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

The Banker,幕后大亨(台),逆权庄家(港)

主演:安东尼·麦凯,塞缪尔·杰克逊,尼古拉斯·霍尔特,杰西·厄舍,科尔姆·米尼,保罗·本-维克托,格雷戈里·艾伦·威廉斯,迈克尔·哈尔尼,尼娅·朗,泰勒·布莱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银行家》剧照

银行家 剧照 NO.1银行家 剧照 NO.2银行家 剧照 NO.3银行家 剧照 NO.4银行家 剧照 NO.5银行家 剧照 NO.6银行家 剧照 NO.13银行家 剧照 NO.14银行家 剧照 NO.15银行家 剧照 NO.16银行家 剧照 NO.17银行家 剧照 NO.18银行家 剧照 NO.19银行家 剧照 NO.20

《银行家》剧情介绍

银行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小励志改变命运的黑人企业家伯纳德(安东尼·麦凯 饰)和乔(塞缪尔·杰克逊 饰)在种族制度的枷锁下,创业处处受阻。不得已他们想出奇招,雇佣白人马特(尼古拉斯·霍尔特 饰)来扮演他们产业帝国的“老大”,伯纳德和乔则扮成门房和司机,幕后操盘。就在他们的产业帝国越发壮大之时,却面临暴露的危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如跳舞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隐秘动机明星伙伴第三季少了一些人我是顾家男福音合唱团林肯律师马达·莲娜乐高DC沙赞:魔法与魔物用九柑仔店黄阿丽:单身女士黎明前的暗战身体摄像机索玛花开她的危险男友最后一公里少年有点酷2富江3:重生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狼牙棒步步惊心:丽发财联盟迷雾为你不高兴情越海岸线逆转世界的电池少女荷花淀、女人和枪梦想照进现实大侦探马修

《银行家》长篇影评

 1 ) 黑人平权之路

影片开头就写了是真实故事改编,说的是两个黑人改编美国借贷条件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那个年代,银行不允许黑人借贷。

年纪小小的Bernard生活在德州,一个白人主义盛行的地方,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却无法反抗。

但是Bernard对投资却异常有天赋,长大后,拖家带口去到了加州谋求发展,在遇到同样喜欢投契取巧的白人投资人Barker后一拍即合,一黑一白开始投资房产生意,赚的第一桶金,可惜好景不长,Barker突然过世,在五六十年代,黑人是无法做明面上的投资生意,Barker的妻子立马将Bernard扫地出门。

后来因为妻子的老朋友Joe的加入,还有白人门面Matt的加入,Bernard又开始了投资房地产的生意。

成功的生意人Bernard带着儿子回到他出生的小镇,打算买下小镇的大陆银行,从而转身为银行家的道路。

还是由Matt出面去谈判,把大陆银行收归囊中。

在时代背景中,黑人不允许借贷,从而无法发展,成为大陆银行的拥有者之后,Bernard违规给黑人群体办理借贷从而被举报,但是也因为这次的事件,开启了黑人借贷的平权之路。

男主由猎鹰的Anthory饰演,整部电影不功不过,没有特别出色的表演。

 2 ) 一如既往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影片中反应出来的现象有什么改变吗?

并没有。

有也只能说是它们学会了遮羞布,把明面上的搬到了底下而已。

在各个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高技术领域,往高层发展上永远有着心照不宣的天花板,而很多过去的人,死要面子如同皇帝的新装一般装着看不见,还到处粉饰吹嘘自己在那儿混的有多好。

然而,德尔塔奥米教做人,一切丑恶嘴脸暴晒在了阳光下无所遁形。

过再多时间,它们低层与上层的鸿沟只会裂缝越来越大,就看什么时候崩盘吧。

发个正常影评都这么费劲要这么含蓄,也是服了这平台,怪不得要整改

 3 ) 理想主义情怀

电影里面看到的都是人性和格局。

和肤色无关,和性别无关。

两个黑人为了帮助更多黑人实现美国梦,通过训练一名白人来做白手套买下银行,最后又因为白手套的不成熟和不知足,最后陷进官司,因为不愿意屈服于政府的威逼打压,不想用初心做交换,在庭上敢于直言,最后被判刑并失去了所有。

但也正因为如此,推动了美国改革了和种族歧视相关的不公法律法规。

谁说不值得呢?

