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到45分钟左右的时候 电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情节吧大同小异 有舍弃才有得 全片叙述的没有任何跌宕起伏 一步步成长挫折跌倒再站起来 大概是大部分人闭上眼睛想一想也能想到的情节 其中最让我想不通的是 男主自尊心受挫 奋勇拼搏 最终取得邦冠军哪里 我想大概这种对于女主之于他的自尊心伤害也能让他无所顾忌和好 娶了她 也是让我无语之至的 我想没有什么伤害 大于自尊心伤害了吧 这是一种闭上眼睛都不能忘却的心理阴影 反正我是这样的 只能说 是一部让人看完没有任何心理波澜的电影了吧
之前电影在院线上映的时候,评分居然有七点几,我想这些打高分的怕是没看过厕所革命,跟摔跤吧爸爸吧?
一看简介就觉得跟摔跤吧爸爸好像是一个套路的,接着电影一开始,因为在街上遇见一个姑凉开展的剧情,为什么又让我想到了厕所英雄?
还有印度男人都喜欢在街上找老婆吗?
都这种套路还有脸说维护女权?
看着男主色眯眯的惦记着女主就觉得恶心!
看电影就能意识到印度这个国家不适合女生去旅游!
像这种一开始就说故事纯属虚构,然后虚构成几部电影的大锅烩,这种导演跟演员,我从此不会再看他们的任何电影!
不尊重艺术的印度人,来中国捞钱的行为真的可憎可恶!
像你们这样不尊重艺术的中国电影人也够多了,不需要让你们再来掺和一脚!
这几年印度上映到国内的电影我都去看了,唯独这个我没去电影院,感恩我对电影的直觉!
(《苏丹》有感):苏丹,本剧的男主角,一个靠摔跤赢得尊严、荣誉、抱的美人归的人生赢家……故事如果到此,那么苏丹的人生应该算挺完美的,然而故事并未到此终结,因为苏丹求胜心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之前所得到的鲜花和掌声,都是因为他靠摔跤获得的,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他只需要不断再摔跤领域获得成功,他就能不断获得鲜花和掌声,并且获得家庭的幸福。
然而天不遂人愿,比赛的时间和妻子的预产期一致,他选择了去比赛(毕竟本场比赛一旦取得成功,就想当于完成了摔跤领域的大满贯,况且根据他的评估,赢得比赛完全是探囊取物),结果毫无悬念,他赢得了比赛,但是他刚出去的孩子,却因找不到男主所具有的熊猫血而夭折。
女主曾劝男主放弃比赛,预产期很需要男主的陪伴,毕竟自己为了家庭幸福,自己也放弃了奥运冠军的梦想,答案毫无疑问,不然也不会导致双方关系的全面破裂(其实作为男主的行为旁观者,我们可能会对其行为,有些不满,这主要是我们具有上帝视角导致的,男主的悲剧行为,有其合理的必然性。
他有比女主有更强烈的理由,以为只要赢得摔跤,就赢得了一切,因为他之前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摔跤获得的,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过往的经验,而女主可能给我们的感觉她很智慧,虽然自己也有奥运梦想,但她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去牺牲家庭幸福)我截取这个片段主要是表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观点,并不是就全剧发表评论,可能有些牵强附会,但我却萌生了这些想法。
一个马背上得天下的人,得天下之后,就不能再用同样的手段治天下,这方面蒙元统治中原不过百年,而满清却能统治将近三百年就是一个例证;一个企业的草创初期一位强势的、杀伐决断的领导者,更容易波谲云诡的商场获得成功,因为这个各种条件都不成熟,商机转身即逝,需要一定的独断专行,见机行事。
但是一旦企业过了生存期,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完成从小企业向大企业过度。
这时候更需要一位按规矩办事的职业经理人,而不需要一位不拘小节,独断专行,由人治走向法治,企业才能做的长远……毕竟天才领导者只是少数,不能一直指望天才,因为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
(当年作为西欧外交天才的俾斯麦,只所以被威廉二世和众人选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纵横捭阖的外交技巧,没有人玩的转,德国越依赖他,爬的越高,当他下野后,对德国越不利)只有当庸人或者坏的领导者都不足以搞垮公司的运行,这样企业想不基业长青都困难。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初中没有毕业,就去就去创生活,后来当他二十几岁也就是和大学毕业生相仿的年纪,他很看不起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很了不起。
先不说他对成功的定义是如此的狭隘,就算仅仅以金钱的多寡计,他跟本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的人生刚起步,这时妄下结论,为时尚早。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任何一套成功的机制(理论或方法)都有其边界和适用范围,根本不存在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的情况,那些成就我们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换挡就会毫不留情的摧毁我们。
因为每一套成功机制,内部都蕴含着自毁机制。
我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是如此吧!
