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钟与蝴蝶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潜水衣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艾玛纽尔·塞尼耶,玛丽-乔西·克罗兹,安妮·康斯金尼,帕特里克·薛内斯,尼尔斯·阿贺斯图普,Olatz Lopez Garmendia,让-皮埃尔·卡塞尔,玛丽娜·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法语年份:2007

《潜水钟与蝴蝶》剧照

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2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3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4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5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6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3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4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5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6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7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8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9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20

《潜水钟与蝴蝶》剧情介绍

潜水钟与蝴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5年12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向了家庭事业双得意总编吉恩•多米尼克•鲍比(Mathieu Amalric 饰)。他的脑干突然中风,继而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瘫痪,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无法动弹,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吉恩凭借着左眼和顽强的意志以及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与世界做着无声的交流…… 本片荣获2007年AFI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影片奖;2007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奖;200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技术大奖;2008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男主角(Mathieu Amalric)和最佳编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混出头司法老杨羽国之旅新济公活佛战姬绝唱SymphogearGX微笑在我心古泷兄弟与四苦八苦催眠师爱丽丝网游仙境这一刻,我要世界看见六年之痒黑冰2即将出庭皇家国教骑士团伙记办大事威廉泽罗的重建偷渡者一个小谎塔楼第一季百年的遗产超人集中营龙蛇演义裸婚之后妖铃铃暗芝居第三季二次人生林冲之风雪山神庙哈利法克斯最后的探戈第一季上海滩喋血枭雄独角兽

《潜水钟与蝴蝶》长篇影评

 1 ) 第一人称视点镜头在残障题材影片中的使用

《潜水钟与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是一部由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导演,基于让·多米尼克·鲍比(Jean-Dominique Bauby)真实经历和回忆录改编的电影,是对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约束下的人类精神的深刻电影探索。

影片的叙事中心是马蒂厄·阿马立克(Mathieu Amalric)饰演的鲍比(Bauby),他在遭受严重中风后,患有“闭锁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也称为“假性脑瘤”,是由严重的脑干中风引起的全身瘫痪。

在鲍比的情形中,除了眼睛肌肉组织不受影响,同时还保留了完整的意识,全身其他部分完全瘫痪,无法独立进食,只能通过一只眼睛的眨眼进行交流。

原著小说以此为起点,记录了他作为法国北部伯克苏梅尔医院病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作者对过去成功和遗憾经历的反思。

最初,这个故事由他对受伤的影响、反思和觉醒组成。

最终,回忆录发生了转变,鲍比对自己的想象力、当前身心状态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故事继续精彩地进行,利用隐喻,他将“潜水钟”描述为他的肉体,把他囚禁起来,字面意思是“把他锁在里面”。

相反,一旦他重新发现自己的想象力是一种自由流动的生物,可以“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并穿越时间,他就会将其称为“蝴蝶”。

在书中,他写道:“我决定不再怜悯自己。

除了我的眼睛之外,有两件事没有瘫痪,那就是我的想象力和我的记忆力。

”[ “I decided to stop pitying myself. Other than my eye, two things aren’t paralyzed, my imagination and my memory.”]与转录它所需的勤奋技术相比,这本书中详细而优美的语言几乎相形见绌。

当鲍比继续在医院接受言语治疗时,他在言语治疗师的帮助下开始展现自己的思想自由。

凭借她的聪明才智,鲍比能够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按最常用字母到最少字母的顺序重新排列字母表)并“抄写”了这本书。

利用这个字母进行抄写本身就很艰巨——每个单词的翻译和抄写需要2分钟,整本书花了10个月的时间,作者每天眨眼4个小时才写完这本书。

事实上,这篇文学作品是在没有提笔、按下按键或张开嘴的情况下写成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花点时间令人钦佩地考虑。

这本书会触动读者内心最深处的弦,给他们一种牵引力:时而突然地带有讽刺,弹奏着夜间图像的梦幻插图,并用刺痛的语言来挑衅它们,正如作者描述的被“抓住”和“扔进”一个轮椅。

这些短语由这位在灾难性大出血中幸存下来的年轻人写下,让我们从字面上的“眼睛”一睹最罕见的中风相关综合症(LIS)之一的患者的内心世界。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诚实、悲伤和希望,让你在面对毁灭时微笑着流泪,并保持至关重要的希望。

他在书中写到自己在场景中的“无助”和感觉时,这对读者很有启发。

其中一次经历是,眼科医生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将他的眼睛缝合起来(讽刺的是,这本来就是眨眼)。

鲍比描述说,这个男人一定是多么愚蠢,如此近距离地看着他,却看“穿”了他。

他继续表达他的厌恶和恐惧,因为医生显然没有注意到他闭上眼睛时不情愿的眼神。

其他时候,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话,他内心的“蝴蝶”(代表他的想象力和思想)因不同意而颤抖,而他的“潜水钟”身体拒绝配合移动。

即使在善意的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时刻,他也经常被剥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一个例子是,当他拼写“lunettes”(法语中的“眼镜”)时,在他完成这个短语之前,有人认为他正在拼写“lune”(法语中的月亮)并开始与他讨论月亮。

