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身上自然有女子学习的点她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爱敢说出 我可不是因为爱才有感觉的 这种话也不因为孩子所妥协园子是缺少感动的 所以不会在这种生活里感到幸福同样不被世俗束缚她独立于世 反抗精神好像浑然天成 有别于后天习得的严谨细腻 她的性情更加纯粹天然不讲理可广大女子清醒点吧 我们大多是老舍离婚笔下的太太们 离开男人我们活不成呀…ps:男子少一点自我感动吧就算是一个好丈夫 好父亲尽职尽责有担当不爱你的人还是不爱你
在电影场景许多个性爱描述的场景中,能看到女主内心蚀骨的冰冷,她难以被身边的人温暖,丈夫对她似乎只是身体上的需求,从不会关注她的精神世界,与丈夫的性爱很多时候令她被动、她无法选择世俗给她的安排,还要忍受来自肉体的强迫,她是那么地绝望,生活的环境是那么地冰冷,精神世界没有爱,是那么地荒芜。
所以,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难道真的要忍受无休无止的精神空虚吗?
当看到一点点能点燃死寂生活的火苗,她便不顾一切了,就算是片刻的光亮也超过永远的死寂。
不管别人和社会如何评判,她始终勇敢地作出了选择,未来的好与坏谁又能知道呢?
况且剧中人谁也不见得比谁高尚,更没有评判的资格。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远比剧中人幸福,起码能够自由选择婚姻,女人也能够拥有自己的职业,就没那么多时间让心灵陷入虚无。
日本的WOWOW电视台,一直是靠“猛烈的爱情来讨人性”的专家,从《玻璃芦苇》的肆意,到《贤者之爱》的纠缠,再到《双重幻想》的决裂。
WOWOW尤其关注社会重压下女性自我的觉醒,东亚强调内敛隐忍的社会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女性文娱需求,互为文本,谱写一首首铮铮的女性之歌。
究竟何为爱,何为欲,爱与欲之间又有何必然的联系,2016年,一部日本电影《花芯》就延续了此话题下的探索,由村川绘梨和林遣都主演。
二战后的园子(村川绘梨)出生在东京一家书香门第,父亲早已将她许给了雨宫(林遣都)一家,和即将结婚的丈夫同坐一室,四目相对,园子了无生气的夹起手里的和食,而坐在对面的雨宫,则极其热烈的表达了对园子的喜爱,而园子却毫不留情面地拆穿了雨宫关于爱的谎言。
随后,园子父亲病逝,园子与雨宫成婚,新婚夜并不圆满,兴趣寥寥的园子一觉醒来收到了雨宫关于昨夜之事的嘱托,不久,园子诞下一子,雨宫工作尽职尽责,按时回家,对园子不可不算尽心。
园子在丈夫工作离家后的疲态,妹妹洋子尽收眼底,洋子评价园子明明是一个事事都要和父母作对的女儿,偏偏在最重要的婚姻大事上草草敷衍。
表面平静如水的园子,心里就好像一眼枯井,而毫不知情的雨宫则误以为和园子已经加深了情感。
在住宅后巷,园子目睹了一对年轻男女的甜蜜温柔、耳鬓厮磨,在那之后,她第一次遇见了心里的“爱”,那个叫越智的男人,她丈夫的上司,和她比邻相居的单身绅士。
在女房东的茶座上,越智等人谈起的那对男女,雨宫斥责世风日下,越智却钦佩男女的自由恋爱,坐在一侧的园子旁若无人的呢喃:“恋爱“。
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园子和那个即将去服兵役的男友匆忙道别,园子那时是不懂爱的,随后嫁给雨宫,面对雨宫的绵绵长情,她依旧不懂爱,但她和道德感强传统观念深固的雨宫不同,雨宫是本能的排斥一切混乱的情和爱,而园子只是不懂。
当园子的手碰到了越智的手,她似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燃起了心里对爱的渴望,光着脚倾听年轻画家的手风琴,点上绯红的朱唇向越智投已热烈的目光。
在越智的刺激下,真实的园子并不是麻木和冷漠的,她不懂爱又渴望爱,不知欲念却又暗藏欲念的火焰,越智轻轻敲开了园子那笨重的泥壳,园子的潜修之路就此开始。
而雨宫执拗的禁止园子和越智的来往,又激化了园子的蜕变:那个大越智20岁的老太婆死不正经,总是勾引他,还搅黄了他的相亲,你不要再和他们见面了!
