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明明白白的决裂,友情中似有若无的联系让人更加不知所措。
历经青春的荒唐与放纵,却要面对如今的客套与尴尬。
时间筑起了高墙,任谁都想不甘心地去推一把。
Kurt想要一场无所顾忌的冒险,Mark却被家庭所累,Kurt发自肺腑的剖白没能激起Mark的回应。
他们之间的关系宛如Kurt的比喻——a tear-shaped universe,正在不断坠落。
昨日欢愉既是昨日,便无法重现,顺其自然或许才最长久。
雷查德喜欢用电台广播的方式来进行时代和状态的渲染,《某种女人》里如此,本片里也如此。
有关于社会和政治的媒体话语在电台里播放,而两个男人的状态也与种种信息轰炸下的焦虑时代相契合,从城镇前往山区森林,从现代前往原始,从喧嚣前往静谧。
可以将这场二人旅行看作一场寻回,寻回昨日欢愉,寻找习惯了模式化生活之前的状态,但他们的相处却时刻展现着疏离与隔阂的状态,尤其是mark。
拥有家庭的他有着这个阶段必然拥有的压力与困扰,他毅然决然的奔赴这场与旧友的旅程,但似乎又无法真正的全情投入。
他是沉默的一个,是忧郁的一个,而kurt则显得目的性更加明确,也更主动,他们看起来是两个状态的物种。
这场缓慢安静的旅行满满的进入大自然,慢慢被绿色的植被环绕,两个人一条狗,直到温泉时刻,kurt为mark按摩时,一直以来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焦虑与隔阂才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的肢体接触中得到了抚慰,这是一个暧昧的时刻,电影对于两人过往关系的交代几乎为零,一切信息都存在于此刻,因此每一个脸上的表情与神态,肢体的接触所带来的状态的变化都具有了多重的解读性,这也是雷查德极具个人特色的叙事节奏与方式。
结束旅程后的分道扬镳,mark回到了家庭,而kurt独自一人在霓虹闪烁的街头游荡,在一场关于交谈和触摸的生命交叉点后,两人回到了交点之前的生活,似乎没什么不同,也没什么改变,这样的旅程变为记忆,就像片名一样,昨日欢愉,是一次触摸,也是过往的情谊,但只在昨日。
凯莉莱卡特踏入千禧后重返影坛首炮是公路电影,与Jonathan Raymond改编后者同名短篇,获不少影评叫好,更被收入Criterion Collection。
故事也符合莱卡特的极简主义风格——讲述两名旧友来个俄勒冈短旅行重聚,目的地是近年已关闭的Bagby温泉。
选角演出称职,但通篇节奏散漫,两人早已逝的友谊令人无法投入。
发现一位喜爱的导演比看过五部好看的电影都更值得。
电影开头平淡无奇,普通如我们的生活,趣味随着慢慢看下去而浮现。
看完之后,我立刻倒回去重新看了开头,带上已有的兴趣和了解,又有了新的收获,这样电影才算完整看完。
就像纸条必须重合一部分才能围成为一个圈。
我喜欢里面那种阴天的感觉,冷但不寒,电影里充满了在中国我从没见过的森林,绿色还有其中的宁静。
豆瓣简介比我总结的好:好久无见两老友,周末两天的一次野外露营之旅。
我说这是公路片,只不过路途有点短,交谈也并不怎么多。
但就是看着两人一狗在这么美的风景中,慢慢行走,我们很自然联想到,我们自己去的话也会这样吧。
并非漫无目的,目的地那无人看守,仿佛自然存在般的,不知何时何地被何人搭建起来的简陋木屋和温泉管道,太舒服了,旅行的疲惫和期待在此释放,空荡荡是没有人,但有狗在四周游玩,还有鸟在树上鸣叫,闭上眼讲述着脑子蹦出的久远的无论什么,比如:“忧伤(sorrow),只是褪色的欢愉(joy)”。
远胜城市中无数温泉酒店。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生活本身或许就是痛苦本身。
《Old Joy》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暂时性与现代生活方式解离的概念,它几乎没有情节铺陈与人物塑造,但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无端的纪实性影像,才能为观众带来填满了游走宇宙般漂浮感的独特情感体验。
苏轼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故事足以概括这部影片,只不过时过境迁,从北宋到布什时代,从黄州到俄勒冈州。
