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年代》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又笑又哭。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看似繁华的摩登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不易。
影片里的角色都很有特点,他们的故事既搞笑又感人。
看完后,你会觉得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我们有爱、有梦想,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这部电影不仅让你笑出泪,更让你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 用魔法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平庸与悲哀。
"继催眠大师后我又看了徐铮的摩登年代。
印象中留下最深刻的一句话。
在夜总会挣扎出头变成艺术总监的毛娜。
被迫陪酒跳舞,怎么也挣脱不了的命运怪圈。
不甘心不情愿又怎样。
她要打黑心老总却被他反打一巴掌 人格和尊严被人不屑踩在脚下的时候让我清楚的看到 真正的现实里 只有强者和弱者。
一千个讨人同情 求人帮助的理由 也不及自己的强大。
骗吃骗喝最终被自己相识二十多年的朋友骗走30多万留下一地烂摊子的魔术师欧大卫。
在现实面前有小小的不满与挣扎。
但就像平静水面投入的小石子,在漾起涟漪后又恢复原状。
他说:”我其实就是一个小丑“我们都是小丑 至少说 都曾经当过小丑。
当欧大卫被迫上演水箱逃生,在密封的玻璃箱内接近死亡却又绝望地挣扎是不是就像现实社会里的某些人 没有出路却不能放弃 看不到光还要拼命活下去。
母亲病死独自从孤儿院逃出来找爸爸的丢丢。
她会说谎会演戏会装哭明媚的眼睛弯起来笑着叫爸爸的时候 却像是昏沉色调里的唯一一束光。
影片的最后。
欧大卫成功逃脱了密封水箱。
像谜一般。
在沙滩边拥有着阳光,水,还有妻子毛娜与女儿丢丢。
经典的中国式大团圆结局。
说是现实不如说像是某个人的美好幻想。
超现实主义的处理方法至少让影片不只是灰色调。
在平庸生活中挣扎又消默。
热血和消沉仿佛是随时能够覆上脸颊的面具。
我们都是大时代的小人物。
“……在有一次演出的时候我差一点被淹死,但是我发现我活下来了,并不是因为奇迹,而是因为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感觉到我自己具有了超能力。
”“欧大卫,你的命也挺值钱的,两个亿啊,值两个亿。
”“魔法跟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时候会创造奇迹,但也可能是悲哀。
”“爸爸不是早就跟你们说了吗?
其实不是爸爸了不起,是你们,让爸爸有了一点点魔力。
”开放式结局,取决于你愿意相信什么。
如果你是乐观的,这是一部超能力的喜剧。
如果你是悲观的,这是个丑恶绝望的摩登年代。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够分享我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我今天要分享的电影叫《摩登年代》。
最近学习了一种分享电影的模板,叫SCQOR框架。
我今天就按照这个模板来,分享一下吧,SCQOR,就是一个电影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背景、冲突、问题、解决问题(克服障碍)和结果这五个部分。
SCQOR框架S:Situation(背景)C:Complication(冲突)Q:Question(疑问)O:Obstacle(障碍 )R:Resolution(收尾)《摩登年代》,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喜剧片,导演是邵晓黎和杜鹏,主演是徐峥。
人物有欧大卫(魔术师)、毛娜(艺术总监)女公关、丢丢(福利院的孩子),李文学(骗子)、魏建(毛娜的老板)、张老板(准备与魏建合作的大老板),主要人物就是这些。
第一部分,S背景。
欧大卫(徐峥饰)的父亲是个三流魔术师,欧大卫从小就当父亲的助手在马戏团表演。
最擅长表演的就是水中逃生术。
但是随着大卫越长越大,水中逃生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一次差点淹死。
欧大伟沿着父亲的足迹,也成了一个三流魔术师,生活很窘迫。
所以欧大卫和搭档李文学一起在江湖上行骗,靠花钱上杂志造名气,一点点小名气,让他们只能混迹于夜总会骗骗女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魏建老板要为张老板的女儿筹办生日会,魏老板手下的艺术总监毛娜就找到了欧大卫,让他们表演一场魔术。
这次表演魔术的目的是为了促成一桩两亿元的生意。
魔术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就是要把海上的一个巨大的海神之母像给变没了。
在合同签订之后,一个小女孩儿丢丢出现了,这个小女孩儿一直把大卫认作爸爸,大卫莫名其妙却甩不掉她。
第二、三部分:C冲突和Q疑问。
整个电影冲突部分转折大概有三点,也带来了三个疑问。
第一个冲突疑问:李文学在签订了合同之后,带着三十万的定金跑了,把欧大卫一起骗了。
欧大卫被骗之后该怎么办呢,是继续把魔术变完履行合同?
