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蒂的道别

Katie Says Goodbye,粉紅色的天空(港)

主演:奥利维亚·库克,玛丽·斯汀伯根,米瑞·伊诺丝,克里斯托弗·阿波特,凯尔·吉克瑞斯特,詹姆斯·贝鲁什,克里斯·劳威尔,内森·科德里,娜塔莎·巴塞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凯蒂的道别》剧照

《凯蒂的道别》剧情介绍

《凯蒂的道别》长篇影评

 1 ) 假如“道别”的凯蒂遇上了《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 而《死亡诗社》中的“威廉姆斯”如“德普”《教授》般得了绝症

假如《死亡诗社》中的“威廉姆斯”如“德普”《教授》般得了绝症,而“道别”的凯蒂遇上了《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十一月的评述链接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应该需要登录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还有香港电影魔鬼辞典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电脑页面 可点击“香港电影魔鬼辞典”各条目开头的“李翼的广播”链接 进入比较“人性化”的排版:(倘若《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英文系基汀Keating教授,身患癌症,从而更“切题”(而不是后半段以一个演戏被父亲反对,从而自杀的学生来“呼应”死亡)的话,整部电影会呈现出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还得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何时”发现自己的绝症?

是在进这所刻板学院之前,之中,还是最后?

如果是之前的话,那当然有点太过刻意,除非他有什么原因在隐瞒病情的同时,还接受一个新的教职……如果是之中的话,那他在得病前后,会有为人处事方面的改变吗?

他会变得不再那么“激进”,而更“世俗”,或者说是害怕死亡,甚至是将诗歌仅仅当成一支临时的吗啡?

当然把他的病情放到最后,似乎也不合适,毕竟原片最后很多觉醒的学生站到课桌上,是最为煽情,也最动容的时刻,而此时要是教授激动的因病倒地,就实在是有点过于反高潮了……之所以会如此设想,是因为2019年在美国上映的《教授 The Professor》,由约翰尼·德普饰演的文学教授,恰恰是发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且是在影片开头,于是不难想象,接下来他的人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结合上文对于《死亡诗社》中教授绝症的假设,不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德普角色患病之前,也就是“前传”的时间里,他是一个怎么样的教授,丈夫,老公,或朋友呢?

除了他不吸烟之外……似乎也没有太大的特色,除了他是“德普”之外,也就是演员本身的光环,或者之前的角色气质,其实是有点略大于角色本身。

更何况,这片不仅是教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而更是关于男主角和他整个社交圈的电影。

于是《教授》可能不免会让人联想起《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来,尽管斯派西饰演的男主角并不是死于绝症,但“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两位男主角在电影一开始都“宣告”自己即将死亡,生命在倒数,只是《美》通过“全知”的旁白,还留了个很大的悬念,而《教》中德普角色最后会如何死去,似乎从来就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然《教授》与《美国丽人》这两片,男主角在与妻子,女儿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是一样的糟糕与不堪,只是《教》最后还是因为绝症的关系,达到了某种大和解,而《美》是一路讽刺下去,直到最后的结局。

关于《美国丽人》一片,之前还将它与《一一》,以及《人间·小团圆 香港仔》放在一起评述,当然我对于杨德昌《一一》的看法,可能跟“主流”观点有所不同。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488884/评述题目:如果《人間·小團圓(香港仔) 》是一部臺灣或美國電影:兼談《一一》及《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其实我个人对于《教授》一片,感觉编导并不需要把他的社交圈子介绍得太过面面俱到。

就侧重跟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之前患了绝症,但后来慢慢好了,之前在那过程中,德普的角色一直用文学,诗歌来鼓励TA,却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教授自己得病了,而且老实说,人都是在劝别人时,表现得最好,最“理想状态”,而一旦轮到自己时,可能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于是教授没准很怕死,绝望,破罐子破摔……而那个由绝症中康复的学生,跟他之间的关系,此时就会显得极为微妙,而不只是教学相长。

