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专门刺杀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辛迪加的中、高级成员的连环杀手,手法干净利落,冷酷无情,而且每次“行凶”后都扔下一张方片钩,如同佐罗的印记Z,有推广品牌,向黑手党宣战的意味(面向超越国际的所有黑手党,乃至泛指一切黑恶势力,因为开场不久比利在跟马蒂提供创作构思建议时就分别提到了源于西西里的Mafia和源于日本的Yakuza)。
因为目标的特定性而特殊,有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意味。
这第一位神经病杀手看似并不神经,更像是罗宾汉似的英雄,而且身份最后才揭露,这是一条暗线。
第二个:爱女惨死于刺客之手的贵格教徒,因为教义不能杀生,于是终生追逐跟踪凶手;凶手因为罪孽感皈依宗教寻求救赎,但为了摆脱他的跟踪通过自刭放弃升入天堂(基督教义自杀者下地狱),但临死前却看到他也毫不犹豫的自刎。
凶手必然是含着绝望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里由于对西方基督世界文化欠缺了解,我一开始对他当着凶手的面自杀感到莫名其妙——但这恰恰体现了他的偏执的复仇信念:对于饱受自己罪行折磨的凶手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或修行,甚至不是下地狱,而是受害者家人时时刻刻的逼视和责问;而对于复仇者来说,最极端的复仇不是手刃仇家以眼还眼,而是手刃自己,做鬼也不放过你。
这是一个极度冷酷、偏执,为复仇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让自己下地狱)的人,但他的冷静和决断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
这种境界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死谢天”等以死或往生为终结的东方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我们看来毁人最极端不过千刀万剐、食肉寝皮、挫骨扬灰,很难充分体会到这种上天入地也无所遁形的恐怖。
第三个:黑手党查理,典型的黑手党,颠倒是非,冷酷残忍,没有健康的世界观,因为自己的爱犬丢了就大杀四方,连得了癌症的老太太都不放过。
他的人生快乐全部来源于一只小狗,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小狗却不这么认为,甚至和绑架它的比利产生默契。
第四个:越南僧人(借鉴释广德形象),冥想在美国绑架妓女带着炸弹汽油去炸越战老兵集会,现实中却是在越南街头泼油自焚以示抗议。
虽然同事劝他说这样于事无补,但他觉得至少有希望,于是毅然自焚。
又一个以冷静的终结自己生命来实现目标的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的偏执狂。
其实这个形象是汉斯临死前帮助马蒂丰实的,也是汉斯内心的完美投射,所以四号神经病和二号神经病完全是一个路子,自己的生命是可以随时抛弃的。
汉斯在妻子被杀害后立刻平静的坐在凶手对面和他聊天(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局面被第七号完全掌控,他还会钉死凶手不放),在意识到查理手下要去杀害比利和马蒂时,淡定的欺骗他们当着警察的面将自己打死以解救朋友。
颇具墨家死士风骨。
第五、六个:全国流窜刺杀全国流窜连环杀手的连环杀手扎克莱阿和麦琪,扎克莱阿入室盗窃却偶然搭救了法官囚禁的黑人性奴麦琪,从此两人开始了流窜刺杀生涯,刺杀了包括著名连环杀人悬案制造者十二宫杀手(Zodiac)。
颇有些侠盗夫妻、神雕侠侣的意境;可惜后来扎克莱阿不想再杀戮,两人遂分手。
第七个:比利,一个热爱生活、单纯善良、无所事事却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兼具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杀手,看透世态炎凉,有点种族决定论调,认为对罪恶不能有丝毫姑息,对朋友必须两肋插刀。
为了给好友编剧创作灵感不惜化身第一号神经病杀手招惹黑帮,并捎带手的替天行道清理黑帮。