然而,这本书最有力的方面和更强烈的潜在主题是他认识心灵力量的惊人能力;他认识到,自我反省、记忆、逃避的能力——正如他在脑海中描述的去遥远国度旅行的能力——本身就是残疾的毁灭者。

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似乎经历了某种转变。

他曾一度形容自己日复一日地孤独地生活在病房里,“渐渐消失了”。

然而,他通过认识到那些让他感觉“人性化”的事物来对抗这种观念,让他暂时逃离了潜水钟。

这些保留下来的关于他以前的自我的想法,比如穿羊绒衫这样的“琐事”,以及回忆以前喜欢的活动,比如开车、吃饭,都给他带来了快乐。

[ 上述内容部分引自Sarah Caston,PT、DPT、NCS: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From the Eye of the Unseen,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in Rehabilitation,2015-7-8. https://www.jhrehab.org/2015/07/08/the-diving-bell-and-the-butterfly-from-the-eye-of-the-unseen/ ;Bauby JD.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Jeremy Leggatt, Trans). New York, NY: Knopf, 1977;]该片使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视点(First-Person Point of View,简称POV)来讲述故事,这种技术的使用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表现和叙述功能,让观众深深地沉浸在鲍比的经历中,尽管他的身体一动不动,但影片通过充满活力的记忆、欲望和人际关系来表达他的内心生活,体现了他与灾难抗争的英雄主义。

这种方法不仅仅是一种讲故事的技巧,也是一种移情练习,挑战观众对残疾和生理限制的看法。

在很多时候,影片的视角带有幽闭恐怖色彩。

摄影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摄像机和镜头来模仿人眼的视角和动作。

在《潜水钟与蝴蝶》中,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如模糊聚焦、突然的视角转换和近距离拍摄等,以传达主人公的视觉障碍和心理状态。

从技术角度看,维持整部影片的第一人称视点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在主人公瘫痪于病床的情况下,观众只能看到角色所能看到和知道的内容,如果处理不当,有时可能会导致叙事能力的脱节。

例如,一些评论家已经指出,《潜水钟与蝴蝶》中这种第一视角的最初使用很引人注目,但随着电影的进展,可能会感觉很花哨,一旦新鲜感消失,可能会疏远观众。

[ Schager, Nick.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Slant Magazine, 31 Aug. 2007. 网址:https://www.slantmagazine.com/film/the-diving-bell-and-the-butterfly/]这种方法可能感觉像是一种逐渐消失的噱头,让观众脱离了故事可能提供的更深层次的情感纹理。

比如在《触不可及》《万物理论》这样的更流畅的电影叙事之中…… 但使用第一人称视点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新奇,更重要的是它加深了观众对鲍比情感状态的共鸣和理解。

通过他的眼睛,观众能看到周围人的反应和环境的变化,这种直接的视觉经验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同时,这种视点也突出了主人公的局限性和对外界的依赖,让我们真的从病人的视点来看看世界。

不过,影片的第一人称视点镜头并非一以贯之,而是插入了一些半主观—半客观的镜头,也有一些纯然的客观镜头,想必这也是制作团队精心考虑之后的选择,因为要想全然依托于运动和交流能力受限的主人公的单一视点,会导致影片剧情在很多时候无法“跟上”。

为了让它在叙事上更为流畅,就必要在一些场面使用非第一人称视点镜头。

不过即使如此,这部影片对于第一人称视点镜头的使用仍然是电影史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尝试,可以说是最成功和最彻底的尝试之一。

除了第一人称视点镜头,影片中鲍比的声音也体现了第一人称的特征。

伴随着视线的摇摆不定和图像的模糊、跳跃,他的声音也断断续续,经常只迸发出几个关键词,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说话能力,这种声音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但是与声音上的第一人称视点一起,帮我们从他本人的角度来看待自身的处境和事情的变化。

很多时候,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专注于识别“错误”(疼痛、损伤、功能限制),然后制定计划来“修复”这些问题。

我们很少寻求真正给我们的病人带来希望和摆脱他们可能经历的任何身体限制的东西。

这种家长式的观点,或者说“救世主情结”,有可能在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筑起一堵墙。

而让·多米尼克·鲍比的复杂故事雄辩地揭示了与灾难性伤害相关的许多复杂的情感和欲望层面,比如他对可能出现两个貌美的协助者的期许,这里就夹杂了一个我们经常忽略的面向,那就是“植物人”的性欲望,这尽管对于“治疗”而言经常是被忽略的因素,但是在病人的精神康复中,却往往是能带来希望和生存欲望的东西。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鲍比的自传性陈述,没有一个身体受损但智力受到刺激的大脑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我们很难切身地发现和感受到这一点。

总之,第一人称视点使观众能够直接体验到主角的视觉和情感世界,这在《潜水钟与蝴蝶》中尤为关键,影片的主人公鲍比因患有“闭锁综合症”后的视野,在观众这里获得了相应的视觉转写。

这种摄影技术让观众能够从鲍比的视角看世界,从而深刻感受到他的孤独、无助以及内心的挣扎和希望。

 2 ) 当活着是一种束缚。

如果我不能高傲的活,我宁愿卑微的死去。

当鲍比突发脑血栓倒在车上他就明白自己的生命至此已结束。

一切都不能自主,他说不出话而别人也听不到他内心的声音。

别人可以轻易的把足球比赛关掉,可以随便的挂掉他所爱的女人电话,而他即便可以用眼皮表示自己的意愿却始终活在别人之下。

自己的生活靠别人来控制,自己以沦为被摆布的娃娃,自己只是一个装饰品,装饰空洞的房间。

他是ELLE杂志的主编,充满荣耀的光环。

可以轻易的指挥别人干这干那,只因为他是主编一个杂志的运营靠他决定。

他不需要靠别人来生活,他自己就是别人的上帝。

他可曾想到突发的一切把他从权利的高塔打到万劫不复的地域?