他们才是推动这个时代进步的先驱和英雄。

不过电影有一些些在表达方面的欠缺客观性,比如倾向于把电影里的黑人都描写为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如两位黑人男主和男主太太;而白人都比较坏和贪心,虽然比如白手套最后有打电话给黑人说要聊聊。

不过不管怎样说,这部电影都很值得一看,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有理想主义情怀这些宝贵的品质,值得我们致敬!

 4 ) 故事

真实故事改编。

1939年德州小镇穷苦黑人小孩盖瑞特给人擦皮鞋,同时学习白人做生意方法。

此时种族歧视严重,但他有过人的金融天赋,决心长大要去加州做生意。

1954年搬家去加州开始就被黑人同胞泼冷水,他在德州小有积蓄,妻子特别支持,表弟在当工人有个朋友白人斯坦纳,通过妻子认识了黑白通吃的黑老头乔尔,正直的凯瑞特开始不想和他合作。

他想向房东带点款买楼装修再租给黑人,老板不同意他找了银行,最终被打动成功挣到第一桶金,并和房东展开全面合作,乔加入给黑人干活。

房东去世,他太太拒绝与黑人合作。

凯瑞特说服乔尔买下市中心租给银行用的商业大楼,同时渗透银行链,并渗透拜白人社区。

培训斯坦纳商务礼仪银行知识,让他做对外的代理人。

生意顺利副总统合影。

凯瑞特回老家德州,发现这边还是落后,他们决定要收购德州大陆银行,老板的儿子留有20%股份,银行开始做给黑人贷款的业务,老板儿子发现跟踪斯坦纳,发现幕后老板是黑人。

斯坦纳妻子背后教唆,觉得斯坦纳应该得到更多而不是打工。

老板儿子摊派,凯瑞特要暂停业务,斯坦纳提出再收购一家马林银行转移业务,自己当老板,否则就不干了,但是他只干了三个月的工作,大家觉得他还不合适,但无奈投资给他买了马林银行,凯瑞特妻子在这里暗地监督。

斯坦纳不听两人背后的指示,私自操作一些贷款产品被老板儿子举报,大陆银行白人储户开始提现,联邦稽查员审查马林银行总账,俩个人扮演司机劳工想暗地指挥被发现,最终斯坦纳无法应对审查露出马脚很多贷款不合规,他又让大陆银行已面值买下马林银行贷款,涉及诈骗,最终三人都被逮捕。

内部人士告诉如果凯瑞特和乔尔承认他们是幕后黑手故意为之就可以免罪,斯坦纳把这些脏水嫁祸他两自己也可以免罪。

法庭上,斯坦纳把罪行推给凯瑞特和乔尔,自己免罪。

斯坦纳却法庭上大呼种族歧视法律不公等言论。

最终两人被判3年,没收财产。

两人出狱后,一无所有,但没收财产前凯瑞特让斯坦纳在巴哈马买了两套房产用于以后东山再起,斯坦纳在嫁祸之前也和凯瑞特打了招呼。

两人后来回到美国,致力于改变种族隔离方面,几年后美国通过法案,居住租赁种族平等。

 5 ) 我想买个办公楼——《The Banker》中的金融

The Banker是部层次丰富的电影。

反映美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种族歧视和偏见的电影非常多,很多人对片中揭露出的社会不公、电影故事的剪辑编排、角色的演绎和塑造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本片较为独特的是,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金融领域,片中涉及到的金融学,也很有意思。

本片的大交易一共有两桩,第一桩是收购Bankers Building,第二桩是收购猎鹰家乡的两家银行。

本文只解析第一桩交易,因为里面涉及了很多数字和计算,相信通过本文浅析,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理解。