其实这就好比一个专门治疗癌症的专家医生,当自己也面临绝症时,可能就比普通人要更有“戏”,同时当他还得面对一个之前的病人,之前被他判断只能活半年,却创造了生存奇迹的那类病人时,就更为微妙……另外,也不妨换种思路,像片中出现过一个紧急联系人,一个有点搞笑的角色,如果是主要讲他跟德普角色之间的故事,可能会比表现丹尼·赫斯顿 Danny Huston饰演的朋友与教授之间的戏份,更为特别一些。

《教授》应该还有另一个片名,《理查德的道别 / Richard Says Goodbye》,毕竟编剧导演韦恩·罗伯茨 Wayne Roberts 2016年的代表作就名为《凯蒂的道别 Katie Says Goodbye》,那是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大女主电影,同时也不妨看作是对于《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那类爱情神/童话,甚至是《律政俏佳人 Legally Blonde》那样的“粉红”女权故事的揭露,与反叛。

女主角凯蒂被身边几乎所有的人伤害着,可能除了她的女老板之外,不过她的伤悲似乎永远只是暂时的,很快她就会展露出标志性的微笑,而这种“坚强”的特质,可能也类似于港片《新不了情》中袁咏仪的角色,虽然后者其实面对的是一种绝症。

当然凯蒂也是有理想的,那就是赚够了钱之后去旧金山生活,但问题是,她赚钱的方式,其实是出卖自己的肉体。

也就是说,这种“原罪”,或者刻薄一点的说法,是她的原始积累,实在是有点难登“大雅之堂”,即使她自始至终是微笑着面对这一切,甚至包括所有人……不过她对于异乡的渴望,就算没有被几乎所有人伤害,可能也只能沦落成一个虚无缥缈的“乌托邦”。

毕竟她在当地的遭遇,跟《狗镇》中妮可·基嫚的角色,并不一致。

没准与《教授》类似,《凯蒂的道别》可能也有一个编导思维上的“盲点”,前者是得病之前的教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而后者是:如果凯蒂去了旧金山,她会如何生活?

这样的设想,可能会一下子让人联想起那部《蒂凡妮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特别是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的原作来,毕竟作者本人认为奥黛丽·赫本离女主角赫莉那种“纯洁的放荡感”实在有点遥远,而适合的人选其实是他的好友玛丽莲·梦露……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刚饰演过梦露的安娜·德·阿玛斯 Ana de Armas更为适合扮演赫利,因为相对于白皙富态的梦露来说,阿玛斯笑得更为天真,也更像凯蒂一样。

刚才提到“盲点”,自我感觉并不是刻意“吹毛求疵”,因为《凯蒂的道别》一片,女主角是被轮番羞辱与伤害,但同时她又是极为坚强的,虽然那份“云淡风轻”的背后,可能是所谓的微笑抑郁症在“作祟”,但我本人更关心的是,支撑女主角内心世界的最后一根支柱,是什么?

当然不是母女情,招待工作,甚至也不是那个她认为一见钟情的男友,而是去三藩市生活的“理想”,虽然这份“理想”放在这个时代的美国,也实在是有点太过一厢情愿,有点太傻太天真……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这份理想还在,她应该还能继续坚持以微笑面对人生……可作为电影编导来说,越是最关键的心理防线,越应该试图去摧毁,从而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倒不是说非得让她去外面闯荡一番,然后发现那些大城市,其实跟这边没有太过本质的区别,不过是楼多几幢,灯多几盏,路多几条而已……而是不妨设计一个《蒂凡尼的早餐》中赫莉式的角色,她从外面大城市回来,凯蒂遇上了她,于是乎,一个对外面世界有无限憧憬的角色,遇到了一个从外面城市“铩羽而归”,或者“衣锦还乡”的角色,两者之间的糅合与冲突,相信会比她与女老板,或者周围那些男人们,都更有戏剧性些。

当然当凯蒂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后,她会何去何从,是放下不现实的幻想,还是继续坚信自己的“理想”或想象,坚信自己可以和《蒂凡尼的早餐》中赫莉在城市中,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从而继续热爱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李翼。

 2 )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真的没想到这部电影会这么有冲击力。

看到弹幕很多人评论,说一开始不去卖就好了。

我记得凯蒂和布鲁诺说她卖身她认为没什么的。

还问过妈妈,相信一见钟情吗?