当灵魂被躯体所囚禁,当自己再也抚摸不到身体的温度,当意愿被躯体几次驳回。

那么躯体就是一种障碍,一种阻止自由的障碍。

所以鲍比说他想死,他不想过这种没有自由的生活,他想和孩子们玩,他不能。

他想和自己所爱的女人做爱,他不能。

他想死,他没这功能。

鲍比对他的治疗师说你是蝴蝶,带给他生命动力的蝴蝶,可是在海底带着潜水镜哪能有看见蝴蝶的可能,即便通过光看见蝴蝶斑斓的翅膀你又怎能确信就是它?

当光明褪去,在一望无际的海底世界你也只能看见冰冷到黑暗的孤独,无人拯救。

他用眼皮书写一本书,他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

两天后他死去,完成他的梦想后开心的离去。

他想告诉每个爱他的人他的生病后的思想而后了无遗憾离去。

躯体以不是束缚,他得到了灵魂的自由。

 3 ) 潜水钟里的时光

想叫喊却发不出声音,看着挣扎的痛苦化为一个个气泡浮上水面,融化在空气里,有谁知道这里还有个能思考的灵魂?

一小时前的我和Bob一起,被射入水面的阳光击得粉碎。

有一天晚上回家,踏上楼梯的那一瞬,外面的世界和光线一起消失在楼道里,黑暗像一只大手猛得抓住我,被揉捏得喘不过气。

长久以来那种抽离的哀伤和痛苦从胃部和胸腔,从四肢和躯干,从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神经元,每一个松果体,一起被挤压到泪腺,四散逃逸,蔓延了整个黑夜。

我们,是活在潜水钟里,还是活在蝴蝶的梦里?

生活就是这样,日夜颠倒的多了,也就变得昼夜不分。

算了,活着就好。

 4 ) 潜水钟与蝴蝶

在一个后摇风格电影的推荐帖里发现了这个电影,诚如推荐,本片就像一首后摇音乐非常感性,一开始会有些沉闷,一旦渡过漫长单调的前奏,渐渐会迎来躁动澎湃的高潮。

本片主角患有闭锁综合症,全身瘫痪只有眼睛可以动,虽然能够听能够思考,但无法动弹的主角怎么去推动剧情的展开,怎么表现他的情绪呢。

通过电影镜头让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到。

本片大部分时间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一开始镜头模糊无法对焦,是由于主角右眼眼角膜溃烂。

右眼缝合后,镜头开始变得清晰,由于只有左眼视线的限制,镜头视野也十分有限狭窄。

这种镜头的表现手法都可以让观众带入主角体验中。

主角瘫痪前是时尚杂志的编辑,生活可谓多姿多彩,与现在的他对比落差千丈,任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变故。

就像不断坍塌的岩石,主角的内心世界开始崩塌。

不断穿插穿潜水服被困在水中叹息的镜头,镜头表现十分压抑,也隐喻主角内心的抑郁绝望,已经丧失活下去的欲望。

直到两位朋友的探望,主角的态度才开始转变。

两位朋友可以说是正反两种激励,白发老先生曾经被劫机挟持到一个黑屋,关了整整四年,他靠着自己喜爱的事物想象着坚持了下来,他用自身相似的经历激励主角,希望他能坚守尊严,坚强的活下去。

而主角的好朋友最后一句话别活得像个植物人似乎刺痛了主角敏感的神经。

是坚守尊严活下去还是像个植物人苟延残喘。

主角痛苦的挣扎了一晚,如蝉蛹破茧的瞬间,一只轻盈的蝴蝶翩翩而出,他决定不再自暴自弃。

“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记忆。

只有想象和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钟的束缚。

”普通人能想通这一层已属不易,而我们的主角不光想通甚至决定用剩下的一只眼睛写书。

通俗一点说,路都没学会走就想奔跑,而我们的主角更别谈走路了,谁能用眼睛走路呢。

通过眨眼,眨一下表示是,两下表示否。

助手反复念字母表,主角眨眼来确认每一个字母,最后组成词语和句子。

难以想象这个工程量有多大,本人以及助手的耐心得有多足,但是他们做到了,主角在自己的想象中驰骋,把所有的禁锢化成想象去高山大海辽阔的世界里去遨游。

本片对于亲情的表现还是比较细腻的。

孩子为他擦口水以及回忆中帮父亲刮胡子这些细节都激励着主角,对于自己的子女妻子与父亲,主角都感到愧疚,又高兴他们在自己瘫痪的状况下关心不离不弃。

但在爱情这一块又非常现实,即使妻子(未结婚)耐心的照看探望,他的内心依然选择从来没有来看望自己的情人,也许爱情就是这么自私的东西。

本片也有明显的不足,想象与现实的过渡十分生硬,场面的切换不够自然,远景模糊近景对焦都可以完成自然的切换,但本片没有这样做,显得整个电影有些碎片化不够流畅。

瑕不掩瑜,也许零碎的天马行空的场景也正好表现主角凌乱的思绪与想象。

每次看完这样的励志片,都会想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励志的人物,他们只活在电影里吧?