Bankers Building有14层楼,商业面积119,000平方英尺,是当时LA市区最高的办公楼,被誉为是该地区建筑群皇冠上的宝钻。

猎鹰对The Bankers Building做简介通过之前的剧情我们知道里面驻扎的都是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一直不待见猎鹰的银行Mid City Bank就在大堂1楼。

烦人的Mid City Bank在1楼猎鹰因为之前合伙人突然亡故,被前合伙人的妻子和客户经理Reed搞得很惨,激起了翻身做主人的念头,找了神盾局局长和小蓝兽组成了漫威买楼小分队(就喜欢串戏,Nicholas Hoult演过X-men的Beast),开始了大手笔的买买买。

可惜小蓝兽不如在X-men里,虽然也很聪明,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九年义务教育没毕业,猎鹰只好手把手从基本的数学教起。

我们也跟着猎鹰老师一起学学怎么给大楼估值。

首先要简单介绍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估值核心要素的概念——资本化率,Capitalization Rate,简称Cap Rate,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收益率。

猎鹰老师先提了另一个概念叫乘数Multiple,是个过时的老概念,用以计算几年收回成本,比方花300,000投资买楼,每年净收入30,000,那乘数就是10,10年收回投资。

乘数和资本化率资本化率其实就是乘数的倒数,30,000/300,000=10%。

不仅买楼,各种利率在各类金融资产的估值里都举足轻重。

关于资本化率,本文后面还会有一些分析。

资本化率Cap Rate那么有了资本化率,我们怎么对一个楼盘进行估值呢?

电影里虽然没再讲解,毕竟不是CFA教学片,但是通过猎鹰老师临时加戏给培训了1个月的小蓝兽出的模考题里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需要哪些要素、进行怎样的计算,可以对一个楼进行估值。

加戏出题模考这个计算过程如下,我们暂称其为基本估值模型,其中,绿色为应用题的给定条件,白色为中间计算步骤,蓝色为计算结果。

要注意,年总收入不能直接用于计算价值,必须用空置率进行调整,再扣除运营成本、获得净收入之后,才能最终通过资本化率得出资产价值。

显然,通过我们的模型计算所得与片中的结果是一致的,小蓝兽也毕业上路了。

基本估值模型接下来就是实打实地跟老房东雷诺进行谈判了。

不过在此需先说明两点,因为谈判过程中有很多你来我往,我们仅对片中出现了最终结果、或者对剧情有重要影响的估值进行建模;此外,我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些数字与电影中的数值有零头上的出入,具体原因不明,但是大数是一致的,出于不影响剧情理解的考虑,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吧。

进入正题,首先是老房东开场先虚晃一枪,说了一堆有利于自己的数字,开了一个高价。

第一次开价相应的计算过程如下。

这里需要说明3点:1、由于二者的谈判是基于每平方英尺单价的,为了之后计算的展示方便,所以加了两行初始条件——单价和面积,面积是基于上图中年总收入/单价倒推得出的(注:此处面积是实际计算面积,可能还有月份,仅为了计算简便做简单统归,与之前猎鹰做简介时说的商业面积没有直接关系);2、因为后面双方谈判中,空置率直接在单价层面调整掉了,意味着不需要对总收入再进行调整,所以“空置率”和“年总收入(调整后)”两行直接删除,下同。

3、这里就出现了零头上的出入,影片中估值多出了80,导致最终收购价也多出了100,原因不明,如有高人可留言讨论,下同。

第一次开价估值计算过程我们小蓝兽必定不能要啊,哪儿能你说多少是多少,买楼跟买衣服一样一样的,总要来个讨价还价的,于是双方开始了扯皮:蓝:别胡扯,我知道你才15美分一平(方英尺)。

就算是平均18美分,(总收入)也就245,592,但这不重要,除非你把租赁协议都给我看,否则我就得按15美分算。

雷:15太低了。

蓝:15很好了好么!

尤其如果你还要算上空置率的话,至少有9%!