两个旧友离开浮躁的日子,短暂重现昔日的郊游时光,难得美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日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楚。
现代人也许更痛,记性不算差,但知道的故事又太多太难过。
琐事喜欢冒泡,心肠总被愁绪包裹,已是常态。
Kelly Reichardt细腻到近乎读心,开篇三两句台词便能将Mark怀孕的妻子———这个戏份仅有20秒的配角———半生讲透,同时把Mark的生活记录下来,整个故事的叙述也便立了起来。
Reichardt在采访中坦白本片是具有政治议题的,和她其他的影片一样,虽然聚焦在人的行为本身,但背后一定是某种特定的社会心理。
作为左派自由主义,她刻意将车上的广播设置为左翼对布什政府的抗议。
本片的表达也是对后911时代虚无主义的诠释。
Kurt有两段无比美妙的台词。
一个是坐在帐篷和篝火边,Kurt讲述着天文宇宙物理规律,唯美化的真理听起来似乎就没那么残忍。
“The world is like a huge drop of tear,a tear slowly dropping through space."二是Kurt和Mark泡温泉时的闲言碎语,回忆着自己和陌生人的交集,自己不合时宜,因此羞怯于面对他人。
摩登人的知识储备量明显与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成反比。
能脱口而出光的速度,却看不清自己衰老的程度;能和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共情,却不知道怎么爱身边的人。
只顾看远处,脚下的路就看不到了。
伴着Yo La Tengo暖和的吉他清音,看着绿树,河流,云雾,泥土,试着和自然生活简短邂逅,真是舒服。
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尤其在影像的世界里,每一位个性迥异的导演都有着自己的方式去阐述人物的感情。
可能是王家卫电影里的都市暧昧和疏离,也可能是维姆文德斯泊式的寻找,抑或是卡拉克斯的疯癫极致。
第一次看凯利.雷查德的电影,我想这一定是一个温柔的人,因为从未看过如此温和的影像。
雷查德的电影有一种“慢”,人物的互动很慢,故事很慢,甚至让人觉得时间都慢了下来。
对此雷查德在阐述自己电影拍摄时有说道:“我想使用精心雕琢的时间片段,再加上日常琐碎细节、生活单调重复、开放的空间……看看在基本不借助戏剧高潮的情况下,能不能得到戏剧张力。
”纵观雷查德的电影,虽然涉及很多不同类型,但即使是西部片类型雷查德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讲述故事,她会很固执的用胶片,却又大胆的改变传统的画幅让人和主角的视角同步,她痴迷荒野的凄凉风景,却又用一个个暖心且伤感的故事感动每一个人。
凯利.雷查德就是这样一个导演,她有着老派手法的追求却在自我艺术的创作上不惜反叛,她温柔且充满耐心的浇筑着属于自己的时光琥珀。
因为雷查德的老派灵魂,她的电影不仅好看也很简单,充满着极简主义的作风。
虽然雷查德的电影主角大多身处荒野且在寻求某种精神慰藉,她总能精准的表达人物之间的情感。
在《某种女人》中,导演用这部冷清色调的电影精确的表达每一个人的情绪和隐忍,尤其最后一个故事中仅仅通过肢体和一些欲言又止的表达展现一个孤独的人渴求情感的回应。
看雷查德的《昨日欢愉》,也是一部典型的雷查德电影,美丽的野外之景,老友的重聚,以及那些往事的回忆,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雷查德的温柔是有着穿越影像的魅力,时间是倏忽而过的,但那些驻留的瞬间往往却是最动人的。
凯利.雷查德作为一名女导演虽然和凯瑟琳.毕格罗一样喜欢拍摄男性主角却更多展示了情感层面的波动,她有着女性的细腻也有着更为广袤的包容情怀。
在《昨日欢愉》中导演虽然描述了两个男人的情感却有着明确的友谊区分,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把一切自然景色都当成演员之一,使野外的场景更具有封闭性,更贴切英文名《old joy》将整个场景包含在时光之外,更像一个温润的琥珀。
电影中设置的倾听者和倾述者角色都是各自困在生活困境之中的,为何温泉的戏份格外好,因为有一种真正的放松,从内心到情感的放松,结合自然的静谧,电影也使观众得以放松。
