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默认观众们都对葛饰北斋极其了解么,如果不是的话,光靠这里面几个小故事,真没能展现出来。
叙事散漫到了不知道怎么说的程度。
把浮世绘直接融入到动画之中还是很好的点子,神奈川海浪那儿挺漂亮的。
至于配乐,相信大多数人也感觉到了无比的怪异和不合拍。
故事线还是太松散了,导演压根没搞清重点是什么,几个勾勒人物性格的细节还不错,独立拿出来很受用,整篇相对看却很累赘。
有没有觉得女主角眉毛似曾相识。
因为导演是《蜡笔小新》的导演原惠一。
这部电影在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一阵小骚动。
预告片里面介绍了大量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画家葛饰北斋创作后来流芳百世的浮世绘名画的心路历程。
让大家对着部作品期待万分。
制作精良的海报也给这部动画片加分不少。
终于资源出来。
这部《百日红》揭开了神秘面纱。
或许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老规矩先说说观感,感觉这部电影被肢解了,有些四不像,电影以主角阿荣的视角推进剧情的发展,里面穿插着葛饰北斋大师创作画作的经历,中间还阐述了这一家子的一些生活细节,比如葛饰北斋的小盲女儿阿陇和阿荣的亲密关系,以及葛饰北斋怪异的家庭观和生活习惯等等。
如果电影拍成电视剧形式,更长的时间和剧情,应该会成为一部很经典的动画长片,但这仅是一部电影,主线分支得过多造成的后果就是支离破碎。
如果电影只说葛饰北斋的家庭,那就只说家庭,如果只说阿荣和妹妹的感情,以及她父亲的关系,那么就着重阐述这条故事线,如果想说葛饰北斋后期创作一些经典名画的心路历程,那么就请放更多的时间让观众了解。
电影配乐也是很多人吐槽的一个点。
有些不和谐,本人也有些出戏,但这更像是一次实验。
并没有太差。
因此这部电影翻了一个不小的错误,没有认真说好一个故事。
想面面俱到,最后面面未到。
当然了,这部电影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是有的,整体画风尽量向葛饰北斋大师的画风靠近。
难怪导演原惠一采访时说到,唯有动画才能很好的体现葛饰北斋画作的精髓。
接下来咱们来聊一些干货。
说说真实的画家葛饰北斋。
葛饰北斋, 1760年10月31日-1849年5月10日),本名中岛时太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浮世绘师。
他14岁学雕版印刷,18岁便和另一位浮世绘师盛川春章学画,开始了自己漫长且多产的画画生涯——但葛饰却是等到了60岁以后才开始出名的。
葛饰北斋的自画像1826年,为了配合当时的日本内地旅游业的发展,北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样貌为题,创作了《富岳三十六景》一系列的风景画,因而远近驰名,其中以《赤富士》和《神奈川沖浪里》最为知名。
相信大家肯定看过这两幅画作。
凯风快晴(赤富士)
神奈川沖浪里葛饰北斋从19对开始作画,道90岁一共有3万5千多幅作品,基本上算是每天2幅作品呢!
