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介绍《极盗者Point Break》是玩极限运动的,并且警察有可能站在盗贼一边,9号下午才去看了电影。
果然很精彩,都很想再看一遍。
且不说剧情是否很烂,那些挑战极限的运动就已经很刺激很吸引人了,管它剧情干什么。
再说了,现在的电影差不多都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剧情,好故事似乎已经被人说尽了,吸引人的始终还是故事怎么说。
而这一次,他们是用极限运动来讲的,那些挑战极限的场面真是激情澎湃,比较合我意,因此才觉得好看。
故事讲的是一个警察在负责调查一个连锁的奇特的犯罪事件的时候,发现罪犯是一些玩极限运动的人,而他们的目标是要去完成尾崎八项的挑战。
尾崎八项代表了向自然力量的致敬,完成了全部的八项,也就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尾崎认为人类一直在向自然索取,就必须有所回报,不然的话自然界就会失去平衡,人类也会毁灭。
因此这些人会去抢银行把钱分给穷人,炸毁被开采了很多年的金矿,让山体不再被损害。
他们要完成的其中一项挑战是“水之生灵”,是两次冲浪,在不可思议的巨大的海浪中完成。
那两次冲浪是电影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场面。
第一次冲浪真是迷人极了。
很多年难遇一次的惊涛骇浪卷起来的时候,看到其实大海并非蓝色,而是半透明的玻璃质感炫目的绿色。
他们在绿色的海浪中穿梭,如诗画般抒情,虽然非常危险,却又那么自由。
人在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脱离了常规的束缚,超越了自我之后,才能体验到那种极端自由奔放的感觉。
看着他们在漩涡中自由自在地穿梭,被大海怀抱,我简直有点惊呆了,仿佛我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个,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我不知道那海浪是美酒在舌尖卷动,还是我被卷入了美酒的漩涡,总之是那样迷醉。
只觉得那一会真的无比的自由,想到了年少时代因为普希金而喜欢上了诗歌。
他说:大海,你这自由的元素。
(好像他说的是“别了,你这自由的元素”,不过在我的记忆中确实那样的。
)其实他的诗,后来我并不喜欢,记住的也只有这句吧。
我不是很欣赏那种激昂的句子,虽然我喜欢激昂的感觉,却不喜欢那样的感觉用太过激昂的句子来表现,觉得那样太直白了,减弱了激昂的强度。
后来他们抢银行的过程中和警察交战,犹他恢复身份,企图说服他们,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而是在回馈自然而已。
博迪说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警察,他问那为什么还让他加入他们的冒险而不拆穿他。
博迪说因为他想看到他自我拯救。
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已经疯了,要生存,就要打破规则。
博迪说他和犹他的不同,就是犹他看到规则,而他看到真相。
看完电影的路上,某人说电影非常精彩,但是那个警察的立场不明确,在中国就必须做出选择,中国人接受不了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能站在中间。
我说我和他的区别也是这样的,他在意的是立场,而我想看到的是真相,我站在真理一边。
事实上某国人的是非观念是很有立场的,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某国人其实并没有是非观念,只有立场,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对的,损害自己利益的就是错的。
电影中的尾崎应该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吧,他的八项挑战包括了“力量、天、地、水、风、冰、命、信任”八项。
他没有成功就失去了生命。
但并不是人们传说的在某一项挑战的时候失败死去的,而是为了救一个女孩而丧生。
那个女孩说尾崎让她佩服的恰好是他唯一的缺点——他真的相信可以用一个理想改变世界。
但是她却相信她的理想,并且追随他的脚步。
这些理想主义者质问世人:没有理想人类还剩下什么?
然而人类只要无边无际的享乐,欲求不满,不需要理想。
我想他们的挑战,其实是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他们对自然有着敬畏之心,而不仅仅是征服。
当犹他在惊涛骇浪中冲浪,差点失去性命被博迪救了之后,他说犹他的胆识胜过天赋,但他缺乏敬畏之心,也就失去了美。
但犹他后来不顾一切地从雪山上滑下去,我认为并非没有敬畏之心,而是他真正热爱自然,想用那种行为表达对它的爱,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因此,当博迪从委内瑞拉天使瀑布仰面倒下的时候他也会跟着跳下去。
那是尾崎八项之中信任那一项挑战,只有对自然绝对的信任,才能把自己的生命彻底的交付给它,从那么高的地方坠落。
因此,最后当博迪对着黑色的咆哮着的海洋怒吼的时候,他才不会阻止他,而是帮助他去完成心愿。
最后那一幕比起第一次冲浪更为震撼,在夜晚黑色的狂风暴雨的海上,博迪要跳进海浪了。
那时候犹他奉命去逮捕他,可是他已经不在乎自己的职责了。
他对他说,你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博迪一遍遍向他怒吼:“你不觉得它很美吗?