旅途结束各自回归生活,这样一个电影小品虽然简单却给人更多的感悟和思索,在情感方面更有一种舒缓的惬意式的忧郁。
印记时间的电影,总能给人这些美好之外的延伸。
看了这么多电影,第一次看人泡澡这么 惬意 心旷神怡大自然的治愈效果我一点也不怀疑。
这部电影开始部分,夫妻之间可谓剑拔虏张的对话太真实了。
加入老友这一元素,赞爆。
电影名字也不知道是咋翻译的,总让人有诱惑性质的联想,所谓的old joy 绝不仅仅是昨日欢愉。
可能在一系列自然友谊的治愈后,平和的继续面对生活吧。
old就是一种过去了但是却又深藏影响的注脚。
另外,这里的老友也是呼应这个old 。
有的欢乐,说真的,还真得老友之间“破冰”闲聊。
歇下武装不易,破除防备不易,丢下高傲不易,远离俗世不易……所谓的没有交集 不再联系现实生活就是如此真实。
最近启动了一个计划 #约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与我约见,也不知道我的预算(时间 经济)能够支撑我约见多大范围多少人。
不见见,可能,就不见了。
仔细想想,可能,连告别都不存在。
旅途是由Kurt发起的,更需要这趟旅途的也是他。
最开始的时候,Kurt和Mark对于野营都兴趣盎然,Mark甚至雀跃着到了Kurt家中,还自然地进去上了二楼,而Kurt也显得很习惯。
旧友们做了不一样的人生选择,但依旧了解彼此,沉默也有一种安宁和默契,他们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变得更远。
只是时间带走了年少时的环境和心境,踏上相似的旅途,旧时的欢愉不会再来,反而显得更加落寞。
所以影片的前半段,二人只有在不断地提及旧事与旧物件时才会开心,但是与此同时话又更少了。
年轻的时候,大家会觉得自由自在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很自在,很潇洒。
可是年少时尚未看过世界的向往,无法贯穿漫长的人生,Kurt不断地闯荡,但如果不曾在红尘中打过滚,即使风景更加宽广,他能感受到的新鲜和刺激却一定是逐渐减少的。
他对Mark的社区工作、有孩子等等经历甚至可以说是惊讶和羡慕的,因为他明白改变需要的勇气。
第一个夜晚,Kurt醉了,他终于意识到二人不再是十六岁,诉说着想要重建友谊,重温旧梦。
Mark慌了,他比Kurt更早知道这件事,也只能说他们是跟以前一样的。
如果要说什么是新的值得谈论的,Mark面对的才是全新的生活。
可是妻子对Mark出游的事情说得很直白:你已经做决定了,为什么非要我形式上的同意。
显然“请示”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 Mark像是被约束着的,且完全被动地行动着,指望船到桥头自然直,完全没有做好承担父亲/丈夫责任的准备。
于是,怀着对旧日欢愉的向往和遗憾,他欣然接受了Kurt的邀约,甚至去仓库里翻出了许多老物件。
客观事实却是,Mark很早就放弃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了,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以为自己可以重温旧梦,可是到了路上却发现自己对曾经做过的事没什么兴趣。
Mark也不太可能跟停留在过去状态的Kurt有什么新的交流,社区工作的对话中,显然可以看到Mark不太认可Kurt的状态。
于是Mark选择回到自己的世界里,话语上只是附和,连枪都是Kurt给他才会接过来玩两下,对整个旅途兴趣索然。
Kurt也在Mark的状态中感受到了差异,于是,抵达温泉之后,二人终于开始真正接受当下的空旷时光,构成了影片最终的高潮。
这整部电影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激烈的冲突,几乎只是描述了一种倦怠的状态,能把一种状写深刻也很好了。
个人评价8.0,是需要有对应的心境才能看进去的作品。
原文见蓬皮杜中心对Will Oldham的采访:https://www.centrepompidou.fr/en/magazine/article/will-oldham-kelly-reichardt-et-moi-partageons-la-meme-esthetique英法翻译由DeepL完成,中文翻译部分由人工校对