说明她对两性关系的解读都是在妈妈从小到大的引导下,所以我的解读就是妈妈就是很随便就和男人发生关系并且得到一些小恩小惠。

所以凯蒂也认为这样没什么。

直到遇到布鲁诺,才知道爱她的人是会介意的。

她决定再也不这样了。

真的很难过。

原生家庭真的会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

 3 ) 2022.02.19

不要用世俗的心去揣测一个天使般纯净的灵魂… 片中有一幕是客人少付钱却离开,观影的时候倒带了几遍才反应过来是Katie拿出自己的钱将其补足…对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她拿了客人的钱”而感到羞愧不已… 在获得“不伤害”这一保证后便相信了别人,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保持缄默,哪怕这件事对自己已产生极大的伤害。

整部影片看完发现Bruno没对她说过一句我爱你,从来都是她在说“I love u,”用自己最纯粹的爱燃烧自己。

Bruno只爱自己罢了…而Bear为她担心,为她出头,老板对她的关心远胜于她的“母亲”。

多么寒凉又心酸,着实令人心疼。

这个世界对她很残忍,而她痛哭后又站起,继续微笑。

她接受了这个世界强加给她的一切,纯净依旧,在深渊中仍然心怀希望一步步向前走去。

最后大车的车灯亮起,她伸手拦车,脸上挂着笑容。

或许是Bear?

我这么猜测。

或许她会到梦寐以求的San Francisco,做一个快乐的美容师,spend the rest life with her true lover. 如果世界从来没有恶呢?

如果大家都如此善良呢?

那一定大不相同。

可惜这不现实,Katie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更愿称她为修补者。

扪心自问,我做不到如此善良,永远原谅。

所以Katie在我心中极圣洁。

Bless!

 4 ) 生活可以毁了你,同样可以造就你。

不管外界对她的回应如何,她始终都在做自己,做忠于内心的Katie。

男友布鲁诺最后的放弃,面对亲人、同事的背叛;这一切的来临都没有让她真正放弃。

看完电影会去想换做是自己会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周遭的一切…最后最让我震撼的事同事的背叛,尽管之前那么伤害她,她依然不去计较,而是淡然离开,大哭一场,与过去的一切以眼泪结束,而生活依然会继续,不论生活带给你什么,而我们依然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引人深思。

 5 ) 当生活逼得你无路可走的时候 你就会重新出发!

灰蒙蒙的小镇好像一直都没有阳光照射的样子汽车掀起的灰尘与凯蒂的皮肤一样的蜡黄唯一一条不扬尘的公路就是凯蒂去上班的餐厅她在餐厅里当服务员工资不高但她有一直存钱习惯她以后将用这笔钱走出小镇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做个切实可行的美容师或理发师幸运的话可能还会吃到从来没吃过的龙虾喝过自己从来没喝过的啤酒爱着一个自己从来没爱过的人存钱的速度决定着她奔向未来的速度她想要快点存钱除了餐厅的工作她还有另一份工作为镇上的男人提供性服务对她来说这是另一份赚钱的工作在她没有遇到爱的人之前她一直这样以为但在遇到布鲁诺后凯蒂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从没看过的东西她想带他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想带他一起走出这个小镇想只给他一个人幸福和快乐想每晚对他说一遍我爱你即便还要养活爱喝酒的妈妈应付催债的房东,面对邻居的歧视和谩骂但遇到布鲁诺后好像一切都在变好那么,现在很幸福你还会想要快点离开吗?

凯蒂一直在存钱但一直未出发直到有天她那位酗酒不务正业的妈妈没有告别,没有留恋的把她的钱全部拿走离她而去想要未来一起远走高飞的布鲁诺因为凯蒂的那份特殊工作心存芥蒂骂她是个坏女人也随即离她而去就连最可靠的收入来源餐厅工作也丢了亲人,爱人,工作同时失去的那种感觉大概就像死了一样吧灰的更加令人压抑的小镇肤色更加蜡黄的海蒂感觉她就要被生活打败了没钱,没亲人,没爱人她还怎么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可能正是因为她一无所有现在正是出发的好时候

哭完了就走吧

准备出发!!