”是的,很美,美得有着毁灭的力量。
即使是赴死神之约也是美的。
他说:“这是我的路,让我走完它。
”面对自然,人类是渺小的,但是却在那种让自己感到极其渺小的博大中,才能感受到的内心的向往,用自己的渺小去融入这样的博大,从而变得强大。
被那样激情澎湃的大海吞噬,也太迷人了,死得其所。
有些人想知道博迪最后是生是死,那是没有意义的。
有些人认为他们走上那么美丽而危险的道路,注定了路途是孤独的,是一个悲剧。
其实也不是那样,他们内心有着别人所不了解的热爱和激情,只要怀抱着那样的热爱,就不会因为路上行人稀少感到孤独,即使死亡也不是悲剧。
且不说他们的追求是否正确,只要有那样的执著就足以让人赞赏。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难以用是非来界定,只要有人愿意投入热情,就无可非议。
很多事情都没有值不值得,而是你愿不愿意。
我很想再看一遍这个电影,最后博迪消失的一瞬间,我有点开小差竟然错过了。
不管剧情怎样,不管犹他在做选择的时候怎样让人失望,这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电影。
惊险刺激,又非常抒情。
可是后来,当我看到这个电影拍摄了三年,死了三个工作人员,冲浪的替身演员被海浪拍成了重伤的时候,也难免有一点沉重。
剧中犹他和那个女孩潜到深海那一段也很诱人,拍得很甜蜜抒情。
而他们在潜水过程中,也有可能因为速度不当引起肺部爆炸而死。
拍摄完毕之后,导演才告诉女演员那里是有鲨鱼的水域。
这一切都是那么心存侥幸,一旦悲剧发生又该怎么办?
已经失去生命的那些人也回不来了,而他们也不是因为自己的梦想,而是因为工作失去了生命。
走出影院,晚归路上看到雾霾中的灯火,像潜伏着无数的恶魔在窥视。
人类真的向自然索取太多了,该是回报的时候了,但是已经晚了。
晚了也不是说没有希望了,是指人类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才可以洗净自己的罪恶。
这样的灾难还会持续下去,会有更多的城市沦陷于雾霾,更多的人因此付出生命代价,其中很多,或者说更多的是无辜的生命。
这个世界确实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但却越来越少了,就要绝种了。
时隔几天,当我就要写完这些感想的时候,再次听着这个电影的片尾曲Still Breathing:I may never find my way back to you,still I step into the flame,go on and take the wheel,turning back to the star,and let the fate collide。
有一点悲哀,一点感慨。
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也是一个亡命徒。
我只能不断地行走,无所谓什么归途。
我知道或许我会回不来了,在走向梦想的途中死掉,但我却无法停止脚步。
即使最终我不能抵达又如何,但回来又如何呢?
年轻的FBI特工强尼·犹他(卢克·布雷西 Luke Bracey 饰),潜伏到一队喜欢寻找刺激挑战的盗匪里,该队伍由富有个人魅力的鲍迪(埃德加·拉米雷兹 Édgar Ramírez 饰)领导。
这些盗匪被怀疑是在用极不寻常的方式进行着系列犯罪。
在与鲍迪这一伙人的交往中,犹他发现自己无可自拔的与这伙人产生了伙伴情谊,犹他陷入了职业伦理与追求真我之间的矛盾,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加入到了对人类极限界的八项巅峰挑战的追寻中
“我们都会死,问题是怎么死,你是选择继续还是放弃?
”这是一部剧情为极限运动服务的电影,不管是主人公加入FBI,还是盗窃追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每一项让普通人匪夷所思,无比震撼的极限运动!
看到这些动作和美景,肾上腺激素飙升之余,已无法去关心剧情了。
影片开端的摩托车越野飞跃<图片1><图片8>冲浪<图片2>高空降落,还要在空中撒钱<图片3>蝙蝠人穿越峡谷<图片4>高山滑雪<图片5>徒手攀爬<图片6>自由降落<图片7>看了《极盗者》后,我想很难再有什么画面会让我这样震撼了!
一旦选择,就是自己的路!
