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香港商业电影的要求不高,这也是看到《无间道》感觉还行的最重要原因。
一方面,香港这个社会充满动力,从街上行人的步伐及香港人做事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而另一方,香港社会的个性展现在文化作品上,由于强调效率,导致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文化根基。
90年代初的粤语歌坛,排行榜前十竟然有五六首来自日本、欧美。
二十一世纪后香港电影的衰落,更是让电影人急切地寻找救命稻草。
无间道的成功是相对的,所以不遗余力的复制是很让人厌烦的。
不幸的是本片也是其中之一。
听说电视剧版挺火,连主演谢天华也借势咸鱼翻身。
但即便以较低的期待来观看本片,也还是令人失望。
失望在哪里,当然不是技术,还是剧本。
那种猴急得要把一个并无特色的故事不加润色的包装成热门电影的俗气在电影开场20分钟后表露无遗。
具体情节基本看完就忘。
记住的有三点:(1)曾志伟找到了演艺事业新高峰--黑社会老大专业户。
而且现在的黑社会老大不再穿金戴银,而要以吃盒饭来彰显地位。
于是乎曾老大从无间道一直吃到了变节。
感觉香港的黑社会都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这么的快节奏、高效率和真务实。
(2)黄秋生仿佛继承了其在摇滚方面的追求,以这么惊世骇俗的形象出现,又一次颠覆了我们对黑社会大哥的印象。
其实我觉得倒是他身边的美女更让人过目不忘。
他视觉摇滚和cosplay的合体,一直表现得那么克制,可让我们等到了电影的最后也没爆发。
(3)影片最后在那个二楼的大房间里,导演为我们演绎了一个经典桥段,那就是螳螂捕蝉,大黄雀在后,小黄雀还在后,小小黄雀还在后……感觉房间旁边有房间,导演像是一个一个把演员推出来,一个完了还有一个,还有一个。
多么让人意料不到啊。
人物性格的捉摸不定,让我感觉不到其内心世界的复杂,因为处理方式是那么粗暴。
所以几个角色都像人格分裂,弄得我这篇评论也差点分裂。
要不是在香港碰到了黄秋生看到了他的莫西干发型,绝对想不起来看这个电影,结果,被骗了。
这片没多大意思,如果没看过电视剧,只是奔着演员名单去的,剧情实在很薄弱,薄弱到卧卧卧狂卧一阵,满地开花的卧底,徒增许多乐趣。
如果是看了电视剧再去的,又没多大意思,差不多处于和电视剧平行世界的前传,Laughing和Laughing哥一点都不像。
而且名字叫成这样其实和梁笑棠感觉又没什么必然联系。
我看了一部电影,只有结尾陈键锋出现那几秒让我觉得很是欢愉- -|||
看的时候是因为有朋友推荐说这是香港版的《建国大业》,当时有些一笑置之,心想任何一部香港稍大些制作的电影乃至电视剧,无一不是《建国大业》的形式出现,小至路人甲乙丙丁都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语调做着熟悉的事情,还有一贯出现N次的豪宅和医院。。。
一直钟情香港所拍的警匪系列,虽然情节也都老套了些,但是着实过瘾,看到自己永远看不到得生活,那些人在里面沉浮,辛苦争取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很有快感,哈。
没看过电视剧的《学警》系列,所以前因后果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还算不妨碍看的效果。
喜欢里面陈法拉的干净造型,这是她近年造型里看着最舒服的一个,学生样子,干干净净,有着对爱情的固执和坚持。
也喜欢吴镇宇大部分时间痞痞略贱的样子,感动他对妹妹的那么多付出和关心,只要对爱的人够好的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吧。
对于其他人的印象并未深刻到怎样,包括主角谢天华,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么多的大牌为这部戏增添了不少亮点。
还是蛮推荐的。
很过瘾。
知道laughing哥当然是在《学警狙击》中那个表面玩世不恭见风使舵嚣张跋扈的小子潜藏多少能力我恨陈键锋一枪打死了他看laughing gor之变节之前我一直在想这个变节到底是褒是贬我不忍心看一个我心目中的英雄变得堕落一面是腐朽的很社会奢迷,堕落。
一面又是正义的执法对于他怎样都是变节...因为哪一面都属于他的生活。
而对于谢天华,这样一个角色给了他或多或少的转机人们对他的爱变得越发的多。
这个1967年出生的男人似乎就此有所变化了在TVB42周年电灯时他的位置靠前面了靠中间了他越来越成功了他一定很努力他也很有实力他是laughing哥他是谢天华
无法形容 Laughing Gor 给我带来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 ... 影片有点回归当年看《古惑仔》的味道... 很纯正的港产片 ... 整部影片里面 谢天华 有一处的表演真的相当到位...就是他在被黑社会追杀的时候换上了警服被路边的小孩打招呼...当时他的表情真的演得太到位了... 自己其实本身就是个警察,可现在是以小混混的身份假扮警察...这段短短的几秒穿插剧情真的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非常喜欢这个亮点 ...