 6 ) 生活难免会经受痛苦磨难,但谁说所有弯路,都是人生必经之路呢?

豆瓣评分7.6,评分人数215人的一部电影。

偶然间在电影公众号看到推荐《这部纯良雏妓的故事,绝不能只有200人看过》,顿时有了兴趣,便找来看了。

看完之后,想了一会儿,于我而言,这部戏200人看已然是足够了。

这部电影剧情十分简单,善良纯真少女姬蒂在荒凉的公路上当餐厅侍应,也为相熟司机解决性需要,多赚点外快,供养着自己无业酗酒整日乱搞的母亲,还梦想着用存下的钱完成自己的梦想,日子过的平淡无味,当她遇到新来的修车工布鲁洛之后,她一下子陷入爱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梦想着能和他一起到旧金山生活,但生活并没有打算放过她,男友对她的过往耿耿于怀,母亲不仅勾引她的男友并偷光她的钱和男人跑路了,自己被男友的同事强暴被男友误会而分手,同事偷了餐厅的钱诬陷她而辞职……最后,她除了身上的制服一无所有,在大哭后,她伸手想拦着去往远方的汽车.......有人说女主的演技撑起了空洞的剧情,认为女主的一切都源于原生家庭的罪,整部戏最难能可贵的是女主对于世间的一切,仍抱有最美好的设想。

但这却是我对这部戏最大的槽点。

我承认原生家庭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最终你的走向理应由你自己去控制,母亲酗酒乱搞偷钱,你认为她已经尽力了。

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责任,并不是她生下你养大你,所以她做的什么事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自己在声明立场之后,依然被同事的父亲和男友的同事强迫发生关系,别男友误会抛弃,也并不是全是自己的原因,因为被要求不能说,所以默认是自己勾引了别人,这是要把自己放在多么低微的位置。

甚至于在同事偷了钱之后诬陷自己,也因为被同事撞破过自己和她父亲发生关系而承认自己偷钱离开工作的餐厅.....最后决定离开这里去新的地方生活,有人认为这无疑是她重新开始生活的最佳时机。

这一切难道都是她的错误吗?

既然不是,那又为什么要她一个人承受呢?

在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都能够直面伤害,拒绝伤害的时候,就不会默认这种伤害的存在是正常的。

生活难免会经受痛苦磨难,但并不是所有弯路,都是人生必经之路。

 7 ) Love u kattie

本身对影片没太多期待,只为了打发闲余时间罢了,谁知被女主自然流露的演技征服了,纯真善良的凯蒂,纯真善良的老板娘,纯真的情感。

纯 很难……女主长得不算太漂亮,但她很迷人,不觉得让人心疼,有些可能也是贝尔疼爱她的原因。

我看来她和贝尔的感情是纯洁的。

她的妈妈不知道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她的女儿?

 8 ) 不懂编剧怎么写的剧本

没教育好是妈妈的错,女主这个人格天真吗?

情节前期是可以吃的下去的,符合逻辑的。

后期从女主上两个修理工的车那里,就是为了让女主男票和她的感情线必须发生点什么,女主不可能啥都不说,当男票被误会打她,当被误会拿了40刀,除了被强迫不准说被强奸了,她为什么不说被误会拿钱?

她没必要帮sara挡刀,当她为了最后的工资。

这编剧怎么想的?

逻辑已经吃不下,就是为了让女主100%天真,女主最善良?

