众,还是去重温《窃听风云》123吧。
【备注】炒股炒成黑帮,离婚离成真爱,复仇复成字幕。
最近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徐峥主演的新片《幕后玩家》,一部是韩国黑帮片《新世界》。
不可避免地都涉及到一个问题,抄袭还是借鉴。
先说《幕后玩家》吧。
片子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想这么大的房子用意在何,完全不符合逻辑,很可能犯了国产片的大忌,为了好看而烧钱,完全不理剧本是不是需要。
看到徐峥第二天醒来打开保险箱的时候,一下子明白了,这不是《十一罗汉》里为了盗取高等级密码而复制整个空间的桥段嘛。
然而在《十一罗汉》之前三年的《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中便有了这个桥段,我至今还记得万梓良、刘德华和陈百祥三个人在拉斯维加斯的沙漠一路上的屎尿屁,小时候无论看多少遍都觉得很好笑。
但这并不能说是好莱坞抄袭了我们,因为克鲁尼和皮特的《Ocean's Eleven》也是一部翻拍片,更早的原版在1960年。
原版《11罗汉》既然说到这里了,顺便提一嘴,女版《11罗汉》这个月在美国就上映了,看看阵容也是有点目瞪口呆的,而且好莱坞永远政治正确,不信你看这张图:
从这里开始,《幕后玩家》中出现了各种经典惊悚电影的影子,《电锯惊魂》无疑、《心慌方》无疑,我甚至觉得片尾的发布会闹剧还有《黑镜》最神的第一集首相操猪的影子在里面。
所以怎么界定这是抄袭还是借鉴呢?
真的从编剧的角度来看,这片子漏洞其实挺多的,金融固然是少数人的游戏,但也不至于就这么几个人把社会新闻玩的团团转,毕竟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和气生财;情感线挺莫名其妙的,那么爱自己的老公的女人痛恨那么爱自己的老公灰色敛财,为什么就不能被窝里沟通沟通呢,非要生离死别才说心里话又是何必呢;复仇的动机成立,但搞这么大一个局能从头到尾戏耍一群高尖端人才合理性成疑;还有,这里可是和谐社会呀,有枪有炸弹的连验尸都能买通是瞧不起人民警察吗?
借鉴当然可以,像前面提到的《十一罗汉》的桥段,合适的用法放到片子里也挺恰当的,只是我比较不喜欢的是重头戏和点睛之处依然没有什么过人的想法,但看得出导演在用力地找补,那么顶多也就算作借鉴的还说得过去,算抄袭略微不恰当。
再前不久上映的《心理罪城市之光》在我眼里就是抄袭堆积出来,完全不要脸了。
所谓借鉴地方不少,总体串下来不功不过,新导演的话及格分差不多,毕竟许多人是冲着徐峥监制这四个字来的。
划重点,今天来说说徐峥导演选本子的功力。
圈内盛传徐峥导演扶持新人,但其实大家都在扶持新人,千里马易得但伯乐难求,看得准人和剧本才是硬道理,徐峥口碑如此是有道理的。
我给你数一数徐峥扶持或者看好的导演都有哪些。
《疯狂的石头》
宁浩就不用介绍了,徐峥、黄渤和宁浩私交甚好,宁浩的第一部片子其实伯乐是刘德华,说实话,也算借鉴吧,盖·里奇的印记特别深刻,就连角色设定,每个人都操着一口浓重家乡话都让人想起《偷抢拐骗》里所有角色都蹩脚得独特的乡村英语。
徐峥在里面是客串,这部戏捧红了黄渤和宁浩,后来这三人成了铁三角。
《夜店》
这片子里面许多人后来都成了话题。
李小璐封杀了整个嘻哈界;乔任梁悲情离去;赵英俊几乎承包了商业喜剧片的音乐制作;那时候张嘉译还不是大叔专业户,也没有霸屏电视剧。
徐峥在里面依然是个不大也不小的角色,这片子挺有意思,制作有点简陋,当然有许多小漏洞,但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当时觉得他应该做得出来,结果拍片特慢,折腾了7年搞出了《火锅英雄》,也算当时口碑佳作了。
《第三个人》
这片子演员特少,主要演员就四个,徐峥夫妇承包了俩,还有一个高圆圆。
特闷,像舞台剧,剧情和解构基本可以参考罗曼·波兰斯基的《不道德的审判》,评分也不高,当时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反响,我看的时候是在bilibili上,弹幕全是来瞻仰高圆圆和讨伐赵又廷的。
