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劫匪
The Great Pretender
导演:南森·西尔韦
主演:艾斯特·加瑞尔,Maëlle Poesy-Guichard,基思·普尔森,利纳斯·菲利普斯,Danelle Eliav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18
简介:Mona (Maëlle Poésy) has recently arrived in New York from France in order to mount her newest play — an autobiographical piece that depicts her tumultuous, o..详细 >
资产阶级小剧场工作者腐朽迷幻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情生活
imdb 5.7
片名取得好。
狗熊跟大猩猩分不清。
人类都是欲望的奴隶,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算不上多么新型的“微型感官美学”,面庞和表情位居首位,让亲密关系游走在眉目传情的电流之间,从暧昧到爆发,又从热烈到冷淡,再从疏离到默泪,以至于分不清是日常随性还是舞台即兴,散漫和激情共存,率性与沉溺并置。同时挑拨着一丝令人厌恶的单调性,以制造一种无法真正共享的距离感。就是说,这份距离感并非来自太远导致的无法捕捉,而是太过相近导致的焦点失灵。从而整部影片就总带着一股视觉模糊下的虚晃感和恶心感,正是由过近的、随性的且过度自私的亲密性所引起的。实际上,过度生猛的动物式激情只会引发深处的不安和排斥,而非切身的参与感,和诚实的性感无关,一种令人反感的伪装性。
太棒了!有着浓浓加瑞尔味道的卡萨维蒂电影。
最爱。
液态的加瑞尔故事
4.19 迷幻的镜头和分视角叙事和情节交织本来应该挺有意思的,但总感觉不够轻盈,后半段看得有些疲惫即便最终的剧场表演还行
2.8 虽然对情欲纠葛不感兴趣,但确实一出嵌套好戏,再加视觉太迷离有点看头吧。
视角-病毒,分离的统一,another Alex。The sixth ★★★★★ for Keith Poulson, one of the greatest actors in American cinema these years.
3.5
6.5?喜欢怼脸拍,和喜欢突然性爱戏是一样的内核。都是亲密的侵入(侵入一词好像不太对),几无距离。但几无距离,没有带来更清晰的视野/更逼近人物。某种程度上,对于他的人物,就应该用这个距离拍。因为那的确是些搞不懂的人、不寻常的寻常事。他的人物看起来,好像什么都能给你说,距离也能很近,是些“坦荡”的边缘人。但有迹象在显示“不”。不对,或者不好。天我几乎是在说绕口令,导演达成了绕晕观众的目的(从感官——影响判断)。
关系成瘾 connive 回报性欲望
《感情劫匪》真是绝妙的译名!延续了《诱惑街头》里朦胧的幻想氛围,角色总是屈服于欲望,使旁白的声音显得十分理性与性感。城市仿佛一个巨大的浪漫的生态系统,每个人在其中都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喝酒买醉,醉心于艺术和幻想,从中借来继续胡闹的力量。Esther Garrel太太太可爱了🤤
3.7 创作产生的角色说出“快乐结局”后,中断的钢琴逐步上攀到高音段落,接着故事背后的念想就顷刻坠地了。书写的悖论始终存在,赤裸坦诚让发生发生后,现实却永远蜿蜒向曲折(甚至未被见证,如同音乐熄止后接吻戏的惨白,那时戏剧也仅是戏剧了),或许创作是对欠然的惊觉,也是永不和解的和解,那一刻创作者也体认到过去爱存在的强度。视角后的现实本身统一,是激发的情境将其切分为离散的声部,爱得以以毒药之名滋生在每段关系模糊的角落。爱比死更冷,但也再没有比它的幻影更具温度的了,阵阵刺骨察觉我们活着。齐奥朗说:如果没有自杀的想法,我早就自寻短见了(死亡的欲望是我唯一关心的事;我为之牺牲了一切,甚至是死亡本身)。好多瞬间把Poulson看成Ethan Hawke。
3.5。故事和摄影极尽制造的情欲漩涡,还不如旁白和片尾曲来得让人陷入其中。
@MUBI 挺“好看”的一部,音乐、滤镜和情境让整部电影都变得dreamy,每个普通artists都是great pretenders,using their shitty life as materials.
7.5/10 像是一场梦,永远不愿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