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人生

Downsizing,缩身,缩水人间(港),谁缩小了我的老公(豆友译名)

主演:马特·达蒙,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周洪,克里斯汀·韦格,罗夫·拉斯加德,英洁德·埃格伯格,乌多·基尔,索伦·比尔马克,杰妮·霍蒂谢尔,杰森·苏戴奇斯,玛莉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缩小人生》剧照

缩小人生 剧照 NO.1缩小人生 剧照 NO.2缩小人生 剧照 NO.3缩小人生 剧照 NO.4缩小人生 剧照 NO.5缩小人生 剧照 NO.6缩小人生 剧照 NO.13缩小人生 剧照 NO.14缩小人生 剧照 NO.15缩小人生 剧照 NO.16缩小人生 剧照 NO.17缩小人生 剧照 NO.18缩小人生 剧照 NO.19缩小人生 剧照 NO.20

《缩小人生》剧情介绍

缩小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项伟大的新技术被科学家们发明了出来,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将人类缩小到仅5英尺那么高,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因此消耗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保罗(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和奥黛丽(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是一对深陷贫困之中的夫妻,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他们决定去接受缩小实验。哪知道就在实验即将进行的前一秒,奥黛丽竟然反悔了,只有保罗一人缩身成功。 刚开始,对于变小的保罗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他住进了专门为缩小人所建立的社区之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一显现,小人的社会和大人比起来,并没有好过到哪里去,更糟糕的是,保罗和妻子因为身形的巨大差异,感情出现了裂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幸运马的故事次日危机蝴蝶绮~年轻的信长~花季年华你比星光美丽太阳泪你追我赶我生命中的八天凯萨里第二章:札连瓦拉园屠杀案的未竟故事可爱的小农场第一季大开眼界19号消防局第二季波西·杰克逊第一季当我们崛起时窥探:捕食者执行奥斯曼中尉天鹅挽歌毕业第一年超级机器人大战OG·theinspector黑衣天使梦断影都四平青年之街溜子初心偏偏喜欢你极速杀机另一个灵魂大宅门2女才男貌

《缩小人生》长篇影评

 1 ) quote

emmmmmmmm就是记录一下这句台词 要到哪里凑140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American people, eight kind of fuck. love fuck, hate fuck, sex-only fuck,break-up fuck, make-up fuck, drunk fuck, buddy fuck, pity fuck.”够了吗够了吗够了吗

 2 ) 《缩小人生》:一部被过度夸大的科幻幻想

《缩小人生》这部电影以一个独特的概念吸引观众:通过科技将人类缩小到迷你尺寸,以解决人口过剩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然而,这个有趣的前提并没有转化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反而沦为了一部充满逻辑漏洞和平庸剧情的电影。

1️⃣剧情分析电影的剧情发展缺乏深度和连贯性。

主角决定缩小的原因显得牵强,而他之后的经历也未能充分展开,导致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电影试图探讨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和阶级差异,也因为缺乏深入的探讨而显得肤浅2️⃣角色评价角色的塑造同样令人失望。

主角的性格转变缺乏说服力,而配角则更像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的工具人。

缺乏深度的角色使得观众难以投入情感,进一步削弱了电影的吸引力。

3️⃣导演和演员表现导演在构建一个可信的迷你世界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视觉效果虽然华丽,却掩盖不了剧情的空洞。

演员的表现也未能挽救这部电影,即使是一些知名演员,也未能赋予角色应有的生命力。

4️⃣总体评价《缩小人生》拥有一个充满潜力的设定,但电影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点。

它试图触及一些重要的社会议题,但最终却沦为了一部充满陈词滥调和缺乏深度的科幻片。

对于期待一部深刻社会评论或引人入胜故事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失望。

 3 ) 这么恶心的电影,也值得一个恶心的影评。

我花了相当于人民币72元的票价,看了半场垃圾。

马特达蒙是什么意思?

他演绎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在电影结束前20分钟实在承受不了这部电影喷屎的程度走出电影院之前也没看出来,好像他的作用就是导演告诉你“哦我们有了一个新技术!

哦现在进入了缩小世界!

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疯狂邻居!

哦我们认识了一个特别的越南人!

哦我们突然去了挪威开始关心环保!

”,至于我们的主角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性格,导演似乎全然不在意,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哦,我们的主角是马特达蒙!

”听说现在在好莱坞政治正确不应该是不刻板化任何少数族裔吗?

那为什么越南女恨不得把一切欧美人眼里亚洲人的刻板印象都挂在身上?

从进门要脱鞋...到说话很无礼(主要是因为lost in translation的缘故)...到口音无比做作...就差把双眼一边用一截胶带纸粘到太阳穴来眯成一条缝了......虽然对我本人来说这些设定根本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我也不是那种成天把“白人种族歧视我”挂在嘴边的人,但是考虑到电影明明是在宣传很政治正确的各种思想,突然觉得导演好分裂。

关于缩小世界的设定更是让我觉得白花了钱,而这个设定是我买票的主要原因。

后来我发现,原来预告片把电影最有趣的部分都剪了进去(所以说以后不看预告片了,都是骗人的),我显然是被坑了。

除了进去手术要剃头拔牙去掉一切身体内外的非活性有机物无机物(这么说来戴心脏起搏器的,还有身上打了钢钉的人显然是去不了了)算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细节设定,可是自从马特达蒙进入那个世界以后,除了那一朵大黄花,和他爱搞派对的邻居的一个大酒杯和粘在墙上的宝丽来照片(我赌5毛钱很多人估计连这张宝丽来照片都没看到),请问这个世界和外面的世界的真正区别是啥(从一个观影人的角度来问)?

道具组是不是只有五毛钱的预算?