片尾字幕出现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再现的是前《ELLE》杂志主编、记者多米尼克·波比的故事。

影片片名正是来源于多米尼克在身患“闭锁综合症” 用左眼所撰写的书,他在书出版后的十天后离世了。

现实中,确实就有这样厉害的人物啊,他们靠着非凡的意志力创造着奇迹,就像蝴蝶一生短暂,却在这个世界某个角落留下了美丽的痕迹,这样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完整。

看完电影有必要读一读原著,毕竟是靠一只眼睛书写的奇迹,能够想象字里行间的艰难与凝注的意志。

 5 ) 人生尽头。

假如你是让多米尼克鲍比。

法国巴黎,初冬的阳光还显温暖,风和日丽。

你驾车驶在郊外的路上,翠色入目。

右座的男孩处在成长的稚嫩中,那是你久别的儿子,他嘴中的琐碎于你都是种灵动。

但这只是前一刻。

后一刻,你便无力地卧在苍白的病房之中,眼前人影恍惚。

你困惑而愤怒地回答着这些陌生人的提问,但你马上就发现已经再也没有人能听的到它们了。

你中风了。

左眼皮是你唯一能运用的肌肉。

你不能运动,哪怕抬起你的手指;你不能说话,哪怕你的声音已经在心里变得歇斯底里。

眨一下是肯定,眨两下是否定。

这便是你能表达的,这便是你在他人眼中的全部生活。

让多米尼克鲍比,原法国ELLE杂志的主编。

1995年12月8日,43岁的鲍比突发中风。

为他诊断的医生曾说,要掉入此病的陷阱比中乐透彩券还困难。

1997年3月7日,《潜水钟与蝴蝶》的法文版问世。

6月,纽约英文版。

7月,伦敦英文版。

8月,德文版。

这是鲍比在中风后的两年中用左眼皮“写”成的书。

全世界已经有几十个民族的人在阅读这本简短的文字。

1997年3月9日,让多米尼克鲍比去世。

2007年,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执导《蝴蝶与潜水钟》,获戛纳大奖。

鲍比说现在的他就像是被困在重重的潜水钟里,紧紧地被拢罩着,压迫得快喘不过气来,但他的灵魂如同轻盈的蝴蝶一样可以四处飞翔,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下任意翱翔。

潜水钟...无助,窒息,愤怒,沉默。

沉没在深水的潜水钟,无法穿越的寂静中包含着蠕动的愤怒。

当中风后的鲍比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他就只剩下一只左眼了。

上帝甚至没有给他抱怨的机会,就夺取了他的一切。

这个曾经情场得意,事业顺利的风流才子失去了所有,左眼中颤抖的图像告知着他的存在。

他甚无法得知自己的外貌,当医师们推着轮椅带他穿梭在走廊中时,他看到了那张出现在镜中脸。

那张嘴歪眼斜,毫无生气的脸。

他尖叫了,噢,天哪,我就像是甲醛中毒了一样。

即使此时,他的嘴唇依然令人绝望的外翻着。

鲍比失去了语言。

当医生一针针缝起他那失去效应的右眼时,他严重抗议,但他的驱赶声只能一遍遍地回响在潜水钟内,它慢慢下沉,深邃的海水锁住了他的灵魂,骨肉,和每一寸肌肤。

无法入眠的夜里,停播的频道用刺耳的声音让鲍比疯狂。

而在清净的周末,没有尽头的寂寞让鲍比身处地狱。

漂亮的语言医生教会了鲍比“说话”的方式——她阅读常用字母表,当鲍比听到需要的字母时,就眨一下左眼——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

然而,他用这种艰难的方式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想死。

画家出身的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演绎这部电影。

片中近1/3的镜头都以鲍比那模糊的视野表现他和他的左眼所能看到的全部世界——它狭窄,颤抖并且模糊不清。

在影片的前半段,这种压抑的视角配合着主角马修阿马利克愤怒而绝望的独白,使我们对鲍比被病症紧紧锁住的身体感同身受。

深海的潜水钟,病床上的鲍比,就像是极度愤怒的人被强行堵住了嘴,他无法呐喊,只能独自面对幽深的宁静。

蝴蝶...自由,灵动,妄想。

今天看来,似乎我的人生一无所有,只有一连串的失败。

我不能爱上的女人,我不能抓住的机会。

我允许它流过的快乐的时刻。

我在结束前就知道了结果的比赛...曾经的我究竟是愚蠢还是盲目?