亚洲男人的通病就是从来没有意识到女性是弱势群体,女性在力量、体力上无法与男性抗衡,以及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情感丰富等都会导致脑力和智力的运行障碍,以至于无法在商场、职场、运动场等多个领域获取最大利益。
毫无疑问,世界还是那个男权的社会,游戏规则还是以男性的特征来制定。
可悲的是,女人们无法意识到这点。
更可悲的是她们爱着的男人们根本无从知晓这一点。
毕竟,一个男孩,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亚洲整个重男轻女文化下成为了焦点。
一个从小被环境被世界关注和爱的男人,确实无法了解那种从小被要求要关爱他人、善良付出的女性心理的。
《苏丹》与《摔跤吧!
爸爸》相比,在精神层次、格局视野、对人性深度思考方面都落了下层。
即使男主角如此的深爱着女主角,甚至个人成就的赢得都是为了女主角。
我本期待影片最后能够让男主意识到:女主本来也有的奥运金牌梦,却因一次意外怀孕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当女主在医院门口一边失落的望着手里的奥运参赛资格通知书,一边幸福地感受着男主要当爸爸的喜悦,最终决定为爱放弃理想。
而这一切,男主浑然感觉不到。。。
也许这一辈子他也不会感到这有什么不妥。。。
这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女人们520收个鲜花红包都要感动喜悦一整天,而男人们却不会觉得女人生个孩子是为了家、为了爱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与牺牲,也许内心里的台词是:是个女人就应该生孩子啊……可是在古代,男人就是要养家啊,男人所有的钱财都应该用来养家啊,女人们为什么还要因为你发了个520的红包而幸福不已呢?
这是因为懂得感恩,女人懂得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哪怕给予的一点点小小的付出与帮助。
所以,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当女性不需要依靠男性就可以养活自己的时候,女人们还会为了你们牺牲自己的人生去生孩子吗?
如果我是男人,我就会思考一句话:凭什么?
当然,现在还要无数女性还未觉醒,所以近代几十年应该可以说是男性过得最舒适的几十年,社会还是那个男权的社会,女性却分走了一半养家的重担。。。
但是,社会会进步,女性会觉醒,到那个时候,男性如若再不进化,恐怕就不只仅仅是农村低学历者找不到老婆的问题了,而是大部分亚洲男人都找不到老婆的问题再反观亚洲女性,很多女人结了婚之后会抱怨丈夫的冷落,得不到家庭应有的尊重。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你不爱自己,就真的没有人会来爱你了。
女性应该学着像男性一样,做自己。
爱情理应只是我们人生的一小部分,家庭也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犹如一个工作、一个职务一般。
孩子更应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过客,一个教会我们爱与付出的老师,却不应该是女人的全部。
女性要学会成长,从这些旧有的、闭塞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你想要的尊重,想要的爱与关注。