这个导演叫程耳,后来拍了《边境风云》也不错,徐峥还演过程耳的一部短片叫《犯罪分子》也挺好看的。
2016年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是我近几年看到最好的国产影片。
《我不是药神》
今年夏天上映,当然我还没看过,但是充满期待。
徐峥监制并且主演,又一个新人导演文牧野,之所以期待此君之前一部短片深深震撼了我,叫《安魂曲》,讲的是用自己老婆的尸体卖给农村用作冥婚来凑儿子的医药费的事情,片子很短,举重若轻,细腻又很震撼,强烈安利。
http://www.iqiyi.com/w_19ruf95pdp.html就冲这支短片,大胆预测《我不是药神》也定会是水准之上的好片。
可以窥探的一点是,这当中许多人的处女作都是徐峥站台,也许当时还并不成熟,比如杨庆和程耳,处女作分数都很一般,但需要赞叹的是这些需要成长的新人起码先于业界和观众得到了徐峥的认可。
所以说徐峥监制四个字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今夏除了这部及格分数的《幕后玩家》和让人期待的《我不是药神》,口碑还不错的《超时空同居》也是徐峥监制,至少在及格线之上是徐峥这个名字给观众的基础保障。
有空再说说《新世界》和黑帮片。
个人公众号
大团圆结局让人觉得有点不好,但整体很良心!
国产电影里算是不错的。
女主那种“我为了你付出青春付出事业而你却把我的真心喂狗”的那种模式无法接受,你永远都有选择啊,这是你自己选的啊,你哭啊闹啊还不就是觉得你们两个还有感情,所以肆无忌惮?
大概算是变相喂狗粮😒男女主的感情超好小记者你真的一上线就暴露了……那荒山野岭的,能拧到一个无辜人的几率太低
在《幕后玩家》中,电影前半段基本是围绕着关押钟小年的密室,外界虽然也有些故事线,但事态发展的把控权还是落在钟小年的选择上。
他在影片开始不久就被人关押进一间密室,经受着冷暖气的煎熬,还得抉择些生死攸关的问题,这部电影如果抛开题材不谈,从类型片来看,其实是密室犯罪片。
这种电影往往是主角因为某些原因,被框定在某个固定区域中不能行动,他会被某个幕后人摆弄和折磨,被要求作出一些迫不得已的决定,渐渐地,主角们被折磨的不成样子。
有时候你在观看的过程中甚至不在乎为什么要折磨这些人,可单单是这个“囚禁模式”,就足够调动感官神经,让你有欲罢不能的观赏欲。
这其实是一种SM心理,幕后操纵人是在施虐,而主角们则是被折磨却无法反抗的受虐者,观众看这种片子,既可以选择施虐者的视角,来满足自己隐藏的暴力欲望,也可以选择受虐者的肉身,暗爽下抖M的自虐心态。
美国在2002年拍出过一部《狙击电话亭》,影片从头到尾,都在围绕着一间电话亭,通过一场死亡考验,让男主角的私人秘密暴露在公众眼前,那其实是一场变态式的道德拷问;后来韩国人拍了相似的片子,叫做《恐怖直播》,将电话亭换成了电视直播间,男主角从一名只为名利的精英分子,渐渐地转变成了质疑政府的公权力斗士。
而《幕后玩家》也是在这样一个框架下展开故事的,即使在电影的后半段,我们以为徐峥饰演的钟小年已经逃出了密室,掌控了自己的命运,用计谋来找出幕后设局人。
然而密室虽然不复存在,但钟小年依旧在“局”中,看似逃出生天,实则瓮中之鳖而已。
徐峥出演钟小年这个金融操盘手,依旧属于他之前那种可悲的精英分子形象,有着自己足以骄傲的事业和社会地位,但是性格从来都是不依不饶,处处都要占尽上风,所以最终他只会被现实教训,被一个“不讲规矩”的搅局者弄得灰头土脸,直到彻底绝望。
徐峥是有这种天赋的,他的面孔虽然油腻,但却恰好熨帖那种角色性格,然而他饰演的这些角色却又总是惦念着“救赎”和“善意”。
在这些片子中,总要闪烁着某种人性道德的光辉面。
罪犯总是以最不可饶恕的性格粉墨登场,但他却总是以众人悲悯的宽恕获得救赎。
但是这种“造作”的善意,和密室悬疑片却又形成抵牾之势,以至于我在观看《幕后玩家》时,时常觉得中国的这些坏人为什么总能“回头是岸”?