园子的错愕,雨宫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这件事冲击到了妇道人家园子的世界观。
而拥有旁观者人格的园子,认知边界却比雨宫这样的正人君子宽广的多,也更决然,园子面对雨宫的爱自始至终都没有给予回应,在喜欢上越智后,还未开始有所行动,她就坦然地就告诉了丈夫雨宫。
雨宫看似纯善炙热,又何尝不是伪善的一种,他从相亲时就无视园子的心意,只顾自我的欣喜,在知晓园子对越智的情感后,他依然莽撞向前,逼迫园子接受他的爱。
园子和雨宫的感情如同墙上那破裂的墙纸,再无修复的可能,在面对儿子的抚养上,她依旧力不从心,和儿子日渐疏远,所求不得的园子终在妹妹和雨宫的抵触下,情绪崩溃,嚎啕大哭,园子的第一次关于自我的探索就此失败,又退回到了那个麻木冷淡的妇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打开的内心又怎么收的住,河水中央,园子被微风掀起的裙角,预示了下一场的风暴。
雨宫的粗鲁和漠然对应昏黄灯光下越智和女房东,园子心里的涟漪越来越深,在草席上,园子地痴笑,所谓地冲破禁忌也不过如此,远比想象中简单的多,而她与雨宫之前趋于被动的关系也逐渐开始转向主动。
不曾获得爱的她,经历爱情的洗练,一下子变得勇敢和坦荡,一边雨宫仍在幻想通过返回东京和母子缔结,唤回疯狂中的园子,一句“脐带找不到了”,昭示了园子的继续下陷。
而园子又是何时爱上几面之缘的越智的呢?
是他的气度,是和他指尖的轻触,是他始终秉然的洒脱,或许,园子并没有爱上任何一个人,她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去揣摩爱情和情感。
在雨宫对园子全家的施压下,园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更远,她开始愿意审视镜子里的自己,能够直视对面的那个人,和越智的种种,只不过是自我沉醉的欢愉和自以为是的自由,当时的园子,并不知道一切来的快,也去的快,如万丈豪宅崩于足下,空留一地沙砾......金丝笼里的鸟以为飞向了天空,却不过是换了一个大一点的笼子。
在最后,园子如是说:“当我死去时,燃烧殆尽,剩下的只有一副空壳。
“男人的爱是通向胃的,女人的爱是通向身体的,男人的爱更加直白,只满足口腹之欲。
女人的爱更加隐忍,却直达心灵的深处。
婚姻下的人饱经折磨,一代又一代,为何人要如此轻易地放弃爱与自由的权利,委身于虚无和寂静,除了爱与自由,其他的也是如此,人似乎总被迫在金钱,家庭,事业前低头,自我和情感看似最重也是最容易牺牲的,在牺牲之时,有人不屑有人麻木有人假装不知。
园子是不同的,园子的最后,丈夫和儿子给了妹妹洋子,亦步亦趋地走向屋外,园子看似输得一败涂地,实则是赢了,她赢得了自我,不是每个人的对自我的认知都是清晰和明确的,有的人要通过漫长的跋涉才能化蛹为蝶,为了那一次的飞跃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值不值得了?
对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花芯》改编自生于1922年的女作家濑户内寂的小说,早年间风流放荡,晚年皈依佛门的奇女子濑户内寂此篇更多是倾诉那个时代女性沦为家庭木偶的时代悲剧,而新编下的电影注入了更多的现世因素,不论以往和现在,传达的内核始终如一:人的心似花芯,脆弱又娇贵,要好好呵护!
END -往期文章回顾“假白甜”遇上“真绿茶”,这是年度最婊电影!
豆瓣9.3,世界没有净土,人生总是不公!
豆瓣9.6,这是一部可能改变你人生观的电影!
营销的本质,是洞悉人性,销售女魔头北川景子!
丧尸版“使命召唤”,B级二战片!