文/梦见乌鸦这部从开拍到上映仅用了2个月时间的小成本电影最终能力压《窃听风云》成为今年迄今为止香港最卖座的电影,不外乎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超级热门剧集《学警狙击》里的人气角色Laughing哥在大银幕上讲述剧集之前的故事,另外就是一个带有老式港片味道的故事在如今港市低迷的情况下能让港片迷感受到那久违的气息。
虽说这部“小电影”无论从制作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无法阻止目前港片继续下沉的状态,但是邱礼涛与他的诚意班底却给了望眼欲穿的港迷们一次“开斋”的机会,而且味道不错。
首先,Laughing哥在《学警狙击》里就是一个配角级的人物,但是论人气他估计还算头牌,电视剧俺目前正在恶补,关于“Laughing哥现象”中种种论断俺还不敢妄加定论。
但是能出现一部讲述此人身前故事的电影并且如此大火,可见这个Laughing哥足够有能让人Laughing到最后的本领。
不过本片Laughing哥只能算是个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论其地位还得排到黄秋生与吴镇宇这两位大佬之后,或者说能与头两位共分戏份。
谢天华在大银幕上摸爬滚打的多年一直与跑龙套为主,此回单独为其立传,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万年配角凭借着剧集中的人物几乎可以龙出生天了。
不过《古惑仔》出身的谢天华在电影里还是略显稚嫩,充其量也还是个小混混类型的人物,其“气场”还是无法与沉浸多年的黄秋生和吴镇宇抗衡,黄、吴两位老戏骨对于这种角色实在驾轻就熟,片中自然也是本色发挥,顺便能提携小弟一道,三位重量级人物在电影里精彩的对手戏是本片最大的看点,而且最为关键人物的谢天华的Laughing哥虽气质方面还未见大气,但其不错的形象和有血有肉的演技已经在多年的配角生涯中磨练出棱角,可以断定,凭借着《变节》的大卖,谢天华的确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于大银幕上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其次,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这个纯正港式味道的故事了。
双重无间、黑帮火拼、扛把子与小混混打天下这些在大陆影视剧中所不齿的视角却在港片世界里大放异彩。
这个白里透黑的故事算不上新意,与港片鼎盛时期的电影还有不少的距离,从其中可以找到《无间道》和《黑白道》等片的影子,Laughing哥也和陈永仁和小海的人物形象类似,但是目前香港电影里不正是缺少这种带有古惑仔气息和警匪双边的饱满故事吗?