和咱们的齐白石大师作品量相当呀。
咱们的齐白石老先生一辈子只有两次10天不画画,一次是大病不起画不了,一次是母亲去世悲伤过度十天不画画。
葛饰北斋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传说他一生迁居了93次,有着广泛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绘画天地非常广阔,题材十分丰富,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所不画,尤其擅长描绘日本秀丽的山川景色和人民的劳动生活与爱好。
他既善工笔,又善写意。
他既从胜川春章那里学来了以工笔细致地描绘人物的技巧,又从俵屋宗理那里学来了重彩渲染花草等自然景物的功力.但他不局限于这些.而足不断地吸收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艺术长处,使自己的绘画表现手法多样化,或以工带写,或以写带工,或最墨淡彩相映成趣,或淡墨淡彩清新隽永,或浓彩色染浑厚有力,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才能。
江户日本桥
东海道冈崎矢はぎのはし
摄洲天满桥2000年,美国杂志《生活》把葛饰北斎列入“百位世界千禧名人”,赞扬他一生都在力求进步,想办法让自己的画更加完美的精神。
虽然一生中作了无数的名画,名声响亮,葛饰大师却是一个谦卑踏实的人。
在他74岁那年,葛饰惋惜自己对画画还不够天分。
在《富岳百景·初编》里,他说:“说实在的,我70岁之前所画过的东西都不怎么样,也不值得一提。
我想,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能在100岁的时候画出一些比较了不起的东西。
”遗憾的是,葛饰大师没活过百岁。
临死前,他感叹地说:“我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再活多五年,这样子我才有时间尝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这和本部动画片《百日红》结尾处介绍相同。
葛饰北斋还十分喜爱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
为了把中国小说介绍给日本人民,他在创作浮世绘的同时,还亲自为中国小说绘制了大量插图,印成《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等。
葛饰北斋笔下的孙悟空葛饰北斋不止只有动画里的两个女儿,真实的葛饰北斋一共有6个儿女,分别是长女-长男-次女-次男-三女-四女。
动画片里面的女主角阿蓉是葛饰北斋的三女儿,是他的绘画助手,而小女儿阿拢则是他的最小的孩子四女儿。
*(部分资料整理自维基百科)
最近看了一部動漫電影,「百日紅」,很是不錯。
本來想寫一篇劇評的,後來在網上读到一個叫陸坡的人寫了一篇,料想我寫的話,也大概如此,無甚新意了。
这部动漫改编自杉浦日向子的同名漫画,原著作者是一位早逝的江戶風俗研究專家,她以漫画的形式来描绘江户时代的风俗人情。
不论从漫画本身的浮世绘技法,还是杉浦其人其貌,甚至包括她逝於47岁的壮年年纪,坊间人称她简直是从江戶時代直接穿越而来的。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百日的红花本身就有丰饶与盛极的意味,背后自然是凋零与死亡,或许杉浦在冥冥中已经感到这灿烂妖娆的人生如同浮世绘的斑斓色彩,死亡才是生命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筆。
<图片2><图片3>
<图片6>
期待许久的描写日本江户风情的《百日红》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影片以日本浮世绘代表画家葛饰北斋及其女儿的生活为主题,折射出江户幕府末期日本社会之方方面面。
大街小巷的建筑,两国桥的风景,包括牛郎、花魁在内的各种工作者的生活百态,甚至连天气都变换了好几种,云朵的样子几乎每个场景都不一样。
让人既体味到时势之大气,又体味到人情之细腻。
影片第一段正式情节——葛饰北斋的女儿阿荣在与分开居住的母亲的一段对白中,就包含了这样一段点题的花语。
百日红,欣然凋谢,拼命绽放。
阿荣看到自家庭院里的百日红花开时这样说道,从而揭开了影片讲人道物的核心。
她的妹妹阿犹虽然双目失明,却是全片最明亮的眼。
阿犹出现在百日红盛开的时节,而她离开时,百日红刚好掉光了最后的花瓣。
正是有这样欣然凋谢却曾经拼命绽放的家人,阿荣才能在片尾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浮世绘作品。
我个人特别喜欢阿荣和阿犹在两国桥上的一段情节。
阿犹静静地听着南来北往的声音,静静地闻着大千味道,欣然感受着这个世界,让人有种仿佛也站在桥上,陪她一起感受的感觉。
