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终点站

The Terminal,机场客运站(港),航站情缘(台),航站奇缘,单程机票航站奇缘,候机楼,单程机票,爱你无国界

主演:汤姆·汉克斯,凯瑟琳·泽塔-琼斯,斯坦利·图齐,齐·麦克布赖德,迭戈·卢纳,巴里·沙巴卡·亨利,库玛·帕拉纳,佐伊·索尔达娜,埃迪·琼斯,祖德·塞克利拉,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保加利亚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普通话,德语,法语年份:2004

《幸福终点站》剧照

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2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3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4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5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6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3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4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5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6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7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8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19幸福终点站 剧照 NO.20

《幸福终点站》剧情介绍

幸福终点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维克多(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从故国乘坐飞机前往美国肯尼迪机场,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告知祖国发生政变,而他的身份证护照一一失效,同时他的签证也无法再使用。进退两难的维克多只有在机场滞留,等待新证件的办理。 但是,他在机场等待了整整9个月。在这9个月里面,他用机场的洗手间洗漱,在候机室睡觉,他已经学懂因地制宜,在机场照料自己的生活,甚至还找了一份建筑工地工作。然而维克多的邋遢晦气却招来了机场负责人弗兰克(史坦利•图齐 Stanley Tucci 饰)的不满,而恐怕更令他气愤妒忌的是,美丽的空姐艾米利亚(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饰)竟然爱上了维克多。处在甜蜜中的维克多,也在慢慢观察机场的人生百态,自得其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屋中异蛛地狱五个太多烧饼皇后初三那年我是外星人诡眼柒个我情圣寂寞在作怪算牌人克朗普斯波特兰迪亚第二季女巫诅咒出柜好莱鸟魔幻灰姑娘渗透猎罪者天际浩劫2丑女也疯狂金山上的树叶出包王女DarknessOAD4贫乏神来了!如此勇敢的女孩第一季日之丸灵魂~幕后的英雄~八号巴士黑疯婆子的葬礼吸血夜惊魂海底总动员陡岸凶杀案

《幸福终点站》长篇影评

 1 ) 美国国家宣传片!

没意思。

美国国家宣传片,槽点很多。

1.故事背景就是一个落魄东欧人来到理想化美国,自己国家遭遇政变,局势不稳。

自己被迫留在理想新大陆,这为日后在美国 如鱼得水的生活埋下伏笔。

2.男主初衷就是来美国!

来美国!

得到一个爵士乐手的签名。

这是他父亲的遗愿,四十多年前东欧人民就开始向往美国流行音乐,这难道不是和平演变的有力证明吗?

而且仅仅这一个关于美国的理想就使男主心甘情愿逗留在机场九个月。

这是多么强大的一种内心感召啊。

3.影片中,每个角色出场都有其特定含义。

机场清洁工老人在美国袭警,但却却被宽容的美国人民留下来,得到一份算是不错的工作,彰显美国的宽容。

美国警sir一开始安排男主生活,给了他电话卡,餐券,呼叫机。

彰显美国人民的好客,大气。

以此种态度来对待不同意识形态里来的人民,这又是多么慷慨。

诸如此类的任务还有很多。

包括最后使很多人飙泪的美国大Sir违抗命令允许男主通往纽约之路。

4.关于男主在美国机场的生活。

可以说,他没有花大力气就在机场得到了生存之道。

包括推行李架,当泥瓦工等等。

这说明美国多么容易适宜人类生存。

里面多次出现的汉堡等等,又是对美国饮食文化的宣扬。

同时又有美国妞和他自由的恋爱。

日子风生水起。

这是一部不漏声色的美国国家宣传片,其中价值观,生活方式都是极其美式的。

潜移默化影响观众思维方式,使观众向往那一片自由的大陆。

看了很多评论,说他励志,轻松,幽默。

承认这一点。

但也必须看到其中背后的故事。

就这样。

 2 ) 一句话:烂片

矫揉造作 !

剧情生硬 !

槽点满满!

如果这是一部国产电影可能会被喷的体无完肤。

但这是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的电影。

又一个阿甘似的男主角,又一个绿茶女主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矫情 为了煽情而煽情,以及强行加进的爱情戏 莫名其妙的一见钟情 绿茶婊至极的女主 “你很好但我们不合适,我还是更喜欢当第三者的快感 ”呵呵😊 开车小哥与前台接待!

我的天??!

这俩人在之前几乎没有接触女的连男的是谁都不知道,就因为一个钻戒?

就答应了?!?

原来找老婆这么简单…还有!?!!