理想主义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包括佐罗似的面罩和标记、最后火并地点的选择(西部荒漠),甚至为马蒂和汉斯专用的枪配上了标签,以及对自己必须最后为了救朋友而牺牲的精准把握;革命英雄主义在于他一手操控了整个局面,完全是树立了一个敌人再去打到,颇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头。
浪漫情怀则非常隐蔽——马蒂因为他杀了女人而与他割席,这看似是比利的一个污点,但其实是更深的一处伏笔:影片开头一号神经病一出场就干掉了两个正在讨论怎么虐杀安吉拉的黑手党,他们是查理派来的,而安吉拉正是查理的女友。
查理曾经在提到女友时表达了“些许”不满,安吉拉在得知比利偷了查理爱犬后立刻当着比利给他打电话告状,还提到了“虽然我们之前不顺利”云云。
可见安吉拉得罪了查理(可能嫌弃查理的爱犬太臭了),查理派人去杀她,结果比利救下了安吉拉顺便和她勾搭上了,以为解救了一位失足妇女,但这位失足妇女对此毫不领情,宁肯出卖比利也要重回查理怀抱继续失足;比利知道她回去找查理也会被射穿眼睛之类的手法虐杀,所以挽救无望,给查理正式下战书,顺道送她一程(射穿胃部是非常痛苦的手法,伤者会在十几分钟内由于胃酸侵蚀主要脏器而死亡)。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侠客似的第一号杀手为什么是神经病——为了帮朋友编剧本而向黑恶势力宣战,偷黑老大的命根子狗,泡黑老大的女友,杀黑老大的手下,并以身殉“职”,可谓理想到分裂,革命到忘我,浪漫到神经。
第六号神经病最后找到马蒂寻仇,没想到马蒂在两位挚友的影响下已参透生死,非常平静,第六号若有所思,抱着兔子离开了。
他当然不会杀马蒂,他只和麦琪一起作,只杀全国流窜连环杀人凶手,只想找回麦琪,而且他75年以后就只过抱着兔子思念麦琪的生活了。
冲着主角是Colin Farrell看了这部电影《七个神经病》,如果我知道该片的导演就是《杀手没有假期》(或者叫《在布鲁日》)的导演,而这部电影是他的第二部作品的话,我是绝对不会看这部电影的。
那部不知所云的《杀手没有假期》已经把我折磨地快疯了。
而且,如果说《杀手没哟假期》至少说完了一个荒诞的故事,那么这部《七个神经病》里确实充斥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神经病,以至于不知道整个故事在说些什么。
看了豆瓣上的影评,很多人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理由是这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无法捉摸故事走向的导演。
但在我看来,同样是不按常理出牌,《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是成功的,其各自讲述了一个精妙而又曲折的故事,而且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结尾。
但这部电影的导演只给人带来一个不知道要讲些什么而且显得那么无聊的故事,算我欣赏不了吧。
我会记住并避开这个导演的,他是爱尔兰导演Martin McDonagh。
一部没太看懂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电影导演和2个好朋友一起创作剧本 在亲身经历 周围环境和想象中 寻找7个不同神经病的故事故事很复杂 里面有很多明线暗线 故事包故事 导演想表达的深意感觉没有参透 里面提到了很多宗教信仰的东西 就像美国往事一样 文化背景不同 很难看明白 不过故事的逻辑 嵌套方式很特别 是部很反传统的电影
billy是深爱着marty的。
导演在前面埋了不少伏笔。
比如在赴marty生日宴前对着镜子的自言自语,对狗狗说的非常心酸的自我安慰的话,还有当时放的背景歌曲的歌词。
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去再仔细查看一下。
再比如billy的日记。
导演一直都在暗示我们billy暗恋marty。
当然为了给深爱之人提供剧本素材愿意去杀人愿意自己去死更是最大的证据。
但我认为促使billy自我牺牲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了性病。
根据billy和marty在黑老大车来之前,billy论等待的那个在诊所看性病的玩笑,再结合之前billy跟黑老大女朋友做爱时不肯脱下套套,难道大家不觉得这也是导演的暗示吗?