还是自己也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去了。
第二个冲突疑问:其实欧大卫当时也准备跑了。
但是丢丢出现了,丢丢鬼灵精怪,大卫怎么甩都甩不掉,丢丢到底是不是他的女儿呢?
第三个冲突疑问:既然是毛娜介绍了欧大卫这个“魔术师”给魏老板,魏老板也付了合同订金,肯定会追着欧大卫完成合同。
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把让欧大卫交出方案。
所以,毛娜和丢丢缠着欧大卫,那么最后,欧大卫会不会把海神之母给变没了呢?
他只有三流魔术师的手艺啊。
以上就是三点矛盾冲突和疑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三个冲突疑问去看完整个片子。
第四部分就是O: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
为我们解答上一部分所说的三个冲突和疑问。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钱欧大卫首先去看了一下取款机没有钱,肯定没有钱。
然后,那个突然冒出的小女孩儿丢丢说她母亲死前给他留了一套海边的房子,呵呵,那个房子也是个泡影、也是假的。
再然后,大卫去找常年混迹于夜总会的那些前任女朋友要钱,肯定也要不到。
最后,只有毛娜出手了。
因为是毛娜介绍欧大卫完成魔术,她也在催方案,所以无奈,解决钱的问题,自然而然归到毛娜身上。
毛娜给了欧大卫出了五万块钱,这五万是毛娜所有的积蓄。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魔术技术。
如何把海神之母像给转没了呢?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买技术。
他们向一个魔术师去请教如何变,那个魔术师开价要五万块钱,后面变成五千、五百块钱。
可是欧大卫当时根本没有钱,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欧大卫看到丢丢在坐旋转木马,一会儿回头丢不见了,丢丢就了旋转木马的另一边,通过舞台旋转可以产生视觉差,让目标到另外一个地方又没了,所以这激起了欧大卫的魔术灵感,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魔术技术的问题。
欧大卫和丢丢带着毛娜给了五万块钱去买了轴承,使整个演出,实现了技术性的突破。
钱和技术的问题解决了演出能够顺利进行吗,当然,演出不会顺利的进行,要不然这个电影就没有高潮了。
导演也设置了很多障碍,提高了演出进行的难度。
整个电影一共设置了七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魏老板的上面那个大老板张老板,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个演出。
他的女儿其实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小公主。
他女儿对这些演出根本不感兴趣,反而对丢丢头上的那顶白帽子感兴趣。
第二个障碍:张老板很好色,他看上了毛娜。
毛娜是个舞蹈专业出身的会跳钢管肚皮舞的女公关,张老板总是让毛娜陪酒、陪唱,毛娜和三陪也没什么两样。
第三个障碍:女孩丢丢为了证明自己有爸爸,而且他的爸爸会变魔术,所以要福利院的孩子都来看演出。
第四个障碍:演出被张老板取消了,所以这个时候丢丢也被嘲笑了。
第五个障碍:欧大卫,想起了丢丢为什么会认他做爸爸的经过。
因为十年前,欧大卫在夜总会答应了一个不相识的已怀孕的女孩子,看到那个女孩子哭到不停,欧大卫当时夸下海口说“如果孩子的爸爸不来认你,我就去当孩子的爸爸”。
正在这个时候,他和那个女人还被拍了照。
所以丢丢就以这张照片为证据,缠着欧大卫要认欧大卫做爸爸。
第六个障碍:欧大卫准备认领丢丢的时候,看到福利院的孩子都在嘲笑丢丢,说丢丢是个大骗子,所以欧大卫决定,即使演出取消了也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表演一下。
第七个障碍:欧大卫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表演海神之母消失的这个魔术很成功,但是有遭到了魏老板的阻拦。
因为张老板取消了演出,让魏老板丧失了两亿元的一个合作。
魏老板怀恨在心,要欧大卫表演水中逃生术,其本意是想在水中逼死欧大卫。
第五部分:R结局。
最后,欧大卫还是从水中逃出来了,魏老板被困在水中出不来,剧情出现了反转。
从此,欧大卫从一个三流魔术师变成了大魔术师,带着毛娜和丢丢过上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大团圆结局。
整个电影的背景冲突问题,还有克服障碍,最后的结果。
都是按部就班。
电影有笑点,有泪点也有痛点。
看完整个电影后,大概提取出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小丑,第二个关键词是女人,第三个关键词是家庭。
第一个关键词:小丑。
《摩登年代》的电影海报就是徐峥扮成一个红鼻子小丑的魔术师的造型。
有一个对话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毛娜问欧大卫说“你到底是不是魔术师?