雷:没那么多。

蓝:我数出来可有12%哦(注:是猎鹰花了一天在傍晚根据亮灯数量数出来的,这DD水平简直跟浑水做空瑞幸一样)。

按那么高的空置率算,你每平也就13.5美分好么。

雷:我们总能找到租户来填坑的。

蓝:我们就算16美分一平吧,妹坑你吧?

按10%的资本化率算,价值1,383,000块钱。

但是10%的资本化率当然太低了,我跟我合伙人做的交易都是12%的,那就是1,152,533块钱。

讨价还价这里小蓝兽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其实报了两次估值,计算过程分别如下:

还价:一顿操作猛如虎其中,按10% Cap Rate算出的数字比影片里又多了40,暂且认为是忽略零头的结果吧。

可以看到,通过小蓝兽的一顿生猛操作,硬生生把估值拦腰砍掉了一半还多,究其原因,一是砍了单价,一是把Cap Rate拎高了,足见利率这东西多么重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提高Cap Rate,意味着投资人要求更高的收益水平,毕竟买其他楼都能赚到12%;反过来,在收益和其他条件确定的情况下,要求提高收益率,必定要压低初期投资额才能达到。

所以直观地看,高Cap Rate对漫威买楼小分队有利,而反之则对老雷有利。

言归正传,这下老雷不淡定了,也开始见招拆招:你看看,市中心风险是很低的,12%不需要的,我要10%的。

影片叙事这时候转回了谈判前小分队的预演。

鹰:老雷他肯定要咬住10%的Cap Rate,我们绝壁不能答应啊,他还要25%的溢价呢(注:收购有一定溢价是正常的,以补偿卖家的其他额外支出包括法律税务等方面费用、促使卖家交易,但25%真的好高啊)。

但是你也要让谈判继续下去,所以我要你记住10.5% Cap Rate下的估值,但是25%的收购溢价也还是超级高的。

预演谈判这时候小蓝兽脑子不够用了,猎鹰直接帮他脑算了,计算如下。

电影里的数字应该是抹去了估值的零头,按照1,317,000那么收购价便是1,646,250了。

猎鹰脑算既然价格还是高,猎鹰设计最后让小蓝兽给老雷来个选择题玩玩(Neo:又来?

)。

蓝:你要是一定要把这楼放在10%的Cap Rate下估值,现在市场那么好,我们大可以在别的地方赚到12%,那么我们肯定不能让你直接拿了25%的溢价高高兴兴回家。

这样吧,我给你两条路走,11%的Cap Rate给你25%的溢价进账,或者10.5%的Cap Rate但是你拿不到25%了,只能给你18%的溢价,你自个儿挑吧。

诶!

不能让你伙计帮你算了,否则没意思了,知道你自己一时半会儿算不了,你直接选,玩儿的就是心跳!

(其实老子我也没法算,我作弊事先都算好背下来了嘿嘿)。

两个选项,玩个心跳因为这里小蓝兽玩儿了把阴的,没把数字直接报出来,我用模型计算了两个选项的最终收购价如下:

泥萌都算不了,我来算通过计算,显然选择前者价格更高,对老雷更有利,但是可惜老雷自己算不了,赌错了,选了后者。

我选蓝色药丸儿蓝:你少拿了17,000哟。

恭喜我,你答错喽老雷还是很佩服的,虽然不知道小蓝兽其实作弊了,所以问了一句自己选的估值多少,答1,554,060。

再说明一下,如果内在估值按猎鹰的计算抹去零头、即按1,317,000计算,则收购价数字是一致的。

开心最后再搭上个大桌子,完美!

你这桌子要不一起卖我吧嘻嘻至此,这一桩交易就算基本结束了。

电影对这一交易环节表现得很精彩,既有生意场上的交锋,针尖对麦芒,也有暗地里的小心思小伎俩,让人拍案叫绝。

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交易的成功背后,需要付出努力去获取充分的信息,比如精确的租金、空置率这些基本要素,也需要临场时具有针对性的过招,比如双方就死抓Cap Rate这一对估值影响的关键。

最后也希望我的这篇浅析,能为观影者带去更多的理解和回味。

 6 ) men's duty can make the world more glorious

I have read an interesting sentence that is "nothing is easy except useless",well,on earth most of things suitable for the sense.people is not easy to live in the world,for a man he is not easy to be a good son,good husband and a good father.many men just want to be a successful and have fun's people,but they do not want to have too much duty,which is very unfortunately.