可惜了,这可惜了。
让我们暂且抛却一切缺陷,仅仅着眼于影片显现出来的主题与核心。
追寻自由/女性主义/超越所处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影片本身有着相当好的题材内核。
老公是那类父权社会幻影下所谓完美的老公形象的代表,他所爱的其实也应该是父权制建构出来的完美的大和抚子形象,是自身心中幻想出的女主形象。
那么,女主逐步与他决裂的过程本可以成为女性摆脱父权枷锁桎梏的象征。
“这个国家战败了,我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我偷窥到了不可偷窥的深渊。
”频出的妙语,再包括最后女主从和服换上洋装,与仍旧身着和服的妹妹微笑告别的情形,我想导演绝不可能没有想法。
但这一切都漂在了虚浮的故事和人物之上。
剧情逻辑上令人无语凝噎的脑瘫之处就暂且不谈了。
女主最后的自白对影片任何一种可能的解释都形成了绝对的威胁。
这段独白完全矮化了她的形象,将自身的行为由作为女性追寻自我的尝试转变为纯粹追寻欲望的享乐主义行径,连同一长串生硬蹩脚而又毫无美感的情色戏码以及先前那场戏中女主对情人毫无征兆又突兀无比的“无爱宣言”,让所有女性主义的影子消散在了纵欲的表象之下,让最后的女主比起追寻自由自我的独立女性更像是被性欲冲昏头的享乐者。
而老公的表现比起应有的“完美男性”形象,事实上很多时候也完全只是展现了一个被玩了命地绿还不敢吭声的㞞蛋。
美院大生只是精虫上脑的白痴,妹妹则似乎单纯是传统家庭结构洗脑的受害者。
而情人,他的整体行为逻辑则不仅毫无道理可言,更完完全全仅浮于扁平的类渣男形象。
他不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更像是一个供女主“觉醒”的扳机。
当然,其他人物并未有何更高于此的表现。
也就是,除去女主之外的所有角色,都具有强烈的工具色彩。
而牺牲了一切人物塑造换回来的女主的觉醒,居然是以爱情发端,以性欲贯穿支撑,又以享乐主义做结的四不像。
到最后的成片效果,像是导演把世俗定义下的标准渣男行径安在一个女性身上,然后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了”。
这样看起来近乎单纯作死的情节设计或许某种意义上指向了身体自主权,有着性解放的色彩,但在此之外的任何思想层面都是缺席的,这并非我所理解的对自由或是女性主义的追寻。
又或者,那毫无铺垫的“无爱宣言”实则是通过欲望解构了爱,揭示出了人生的无意义——但若如此牵强附会地以虚无主义的视点分析,便又要再次回归到结尾的自白。
以此论,女主最后的转变既非自我意识的萌芽,更不是拥抱了无意义后自身的解放,反而仅仅是一种耽溺于欲望的麻醉。
以此论,导演即是对这样的转变/觉醒持消极态度的。
先不说我完全未能看见所谓消极态度的蛛丝马迹,这本身即是一种更为危险的视角——它一定程度上否认了追寻女性主义的意义,以人生来无法避免的孤独消解了自由的地位。
这似乎指向了一种困境——循规蹈矩或是标新立异,最终一样归于孤独,甚至可能在那些刻板的传统的笼罩下反而更能够获得那些虚幻的充盈感,将孤独填满。
这样的解释让我不满。
我并不认为这种解释多么贴合影像,更拒斥其中显露出的那些散发着腐朽的保守气息的论点。
其实可能只是我过剩的思考误解了影片的表现,可能是这与日前所看过的《弗兰兹》那看似相似的主题让我更为敏感,可能是我不该对这样的一部情色电影如此吹毛求疵。
可能导演只是在展现一部情色影像,并未有如此多的思考。
但总归我并未目睹真正自由,并未看到心中所向往的超越时代的女性形象。
又或许我只是希望看到的影像与内心的期待更加吻合。
评分:C+
最近连着看了好几个日本影剧或剧集,虽然《海街日记》的确活色生香,《黄昏的清卫兵》与《暗剑和鬼爪》展现了末层武士的生活困顿但很有人情味,《四重奏》和《黑革日记》却太过取巧很难喜欢上,但最养眼的、最心水的还必须是《花芯》,每一幅画面都可以打印下来,裱起来,贴墙上慢慢欣赏。
最美的就是,园子在原野上散步,穿木屐过小溪那一段。
里面唯一有点儿离题的情节就是日本战败后(昭和20年),园子的父亲哭泣无法释怀,通过逛妓院发泄却差点休克。
其它所有剧情都是和园子息息相关的。
电影一开始,园子就极不情愿听到一个阿兵哥威胁还是祈祷说:一定要为我保守贞洁啊,一定要为我保守贞洁。
到末了,母亲过世的时候,无助的儿子跑到小姨和父亲身边,而不是园子身边的时候,园子自己也是放松和释然的。
所以,从前到后,园子也终究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其实就是独居。
里面台词并不多,算是言简意赅,非常典型的日式电影风格(或者叫小津风格/侯孝贤风格)。
美感除了女主非常收敛、内忍的面部表情外,大部分都是来自布景、衣饰以及配套的柔和的日光和灯光。
——细心的肯定能注意到,当园子和越智第一次约会(那时候她已经非常高调地和丈夫分居了),在早春的湖边散步那一景。
