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陈伟霆长着一张渣男脸,会不会被他的迷妹们打死?
今天忽然无端端想起这部片,遂翻出来看了一遍。
打开豆瓣,发现上一次看这部片是在七年前,看的是土豆网的原声低清版。
只记得当时在满屏的马赛克画质中,感受着断断续续东一块西一块的剧情,更要被阿娇在影片中的坏脾气烦死,遂不耐烦地打了三颗星。
现在才明白,我当年真是什么也没看懂啊。
记得有一次跟盖儿姐聊到,我们为什么这么多年总是不能痛痛快快地恋爱一回。
究其原因却很心酸:因为我们从未被任何人坚定地选择过。
去年我跟萌老师说:我忽然可以理解,很多人为什么一次次在感情里受伤,却甘愿一次次地从头来过——丢不开一段感情,大概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人坚定地选择了吧。
萌老师说:首先你要理解清楚,什么才是“坚定的选择”。
有人坚定地选择你,意味着无论遇上多大的考验,他也不愿意放弃你——而不是他自己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你,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来道歉。
此言甚是。
萌老师向来是个情感洁癖严重的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个没受过伤害的理想主义者。
诚如七年前的我,看《前度》的时候,只觉得阿娇扮演的周怡怎么会这么烦人,三天两头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乱发脾气、摔东西,时常把分手挂在嘴边,动辄收拾箱子离家出走。
陈伟霆扮演的阿平总是要忍受她的坏脾气,一次次地挽留,一次次地哄。
有一次她说:“我真的好累。
”他说:“你以为我不累么?
”
今天我却注意到,阿娇在乱发脾气把玻璃杯摔碎一地之后,低下头一边哭一边扫,然后提议说:不如我们以后买塑胶的杯子吧。
我忽然之间明白,其实爱情本身,是没有办法把一个人变成更好的人的。
一个脾气暴躁、敏感脆弱的人,在恋爱之后也不会变成温柔体贴的圣人,而只不过会变成一个脾气暴躁、敏感脆弱的恋人罢了。
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不是情感本身,而是日以继夜水滴石穿的相处。
就像影片里,阿娇戴着陈伟霆送的耳钉和戒指,脚踝上纹着向佐的同款纹身,又时常哼着周俊伟喜欢的歌曲……真正在生命中留下痕迹的,往往不是那些怦然心动的、嫣然一笑的、轻盈美好的瞬间,而是那些日日夜夜亲密无间的相处。
难怪张敬轩在唱:“想心酸还可以,想心底留根刺,至少要见面上万次。
” 大部分人能为爱情所做的付出,并不是一秒钟改过自新做圣人,而是在相处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低自己在对方身上的杀伤力。
早几年我特别不喜欢我闺蜜跟我讲她的感情故事,因为在我的眼里,她遇到的每一个都是渣男。
我跟她说:如果是好人就不会让你伤心难过,如果是好人就不会行踪不定拈花惹草……我简单粗暴地把人分为“值得爱的”和“不值得爱的”,每一次她都被我的高标准严要求弄得很无奈,后来索性不跟我说这些了。
其实这两年我一直挺想向她道歉,因为我之前总是这样居高临下地诟病她的感情。
现在想起来,真是不懂装懂,还好为人师。
昨天看到她初恋在朋友圈秀恩爱,我就跟她聊了起来。
平地惊雷地,我竟听她说她主动跟交往五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原因是男朋友的妈妈太刻薄,时常找茬欺负她。
我安慰她说:你没做错啊。
如果你男朋友有点魄力的话,他就该把问题处理好,重新把你追回来。
如果他现在怂了,那他以后只会更怂,根本就没办法保护你。
她说:算了吧,我知道他是处理不好的。
我求他不要再来挽回我了,求他放过我吧。
最后她说了句:“起码跟他处了这么久,我一直都很开心。
所以,跟他在一起的这些时间,都不算浪费。
” 我才知道,这个一直被我认为“恋爱大过天”的傻姑娘,其实比我透彻多了。
曼仔曾经跟我说:不是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的。
我问她怎么界定“爱”和“情欲”,她说:“爱里有强烈的利他成分,情欲里还是自我成分。
人的际遇真的会决定人爱的能力。
” 我在自我剖析的时候一直说,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母性泛滥,好像憋着一股劲想要对人好,想要照顾别人。
但我之前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常常不能正确地表达情感。
曾经有个我喜欢的人跟我说:“有人问我是不是和你关系不好。
因为他们说,你每次看到我,总是一脸嫌弃。
” 我的天哪,我以为我每次都是藏不住的迷妹脸,怎么居然被人解读成了嫌弃?
想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是不具备爱的能力的。
我最近翻出自己好几年前写的小说,发觉里面赫然袒露着我当时试图悉心掩藏的感情观。
那时的我还是怀着种种天真的期待,将偶像剧里的那套“一生一遇”的配置奉为真理。
用老赵的话来说:“你的主角都太把‘尊严’当一回事了,每个人一生都只能为爱‘不要脸’一次而已。
”
昨天,有个一直被我认为幼稚任性、不具备爱的能力的人,竟然对人说出了一句:“你不要总是把我推开好不好?
”这如同婴孩般的撒娇,足以令人心软,也不禁让我重新思考起了,什么才是“爱的能力”?