虽说作为剧集的前传,但是电影的故事却有自己完整独立性,没用看过《学警狙击》的观众欣赏本片毫不费力。
Laughing哥的双重卧底身份是本片的一大看点,而且与两位大佬之间的恩怨也左右的故事的发展。
本片的故事不算峰回路转,但大量的闪回和人物内心的描写交给我们大量的信息,黄秋生的阿一角色不显山不露水,却总让人吃惊;吴镇宇飞扬跋扈但重情重义,这个两个角色对于可以看做二人在是《黑白道》与《黑白森林》里角色的延伸版,虽说身份有所变化,但形象和气质大同小异。
电影中剧情冲突比比皆是,80分钟的时间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内容,包括Laughing哥与冼警官的瓜葛、与阿一和坐头之间的恩怨,还有在江湖世界略显平淡却不可不无的爱情故事,那种对命运的无奈之感拍出应有的意境。
一部电影下来让我们觉得有点吃不消,过多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电视剧,而电影中对各种人物取舍实在有些忍痛割爱,包括黎耀祥在内的众多角色本来大有作用发挥,可惜3位主要人物占用了大量的戏份使得一些配角只能作为龙套,这也使得后期这些人物自身的情节无法过于闪光,令人遗憾。
当然这部小成本的电影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其中过多的闪回令人眼花缭乱,过多的前情概要不得不要闪回出现,这样一来使得观众处于对片中故事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另外也破坏了整体连贯性。
而且由于成本的有限,片子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有些捉襟见肘,再次叹息一下港片的尴尬处境。
作为目前香港为数不多的港片导演旗帜之一,邱礼涛一直以来就是用纯正的港片的满足影迷的口味,近几年来,邱礼涛一直在主流电影与B级片之间游走,而且多年以来独特的风格更是博得了cult影迷的喜爱。
这次主流制作的《变节》依然透露那种命运对小人物的玩弄,邱礼涛对片中人物的内心描写可见一斑,Laughing哥那矛盾的内心和尴尬处境通过大量的细节和对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Laughing哥、阿一和警察三人并排的瞬间,还有他绝不离手的硬币。
而且片中看似圆满的结局其实饱含的无尽的悲凉,邱礼涛对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处境刻画值得称道。
总的来说,无论是港片迷还是《学警狙击》的fans,这部《Laughing.Gor之变节》绝对能满足你的观影愿望,快速的故事发展和剪辑让我们看到了老式港片的内涵,你可以说是对老港的复刻,也可以说是回归,总之电影在80分钟内交给我们一个完整饱满的故事和亦正亦邪的人物,这恐怕是每个影迷想在电影里看到的。
另外,结尾处《学警狙击》的两位主角吴卓羲和陈键锋的出场除了为照应剧集之外,也让电视剧fans倍感亲切。
或许《Laughing》的视听文法,不成章法;《Laughing》的剧情设置,俗不可耐;唯独,《Laughing》的人物塑造,提供了一种楚楚动人的阉割特质。
言简意赅地说,《Laughing》以Laughing的个人价值观的左右摇摆,推动叙事。
是选择古惑仔,抑或选择差人;是选择相信,还是选择背叛;他的“二五仔”特质犹如他对一哥的回应:“哪个身份啊?
差人还是古惑仔?
”看《Laughing》就等于看黄秋生耍酷,一点不假!
黄秋生饰演的一哥是整部影片最具有阉割特质的人物。
他的莫西干发型,他的黑色墨镜、他的烟熏妆、他的红色唇印,以及他对女性手指的特殊爱好,他的男子气是一种分裂和失衡的再演。
他和《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The Untold Story(1992)里面的李修贤一样,每次出场,身边总是围拢着打扮靓丽的妓女。
然而,影片却始终未交代他与这些妓女的性行为。
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抚弄着她们的手。
颇有意思的是,在一场大佬(曾志伟 饰)主持的关于搞定Laughing的会议中,当阿一身边的女人说出,“能搞定就能搞定”,座头(吴镇宇 饰)紧接着一边做出“打飞机”的动作,一边嘲讽地催逼道,“他自己能搞定就不用你坐这里了,妹妹!