Will Oldham,一位在美国民谣界化名为 Boonie “王子” Billy的小众音乐家,在他的业余时间出演了由Kelly Reichardt导演的电影——2007年的《昨日欢愉》,以及2008年的《温蒂与露西》,他同时也为后者创作了原声配乐。
在蓬皮杜中心为这位电影人举办的特别回顾展上,他回顾了这几次硕果累累的艺术合作。
作为1990年代美国另类民谣界标志性的一员,Will Oldham在一个相对迟的时间点开始了和Kelly Reichardt的合作。
他在1999年为Kelly Reichardt的中短片《赞歌》创作了原声音乐(与另一只标志性独立摇滚乐队Yo La Tengo合作).Oldham是极简主义管弦乐专家,在以笔名“Palace”开始创作的初期有不少低保真作品(对立于高保真作品),他创作和演奏的作品同时深扎于美国传统并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由于这些原因,Reichardt的影像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视觉对应部件。
仿佛是对他在1980年代大银幕雄心的回响(在投身于音乐之前他曾在John Sayles的《怒火战线》里有着相当引人注目的表演),通过饰演《昨日欢愉》双男主之一Kurt,Oldham又一次为Reichardt担任了主演的角色。
一部发生在俄勒冈的不入流乡土电影,恰如这位音乐家在自己的家乡肯塔基用另一个笔名Bonnie“王子”Billy写的歌一样。
两年后,这两位艺术家又开展了他们的最后一次合作,这回是《温蒂与露西》,Reichardt的导演历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Oldham为其谱写了让人心动的配乐并同时出演了一个小角色——犀利而且同样令人心动。
Will Olddham通常不愿意接受采访,不过当我们解释这场采访是为了回顾他和Kelly Reichardt合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后,他非常情愿地做出妥协,所以我们才有缘在这场有关Reichardt的公开会议上见到他。
Will Oldham在《昨日欢愉》(2007)中饰演Kurt 你是如何认识Kelly Reichardt的?
Will Oldham - 我们是由音乐家Alan Licht介绍的,我想是在唐人街一家餐馆的晚餐聚会上。
托德-海恩斯也在那里,我记不太清了。
Kelly在1999年邀请我为《颂歌》作曲。
那时候我住在肯塔基州乡下。
所以我们的第一次合作可以说是远程开始的,我不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现实中会面是在之前还是之后... 你觉得自己和Kelly Reichardt的世界很亲近吗?
我们有相同的影视逻辑和相同的美学价值。
我们的共同点可能是我们都尽我们力所能及工作,同时保持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制作方式,我们的灵活性...... 还有我们的局限。
请多谈一些你们在《昨日欢愉》中的合作…最初,我帮助Kelly在北卡罗来纳州寻找拍摄地点。
她也有点想在纽约拍摄,因为她在那里有很多电影界人脉。
她知道我喜欢在野外游泳,而她需要为电影寻找温泉...... 她最后意识到,这部电影除了在俄勒冈州外不可能在其他任何地方拍摄。
在我们的交谈中,她最后问我是否可以扮演Mark的角色,并帮助她找人扮演Kurt的角色。
几个月过去了,没有Kurt扮演人选出现...... 然后她问我是否愿意扮演Kurt,因为她已经找到了她的Mark! Kurt的角色喜欢认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实际不知道。
他像一个典型的年轻人那样去相信,他可以基于一个非常私人的是非观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显然是错的,但因为他经常在自己的信念中得到慰藉,所以他从来没有明白,生活只有在与他人共同经历的过程中才称得上生活。
我知道很多人都像他一样。
特别是艺术家,他们往往像孩子一样生活。
《昨日欢愉》是否是一部完美契合你的电影呢?
忧郁,存在性,还有乡土气息……有点像Bonnie“王子”Billie的歌,对吧?