阿荣这个人身上兼有男性的倔强也有女性的柔美,是个非常丰富的角色。
因为长期和父亲居住,难免有点男子气,可是在妹妹面前,又显示出女性关爱的一面。
她喜欢看大火熊熊然绕的样子,就犹如她欣赏百日红绚烂的生命一般。
她什么都愿意尝试,不服输,甚至为了画好春宫图,不惜亲身去体验那种场景。
如此丰富的性格造就了她最终形成自我风格时的绚丽与细腻兼具的特色。
影片主要描写了画龙、画花魁、画地狱画、画春宫图这四段和绘画相关的情节,穿插阿荣的情感经历、姐妹情谊及父女情谊的描写,可谓错落有致,丰富有章。
在重现了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图》、《百态图》等浮世绘名作的同时,重点刻画了身为画师的匠人精神。
画龙要捕捉内心瞬间的灵感,画地狱画要有哲思智慧等等。
每次绘画都会带有佛教、日本神道教的踪影,都有现实的部分和幻象的部分,让人在理解绘画的同时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共鸣,以及动画特有的表现魅力。
歌川国直与阿荣的情感经历,以及葛饰北斋徒弟善次郎与宠物小狗样态的拟合,都为影片增加了不少谐趣,会让人会心一笑。
影片对葛饰北斋的描写可谓更是矛盾兼容,一方面作为绘画大师具有无可比拟的创作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却是个情商很低的人。
因为过于执着于绘画,而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更是不会表达自己的爱。
可越是这样矛盾兼具的葛饰北斋才越能赢得观众的心,比一个高大全的典型形象要好得多,尤其是当他终于敢于面对生病的阿犹时那几句简单对白和真挚场面,看了让人动容。
他在阿犹离去后,看着代表阿犹来过的那朵已然枯萎的山茶花所说的“那孩子的眼睛和生命,或许都是被我夺去了”,更是全片情感含量最重的一句话。
父爱、自责皆在其中。
影片在人物头发的处理上有个很有趣的创新,就是很多发簇是脱离头部的,单独成一个线条,看上去很有生机。
相比之下,在音乐方面影片可指摘的地方可能是比较多的,有些现代音乐感觉和古朴的意境不太贴合。
不过,这是见仁见智的。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回到了现代,让人有种时光荏苒的变迁感,也让观众萌生出某种铭记的情愫。
这些大师,这些艺人,这些绽放过的生命,就在这江户川中奔流涌过的江水一样代代相传呢。
我们如今的人,是不是仍具备百日红的那种欣然凋谢、拼命绽放的精神呢?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关注动画影评俱乐部
对于铁藏描述自己的手穿过风抚摸过宝塔的情景简直太有意境,而关于画师的想象世界显然电影的内容还是不够展现出来的不过好在导演没有贪心为了内容舍弃影片的完整性,不过在女主人被地狱图吓到到最后解决的情节有点太多虎头蛇尾可能是受时间的局限吧,如果拍成分集动画显然会成神作?另外三段的电吉他一个开头一个妹妹死去太有违和感,不过最后转场成现代的东京还是可以的
我行我素的人通常不大受欢迎。
因为妥协之道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微妙艺术,若不懂看人脸色,顾人情面,被人疏远也就在所难免。
人是社会性动物,相互依倚扶持才容易跨越生活障碍,所以有人习惯群处,大路之上结伴而行。
不过有的人却偏爱独倚栏杆,自顾自循小径向前。
传记动画《百日红》的女主阿荣,就是后面这种。
从影片展现的剧情,不好断言阿荣是否受人欢迎,因她身边出现的人本就寥寥。
但从其常常冷冰冰的一张脸,还有孤傲的性情上,想来不大容易收获他人热情。
不知真实的阿荣是否就是如此,大概偏差不大吧。
阿荣和父亲分别以“葛饰应为”和“葛饰北斋”垂名青史,获得评价也都很高。
但检索中文资料,未能见到关于父女俩很多的记述。
尤其阿荣,维基百科只星星点点的片段。
她流存至今的画作,只十余幅。
据说阿荣的婚姻并不幸福。
她嫁给了一名同行,却因为常常直言丈夫画作的不足而招致离异。
而在动画中,阿荣常常对看不上的画师恶语相向。
用今天常用的品评他人的维度,阿荣大概要在低情商一类。
即便他人技法真的拙劣,又何必口出刻薄?
但是否必要在人事关系上处理得圆润周到才算高情商呢?
像阿荣这类人想必也不会同意——为什么一定要受人欢迎?
片子开始,阿荣看着母亲居所庭院的盛开的百日红用这样的言辞形容:“肆意怒放,灼灼凋零”,而她的人生也恰如她对花的形容。
整部电影是由好几个小故事连缀而成,有的人觉得这样一来电影结构松散,没有核心;而我却恰恰喜欢这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正如浮世绘一般,只记录一刹那的情形,此后过往再不挂心。
于百般克制之中,抓住一瞬间的爆发,譬如翻腾的海浪,譬如一鳞一爪的巨龙,譬如看似冷漠的父亲亲手绘制的钟馗,譬如扮作小贩为阿尤放生祈福的父亲。
身为当时最出色的画家,他们看中的不正是瞬间的感触吗?