还有像Christen Wiig这么有才的女演员去打了场酱油就失踪了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她消失了没多久我就忘了马特达蒙的角色是个结过婚的人......对了,在某些海报上她的名字竟然排到了比她戏多很多倍的越南女演员Hong Chau前面,从电影宣传的角度上来说也无可厚非,但是回到之前的政治正确议题,导演是不是很分裂呢?

明明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世界拍成一部有趣的喜剧,明明可以把这个有趣的现象带来的各种尴尬最大地利用,却非要故作深沉宣扬什么我们要环保的政治正确思想,还非要假惺惺地强调一下贫富差距。

于是真正好用的主题被浪费了,而作为观众的我还要被迫表扬导演的深沉......我不想被导演的狗屁逻辑裹挟,于是我人生第一次在一部电影没结束的时候走出了电影院。

考虑到我连《二代妖精》这种洗钱垃圾电影都能看完全片(当然是在YouTube看盗版,给洗钱电影贡献票房这种事情我做不出),这也算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了。

刚发现这部电影的越南女主角Hong Chau(强调主角二字,从电影设定的角度我觉得说她是主角无可厚非),竟然被提名了金球奖?!

而且竟然在女配角,我是说女配角!!!

的名单里?!

我的天,现实果然是比电影还戏剧的世界!!!!!

笑死我了,就为了这个我可以讽刺地加一星。

最后想多嘴两句洗钱电影的定义:洗钱电影就是众多打着电影旗号实则在虚报花销虚报票房在钱来钱往的过程中最后获得自我流量高潮的一种国产片。

我是认真地觉得这些电影被拍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洗黑钱的,因为我完全看不出来拍片预算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相比起来,这部电影好像突然不差了,不过它的确给我带来了更加恶心的主观观影体验,这点没法抹灭。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野心撑不住才华的导演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的,那么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

 4 ) 缩小了人生,却缩不小人类之间的贫富差距

该片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自愿加入缩身计划中,把自己变小,结果只有丈夫变小了,妻子并没有,于是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随之出现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缩身社区。

在挪威,一家成立于75年前的研究所,为了应对世界人口逐渐过剩这个人类最大的长期威胁,缓解人口过剩导致的环境污染、极端天气气候。

成功研究出了一个既实际又人道,且具包容性的补救办法——通过技术将人类同比例缩小。

主人公保罗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男性,人到中年却刚还完学生贷款,存款很少。

不仅有年迈患病的母亲要照顾,还需要努力维持家庭收支平衡,生活拮据。

他和妻子奥德丽一直想要买房,但因为收入与负债比不合理,在银行的抵押贷款被拒。

无奈,两人只能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

在得知一对朋友通过缩小技术,获得了更加悠闲、美好的生活后,保罗和奥德丽也产生了缩身的想法。

地产商表示,保罗和奥德丽目前共拥有十五万二千美金的资产,这些资产在缩身后,会在微型世界等价升值为一千两百五十万美金。

二人可以在“悠闲境”社区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

虽然还是心存疑虑,但生活压力极大的保罗和奥德丽,最终决定变卖现有家产,去做缩身手术。

做缩身手术,需要剔除全身的毛发、拔掉牙齿,再通过技术进行缩小,过程并不复杂。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一系列程序成功缩小的保罗,在病床上悠悠转醒,却得知了妻子临阵脱逃的消息。

原本幻想着过上幸福新生活的保罗,此刻却内心苦闷。

只能一个人来到社区,住进了和妻子梦寐以求的豪华别墅。

过了不久,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的保罗和奥德丽选择了离婚。

离婚之后保罗没有那么多钱,只好换一个公寓住着,并且还找到一个话务员的工作.

他试图去找一个离异有孩子的妈妈以解决自己的孤独,却以失败告终。

保罗加入了有钱邻居杜桑在家中举办的狂欢聚会,体验了一次极度放纵。

杜桑也很喜欢这个傻傻的美国邻居,第二天醒来后和他聊了很多自己做小人生意的秘诀。

这时保罗看见了一个跛脚的亚洲女性,是负责打扫房间的清洁员。

在仔细看过她的脸后,保罗认出了这是曾经上过新闻的越南人道主义活动家陈玉兰。

越南女孩陈玉兰是缩小技术的牺牲品,代表的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们。

在一些国家,缩小术被用来排除异己。

陈玉兰因为抗议大坝修建摧毁家园,参与游行活动而被捕。

当局用缩小术把这些抗议者“邮递”到了美国。

因为暴力运输,其他人都惨死在邮递盒里,活了下来的陈玉兰却失去了一条腿。

保罗出于职业(他原来是个理疗师)惯性想要帮玉兰治疗受伤的腿,但她似乎并不是很在意自己的腿,只要这条腿暂时还能让她行走就不需要立刻治疗,眼下着急的是家里还有一个奄奄一息的人在等待着救助。

玉兰坚决要让保罗去自己的家中救人。

在缩小城市里,陈玉兰生活在微缩城市的边缘——穿过一条狭小黑暗的隧道,那里是和微缩乐园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天地。

这里聚集的是世界各国被强制缩小的人。

他们全都是遭到嫌弃,被政府强力清除的人口。

拥挤的楼道,低劣的设施,衰老的乞丐,等死的老妇,那里全是被抛弃之人,还有大批类似陈玉兰这样的底层人士。

他们白天到城市里给富人们打扫卫生,收集客人不要的食物,为了生存忙碌奔波,面对疾病也只会想方设法如何能体面地死去。

在保罗给玉兰修理假肢的时候,失手将假肢的脚弄坏了,从此保罗就只好给玉兰当“脚”用,每天背着她去雇主家,还得替她劳动。

邻居杜桑见状哭笑不得,决心要帮助他。

杜桑找的理由是去挪威做一笔机密的大生意,需要带上保罗。

不成想,玉兰也要去挪威见那个发明了缩小术的科学家,说自己受到过很多次邀请,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