抑或是只有灾难的刺眼光芒才能还原一个人的本性?

鲍比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即使身处在潜水钟里,只要上帝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哪怕那只是一只视力模糊的左眼——他也依旧能像一只蝴蝶一般翩跹而出。

不过这不是一部励志片,而是一部优雅的法国电影。

瘫痪的鲍比并未有过强烈的求生欲望,他更没想过要以自己短暂残缺的生命制做出什么伟大。

他只是用这段宁静的时间更加缓慢的思考和品位人生,用所有的回忆和想象把自己放飞。

那美丽的语言医师,曾在无数臆想的场景中与鲍比甜蜜地约会。

即使是在影片开端,绝望的他也在初识她时脱口而出“啊,我是在天堂”,并将那左眼颤巍地打量在医师的胸部上。

记忆中的过去一幕幕展开。

轮椅上的父亲,欢笑着的孩子们,深爱着的女人。

鲍比的人生开始倒带,他曾经珍惜的,错过的,拥有的,失去的。

回忆是时间的杰作,四十三年的人生在两年中重现。

他一遍遍主观又客观地解读自己,在失去身体的时候得到了自我,真正的“我”。

他可以想象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地方。

在黄沙漫舞间与驼队信步,在寒风凛冽中登上雪峰。

他见到了最爱的女人,金黄色的沙滩他与她拥吻。

一旁轻荡的海浪,那是碧蓝色的海洋,深远幽邃。

鲍比的父亲说鲍比被困在了自己的身体之中。

但空间对灵魂而言没有意义。

即使远能登月的我们,相比浩瀚宇宙依然也只是被捆锁着的可悲生命体。

地球大于人体多少呢,思维的穿梭不需要任何的物质限制,一只左眼,鲍比便证明了他的存在。

爱...错过,伤害,等待,真情。

鲍比最爱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他们曾浪漫地缠绵,甜蜜地对视又含情脉脉。

但一切都只是发生在潜水钟里的幻影,他不断悔恨不断追忆,却与她不得一见。

“我始终在这里等你,每一天。

” 病房陷入沉默,守在病床前的前妻斯威娜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泪水。

这究竟是对谁的惩罚呢,无辜的斯威娜不得不将这句话一字一字地传达给电话那一端的女人。

她占据了她所爱的,她让她泪流满面。

“我始终在等你。

”这不是一句情话,而是鲍比不能掩埋的真情。

他被剥夺了伪装的权利,他“说”出的每句话都是赤裸裸的真实。

他被迫如此凛冽地表达自己,没有选择。

四处留情的风流才子在生命的末端最后一次清点了自己的心,变成了最真实的人。

一个黑人...朋友,冷幽默,温情。

带着一个摩托玩具来探病,强行让一个不能反抗的病人带上一顶像只兔子的皮草帽,读字母表的时候忘记看鲍比的左眼。

这个大咧咧的黑人彻底激发了鲍比的幽默感,马修阿马利克那略带讽刺的语气让我们与鲍比一起苦笑不得。

他似乎很难接受这个只剩一只左眼的鲍比,他不能怜悯,不能温柔,还有些束手无策。

所以他笨拙地安慰,笨拙地照顾,又笨拙地玩笑。

他真是个可爱的朋友,当生活灭亡了的时候。

父亲...命运,禁锢,无能为力。

一小时四十七分钟的电影结束后,几乎没人会忘记鲍比的父亲。

那个瘫痪在轮椅之上,几乎无法生活自理的老人。

他年轻时同样风流倜傥,同样无法忘记最爱,而在年老之时又同样被身体禁锢——不过他只是半身瘫痪,他的儿子却几乎变成一个植物人。

鲍比的蝴蝶曾飞过父亲的房间,那时鲍比正一边为他刮脸,一边和他拼着口若悬河。

“医师说如果我能活到一百岁就给我举办一个盛大的派对。

但是我不想参加,谁想活到一百岁?

”鲍比的父亲颤巍地站在镜前微笑,那张遍布皱纹的苍老的脸与他壮年时神采飞扬的照片并列在一起。

在鲍比失去生活的很长时间后,他才接到父亲的电话。

同样无助的老人似乎有些语无伦次,他听着语言医生在电话那头缓慢念出的字母表,忍不住地啜泣。

“所有的思绪从我的脑海中奔涌而出....我有一个想法,关于我们的,我们处在同一种状况之中。

我被禁锢在公寓里,不能上楼也不能下楼。

我们都被捆锁了,你被困在身体里,而我被困在公寓中。

”断断续续的话语。

一种亲情,一种宿命。

由于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所以《潜》一片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国电影。

但在优美的法语和优雅的法国思维的包裹下,称其为法国电影无可厚非。

不过由于这一混血身份,《潜》不得不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中夭折。

除此之外,尽管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和最佳电影剪辑四项提名,《潜》最终还是从奥斯卡无功而返。