不论是巨幅的龙,还是袖珍的鸟,纠缠的人,亦或是看金鱼的小女孩,都是长久等待、细心观察后的一挥而就;此前种种,皆为铺垫,无需细说;此后种种,皆为尾声,不说也罢。
提起江户时代的绘画,浮世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代名词。
而在浮世绘方面,也出现了多种流派的大师。
像以美人画见长的喜多川歌麿,以风景画见长的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另外还有歌川派的一些大师也很有名。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自然是葛饰北斋。
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大家就算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也一定看过这副最为著名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是不是很眼熟?
今天清嘉就和大家分享一部小众文艺的动画电影——《百日红》。
电影改编自日本江户风俗研究者杉浦日向子的同名小说,透过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绘作者葛饰北斋及其女儿的生活,来一览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风貌和市井人情。
清嘉向真心喜欢日本江户风俗文化的小伙伴安利这位漫画家。
杉浦本名铃木顺子,除了漫画家这层身份外还是江户风俗研究者,曾出版《百物语》《一日江户人》等作品。
清嘉特别喜欢她的《一日江户人》,里面又风趣又充满了知识!
薄薄一册很好看的!
《百日红》的舞台背景,正是江户时代。
此时的小老百姓都居住在下町,这里有一个以葛饰北斋为名创作浮世绘的老头,名字叫铁藏。
铁藏性子急,是一个凡事率性而为的典型江户男人。
虽然年纪有点大,但创作力却焕发着勃勃生机。
他有一个擅长作画的女儿阿荣,阿荣二十三岁,是铁藏的第三个女儿,她虽然继承了父亲擅长作画的天赋,但由于身为女子,常常惹人非议,身为画师得不到社会认可。
除了阿荣,铁藏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叫池田善次郎的食客。
善次郎和阿荣同岁,曾是一名武士,因伤人事件而被迫出逃,他仰慕铁藏的才华,跟随其身边,最为擅长的是春宫画。
他们三人在杂乱无章的小屋内埋首创作,阿荣日日奔波在充满活力的江户街道与雄壮宽广的两国桥上。
特别喜欢阿荣站在桥上的镜头,仿佛穿越遥远的时空,我们正和阿荣一同身处在江户时代。
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人声鼎沸。
与此同时,葛饰北斋最大的对手歌川丰国门下年仅十九岁的青年画师歌川国直扶摇直上,声名鹊起。
北斋的年纪已经老了,浮世绘的江湖人才辈出。
除了事业上的危机,北斋的小女儿阿犹自小双目失明。
阿荣常常抱着妹妹坐在回廊上,看屋前的那株百日红,灼灼绽放,生机盎然。
北斋一直逃避回家,他不知如何爱护小女儿,他一直愧疚痛苦,直到小女儿病逝,北斋怀念下为小女儿作画,最终解开多年心结。
这样纷繁的年代,善治郎、阿荣与国直相逢,他们敬慕彼此的才华,却又因门派纷争而友情受阻。
正如铁藏的豪言,“父女二人,只要有两支笔、四根筷子,无论再怎么艰难都能活下去!
” 透过荧幕,清嘉看着那片的遥远时空,意气风发的少年少女,怀着壮志奔波在江湖的街道上。
写于2020.1.12
太好看了,它不是那么完熟精致,但就好像 你不能指望一个人手上包着丝绢sy,是有点电波系的 细腻到骨子里的文艺片。
好像松散的结构很受诟病,没头没尾、东打一靶西打一靶的散漫叙事,没有收束,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但就是 很对我胃口啊!
可以说,简直 被击中了,浅淡的 善感温柔,浅淡的深痛苦难花魁模样的男妓梦见巨大的佛像从远山外踏来,践踏地上求乞跪拜的人如蝼蚁,留废墟往前走远。
“极乐世界真的存在吗?