那时,两个人都是远镜头,一起散步没有看出来他们之间多么协调,倒是摄影师两次捕捉到了微风吹过嫩黄的树叶,吹翻过来,再吹回过去时亮度的几种变化。
在这样的场景中,两个人也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紧密拥抱,镜头大部分给了那一边林叶,场景十分静穆。
没人去说,但那一幕真的很像李白大叔的一句诗::“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当我看到那一幕的时候,也并没有猜到园子和越智最后的结局。
猜到这一结局,倒另有其人,——就是园子的ex。
所以再回看湖边散步这一幕,终究是伤感:平林漠漠烟如织,“湖边”一带伤心碧。
园子被点醒的契机有两个,“碰巧偷窥到别人家的自由恋爱”以及“出乎意料的对越智的无法自拔的单相思”,或者合二为一只有一个,就是越智。
说两个是因为,当去了京都“偷窥”到小年轻亲嘴的场景时候,园子势必想起了在昭和十八年和她一起的那个要上二战战场的阿兵哥,她们之间有过非常相似的墙角私语。
而对越智的单相思引发另外一场愈发不可收拾的“偷窥”,——你竟然是这样的“越智”!
越智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台词,那是她和他第一次在桌面上闲聊,“这个国家战败了,我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园子也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台词,那时她也终于理清楚了她和他的关系,“我偷窥到了不可偷窥的深渊。
”园子的这一句,歧义还是蛮多的,她不仅仅偷窥到了“别人家的自由恋爱”,也偷窥到了越智和房东家的相互利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她午夜梦回,心情难以平复,偷窥到了“自己并不属于这个丈夫,也不属于她自己的小孩”,能让她改变主意,或做出某种选择的,只有她自己的意志。
园子,当意识到她其实只是曾经喜欢过(过去时啊!
)越智的时候,她大概已经偷窥到了“她只属于她自己。
” ——这是保存她自己的存在感的最好方式。
而末了,园子那句“当我的一生变成细白的骨灰,应当依旧能保持“呻吟的子宫””却反倒有点无厘头了,因为她并没有沉浸在N多情侣的纠葛中。
后记:没有啪啪啪场景,电影依旧很优秀,也不影响观感。
我原以为姐姐和妹妹之间有更多互动,其实并没有。
跟第一次主动喜欢的越智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
跟“丈夫”之间的互动就更少的可怜,大部分是丈夫在自作多情,而女主一眼看穿。
——虽然《感官世界》也算惊世骇俗,但里面男主对女主的控制欲,最后转化为女主对男主的控制欲,都是令人鄙夷的。
而《花芯》恰恰相反,就是不断摆脱那种控制:1)来自阿兵哥控制;2)来自父亲控制;3)来自丈夫的控制;4)来自对越智的单相思的控制。
刚刚看完花芯这部电影,我始终没有搞懂它想表达个什么东西,女主最后的一句话,什么子宫,这跟它又是什么关系?
我讨厌园子欣赏洋子。
可现实中又有多少付出能真正的得到回报。
世间又有多少付出是不图回报的? 有时候看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我就觉得自己神经错乱,不知道该如何活着,好像活着只是因为活着。
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行尸走肉的一天天的熬着日子。
明知道这样熬着并不好过,却又不知道走出去的方向,或是勇气。
身边也有园子那样的老公在外面加班加点的努力挣钱,自己却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陪着别的男人打牌吃饭喝酒,我非常不屑,可偏偏那些女人的男人还那么的爱着或许已经不属于他的女人,天知道这究竟怎么一回事。
我只有每天祈祷自己不要乱来,那么自己的老公就会乖乖的修身养性,照顾好自己,然后我们都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天知道生活究竟要如何是好?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短的一部电影了,全程只有一小时十八分钟,但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却远比很多两小时的电影更加震撼。
这部电影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心情就是一场沉重的。
看完了之后,我的心情就更加沉重了,看完之后总是觉得内心深处空落落的,好像得到了一点点什么,但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
怎么说呢?