看名字和海报根本没往「萨尔曼 汗」身上想,否则估计早看了,必定「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刚开场那一段「苏丹」骑车小摩托走在乡间小路非常舒服的音乐与视觉,很简单,但很舒适;一个演员是否揣测了角色,是否认真对待了,看两部片子你就能从他的眼神和一举一动中察觉出来;你不认真或者肤浅理解角色,结果,哼哼;前大半部分感觉很多点都欠点火候,这是我在其他印度影片中没有感受到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些许不到位的感觉;人生两次从零开始的决心并顺利实施,只能说不是常人的人生;苏丹开始参加格斗大赛算是回归了印度影片的正轨,苏丹的必杀技向印度传统跤法的致敬让我想起了「传奇的诞生」里的贝利对“任加”踢法的致敬,在这点上值得尊敬;谁都能想到最后的结果,但你还会为之雀跃,某些点还是会一瞬动容;确实比不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因为故事结构太多的体育题材影片运用过了,在这些影片中肯定难以与「洛基」、「摔跤手」或者「百万宝贝」抗衡,但是已经足够完整;不难看出印度最近些年对女性位置的逆袭工作,无论从该片还是「摔跤吧爸爸」,还是「厕所英雄」、「嗝嗝老师」、「炙热」均能感受印度的细微变化;但是确实需要正面面对的还是,印度的现实社会和电影中的最少有三十年以上的差,保佑印度能加快脚步;
喜欢看充满荷尔蒙味道,讲述个人奋斗,歌舞片,励志片,合家欢类型电影的人群,值得一看。
和《摔跤吧,爸爸》讲的都是印度摔跤。
不同之处是《爸爸》讲的是女子运动会摔跤。
《苏丹》更侧重于男子职业摔跤。
背景设定即是印度公司引入了国外职业摔跤赛事,却因为没有做好本土化的工作,面临停赛的困境。
这时候需要一位有实力的印度本土摔跤手参加比赛并赢得胜利,为这项比赛吸引观众。
苏丹出现了。
苏丹性格稍有遗憾之处,苏丹与妻子复合后,给妻子的解释。
大意是自己之前拼命打世锦赛也是为了妻子和儿子。
不能接受这个理由,为什么不能坦率的承认自己确实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呢?饰演男主角的演员演得不错,至少我感觉很入戏。
中国有没有可以撑起这个剧情的男演员呢?最后,关于他的妻子可以考虑再拍一部电影。
影片还是一样的励志,男主虽然看上去上了年纪,跟女主感觉相差至少十岁。
但是那种情和对人的鼓励效果依然很好。
“你放弃了自己,其实就是个活死人,一个活死人周围的世界都会抛弃你。
”这是这个影片想表达的最核心部分。
当然如果与《摔跤吧,爸爸》相比,这一部更多的是励志,而后一部分核心确是对印度重男轻女的一种有力反击。
在最近出的印度电影里,很多都在反映和反思现实,包括《可汗》、《起跑线》等,题材涉及宗教隔阂、重男轻女、贫富差距等等,中间会隐隐捕捉到种姓制度的痕迹,但是不明显,毕竟这是对印度整个社会组织架构的挑战,政审估计也过不了。
总之,本片一贯继承了印度片的风格,用歌曲表达感情,用个人努力彰显国家荣誉和用猛男的累表达细腻的情感,并设置转折点来设置圆满结局,满足大众评审的口味。
当然,影片中转折点和其他方面给人感觉跟突兀,但也掩盖不了影片整体呈现的那种给人振奋的感觉。
戈弓长2016年的印度电影《苏丹》近期登录国内院线,主演萨尔曼•汗是名列印度“三大汗”之一的宝莱坞巨星,此前因《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为中国观众熟知。
影片讲述了乡村汉子苏丹对摔跤教练的女儿一见钟情,为了追求大城市归来的心上人成为摔跤手,一路从地方冠军成为奥运会金牌得主。
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傲慢自负,儿子夭折后妻子离开了他。
苏丹一度意志消沉,放弃了摔跤。
直到奥委会前主席之子要把国际综合格斗引入印度,邀请苏丹参赛。
事业爱情双失落的苏丹重回赛场,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影片是一部标准的宝莱坞“玛莎拉”(印地语中混合香料的意思)电影,这种影片穿插了“三段歌舞,六个插曲”,融合了男女爱情、家庭伦理、秀丽风光、异域风情、动作场面等多种元素。