”阿荣,他们一同安静地注视昏暗里画得拙劣的佛画像。
他活得多么辛劳啊,他亲吻她后便睡着“数到一百 我会醒来”没有醒来“姐姐,我是会下地狱的”目暓的妹妹阿犹反反复复说的一句话。
阿荣抱着她,握画笔而粗糙的手抚摸着她羸瘦苍白的手指,把脸埋进她旧式的齐耳短发里。
“留长吧,我可是梳头发的好手哦,我给阿犹”她们在小棚屋里喝热茶,一个小男孩为失明的阿犹打下树上积雪,簌簌点起她笑容帐顶上的螳螂 镰刀收割生命“它温柔吗?
”“嗯”“可爱吗?
”“嗯”“我会下地狱的”分明是在问死亡,死亡温柔吗?
死亡可爱吗?
阿荣地狱变的屏风引起火灾和灾厄,宅里的深埋罪恶,女主人的般若。
因为全是苦痛 绝望 北斋添上观音 有了希望北斋的双手在黑夜里漫游 花魁的头颅里是拘困住的雪女扔下桥的戏牌 和暗恋沉没活着 活着 活着 美丽 残酷 愿 望 词语的意义 心内有火而外只有烟。
后来的阿荣,抱着过去 悲伤 死掉的梦想尸骸 新长的皮肉 渐次叠成盔甲。
漫不经心,坚不可摧,转身淹没人海
如果不是看了《百日红》,大概不会认识葛饰应为。
前几天看了微博有人推荐这部动画,说是关于江户时代日本浮世绘画师的故事。
吸引我的是转发中的一句话:为什么他们总是能把这种快要消失的技艺,拍得这样吸引人。
之前对日本浮世绘没什么了解,而促使我愿意去看的原因,也只是想看看到底是怎样吸引人。
整个动画的故事说得零散琐碎。
江户的风貌人情,性格迥异的浮世绘画师都,通过阿荣的眼睛一一展现。
彼时葛饰北斋和他的弟子一同生活在一间阴暗的小屋中,而阿荣为了照顾父亲,也与两个大男人同食同寝,几乎模糊了性别。
这也令她全然继承了父亲冷硬坚韧的一面,集中体现在了对画技执着至烈火焚身的信念上。
她的创作热情像是一把放出去无法回收的火。
她想方设法画好所有的东西,任何事物都要超出他人。
春 画不够吸引人,她就去寻了男妓体味个中滋味。
打败了父亲的弟子不够,她甚至有挑战父亲的意志——所以江户大火时,她站在人群的最前方目不转睛地看着火焰燃烧,又将这股烈火体现在了地狱图景中。
画中喷薄而出的热烈和激情,甚至让收藏家的夫人产生幻觉。
焦头烂额之际,她父亲看过一眼草稿,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啊,只顾自己画得痛快,却不懂得收尾。
”夜半时分,他们三人携笔月下,前往收藏家府邸。
葛饰北斋轻描淡写,寥寥数笔间佛光降临,普渡炼狱众生,将喷薄而出的热情缓缓拢于佛祖掌心,结束了。
骄傲如阿荣,也不由得赞叹一声,果然还是比不上他。
而她对父亲的挑衅情绪却并不纯粹,其中固然有同样身为画师在技艺一途的追求,更多的却像是一个赌气的倔强女儿去挑衅父亲的权威。
葛饰北斋是个好的画师,好的老师,好的精神向导,却远远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面对病弱的二女儿阿尤,他惧怕衰弱与疾病也将自己一并吞噬,不闻、不问、不管。
阿荣努力地在妹妹和父亲之间奔波,试图弥补家庭中的巨大罅隙。
百般努力下,父亲终于去看望了一次阿尤,却又送了二女儿一副钟馗斩鬼图,其中厌恶嫌弃之情连目盲的女儿都能感受到。
阿荣对这样的父亲心有怨怼,却又不自觉地回护。
她带着自己的妹妹四处游玩,反复对妹妹说,父亲是爱你的。
妹妹和玩伴在雪中奔跑时,她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亲雪天里一起速写的样子。
开心的玩耍的妹妹,和用冻僵的手指挥舞着画笔的自己,到底是谁更幸运,谁又更不幸呢。
可是就在不久之后,妹妹就因病去世了。
画要画下去,日子也还是要过下去。