”后来,玩3P、饮“软水”,都是座头对阿一男性阉割特质的嘲弄。
反过来讲,在阿一结识Laughing的那场戏里(黑白画面,代表过去),阿一是高高地举起劈刀,为梁笑棠解了围。
那把举起的劈刀,犹如男性的阳具。
说穿了,阿一的阉割特质,外在于异装癖,内在于自我身份的失衡。
警界得不到信任,古惑仔就可以得到信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影片38分58秒的时候,突然杀出来一个Karen,乖乖女恋上古惑仔的俗套就此上演。
表象上看,Karen的乖乖女功能,以一种正常世界价值观的侵入,挑衅危机四伏的古惑仔世界。
偏偏,她的出现深层次地引发了,独立女性与父权制概念之间的冲突。
座头因为妹妹的“入案”,变得异常的暴躁,用一个三次没打爆的可乐瓶,猛砸Laughing的头。
其实,这种暴躁正是做头内心柔软的动摇。
最后,他在妹妹的以死相逼之下,妥协。
准备了大集卡和一大笔钱,预备妹妹与Laughing一同跑路。
有意思的是,一个代表正常世界的女性最后竟然死在了生活在异装癖之中的阿一的手上。
影片最后并没有安排Laughing与Karen的生离死别,而是座头与妹妹的相拥“告别”(挣扎着为妹妹合上双眼)。
因为,妹妹的死,使他的信仰彻底地破裂。
他抱着妹妹,挨了阿一的十枪,只剩一种苍凉的无力。
他的男性特质,因得妹妹的死同样地遭到了阉割。
值得一提的是,Karen的单打独斗与阿一身边的群居式女性,做出了鲜明的反差。
可能很多人要说,《Laughing》只是炒了《无间道》的冷饭。
“二五又二五”,实在看不出什么新意。
的确。
但是,《Laughing》也确实用人物打了《无间道》的擦边球。
曾志伟一出场就是吃盒饭(撩起背心),《无间道》的曲径通幽,不言自明。
一边洗脚,一片搓肚子,他的男性特质没有阿一的异装癖,也没有座头的暴力控,反而有一种世俗的男性功能。
反观,差人这边的黄日华就显得“高大全”。
他只是一味地顺藤摸瓜,身上的那套便衣制服,似乎重来没有换过,难免沦为符号性人物。
虽然《Laughing》的故事大有“杂烩古惑仔”的范儿,但是有两场戏还是拍得非常好。
其一,当影片行进到23分25秒的时候,Laughing穿着警服,向对面等公车的男孩做出了一个敬礼的样子。
一方面,他的警服与他的敬礼是个人身份的扭曲;另一方面,在那个当下他的内心是得到安慰的,一个“误入歧途的世界”似乎消失了。
连贯的音桥,悄无声息地将他带到冼警官的病房……其二,当影片行进到83分钟的时候,一个黑白的过曝的定格画面:Laughing、阿一、差人,平行地交错在一条水平线上,擦肩而过。
慢慢地,这个过曝的画面通过缝合剪辑“推”行到一个当下的三角形构图:差人(正)、Laughing(无间)、阿一(反),各隅一角,枪响!
65/100看完这个电影,我发现座头是一等一的好男人。
座头的妹妹也是死的很惨,如果说没有看透一个人或者说这个人不好真的害死自己还有家人一起扑街。
黄秋生里面的表现有点离谱,首先是他的设定,很娘,还有很多妹子。
这些跟着他的妹子有两个还是挺不错的,有脾气有对白。
结果就是我看不懂的就是变节。
确确实实我更加原因相信会变节的人,因为很多人遇到不公平的时候就会容易变得黑。
不相信光,不相信希望,不相信制度。
laughing就是好例子,最后谁都不信,又有很多人帮他,新的轮回就开始了。
双重的无间道,情节上算是经典。
但总觉得黃秋生和吳鎮宇两大影帝的风头,让原本的主角謝天華有些黯然失色。
看过《学警狙击》的人大概没有不被Laughing哥俘获的吧,那么自然而然的绝不会错过此片,可想而知包括众多师奶在内的庞大群体贡献了多少票房,一举击败型男组合的《窃听风云》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然而,赋予太多感情寄托和意义的结果就是,即便影片远不如期望的那样精彩,也照样能获得不少喝彩和肯定。
是的,其实我想说的是,我有点失望。
首先是结构问题,太多的插叙使得影片整体显得松散凌乱,有支离破碎之感。
诚然,该交代的必须得交代,但要交代的事越多,安排穿插就越需要谨慎和技巧,可惜导演做到的不过是事件和回忆片段的堆砌,数次令我产生注意力暂时游离的不现实感。
形散了,神也不见得集中。
Laughing哥从来就不是神化了的人物,其双重卧底身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变节”这一中心主题更加扑朔迷离、荆棘曲折、跌宕起伏。
可以想象,他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经历各种变故和考验,必定是承受了异于常人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超负荷大脑运转的,被动的接受他人的安排,时刻恐惧着身份被揭穿的可怕后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本身就是折磨。