印度观众只需花低廉的票价,就能观赏一出精彩丰富、人物靓丽、通俗易懂的大众娱乐片。
此外,印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贫富差距、城乡差异、宗教和种姓等问题都是分裂社会的隐患。
宝莱坞影片一贯关注现实,其策略不是遮蔽和逃避问题,相反是暴露现实困境,再想象性地解决矛盾,达成圆满的社会共识。
制造休闲娱乐与调和社会矛盾并重,让观众获得内在和外在的双重满足,“寓教于乐”、“寓乐于梦”,这就是印度主流商业片的制胜法宝。
《苏丹》以主人公苏丹的名言“摔跤不是一项运动,它是关于内心的斗争”的句子开篇。
印度前奥委会主席之子想把国际格斗赛引入印度但是困难重重,印度人只热衷于传统板球,他想到了隐退多年的摔跤手苏丹。
“如果一个印度摔跤手在这个项目打败外国人,体育馆将座无虚席”。
在传统和现代之争这个大主题下,表达印度渴望改变陈旧和国际接轨,成为体育大国的信念。
影片表现了保守落后、男尊女卑,医疗条件匮乏的印度乡村。
主人公苏丹从一个大龄未婚、毫无理想的农村汉子成为摔跤手,收获爱情和事业,最终靠印度传统泥地摔跤的招式在国际大赛上赢得胜利,获得奖金给家乡建立了血库。
苏丹通过身体的对抗与内心的斗争,获得成长和成功的个人故事,同时解决了传统和现代的多种现实矛盾:父亲认可了儿子,富二代和农二代成为朋友,男性和女性互相理解,城市和乡村互通有无,国际化追求与民族自尊心同时得到满足。
影片最后荣归故里的苏丹和妻子有了女儿,年幼的女儿穿上摔跤服女承父业,电影定格于印度大地上三人紧紧相拥的美好画面。
这个结局让观众想到了《摔跤吧,爸爸》,事实上《苏丹》正拍摄于此片一年之前,印度影星阿米尔•汗称其对自己启发良多。
正是由阿米尔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去年五月在中国内地创造12.95亿的票房奇迹,点燃了印度电影热。
同样有摔跤元素的《苏丹》显然是借助这股余热,在中国回炉重映的。
在《摔跤吧,爸爸》之前,对我国观众而言,印度电影载歌载舞,乏味冗长。
《摔跤吧》则既有商业片的精彩,又有关注当下社会问题的现实性,令国人既熟悉又惊喜。
包括传统社会的顽固观念,东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后发国家对于家国荣誉的重视,都让国人充分共鸣。
片中生动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真实的社会问题,让观众看到了日常的生活和身处的社会。
同时毫不沉闷说教,幽默有趣。
对体育比赛的呈现,制作技术不亚于好莱坞,令人惊呼印度电影已经达到这种水准。
影片将不同年龄、阶层、学历、趣味的中国观众统一到了一部电影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摔跤吧》的巨大成功令印度电影人信心爆发,但随后号称印度史上投资最大的《巴霍巴利王(下)》走俊男美女的古装史诗路线,高概念大制作却高开低走,不尽人意。
之后关注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反映子女教育问题的《起跑线》,女性话题的《神秘巨星》,表现公共建设和女性生存现状的《厕所英雄》等电影,虽然制作精良,同样关注社会现实,但是口碑和票房没能延续《摔跤吧》的辉煌。
总体而言,印度电影热在逐渐冷却,这也说明我国观众在回归理性,能用更加公平的目光看待印度和印度电影。
《摔跤吧,爸爸》的成功首先是改编自真实故事,反映社会问题,具有现实力量。
其次在于影片国际化的改造——有意识删减歌舞、紧凑情节、缩减时长。
作为不是前作的前作,探讨传统与现代话题的《苏丹》又回到了旧式“玛莎拉”电影的风貌。
传统的优点还在,影片的成色十足、场面宏大、情感满溢,只会让人觉得过满而不会不足。
尤其是剧情完整圆满,铺垫和伏笔前后呼应,找不到漏洞。
印度演员矫健靓丽,演技诚恳精湛。