看的电影少,这部是我觉得通过电影来表现极限运动的好片子,虽然有点生硬,但是每项极限运动的表现都非常好,如果你不是特别强求为什么以及所谓的逻辑合理性,单纯去体验极限运动以及极限运动者的话,或许会舒服一些,当然强迫症者无解。
镜头八项考验,从逻辑上其实就是硬套的壳,但是这八项极限运动,都是非常需要勇气,非常具有观赏性,影片通过一些事件去把这八个极限运动给串联起来,当然这个串联的方式就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我倒觉得还好,至少,这八个极限运动的镜头,高分。
价值观其实对于极限运动者而言,一直都很好奇,为啥那些人要这样折腾自己,他们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
通过这部影片,可以大略了解到一些。
人们经常会说,他们是无畏的勇士,没有恐惧,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有信仰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谦卑,因为只有你认识到大自然的强大,你才会对你即将面对的挑战有充足的准备,而不是妄自尊大的玩丢了小命,所以真正的勇者必然对未知保持着尊敬,既不盲目也不懦弱。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我知道我会死,只是我想知道我会怎么死(大意)”,死亡是我们最大的恐惧,也是很多极限运动者的归宿。
在同伴的葬礼上说到”我们很快会见面的“,这份从容,真的听的很回味,也只能从真正的强者口中才能听到。
我们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在追寻一个答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对于极限运动者来说,答案是”活得精彩“,在我们为一个一个生命消失惋惜的时候,或许我们也可以为他开心,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情,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景象,体验了我们体验不到的感受,他只是没来得及体验更多。
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很好的展现了作为极限运动者的精神状态,我想一部片,只要有一个地方能做好就已经非常难得,在这样一个商业片的沙漠里,找到一抹绿色。
剧情如果你是一个剧情控,那只能抱歉,因为这部片在剧情上非常弱,不必过于苛求。
总体来说剧情偏弱,故事性不够强,但突出的动作场面,年度最酷,没有之一,包括速7。
特别是翼装飞行那一段应该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拍的这么好。
尾崎八项让人印象深刻,具体如下1、EMERGING FORCE 力之涌现 (皮艇激流回旋)2、BIRTH OF SKY 天之降诞 (珠穆朗玛峰伞降和摩托车高空伞降)3、AWAKENING EARTH 地之觉醒 (墨西哥丛林中燕子洞定点跳伞)4、LIFE OF WATER 水之生灵 (100尺极限冲浪)5、LIFE OF WIND 风之永动 (阿尔卑斯山翼装飞行)6、LIFE OF ICE 冰之固结 (阿尔卑斯山速降滑雪)7、MASTER OF SIX LIVES 命之主宰 (委内瑞拉天使瀑布,世界第一瀑布,3000尺徒手攀岩)8、ACE OF ULTIMATE TRUST 终极信任 (委内瑞拉天使瀑布,高空跳水)以上内容参考:”杀手本色“的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e84ff50102wfxc.html
没想到2015年12月会有这样一部爽快至极的动作电影上映, 燃爆的极限运动场面,运动竞技与犯罪动作相互结合,虽然如今这样的动作电影已经不是市场的主流,但电影骨子里面那种豪放、追求自由和极限挑战的精神,以及几乎完全专业实拍的场面,卧底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情义特写有点像港片,在一群性感男演员的演绎下,还是令人振奋。
热血经典重获新生个人印象中,好莱坞纯粹的动作片,一蹶不振已经N年了。
这个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放光彩、贡献给影迷诸多经典作品的电影类型,在“后《黑客帝国》时代”遭遇了重创,相对于CG辅助的上天入地的极致化视觉刺激,玩儿街头枪战+汽车爆炸就显得太老土了。
所以也就出现了以《谍影重重》为首的新派动作片,以“技术性KO”和凌厉的节奏吸引观众,算是将动作电影的血脉延续下去。
但作为一部动作电影的老粉丝,有时候总是会不合时宜的怀旧一下,如同“审美疲劳”一样,观众也会“特效疲劳”,并进而怀念那些真枪实弹大爆炸的热血岁月。
电影改编自1991年的动作片《惊爆点》,算是翻拍,但故事情节有着一定的改动,没有照搬原著,因此称之为改编。