汉斯爱女儿爱到极致,黑老大爱狗爱到极致,兔兔男爱黑人女子爱到极致(但是杀人狂黑人女子爱神马我就知道了),billy爱marty爱到极致,越南人爱人民爱信仰爱到极致。
所以这部影片里,爱到极致才是最大的变态啊!
(我水平真的有限,如果解读有误,千万别对着一个弱智使劲喷啊)
唉,如今混混们的业余爱好怎么和我一样,都是写剧本, 拍电影呢?
我只是想想而已,人家可一心一意,认真多了。
混混的朋友们也都以能够参与写剧本为无上光荣。
为了帮着写个好剧本,一个朋友可以去杀人,最后还奉上自己的性命,只为写一个自己独特的结尾。
另一个也是神人,心爱的老婆死了,自己的大限也差不多了,还在一门心思帮着编故事。
呵呵,死亡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可怕,不管是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
这些psycho就是非同常人啊,故事编得真精彩,又刺激又搞笑,常常前一秒后脊梁还在发凉,后一秒就被他们笑得倒下。
真奇怪,人怎么就这么猎奇呢。
如今好像没什么人对好人感兴趣,这世上有意思的人常常都不是什么好人。
坏人哪怕十恶不赦,只要偶尔显露出一点柔软之处,马上就让人顿生好感啊。
serial killer Billy说他专杀middle and high range mafia,专绑架别人爱犬的Hans对自己老婆那个好,杀人不眨眼的Charlie自己都快死了还说能不能让他的狗给他couple of kisses and scratches。
这些角色怎么就这么可爱呢?
不禁又想起Pineapple Express里贩毒分子James Franco说自己贩毒是为了让granny住上高级养老院,granny死了后他得去当工程师,建桥,给public park的孩子们建好厕所。
哈哈。
Colin Farrel的Marty很好玩啊,这个角色真的很适合他。
又迂又认真,八点二十的眉毛看起来很是innocent。
他还真是什么朋友都敢交。
Irish 真的都是alcoholic吗?
他两个朋友这么怪异,他却信奉甘地的非暴力,被人拿枪顶着也还说不后悔,也要说实话。
大恶魔Charlie还真就放他一条生路。
也许这些psycho们心里面和marty一样都想往非暴力。
Marty出书拍电影成名后,一psycho怪罪他没把他电话号码放上去,说礼拜二要来杀他,他也老老实实,说that's good, 他礼拜二刚好没安排什么事。。
哈哈,没有什么比追随他的朋友们也死在电影故事里更合他意了。
杀这样一个ready to die的人,真让人了无兴致,psycho也赶紧说礼拜二他好像也不行,以后再说吧。
哈哈。
这些角色塑造得真好。
那只狗真可爱。
final shootout前,看着Billy全副武装准备着,正为他捏一把汗,下一个镜头就给了他旁边也站得直直的小狗,反差那个大,哈哈,可爱死了。
Billy死之前,小狗终于给了他一个paw, Billy死得好满足啊。
Charlie 看了大概生不如死吧。
这final shootout貌似还是Billy赢了。
Psycho们的故事我怎么就看得这么津津有味呢?
我和这些psycho们一样,都不喜欢法国电影呢,还是这样的电影好看。
呵呵。
有点不满意的是这个导演,跟女人有仇还是怎的,女人怎么全死光光了?
Marty(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是一个爱喝酒的电影编剧,他的好友Billy(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饰)则和Hans(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饰)靠偷狗然后把狗还回给失主来赚钱。
Marty近期在写 一个叫《七个神经病》的剧本,却没有什么灵感,于是Billy给他提供了一些素材。
有一个神经病是一个杀手,每次杀完人都会扔下一张J扑克牌,有一个越南的复仇者,有一个自刎的贵格教徒....Billy偷了一条狗,这条狗是一个黑帮老大Charlie(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的爱犬。
Charlie丢了他视如生命的狗,到处在寻找。
他找到了Hans住院的妻子并杀害了她。
Billy知道这件事后,愤怒的将他的情人杀害,而她也是Charlie的情人,随后Billy扔下了一张扑克牌。
原来Billy就是那个神经病杀手。
他和Marty、Hans来到野外继续写剧本,同时他也让Charlie单枪匹马前来决斗.....