索取爱的能力,或许也可算作是一种爱的能力。
能够放下身段这样向人索爱的人,便已经是值得被爱的人了。
爱的能力,其实有时未必会表现为电影里的诗雅那样,温柔体贴事事隐忍。
有的时候,它也会表现得像阿娇那样:她虽然控制不住自己,老是发脾气摔坏东西,但她总是愿意蹲下身来把玻璃渣捡干净,还会小心翼翼地提议一句:不如我们以后买塑胶的杯子吧。
虽然剑拔弩张的局面大都是由她而起,但每一次也都是她率先起来收拾残局。
在交往期间的行为和物质上,看上去都是陈伟霆付出更多。
其实在情感上,这两个人势均力敌。
说起来,爱一个人的意义,应当更在于彼此陪伴的过程。
无论前路如何跌宕,好歹某时某刻曾彼此心照,曾肆意向对方袒露自己的软肋,也曾认认真真地把对方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日程里。
好歹,晚风曾拂过荷叶,蜻蜓曾掠过湖心,蝴蝶也曾在花丛里翩跹起舞——那些心甘情愿的时刻,便是意义本身了。
感谢当时的月光,照亮我俩。
微信订阅号:misslintanxi
不知道阿诗在一边掉眼泪一边跟阿平做爱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当一对恋人的感情要等到用性来绑住对方的时候,自己在爱情里的价值到底堕落到什么程度?
或许想到这个她就心酸了吧,然后不想哭却把眼泪给吐了出来。
那眼泪一定苦苦的,不想再尝第二口。
现在比之前成熟许多,懂得每个人都会变成EX的,犹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在战色,那时候的我还蠢得跟个二百五似的,傻傻的问别人这是什么意思。
当时在战色的帖子里的LZ大多都是以现任的口吻说的,如果是以所谓EX为主楼,那么大多是小三帖,通常一顿骂。
对当事人来说可恨的EX们,没想到麦曦茵把它拍了出来,如果我忘了阿娇的过去,我会觉得阿娇的演技真好,男主长了张给脸,感觉就差没对全世界宣布出柜,阿诗那张脸真的是宽屏,让我想起公司里的某同事。
我又忽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喜欢人的辰光是真真憋不住,想把满世界的情话都说与对方听,有些人挺受用,有些人则兴致缺缺,唯一一次跟人告白,结果告白的第二天发现对方跟他的EX复合了,当时就觉得天都塌了,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的麻辣烫店哭得跟傻逼似的,当时还那个MP3装逼地听着《一个人失忆》,甚至不慎被损友拍了照,成了至今难以抚平的阴影……玻璃杯容易碎,那就换成塑料杯吧。
可是换了以后呢?
不懂珍惜的话还是会坏掉的,然后爱就流逝了。
给恋爱超过一次的人我一直认为如果一部电影让你看过后,只想单纯的从电影的角度去客观分析,这一定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电影最原始的魅力是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理性的分析一部电影是需要的,对剧本、对拍摄手法、对镜头、对演员的表演,不断细致深化的解构电影,让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影片。
但是,完全客观、理性的看一部电影便失去了电影最本质的东西,让其成为死物,只有对错的分别,这是所谓的影评家干的事,反复研究一部电影找出里面的毛病,指手画脚的点出哪些镜头多么多余,然后搬出些法国新浪潮、费里尼之类的术语,装得自己有多么高深,最后总结性的定位一部电影的价值。
我只想说这些的人什么都不懂,抛开了最重要的部分,死盯着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前度》正是一部无须过多解构的电影,能看懂导演心思的人,都是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人。
故事发生在三天中,周怡在机场与男友吵架分手,碰巧遇到前男友陈均平与其现女友阿诗,是夜无家可归,便在陈均平与阿诗家住了三天,之前的回忆不断浮现、人心骚动。
陈均平与周怡的恋情是当代快餐式的爱情典型,激情、热烈、浮躁、看起来时时甜蜜却又步步惊心,时刻都有爆发的危机存在,而爆发的结果,只有果断的分手,不拖拉、不深思、不负责。
似乎在我们身边或者干脆是我们自己,都能找到里面各个角色的影子。
周怡在这部电影中分手了四次,年少时与陈均平在一起,分手后意外认识混混阿昇,分手后又与陈均平复合,最后一次便是影片的开头在机场与作家阿树的分开。
四次分手中,除了第二次是因为混混阿昇的跑路,其他三次分手都是因为其他女人的介入,或是前女友,或是新人,但在影片中都只出现在周怡的指责和男友的辩解中,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周怡这般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在现代人中似乎常常见到,越来越自由开放的爱情造就的是彼此间的越发不信任,和以前那个含蓄的年代相比,这种几句话甚至几个眼神对了就能开始的恋情未免太过轻易。
陈均平给人的感觉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也是我们这代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说是没有原则有点过头,要定义的话,算是一种不随大脑、只随激素控制的心态。
在机场偶遇周怡,陈均平表现得并不想有过多接触,甚至十分反感,但无奈让周怡入住自家后却又频频出轨,这是他一开始就策划好的吗?
我看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陈均平如同很多年轻男女一样,该懂的道理都懂,但同时也不抗拒内心的想法,在机场也是,在家也是,在机场是不想前女友这种麻烦干涉到现在的感情而排斥,在家是独处的环境勾起了曾经的回忆而一发不可收拾,往好了说是跟随内心的选择,往坏了说是毫无争议的不负责任。
在阿树、阿苏、周怡的妈妈这三个重要配角中,阿苏是不得不提的。
阿苏是陈均平的哥们,没事开着自家车行的出租车,给陈均平和周怡当私人司机。
阿苏每一次出场都是周怡需要帮助的时候,影片结尾周怡的独自旅行也是阿苏做最后的送行,这样的角色定位仿佛是给所有像周怡一样感情受伤的人一个希望,总会有一个在你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始终注目着你的人。
阿树和周怡的妈妈贯穿着影片的另一个点——旅行的意义,阿树是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在出版社认识周怡,周怡辞掉工作准备同阿树一起旅行,结果还未去成便有了在机场开头的一幕;周怡的妈妈常常独自旅行,周怡与阿树分手后无家可归不得不暂住陈均平家也是由于此。
那片中旅行到底有何意义?