要知道,这种在密室悬疑片中,甚至扩大一些,在犯罪片中,国外的很多电影是不会载入“人性之善”的。
如同《恐怖直播》,河正宇从一个利欲熏心的电视台主播,变得支持恐怖分子,甚至在最后一刻,按下了手中的炸弹按钮,他是从对于“名利”的愤慨,变成对于“公义”的愤慨,整部电影的矛头指向的当然是韩国政府,人在罪恶挟持中利用罪恶,而不是在罪恶的指引下,乞求宽恕;所以河正宇扮演的主角不会在最后得到民众的宽恕,也不会换得内心的平静,“人性的光辉”被吹灭了。
《恐怖直播》我相信这种密室犯罪模式带给人的精神创伤,如同在朴赞郁的《老男孩》中那样,它会在长时间的压迫中,在一次次的抉择和崩溃中彻底泯灭“善意”。
不只是在密室之中,即使是一般的犯罪片中,“恶”也从来都是印着撒旦的旗帜,被高高举起。
《老男孩》比如《追击者》中,变态杀人犯之所以不可回头,不可匡正,在于他的经历已经被“恶”所篡改,而更恶的在于所有执法机关的漠视和不公,善意是不需要在此刻被彰显的,如若如此,那必定也是一种妥协的意淫,试图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电影里来实现这一切。
所以你看《幕后玩家》,会觉得为何钟小年这个多年的金融罪犯会开始温情脉脉?
为何幕后操纵者会因为杀父仇人的一次“爱的行动”,就能和他成为交心朋友?
这种无处不在的“善”甚至也出现在了钟小年的妻子身上,这个口口声声说着忍受不了丈夫犯罪,但又毫无检举行为,在钟小年被人设局暗算后,还帮着他拿到罪证以此换取“重新生活”的女人,她的这种“良善”既没有将公义真正放在眼里,也没有将罪恶进行到底。
钟小年妻子身上的矛盾性格,体现在了《幕后玩家》所有看似合理但实则虚假的情节上,仿佛影片中的所有人物一开始就是为了赎罪,密室设局只是一个工具,帮助这些“圣人”早日成仙而已。
冯小刚曾在一档栏目中说过:“我喜欢在电影中表现那种善,以及由此带出来的人性之光和温暖,韩国犯罪片中经常出现的那种恶,以及对恶的沉迷,我是很接受不了的。
”或许冯导是想在剧情片中表情达意,实现价值观的诉求,但是犯罪片并不是这种价值观的有效砝码,可以均衡出阅人耳目的“人性之善”。
但是如同《幕后玩家》一类的国产犯罪片却总是沉迷于此,比如《催眠大师》,总是要在结尾让男主角诉说罪恶,换得心安;而成色不错的《无人区》,也在结尾让律师骑着马去拯救被挟持的风尘女子。
“善”像是被滥用的一个伎俩,它或许是在中国,这个向来崇尚“善恶有报”、“回头是岸”的国家成为心理暗示,所以才被无节制地插入;又或许,只是这些犯罪片的导演们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够绽放出“人性的光芒”吧!