原版《惊爆点》在当年老牌影星的动作电影海洋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卡神的前妻,《拆弹部队》的导演詹姆斯·勒格罗为电影赋予了青春与热血的气息,大量极限运动的展现与斯坦尼康拍摄技术的引入为该片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活力,男人之间的血性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是一部动作片,却被评为美国历史上十大运动题材电影之一并非偶然。
从这个角度而言,20多年之后,改编版《极盗者》的出现也非偶然,在那个“小鲜肉”这个词还未出现年代,青春与热血是该片两大关键词,在如今的市场上乃是大行其道的所在。
其次电影以极限运动为主题,并非单纯的枪战飙车,如今再以《速度与激情》等一系列以竞技奇观为主题的动作电影火爆的同时。
《极盗者》以脱离竞技主题的动作电影,加之如今拍摄技术辅佐下,在电影营造强烈视觉奇观前面要加一个“更”字。
实拍下自然与工业之美《极盗者》的场面是最大的看点。
“尾崎八项”极限挑战的噱头足够吸引人,墨西哥高空速降、委内瑞拉徒手攀岩、阿尔卑斯山极速滑雪,还有照应收尾的大潮冲浪。
这些动作场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拍。
众所周知,如今很多动作电影,以《速度与激情》、《天龙特工队》为首的作品,动作场面上不排斥、甚至还是主要借助CG特效来加强刺激效果,其目的是为浸染在CG中的新生代影迷提供一种相对而言比较“模拟”、比较“原生态”一些的动作场面。
稍微有点特效常识的观众,都能鉴别出其中大量绿幕特效的使用,这样固然可以提升视觉观感,但相对缺少了实拍的质感。
就像诺兰一直坚持使用实拍和胶片的效果一样,《黑暗骑士》中重型卡车翻车和真实医院的崩塌完全是真实的效果,这种质感是CG无法比拟的。
本片在动作场面的塑造采用专业特技演员真实的极限运动。
电影在实拍选择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航拍,影采用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航拍的远景,为电影提供宏观的视觉奇观,另一种则是非比寻常的主观镜头,即在特技演员身上架设摄像头,让观众跟随者演员的视角穿越大自然各种险境,在大银幕效果下,电影本身就在塑造着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奇观,更不要说在高速镜头飞驰场面的热血张力。
观众在沉溺于感觉刺激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勇气所折服,这正是极限运动始终根本。
主角在一步步接近犯罪团伙的时候,他同时也被他们快活、狂野、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活方式所吸引。
实拍带来不俗的质感,这是《极盗者》最直接的观影体验,顶级的拍摄技术与自然融入一体,纯粹的自然之美与电影工业之美都不可或缺,两者的结合,才能把《极盗者》中真实的情感与不受限的想象力表现出来激情点燃生命不论是哪一类型,也不论在哪个时代,剧情在纯粹的动作片中都不是最强有力的电影元素。
本片的故事与老版如出一辙,只不过将博迪等人抢银行等犯罪活动用于极限运动的资金这个线索,变成“尾崎八项”极限挑战对自然的偿还,有些盗亦有道的味道。
青春与热血依旧是故事主题,其实这个故事有点像立体版的《速度与激情》,FBI与犯罪分子的兄弟情义,但绝无后续,一个源于自由梦想和挑战的动机,首尾呼应的大潮,博迪的梦想就是找到最大的浪,站在那浪尖上。
电影的结尾如同《速度与激情1》的结尾一样,犹他放任博迪走向了大潮,让他带着冲浪板冲向巨浪,他再也没有回来。
在这世界上,总有人能用自己的激清点燃别人的生命,让周围的人跟着他一起燃烧起来,放射出生命的光芒。
特别喜欢的一处,就是犹他向天空开枪的场面,完全致敬了原版。
影片中几位青年演员非常有活力,主角犹他的扮演者卢克·布雷西有点神似已故影星希斯·莱杰,只是略显青涩。
可能因为是注重影片整体的亲和力,反映在演员的表演上,就总有一种“给人看”的意思浮现于表情与肢体语言当中——这并非完全坏事。
由于剧情本身比较“基本”和青春气息的代入感,演得太认真了太过火,反倒会让有基本智商的观众认为很傻;所以,不太认真地演绎角色,在这部青春和极限热血男儿为主的电影中,反而有点“恰如其分”的意思。
《极盗者》是一部强调在技术升级的前提下打造更真实动作体验的作品,在剧本层面沿用老版的主体,能够吸引核心观众群的cult力量,在场面营造上也极力推崇“去CG化”的老式硬朗桥段,用实拍的质感和热血的激情唤起的,是老一代动作片影迷们的新希望。
今天又去影院看了一遍《极盗者Point Break》,或许就要下线了吧。
我想再看一遍两次冲浪,第一次让人惊叹,第二次最后博迪被海浪吞没的时候我没有看到。
我想再看一次他们在海浪里自由奔放地穿梭,也想再看一遍博迪对着暴怒的海洋怒吼:难道你不觉得它很美吗?