究竟主宰人生的是命运还是自己,谁又是真正能够信任的,Laughing在经过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逃亡和生离死别后看透了太多的事,这才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最后抉择——“维护法纪,终身承诺”。
而在此之前,他的内心一直处于混沌的灰色地带,正如他对冼警官说的,他已经分不清是在演戏还是真的在混黑社会,分不清穿上警服后的他是人还是鬼。
身份的迷失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动摇,整个变节过程也就是从自我怀疑转变到自我肯定的纠结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在片中却有所淡化。
Laughing做出变节抉择是存在主客观条件,一方面最信任最尊敬的一哥不仅不信任他还企图杀他而冼警官却没有抛弃他,一方面他对警察身份的确有一份认同和期望(在伪装成警察逃跑时有个小朋友向他敬礼,他回敬的时候激动地腰杆都挺直了,好像他就是彻头彻尾的正大光明的警察,这个细节设计的非常棒,很好的诠释了这点),只是这个主观条件的产生仍缺乏合情合理的解释和必要的交代。
警察身份对他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毕竟他还在警察学校的时候就被选中去当卧底,要说潜移默化的话恐怕时间和环境都构不成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我们还在感叹谢天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却发现他似乎后劲不足,这可能与本人在心理上太过得瑟有所懈怠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与对手过于强劲。
《学警狙击》中Laughing的出色使两位男主沦为配角,不料风水轮流,当Laughing成为名义上的第一男主角,也难免不幸的被无论造型还是表现都更为出彩的黄秋生和吴镇宇盖过风头。
此片的拍摄目的是趁势头正劲挖掘开发Laughing的剩余价值,它做到了,可谢天华却没能从中得益,甚至可以说是在为别人作嫁衣裳。
黄秋生是天生的平面模特,倒不是说身材有多么棒,更无关日渐苍老的容颜,而是本色独特的气质使然,在本片体现的尤为出挑。
一哥的穿着、发型和妆容无不弥漫着浓重的哥特风格,黑暗色系高调透露着诡异的华丽,几乎每次出场都那么有明星范儿,实在太潮、太有腔调了。
尤其去探望冼警官的那身,出现在医院这样严肃冰冷的场合,已经是个异类,他却完全不在乎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自顾自地走着,彷佛本是T台而非医院。
我不知这个人物造型的设计初衷是什么,或许也无必要去深究设计理念和隐晦意义,只是觉得这样的视觉效果与一哥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不温不火、死样怪气的感觉无不诠释着“另类”二字,倒也贴合。
一哥将冷冽的阴柔与妖魅的桀骜集于一身的外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夸张的脸部妆容(黑色眼线与大红唇色是亮点)就像是一个面具,隐藏着内心的真实思想,二者貌似格格不入,却映射出一哥性格中的矛盾点,一方面让人猜不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方面离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期望渐行渐远,因而反衬得相得益彰。
塑造过各式各样造型和性格的角色的黄秋生本是妖孽一样的演员,演绎处事作风表面温和实则阴险的一哥对他来说并不在话下。
或许是导演们都心有灵犀的看到了吴镇宇身上的那股子不同于他人的乖张,他所演的黑社会老大总有种神经质的特质,然而此次出演座头却着实突破了一回。
座头与一哥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人,他性格火爆不羁易冲动,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做事通常采取的都是简单粗暴的方式,总是给人肾上腺素分泌过度的感觉,却不乏温情,面对唯一的亲妹妹,他那兄长如父的宠爱、包容和保护着实令人感动。
虽然同为黑社会,比起一哥,座头更像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我们在《学警狙击》看到的Laughing其实就有座头的影子,这是不是意味着除了与座头妹妹拍拖这层关系之外Laughing对座头其实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感情,亦或是存在模仿座头的成分?