画师终究是人,柴米油盐,七情六欲,是生存,也是生活。
点点滴滴汇聚成经历与画力。
于是他父亲说,你该有自己的风格了。
品尝过爱情的苦涩,aiyu的缠绵与失去亲人之痛的阿荣,终于收敛心中的烈火,画出了一副恬然温柔的阿尤观鱼图,从此走上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动画明面上的主人公是葛饰北斋的女儿阿荣。
动画片断断续续地讲述了阿荣作为一个浮世绘画师的成长经历,同时也描述了她身边形形色色的浮世绘画师。
但是剧中主角阿荣的形象,更像是父亲光辉下的一个投影,固然有自己的形态,光芒却来自于身后。
也是到了后来她结婚离开父亲,才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历史上的阿荣,画名葛饰应为,被称为江户时期的伦勃朗,其作品也被赞誉为光之浮世绘。
特意去找了她的作品来看,真的很美。
附图是葛饰应为的夜樱美人图。
葛饰应为 夜樱美人图
江户画师物语,父与女,师与徒,妖与怪,物与哀。看罢才得知是杏的配音,果然适合阿犹这样性情的女子。
广播看到友邻标了 顺手补标 看过太久现在还记得的就是 其一绘画的肉欲不能凭空得来 其二江户的真龙 胜败即是时机之运势 其三片尾转入现代 个人感觉是败笔
结合了怪谈的北斋家庭故事
浮云俗世。
画风赞,制作精良,对江户时期的还原很有意思。
关于画家的动画,画的不好看是最大的遗憾。P.S.英文名字为啥翻译成Miss Hokusai,这电影其实还是在讲葛饰北斋啊,只不过是从女儿的视角而已,并不觉得是女儿的故事。
剧情很一般,但因为杏和五郎叔还是要看的。
请问这个电影到底在讲什么东西?
传记片。
江户版神笔马良的日常,杂糅了百鬼夜行的奇幻色彩。
江户怪谈,非常奇幻。
大江户真好
片段化叙事,既有怪谈式的志异,也有家长里短的亲情,几条隐线串起北斋的生活。妖怪花魁春宫图,管中窥豹般描绘了幕末江户的风土人情。最喜其中现实与想象拿捏得当的几段。椎名林檎的摇滚太配了!江户的花鸟风月,个中滋味唯有自己慢慢细品了。
原来就是绣球花的别称啊。有点志怪性质的名人传记,淡淡的怀旧和淡淡的忧伤。说是旧时代的画卷,却似乎也太浮光掠影,只有最后那副观鱼图让人泪目,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疑似东京奥运的应景之作。
阿荣弄坏了画之后给北斋代笔,一天之内飞龙带来灵感;画家灵视高能看见鬼;阿荣喜欢看救火,用抽水车作古代消防车;头和手的灵在夜晚飞出却被蚊帐困住;为了能让对方给自己看鬼,编了个自己双手也有鬼的故事;画地狱图最后别忘了画菩萨;骷髅树;花街嫖相公,晚上却想着大佛走路踩着人;没有性经验画不了本子;阿犹长的像白龙,却在下雪天玩龙猫的把戏;被剪了飞羽的鸟拿来放生,回头就可能被抓住;北斋害怕病魔而不敢见孩子;阿犹的鬼跟在看不见鬼的善次郎身后。日常作画非常优秀,几乎能体验到切身的触感。
美术家的激情
一幅北斋之女绘就的《江户上河图》,阿荣是执笔者 也是景中人。适合讲述风流韵事、民俗怪谈、风土人情的隽永和生活化的节奏…好《幸运签》太多了
除了声优是杏和松重礼再次的合作,好像就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
几段梦境都挺好的。小故事单元也很好。不过后面草草结束了,可惜了。如果做成连续番剧应该很好。0210看完小说来更新。还是小说好,动画真的瞎画。富士越龙图也瞎画。妹妹也瞎画。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