我理解为成长。
影片最后周妈回来与女儿同住,周怡哭着问妈妈可不可以带我去旅行,周怡妈妈只说“去旅行,不用别人带,自己去就可以了”,其实也是告诉女儿成长的过程必须自己经历,如同周妈自己,在周怡父亲去世后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才学会了现在的乐观与豁达,才明白最喜欢的那个已经不在自己身边。
影片中有三件值得一提的物品。
第一件是耳钉,陈均平和周怡第一次在一起时,陈送给周的,有一对,一人戴一只。
在影片开头机场时周怡还戴着这枚耳钉,直到没办法要与陈均平阿诗住一起时才摘下,最后落在陈家,也导致了陈与阿诗的分手。
这似乎是一个很直观的证明周怡始终没有忘记陈均平的证据,但我想这枚耳钉的意义不仅仅是这点。
陈周第二次在一起时,一次鸳鸯浴中陈均平送给了她一枚戒指,戴在了小指上,然后影片开场时却看见周怡的手上没有这枚戒指,这不是与耳钉的意义相矛盾?
直到我找到周怡、阿树、阿苏经常哼唱却都说不知道歌名的那首歌时才弄清这一点,这首歌是林二汶的《一切开始都是美好的》。
歌名如同耳钉和戒指的区别,代表和陈均平的第一次才是最让周怡难以割舍的。
第二件是陈均平的沙发椅,影片结尾时的镜头在几个场景的切换中,陈均平现在的家和同周怡同居的曾经家中都出现了这把椅子,人已非,物还是,很少有人会在一段爱情结束后销毁所有共同存在的证据,相反会留下这些代表共同过往的物件,偶尔怀旧一下,感伤一下,这是现代人的通病,拿得起放不下,这些通病让人们看起来比以往成熟,悲哀的是也只是看起来,如同陈均平、如同周怡,好了伤疤忘了痛,曾经犯过的错,该犯的以后还是犯。
此外,这把沙发椅也代表了陈均平两段感情的转折,第一次见到阿诗便是坐在这张椅子上,不禁让人联想到第二次分手时,周怡嚷着“你是不是有别人”指的是否就是阿诗。
而后来周怡暂住陈家时进屋一眼看到这张椅子,如同在自家一样躺坐上去,似乎已经预示着旧人夺位了。
第三件是水杯。
影片结尾的那段,陈均平回忆起第二次与周怡分手时,周怡摔碎了很多玻璃杯,最后哭着捡起一块,说:“要不我们明天买点塑胶的回来,好不好?
”镜头立切,陈均平望着手中的塑胶水杯掉到地上,然后抬头对阿诗说:“不如算了。。。
(分手吧)”最后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看似完整的塑胶水杯,里面的水却从一条裂缝中不断流走。
看来即使换成塑胶的,没有细心的呵护,还是无法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对每一个陈均平来说,无论是性格刚烈如同玻璃一样的周怡,还是温吞水一般如同塑胶不易碎的阿诗,他都无法维系一段稳定长久的感情,这是否如同我们每一个人,曾经试着努力经营维系一段感情,但发现无论用何种方法、与何种人在一起,都难以长久下去。
或许问题不出在我们,而出在感情本身、出在这个时代,试问在这个躁动、轻浮的年代,如何要求一罐廉价的凤梨罐头去拥有一万年的保质期?
本来都懒得提不动笔了,要不是maomao给我晒了晒那个各种抚今追昔意犹未尽的蛋疼豆瓣活动,实在不想和这么精美的伪小清新港片较劲。
借用鲁迅先生一句灰常给力的话做opening那就是: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前女友的。
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态度决定成败,就好比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无论是要喝奶,还是要尿尿,都必需明确的表示出来,父母怎么理解,那是另一回事。
“I want mimi…”和“I hate ex!”一样,都是态度。
电影里诗雅同学最后吃力不讨好的结局完全是由于态度和立场的不坚定造成的,也不能完全怪阿娇。
什么是正确的态度?
那就是当你一瞥之下发现小男友俊美的脸庞流露出一丝丝的幸灾乐祸与心神恍惚时,你就应该立刻警觉,在你赶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那个悲催的结论之后,就必须保持镇定跟着迅速把自己调整到小别胜新婚的催情状态,再当机立断用费洛蒙把他软磨硬泡地骗回家,接下来用一字马前滚翻外加汤玛斯回旋与其采阴补阳三百回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直至空乏其身,这个时候整个世界才清净了。
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可以看着他沉静的睡脸,然后默默起身,点一支烟,在那个什么网上用戏谑的口吻和大家分享:我今天去机场接男友,遇见他的ex在和另一个男人闹分手,他看的目不转睛居然没发现我换了新发型以及新的瞳孔放大片!
What a fucking day!
好有型是吧……总之呢,像阿诗这样温柔明理斯文大方的处事方法不止引狼入室自掘坟墓,而且相当过时。
90年的初师太的小说里才会出现这种姿态优雅,看起来文明的令人发指的三角关系。
到了2010年,连她的女主角也开始直接扑上男友晃动着大胸的前女友,抓起对方的头发就往墙上猛撞。
况且,师太自己在对付前女友上也从来不吝下很手,据说当年岳华和郑佩佩通了几封信,就被师太剪烂了所有西装,还在床铺的心脏位置,插了把匕首。
哇哦,也难怪她写得出“这个世界上,乖巧的孩子,合理的老板,美满的婚姻和上道的前女友,都是不存在的。
”如此精辟的总结。
……好吧!