是谁加进的喜剧的标签??!?

大晚上的想找个高分喜剧放松一下心情 。

难道加一个印度老头的转盘子节目就算喜剧了?

看完之后真是糟心!

Ps :越来越不喜欢上豆瓣就是因为这里强行文艺的人太多,这样的电影哪儿来的那么多人生感悟?

“人生就是等待等待就会得到幸福”大哥?!?

Excuse me ?!?

如果是这样的我辛辛苦苦上这么多年学是为了什么?

在家混吃等死岂不是快哉。

《读者》看的太多中毒了?

 3 ) 我,一个曾经被美国移民局遣返的孩子

  我想,再也没有谁像我一样深切能体会到Navorski的心境,因为我曾经有过跟他相同的经历。

  那是2009年的秋天,我准备去美国读书。

从未出过国的我,第一次一个人踏上了从北京飞往洛杉矶的国航CA983班机。

是话说,我当时内心充斥的不安和喜悦,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伴随着我来到了洛杉矶LAX机场。

由于我之前拿到visa的时间较早,因为准备英语而延迟了出国的时间,我的I-20表过期了,我自己事先并没有意识到。

当我在洛杉矶海关审问处时,海关人员无法让我通过,而是把我带到了旁边的一个待审问室。

我不能想其他人一样,通过海关审查后就提取行李转机。

当时,我坐了10几个小时闲得很疲惫加慌张。

    那个二次审问室的办公人员效率相当低,我内心的不安越来越加重了,因为我在担心转机的时间,当时还没人告诉我,我被拒的原因是I-20过期。

我当时的英语口语很差,想打个电话可是机场海关处的信号被屏蔽,不能打电话。

我被限制不允许出审问室一步。

就这样,在里面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叫道我后,我无法理解审问人问我的事情。

他们只得请来国航的女翻译员。

她告诉我说我不能入美国境,我现在必须做下一般飞回北京的航班离开。

我被带到二次审问处的一个小屋子里,两个警察检查我的书包里东西,摸了我身上看有无危险物品。

出来后他们要我交出信用卡,他们帮我买机票返回北京。

我当时真的不知所措,坐了10多个小时的飞机,脑袋木得不行。

我把我的信用卡交给了那个国航的女翻译,我事后特别后悔自己这么做,但是我当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想了所有办法没有一个行得通的,打电话给美国学校,晚上他们下班了。

后来托人电话联系到了国内的父母,他们立马联系中介,中介及时通知学校更新I-20系统信息。

可是当时一切都晚了,我已经踏上了回程的飞机。

  从飞机降落洛杉矶机场到做同一航班飞回北京,我在机场呆了7个多小时。

在这7个多小时里,我整个人的身体都快垮掉了,这就是我所经历的第一次US之旅,竟然这么悲惨。

当我买完回程机票后,我被两个警察带出二次审问处,走出航站楼,他们把我带进了一个押送犯人的面包车去另一个Terminal。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车后面是两排相对的座位,全铁皮的内饰,我下意识地害怕了起来。

车开到另一个航站楼后,他们把我带到一个比较大的办公室,后来我知道那是移民局,他们要录我口供,指控我为非法移民。

这些都是我后来才明白,当时感觉自己被吓坏了,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为我找来了一个中国翻译,一个态度非常不好的警官负责我的案子。

他请翻译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大脑也不清晰,回复错了好多不是事实的问题,然后他把这些问题全部打印后,确认了我非法移民的罪名。

我自己当时完全没意识到。

那个女翻译还跟我说,看在我态度好的份上,他们警察没给我戴上手铐,就可想事情有多严重吧.... 后来他们又把我送到起飞的航站楼,我一个人在那又等了数个小时上飞机回北京。

我被国航的机长刻意带进飞机,给我安排坐在第一排,可以说是专门为遣返人坐的...到达首都机场后,也是被安排特殊通道,然后带到审问室接受中国这边海关的审问。

看到我父亲接我非常失望的眼神,我自己很是内疚和无奈。

  作为一个英语不怎么好的外来人第一次来到美国,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完全不知道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也不知道该与人如何交流。

机场航站楼是我初次接触的地方,也是让我为之愤恨的地方。

美国是一个讲究人权的国家,并且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

他们应该尊重每个国外来的人,特别是第一次来的人的利益。

我承认,是有很多外来人来美国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移民,不管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

但是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你们难道看不出来么?

你们难道不会等第二天给我学校打电话确认后再做决定么?