于是,原本一场帮助保罗脱离“苦海”的精心设计就变成了实现玉兰去见科学家的梦想之旅。

在船上,保罗因为玉兰特殊的经历和勇敢善良的内心动了情,和她发生了关系。

之后约根博士和妻子见到了玉兰和保罗,表达了歉意后,约根告诉了他们科学界一个令人震惊的大发现:地球即将迎来气候大变化,大型人类会因此而灭绝,但是小人或许可以逃过一劫。

到了起源部落,保罗无意间发现了社区一直秘密进行的避难准备活动。

他们凿通了一个长长的通道,在地下建造了一个避难区,准备了丰富的资源和人工光照,据计算起源部落的小人们可以在里面生活八千年。

看着在最后一个日落下狂欢的起源部落,保罗内心动摇了。

保罗似乎被科学家拯救全人类的宏伟蓝图打动,也想要加入其中,他认为这是他终于可以做一点什么正经事情的时刻。

当玉兰告诉他杜桑已经准备好回去的船票时,毫无牵挂的保罗想留下成为避难者的一员,也希望玉兰和他一起。

但是玉兰认为保罗在犯蠢拒绝留下,因为她觉得回去帮助那些社区里此刻真正困难的人们,才是自己的使命,而不是躲到地下几千年做一个传承者。

好友杜桑和船长也觉得起源部落这种做法不靠谱,就算真的躲避了气候灾难,在封闭的地下也仍然会因为人类的恶性心理而矛盾重重。

不过三人尊重保罗的决定,既然他决定留下,那么只能祝福他。

第二天,当保罗依依惜别朋友,跟着起源部落的人们进了长长的隧道。

可是保罗看着一望无际的上坡路,慢慢停下了脚步,随即立刻跑出了隧道,去拥抱守在门口的玉兰。

从此,他便和玉兰一起,在这个缩小的世界中,做着帮助别人的工作。

 5 ) 无疾而终半途而废莫名其妙浅尝辄止

亚历山大·佩恩片中来自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中年白人男子又要中年危机了!

不过与前作们不同的是,这次有两个更劲爆的大背景设定:人类由于人口过剩糟蹋地球已经快要灭亡了!

人类发明出了(不可逆的)缩小术可以让人进入物美价廉的小人国生活!

印象中这是佩恩第一次涉足科幻题材,有这么一个天才的想法着实是吊足我的胃口。

只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片扎实的证明了佩恩的小文青和小温情还驾驭不了宏大的主题,各种无疾而终半途而废莫名其妙浅尝辄止。

其实两大设定的高潮——缩小手术和邪教狂欢——都很有创意,只是不成体统,不见方圆。

愧对呆萌和瓦叔的亮眼表现。

 6 ) 乌托邦只是另一个现世,你的眼睛决定了你的人生

无数的作者都尝试探讨过一个乌托邦的世界。

缩小人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小人国社会,西部世界创造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游戏世界,还有众多的电影,类似诺亚方舟的外星球,外空间,游戏类的虚拟世界,各个时代点的古戏,甚至是饥饿游戏类的架空空间。

创始人可能基于拯救人类或者开创理想国度的崇高人物,也可能是为了一己私欲、权欲熏心的反面人物。

只是这个乌托邦世界无一例外,最后都会演变成如现今世界一样的地方。

在这里仍然会有自私自利的人,会有乘机捞金的人,会有舍身取义的人,会有平凡善良的人…所有的故事,所有的角色,可能换了个马甲,换了个方式呈现,但终点都如此的相似。

我们幻想远离的地方,最终还是活成了现世。

因为这就是人性,只要是人组成的社会,就会成为这个样子。

不在于是哪个皇帝或者哪个领导带领,也不在于哪个民族或哪个种族。

这其中的形式,道路和时间可能不同,可是把这置于无垠的宇宙和无限的时空就会发现,当这个开始的点和结束的点,无限缩小,一切都是虚空。

人的一生也一样。

生的那个点,死的那个点,就像一条线上的两个点,不断放大看,你会看到各种起伏,不断放大到某个时间点,你还可能被汹涌的情绪淹没。

但是如果你缩小这条线,不断的缩小,就会渐趋一条直线,甚至一个点,一个无限小且趋向无穷的点。

所以,一个人的起点和终点,不同的命运轨迹,如果学会抽离和无限缩小,你就会发现不那么重要,最后剩下的只是你装在心里的记忆和情感。

而你装了什么样的记忆取决你的眼睛和思想。

所以一个人的思想就决定了他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有一句话可能大家更熟悉,人生是由30%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和70%你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事情决定的。

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换一个对象,换一个环境,甚至换一个乌托邦的世界生活,并不会改变你的状态。

只有真正改变了看东西的思维和角度,才会从本质上根本改变。

我认为,幸福和豁达感是可以培养的,而方法就是锻炼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要像是最先进的摄像镜头,可缩小和可放大,敏锐地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和情愫。

我自己想到了一个原则:see greatness from the smallness, see smallness from the greatness.(从细微处看到伟大,从伟大里看到微小)如果要进一步阐释,那就是:从平凡的生活感悟细小的幸福。

从普通的凡人看到伟大的闪光点。

从伟大的人物和故事发现细小的脆弱与人性。

从宏伟的大自然里发现细碎的感动。

而看到的越多,感悟得越多,你会发现你看到的自己的那条线在不断的缩小。

你的人生,像无数的故事,小说,电影,他人的人生一样,万变不离其中。

于是你变得开阔了,不再汲汲于命运,不再困顿于改变他人和影响他人。

这时你反而更自由了,更能真实地活在当下了。

 7 ) 一部野心勃勃却没发挥好的稀饭科幻

都没法打上科幻的标签……比起SF里的文,这部简直像野心勃勃却没发挥好的稀饭科幻。

先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缩小来试试!