第一次冲浪感觉时间很长,虽然浪很大,但是晴空万里,碧绿透明的海水想起巨浪,就像美丽的玻璃漩涡,人在里面自由穿梭,那么悠扬抒情,就像跟着大海的的脉搏起舞。
看了一下前几天写的感想中说:看着他们在漩涡中自由自在地穿梭,被大海怀抱,我简直有点惊呆了,仿佛我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个,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我不知道那海浪是美酒在舌尖卷动,还是我被卷入了美酒的漩涡,总之是那样迷醉。
只觉得那一会真的无比的自由,想到了年少时代因为普希金而喜欢上了诗歌。
他说:大海,你这自由的元素。
可是今天,觉得之前很享受的长长的情节都变短了,一下子就过去了。
大概是特意去感受,因而要求得多了,反而觉得喜欢的情节很短暂,不能满足。
只有偶得相遇的美妙,更加引起特别的惊喜和震撼吧。
然而在意犹未尽的一次次回味里,因为记忆本身和回忆时的想象,曾经感受到的美会被加强,变得印象更加深刻。
即使情景模糊了,美好的感觉还会一直留在心里,还会一次次想起,不会因为短暂而消失。
这一次,我看到了犹他是如何去抢浪,引起其他冲浪的人和游轮上的人的震惊,又是如何和博迪并驾齐驱,表达对大海深深的热爱,以及如何享受那不可思议的巨大海浪带来的自由,又是如何被浪头打倒,沉入海底被博迪救出去的。
博迪对他说:“你没有恐惧,你的勇气胜过胆识,因此你很厉害。
可我看到的大海不同。
你没有敬畏。
当这两者没有联系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美。
后来在阿尔卑斯山上,没有路的情况下他不顾一切地滑下去,也没有畏惧,可是我看到的是他对自然的热爱,而不是征服。
他用自己的生命向大自然表达他的热爱。
如果不爱,没有追求和梦想,安全地活着,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这一次看到犹他和莎拉潜水的情景,我才想起我竟然忘记了电影中这么甜蜜的一幕,当时也感觉很悠长抒情,这一次看也似乎一下子就从深海出来了。
莎拉说他们是漫游者。
犹他问她漫游者也有路吗?
她说当你停止寻找的时候就找到了。
犹他问她怎么停止?
她说享受现在。
这一次我很留意地听了当时那首歌Warm,伴着他俩在深深的海里的舞蹈,心灵和身体的碰触,真是缠绵悱恻。
这样的时刻总是非常短暂。
后来犹他恢复了警察身份,发狠追捕博迪的时候,把莎拉当做他射杀了。
隔着一条铁轨,他两看着对方,两个人眼里都闪着泪光。
那一刻是整个影片最让我,或者是唯一让我难过的地方。
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热爱,但作为人立场却不同,犹他要遵守的是规则,而博迪追寻的是真相。
但毕竟是有着共同追求的,因此最后才能让直升机离开,让他冲进暴怒的海浪,完成他的心愿。
最后,犹他对博迪说你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他说难道你不觉得它很美吗?
他被夜晚的大海吞没,沉落黑色的甜美的睡眠。
他追寻自己想要的,也得到了。
当那一幕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或许我错了,那并不是夜晚的大海,只是因为暴风雨,因为那是暴风雨中的惊涛骇浪,乌云滚滚,才显得像是在夜晚。
并且突然醒悟这也不是尾崎八项的最后一个挑战,最后的挑战是从天使瀑布上仰面倒下去,跌进激流,他已经做到了。
之所以再次冲浪,是因为之前那一次他为了去救犹他而没有完成,那次对他来说并不会致命。
那一次简直就是海浪在配合他的激情,而这次真的是用生命去向海洋致敬。
他对犹他说:“这是我的路,让我走完它。
”之前犹他自责因为他的影响和鼓励,让朋友摔下悬崖,还因为他的冒险,让另一个人摔进雪山丧命。
博迪对他说:“不是你的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只要他一开始就是他选择的路,和你无关,每个人都只为他自己负责。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不要去负担别人沉重的人生,也不要怨天尤人,自我承担,这个世界将会美妙得多,人生也会更加轻松美好。
看完电影走回来,其实今天根本不适合走路,因为虽然阳光灿烂但是气温比较低,还有一点风,挺冷的。
走几步没关系,走远一点就会越走越冷的。
这样的冬天,在太阳下和荫凉的地方感觉区别很大,但又无法一直走在太阳下,因为很多地方被建筑物遮住了。
不过我还是走了回来,这点冷和电影中他们的冒险实在是没法比。
晚上看到一弯月牙是蓝色的,我想大概因为车窗玻璃的缘故吧,放下玻璃还是淡淡的蓝色,只是蓝得更加清澈了。
那是因为被蓝天映得发着一点幽蓝的光吧。
雾霾,阴天,连续几天灰蒙蒙的天空之后,再见蓝天和星月,真是恍然隔世。
我想到了电影《北壁》中冷冷发着寒光的月亮,有一次看到被人加了一点暖色,那个人大概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极盗者》是我今年在电影院看过最好的纪录片。
哎,谁拉我衣服,哪里说错了?