我只能说这事洛杉矶机场移民局的问题,他们没有为人考虑。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草率决定对我的经济利益的影响有多大,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草率决定对我的身心影响有多大,我会产生多大的挫败感以及永远无法磨灭的心理阴影。

 4 ) On The Terminal

On The TerminalOne day, a strange man turned up on one of American airport. His name was Viktor Navorski, just came from East Europe. When he passed the ticket examiner, the officer found his passport was passed off. Because his country was in the time of civil war. All the managers did not know how to do with him, for there were no regulations for this kind of occasion. America closed the door from him. He waited and waited, but never gave up searching the way to resolve problems. Other people though his struggle was in vain, but actually from these he made a great improvement. First, he feed himself very well in such a strange environment. Second, his English became better and better. Third, he made friends with lots of people. The last, he used his ability to help others and gain fame from them.At last, the war passed, his country became normal, so he can go home. Before left, he struggled for the right to go to New York City to fetch a scratch of pen from a famous Jazz star who was his father’s favorite. Although boss of the mangers of airport want to stop him, with the help of his friends, he finished his father’s wish and lots of friend eventually. Our hero was this kind of man with patient and intellect. All problems can be resolved by himself from hard work and wait. At last, he reached his terminal. The most classical words from the film is that Viktor said firmly to monitor “I wait”. On our life, we always wait, wait for love, wait for test, wait for satisfy; and also wait for died, wait for sad, wait for disappoint. Some guys afraid of wait, and they never wait, so they do the things at the fault time. Eventually, they found the results were so bad that hard to endure, that is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one should wait the proper time. Some others afraid of waiting for bad, so they do nothing during wait time. Also, as a result, they got nothing benefit from wait,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wait is not “sit down to wait” but “wait with endeavor”. In my opinion, waiting in silence endeavor is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s in my life, I wait for the amazing thing of my life but never give up struggling.大家都给挑下错啊是我的英文作业

 5 ) 《幸福终点站》:Life is waiting.

豆瓣电影TOP120《幸福终点站》如果你不得不在机场滞留9个月你会怎么办?

斯皮尔伯格2004年执导的《幸福终点站》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众号“白羊剧场”后台回复“幸福终点站”免费观看)

依旧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维克多,在即将要跨入美国境内的一瞬间,被滞留了。

原来,在维克多登上飞机的一瞬间维克多的祖国——卡科吉亚共和国(虚构的国家)发生了军事政变,所以他的护照和签证都失效了。

现在维克多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所以维克多现在没有办法进入美国境内,机场也没有办法拘留他。

维克多掉进了现行制度的漏洞里。

于是弗兰克(图中光头—— 美国国土安全部工作人员)允许维克多在国际中转候机场范围内自由活动。

于是维克多拿到餐券,电话卡还有一个传呼机进入了国际中转候机场。

维克多不懂英语,所以他看不懂新闻,也不明白自己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更惨的是,在他帮助一位乘客的时候,他的免费餐券也被清洁工收走了。

夜晚降临,他只好找了一个废弃的候机场休息。

然后在洗手间洗澡洗头。

因为食物券丢了所以只能吃饼干。

维克多在机场安心等候,可是弗兰克却很着急。

弗兰克马上面临升职,但是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维克多,显然会成为他升职路上的大麻烦。

于是,弗兰克决定处理掉维克多。

弗兰克暗示维克多今天中午换班保安会迟到5分钟,所以维克多可以偷偷进入美国。

但是弗兰克心里想的却是如果维克多真的跑出去,那么一个没有签证和护照的人自然会有人逮捕,自己的麻烦也会解除。

结果维克多发现了一直监视他的摄像头,最终决定留在机场等待。

没有钱在机场如何生存呢?

维克多很快找到了答案。

将推车归还到原位,每个推车将会返还一美元的押金。

靠这个办法,维克多终于吃饱了饭。

慢慢的维克多也学会了一些英语,开始看着电视关注自己国家的情况。

但好景不长,机场里出现了专门负责整理推车的工作人员,维克多的又没钱吃饭了。

这时,运餐小哥找到了维克多。

运餐小哥已经喜欢托蕾丝官员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接近她,但是维克多每天会去询问托蕾丝小姐自己是否能进入美国。

于是送餐小哥想让维克多帮自己拿下托蕾丝小姐。

维克多就帮朋友开始了追妻计划。

运餐小哥就一直远远的看着,默默的关心。

此时,维克多的传呼机第一次响起。

弗兰克再次找到维克多,告诉他另一个进入美国的方法——申请政治避难。

只要维克多承认他害怕回到自己的国家,维克多就能帮他申请到政治避难,然后离开这个该死的机场。

但是当弗兰克真的问出“你此时此刻是否害怕回到自己的国家?