 7 )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1过去受通讯技术所限,信息都是满满的千货。

如今信息随手可得,水分太多。

人们需要做的不再是如何获得信息,而是如何筛选信息:哪些是正确的信息,哪些是有用的信息,这时候,独立思考就显得尤其重要!

2.你需要一个懂你的价值,并愿意支持你的人。

而不是天天给你负能量,打击你的人。

3,第一桶金如何获得才是最难最重要的,从口到1最难。

4.不要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如果不得不如此,那就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5,不要得意忘形,历史不代表未来。

永远保持谦卑和低调。

6.大部分的女人在关键时刻总会因为狭隘的眼光而把事情搞砸,如果男人因为女人最后坏事,不要怪罪女人,这只能说明你比那个女人更差劲。

当然,也会有一小部分女人比男人还要坚强和聪明。

前后感觉有点割裂,以为只是部爽片,没想到后半部升华了,但确实有点仓促。

黑人在那个年代确实难,但导致现在为了正确,弥补得有点过了。

相对比起来,华人一直在世界舞台努力,不需要依赖其他人。

 8 ) 一个商业天才的崛起之路,因为他的肤色,而让这一切充满曲折。

故事是那种只是听别人用语言描述出来就会很有趣的具有强烈戏剧性的故事,从一个从小就渴望经商的黑人小鞋童,饱含着实现自己梦想的激情,到在加利福尼亚凭借自己的天赋赢得了第一桶金,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开局,按照常规,接下来应该就是展现伯纳德傲人的商业成就和宏大的商业帝国,或者他成功后纸醉金迷的生活。

但——他是一个黑人。

毫无疑问,在种族歧视的枷锁下,哪怕你是神,都得找好自己的位置。

而现实也在向伯纳德显示它的冰冷,如果他想拥有更多,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和那些白人资本家谈判的人,他和他的合伙人乔,一个黑人资本家,有幽默感和有些玩世不恭的家伙。

找到了一个因为创业失败的年轻的白人蓝领马特,他是一个对银行业务毫无了解的商业白痴,这样的组合冲突感和看点十足,前半段完全就是激情澎湃的“美国合伙人”,伯纳德高超的商业技巧,乔丰富的社交经验,加上马特出色的学习和表演能力,使他们完成了一桩桩“不可能”完成的商业收购。

到这儿,感觉应该还是一个励志片的故事,大概中后段他们收购了大陆银行开始,就有点向黑人平权的方向发展了,逐渐失去了前半段的节奏和氛围,除了大陆银行的另外一个股东对伯纳德团队做出的算计感觉上有些阴谋味道的调剂,制造了冲突和紧张感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马特意料之中的傲慢和自作聪明以及最后的失败,一切都是固定的。

倒不是厌倦这种反种族歧视的争取权利的电影,只是既然是这样的一个命题作文,在后半段导演既没有刻画那些受到帮助之后的人们是什么发展,也没有进一步刻画伯纳德在做到这一切后他的内心感受,人物显得比较单薄,后面听证会上伯纳德抗争式的发言本应成为整部影片的华彩,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拿了别人的钱要求他在公共场合发言一样,仓促而无力,没有想象中的震撼和感动,只有不知所云的困惑。

结尾是美好的,马特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么混账,他帮乔和伯纳德在没有被政府完全没收财产之前,用剩下的钱买了巴哈马的房产。

为两人留下了栖身之所。

因为是真实故事改编,所以里面的绝大多数情节都是现实中人的经历,抛却影片因为技法带给人的缺点的感觉,它其实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在那个黑人连坐公交车那么基本的权利都受到侵犯的时代里,两个黑人能在生意场上攻城略地,如鱼得水。