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完美的。
不仅仅因为Kurt这个角色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而且参与像这样一个小规模、时间紧凑的拍摄,其中的规则还是你为自己制定,真的非常理想。
我喜欢表演的原因是,我可以放下所有的责任,放开电影制作人的任何念头,让我高负荷运转的大脑放空,以一个完全的资源身份去工作。
在《温迪和露西》中,你的角色很小但非常引人注目,这次合作如何呢?
我们在《昨日欢愉》中合作得非常愉快,所以Kelly邀请我加入《温迪和露西》的制作。
我对这个角色不确定,所以我最后拒绝了...... 然后米歇尔-威廉姆斯(电影中的女主角)写信给我,说她想和我合作...... 我对这种新的工作动态感到兴奋,所以我接受了。
而即便这部电影仍然属于小制作,在规模上他和《昨日欢愉》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最后,我发现这种经历不那么充实。
剧组规模大得多,沟通也不那么直接。
Will Oldham在《温蒂与露西》中的表演 在成为音乐家之前,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演员。
我们可以说是Kelly Reichardt让你与你最初的职业和解了吗?
我确实非常感谢她允许我在事业上有这个小小的复兴...... 我很少出现在电影中,但通过《昨日欢愉》,一些导演能够看到我的能力,甚至看到我的存在!
总的来说,我对电影不是很感兴趣......有几个非同寻常的例外,比如《怒火战线》(John Sayles,1987年版)、《昨日欢愉》或《鬼故事》(David Lowery,2017年版)。
这些都是我有机会参与的伟大电影。
对你来说,Kelly Reichardt在独立电影界的地位如何?
我们知道你和哈莫尼-科林关系密切......在这个年代,我们需要意识到电影和独立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不确定公众是否像以前那样对电影的概念买账--无论它是否是独立电影。
电影仍然是小众爱好,必须与电视、电子游戏和一大堆内容竞争。
我们又一次处在 "电影之死"的时间线中,我们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想清楚是什么能让更多观众真正感兴趣,而不是仅服务一小部分人。
从某种角度来看,Harmony Korine或Kelly Reichardt的作品看起来就像是电影研究这块拼图中缺失的那一块。
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已经几乎达到了穷尽的程度,而这些正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温和而微妙的点子与行动。
你创作了《颂歌》和《温迪和露西》的原声带... 对一个音乐家而言,Reichardt的极简主义和沉思风格的影像是否有趣呢?
绝对的。
Kelly完全信任我的音乐,这是一个理想的合作。
她告诉我她对剧本的想法,然后就由我来实现她的期望。
我喜欢为只有一个人的观众进行创作这想法...... 当我工作时,我总是为一个模糊和遥远的观众创作,想象谁会听我的音乐。
在这里,我有幸只需要牢记一个电影制片人的需求,我必须根据我理解的她想塑造的世界来设计我的作品。
旧梦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独立电影。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在 Kurt 的邀请下,Mark 离开怀孕的妻子,前往森林开始两天的旅行。
因此,想要读懂这部电影,重要的不是研究剧情究竟讲了什么,而是影片是如何呈现这一简单情节的。
旧梦在影片中安排了大量的对比和并列,比如车内的空间与车外的空间。
汽车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直播放着嘈杂的、充满火药味的政治广播;但车外的空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车内空间的存在,在车内的广播专心讨论哪位领导是种族主义者的时候,车窗外的黑人青年正愉快地打篮球。
在影片末尾,Mark 送别 Kurt 时,车内的广播再一次响起,说起了经济萧条的新闻。
下一个镜头便是 Kurt 被一位流浪汉借钱,似乎应证了车内电台的说法。
人与自然的冲突是影片另外一处重要的对比,就像 Kurt 在篝火旁说的:“现在森林和城市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森林中也充满着各种人工痕迹”。
影片一开头就展示了这种冲突的存在:Mark 在花园里冥想,但伴随着他冥想的声音不仅仅是风铃省,也有孩童嘈杂的喧闹声。
厨房的墙面被漆成绿色,Mark 的妻子在做一杯看起来很健康的绿色奶昔,但搅拌机发出了巨大的噪音。