片中的印度运动员时刻把家乡和国家的荣誉挂在嘴边,在外国参赛时也坚持素食,最后在赛场上击败了英国选手,民族情结依旧。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情节冗长散漫,主题贪大求全。
女性权利、夫妻相处、传统积习、宗教习俗、体育精神、人生奋斗等等什么都有,力道发散使得结构松散,什么都没说透。
此外一言不合又唱又跳,主演身穿酷炫的服装上演MV令人出戏。
被门户高低阻挠的爱情,穷小子追求大城市女孩的故事老套模式化。
人物脸谱化,为了表现苏丹耿直而专一,片中安排几个艳丽女子过来求爱,而他不为所动,显得刻意。
最夸张失真的是苏丹自带主角光环,这位“邦的雄狮”训练六周就能获得邦冠军,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
之后又训练了六周,肋骨断裂上场,一招“印度背摔”无往不利,夺得国际综合格斗冠军。
这种脱离现实的“开挂”,实在无法令中国观众信服。
《苏丹》的最大问题还在于对女性问题的表现上。
影片打着体育和爱情的标签,关注女性权利,实际上是一个男性英雄的成长故事。
苏丹从一个无所事事,胸无大志的村里汉,因为追求大城市回来的女子而学习摔跤,被对方看轻后奋发成为世界冠军。
妻子同样有着摔跤冠军梦,却因为怀孕而放弃了,成为丈夫的陪练。
苏丹成功后变得傲慢自大,受到伤害的妻子和他分居却没有改嫁,还在苏丹受伤后回来照看他。
苏丹从满脑子大男子主义的粗俗村汉,变成熟勇敢,心中有社会利益和家国荣誉,尊重女性的新好男人。
苏丹的妻子貌似一位重视自身权利,有着新思想,敢想敢做的新女性,其实依旧是遵循传统道德的美丽陪衬,她的作用不过是通过牺牲、承担、鼓励和激将,帮助男性获得外在和内在的成长,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赢得人生成功。
由萨尔曼•汗饰演的苏丹,肌肉纠结、力大无穷,舞技和身手俱佳,彰显的依旧是男性巨星的宝刀未老。
《摔跤吧,爸爸》中与萨尔曼同龄的阿米尔则收敛起自身的巨星光芒,甘当年轻女演员的绿叶。
本片中女摔跤手的形象,和原先印度片中女性只是爱情戏份中“善良又性感”的花瓶相比,已经是突破。
但是不少女性观众却看出了其中的毛病,影片与其说是高扬女性权利,不如说还是“听爸爸的话”, 要想摆脱男权社会给女性规定的命运,必须倚靠父权对女性的规范和引导。
女儿的“梦想”是父亲强加的,又捆绑上了家国荣誉。
女儿被迫成了一个无性别无欲望的假小子,顺从和依赖父亲,不是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到了《神秘巨星》,女性权利的表达进步到了“唱出女性自己的声音”。
女性自身的追求和成长,女性的情感和心理,母女关系被放在绝对中心。
女孩追逐歌唱梦想,小男友以仰慕的眼光看待女孩,帮助她实现。
片中的老姑婆、母亲和女孩,代表了三代印度女性的形象。
她们从绝对依附男性,毫无自我的“认命”,到反抗男权,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同时展现了女教师、女律师等知识女性作为社会榜样,她们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都有和男性分庭抗礼的地位。
在《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之后再来看《苏丹》,最大的意义或许是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电影短短几年内的成长。
发文汇报
得知女主怀孕,她父亲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责怪,责怪因为女儿的不小心,将要错过一场意义非常的比赛,在离他们梦想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却要望而却步!