黑老大玩轮椅的场面印象很深,那种老子就是很屌很肆无忌惮的充斥着平静的病房。
黑人太太走之前平静的眼神和那句淡淡的再见很心酸。
老大面对人命的无情淡然和和面对小狗的软弱真情,对比目瞪口呆点赞;自己倒地还泪流满面的求你们能不能让我抱抱她摸摸她....哦摆脱不要把"死"这个字和她的名字放在一起……这里的台词和演出都绝了……
12年看到这部电影时高兴坏了,当时想,幸好没有错过这部好玩的大男孩之作!
电影借不同人物发声,表达对“什么是好电影的看法”,比如,Hans说的“有层次”、“每个人都要做梦”,Marty说的“有深度,而不是打打杀杀的陈词滥调”,而这些也正是电影所追求的,比如电影本身就富有层次:现实,故事,编剧,故事对编剧的影响,现实对编剧的影响,故事和编剧对现实的影响……虚虚实实相互交融,且毫不生硬。
同样地,主题方面,电影借暴力表达关于爱与和平的思考,用心理学的说法也就是,“跳出敌意的陷阱”,所以Hans忏悔自己当年的以牙还牙,改写了故事里越南人烧了妓女的结尾。
Marty在经历这一切后意识到不落入敌意的陷阱是对抗暴力的关键。
当然,Billy是注定要赴死的,因为他代表了大男孩的英雄梦,拯救了朋友被永远记住,这就是Hans说的,“每个人都要做梦!” 凡此种种,相当于把标准和想法都说出来,然后让你看,“我一条一条都做到啦!
”十足贪玩淘气又自信爆棚的大男孩气质。
Jesus,Ghandi,Joseph和大男孩,你们都是好样的啊。
电影絮絮叨叨的台词,够好笑,又够黑色,让观众在恐怖刺激的紧张中期待下一个笑点的引爆。
要做到笑点密集且包袱质量好真不容易,饱满扎实的人物个性是基础。
当然饱满扎实一跑偏就容易一根筋角色,所以电影里曾经自杀也要报复对方的Quaker后来成为甘地的信徒,大大咧咧的Billy对朋友却细腻体贴,黑帮老大丧心病狂但会因为萌宠被绑架而黯然落泪,并且由衷地认为偷狗的Billy“真是个神经病啊”……搞笑之余,电影也不忘挖苦揶揄好莱坞的cliché,比如女人一定要湿身露点、枪战戏里人的脑袋像爆米花一样爆来爆去、动物要保护好但女人都死光、很好的角色但是连个名字都没有、搞不清双节棍是日本的还是越南的等等,供观众反思。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
扮演Billy的Sam Rockwell ,亦正亦邪大男孩的角色对于他来说正是看家本领, Billy向Marty和Hans表述自己剧本的一幕反复看了很多遍,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堪称五星级的表演,每次看依然泪中带笑笑中有泪。
还有Christopher Walken,真正的老戏骨,他的戏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流淌出来的,无论是在病房跟妻子的互动还是后来捧住Billy的脸的一幕,每个眼神、每个音节都那么原创,让观众大呼过瘾。
好久没有从头到尾一点不快进的看完一部低成本电影了!
必做GIF收藏之(http://t.cn/zYhDj0U )《Indiewire》评价它是“昆汀与艾伦·索金作品的综合体。
” 会想到昆汀吗?
当然会!
但是马丁说“昆汀最近的几部电影让人搞不懂。
受不了《无耻混蛋》。
这不是他的水平,这不是那个曾经拍出《低俗小说》的人的水准。
” 我靠我太同意了。
学学这种在业界也不会互相吹捧的作风吧你们!