怎么样呢?
就算“上道的前女友”是我自己添加的,也不妨碍这个命题的恒久成立。
在这一点上,我举双手双脚赞同连岳先生的观点:哪怕你端起机枪在上海滩扫射10分钟,也打不中一个好男人和半个上道的前女友。
然而作为一个公正严谨的人,我也必须承认,数量少不表示不存在。
我人生唯一投之以欣赏目光的前女友,出自藤井树的笔下(也有可能是痞子蔡),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个姑娘每次都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前男友的:“还不错吼?
那就是我的先男盆友。
”“蛤?
先男盆友是什么啦?
你是要说前男友吗?
”一般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是没错啦!
”这时候姑娘就会漠然地,不紧不慢地解释:“可是死掉的人不都是叫‘先父’‘先夫’‘先祖’吗?
分手的男盆友对我来说就是死掉啦,那不是‘先男盆友’是什么?
”看看人家的境界,什么叫干净利落,什么叫姿态潇洒。
由此我们可以证明上道的前女友不是没有,而是只存在于小说中,当然,也许不久的将来,也可能会存在于新闻联播中。
我花了这么长时间阐述我对前女友的各种厌恶,就是想说明无论这次阿娇的角色是有多鲜活可爱,笑容是有多明媚可人,让多少宅男为他手酸伤神,说到底,都掩盖不了周怡只是一个自私任性,恃靓行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港女本质。
不过也没差,反正在很多人眼里,有的爱情就是可以毫无道德感可言的,一样情欲,总是下等的滋味比较好。
但说归说,阿娇的表演还是挺惊喜的,向佐也是,皮肤变得好紧绷啊,他们俩是让我觉得变化最大的,不管是肢体,还是声线。
阿娇有了灵魂,这件事太可怕了,詹瑞文先生你到底是有多强大啊……居然让死鱼般的钟欣桐也流畅自然起来了,她声音里原本那一丝干巴巴的杂音也没了,戏里戏外都完胜诗雅。
诗雅在《囡囡》里面我还觉得她很灵,往阿娇面前一站居然单薄了。
周怡的历任男友,我最喜欢周俊伟的阿树,不切实际的浪漫,写在脸上的花心,其实他和周怡才是半斤八两的一对,伤人或受伤都不会太彻底。
我为什么不想骂陈均平,因为在这个贱男泛滥如过江之鲫的年代,陈均平只是贱男大军里口味最轻的那一类小小分支:他们这些男人,不过对于做一个好男朋友的兴趣,永远没有做一个好的前男友大。
陈均平就像是嘴里面的一颗烂牙,你以为牙疼不是病,结果吵架他总有办法占上风,冷战他比你得心应手,你吃醋他让你当吃补,最后你放低身段取悦他,他吃干抹净拍拍屁股照样走人。
冷热酸甜过后,他烂在那里岿然不动,疼得死去活来的只有你自己。
然而疼一阵好一阵,除非最后发炎高烧,不然极少有人下得了决心去拔掉一颗烂牙。
阿诗也不算完全倒霉,周怡这颗水果硬糖挤进嘴里,一下将烂牙撞松,于是陈均平自动脱落,长痛不如短痛。
我认为恋爱想有趣,必须在ex和ing之间建立起一个公平原则:同样一个人,同一段人生,你经历你的,我经历我的,互不重叠,互不干涉,这就是公平。
然而我忘了,恋爱最无趣的事情就是:它没有公平。
有一种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强大的好比乌玛瑟曼,她小心翼翼地干掉送礼自用两相宜的干妹妹,又和磨刀霍霍挖墙脚的小三正面火并两败俱伤,一转身又被忽然出柜的微小说男主角摆了一道,好不容易喘口气,却发现ex的回眸一笑,送了她最后一程。
这出戏的女主角常常死不瞑目,因为不是每个ex都是真心实意地要和她决战紫禁之巅想着收复失地败部复活,她们很多都只是像周怡一样心血来潮,前男友就像马桶台的超幸福鞋垫:记得当初年纪小,用过的男淫他不硌脚。
这类故事的结局常常叫人桑心,从这种生存模式里找到乐趣的不多,受尽委屈的不少。
好吧,我困了,就这么结尾吧,顺便解释一下题目的典故。
在前女友这个问题上,就连默契十足的我坠爱的康和熙都出现了完全的分歧:康:也许她只是有事请你男友帮忙啊?
熙:她不会打电话找工人吗?
她没有自己的朋友没有自己的人生吗?
康:那她也许就真的只是想和他做回朋友啊…熙:屁啦!
康:所以,前女友的名字就是完全不可以出现吗?