而在今年那场颇受诟病的金球奖颁奖中,本片却捧得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桂冠。

对于这一结果,导演施纳贝尔微笑道:“被接受的感觉真好。

 6 ) 翩飞蝶舞的灵魂

“我还有两样东西保留着,我的想象、我的记忆...我可以想象到很多的东西,任何人任何地方,我想到马尔蒂尼的海浪,见到我喜欢的女人,我们躺在夕阳下的沙滩上拥吻,风和海浪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可以想象到一切的东西,孩提时的梦、成人的野心...现在我知道我是怎样的人了,对于我来说,爱情是那样的美丽,是致命的诱惑...”这是让·多米尼克·鲍比在《潜水钟与蝴蝶》中的自述。

“潜水钟与蝴蝶”,多么浪漫的名字,在了解这个故事之前,我因这个名字产生过许多美好的遐想。

然而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面前,在鲍比翩飞蝶舞的灵魂面前,我们普通人的想象再貌似绚丽多彩也只是显得稚嫩苍白。

1995年,让·多米尼克·鲍比还是法国时尚杂志《Elle》的总编辑,才情俊逸、开朗健谈、热爱人生。

然而,到了年底,44岁的他突然脑干中风,全身瘫痪,只剩左眼还有作用。

他能听、能理解、能记忆,却无法言语。

潜水钟即中世纪时将囚犯困锁于巨钟内沉入深海溺毙的刑罚,宛如病榻上禁锢着生命的躯体;蝴蝶则象征着始终振翅高飞、向往自由的灵魂。

鲍比在亲友的帮助下,借助语言治疗师发展出的一套系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写出了这本不朽的回忆录。

困在轮椅上的他,依然乐观地想象自己可以吃生蚝大餐,和美女亲吻,思绪像蝴蝶一样自在飞翔...在出书后的第10天,鲍比就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梦与思想的力量超越了他的形体,也超越了自己的生命。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面对疾病和死亡的一天,鲍比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细细体会,都会发现生命中的真谛和美好之处。

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很大的改编,由于原著笔述人称的单一性,传统的直接改编方式是很难实现拍摄的。

幸好,影片的导筒落在了画家出身的朱利安·施纳贝尔手中。

作为与安迪·沃霍为伍的“新表现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国际艺术界的中坚力量,朱利安·施纳贝尔对剪辑的痴迷与从画家观点出发的美学角度使得影片的拍摄具备了强烈的美感认知,他掌镜下的电影,就像有声音的图画。

最终,朱利安·施纳贝尔几乎完美地发挥了他的艺术才华,以极具艺术美感的声画再现了主人公鲍比精神世界的绚丽多彩。

朱利安·施纳贝尔也因本片获得了去年嘎纳电影节和今年金球奖的两个“最佳导演奖”,从著名画家成功跨界为知名导演。

博客图文:http://ilm.blogcn.com/diary,14071553.shtml

 7 ) 这就是我的人生

很多自杀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一命呜呼,千万不要差一点死掉,所谓差一点,就是仍然保持呼吸,但是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受自己支配,这样的生存丧失了基本的意义,与其感叹自己还活着是个奇迹,不如说为什么自己竟然没有死成。

如果那些祷告自己一命呜呼的自杀者看了吉恩•鲍比的故事,是不是多少会对自己的仓促决定有所醒悟呢。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既定的,也不必做无谓的暂时化改动。

鲍比从一个风光无限的中年成功男士瞬间变成瘫痪在床,全身上下只有左眼眼皮可以动的类植物人,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在醒来的一刹那感叹:这就是我的人生。

是的,从他的角度来看,之前生活过得一切仿佛虚空一叹,恍然若梦,从此时此刻开始的每一分每一秒才真正是他的人生。

这是一个惊喜吗?

鲍比情况稳定后,被梳洗打扮好通知要给他一个惊喜。

满眼望去全是不同病症的患者,有人没了四肢,有人成了独眼,有人像他一样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有人眼神呆滞如无灵魂,这就是他重新回到群体生活中之后第一个感悟,天啊,我还活着,并且活在这些人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他的惊喜,他的真正惊喜是来自前妻的探望。

鲍比一生中有过情感瓜葛的女性很多,包括一直在帮助他写书的助理医生都昂。

变成了潜水钟的鲍比,再也不可能像往日一样,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了,他只能靠内心的搏斗,不动声色的面对这些生活难题,包括他的出版社、他的朋友、还有他的妻子孩子。

靠想象力和记忆力活着!

只有眼皮可以动的日子漫长而艰难,好在他还有一个健全可以思考的大脑。

所以想象力和记忆力成了他生存下去的两柄利剑,帮他砍去无谓的挣扎,在最后的生命中为自己的人生公开玩笑。

想象力和记忆力是一个艺术创造者极度渴求的才能,只有当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极限,人思想的翅膀肆意飞翔的时候,创作的灵感才能源源不断。

我们正常人因为平日被无尽的平庸之事折磨得毫无生命力,看到圆形就是圆形,看到照片只会干笑。

生活的色彩已经黯淡,童年的乐趣也变得索然无味。

对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想象力和记忆力已经不重要了,这种功能逐渐退化,而对于一个只能靠这两者生存的人来说,无异于上天的恩赐。