接着没想到老婆那么在乎剃眉毛,剃了一半跑了😔 马特达蒙的变身财务自由梦想破灭,又失去了行医执照,只能苦逼d接电话为生。

字幕飞一般到了一年后,头发眉毛重新长了出来。

我还以为他得大变身了,毕竟人民也想看看这个微缩世界里的新生活啊(」゜ロ゜)」 结果又TMD起了新变化,南极乙烷泄露了,世界就快毁灭啦!

大家这下忙着缩小也来不及了,只有1/3的人口能缩成功,不知道当中有没有他前妻?

回来说小世界,中年失意男认识夜夜笙歌的新邻居,本以为会有醉生梦死或其他变化,结果NO!

套路是认识了邻居家的清洁工,由于ZZ异议被强行缩小的越南女。

话说三金可不能得到这技术啊,否则真不敢想象南边会变成啥样😳 越南女用一口BABY ENGLISH趾高气昂d吩咐呆蒙干这干那,理由就跟查理布朗似的,U're A good man 这种话只有SNOOPY有资格说吧!

然后莫名其妙的呆蒙打算为了人类存续去地下生活了,越南女BLABLA了一通后,这人走进地下隧道,发现得徒步上坡11个小时,马上崩溃了😔 真像他邻居说的,啥事也做不好的颓废中年……在最后一秒逃回熟悉的小世界,和越南女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怀当下各族人民去了……哦,HOLY SH*T!

这故事真TM峰回路转,绝不套路!

你TM就不能好好讲个小世界对大世界的影响,比如失去选*权,从人类变成锡兵娃娃之类的!

再不然,光拍拍预告片里的小世界轰趴也好啊!

在可乐瓶上开个酒龙头,大家抱着块橡皮垫冲浪🏄🏿 有那么多方向可供畅想,结果给我拍出来这个?

就像一段作者写着写着,中途拍了三次脑袋的世情公号!

最后还强行升华了一刚……只能说,呆蒙以供哀思,洋葱以供哭泣🤐

 8 ) 《缩小人生》影评:警惕,zzzq正在毁掉好莱坞!

把人缩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科幻创意了,毕竟我们都是看着多啦A梦长大的人。

且近来也有《蚁人》、《借物少女艾莉缇》等相似的电影。

不过话说回来,《缩小人生》虽然没有这两部好看,豆瓣也只有5.4分,但在我这里还是及格的,没有网友说的那么不堪。

影片的主演马特达蒙,主演过《拯救大兵瑞恩》《火星救援》《谍影重重》系列,绝对的好莱坞一线大卡司。

不过近些年来,作品有些差强人意,诟病最多的有我们最熟知的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还有去年的这部《缩小人生》了。

该片的官方剧情简介是这样的: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自愿加入缩身计划中把自己变小,结果只有丈夫变小了,妻子并没有,于是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所以,如果你以为电影只是想通过对比不同的世界,折射小两口的中年危机,一部单纯而又有看点的喜剧爱情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何?

且听我慢慢道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

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人口增长,科学家研发出了2744:1的人体缩小术,只需若干小时,一个1.8米的大高个就可以转化为12.9厘米。

就这样过了十年,技术已然非常成熟,微身社区里面生活配套也日臻完善,甚至远远好于现实世界,越来越多人进入了微身世界。

保罗是美国普通的一个中年男人,奋斗半生,梦想是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夫妻两存款加起来就15万多,银行贷款又审批不下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于那些选择了缩身的人儿来说,住豪宅、不用工作、有花不完的钱,男生的日常就是轰趴、打网球、按摩,女生的日常就是泡澡、美食、买买买。

比如有人买了一条钻石手环,一对钻石耳环,以及钻石项链,一共只花了83美元。

是的,金钱在缩小的世界里,被放大了1000倍,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别墅、游艇、富人生活都变得触手可得。

保罗心动了,他说服了妻子跟他一起进行缩身手术,他们变卖了所有的家产,跟亲朋好友告别...由于手术是男女分开进行的,在保罗不知情情况下,他老婆临阵退缩了,结果保罗一个人做了缩身手术。

这就是影片的前50分钟,科技感十足,妙趣横生,心里还纳闷,这么好看的电影,不像大家说的那么烂啊?

满怀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会是荒诞又有趣的吧,毕竟尺寸不一,该如何解决婚后和谐性福,呵呵。

但事实证明想多了,保罗只跟妻子通了一下电话,骂咧两句,连面都没见,就签字离婚了,说好的两人之间矛盾越来越多呢?

就这样,保罗不仅婚姻失败了,且经过财产分割,保罗只享受了一年的富人生活,就从别墅搬进了公寓,外加理疗师执照过期,只好找了个电话客服的工作,过着消极避世的日子。

是的,十几年相濡以沫的爱情就是这么脆弱,脆弱的连导演都不想拍了,一笔代过。

影片至此,最精彩,最有看点的部分就结束了。

电影中后部分围绕保罗展开,讲述他在微身社区的各种生活经历,人生成长。

因为跟成人世界没有了关系,也就没有了大跟小这样有趣的视觉视效,开启了电影平庸之旅,作死之旅。

导演是很有野心的人,说白了就是贪,他想通过缩小人生来反映各种问题,但都只开了个头,然后无疾而终,看的观众莫名其妙的,花一部电影的钱,看了好几个故事。

最好的例子就是保罗跟她妻子的中年危机了,拍着拍着突然就没了。

当然,这样的例子,后面还有太多了。

酒吧里有人反对缩身技术,慷慨激昂,言辞激动,说不用工作不用缴税,就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享受跟大人一样的权利义务,选民权什么的,太不公平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微身社区里,保罗孤单寂寞冷,开始约会单身母亲,在酒吧挑逗少女,嗑药,烂醉,似乎剧情走向是保罗要开始沉沦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保罗的邻居杜赞,天才商人,洞悉人心高手。