我以为我得到了什么,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更加更加失落了。
电影里面的女主,她在不爱丈夫的情况下结了婚,但是她又无法正常地过这样的婚姻生活,他爱上了丈夫的上司....真的是一件,其实也只能说是一件无法自控的事情吧。
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对?
什么又是错误呢?
对的话错误的话...人就不要继续活下去了吗?
当然不是,不管这个世界如何,不管这个世界上的生命状态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地生存下去,都要正常地活下去不是吗?
女主的妹妹讲说:“你一定觉得结婚是很浪漫的一件事情吧?
”结婚并不浪漫,不仅仅是不浪漫,结婚这件事情其实原本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我现在觉得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女孩子前仆后继地想要结婚呢?
真的搞不懂。
而且夫妻两个人想要正常生活的话。
“夫妻之中一定会有一个人放弃一些东西,像是电影中那些美满幸福的家庭并不存在。
”不知道这个剧本是谁写的,但是这句话倒是中肯的很。
像是电影里面那些美满幸福的家庭,一定是不存在的,每个家庭里面都会有矛盾,上天在造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我们十全十美,他要我们所有的人都痛苦,要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痛苦。
电影中的女主其实是很漂亮很耐看的那种类型。
而且我觉得我和这个女主性格真的有一点点的相像,我们都无法正常过生活。
活着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辛苦了。
但是只要是人活着的时候,就也要去承担责任,也要去背负起生命中的痛苦。
然而我们这样的人物,我们这样的人物是无法承受得起生命中的这些痛苦的。
因为我们原本就已经很痛苦了,我们活着的时候,更加痛苦,所以你们看到我们这么痛苦的话,能否对我们这样的人手下留情呢?
最后一幕场景,女主一个人走掉的时候,背影真的是又孤独又优雅。
走路时候那放任自流的脚步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观赏.....可是观赏之后呢?
又能够如何呢?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说是看着她,静静地完成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如此。
你以为自己是有资格插手的吗?
不,并不是。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插手别人的人生。
园子与所有人都不一样,你也可以说她天赋异禀。
影片开始,一个青年笨拙的上下其手,突然停下说不能让园子失去贞洁。
然后慌里慌张的跑掉了,作为一个旁观者差点喷饭。
园子根本不在乎贞洁,或者说园子根本不知道贞洁和男女调情有什么关系。
也可以说园子的世界没有贞洁这个概念。
园子的不同还表现在她完全不顾及他人的面子,就那样直截了当的拆穿雨宫的谎言,人情世故全不放在心上,恰似让父母尴尬的童言无忌的孩子。
雨宫认真的说着自己也不知道真假的话,在园子眼里雨宫是可笑的胆小鬼。
而园子在妹妹洋子眼里也许就是个专门让人当面出丑不厚道的讨厌鬼。
喜欢恶作剧的园子像一个魔女。
雨宫是一个活在自己妄想里的人,他想象的园子是他的道德观认可的纯洁天使,他看不见真实的园子,就算园子对他冷言冷语,从不回复他的来信,他也一厢情愿的认为园子是爱他的。
雨宫爱的是一个假的不存在的虚幻的园子,其实雨宫爱的始终是他自己。
想象的园子是雨宫自己的延伸,他是处男,园子正好是处女,新婚之夜最令雨宫赞赏的也是园子的贞洁。
园子拒绝他求欢,正好是他想象中淑女的样子,连洋子都看出园子一点也不爱雨宫,雨宫却自我陶醉的对面无表情的园子说,我们的爱情越来越深了。
这也注定了他们永远不可能有真实的互动和交流。
园子不可能爱上一个看不见自己的人,跟雨宫在一起园子只有孤单和寂寞。
园子遵从父母之命嫁给雨宫,是因为园子并无爱恋之人。
嫁给雨宫是现实的需要,这一点园子很清楚。
园子没有爱的人。
洋子问园子婚姻大事为什么听父母的,明明之前从来都不听父母的话,为什么这次却嫁给自己不爱的人。
园子告诉她,自己从来不相信爱情,看看父母就知道了,出轨的父亲隐忍的母亲是有爱情的样子吗?