”维克多笑着回答“no”。

维克多在机场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和机场里面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熟。

一次晚上打牌的时候,他们问到维克多随身携带的那个罐子里装的是什么,维克多说是“爵士”。

弗兰克的上级来检查工作,弗兰克励志要为他们展现一个最好的机场。

于是他把维克多锁起来了。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位俄罗斯人疑似携带违禁药物,当他得知药物可能被没收的时候,他忽然情绪激动,妄图以自杀来保护这些药物。

翻译不在,弗兰克无奈之下只好找到维克多,让他在中间沟通。

弗兰克沟通之下得知这个俄罗斯人是为自己重病的父亲带药才去往加拿大的,他不知道这些药物需要证件。

他的父亲等着他回去救命。

那个俄罗斯人跪下来请求。

但弗兰克认为规矩就是规矩,于是俄罗斯人万分绝望被警察保安带走,维克多却在最后一刻说自己听错了。

这药是带给山羊的,而不是给父亲的。

维克多在机场这些时间,了解到给动物的药物是不需要登记的。

俄罗斯人对维克多万分感激,机场里面的人也对维克多刮目相看。

弗兰克在上级面前出了丑,他把怒气都撒到了维克多身上,声称只要自己在这里一天就不会让维克多踏入美国半步。

维克多在这里继续生活,他得知了清洁工老头原来是个印度逃犯,已经逃了23年。

还见证了运餐小哥和托蕾丝小姐的婚礼。

如果说《阿甘正传》中汤姆克鲁斯穷尽一生在奔跑。

那在《幸福终点站》中他在用九个月的时间等待。

看起来都是很愚蠢的坚持,但是他们遵守了自己内心的信仰。

结局剧透预警维克多打开自己随身携带的罐头盒,里面都是父亲喜欢的爵士乐手的签名。

但是还差一个。

父亲没有等到就去世了。

于是维克多向父亲做出了承诺,而他的等待就是为了完成承诺。

但是当维克多国家的战争终于结束,弗兰克却拿维克多在机场的朋友威胁维克多,尤其是那个印度逃犯清洁工。

维克多妥协了。

清洁工得知了这一切,做出了他这一生中最出格的事情。

他拦停了飞机。

对维克多大喊“我要回家了!

你也快走吧!

维克多终于决定踏入纽约,全机场的人都倾巢而出祝福他。

维克多的等待迎来了到了终点。

电影海报上有一句话“Life is waiting。

”“生命就是等待。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等待。

维克多的父亲在等待爵士乐音乐家的签名。

维克多在等待自己国家战争结束,踏入美国。

弗兰克在等待升职。

空姐在等待那个可能会响起的传呼机。

运餐小哥在等待托蕾丝小姐的注意。

候机大厅里形形色色的人也都在等待着。

生命就是一场等待,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不管是小到排队等待就餐,或者是等待生命中的另一半的出现,都是一个等待的过程。

甚至别人的等待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我们的等待在别人眼中也显得可笑。

每个人都抱着一种执念在生活,这或许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理解,但等待并非是一成不变。

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历的过程。

因为终其一生来说,我们等待的最终结果都是死亡。

人生也就是一场在等待死亡过程中的狂欢,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消极悲观,有人随遇而安。

“Life is waiting”。

你无法改变,但可以选择。

(公众号“白羊剧场”后台回复“幸福终点站”免费观看) 白羊剧场 和你一起拒绝烂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

 6 ) 普通的商业片

还是美国电影一如既往的价值输出。

明明主题可以更加深刻,一个人掉进了现代制度的缝隙,关于身份和存在的思考应该是很值得挖掘的。

但是荒诞和反讽只有极小一部分,却用更多笔墨描写种族和国家,贯穿全片的更是美国式的乐观精神和他们自称的人文主义关怀。

爵士乐的象征、男女主的恋爱桥段、平凡人的幽默和温情都是美国电影常用的套路。

十几年前看还可以,放在现在就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片。

 7 ) [影评]幸福终点站:四大叔的全球化

看这部片子是在元旦假期。

写这篇影评则是要到了春节假期。

这部电影计有15人次向我推荐——仅仅是一部2004年的片子,便已然在某些意义上成为了经典(比如新东方)。

这15人次中,多半都会惊叹地问道:“你竟然连《幸福终点站》都没看过??