他知道人们来到“小人国”,就是因为太懒了,不想工作又能一夜暴富,心存女人和派对,都是一群社会的低素质人群。

尽管,他们来到这里都实现了梦想,但带着暴发户的劣根性,追求奢侈品,于是杜赞就从事这种暴利的奢侈品走私,从大人世界走私。

所以你以为要抨击社会问题,人性问题,商业犯罪问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至此,影片时间过半,一个政治正确上完美到不能更完美人设出现了——女人、亚裔、残疾人、难民。

她就是陈玉兰,因为组织抗议越南政府修建水坝,啷当入狱,还被强行缩身。

后来,陈和她的伙伴18人偷偷装在电视机盒偷渡到美国,由于运输环境问题,导致只有她一人幸存,还失去了一条腿,引起各国政府广泛讨论。

所以你以为要开始讲伦理、人权、难民、移民问题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后来机缘巧合,保罗认识了做清洁工的陈玉兰,而且执意要修理陈玉兰的假肢,还TM给修坏了。

于是不得不替陈玉兰完成她的清洁工作,正是如此让保罗发现了,缩身社区一样有工人阶级,一样有贫民窟,一样有人没饭吃,一样有人没钱看病,于是陈和保罗成了圣父圣母,无偿自发帮助照顾大家。

于是电影似乎要讲述社会阶级、贫富差异问题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陈玉兰这个角色很不讨喜,对贫民窟的所有人都很好,就是对保罗吆喝来吆喝去的,指使他干清洁的活,连跟朋友聊下天都不行,样子凶巴巴,说话fffff的,有点无理取闹。

于是,邻居杜赞看不下去了,决定帮保罗脱身,借口说需要保罗帮忙,非去挪威一趟不可。

陈一听,老泪纵横,她是女主,她需要出镜,她也想去挪威,就莫名其妙4人出发去挪威了。

哦喔,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在船上,保罗跟陈发生了羞羞的事情,这爱情来的猝不及防,杜赞惊呆了,我也惊呆了。

但是很快就有更让人惊呆的事情发生了。

保罗一觉醒来,发现船上来了两个客人,缩身术的创始人乔根和他老婆。

6个人聊的很嗨,聊到了气候变暖,南极冰融化,更是断定了很快世界将末日,于是乔根在地下深处建造了人类最后诺亚方舟,号召了一群追寻者一起到地下隐居,躲避世界末日8000年,为人类留种子。

保罗被成功洗脑,决定跟随乔根到地下隐居,做人类的英雄,当然也可能是怕死而已。

杜赞和陈都认为保罗疯了,但是又说服不了保罗,就任由保罗选择。

就这样,在地底大门即将永久封闭之际,保罗随便问了一下,知道需要徒步11个小时才能到下面,这也要走太久了吧,想想还是算了吧,最终临阵退缩,跟大伙重新回到微身社区。

电影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了,我能说清楚已经不容易了。

回头梳理,这些看似面面俱到的观点,实则如蜻蜓点水般带过,停留在隔靴搔痒的表面阶段,显得肤浅杂乱无章。

这就是被大伙最诟病的地方,为政治正确而正确。

zzzq,政治正确对好莱坞的侵蚀,无异于洪水猛兽,从近来的《水形物语》《黑豹》就能看出来了,相比较我们国内的“广电总局”算小巫见大巫了。

影片覆盖广,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正是如此,反而不知道该写什么了,那就不写了吧,跟影片一样,问题很多,思考也很多,但我不说,你自由发挥去吧。

最后引用李诞在《宇宙超度指南》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幻觉,认为只要换换环境,自己的人生就会有起色”

 9 ) 科幻的外衣,中年危机的内核

坐标德国,周二晚上去cinemaxx看原声版sneak preview。

原本电影开场之前非常期待会看到马上要上映的一众北美大片,可没想到影片一开场就是北欧性冷淡的调调,配乐更是透着一股子文艺片的冷幽默。

紧接着几分钟有些无厘头的科幻剧情让人措不及防,然后出现了马特达蒙,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看的是Downsizing。

看完的整体感受是很喜欢,特别是泰国裔女演员Hong Chau的出色演出,让我有两次都是一边笑一边忍不住流泪。

老公甚至真的以为演员就是越南人,还跟我争论说她的口音绝对不是演出来的(直男的世界真是好简单...orz)电影我给四颗星,Hong Chau的表演另外加一颗星!

说一下写这篇评论的初衷我读了一下豆瓣上已有的几篇影评,貌似大家的关注点都在科幻的部分,甚至有人言之凿凿骂它烂片,我觉得是存在对影片科幻部分的误读和过度解读。

这片子没在国内上映,我想如果有影迷读了几篇影评就认定这是一部不知所云的烂片而放弃它实在很可惜,索性就来写写我的一点看法,给有兴趣观看的朋友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先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我的中心思想,这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寓言故事,故事的核心讲的是我们都很熟的一个主题:中年危机和随之而来的自我认同危机。

其实说了这一句,不想被剧透的朋友就可以去看电影了,应该不会觉得该片“不知到底在说啥”。

接下来我仔细捋一捋,会涉及关键情节的剧透。

科幻只是外衣这个故事的外衣是科幻的:科学家为了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发明了通过把人缩小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医疗技术。

这个脑洞大开的设定的确可以生发出一个剖析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科幻故事,但本片没有这么做。

关于downsizing的科技部分解释的很简单,手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影片中也呈现的十分戏谑。

影片也没有对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变革进行深入的探讨,只是作为必要的背景知识以简短的电视新闻呈现。

换句话说,马特达蒙饰演的主人公Paul的故事虽然跟缩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缩小只是“表”,Paul这个普通中年人所面临的一个个生活困境才是这个故事的“里”。

中年危机是故事主线Paul这个角色是一个典型的处在中年危机中的男人,用最近流行的词来说,就是浑身散发着浓浓的“油腻感”。

人到中年,还住在母亲留下的老房子里。

和妻子的生活看似恩爱,两人却面临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妻子为工作上的琐事头疼,最大的心愿就是买一幢大房子,为此常常拉着Paul去看房。