身边女儿的父母,都不希望女儿只看重家庭,虽然希望女婿好,但更希望女儿好。
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生活在一个更好的年代。。。
老旧的电视里还放着女性要更多的为家庭付出的老旧思想,可现实中,身边女儿的父母,孩子可以帮女儿带,家务可以帮女儿做,一切女儿担心的,都可以不存在,但一定要女儿去工作,而且要工作的好!
也许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在女儿父母的眼里,女婿再好也是女婿的事,还是希望女儿自己好。。。
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对女儿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借口,不去工作,不去努力呢!
印度宝莱坞三大汗之一的萨尔曼·汗,那也绝对是顶级的演员,之前《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让自己爆增体重,又将自己练回一个肌肉男已经让人瞠目结舌,没有想到原来在阿米尔·汗之前,萨尔曼·汗已经这么做过了,印度的电影人真心值得人尊敬。
整个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甚至连每一个情节都完全按照观众的预期想法在进行着,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颖的地方,与《摔跤吧,爸爸》相比又少了一些对于印度社会的深刻反思,这是在剧情上产生的硬伤,完全没有办法弥补。
甚至电影中的女主,从一开始对男主的极度厌恶,到后来男主一战成名之后的迷恋,我怎么看都觉着有些别扭,这似乎是另外一种成王败寇的思维模式。
而造成双方最大的分歧是因为男主出国比赛,女主独自生孩子,因为特殊的熊猫血的缘故,造成孩子的死亡,这罪过就完全怪在男主的身上,好像也不能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吧?
剧本的打磨上存在的瑕疵,就只能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弥补,所幸这电影有萨尔曼·汗压阵,到还算得上是一部能够看一看的电影,至于说真的有多好,只能说,及格吧。
又是迟到半个小时的电影 看起来比想象的要好看 配乐很好听 总之是个励志向的电影
深情摔跤王,最近的印度片们,基本都还没让我失望过
薩爾曼汗永遠不會讓你失望!精彩刺激的運動愛情影片。3.5星。後部分精彩些。
传奇般的逆袭 感觉太突兀了
2023.12.26 22:17 最后的女小摔跤手很可爱
萨尔曼汗演技惊人!电影不错,但太多鸡血了,体育版的“印度梦”。
139分钟大陆公映版,我看时从男主大获全胜起跳过巅峰自负到家庭破裂的部分
拖沓的叙事节奏,严重影响了运动题材该有的酣畅淋漓感。
剧情有些单薄,不足以撑起两个多小时的时长,这还是删除歌舞的国内版。
呃。。。可能类似题材太多了吧,剧情真的实在给不出加分点,结尾也没看到《摔爸》最后那种或是感动,或是热血一下的片段,只能说中规中矩吧。
看封面完全认不出是萨尔曼汗,这壮硕身材大叔脸。体育片就是燃,千百次折磨再胜利,真正的胜利在生活中。
没上映之前吹得那么好 可惜了 可能在印度很吃香 在中国水土不服了 1、我不会为了一部电影去了解印度 2、讲爱情没有泰坦尼克号那么深刻 冲突也不够敲击内心,励志又没有摔跤吧爸爸那么奋发人心,或许太摇摆了没那么纯粹就感觉很差3、总体感觉太拖了还插入那么多的歌舞实在惹人厌烦
直男癌晚期
更像是爱情片。
太弱了,故事套路,没有美感,硬撑着都没有看完,就这还能七点几真的是国籍滤镜了
170分钟啊,真的是受不了了。整个戏剧结构来了两遍!两遍啊!相当于两部电影了好吗!
格斗型人才……
苏丹,告诉你爱情需要自己争取,失去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赢回!
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电影,不够专业化而专注于表现情感,导致剧情太拖延、男女主的感情路线套路化、个人主义太强等印度电影的通病被放大了,没有了信服力,和同类题材的摔跤爸爸有很大的差距。(片中数次响起男主名字为台词的音乐的时候都略尴尬)
第一次奋战是因为没有梦想、游手好闲,第二次奋斗是因为不想生命就此结束,做一个活死人。所以,每一次突破,都是生命的挣扎与蜕变,越来越强的信念,越来越精彩的人生!SUL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