熙:也不是什么事都不能提啦…康:譬如呢……熙:就好像说:北鼻,你看,我以前的女盆友,她就葬在这里。
什么是前度,恋爱超过一次的人,分了手的人,属于过去的人;毕竟都是我们爱过的。
对于《前度》,我刚开始是没有任何期望值,没有喜欢的演员,没有吸引的观看价值,唯一觉得有点看头居然是因为杜汶泽做的监制。
直到我今天用它来打发时间,却是这样的一部我以为是青春偶像的电影,让我多次落泪。
并不是因为他故事情节有多感人,也非我本人眼浅,而是一部电影好不好是很私人的事情,足够好是因为他某些点的,像刺般确触碰到自己。
前度,EX,要怎么解析那种爱的程度,是一个结束,还是一次沉淀,抑或变成一种酝酿......似乎我们每个人观看,都找到了不同的答案,而更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藏在最深层的梦境,才会告诉你“前度”的真正定义。
壁虎会吃蚊子镜头,正牌女友阿诗尖叫说见到壁虎,男友陈均平冲上前........站在一旁的前度女友周怡,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的场景:她躺在床上时候见到一只飞蛾,有点害怕就叫男友陈均平赶走它,而男友陈均平骗周怡说,家里一直养了一条壁虎,就在衣柜后面,壁虎会吃蚊子、飞蛾啊,是好东西来的。
陈均平更捉弄周怡,说壁虎会叫,于是两人一起躲衣柜等壁虎出来。
啪周怡回过神来,前度男友陈均平已经帮女友阿诗将壁虎杀死。
我们一直那个很熟悉很熟悉的人,当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时候,潜移物化地早就变了,他已经不是以前认识的那个他了。
我们一直安慰自己说,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那就是错了,是变了,就得承认这个事实,故事告诉你,没有必要找一个借口作为自己觉得心安的理由。
壁虎会吃蚊子,是好东西,还是它是该“死”的东西?!
掉进面条里的鸡蛋镜头,周怡暂住在陈均平和阿诗家里,晚上因为肚子饿煮面吃,阿诗碰到问周怡要不要吃鸡蛋,说要帮周怡去煎蛋,周怡说不用了,干脆利落地就把鸡蛋打进面条里一起煮,阿诗想起了陈均平也是喜欢这样煮鸡蛋面的。
陈均平于周怡一起六年了,很多习惯都一直在延续,六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习惯是可以改的,但更多是不想去改变的,尤其当爱成了习惯,或是将习惯误以为是爱。
漏水的胶杯 镜头,周怡和陈均平一起的时候,曾怀疑陈均平跟前女友旧情复炽,一气之后把家里的玻璃杯都摔碎了,待心情平复了一下,周怡说,以后用胶杯吧,这样就不会打烂了。
于是即便陈均平跟周怡分手后,与阿诗同居,也保持用胶杯的习惯。
电影有一个画面是陈均平在跟阿诗说分手时候,不小心打翻了胶杯,胶杯放在桌面,杯里的水慢慢渗出。
他们以为用了胶杯便不会打烂,最后胶杯漏水的那个画面,便暗示了你以为不会打烂,但仍然会漏水。
有些东西是碎了还好,够干脆。
但如果换了一个形式以为可以避免破碎,很多时候都徒劳,因为逃不过裂痕的命运。
破裂了的胶杯,爱就像杯子里面的水一样慢慢流逝。
旅行的意义周怡的现任男友阿树是一个小作家,出了一本书叫《去你的,旅行》她一直想跟阿树去一趟旅行。
周怡的妈妈,独自一人带着行李飞来飞去,享受旅途的快乐。
周怡曾想跟前任男友陈均平去一次旅行,最后总是泡汤。
《前度》很多话题跟旅行有关,可周怡却不曾一个人去一趟属于自己的旅行。
有一天周怡问:“妈咪,是否可以带我去旅行”。
周怡妈妈说:“去旅行,不用别人带的,自己去就可以了。
”真正的成长旅途,还是必须自己走下去的。
爱情本来就不是数学题,什么是多的少的,是不是六年就抵不过两年的时间,我们很难去衡量。
也许都曾出现一个梦境,就是前度结婚了,于是惊吓地醒后,发觉这只是一个梦一场。
有一天,一位前度告诉我,前度......就是偶尔让你涟漪的旧爱人。
这是一个纠结前任,然后现任悲催的故事。
前半段我都看的很平静,看周怡和陈均平的分分合合,看周怡和陈均平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的无法抹去的烙印,看周怡同其他男人的痴痴缠缠。
直到看到阿诗同陈均平做爱时,在他背上留下的眼泪,我的心终于为之一颤。
阿诗爱陈均平,只要能够留住他,哪怕多委屈都愿意,哪怕换来的胜利是多么的卑微多么的一触即破。
陈均平终于同阿诗分了手,而周怡也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
陈均平最后并没有同周怡走回一起,就好像最后的那只杯子,即使换了塑胶的,即使摔不坏了,但是有了裂痕,水一样会漏。
有些感情,不论当初多刻骨铭心,不论当初爱的多歇斯底里,痛彻心扉,不论当年的他在你身上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印记,不论他带给你的成长有多少,但是有些东西,一旦产生裂痕就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如果换一种角度来想想,再次面对分开多年的前度,我们心中的那一丝悸动,是否真的就是那曾经天雷勾动地火的爱情又再次死灰复燃的感觉。
其实,我爱的不是你,是过去的自己。
我的回忆有你,而回忆总是太让人魂牵梦绕,不是么。
我们都曾遇到过那么一个人,我在你的怀抱中成长,我的倔强,我的偏执,我的任性,我的无理取闹,我的不可理喻,全都融化在了你的怀里。
是你让我变得坚强,是你让我懂得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是你,因为你,我把拥有你的回忆变成了我的习惯,当做生命中拥有你的证据。
但是,当我变得成熟,当我开始懂得如何去爱时,你却走了。
于是,我只能小心翼翼收藏起你我的回忆,把我们的故事提炼成点点滴滴,带进我以后的生活。