”,欧大卫说“其实我只是一个小丑。
”,毛娜说“其实我也是”。
欧大卫是表演台上的小丑,毛娜是职场上的小丑,再看一下,其实魏建老板在张老板眼里也是一个小丑。
他们只是想把他们想做的事情做好,而别人却没有看得起他们。
小丑最后如何变成主角呢?
无论是变魔术、还是做生意、还是实现梦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最终都会让关注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第二个关键词,女人。
除了把事情做好,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
这就提到了欧大卫一直在泡妞,但是丢丢的出现让他良心发现,有了责任心,知道了要说到做到,所以最后收养了丢丢做女儿。
张老板要对毛娜心怀不轨的时候,欧大卫也舍身救出毛娜,这都是欧大卫对女人有责任心的表现。
第三个关键词:家庭。
欧大卫的原生家庭,是他和父亲一起在马戏团表演。
而故事结局是欧大卫、毛娜、丢丢三个人组合成一个家庭。
丢丢问欧大卫:“你最后是怎么从水中逃生的?”欧大卫对着毛娜和丟丢说:“你们就是我逃生的灵感”。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摩登年代》这个电影吧,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别人的生活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我们有时候为了生存会卑微地降下尊严和面子;也许,别人看我们就像看小丑。
但是只要我们有爱和责任,尽力把事情做好,我们就能做生活的主角。
退一步讲,无论做得怎么样,我们都是我们家人心目中的主角。
所以,小丑别哭,相信自己有一天你会成为真正的魔术师的。
魏娜被逼在KTV玻璃茶几上跳舞,欧大师想帮她摆脱尴尬局面,结果自己被搞得更尴尬,这画面太真实的残酷了。
这个片子是难得之作,不应该所有的片子都拿票房去衡量。
泰囧这类片子大家喜闻乐见,但摩登年代可以去温抚你的内心。
有些人悲伤会嚎啕大哭,有些人悲伤是内心默默流泪,《摩登年代》属于后者,你看不到他流泪,并不代表他不悲伤。
现在还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吗?
这个片子周末的全国排片量居然能排到第3,让我很是意外。
导演一定要好好感谢一下《泰囧》之后徐峥的票房号召力。
通观全片,看完之后只会有一个感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徐峥的表演还算到位,但是《火柴人》的剧本完全被改成了一坨屎,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也根本不是一部喜剧。
这部电影林林总总说了很多,但是总的来看,打不出煽情牌,也没有足够的喜剧性,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社会性的东西又是戛然而止没有去探讨。
电影最怕这样,什么都想说一点,结果什么都说不出来。
最后屌丝逆袭的狗血结尾,尤其让人反感,太过于刻意的为喜剧而喜剧,简直是荒诞。
这部电影对外宣传时打出了“喜剧”的噱头,想必也是想借徐与《泰囧》的余热,来赶紧再圈一把钱。
1000万的投资,只需要一个周末的时间就能把钱圈回来,真是得恭喜一下导演了。
天降女儿+一对骗子+骗中骗。
很明显的这部电影的剧本从《火柴人》而来。
但是导演和编剧把观众都当成了傻逼,以为这是在排春节联欢晚会,前边照搬一点剧本,最后改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仅算不上抄袭了,观众也都会开开心心。
可是问题在于没那么多傻逼供导演和编剧消遣,真想让他们自己去看看本就空旷的影院一个接一个往外走的人。
其实这部电影可以做得不错,前半部分有悲有喜,徐峥和王宣予把混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一把辛酸泪演绎的逼真传神,谈不上多深刻,也足够让人动容。
但是到了最后,从动容到狗血,转变太快,以至于我都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先是女儿离家出走男主寻找无果悲伤的喝酒,然后之前想打人却被人打的悲情男主直接无压力逆袭了虽然体重是他2倍但却肾虚以致无力反抗的大老板;接着男女主睡起来后吃了个饭就料定了女儿回到了孤儿院,找到女儿后一家三口认为老板肯定被打后肾虚无暇顾及他们仨要去治肾亏不含糖所以他们为了证明女儿没说谎带了一帮小伙伴去变魔术,变着变着另一个黑社会一样的老板带着一帮小弟出现了也跟着变魔术,然后变着变着黑社会头子就穿了个海绵宝宝的内裤出现在了水箱里,他的一帮刚刚还穷凶极恶的小弟看到此景喜极而泣跟着小朋友们一起鼓掌。
然后镜头一转,男女主角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就很想问,导演和编剧你们他妈的见过黑社会吗?