这种造作,让我觉得忻钰坤的存在分外可贵,至少在他目前的两部电影中,你看不到这种“人性之善”的紊乱,在《心迷宫》中,村长父子最后只是互相缄默而已;在《暴裂无声》中,律师和老板都是作为胜利的捕猎者而存在。
可能这种“恶意”向来有悖于“传统”,所以他会在最后加上一个文字说明,但是这种妥协却无关乎影像,你看过电影的主体部分后,大可以提前离开,最好的“恶意”永远应该得到完整的尊重和表达。
这一点,本来我寄希望于曹保平,但是他在《烈日灼心》的最后,也彻底打破了这个希望。
本文首发“中影指数”
该片讲述了坐拥数亿财产的钟小年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突遭意外,在经过一系列的囧境后逢凶化吉的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本来是无聊和朋友随便选了一部电影来看,但没想到还给我带来了一点小惊喜。
比我想象的要精彩,主角是个反派人物这点也很新颖,整个故事还是蛮紧凑的,结局其实猜到了一半,就是剧情有猜到最后会怎样,但是没猜到真正的大boss,所以挺让人意外的。
男女主之间的感情也很感人。
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看的一部电影,最后说一句,王丽坤是真漂亮。
《幕后玩家》的故事起点,就像是同档期《后来的我们》的小径分叉。
当院线片的电影主人公没有分手,结了婚,有了钱,还在一起(居然)。
他们继续生活在北京——这座欲望城市。
生活,到底会怎样?
引发这样的联想,并非无端生事。
两部电影虽然类型体裁,全然不同,但女主人公喊出了近乎一致的高潮台词:我跟你在一起,要的不是钱!
据说,这样的台词感动了不少人,令他们落泪,颤抖。
并且两部电影中,对男女伴侣所居住的房子,都有一系列上帝视角的全景式呈现。
我对《幕后玩家》这样的犯罪片期待很低。
产生这样的心理低压槽,与阔别三年之久,集中在2018年爆发的徐峥监制无关,更不是看衰新人首作。
实际上,在大陆拍摄这一类故事,有着可想而知的自首和伏法彩蛋。
这会导致编剧故事扭再多桥,玩再多花招,最后都逃不出天网恢恢。
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到《唐探2》,犯罪推理入乡随俗,只剩嘴炮一招,其他都是黑成西八烂的脑洞。
《幕后玩家》表面上抨击了金钱万恶无底洞的人性贪婪。
结果还是落到了希望我们一直没变,感情一直好好的鸡汤说教上。
表现徐峥的痛苦,只靠一次闪回噩梦。
表现无爱妻子的痛苦,只靠大叫。
看电影的过程中,你会偶尔插播联想到其他电影,但也就仅此而已。
唯一值得肯定的,大概强势植入了许多美术馆建筑体,没有了传统欧范的金碧辉煌土豪风。
谁是凶手,幕后主使?
观看《幕后玩家》的过程中,无论观众入不入戏,大家都会沉迷在创作者抛出来的猜谜游戏。
对这类发生在电影院的狼人杀游戏,其实有一些识别窍门。
譬如海报上来头很猛,名字很大,但在电影里无所事事/电影过一半了还不出现/存在感极弱/装路人的,往往是凶手。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香港那部《赤道》。
具体于《幕后玩家》,永远杀气腾腾的王砚辉,不可能是最后黑手。
因为,他已经把“我只是个参与者”,写在了脑门上。
那个叫不上来名字的女二号,也不可能是。
她的戏份看起来,就像是在拍摄现场现编的。
开头蒸桑拿的老总同样impossible,因为智商已被臭虫碾压。
想抢徐峥老婆的也不是,因为中途挂了。
很自然的,大家都怀疑是任达华,莫非他的跳楼举动和最后一通电话,只是徐峥的一个噩梦?
达叔讲到这里,已经不能再讲下去了。
然后,是合理性。
主谋的动机合理么?
合理。
主谋所能调动的手段合理嘛?
得靠脑补。
主谋到底想要干什么吗?