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园子总是看到最本质的东西。
园子不只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为国奉献这一套,园子发问我们下一步为谁而活?
园子自己是有答案的,她会为自己而活。
婚礼上的园子面对弥留之际的父亲是冷漠的,面对入戏很深的母亲和雨宫,园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新婚之夜雨宫像所有好男人那样向园子承诺,一定让园子幸福,园子像看着陌生人那样看着雨宫。
园子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少有牵挂,园子视身边所有人为生命中之过客,妹妹洋子暗恋着雨宫,对小外甥视如己出,园子的儿子一直生活在洋子身边,园子似乎从不被亲情羁绊。
在遇到越智之后,竟然鬼使神差的产生了爱情,爱不是欢喜,爱是痛苦的,园子就体会到了这种痛苦,她因这份痛而喜悦,雨宫告诉她,越智从中学起就和大他20岁的房东太太保持性关系到如今,她也不为所动,她决然离开雨宫,投入越智的怀抱,但是仅仅第一次约会就耗尽了所有的感情,她说她看见了深渊,这深渊或许就是没有爱的真相。
越智并不知道园子的变化,当园子告诉越智,她对越智的爱在箱根那一晚就已经结束,越智大受打击,在越智看来那是开始,在园子是开始也是结束。
越智问园子是不是因为他没能和房东女人分手的原因?
园子说不是,在园子,只是没有爱了。
园子没有爱的人,也许是因为她天生不具备爱的能力,更可能的原因是,这世间没有值得她爱的人。
她问越智,爱这东西,你也没有吧,越智立刻就原形毕露,不再隐藏他那小男人的无赖。
离开雨宫之后的园子,独居陋室,好像在写作,雨宫不计前嫌,仍然诚意请园子回家,甚至拿儿子劝说园子,雨宫表现出了这个俗世好男人的典范。
这个时候的园子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迷茫消沉,她真正了解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对雨宫是温和而坚定的拒绝,坦诚相告自己对于性的看法,雨宫这个好男人含泪痛斥园子不知廉耻,园子不以为意,继续让雨宫看清他和洋子的真实关系,对雨宫极力否认和洋子的暧昧忍不住笑起来,园子与生俱来的魔性,真是无法掩盖。
雨宫的感情受到打击,痛苦万分,这时候才明白园子真的没有爱过他。
在洋子和雨宫眼里,园子是冷血没有感情的。
在母亲的葬礼上,园子一袭黑裙,披肩长发,一改之前的和服盘发,和妹妹洋子见面,告诉洋子尊重自己的感觉,你不是很幸福吗,结婚吧,洋子和雨宫的确很合适,洋子已经是一身和服贤妻良母的打扮,洋子再次确认姐姐的感受,可以吗,你一个人怎么办?
园子终于彻底自由了,她不再有丝毫的不安,她心里惟愿洋子雨宫幸福。
她迈开大步走了。
雨宫和洋子令人同情,最后终成正果也不枉那颗悬了半世的心,就连越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自己同情自己,只有园子最后一无所有,却半点不让人同情,也许这就是园子的强大之处,这就是魔女园子的风格。
在奔向自由自在的路上,园子感叹说,如果自己死后化成灰,也许子宫会留下,这是她对于和雨宫共同生活的唯一肯定吧,这段生活让她创造了一个生命。
好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年人也是如此。
小孩子的行为是人之本性,意识层面的行为需要后天训化,成年人不过是意识初步觉醒,适应了这个社会规则罢了。
可是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谁也看不清那个深渊。
花蕊 中的女主被日式社会伦理绑架着嫁给了雨宫,但是她并不爱她的丈夫。
心理上自结婚开始就不接受自己的丈夫。
在迷迷糊糊中完婚生子,可是自由激荡的内心世界不曾平静,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司智。
她们亦不曾有过多少交集,感情的激生只是一见钟情。
孤独的她好像在黑暗中发现了一束火把,奋不顾身的扑了上去。
不顾丈夫的挽回,她扑到了司智的怀里。
司智说,原来你爱我呀,我一直不知道。
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
司智接受了女主的爱。
可是后面据女主自己的表达,她们的爱情在开始的那天就结束了。
女主在黑暗的深渊里摸索着,爱情,sex,她一直都在思考。
她知道自己不爱雨宫,爱过司智,后来又不爱了。
再到后来回头看到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妹妹走到了一起,到底要怎么样活着呢?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幸福是什么呢?