好吧,纠正一下,《极盗者》应该是一部警匪动作片,讲一个FBI探员追捕一组国际盗窃团伙的故事。
故事里有技法惊天的劫富济贫,警匪之间的追踪与反追踪,卧底无间道,银行抢劫和街头枪战,等等。
不过,谁是跑来看这些的呢?
观众期待的,是片中那些疯狂之士的疯狂之举。
他们从运输机直接空降进地穴,顺便把房间大的钞票堆凌空肢解;他们身穿滑翔翼在山谷间极速飞掠,与嶙峋的峭壁擦身而过;他们从陡到近乎垂直的雪峰滑落,或者跟能把大卡车像玩具一样乱掀的山石流赛跑;他们用几根手指支撑住整个身体,把腿劈成180度往上去抓钩那微小的突出。
即便是那些警匪片必不可少的追逐打斗,也都被包裹在体育竞技的形式里,看谁跑得快,摩托骑得好,跳得远跳得准,野外求生的能力有多牛叉。
回到开头的话题,说《极盗者》是纪录片,可不是讽刺它情节稀薄,而是对其动作编排特色的一种褒赞。
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动作片等于没情节,好莱坞编剧很擅长用动作来讲故事,比如今年的《疯狂麦克斯4》,长达几十分钟的打斗里,层出不穷的变数让情节也持续着高速推进,绝不是为打而打。
但《极盗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每一场挑战自然的玩命之举,都在纯粹展现自然风光的绮丽诡谲与人类意志与体能的高度,不掺情节起伏变数,没有添油加醋的人工惊险。
常常是长达几分钟的动作片段,一气呵成,讲故事这个任务被推到了一边。
这样一来,我们即便知道有替身出演,即便清楚画面有后期加工,在目睹的那一瞬间,仍愿意相信这是完全实拍的“纪录片画面”,真实地就像架在你鼻梁上的3D镜片。
这部套着警匪片壳子的极限运动纪录片里,人与人的较量,压根不算事儿,主角在兄弟之情与法理正义之间的抉择,也就靠吼了一嗓子有所强调,至于人与自然的交锋,则完全被当做谬论拨乱反正了。
根据反派的理念,他们攀山跳海的意义,不在于征服自然,而是对自然的一种致敬。
他们都是虔诚的自然之子。
(剧透警告)当匪首最终融入无边的浪花,很让人想起吕克•贝松经典《碧海蓝天》那个饱受争议的结局。
两片主角在性格上十分相近,他们都不是符合世俗道德规范的正派之士,但灵魂中藏着某种光芒闪烁而令凡夫俗子神往之意,这也是影片的核心魅力所在。
归根到底,片中最大的冲突是极限斗士们与自己的恐惧所做的争锋,也点明了片名point break的意思,即恐惧占据上风的那个临界点。
这部片翻拍自1991年的《惊爆点》,那时候的基努•里维斯就像今天的卢克•布雷西一样年轻。
看《惊爆点》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已经不太记得情节了,但一些标志性元素仍然令我印象深刻,比如帕特里克•斯维茨扮演的劫匪首领喋喋不休的生存法则。
《极盗者》的埃德加•拉米雷兹所饰的同一角色被缀上了一个环保主义的标签之后,这一属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要的是,我们仍然会被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说辞所感染,觉得还挺酷的,为之献出生命挺可敬的。
还记得吗,另一套打着动作片幌子的体育竞技片《速度与激情》,也同样有个伟岸肌肉+哲学头脑的唐老大。
没错,我很早就认为《速度与激情》从《惊爆点》偷过灵感,而《极盗者》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血缘关系,诸如与匪首的妹妹相爱,餐前祷告等设定。
话说回来,考证谁来自谁已经无所谓,反正我都一样爱它们,爱那些将自由的定义拓展到海阔天空的瞬间。
(文/方聿南)
几年前的那个下午,从影院出来之后,心情激动到无以复加,只可惜那种感觉没有人可以分享。
后来在豆瓣写了个短评,就一句话,我要给这部电影100分!