”当然在我看了片子之后才深觉,在大学生这个趣味比较同质化的群体中,这部片子显然具备了一切成为经典的要素——前可追《阿甘正传》,后则可说到《士兵突击》。

至于导演,事实上很多向我推荐这部片子的朋友并不知道这部片子也是出自斯皮尔伯格之手。

无论是把他叫做斯大叔还是四大叔,斯皮尔伯格作为品牌的效应其实还是很明显的:尽管有可能不知道这部片子导演是谁,但是斯皮尔伯格便是影片的质量保证。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汤姆·汉克斯蜀黍在表演单元各种挑战极限,一个固执的金牛男的形象被他演绎的活灵活现,虽然仍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傻,然而维克多这个形象作为“镜子”的意义,大约相当于阿甘之于美国历史,以及许三多之于中国人。

我来判断一个人物是否具有镜像的意义,通常是看这个人物在提供明确代入感导向的同时,是否能引起一种“明确的尴尬”,换句话说,这个人物的处境和他处境下的作为,在观众设身处地的时候,是否能感觉到一种类似的“尴尬”情绪。

比如维克多通过收集机场手推车而获得一点点报酬的时候,那种感觉便颇为符合我所谓的“尴尬”。

事实上这也是编剧和导演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营造这种代入感,或者强化人物作为“镜像”的意义。

说回故事,明显地,这是一个将“等待”极端放大的故事。

这是常见的幻想小说的写法:给出一个设定,为这个设定找一个理由,然后讲一个正常的故事。

事实上在我看来,《幸福终点站》故事给我的感觉,与张艺谋的作品颇为类似,而路数上则是极为规范的好莱坞故事结构,并且保证政治正确。

事实上说它一句看了开头便知道结尾也不过分,然而我们还是看的津津有味,除了汤姆蜀黍精湛的演技和大美女泽塔琼斯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说道的。

比如,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读作一个有关语言学的故事。

语言的学习事实上是人出生和成长的隐喻,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幸福终点站》当然是一个成长故事,它具备成长故事所有的要素和角色——最明显的是有关朋友和敌人,以及爱情。

当然,故事事实上也是走了一个颇为张艺谋式的结尾,但放在成长故事的套路下,英雄-英雄的命名这个基本结构还是很容易看到的。

再比如,就所谓全球化这个问题来看,这部电影显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文本。

维克多的母语的原型是保加利亚语,而Krakozhia这个虚构的国家的指向也是颇为明显的。

在机场这样一个最适合作为全球化表征的“飞地”上,除了东欧裔的男主角,聚集了美国各主要少数族裔的代表:黑人、印第安人、拉丁裔以及印度移民,而大反派则是美国白人精英阶层的代表,同时,美女也是一名白人。

在这幅错综复杂的图景之中,机场的空间构成——闪烁的航班表,各大国际品牌的连锁店也在进一步将全球化作为视觉呈现显现出来。

事实上,这又是一个与冷战终结、资本主义阵营胜利之后的世界格局相关的故事。

作为胜利者的美国,当然有资格对失败一方的苏联-东欧阵营进行各种审判式的想象。

Krakozhia发生着军事政变和“人道主义灾难”,这一事件可以迅速导致美国政府与Krakozhia政府断交,却并不能给出维克多一个哪怕是想象性的解决,只有等待。

即使我们不再纠缠这些东西,单论维克多来美国的原因——完成父亲的遗愿,收集伟大爵士乐手的签名。

而爵士乐这一堪称美国土产的东西,在维克多父亲的年代该是承载了怎样的一种对于“美国”和“自由世界”的想象?

维克多的父亲是“在报纸上看到”了那张照片。

然后就有了这个心愿——哦,这是怎样的一个心愿啊。

该是多么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人才能把这个“心愿”作为全片的支撑?

不过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是一部足够全球化的影片,它处理的是一些“人类”的共通经验,比如等待,比如生存,比如,承诺。

所以这部片子还是要我们四大叔来拍,只有他有能力有魄力在拍这样一个看似小成本的喜剧片的时候,在摄影棚里装四架电梯,搭50多家品牌连锁店,在我们面前凭空建造一个机场。

我倒是以为,05年奥斯卡上,连影帝提名都不肯给一个确实有点苛刻。

当然这部片子在技术方面几乎无懈可击,然而说到底,这毕竟是一个我们不能日常经验到的事件,电影作为镜子,在某些人那里,它终归只是一面哈哈镜。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910992/