当我们多年后再次遇到当年那个怀抱着我们让我们成长的人时,任何一个爱过伤过痛过的人,都不可能表现的无动于衷。
只是,有多少人真的是觉得,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发现,最懂我的人其实还是你,在没有你的这些日子里,我的生活总觉得缺了些什么,而直到再次遇见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生命缺少的只是一个你。
但是,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人,在面对前度时那欲合欲离摇摆不定时常沉湎于回忆中的那种纠结,是出于对过去青葱岁月的缅怀。
我爱你带给我的那些快乐,我爱你带给我的点点伤痛,我爱你让我懂得如何去爱人,我爱你在我生命中留下的每个痕迹,我爱我们曾有过的那些岁月,那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但,其实,我爱的已经不是你了,是过去的自己和那些美好的回忆,是我自己的成长,我日益成熟的感情世界。
我们生命中总有一个人,让我们明白,有些时候,命运让你遇见某人,不是为了所谓的结果,而是为了让你领悟一些东西。
而他教会你的东西,将伴随你以后的生命历程。
而逝去的,终将只是个美好的回忆罢了。
这辈子只谈一次恋爱,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回忆。
前度是无聊看的,看完却让我的心莫名其妙的深刻起来。
我记起了那些年的他,或者他。。。
他没有留下什么,但是在我的生活留下了影子。
片尾音乐响起,那些黑底白色的字幕,那么一瞬间,刺疼我的心。
火车站,巴士站,学校门口,同济校区,网吧,游乐场,小饭馆,快餐店。。。
那些地点,逐渐清晰起来。
在路上的争吵,半夜手机的对骂,很多时候,最美好的时间沉浸在最深的记忆里。
只是多年以后,有的人忘记,有的人却在某天记起,问我的心难过否,只能说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一次次分分合合之间,遇见了谁,又是谁的际遇,每个回眸,都不一样,却似曾相识。
有天,不知你们会否像今晚的我一样把我记起,只是那时侯你们心里怀的是什么感觉。
再见,那些年,我最美好的时光,还有时光中,最美好的你们!
以爱情来维系的两人关系,本来就不会有happy ending。
无论是两个玻璃杯在一起,还是一个塑料杯和玻璃杯在一起,都不会有happy ending。
年轻时我们就像两只玻璃杯,充满了攻击性和破坏性,彼此相爱也彼此伤害,结局往往是两人粉身碎骨。
或许有一天,你再遇到一只玻璃杯时,你会像阿诗那样,把自己变成一只塑料杯,避免带给对方更多的伤害。
但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你的悲剧:摔不坏,也擦不出一丝的激情。
最多也只会像阿苏一样,换来一个吻的感激。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彼的沉浸于一段又一段的爱情。
或许应该像周怡一样做一只玻璃杯,起码你在回忆EX时,EX也忘不了你。
文/佑拓我不是一个在乎前度的人。
但是你却总是爱拿我跟你的前度比,这,恰恰戳中了我的软肋。
你问我你下午有事不陪我,我会不会不开心。
我说我不会。
但是你问是真的么,你怕啊。
我说有必要天天黏着么,你怕神马啊。
你又说你怕我跟那谁一样。
“那谁”是你的前度,就这样我又被你跟她比较了。
我最讨厌被比较。
我说了多少次了我跟她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但是你还是比。
我知道你无法在短时间内逃开那段晦暗的岁月,我懂。
因为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所以我愿意等。
但是在你走出阴霾之前,现在,我要自己比。
我自虐的发泄方式,为了自己的释怀。
用我自己,跟你的前度比。
用你不经意间“告诉”我的她的事儿。
请原谅我的记性太好。
曾经的她家里有钱;而现在的我只会赚点小钱。
曾经的她恃宠而骄;而现在的我为你低到尘埃里。
曾经的她有恃无恐;而现在的我患得患失。
曾经的她爱玩,花家里的钱如流水,你帮她考虑,让她的浪费越来越少;而现在的我依旧爱shopping,但是改掉了自己赚钱之后花小钱不靠谱的坏习惯。
曾经的她会因为你不陪他玩而骂你;而我只想你还有自己的事情做,不应该陪我陪得没有自己的时间。
曾经的她说你小气,却没想过你把手头的钱全部毫不算计地用在了她身上,逼不得已拉下脸面借钱也要她顺气儿;而现在的我怕你对我太太大方。
曾经的她看不到你的用心,不知道你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两元套餐;而现在我的只想你吃好吃饱。
曾经的她没注意到你有多瘦;而现在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养肥你。
曾经的她自己吃了饭就不管不顾,不管你吃或者不吃;而现在的我硬是叫你多吃,你不吃我还矫情地喂你吃,你吃完还得瑟地为你擦嘴。
曾经的她不太关心你有胃病的痼疾;而现在的我只想养好你的胃。
曾经的她到你楼下,只会对晚下楼几分钟的你大喊大叫;而现在的我喜欢到你楼下再给你打电话,因为我太墨迹,不想消磨你的耐心。
曾经的她在众人面前掌掴你,你失却男人的尊严仍旧跟在她的身后;而现在的我只怕你没面子,只想让你显得特男人。
曾经的她有事儿没事儿就拿你跟别人比,看不到你的好,让你颜面无存;而现在的我只想着你的好,别人的好在你面前都失却了可比性。
曾经的她不开心了就任由你各种鬼脸装样逗她,她就笑了;而现在的我偶然不说话你也这样哄我,我却总笑不出来,为你这样费尽心思得讨好我而心疼。