评论里有很多人,都说动作好看到极致,可惜剧情烂到家。
那么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人看到这篇文字,能稍稍改变一点想法。
先说犹他,主角的出场设定,是一位很有天赋,很有名声的极限运动员,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通过给合作公司打广告来赚取金钱和奖品。
然而有一天,他失手了,拍档因他失去生命,而他苟了下来,在死亡面前选择了退却,压抑着自己的天赋本能,重新进入学校就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进入FBI,也是想用纪律来约束自己。
直到看到博迪那一天。
博迪(私以为他才是真正的第一主角)其实早已死了,在少年时代目睹尾琦被捕鲸船撞死的那一天,就已经死了,活着的不过是他的躯体(Body这个名字起得真是妙不可言)。
整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也早都已经死了。
请注意一下,他们脸上随时随地都充满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对除了尾琦八项以外的任何事情,都充满了不屑,包括他们的赞助人。
他们有着同一个名字——极端环保主义者。
喝最烈的酒,骑最野的马,金钱美女,对他们毫无意义,生命对他们来说,就是绚烂的夏花,死亡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终极目标。
看懂了他们的心态,才能理解他们为何如此执着于各种花样作死。
博迪早知道犹他是警察,这点影片其实交待得很清楚。
七年前犹他也是极限运动界的网红,给运动饮料打广告,在油管上传视频,销声匿迹这么久又突然出现在博迪面前,还死缠烂打,没有目的性才真是见了鬼。
犹他之所以能够入伙,更不如说是博迪拉他进来。
有些精神,可能只有同为极限运动者才可以意会。
犹他想抓博迪归案,博迪何尝不是在无时无刻影响着犹他?
通过翼装飞行(风之永动),雪山速降(冰之固结),来唤回犹他对极限运动的热爱,和主角妹妹互动,了解博迪的思想和精神。
可以说,当剧情进行到这里,博迪已经成功了,那个无所畏惧,敢于挑战一切的犹他,回来了。
两位主角在此时精神上已经达成共鸣,只有一点细微的差别。
博迪漠视所有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犹他还没有走到那么极端,终于在炸毁金矿的时候,产生巨大分歧,分道扬镳。
从这里开始,犹他决心抓捕博迪一伙,并不是为了将他们绳之以法,恰恰相反,是为了拯救他们的生命,又或者,保护那些在挑战过程中被漠视的生命。
后面的情节无须赘述,犹他在理智和感情之间,最终还是选择屈从了自己的内心,放手让博迪完成最后一项挑战,哪怕明知一去无回,只为了那一刹那绚烂的美。
而自己最终也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回到他真正热爱的极限运动,哪怕生死不知。
本人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它是由凯瑟琳.毕格罗导演,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名字叫做《惊爆点》,又名《断点人生》。
那部电影在我的记忆里很惊艳,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哪部电影,能够把那么多的商业元素都拍的很好看:冲浪、爱情、动作、美式足球、枪战、追车、跳伞……以至于后来我再看到这样的电影,第一反应都会认为:这是部《惊爆点》式的电影。
包括这部《极盗者》。
时光网 《极盗者》中文版剧场预告片1当我前不久看到它的预告片的时候,就觉得它很像那部《惊爆点》,直到我听说它就是由那部电影改编而来的……什么都别说了,买票吧。
突然见到了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而且在知道的时候那部电影已经上映,省去了等待的时间的人,应该都能理解我的这种心情。
在看完以后,我必须得说,本片拍摄极限运动的部分超乎想象地精彩,而剧情也是超乎想象地烂。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应该进电影院看3D(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尽量去看IMAX3D)的电影,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也就失去了看这部电影的很大一部分意义。
其实这部电影本来有机会成为《暴力街区2》、《突袭》和《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那种“场面好看得能让观众忽略剧情的薄弱”的电影,但很可惜,本片里的反派总是喜欢自我陶醉地说教不休,以至于一到剧情的时候观众就想看手机。
而且那三部电影至少还能做到剧情相对完整,相比起来《极盗者》的剧情则没头没尾,有时候连事件的前后联系都缺乏逻辑,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刺客聂隐娘》(开个玩笑)。
男主角自从见到那几个反派之后,他们就一直在那装逼,说什么我们完成八项挑战是为了拯救人类,追求最高境界,回报大自然,在把男主角打了一顿之后还说了一句You don't know shit,然后当男主角帮他们的老大点了一支烟以后,他忽然就有了加入的资格……好吧,这种不重要的细节可以忽略,于是我很期待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大自然,结果发现他们从头到尾除了炸了一个金矿以外,好像除了二氧化碳也没有回报给大自然什么。
就算连男主角加入他们之前的事情也给算上,他们做的事情最多也不过是劫富济贫而已,非要扯那么多虚无缥缈的东西,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有种中学生想买PS4所以骗家长说这是学习机的感觉。
<图片3>除了怎样回报大自然以外,全片最大的悬念莫过于他们在做了那么多事情之后究竟可以得到什么。
但是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得到的仅仅是从容地走向死亡而已。
之前瞎逼逼了那么多,全都是在Kidding you!