 8 ) 幸福是包括政治生活的全部

电影的主题其实是颇沉重的,因为政权被推翻而不得不滞留在美国机场九个月的人,怎么看都是悲惨到不行。

不知道祖国那边亲人在战乱中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要在美国待多久,可是在机场那些可爱的人们帮助和点缀下,整个故事是这么可爱。

老斯自己显然也没着力去写刻画Tom的无奈和无助,他肯定是有的,在这种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不认为Tom的人物居然会神经大条到马上适应环境就这么在机场开始新生活的地步,只是我们所看见的他,不是那个方向而已。

一直在等待的悲哀和茫然,被那些小小的幽默冲淡了。

他有了朋友,他有了工作,他的听力越来越好(虽然口语还不是这么流利XD),他恋爱了……这个机场,并不是幸福的终点站,电影里面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幸福(也许除了机场BOSS……),他们也会烦恼也会流泪也被抓着小辫子,可是他们最后都微笑着欢送着Tom出门,脸上洋溢的,是幸福。

电影中有着对美国式民主和自由的嘲讽,一个只是怀着个人目的前来美国旅游的游客,被限制了他所有的人身自由;而他在机场领导的恶意限制下,也丧失了所谓的民主。

电影开头,却很自然的拿中国人开刷。

我明白太多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向往,可是这种向往在电影里却被恶意地进行了嘲讽,中国旅游团队在机场里开始企图闯关,因为他们被识破了偷渡的企图,当这帮中国人大呼小叫地跑在维克多的身后,我只是感到一种悲哀和遗憾。

因为这个现象确实在西方国家中出现太多了。

人要有理想和目标!

在追逐理想和目标的时候,不要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劳累的!

要用幸福的角度来欣赏这个过程!

也许这就是人生!

然而实现理想和目标后,也许就是“幸福的终点站”!

但也是下一个理想和目标的开始,下一个“幸福的始发站”!

人生可能就是在乘坐“幸福路”汽车的不断的往返当中!

但要用幸福的角度、感恩的角度!

你才会感到这是“幸福路”!

 9 ) 以自己的名义活着

刚在看一本书,联想到之前看的这部电影。

表明下态度,我很喜欢电影里说的这个人。

十分喜欢。

关于联想到电影的书本上的句子是这样的:没有识别能力的人,才会将真才实学建立在一个空虚的头衔上。

在此之外想到两个例句,一个是某姑娘说,要你选人说你漂亮还是说你有脑子,随即这人又自问自答到我宁愿别人说我漂亮。

前者是一种无懈可击的评价,后者则是自己有能力证实的东西。

另一则是我说要给姑姑进货的小推车,写个宝马的标签贴上。

喜欢这个保加利亚人,有以下几个理由。

1.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记得自己最重要的理由和目的,不受诱惑,坚定不移。

2.没有什么能成为胁迫,引诱他违背自己善良的初衷和本性的东西。

3.置身何时何地总能不卑不亢意志坚强而卓绝的活着,哪怕是从最简单,营利很低的事情做起,也能热火朝天。

4.不会浮夸,实地操作,这个人是靠自己的手艺和本事赢得了机场建筑设计师的认可。

身处异地,他有勇气,有爱心,有实力,构建自己的美好生活,赢得在场人的喜爱。

不可置否,光环效应的影响力,可以成为十分便捷的交通工具让人一路扶摇直上。

很古老的预言故事也诉说了这一影响力的效果——狐假虎威。

虽然这样的词汇形容起来,有些严厉,但事实确是这样,人们拼命的和好的事物,成功者的形象或者姓名拉扯到自己身边,仿佛一束光照进来,自己的形象也霎时间有了变化,光鲜起来。

这提示:应该在心理采取精兵简、不依不饶,名目繁琐、条目苛刻的面对同盟者,是一种保护措施,也是一种自我强大的方式。

关注实体性的东西。

每次只说自己,不是兀自尊大,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靠自己的本事活下来。

好好的活着。

和片子本身的关系不大,片子里是一个封闭的,理想化的世界,倒是这个世界里面也有权威,权威无处不在,当这股势力在压制你的时候,应该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10 )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较量,借用茨威格的比喻,是“蚂蚁战大象”。

Viktor Navorski先生,来自虚构的战乱中东欧小国Krakozhia,而后又不幸沦为无国籍难民,空降山姆大叔门前,举目无亲,几乎身无分文,英文表达能力基本上除了yes和no之外就只有Jazz。