其他人都坏。

但是女主演员的演技是真的可以的。

就是剧情后期是真的吃不下去了。

不能为了气观众才是感同身受… 观众不是傻子

 9 ) 女主智商太低了

单纯和蠢是有区别的,被QJ,做sex交易,都是自己造成的。

明知道那两个傻逼不是好东西,还要上车。

男人问她要不要兜风,马上就答应,简直没脑子。

她老妈之前就把房租挥霍了,她还是把房租给了她妈。

明知道她妈贪婪,还是若无事情地把钱依旧放在鞋盒子里。

如果编剧想说人生皆苦,不要用一个脑子不好的角色来证明,完全可以用更好的角色和方式来证明。

 10 ) 学校心理老师布置写一部电影的观后感,这部电影成为了我的首选

善良纯真的少女凯蒂在荒凉寂寞的小镇的一间餐馆里当着侍应。

为了早日离开这个沉闷的小镇和酗酒的母亲,凯蒂在当侍应的同时也会和相熟的司机解决性需要,多赚点外快,梦想存够盘缠就去旧金山过新的生活。

在她的钱积累越多的同时,她一见钟情了小镇新来的一位修车员工布鲁诺,她自以为是真爱,以为看到了曙光,却没想到一切急转直下,转瞬将她拖入了黑暗之中。

有一天,她被镇上的两位男子强行带到了野外,受到了性侵,而凯蒂却选择了隐瞒。

与此同时,她所以为的真爱居然和自己的母亲发生了关系,坏的事情如同蝴蝶效应接连爆发。

凯蒂的同事萨沙的父亲曾强迫与凯蒂发生关系,这件丑事就在这时被萨沙发现了,萨沙的父亲却将责任推卸与凯蒂身上,说是凯迪勾引的她。

凯蒂崩溃了,她想要逃离这里。

回到家时却发现自己的钱已被母亲拿走和一个男人私奔了。

这不是击溃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萨沙为了报复凯蒂,偷了餐馆里的钱,嫁祸到了凯蒂身上,凯蒂居然承担了这一罪责,离开了餐馆。

至此,她失去了一切,她绝望了,彻底绝望了。

她跪在荒野中哭泣,显得那么渺小。

有人看到这里会说,留给凯蒂的只有自杀,没有人承受的了这般打击。

我想先隐瞒一下凯蒂的最后的选择,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主角一路下来的心路历程。

1.首先,我想分析一下凯蒂为了赚外快和司机们发生关系这一行为。

我想把这一行为归结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从小到大凯蒂都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母亲同他人的交欢。

性爱这一原本应该充满了尊重和爱意的行为在她的心里就是一个简单的交配动作,赚钱的工具,所以这并不是凯蒂本身的不自爱,而是原生家庭的罪影响了她的性观念,也是影响了她心理健康的一部分,一种错误的性价值观在凯蒂的心里悄然形成。

2.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凯蒂一见钟情并彻底沉沦于布鲁诺这一心理行为。

凯蒂从小缺少父爱这是一个关键。

从小她的心中都有一块空缺,一个高大伟岸的身影,而布鲁诺的出现恰巧弥补了凯蒂心里的这一块空缺,他给了凯蒂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凯蒂恰巧把这种感觉误解成了真爱。

她自以为得到了自己长久以来渴望的东西,却没看透背后的本质,只是她的幻想罢了。

3.凯蒂为什么要隐瞒自己被强奸的这一事实?

首先,性爱这件事已经被凯蒂物化了,她虽然感觉很难受,却不能准确描述出自己为什么难受,可以说,她没有足够的理由说自己难受。

第二,凯蒂之前已经于其它很多男人发生过关系,这更成为了她告诉别人她被强奸了的阻碍,她觉得别人可能不相信她所说的,或者她觉得她在这时去宣扬自己被强奸了会变成一种“矫情”。

所以她选择了隐瞒。

4.凯蒂为什么“承认”了萨沙的嫁祸?

我觉得此时的萨沙已经存在了一种“自毁倾向”,当身边的一切都在瓦解,她已经无力去挽救什么,她累了,不想再做过多的解释,只能放手让一切毁的彻彻底底。

所以最后的凯蒂自杀了吗?