然而他们的财务状况拮据,Paul经常在晚上等妻子睡着后起身,独自一人到书房整理他们的账单账目。

通过Paul的大学校友聚会,我们知道原来Paul也是正经医学院毕业,甚至还在不错的医院做过实习医生,可是由于当时母亲病重,Paul只好放弃了成为医生的职业理想。

如今看着老同学一个个功成名就,自己却在一家工厂做康复医师,生活捉襟见肘。

由此,Paul的沮丧和焦虑是不言自明的。

同学会之后的home party上,Paul的一个老同学及其妻子成了焦点人物,因为他们做了downsizing的手术,成为了缩小人。

老同学跟Paul"促膝长谈",告诉Paul缩小之后有诸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生活开支骤降所带来的财务自由,Paul听了颇为心动。

所以,当Paul夫妻二人的购房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后,二人便嘴上说着“了解一下而已”、实际上抱着扭转财务困境的最后希望去参观老同学推荐的“缩小人乐园”。

参观之后夫妻二人觉得可行,于是决定通过缩小身体来实现人生的逆转。

没成想,妻子在手术前临时改变了主意,缩小了身体的Paul手术后在“缩小人乐园”醒来就接到妻子的电话跟他分手。

原本指望通过缩小身体成为人生赢家的Paul一下子变得比以前还惨,由于妻子跟他离婚,刚获得的财务自由也没有了,在“缩小人乐园”里被迫从大房子搬到了小公寓,失去了行医执照做了一名无聊的接线员,楼上的邻居天天开party制造噪音,好不容易找到的约会对象是不想跟他发展太快的单亲妈妈。

总而言之一句话,Paul的生活在他作出石破惊天的downsizing决定后从不如意发展成了糟糕透顶,中年危机没被解决反而升级了。

关键词的隐喻:downsizing 缩小Downsizing 缩小,这个关键词非常有意思。

它不仅在电影中被频频提及,更是被直观的呈现出来。

被缩小的过程非常冷幽默:一个个大活人被剃光体毛、清除补牙的填充物后,被护工注射一种药水,然后推进一个封闭的厢式机器里“加工”几分钟就成了!

一排排光溜溜的人被麻醉了没有任何意识,任凭医护人员漫不经心地翻身、操作、推来推去。

一排排人被推进机器里,操作员在外面通过玻璃窗观察;缩小结束后,医护人员用小铲子把一个个缩小的人铲到小推车里,整个过程真的很像是在烤饼干。

如果你觉得这部分是导演在科幻的细节上不严谨,那你真的没有看懂这个“downsizing 缩小”的隐喻。

被“缩小”的不只是身体,而是整个人;显得巨大的也不只是其他的“正常人”,而是整个现实世界。

想想那一个个软绵绵被“巨人”护士用铲子翻动的小人儿,不难理解这个隐喻:人到中年的Paul在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的现实面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失落、无力和渺小。

这种挫败和沮丧,这种被生活虐到灰头土脸却无力反击的感觉,才是影片通过视觉化“downsizing 缩小”来表达的内容。

被缩小的人要和正常大小的人交流,说话要拿着扩音器,签字要趴在纸页上奋力挥臂,观众看到的“缩小人乐园”是一个可爱的迷你世界,但一个个俯拍缩小人的镜头也让人感受到那种渺小而脆弱的状态。

试问,关于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渺小和无力,还有比直接缩小了身体更合适的比喻吗?

关键人物的隐喻:不同的人生可能性如果说Paul这个人物想要代入的是面临中年危机的普通人,那影片中出现的几个重要配角或多或少都隐喻了我们身边让人或羡慕或困惑的“别人”。

叫做杜尚的邻居是狡猾又潇洒的投机分子,他精明能干有商业头脑,私生活是夜夜笙歌放纵不羁。

杜尚的船长朋友把生活看的很透,生活带来的变化不会让他慌乱,他随机而动豁达潇洒。

发明了downsizing的挪威科学家心怀人类的未来,悲天悯人,一腔热血,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更是鼓动了一批跟他一样的“有志之士”一同实施他们的人类存活计划。

一条腿残疾的越南女孩曾经是维权斗士,在狱中被惩罚性“缩小”,又辗转逃到了Paul生活的“缩小人乐园”。

住在平民窟的她以残疾之身打好几份工,除了养活自己,还志愿照顾身边同为天涯沦落人的邻居。

这些人每一个的生活方式都不同,在Paul看来,他们每一个都比垂头丧气的自己活得有价值,即使是穷困潦倒的独腿女孩都浑身散发出斗志和能量,充满了精气神儿。

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让渴望扭转人生的Paul困惑,也让他动摇。

杜尚口中头头是道的生意经让Paul大开眼界,杜尚的奢侈生活也让他羡慕,可是Paul却无法成为杜尚那样的人。

杜尚会慷慨地让清洁女工拿走冰箱里的剩菜,而Paul却是一眼看到女工跛着的脚就坚持要帮她矫治。

Paul跟杜尚不一样,Paul是一个充满同情心又有点优柔寡断的人。

就像杜尚说的那样,Paul虽然在疯狂的party中放纵了一夜,他的大笑里却是掩盖不住的忧愁。

相似的,船长大叔的洒脱也让Paul惊异于人生还可以这样。

但是同样,别说是通过快递的方式去往各个大洋,Paul自打来了“缩小人乐园”就没想过还要出去。

说白了,Paul是人未老心先死了的油腻中年人,面临中年危机,他鼓足勇气做了一次重大改变,结果非但没能翻盘,反而掉进了更深的大坑,整个人已经没了迎战生活的斗志。

Paul也想要实现人生逆转,但他没办法脱胎换骨。

天马行空的后半段:找回自我认同如果说杜尚和船长代表了洒脱、放纵、追求享乐的人生,越南女孩和科学家则是代表了另外两种不同的人生可能性。

显然,这两种可能性对充满同情心、当过医生的Paul来说更有吸引力。

影片看似天马行空的后半段其实并不难理解,人类的生死存亡只是一个科幻的外壳,影片实际上是用这种寓言的形式展示了Paul在两种人生可能性中如何做出选择:Paul想要劝说越南女孩跟自己一起加入科学家的人类存活计划,而女孩想要劝说他留下来,跟自己回到“缩小人乐园”去帮助那些现在就需要帮助的人们。