除了白人出面之外,他们的聪明才智令人惊异。

最后虽然惜败,但也算辉煌过了。

总结下来,只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至少可以了解到一些商业上的规则和理论,当然,这不是培训课,不多,更纵深一点,能看到种族歧视下对于一些人的限制和偏见带给一个人的愤懑,当然毫无疑问这也催生了一些人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没有这些,恐怕就不会有这部片子了。

不可缺少的一个视角是:联系现在一直在欧美乃至西方国家热度不减的关于黑人的政治正确,它极其迎合了黑人阶层对自身的美好想象,跨越阶层,实现阶级的跃升。

一部点到即止的平权电影,一部趣味十足的传记片。

忽略掉种族和平权,这部电影是好看的。

节奏不拖沓,塞缪尔.杰克逊的演技依然吸引人。

话说神盾局(他在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里出演过角色)是有什么先进科技吗?

一点老态都没有,难以置信他当时已经72岁了。

女性形象的塑造同样闪亮,而从这部影片的女性角色里,我得到一个警示,永远不要成为自己所厌恶的当中的一份子。

 9 ) 生来是蝼蚁 偏要撼大树

改编自真实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黑人企业家伯纳德和乔受制于当时的种族歧视背景下,如何逆流而上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以及为了抗争歧视几近失去万贯家财的故事。

1950年代他们试图挣脱种族歧视的传统枷锁,招募白人工人为其工作。

影片以倒叙开头,我们看见的是一张压抑着愤怒的眼睛。

1939年,小伯纳德是一个给白人擦鞋孩子,但他是白人嘴里“比别人勤奋的擦鞋童”。

他之所以比别人勤奋,比别人擦得亮,是他除了专心把鞋擦好,他还要分出一多半大脑,记录和学习那些白人做生意的经营之道。

他快速地记下白人的在收益上的议论。

他在窗外偷学时,被保安追赶。

伯纳德拿出自己的小笔记本给父亲看,父亲一边翻着小笔记本,一边紧锁着眉头无奈地说:“如果白人知道你偷看他们做生意,他们会怎么对你?

我见过很多人因为更小的事丢了命,你知道看着年轻男孩被吊死在树上的感受吗?别以为最近没发生过这件事,它就不会再重演。

”随后,父亲劝伯纳德要认命:“你生错了颜色,儿子,黑人不能用这种方式赚钱。

小小的伯纳德没有放弃,他坚定选择了离开德州,去一个更自由的地方找寻自己的路。

长大后,结婚生子,1954年的伯纳德,带着妻儿去了洛杉矶投奔妻子的叔叔。

他准备进军房地产业,在白人居住区购置房屋,装修后出租给有需要且能负担的黑人。

叔叔对于伯纳德所说的要进入到房地产行业嗤之以鼻,不屑地讥讽他,

伯纳德的创业资金不足,只够买下公寓,无法承担后续的翻新装修。

而且,当时的银行也不愿意让黑人贷款。

他当即找到一位白人房地产商商量合伙。

在对方还未同意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用对方的名义到银行申请贷款。

他从伯纳德剑走偏锋的行径中嗅到了成功将至的商机,因而答应入伙。

靠着这笔生意,伯纳德的房地产事业越做越有起色,并且让妻儿住上了环境优渥的高级独栋公寓。

然而,白人合伙人一夜之间猝然离世,其妻以极低的价格强行收回了伯纳德的股份。

无奈之下,伯纳德只好再次找上当地最有权势的黑人企业家乔。

刚搬到此地时,妻子就跟伯纳德介绍过乔——拥有17幢大楼的所有权,跟市长是朋友。

但伯纳德不喜欢乔,不愿接受乔的帮助。

直到此次达成合作,伯纳德才发现乔花天酒地的外表下面其实掩藏着犀利的眼光、聪慧的头脑和圆滑的处世之道。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打拼,伯纳德的创业计划愈发艺高人胆大。

此次,他不仅是要买房,而是要买汇聚了多家银行的办公大楼。

升级为银行的房东后,除了能了解到最新的房地产动向,最重要的是以后再申请贷款就会变得方便很多。

计划天才且可行,但还需要第三个人方可实行——一个能代表两位黑人出面,且信得过的白人。

于是,曾给伯纳德当过装修工人的马特出场了。

就在马特听闻两位黑人的意图自己也一头雾水之时,他在餐厅碰到了倾慕自己的学妹。

面对美女“你如今在哪高就?