片尾她一身黑衣,婷婷玉步,转身离开。
身处深渊,踽踽独行,迷茫的她。
回到我的现实,我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内心的声音,旁人的声音,世界的声音,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想表达啥还是可以明白的。
结尾的对比挺有意思,上过大学的妹妹穿上了和服,而姐姐换上了洋装。
虽然体现的是二战后的日本,但也挺能反映我国现实的,高等教育并没有起到宣传推动男女平等的作用,只能靠自己摸索。
但是我觉得对于结尾子宫这一点,挺突兀。
毕竟丈夫也是真心喜欢她的,或者说是真心喜欢自身幻想中的她。
我觉得这部片子侧重的应该不是子宫,而是社会对于女性的一厢情愿的愿望,使女性成为男权社会所希冀的模样。
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女性,遇到反抗时就利用暴力和羞辱,将女性污名化。
丈夫们希望女性都是大和抚子,希望她们乖顺,纯洁,没有欲望。
不过毕竟是以昭和为时代背景。
现在的现实也不全是这样。
不过唯一一点不满就是为什么这种片子里所有女性最终的觉醒都是始于被男性辜负?
明明女主那么有想法。
并没什么了不得的啪啪啪。一向觉得,吻戏肉戏情欲戏,要么你就大大方方拍,拍吃饭一样勇敢敞开了拍,拍得生猛拍得赤诚拍得化学反应溢出屏,要么你就掐掉不拍,观众少看场床戏也能自行脑补,理解力不会get不到人物关系跟剧情。最怕拍又拍的蹩脚且不够,惺惺作态,遮遮掩掩、中途半端。让观者徒生尴尬。
如果是新时代女性一般人她也干不出这事!也可能日本那边就好这口?
无论对方是谁,女人的子宫都会发出羞耻的呻吟。可是,这就能上升到爱了吗?不,我只是喜欢过你,而已。已经在开始的那晚就结束了,没有了。
太温柔了。
女主听家里安排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内心却极其渴望自由,从精神出轨到肉体出轨,从喜欢过那个小三,到最后和小三成为炮友,全片一直是女主家庭主妇视角,呈现出来的压抑的状态,最后看到妹妹和自己的前夫终于结婚了,她才笑了,穿着新时代洋裙的女主和妹妹的和服形成对比,女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
全程心疼小林子哈哈哈。 能够理解想表达的意思,不仅仅是性自由吧,或者说女性的自由。小林子还是很萌哈哈哈,更喜欢他其他角色,希望以后资源好点吧。 安藤也好帅啊, 也很有魅力。 眼睛像阿部宽。 嘴巴有点微笑的样子会让我想到松重丰。
女人的心门一被打开,就如洪水。恰好和韩国的另一部片子有相同内核,一爱就勇敢。而勇敢的人是要长久孤单的。
哪里情色了
园子身上自然有女子学习的点她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爱敢说出 我可不是因为爱才有感觉的 这种话也不因为孩子所妥协园子是缺少感动的 所以不会在这种生活里感到幸福同样不被世俗束缚她独立于世 反抗精神好像浑然天成 有别于后天习得的严谨细腻 她的性情更加纯粹天然不讲理可广大女子清醒点吧 我们大多是老舍离婚笔下的太太们 离开男人我们活不成呀…ps:男子少一点自我感动吧就算是一个好丈夫 好父亲尽职尽责有担当不爱你的人还是不爱你4.3
三位演员无情无欲的走了个流程,将禁忌之恋演绎为困室痴呆。
一定要性解放才是人的解放?女主让我很想翻白眼
浪费我了人生中的半小时快进看完……
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忘了季节,从不轻易让人懂,为何不牵我的手,共听日月唱首歌。
女性解放自己是从解放自己的阴道开始的吗?不知道日本导演都在想什么,都21世纪了,还在用大男子主义意淫女性解放。
删,好好删,嫌🔞就不要在中国网站上映
小林子这么可爱还爱个屁别人
很难定义,价值多元化。
没什么突破中规中矩的电影,看点可能是林遣都?
B站有个这部电影的解说,题目就是“当老实人娶了不安分的妻子,绿帽子一顶接一顶”,而置顶评论是“男主太老实了,小姨子不香吗”,大部分中国男人还是更适合看《娘道》,看文艺片太为难他们了。
奶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