曾经的她每到放假都急着回家,她拿着你为她订好的机票,带着你为她送到机场的行李,她安全到家了却吝啬对还在学校的你说一声注意安全;而现在的我只是计划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你的面前,害怕失去与你的点滴联系。
曾经的她等着你为她排长队买车票,送她去车站上火车,最后她欣然拿着你为她准备的不多的几百块钱上车回家了,却不知道你口袋里面只有几块钱仍要在学校里面呆几天;而我却把自己打理得妥妥帖帖,怕你没钱,怕你饿肚子,怕你回到家被母亲唠叨。
曾经的她觉得你在车站等着她已经晚点4-5个小时的火车是理所当然的;而我却会很早就很早就提前告诉你火车晚点,让你不要来或者晚点来接我,我怕你等太久。
曾经的她任由你买一张火车票帮他送行李进站候车;而我只是扛着几箱子行李下地道上天桥,在出站前梳理自己的气喘吁吁,见到你只有一派微笑。
曾经的她在你面前打她看不顺眼的你的朋友小报告,说你的朋友一直诋毁你;而现在的我只会告诉自己,你朋友的话听听就好,你还是你,我有我的分寸。
曾经的她从头到尾都怀疑你的忠诚;而现在的我除了偶尔的小得瑟,我信你每一句话。
曾经的她分手前甚至不曾跟家人提起过你;而现在的我大大方方告诉父母,你是我的男朋友,说你的为人,让他们肯定你,我想你来我家。
曾经的她一直对你说,反正她以后是要回家相亲,两个人就凑合到毕业吧;而现在的我只想对你说,请以你之姓,冠我之名。
曾经的她一直觉得你对她不好;而现在的我只觉得你对我太好。
曾经的她天天拿分手威胁你,等着你求她;而现在的我害怕你放手,我只想留在你身边。
曾经的她在再一次说分手之后得到了你的沉默,等到了你的真的累了与不再坚持;而现在的我,只庆幸我能陪着你一直走下去。
曾经的她竟然把这么好的你给丢弃了;而现在的我真的是捡了一块宝。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才发现你的好,觉得自己之前做得过分了想挽回;而现在的我自始至终对自己的前度做得足够得体,互不相欠。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你,还想跟你复合,没结果就每天纠缠;而现在的我对于我的前度,只有沉默与再沉默,永远不去打扰。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看不惯你对我的好,气急败坏地报复你,暂时毁了你的名声;而现在的我与我的前度相忘于江湖。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只是你不到两年的EX;而现在的我才是你的ing与future。
我提醒自己,面对前度,不要忘却自己的优秀,更不能忽略自己的不足,要有自尊有自信扬长避短拿捏得体,才不会像《前度》中阿诗那样卑微到最后也没有剩下些许。
有些事是不能比的,但是对于你的前度和我,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是一场场一败涂地。
对于你的前度,我真的甘拜下风。
最后,我也想坦诚对你说:我是真的抵触你的前度,因为我真的喜欢你,虽然我没觉得她对我构成威胁。
但是别总是拿前度比来比去,假装不在乎只是因为我懂事。
2011.9.12 2:03 by aisun Ho=佑拓
(一)和一头猪相处久了,就会沾染猪的习性。
比如看到吃的,就会设想放到嘴里该是什么味道,于是很想吃。
睡觉时宁可睡到手脚发麻也不想蠕动一下,浑身发懒。
喜欢像猪一样,在值得信赖的人身上蹭来蹭去,娇气得不得了。
如果和一个人相处几年,留下的东西会不会更多?
(二)我依旧记得和前度的几个小细节。
每次逛街一牵手,我总喜欢前后晃来晃去。
一晃手,前度就会说:不能晃,不能晃,把握不了节奏,我都不会走路啦!
于是我们一起研究如果晃手的话,何时出左脚,何时出右脚,前度才能“走好路”。
临到分手,前度说,不如以后逛街不要牵手了。
从此我们不再牵手。
分手之后,我再也没和别人在街上牵过手。
(其实我的牵手症像明媚症一样,发作起来很可怕!
)前度睡觉时喜欢我从背后抱着他,“这样才觉得被保护”!
于是我开始训练自己侧身抱一个人睡觉的习惯。
他常常半夜醒来对我说:“老公,梦见你离开我了。
”我说,“傻瓜,不怕不怕,我一直都在。
”然后抱紧他。
前度走后,我的习惯就荒废掉了。
后来也和几个人上过床,他们想抱我。
我总是粗鲁地拒绝:不喜欢睡觉时抱成一团,很累!
我说我喜欢睡成一个“大”字,把四肢张开。
睡给他看,对方才作罢。
现在睡觉我又回到了以前的睡姿,摊开手手脚脚,胡乱地排布在床上。
(三)让我想想,和前度的爱情已经是去年5月的事。
分手之后他还来过一次我现在的公寓。
现在的公寓跟以前我俩住的那个小屋子是截然不同了。
那个时候我还在存买房子的钱,租的那个小屋子简陋极了。
我们惟一的乐趣,就是夏天睡在大床上(我是大床控!
),看着彼此,等着爱欲在皮肤上蔓延。
我们连饭都不想煮,因为那个厨房又小又脏(搬进去时墙上就是厚厚的油垢),这样,吃饭总是在不远处那条小巷子里的蒸菜馆。
每天他都寂寞极了,我去上班,他就一个人在家里上网,做设计。
(我连游戏都不准他玩,老批评他玩物丧志,再玩游戏就分手,他怕跟我分手,也就不玩!
)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我才会用很少的钱,带着他逛不花钱公园,吃很便宜的菜馆,或者去博物馆、岳麓山那种不用买门票的地方。
我甚至没怎么给他买礼物,惟一的礼物就是一只黄水晶戒指,还是他看了两三个月,叫店主留着,我才最后买下来送给他。
也是最后一件礼物。
(四)现在我常常一个人去那些不花钱的地方,想想我们的爱情。
我从前不喜欢戴戒指首饰,他戴戒指我还批评他瞎讲究,现在我也戴戒指了,一颗硕大的白水晶在右手的无名指上。
当我看到我的右手,我就会想起他的右手,是不是还戴着我送给他的那颗黄水晶戒指,或已换上现任送的更好的礼物。
那时候他说“老公啊,以后我们一定要换上一个大大的房子,我不去工作,你养我!