”的提问,“银行合伙人”明显比“装修工”更能让自己信心大振。

伯纳德和乔手把手从头教起,从高尔夫、洋酒、用餐礼仪,到金融知识、谈判技巧、商业模式等对马特进行了全方位打造。

经过三个月的培训,马特并不能真正掌握金融的商业密码,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记忆力异于常人,复杂难懂的数字、词汇和公式,理解不了就死记硬背。

跟人谈判时,演技恰如其分,侃侃而谈的架势加上颇有天赋的高尔夫球技,总能顺利取得了卖家的信任。

白人出马,黑人幕后指挥。

三人开启的双簧式组的合作越来越顺利,公司旗下的房产最高时达177处。

黑人区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白人区涌入了黑人住户。

伯纳德和乔两位黑人地产商甚至还得到了当时副总统的接见。

直到伯纳德带着儿子荣归故里,看到家乡的种族隔离形势依旧严峻。

昔日自己擦皮鞋的广场上的黑人擦鞋小孩宣称自己只为白人服务。

当他带着儿子走在家乡街头,儿子看到街上有两台饮水机,白人和黑人要分开使用,儿子问为什么要这样,伯纳德轻轻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很抱歉让你看到这个”,

伯纳德决定不仅要自己创业,还要帮助更多的黑人同胞,改善他们的处境。

乔当然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但最终还是情感战胜了理智。

他们买下银行,悄悄贷款给黑人,支持黑人创业。

乔尔看人是准的,他曾经说过“人有了钱会变的”。

马修的妻子潜移默化影响了马修对自己的高估,她挑唆他的不自量力,令马修不满足一直为两个黑人打工,他忘了自己到底是真的成功,还是在伯纳德指导下成功。

他想成为合伙人。

正好此时给黑人贷款,造成了大陆银行经营上的危机。

马修此时要求收购马林银行,并且咄咄逼人,威胁如果不能成为合伙人就辞职回洛杉矶。

可马修擅自决断,结果遭人设计,马林银行被查,被封,三人被捕,被起诉。

伯纳德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原则与正义,拒绝了议员所提出的交易,在法庭上疾呼黑人也应拥有的平等与权利,伯纳德在法庭上陈词:“美国独立宣言写明:人皆生而平等。

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人人都得以平等的受到法律保护。

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但我们心知肚明,对许多百姓来说,这是个谎言!

你们为什么硬要将某个种族排除在美国梦之外?

为此他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与自己的合伙人乔入狱3年,并失去了名下的177套物业。

在入狱前,伯纳德对妻子尤妮亚说:“我们两个黑人不应该这么早买下德州的银行。

”尤妮亚却说:“也许你现在买是正确的选择。

”这令伯纳德不解。

尤妮亚接着说:“看看你今天的成就。

该有人让一切被看见了。

这样才能做出改变。

三年后,伯纳德出狱凭借着马特替他们买的两处房产,东山再起原来三年前 ,马特将院长让他推脱罪责的事情告诉了伯纳德,伯纳德让他照办只不过在这之前,伯纳德让马特去买了两处房产,这个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在他们的努力下国会在1968年通过了,公平住房从此在买卖住房上,黑人终于可以实现住房自由

 10 ) 大阵容

没想到复仇者联盟的局长和猎鹰真实的主业是买房子、买银行。

这个白人是X战警的,帅的一塌糊涂。

这个要是在电影院里的氛围应该会更好,期待中国引进!

真的是挺好看的!