科学家所代表的是追求一个崇高伟大却也虚无缥缈的理想,个人的意义存在于理想之中。

影片的一个细节,Paul常常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这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科研成果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变动,虽然Paul上过医学院,可跟他那些在医药界呼风唤雨的老同学比起来,自己一直只是一个平庸的普通人,坐在小酒馆和工薪族一起喝着酒旁观着电视新闻。

Paul在和越南女孩争论的时候明确的说,他终于找到了让自己人生有意义的方法,就是投身到人类存活计划中,为人类的未来作出贡献。

Paul甚至非常宿命论的认为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人生变故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是上天让自己有机会加入到这个伟大计划中来。

Paul觉得这次自己总算能从旁观者变成历史的推动者,自己的废柴人生终于能翻盘了。

他的这种态度让现实至上的杜尚不屑一顾,更让爱他的越南女孩揪心。

越南女孩代表的人生可能性说白了就是活在当下。

她被生活虐得最惨,可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尽自己所能去生存。

相比脸上时常挂着挑逗笑容的杜尚,越南女孩很少笑、总是皱着眉,虽然英语很烂,但是语速快并且总带有一种刻不容缓的急迫。

这里再次表白Hong Chau的表演,提名最佳女配绝对实至名归。

她在银幕上就是那个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奔波的小人物,她没有时间和情绪可以浪费,披星戴月的日子唯有在简陋的“教堂”里抱着圣经的时候允许自己落泪,因为生存对她而言就是一场战役。

努力生存的同时,她没有变得麻木不仁,而是抱有极大的同情心和热情对待身边的人。

作为曾经的维权斗士,她没有理想吗?

她有,但是在她看来,科学家的人类存活计划不是自己能掺和的事业,自己的事业是为身边同样深陷苦难的人而奋斗。

科幻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寓言、一件外衣。

比如上文提到的貌似荒诞的“downsizing 缩小”,还有科学家提出的人类存活计划也是简单任性:一群缩小人一起躲到地下的避难所繁衍生息以躲避人类灭绝,直到千万年后地表的自然环境恢复再回到地表。

电影结尾部分的一个小细节颇有象征意味,Paul本来是义无反顾地告别朋友踏上人类存活计划的征程,结果半路后悔又急匆匆的跑了回来,原因也很冷幽默:通往地下避难所的路不是下坡而是上坡。

同行的人告诉他,要先爬到山顶才能开始往下走,所以准备好徒步很久吧。

Paul看着别人兴高采烈的往前走,脚底下犹豫了,这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人类存活计划并不是一条轻松的路,而自己之前竟然完全没有想过这一点。

他本以为找到了所谓的人生意义,其实他只是找到了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

人生没办法轻轻松松的逆转,其实也不需要逆转。

当自己爱的人就在眼前,为什么还要去翻山越岭的找寻?

当Paul质疑自己人生的意义、怒吼“可是我是谁”的时候,越南女孩对Paul说,你就是你自己,你是一个好人。

这句台词在我看来可以算是全片的点题。

Paul最后没有加入人类存活计划,而是回到越南女孩的身边和她一起照顾那些当下就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结局可以理解成Paul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就是没什么“意义”,战胜中年危机不是要把人生翻盘,而是看到自己的本真,跟生活和解,过好当下的日子,接受自己的善良也接受自己的平庸。

也可以说,影片的最后Paul去给独居的老伯伯送饭,离去时又停下来转身,在远处默默地看老伯伯吃饭,那一刻Paul终于战胜了一系列人生变故所带来的自我认同危机,也终于找到了所谓的人生意义。

以上就是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希望对有兴趣的朋友有帮助。

 10 ) 以为是喜剧,结果文艺片

这片给7分,马特呆萌的选片题材都蛮好的,除小李子以外电影第二人……这个片其实是编剧的锅,题材很大想表达的很宏观,但是拍摄出来就出现了很多突兀和断层,想表达的很多,但是都没有表达好,主次不清,造成混乱【想表达环保,科技,人类延续,婚姻,爱情,友情,乌托邦……】结果就是高开低走……其实我是带着看喜剧的心来的,但是没想到是我最讨厌的文艺片说几点印象深刻的①马特呆萌代表的是“逃避主义”,没钱买房就去缩小;老婆离婚就约会单亲妈妈,其实根本无爱;地球灭绝进入乌托邦隧道;最后进入隧道一听徒步爬坡11小时,立马跑出来,并不是他意识到了什么,而是要走11小时走不动啊……②前妻代表“自私主义”,眉毛都剃了一半了,丢下老公跑了,婚姻里面的宣誓呢?