Frank Dixon先生,本土精英,肯尼迪国际机场的新任国王,生杀大权在握,手下“奴隶”无数,只需坐在办公室晃一晃遥控器和步话机,一切尽在掌握。

诚然,Navorski有很多优点:比如说毅力,能在机场住9个月真是非比常人;再比如说勇气,能豁出脸面去靠回收手推车赚quarters,恐怕换成我没这个胆量;还有手艺,不单可以用来混饭还能泡妞,想必老兄在国内干过瓦匠……OK,这些优点也许能够帮助他在困境中生存下去,不过,也仅仅是维持生存而已,要靠单挑战胜Dixon,仍然没有任何胜算。

好在,幸运的是,Navorski这个小角色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优势:他有同情心,而且是很强烈的那种;而Dixon的同情心,似乎早被他的权力欲望吞没了。

Navorski自保且不能,俨然全机场最为无助的孤儿,却还时时不忘向身边的陌生人施以援手,虽然也时不时帮倒忙;而Dixon总是强调rules,在他眼里,人都是没有感情的机械生物,这个世界是凭借权利和规则运行的。

事实证明,在争夺盟友的斗争中(当然这只是非自觉的斗争),同情心远远比权力和规则更加有力量。

蚂蚁可以战胜大象,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Passion -- tha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country."这是Dixon的老上司教育Dixon的话,可惜他似乎丝毫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直到目送对手远去,也许他都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他无法想象一向胆小怕事为了逃避牢狱之灾而隐姓埋名23年的印度老头会有勇气抄起拖把“劫机”;更无法相信他的“奴隶”竟会集体叛变。

“难道他们不怕扣工钱、炒鱿鱼甚至坐班房?

难道这世界上真有人甘愿为别人而自我牺牲?

”是的,人是自私的,但只是有限的,所以强权的效力也是有限的。

“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

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 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

”这是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开篇。

同情,或者说是对他人的关心,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愫。

我们的晚餐虽然不一定是面包师和屠夫的慈悲恩赐,但是一个丧失了同情心的社会也很难提供比晚餐更多的温暖,想想波澜壮阔的文化大革命吧……对于当下中国的社会混乱状态,很多人将其归咎于“法制不健全”。

然而中国的法令真的还不够多吗?

我很怀疑这世界上是否还有比中国的红头文件更多的国家。

更多的法令能够许诺更美好的未来吗?

我很悲观。

有人说美国是“法制国家”的典范,然而这个典范国家居然在使用判例制而非法典制。

正如Dixon的老上司之言,这个典范国家的基础是“情”而非“法”,因为法的核心还是人。

大卫休谟说法律是按照对付“流氓”的标准设计的——所以法律必然也只能维持最低等级的道德。

如果说没有法律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蛮荒之地,那么单纯依赖法律运行的社会也最多不过是一座秩序井然的大监狱而已。

Dixon治下的肯尼迪机场就是这样一座监狱,每一个低级员工每日里循规蹈矩聊以自保,直到Navorski这个秩序破坏者突然降临。

他的大手印向人们证明,除了循规蹈矩,一个人还可以做得更多,除去自己之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人的存在。

生活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最终,在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下,Navorski成功“越狱”。

而成功“越狱”的,似乎又不只是他一个人。

同情心的觉醒将众多孤独的灵魂从狭隘的单人牢房中释放出来,为别人而战斗,同别人并肩战斗,这不单是一场战斗的胜利,更是对个人生命的超越。

《幸福终点站》短评

又名: 幸福终点站 / 爱你无国界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演: 汤姆·汉克斯 / 斯坦利·塔奇 / 凯瑟琳·泽塔-琼斯上映年度: 2004年06月09日 ( 美国 )语言: 英语 法语 / 俄语官方网站: http://www.theterminal-themovie.com/imdb链接: tt0362227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3分钟前
  • 传说
  • 推荐

We are waiting for our love.外国老实人的机场养成记,片子的前半部分特别幽默,我还感觉汤姆汉克斯演出了憨豆先生的韵味,后半部分成熟了以后更多展现的是人与人之间跨越国籍的包容。在一个繁忙的机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免不了要等待,等待合适的机会,以及等待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8分钟前
  • 高詩遠
  • 力荐

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可能事事顺意,不合适就是不合适,destiny啊destiny,Tom Hanks演出来的总是摆脱不了阿甘的影子

9分钟前
  • V.pLaY
  • 推荐

飞机场作为统一的封闭的故事空间同时承担着连接美国和外部世界并且困住主人公的现实功能和主题上美国社会的指代,因此在主人公神话色彩被完整建构之前的表意都足够精炼准确。斯皮尔伯格和伊斯特伍德同样以电影传达对社会形态的观点(虽然立场相反),前者相较之下始终不愿弃绝经典电影的情节滥套,他既想借理想化人物塑造反衬环境,又要以人物为中心展开世俗神话。不过加上普世价值的宣扬也令他的电影更为大众所接受。平心而论,越来越讨厌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这类角色出现在电影里,我更喜欢《老爷车》里的东木。