复仇的最大快感,是把痛苦返还给施害者。
《幕后玩家》选择了最高级的复仇。
如果落到最后一点,《幕后玩家》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个犯罪片,而是助人渡劫的居委会电影。
因为主谋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让徐峥人财两空,生不如死,譬如直接让他失去两个亲人,一尸两命。
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要拉上几个玩家,一起分享那个毫无意义的选择游戏。
祛魅的王砚辉尽管主谋的身份亮相,会让观众小吃一惊,可往回捋剧情的话,你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根本不能成立。
比如近乎最后一秒营救的防空洞逃生,比如胡同小巷子的雨夜追击者,安排这种生死表演,比设几道AB选择题难多了。
同时扮演心理医生热线和傲娇救命恩人,哪个打call难?
窃听就是往大衣口袋里塞个耳麦——你以为是发小广告?
更不要说,发生在三里屯太古里的围追,完全是真人秀表演。
……聊到剧透会死、变态复仇排行榜有名的《老男孩》,观众被欺骗,是因为他们都在想:到底是谁,把主人公给关了起来,而不是为什么关那么久,又放他出来。
结尾的定时炸弹天台烂梗,对绑架拿手在行的主谋来说,一开始到中途任意一个时间点,都能实施操作,达到想要的复仇效果。
这也是电影后半段,没有任何紧迫与焦灼的原因。
就如同反派轻易能完成对男女主人公的完美绑架,过程电影不说,反正想绑就绑,很高明就对了。
自带牺牲精神的人妻,不齿老公的操纵股市,却还是合谋演出了一把金蝉脱壳,真把股市当过山车来玩了。
三里屯太古里那请问,整部电影的意义是?
没有意义。
那还玩个球。
为了悬疑而给你讲一个故事,最后的关节在哪还是幕后黑手直接说出来的。
悬疑片太过悬疑未免太过瞎编,二个大巨头受一毛头小子操控有点为编而编,庄艺死的好没必要,为了突出他救老婆只让他给庄艺一个怜悯的眼神,这处理的不好。
搞复杂了
胡同那房子比郊区那个贵多了吧
密室设定很有意思,可惜未能维持
人物带着情节走,观众自然就会跟着情节走,音乐超级赞,全程无尿点。
故事悬念性8分,人物关系情感戏4分,人物塑造5分,故事架构7分,总的来说,是还不错的。可以推荐一下。
还行。
完成度还不错。冲他用的这一票演员,多给一星。
真假背后、选择背后 ,能否穿越重重迷雾看清自己。
喜欢烧脑的悬疑推理片,但国内的同类片子总觉得像隔靴搔痒不过瘾,剧情不给力就算是徐峥也助力不多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个投机者可以一掷千金搏美人一笑,却不能让别人偷走一分一厘。主创费尽心机想把故事讲好,可丢掉的不仅是逻辑关系,人物塑造也全盘崩溃。
只能当喜剧片看了。
格局铺的很大但呈现的效果却有点局促,人物关系的塑造和性格转变比较生硬,悬念的设置也简单了一些,总体来说虎头蛇尾。
徐峥总是让人意外而惊喜的,这部片子剧情不错十分有趣紧凑,有些点会让人觉得原来是这样子。幕后玩家是谁?大概看了才知道!
贪婪之念会将人推向绝望的深渊,有的人迷途知返完成了自我救赎,有的人则深陷泥沼成灭顶之灾,这部作品算是一部有想法的电影了,值得一看。
三里屯雅秀中间那条道徐峥你逆行了。
还行吧。真相太好猜了。开场有点电锯惊魂的既视感,略微惊喜。但是关注点一直在,徐峥的头发怎么化的妆???他家房子在哪个高级酒店取的景???喜欢王丽坤这种类型的长相,素净。结尾加了好多多余的镜头和解释,是为了过审吧……
所有的情感都莫名其妙,所有的人物都无所适从,一场空洞虚无又了无生趣的游戏。(针对业内评价再多说几句,这电影烂的挺赤裸裸的,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不要把这个时代变成一场皇帝的新衣似的游行丑剧。)
讲经济诈骗,新人导演很不错了,非常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