说是为了老公其实是为了小人国里面的豪宅……但是后来又舍不得朋友,我觉得不是 ③越南女友代表“现实主义”,活着,忍着,有博爱,有善良,能游行抗议,能坐牢吃苦,能偷渡活命,能单腿工作,能偷拿东西,能救助更底层的弱势群体……其实一直是夹缝里面求生存的代表 八个fuck主义大家可以了解下,男性啪啪啪有不同需求,不是都是爱……另外我觉得演员很好,女性除了脸还有很多其他的,而肤浅的人只看脸,建议出门左拐去看angelbaby的电视剧④邻居杜赞代表“商业主义”,这个邻居好面子,真诚,真实,对于送玫瑰花礼物的呆萌立马表达出好感,看呆萌打扫卫生又偷笑,回头就想办法拯救他,做着倒卖擦边球的生意获得财富,最佳男配送给你⑤最后村庄的村民代表“乌托邦理想主义”,这些人是我最不耻的,还延续人类基因,一个个又老又丑又怕死的怂蛋最后一个爆破,掀起全剧高潮弹幕

《缩小人生》短评

白瞎马特达蒙的演技 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善意 充满了刻板印象 越南难民英语说成那样也就算了 挪威人实际上都是美语发音好吗 本来对主题挺感兴趣 看了以后快抑郁了 好莱坞亚裔演员啥时能被允许演普通正常人??

5分钟前
  • ≌菩提风花
  • 较差

塑造了真实却又十分个性化的坚韧自立的亚裔女性移民角色。请问怎么就成树立典型政治正确了?又怎么就成刻板印象种族主义了?将投射作为解读,呵呵哒。大洪水寓意腐败导致崩溃的现象和机制,详见Dr. Jordan Peterson的演讲。某些人言必“拯救世界”,却从未帮助过真正的受难者。

8分钟前
  • Nocturna
  • 推荐

2.5星,总感觉佩恩拿错了剧本,结果还是导演自己编剧,这样题材的片子,斯派克·琼斯拍是最合适的,拥有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点子,但当故事进入二三幕的时候,也就是呆萌变小之后,就没意思了。后面的故事夹杂了太多意识形态,跟温吞水一样,期待很高但莫名失望

1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较差

What kind of fuck you gave me? American people, eight kinds of fuck. Love fuck, hate fuck, sex-only fuck, break-up fuck, make-up fuck, drunk fuck, buddy fuck, pity fuck.

14分钟前
  • duckducker
  • 还行

取巧在缩小,失败在放大。许多叙事巧思,只能存活并生动于局部和空泛,而不能宏观和具体。因为会迅速丧失掉:概念的逻辑性——巴以冲突怎么办?美学的相对性——就像短评所言,把人缩小之后去讲一个不用缩小就能讲的故事。而真正的微缩电影总会让主人公面对比自己大数倍的蟑螂!对于后者,伊伯特曾表述过类似的问题:就是把本该属于重点前景展示的类型核心元素给概念背景化。也就是早早抛出一个概念,告诉你来到了外星基地,告诉你人被缩小至十厘米,然后画面上就不再理你,叙事上回归老本行和旧习惯……

17分钟前
  • 赱馬觀♣
  • 较差

前半段不粗,后半段烂掉了。剧情感情直线下滑。

19分钟前
  • Mr沛的笔记
  • 还行

我们最大的权利是缩小自己的身体,最多的财富是不值一钱的时间,最牢的牵绊是脆如薄纸的婚姻,最终的归宿是遁入无光的世界。勇敢的人可以识别勇敢,尽管你蛮不讲理不懂礼貌,我却不知不觉靠近;自由的舌头会亲吻自由,虽然有八种打炮的方式,我发誓那晚是由爱而生。不愿逃入地底,我还爱这夕阳和人间。

22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毕竟人生没办法轻轻松松就逆转,其实也不需要逆转。

24分钟前
  • 月是故乡明
  • 较差

浪费题材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题材太好太有潜力而不知如何舍取

28分钟前
  • 飘飘然
  • 较差

既无科幻,也不好笑

30分钟前
  • newlight
  • 很差

屁政治正确啊?骂之前你们看懂了吗?最后不就正是倒过来讽刺baizuo们一天想着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而不去帮助真正实打实身边正在受难的人吗?越南女性设置刻板我承认,镜头和故事讲的也很一般,所以给3星,但是别以为你懂那四个字就什么大制作都往上扣,这片子算是已经在努力往外跳了。请认真看

33分钟前
  • Iroquois
  • 还行

这么好的点子怎么会写出这么稀巴烂的故事

3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很差

当别人让人类在外太空寻求延续地球生命的方法时,这部电影却从缩小钻地入手,建造了一艘与众不同的诺亚方舟,然而,缩小只是导演的烟雾弹,关键是人生。这个人生与环境无关,是选择自私利己的,还是忘我服务大众的?是孤独一人讨生活?还是两人携手度人生?从呆蒙的什么事都做不好的鲍那里即可得到答案

40分钟前
  • hangain
  • 还行

所以我说美国的科幻片都是披皮的宗教片嘛23333福音片总是这么反套路2333

45分钟前
  • 山洋芋
  • 推荐

在近未来科幻的构架(人类体积缩小而减少地球消耗)中,佩恩探讨的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弊病:阶级、贫穷、存在危机,不会随着社群的整体迁移而改变。一个神奇的概念,见微知著。

46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想到了之前去广州美银大厦工作的时候,每天住青年旅社。好压抑啊,越南女孩演技赞

5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挺有趣的,不过统一性很差,像好几个电影混剪。

5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兩邊關稅再這麼加下去 真的要變小才能活下去了 setting蠻厲害 還是值得加一星

56分钟前
  • 一直在玩兒
  • 推荐

后2/3的剧情和downsizing都毫无关系,但预告片却90%取材于影片的前1/3,可以告他们欺诈了,笑点全靠种族特征来撑,越南女人抛开口音来说,思维状态行为方式也像个弱智,这分明就是刻板印象种族歧视,但满篇又是政治正确,制作方招摇撞骗,编剧精神分裂,导演平庸至极,烂作

60分钟前
  • montage
  • 很差

马特达蒙虽然中年油腻但仍然憨厚可爱,周洪元素丰富但是角色扁平。佩恩借着荒诞的剧情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嘴,假装自己已经不再反复重复美国价值,但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异性恋白人男性的故事,最后回归到了一个自我认同的主题,也没错,佩恩还是那个异性恋白人男性。

1小时前
  • 豆瓣浅度用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