美国黑人及有色人种的平权,不只在以前就是现在也是一直在进行的斗争。

和《绿皮书》相比主人公的社会责任感更大,付出更多,虽然在与白人之间的友谊上表现的并不多,但是结尾的点睛之笔已经是恰到好处了。

《银行家》短评

我就知道马特把到的那个马子是个祸害

10分钟前
  • 陈年老浪
  • 推荐

20/12/29

12分钟前
  • 2046小马
  • 较差

3.5 尼古拉斯·霍尔特演傻白甜让人恨不起来,前半段流畅有趣(可以和爸妈一起看的电影+1)

13分钟前
  • 火中
  • 还行

除了结尾处往平权戏份的过渡略显突兀之外,整体而言戏剧性很强,够有趣够好看。

17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比绿皮书还差点儿,我不想再看这种种族平权宣传片了。没意思。

21分钟前
  • 白猫
  • 较差

3.5

23分钟前
  • 月亮出來了
  • 还行

斧凿感是有,但比绿皮书那种纯八股文率性八千倍。在规整的起承转合之间,一股梗着脖子昂着头的精气神始终在。工装裤粗布衬衫的尼子在本片里美得我口水流下三千尺,他的颜本来太端正,穿西装反而没韵味,就是要这种蓝领行头才有那种“布衣荆钗不掩国色天香”之感。

27分钟前
  • 背锅侠铁罐罐
  • 还行

他的愤怒克制而隐忍,但他并不屈服… 我最喜欢的居然是男主的夫人,大气有力量的女性!

28分钟前
  • 细米的纸月
  • 推荐

3.5 财富起飞的根基是释放了黑人被压抑的贷款需求,没有人会跟钱作对,白人尤其不会。

29分钟前
  • ____anybody
  • 还行

本以为是华尔街之狼,没想到是为奴十二年。

32分钟前
  • 虾西
  • 较差

看到43分钟,没啥看头

37分钟前
  • wolfy
  • 较差

金融版《绿皮书》。生意蒸蒸日上和代理白人一步步成长那几段的剪辑太过瘾了,前面剧本扎实,但是结局仓促。

38分钟前
  • Bean
  • 还行

真实事件改编,与其说是一部创业题材电影,不是说是一部ZZZQ的电影。说的是黑人在五六十年代为了获取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重而作出的努力,最终促进了种族隔离制度变革的故事。结局其实还比较圆满,当然最有意思是本片的三位主演都出演过漫威中的重要角色。塞缪尔杰克逊不用说了,出演过神盾局局长。安东尼.麦凯出演过猎鹰。而尼古拉斯霍尔特出演过X战警中的野兽一角。所以本片也有超级英雄在新次元重新汇合开创银行事业,这么一个评价

41分钟前
  • Sunshine
  • 推荐

创业先锋

43分钟前
  • Oscar
  • 还行

通过两位炒房客下乡搅局民营银行的视觉,由沉稳的叙事铺开时代之殇,看似黑白平权前路漫漫的设定中,还暗藏了男女平权的更加艰难。然而,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被面瘫猎鹰和逗趣局长的本色出演道破天机——搞金融,要看脸。

45分钟前
  • 小唧唧
  • 推荐

种族矛盾VS阶级矛盾

50分钟前
  • 还行

戏说感太重了,感觉就像看了神盾局俩大佬跟X小战警合伙做生意失败的故事,到最后才算切入肤色平权。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真的拍得蛮无聊

58分钟前
  • 平原上的漫游者
  • 较差

越洋飛機看的。如果不是真實事件改編,我會以為是個爽劇。太中規中矩,對故事的敘述大於對人的描寫,如果能拍成傳記型可能會更好。

60分钟前
  • l.m.
  • 还行

超出预期的好片,来自Apple TV。前部分节奏很快,省去了前期的奋斗段落。最后真实人物的结局是比较唏嘘的,让人想到同样是真实故事改编的麦当劳的故事《大创业家》。《绿皮书》的金融版?中间和banker大楼谈判的一幕很精彩,高智商碰撞很过瘾。白人小哥看着眼熟,原来真的是skins里的,这部都十年前的片了,他看着还是很年轻。

1小时前
  • 虎跳匣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