答案是,没有。

她擦干了眼泪,从荒漠中站了起来,脸上努力挤出了一丝微笑,在公路边上竖起了大拇指,拦下了一辆货车,司机问他要去哪,她笑着说到:“旧金山。

”凯蒂终与她的旧生活道别了。

对啊,她什么都丢了。

但是这无偿不是她重新开始的最好时机。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悟就是,当你一无所有,才算拥有了整个世界。

绝望之时不是只代表了结束,也代表了重新开始,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绝望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痛苦,还有新生。

在今后的人生中,不管我沦落到什么地步,不管生活又多么不堪,我都不会放弃生的希望。

《凯蒂的道别》短评

很喜欢这种点到为止的情绪克制,导演和演员都用一种把控度诠释着人物的悲哀和困境。最后凯蒂边走边流泪边笑边竖拇指的镜头真的是看的百感交集。凯蒂不是故意卖淫,只是生活的淫卖了她的情而已。

4分钟前
  • Jonathan
  • 推荐

Ok, Here we go... FML

5分钟前
  • Lanist3r
  • 力荐

除了女主角,其他角色扁平得跟三级片里面的人物似的。

9分钟前
  • 阿峰
  • 还行

结尾棒

10分钟前
  • 一度的微苏
  • 还行

社会的力量都很大的吧 珍爱生命 远离不靠谱的人

15分钟前
  • Michelle
  • 还行

太让人心疼的女孩,那么漂亮甜美纯真善良又乐观坚韧,被爱人误解被好友栽赃污蔑被男人们欺负被登徒子强暴被亲妈洗劫一空,最终失爱失财失业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也只是崩溃大哭几分钟就站起来重新笑对生活。打不倒的都是强者!We all got a place in the world. You Stay sweet Katie. People need to learn to appreciate things more, cos if u look at it in a certain way,life is so amazing.

16分钟前
  • 木子汐
  • 推荐

走出去就好了,想太多没用,在那个环境,只能用恶意揣度每一个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21分钟前
  • 免色
  • 还行

艸 看完贼鸡儿难受

22分钟前
  • erin静
  • 还行

即便你善良乐观坚强

23分钟前
  • 🥀
  • 还行

离开,什么时候都不会晚。不要到最后遍体鳞伤都不舍得走,至少katie走出去了

25分钟前
  • 阿咪哒
  • 力荐

确实悲剧,很难想像站在她的立场会怎么样,总之,我会不再保持表面的光鲜,哪怕做一个人尽皆知的婊子,也胜过以婊子的身份尽力做个好女人。

27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在拍摄强暴时,镜头既不对准受害者也不对准第一加害者,而是移向了车内的“第三人-旁观者”:恐惧、迷惘、瑟瑟发抖,自知伤害正在发生,却不得不保持沉默。之后这个旁观者在第一加害者的威迫下,被卷入制造伤害的漩涡中。强暴结束后他们问,“How much do I owe", 凯蒂说“Nothing, you owe me nothing.”隐忍、克制的镜头语言与台词,所有细节都动人而恰到好处。“动人”并不是常规的“美”的意义,而是在权衡以怎样的方式表达,与表达体量与事件的抉择下,一切都刚刚好。

32分钟前
  • 江一横
  • 力荐

这是美国松子的故事?摄影和画面处理还挺惹人喜欢的,但是电影整体一直给我一种狗血故事硬凹indie小清新的观感...

36分钟前
  • Madam Veronica
  • 还行

感覺只拍了一半,情緒剛起來就落幕了

37分钟前
  • 酱油声
  • 还行

作比indie>。< Abbott好肉啊哈哈哈哈哈哈

40分钟前
  • megaclubdiolis
  • 很差

黑色生命力,没有跌到过谷底的人不足以欣赏

41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力荐

跌倒了站起来,继续搭上一辆开往未知方向的汽车,下车的世界依然是粉红色的,依然是少女凯蒂,永远保持可爱,也永远怀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3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

1016就像司机大叔每次都会对她说“凯蒂,要开心的”。最后凯蒂走出饭馆,看向四周无助的眼神很戳心。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在经历了诸多背叛后依旧能向生活的道路重新举起手?

44分钟前
  • 阿左林
  • 还行

建议所有直女给你男朋友放。如果你男朋友觉得太夸张太烂了可以考虑分手,我说真的。

48分钟前
  • Volshebnik
  • 较差

太傻太天真到近乎童话。不过中部小镇的气氛到了。

53分钟前
  • yor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