看的出来马丁是个真心在编剧的家伙,本以为会发挥编剧光环让剧中的编剧角色笑到最后,没想到还是给了我一个惊喜。
Sam Rockwell 从头到尾都在卖萌啊(我真心喜欢这孩子)!
Colin Farrell 完全成了吐槽的角色,Billy 在爱Marty啊!
还有马丁能不悄悄显摆一下自己爱日本暴力美学吗,内“门萨的娼妓”的怎么回事!
Tom Waits是可以看起来这么猥琐的吗!
作为以黑色幽默为叙事风格的电影,本片一大特色在于常常让角色处于“尴尬”的状态。
场景一:前边还在恩恩爱爱的劈腿男友反手一枪就打在自己肚子上,还当场打电话叫救护车,声称“不要说我没为你做什么”,一旁是女人惊诧的脸。
场景二:黑帮成员举枪要汉斯把手举起来,却不料汉斯淡定地说,不要。
举枪的(呆滞脸):可这是抢啊。
汉斯:who care。
然后场面十分尴尬,原本凶神恶煞的黑帮成员内心肯定在咆哮,你TM怎么不把手举起来啊!
你这叫我怎么演嘛!
最后汉斯伸手去怀里拿东西,黑帮的终于如释重负地给了他几枪。
场景三:很仗义地让朋友先走的比利等着对方开枪毙了自己,可惜黑帮老大偏爱用一支容易卡壳的枪。
真是尴尬啊。
看到比利死了,反而为他觉得解脱。
总之是部编剧脑洞大开的杰作。
一个爱狗如命的黑帮老大一个只要动动眉毛就让人觉得喜感的男主一个拐卖狗的组织。
一些神经病。
前面还凑合。。。后面好难看。。。慎入。。。
以为是酷黑,谁知是傻缺。没有剧情,何谈演技?
其实不错 但或许是对导演期望太高
全片不知所云,故弄玄虚,就像是酒鬼男主角憋出来的3流剧本,几乎全是尿点。
不会再看他导演的电影了,始终觉得很无趣
法瑞尔最差
不好看。
两个字——失败,再两个字——失望
乱哄哄,欣赏不了……
看片名以为跟《刺客舞会》类似的剧情,觉得导演真能玩,无数经典电影中枪,但形式玩过了头,最后没个兴奋点,有点不过瘾,柯林法瑞尔当了个打酱油,Sam倒抢戏不少~
这部戏和一盆狗屎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盆子。
在一个所有都跌到谷底的晚上,看了这么一个不知所云的电影,更觉得闹心了。。。通篇电影就不是我的菜!!!
没啥意思,乱七八糟的。
有点学术小说的意思,比《杀手没有假期》大胆,但有点歪门邪道了。
看完都没找到点在哪。。。
best movie this year
暴力+黑色幽默 真是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笑点,以一个拐卖小狗团伙的故事为引子,牵扯出七个神经杀人狂,几个主角身上又带着深深的不靠谱的气息,让人在紧张之余又期待着下一轮笑点被戳爆...风格带点昆汀的痕迹,但是要更偏喜剧一些...结尾又挺悲壮,觉得看了个片把各种感情都调动起来了~ 四星半
年度最佳。剧作巅峰。结尾释广德的段子借喻得太亮了。看哭。
和纯粹的疯癫喜剧不同,马丁·麦克唐纳的电影总会在笑过之后带着一丝苦涩,就像片中的山姆·洛克威尔和克里斯托弗·沃肯本不应该死一样,这种在他人眼里的无谓,恰恰是对自己的救赎,所以片尾的越南人才会选择自焚,或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一切痛苦归零,同时也能平息所有的纷争。
想讲大道理的话真不需要这么多噱头。而且最后没讲明白。全剧唯一肯定的就是billy喜欢的人是marty,这点还是保持了英剧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