此片拍得仓促,情节和拍摄细节上都未经精心琢磨,高潮部分配角都死得太儿戏了,导演对于混战的驾驭能力也有限。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TVB的忠实粉丝,看此片最大的乐趣之一莫过于搜寻和辨认那些熟悉的面孔了,连柴九哥都客串一把,实在惊喜——话说此次TVB出动了相当多的二三流演员和龙套加入其中,想必投入不多却回报颇丰吧,嘿嘿——就像玩经典的找不同游戏一样,每每有所发现都会有成就感。
然而,一直等到看完才确定天哥、左轮等人真的不会出现,还是不免有点小失落。
还好,最后出现了Laughing把玩5元硬币以及与钟立文和李柏翘发生争执的桥段,再加上一句“等会儿要见孝哥”,不禁莞尔一笑,于是释然了。
取材于《学警狙击》又脱胎于《学警狙击》,此片与《学警狙击》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万万不可能剪断的。
btw,再说说男人戏中的女人们。
座头妹妹Karen的出场太突兀,陈法拉的表现尚可。
吕慧仪绝对是亮点,甚至有时还会抢黄秋生的戏,相较于一哥的不动声色、慢条斯理,这个女友实在太猛、太彪悍、太有攻击性了,在几位社团大佬的面前丝毫不露怯犯憷,尽管事实上她只是一哥的喉舌而已,但看架势俨然是与一哥和座头平起平坐的一姐嘛。
相比之下,同是港姐出身的叶翠翠不但戏份少的可怜,演技和气场也完败于吕慧仪,就算是花瓶也是个不称职的花瓶。
不是爲了laughing我才不看呢…
一黑到底的剧情,卧底在黑白之间的挣扎,很有几分港片黄金时代警匪片的感觉。谢天华的laughing哥初具气场,黄秋生吴镇宇两个老大坏得特别有魅力。 熟悉的镜头感及叙事节奏,再加一帮TVB熟面孔,全片就是一缩短版的TVB剧啊!
在香港旺角百老汇电影院看的 还是午夜场12点半的 粤语版 结果睡着了
邱礼涛还是比较适合当个摄影师……
看完了觉得是恶搞无间道。。。。每一个人倒下的时候我都怀疑他们要说-我是差人。。。
两星给秋生哥的妖艳妩媚
简直就是,学警雄心和潜行狙击的前传。 难道这是电影界的发展趋势?
讲述警匪卧底的,故事情节大概就是,B 坑 A,A 坑 B,A 坑 C,C 坑 B,B 坑 C,B 进医院,D 和 E 坑 C,A 保 C,最后 A 打算坑 C、D、E, A 坑了 D、E,C 坑了 A,B 复活后坑 C。真是人外有人坑外有坑
整片就像一部半成品 十分粗糙 人物的表演完全就像是应付工作一般 模式化 没情感 导演自身讲故事的能力也很差 感觉剧情是“跳着”前进的 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很
冲着TVB若干张老脸,还是勉强可以一看
小儿科之作,浪费一堆老戏骨
4颗星全给卡司
补齐了太多TVB剧的遗憾。如果没有最后那幕我打死他你打死我的狗血剧情,我会给五星。黄秋生走的风格我想不通,到底是人妖还是娘炮?
導演手法幼稚,基本上是電視電影的質量,無非是多了幾個明星,多了一點暴力。不把這種題材拍到殘,香港電影圈是不會罷休的。陳法拉完全淪為花瓶。
最近尽看烂片啊哼唧,故事编得太TM次了
潜行狙击的前传。。。
算了,看在如此奢侈的阵容上,给第四颗星...
黄秋生的变装秀
x
对白太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