13分钟前
  • 🌵🌵
  • 还行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17分钟前
  • 艾伊达Ayda
  • 推荐

“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19分钟前
  • 张恩勾
  • 推荐

能让你笑着感动的片儿。很励志。

22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这个评分真是虚高的很严重啊,跟那个当幸福来敲门差不多个套路。这难道不是很明显的商业爆米花片吗?很多国产商业片都比这个更好吧,比如夏洛特烦恼,超时空同居之类的…… 虽然这个电影关于人生需要等待的立意很好,但实在不至于7.5+……ps:而且这个中文片名也实在是醉了,跟幸福有毛钱关系…

26分钟前
  • Caroline
  • 较差

豆瓣打高分的不一定都是好电影,这部虽然称不上烂电影,但打分明显虚高。个人认为顶多7.5分。导演想表现人的善良、美好,糟糕的是故事设定实在太假,脱离现实,又足够做作,像一部不痛不痒的闹剧。

27分钟前
  • 飞翔
  • 还行

两小时的片长,整体节奏是不无聊的,作为一部喜剧片,这点是很好的。立意和内核也都健全,虽然梦幻失真了些,但这毕竟是电影,能明白它为什么能跻身名作之列。只是,20年后去看20年前的电影,不免还是有不少古早的观感,虽然对片子本身不公,但评价却是很公允的。最后不得不说,独角戏来说,汤姆汉克斯的演技还是很顶的。

28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还行

亲爱的,有时候幸福需要等一等。

29分钟前
  • stranger17🎐
  • 力荐

等待让人生更加丰厚和充满期待,人生由无数等待组成,等待迟来的班车,等待一次机遇,等待成功,等待老去,等待死亡。幸福没有终点站,只要活着就总会有好事发生,在逆境中仍然活的如鱼得水才是一种境界。

32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其实有点不懂,如果手里拿着词典,彼此对着词典也能表达清楚意思啊,而且办公室都有电脑了,翻译也是有的吧。我真的没办法接受这个智障设定。强行搞出这种孤立感,太矫揉造作了。

36分钟前
  • 你胖你也喘
  • 较差

汤姆汉克斯的演技很棒 其他有点太扯了

39分钟前
  • 我爱看电影
  • 还行

2010-6-16 5/7.1(77330) 善良但做作的一塌糊涂

41分钟前
  • 德拉库拉拉
  • 较差

这么高的豆瓣评分 我这么喜欢的大导演 结果看了略失望 怎么俄罗斯附近的人刚开始英语连数字都不太会 九个月以后就操着流利的英文了 就因为救了一个人整个机场都把他尊为偶像 挂他照片 走的时候一堆人送他礼物 什么时候认识的啊 = = 想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了 只是觉得生硬了一点教条了一点 或许非我杯茶

43分钟前
  • 牧羊少年奇幻旅
  • 较差

脑子里记住的,是Jane最后告诉他,你知道拿破仑给了约瑟芬的那个金盒子里,写着什么吗?Destiny.

47分钟前
  • 夏一慕
  • 推荐

看的时候就在想这不会是斯皮尔伯格的吧,一看演职人员表,果然。斯皮尔伯格是那种会铺设好每一个情节每一种元素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观众的情绪的导演,有的时候虽然觉得刻意,但依旧被这种“俗”的煽情打动。汤姆汉克斯,没话说了,他就是神。他那浑然天成的表演和又“钝”又憨的长相,都让这个“不真实”的故事如此真实,我愿称他为阿美丽卡正能量第一人。

49分钟前
  • 坠落幻觉
  • 还行

理性上不太喜欢这片儿,剧情禁不起推敲,反派的motivation莫名其妙,更兼有意识形态强势渗透(美国好好纽约好棒所有人都好想来哦),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感情上觉得,斯皮尔伯格真的很会拍通俗故事,知道怎么运用各种调动情绪的元素、知道怎么处理节奏的跌宕起伏,真的是很好的storyteller。

54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泪点太多了,汤哥演技真牛逼。用心,善待身每一个人,你终究被善待。love is love!!!结局好虐心啊,这样的剧情5分,结果0分。啥玩意儿啊。哭成狗...

55分钟前
  • 行走于江湖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