这个谜底的坑爹程度堪比《惊天魔盗团》结尾的“我们努力了一整部电影就是为了看最后的那一道光”。
不过这样的处理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在看《惊爆点》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那几个反派为什么要把男主角这个定时炸弹带在身边,最后被他害得全军覆没;在这部电影里面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这哥几个都是疯子,做这些事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寻死!
我们很难见到这样的一部电影,从头到尾正面角色都跟不上反派(其实那几个人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最后发现其实根本就不用理他们,他们自己就把自己给弄死了。
面对着这样的剧情,我觉得就算这部电影像《古墓丽影十周年纪念版》一样,直接用原版的剧情来复刻一番都比现在的效果好。
吐槽了那么多,最后还是要夸一下本片的场面。
无论是开场的摩托车在山脊上飞速奔驰以及充满活力的冲浪,灯红酒绿的派对,唯美的水下共舞,火爆的动作场面,还是惊险刺激的跳伞、滑雪、高速滑翔、无保护攀岩等极限运动,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总之,它依然是一部值得走进影院观赏的电影,如果你忽略剧情的话,这会是今年最激动人心的观影体验之一。
还是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的《惊爆点》更劲爆,极限运动(犯罪明星)就是性高潮和死亡。不过似乎观众更喜欢加上了环保和人生意义的《极盗者 》,我看见几个极限运动爱好者现身说法,无外乎四个字:安全第一!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则《速度与激情》的短评,说电影看得让人热血澎湃,看完电影把自己私家车的钥匙一拧,就萎了。。。
剧情简单俗套,但是节奏紧凑的极限运动完全可以载入影史。越野,冲浪,翼装飞行,滑雪,徒手攀爬都非常惊险刺激而且都是实拍
意义不明,所谓破案幌子的极限运动电影,剧情完全没有,演员也一般,只是为了看泰瑞莎,很多人说看了很燃,然而个人丝毫没有感觉,一部电影没做到怎么好好讲故事再炫酷也没用
热血青年单方主观臆测脑残片
越是无人之径(鲍迪一直说这是我的路),越有震撼风景,看这种电影绝对丰富生命体验。观影过程就是“卧槽太美了!”“卧槽卧槽太牛逼了!这还是人类么!”踏遍千山万水,挑战八大极限,不得不说看得爽爆。走出影院大家才回过神来:尼玛这剧情真是烂成翔,人都是神经病吗,俩男主的真实动机一定是真爱…
国内 运动题材 电影历史票房榜冠军(2.48亿),剧情没那么动人心魄,没啥大明星,有的话可能口碑票房会更好
不错,虽然剧情没啥内容,但是干货太多,景太美,看了相关介绍,更加喜欢了
价值观和叙事逻辑都很混乱,场面和动作还过得去。
燃爆的极限运动~就是剧情有点弱。
这是一部极限运动宣传片……景美,运动动魄惊心,故事……嗯,就酱
极限动作戏拍得华丽又写实,可以留名动作片史。仅此。
场面很不错 很精彩 文戏。。。相当于没有
我下错了。。T_T不是91年那版。。IMDB上的人真损啊,&#34;the characters are so flat and annoying that you almost wish they would get killed off.&#34; &#34; if you want brain cancer, then &#34;Point Break&#34; is just the film for you!&#34;
看完回家发现拍摄过程有三位staff不幸罹难,顿时肃然起敬。虽然剧情硬伤,但是镜头确实好看,最爱翼装飞行和冲浪部分,作为深海恐惧症和恐高症患者表示很过瘾。
剧情什么的,都无所谓了 简直就是一部极限运动的宣传片,男主角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女主角就不同了,越看越像斯图尔特,而且更柔美,堪称一部爽片 肾上腺素飙升啊。。。
极限运动的戏份十足精彩,瀑布攀岩一场戏更是看的手心一把汗,惊险刺激直追碟中谍4的征战迪拜塔。文戏就不说了,强力催眠。 [doge]话说男主角真的不是精灵女王的儿子么,完全就是男版的Cate Blanchett. ★★
感觉犯罪元素只是一个背景模板,体育类型——极限运动才是核心,甚至还有环保主义参与,虽然有点极端走向了。比起原作,少了些基情,在视觉上更多的大远景,人物的魅力却少了很多,特别是反派。
极限运动的题材还囊括了多项运动看着爽,可惜剧情太烂。
做为各类极限运动的视觉大片来欣赏还是不错的,但作为故事情节片就弱爆了,特别是和犯罪活动的联系显得非常牵强,尤其是对索取和回报主旨的理解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是不是受了惊天魔盗团的影响。搞极限运动的偏执型人格很可怕啊,某人说让他想起了人肉炸弹的极端主义者
动作场面很值得看,但除此之外的剧情不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