鲍比靠着两者给予他的才能,写出了被病魔折磨以来生活所给他的折磨、希望和希望的消失殆尽。

潜水钟是一种无动力单人潜水运载器,现代潜水钟(又称潜水减压室)的设计较为复杂,由于早期的潜水器是由一个底部开口的容器,外形与钟相似,故得此名。

潜水钟是个困境,这种困境就好像如茧附身,而鲍比的心却像蝴蝶一样四处飘飞。

我倒不觉得电影和书所带给我们的人性的激励和关怀到底有多少,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无常的人生,这个人生需要我们开朗。

 8 ) 飞过大西洋的蝴蝶

《潜水钟与蝴蝶》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前颇为引人注目,因为这部法、美合拍片在技巧风格上是如假包换的法语片路子,可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却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还有着知名画家等身份。

共有三部法国片出现在了今年奥斯卡的提名名单上(另外两部是《玫瑰人生》和《我在伊朗长大》),它们都带有传记色彩,算是一大巧合。

  《潜水钟与蝴蝶》根据法国时尚杂志《Elle》前总编让-多米尼克・鲍比(Jean-Dominique Bauby)的同名原著改编:人生得意的鲍比中年突遭噩运,在脑中风后身患罕见的闭锁综合征,成为一名仅能通过左眼和外界保持交流的特殊病人。

作为只有4 万字的传记书籍,该书并未洋洋洒洒写上一通,因为它的创作方式相当特殊,是依靠鲍比左眼皮的眨动来完成书写的。

(其方式不如物理学家霍金与人交流的语言合成器般先进,需要人工记录的辅助,简单说就是在念出的一串字母中,鲍比眨眼示意他要的那个字母,循此重复,组成词句)。

  影片讲述的并非常见的身残志坚的故事。

尽管由于病症侵袭,鲍比头歪嘴咧,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植物人。

他自知来日无多,于是把几百天的时间耗费在了对人生、情感还有记忆的冥想、思考与反省上。

他用左眼看到了世间美好的东西,因为碰触不到,只能通过美丽的想象陶醉其中,回味感受。

他心有不甘,所以有了书,之后是电影。

施纳贝尔用他画家的艺术直觉,捕捉到了存在于鲍比眼前或脑海中的风景,并通过闪回片段等完整组成了这个男人的过去和现在。

影片的摄影尤其值得嘉言,鲍比的所见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沉重困乏的左眼皮,在主观视角里出现了欲坠不稳的各类构图;昏黄色彩的天空,大片低浮的白云,清风大海,孩子女人,欢爱盛宴,它们之间的剪辑切换自由流畅。

  蝴蝶意为斑斓美丽的色彩,也是鲍比思想的最后动力,它要解救身处海底潜水钟里的鲍比。

应该说,当不同的人看到书看过电影,鲍比和他的蝴蝶成功了,沉重的潜水钟禁锢住了他的身体,却不会是他的灵魂。

 9 ) 肉身沉重 思想自由

在让多米尼克鲍比去世的那一年,他曾经对前妻说,“希望有一天在银幕上看到他自己的故事。

”但是他只等来了自传《潜水钟与蝴蝶》的出版,在该书面世的两天后,他告别了人世。

这位前ELLE杂志的主编在一次意外中风之后,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不能进食,甚至无法呼吸,当眼科医生像缝袜子一样把他的那只“在生理上没有作用”的右眼缝起来之后,他与这个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就是那只模糊的左眼——眨一下是肯定,眨两下是否定。

“我想去死”这是他用“眨眼”的方法“说”出的第一句话。

但他用最后拥有的东西:记忆和想象写出了自传《潜水钟与蝴蝶》,它告诉人们尽管人中风后脸可以丑得像是装在甲醛瓶内的标本,也无法赶走停在鼻尖上的苍蝇,但是思想却是可以让你摆脱这垂死的皮囊。

当人无能为力时,这种达观的态度能让人活下去。

不过,这影片包括书的主旨应该不是一种简单的励志:活下去是硬道理,或者要所谓的身残志坚。

而是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坠入黑暗和痛苦后,灵魂开窍,骤然出现的对于人生反思,这类沉重打击后的反思是最具意义的,尤其是当它与死亡十分接近,同时外界对他干扰的途径被切除自我陷入孤独时,除了眨眼他无法与人交流。

所以,导演施纳贝尔说,《潜水钟与蝴蝶》像是一个能够帮助你掌握自己死亡的自救装置。

透过本片,我们还看到一个行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对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基本看法:它是美好,值得我们活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活得更好。

就像中风了,身体不能动了,但思想依然可以像蝴蝶一样的飞翔,绝处逢生不仅是活而已,而是活得让自己觉得有滋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走廊灯塔;那些风中金黄的草;蓝天;海边嬉戏的孩子。

画家导演施纳贝尔在绘画上的才能也赋予了本片,当然,这或许也要感谢他的合作伙伴摄影师亚努斯卡明斯基。

他曾经担纲《小巨人》、《少数派报告》等片的摄影。

作为影片的男主角,这次马修阿马利克或许是最奇特的男主角。

在戏中没有动作,少有对手戏(闪回镜头有一些对手戏),甚至镜头极少对着他拍摄,但他用性感声音,嘲讽的语气、尖酸的语词来承担角色的功能——他是影片前台的喜剧演员。

说到这些精彩的画外音要感谢导演的坚持,他坚持用法语而不是英语来拍《潜水钟与蝴蝶》以保证影片的原汁原味。

画外音不时的补充着在思想上自由的让多对事物的看法。

比如当他看到床前漂亮的女护士时,让多的画外音说,“天哪,我是在天堂。

”他是唐璜,尽管他已经躺在床上,身上唯一能动的只有他的眼球,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就出来了。