”我甜蜜蜜地大声说,好!
现在我不仅换上了大房子,自己也买了房子。
我总是想象,他不必再蜷在床上玩电脑,他可以坐在落地窗户前的大躺椅里,享受周末清晨明媚的阳光。
而且我现在会做饭菜了,再也不用他做给我吃。
我以前总是逼他偶尔在那个又脏又乱的厨房里做菜给我吃,我说,不做就不爱我。
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去做,哪怕是夏天,那个厨房又闷又热。
现在我常常一个人做两三个菜,想象他也会和我一起吃,并且赞叹我的厨艺精到。
我特别想念他,我想告诉他如果他回来,我已经把从前的坏毛病都改好了,他一定会喜欢。
(五)分手之后他惟一来过的一次,是在沙发上睡了两天。
他来长沙,举目无亲,只好借住在我这里。
就像《前度》里的钟欣桐,总之是种种没有办法,不得不投靠前度男友。
我当然知道他心里想着别的男人。
所以冷冷待他,不想理他。
他说:“不如我睡沙发吧,两个人都分手了,睡一起真是太奇怪。
”我很想说,你来睡床我来睡沙发,但没说出口,我不想让他知道自己心里还有他。
半夜我醒来,看他躺在旁边的沙发上,匀称的微轻的呼吸,好想把他抱上床上。
亲爱的前度,你知道吗?
现在的床,很厚很轻的床垫,不是以前的木板床了,现在的床子有好几床,各种面料,你想挑哪种盖,就有哪种盖。
我们怎么样在床上滚,都不会硌到骨头,怎么都不会了。
他曾经问我,两个相爱的人,分手之后还能做朋友吗?
我说,既然爱过,当然可以做朋友。
他狠狠地说:要是我,绝对不行!
分了就分了,怎么还能做回朋友!
我说,那我们就永远不分好了。
我还在他QQ里,删过一次之后他后来又加了我,加我的潜台词是:完全不爱了,所以可以保持联系。
现在我常常看到他的QQ头相亮着,很想跟他说说话,但强忍着不说。
因为我知道他不爱我了,他有更好的男人去爱。
我只是希望他好,偶尔当一个在他孤独无助时挺身而出的男人。
(六)两个相爱的人,曾经那样地爱过,那种爱一定是真正发生的,就不应该忘记。
纵然时间会改变我们很多,但也不构成否定那份爱的理由。
是不是每一个人爱的方法模式都像《前度》里那样缤纷呢?
恋爱经历丰富的人,才懂得到现在为止,什么样的爱,才是自己最想要。
所以,不是坏事。
我们还是应该勇敢去爱。
只是,从前我们说,“为了爱情要做好事业”的奋斗宣言,现在恐怕应该变成自己内心励志的话,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为别人而活的。
我们各自活着,恰好有了爱情的连接,这才是爱情真正的位置和物理属性。
我想說啊嬌的美讓我有點驚豔,久久不能忘記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呵呵,多天真無邪的臉蛋。劇情沒有太大的起伏,其實就是周怡與她的ex們。年輕男女的關係不外乎這些,一時糖癡斗,一時水溝油。個人認為嬌童鞋成功轉型。恭喜!另外,大家有没看到很多IKEA出品?!
跟着现任想前任真特码的贱,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吧
一個年輕女性導演的碎碎念,但著實比「烈日當空」進步不少,給3.5吧。但看完戀人絮語後我決定給回三星。。
远离EX,珍惜生命。
以为自己忘记的,原来一直都念念不忘。周怡的妈妈说“我不是说身边的人不是最喜欢的,而是说,最喜欢的人都已经不在身边了”,然后,经痛停了,嬉笑停了,对话停了。甚至以为玻璃杯换成塑料的就不会再碎了,可最终还是裂了痕,于是,杯里的水从裂缝涓涓流出,汇成两道,从此,分道扬镳。
故事性不够
没前度...么感觉..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前任的影子,也许是个纹身,也许是个耳洞,或者是从此用塑胶杯喝水的习惯。也许是从此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永远提醒你前任存在过。
给恋爱超过一次的人,给 爱 过 的人。
EX才是最有潜力的小三。。。然后。。浴室那段脚真的会抽筋~
恋爱超过一次的人,分了手的人,属于过去的人,毕竟都是我们爱过的。。。。
有熟悉的机场,好看的相机以及大家认为好看的女人,可是不影响我不认同这个片子
祝所有ex终成gay
“妈咪,带我去旅行吧”“旅行不是要人带的,是自己去的。你已经长大了”
繼《烈日當空》後又一次詮釋”浮躁“二字,據說連她老師譚家明都不忍卒看
当成阿Sa会动的写真集看,其实也不错,可惜我不喜欢女面瘫。
女人,有点骨气好不好。做现任,就别去计较与仇恨他的前任。做前任,就别去打扰他的现任。去旅行,不需别人带,自己去就行了。爱情里,活在当下就好了。一个男人,需要抓破脸撕破裙去抢才是你的,需要用足了三十六计才是你的,那么他早已不是你的,因为胶杯没有碎,却不等于不漏水。
我爱曾国祥和周俊伟
一定要瘦到可以俩人躺在一个浴缸里。
我喜欢她比较多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