即使在 Mark 想要逃离城市生活,前往森林的路上,窗外的景物也在展示着这种冲突:虽然他们离城市越来越远,人造机械一直在画面中出现。
伴随着河流的是人造的金属桥和河边的起重机,伴随着乡下小木屋和森林的是巨大的农机和装满树干的货车。
在温暖的篝火旁,Mark 和 Kurt 经历了美好的一个晚上。
但第二天他们起来之后,看到的是遍布垃圾的营地。
人物间的对比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对比。
Mark 和 Kurt 代表了当代美国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专心于工作与家庭的寻常生活方式和嬉皮士一般自由的生活方式。
而这两位主人公也都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失去了他们的旧日欢愉。
当 Kurt 想要和 Mark 分享共同好友趣事的时候,Mark 一下子想起来的是他还欠着他的房租。
当 Kurt 以为 Mark 是唯一理解他,并和他分享自己关于泪滴形宇宙的理论的时候,Mark 以礼貌的方式回复他。
泪滴形宇宙的对话看起来与影片前后文毫无关系,但其实这表达了影片对于世界的思考。
他只是像年轻时一样生活,却因此失去了他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只是遵从了这个社会对他的期待,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却也失去了他的好朋友。
对于他们两人来说,他们只是遵从自己的心意生活,但无论他们做了什么,生活中的旧梦都一去不复返了。
今日重逢昨日欢愉 不必追,不可追
挺无聊的,可能是我看不懂
两位旧友都想重回昨日时光。但是昨日不再,明日注定渐行渐远。Kurt和Mark其实是很典型的中青年的两种人生,虽然塑造时候为了更典型把二人的性格都往极端里延展了些。观影时刻无法停止代入,无论是时代背景下政治立场的对立,还是个人经历里注定的南辕北辙,这次露营之旅会不会是二人人生的最后一次交集。
两个男人一条狗,远离尘嚣去走走。聊聊友谊和生活,现实已是今非昨。
渐入佳境,眼泪与宇宙的辩证法
日本有七位欧巴桑「去见瀑布」,美国有两位「好」朋友寻觅温泉。
像是一部30分钟长的buddy film和美国(西部?)风光片的交叉剪辑。其实如果拍成一个短片会更make sense. 两人之间的沉默很精彩,但风光段落还是有些excessive了。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恩,最近突然又想起了这一片回味起来真好抓住了那种岁月留不住的情感很微妙的感觉
成长必然意味着失去 但这部片子依然无趣 我只喜欢Kurt讲述乞丐故事那段
The bonfire scene somehow reminds me of Jack Nicholson’s speech about freedom and society in Easy Rider, the kind of sorrow, frustration and reminiscence of old days, only Kurt’s feelings are more personal. Love how the forest looks in 16mm.
话唠公路片,除了风景没别的。以及开了弹幕,有俩人在里面聊天,挺好玩儿
柔和的音乐,很长很长的镜头,断断续续的对话。没那么热烈,也不算疏离。好久不见的朋友乍一重逢,好像哪里不一样了。等听完了对方的故事才发现,这是成长。
看完过了几天突然有个奇特的想法:这是一部男版的《弗兰西斯哈》,只不过一切元素都是相反的:如画的彩色画面,女导演,故事发生在乡下,两个寡言男人的友谊,过去没人提起只能靠脑补,没有任何激烈的冲突,故事的高潮竟是两个人不说话在山里泡温泉。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雷查德的电影真好啊
平淡克制,几乎无情节无情绪。背景的钢琴配乐好听,泡温泉那段反其道而行之,全是白噪声,蛮特别的。
挺素净的散文电影
7。前一个小时总觉得差口气,出去了一趟,回来看完最后几分钟,难以置信得伤感。温泉一定会干涸,我们都知道,只是盼望那一天不要来得太早,佯装无知或是不在意,一如我们面对面,熟悉而残忍的面孔彼此打量,却又不知是什么,造就了你我今日的模样。对生活的全部信念,回声一样消散,没有可供剖白的间隙。
这片为啥会在我的想看清单里?
新的一天,新一天的烦恼,游离于时间与空间之外的,不欢愉。重走同一段旅程,人、物、旅途也无法回到上一次的状态,永远流动的我们
Basically what I want and thought,all the stuff is about time and space,then who the hell am I?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 out 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