此外,影片有三分之一都是让多米尼克鲍比的视角,那个模糊的病房,走马灯般的医生、护士、朋友、亲人,我们透过让多来审视这个世界:美好与无奈。

也更切身的体会到了痛苦:因为导演成功地把观众和让多米尼克鲍比一样被命运捆绑固定在轮椅上动弹不得。

 10 ) 放了几天才发现我喜欢

初看的时候,只是觉得视角独特,能够把这样一个故事讲完,不容易。

我是觉得有些闷的,纯粹当作锻炼法语发音来看了,还想推荐给法语班的朋友们呢。

过了好些天,才发现,我真的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展现给我的感觉,潜移默化的,让我时不时想学习主人公眨一眨眼,看一下世界有何不同,让我想起我忽略掉的我的视觉、听觉还有触觉,还有我笨拙的表达。

也许我就是那样一种状态,偶尔潜水钟一样呆滞,偶尔蝴蝶般轻灵,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处在肤浅的状态,流于表面。

总能想起那只眼睛,一开一合,还有主人公的样子。

做了足够的铺垫,才给他的全景。

还有医护人员和他的家庭,还有那个情人,看到的都是人性的光辉,所谓临终关怀,如若真能做到这一步,也就不会有人会带着怨气离开这个世界了。

主人公是个名人,有身份,有地位,有那么多人的尊重,如果换做普通人呢?

生命本质应该是平等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社会风气将人引向的是怎样一种境地呢?

《潜水钟与蝴蝶》短评

很沉闷!

3分钟前
  • 还行

题材很好,太过平静,较平庸。

8分钟前
  • 只有霸王
  • 还行

回忆和想象不死..看的时候突然学会弹舌........

10分钟前
  • 荔蘿
  • 还行

我靠,前面几分钟看的我都晕菜了。。。。

12分钟前
  • 甘露
  • 很差

我操 也太浪漫太动人了吧

13分钟前
  • 力荐

太文艺

16分钟前
  • Crouse
  • 还行

不能怪法语,要怪就怪翻译

17分钟前
  • Jessie
  • 还行

User Rating: 8.5/10 (3,038 votes) Top 250: #240

20分钟前
  • Max
  • 较差

竟然... 看不完...

23分钟前
  • seal
  • 较差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他活该么。。实在没看出来感动点在哪里。除了他罕见的病症不说,很多残疾或者重病人士都是这么顽强地活着,他没什么特别

24分钟前
  • 锦绣千纯
  • 很差

没有太多的感觉,沉闷

27分钟前
  • 未小根
  • 较差

他被禁锢的灵魂永远都活着

31分钟前
  • 沐夕
  • 还行

角度独特,有思想

34分钟前
  • 麦田
  • 还行

BASE ON TURE STORY.大段的主视角很新鲜~主题很沉重~4个女人好难分清楚~马龙老爹的搞笑照片太亮了。。。。

35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比书有震撼

36分钟前
  • 阿朽
  • 较差

导演是和Warhol、Basquiat同时代/同过框的艺术家,擅长捕捉和表达细腻的情绪,并且用代入感强烈的第一人称视角让观众感同身受。片头X光片字幕、片尾冰川崩塌的倒流和颇具实验性质的模拟病人视角,都足以体现导演在艺术表达方面的敏感。影片诗性较强,叙述偏弱。人总是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开始缅怀、才懂得珍惜,多数时候是老人才要承受的悔恨与痛苦,置换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壮年身上,才更加让人唏嘘。当失去了控制身体的能力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予慰藉的是想象力和记忆,因为它超脱了肉体。Jean-do除了保有这两样以外,还有一样他忽略的,那就是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这样他才能让他的所思所想在这个世界留存

40分钟前
  • 苦禄
  • 还行

超级感动

41分钟前
  • 郭襄和杨过
  • 力荐

太特么文艺,其实三星半就好了,对我来说,好不容易才坚持看完,男主好坚强,不过和现实有些脱轨,那是要有很好的护理条件,才能在这么差的状态下写书,回忆过去~人生在逆境才会不断的重复过去的美好印画~

42分钟前
  • shalimar520
  • 推荐

本片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改编剧本、摄影和剪辑提名。很励志,很感人。也说明几个事实:1、你必须很有钱,因为斯蒂芬·霍金的那套语言表达辅助设备不是人人都能买到的。2、你必须有钱,才能让一群医生护士围着你团团转,而不是拔管。3、你必须有钱,才能熬到能靠卖惨养活自己的程度。总之有钱是励志的前提,有钱是钱生钱的基础。

43分钟前
  • 洋葱仔
  • 较差

@2024-05-31 14:32:50

46分钟前
  • 虾仁🐷心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