一部本来可以不错的片子,导演和编剧以为观众的欣赏力下三滥,于是在硬生生加进去一个狗血结尾之后把电影变成了下三滥。
很多人看这电影是奔着徐峥来的。
电影这个东西,不必迷信个人。
没人能全拍全演好片。
陈凯歌拍出过《霸王别姬》,照样因为一部《无极》给人黑出了翔。
其实你看看预告片,正片水平多少就能略知一二。
我本无意看这部电影,奈何小伙伴看到“徐峥”二字就直了眼,出来之后却后悔不跌没有去看侏罗纪。
我看好评里不少人都是冲着徐峥来的。
这部片子如果在泰囧之前上映,豆瓣评分绝对过不了5,全国票房稀稀拉拉能过千万就不错了。
真是赶上了圈钱的好时候啊。
从电影院回来,已经对认识的人把槽吐了个遍,还是忍不住要来说几句。
首先这真的是喜剧么?
穿插几个笑话儿的悲剧罢了。
警察那段,是挺好笑,笑完后有点心酸。
小女孩儿在这个年纪应该享受童年的快乐,而不是生存的打小算盘与斗智斗勇。
已经反正我笑的都很忐忑,因为杯具就在旁边候着。
看完觉得,累。
第二,凡是逻辑解释不过去的地方,三个步骤:①音乐声音放大 ②人物开始说些乱动情的话,要么开始狂吼 ③大家智商都突然变低,自动变成群众演员不解释过多,因为很多人对于电影采用这种手段还是能接受的但莫名有种拉低观众智商的感觉,可以接受不代表不希望你进步,哪一天国产电影脱离这个煽情手段那真是进了一大步第三,人物性格前后不一比如骗警察那段,小女孩这么小就这么能撒谎,可是面对徐峥时又指责他骗人。
大部分时候精明得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偷偷记毛阿姨的号码,还能追出租车追到机场。
威胁大人,抓住要害软硬兼施死缠烂打。
这种年纪的小姑娘哪会这么强势?
——是了,导演也记得她是个小孩,末了还上演一出被小伙伴们欺负可怜兮兮的戏,性格不一简直不忍直视。
还有那位毛阿姨,艰难攀登到如此高的地位,身后还有一帮姐妹(。
)要她撑腰,按理说是个很现实很理智不冲动的女人。
尼玛就因为别人流露一下真情,就跟着人跑了。
膝盖都给你跪碎了,怪不得被人骗钱骗情骗色。
您多大了,还不如个小姑娘懂替自己划算。
那个魏什么,最后突然来一场搞怪的表演,拖拖拉拉,对着一群小孩子挤眉弄眼,最后反而被关进水里一副智障脑残样,完全跟之前手段麻辣脑子灵光的那老板不是一个人。
被男主角整得大哥与女人尽失,还这么有闲情逸致,跟几个SM眼罩男表演魔♂术,也是神级的深井冰啊。
但是还是两个字,贱,俗,还透着点儿善良,是这部电影的基调,我非常喜欢它有些时候显得有点真实的可爱。
至少它一点也不装逼。
首先这不是一部喜剧,而是苦哈哈的煽情片,给四星有很多个人情感在里面。
去看的另一个原因是为片尾曲,看完后才发现是修过歌词的《波涛》,和故事很配,无可厚非。
剧情不算新鲜,表演有些刻意。
KTV的那段挺有感触,有过类似经历,只是在酒吧里:怀买醉心理和不是朋友的朋友喝的烂醉如泥,笑的没心没肺,在笑容面前仿佛整个世界都凋零了,心里却是空荡荡的,很是悲哀。
酒精只是解药,逃离这个悲哀和平庸的世界的短暂出口。
还有现实面前的无力感,很多时候需要将自己麻醉才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摩登年代》点映那天,豆瓣影讯中赫然出现了卓别林那张著名的头像海报,原来是豆瓣管理员把徐铮的《摩登年代》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搞混了。
有一点倒是没错,《摩登年代》取了这么个其实跟剧情没太大关系的片名,也主要是为了向卓别林致敬。
从故事情节上看,《摩登年代》更像卓别林的首部长片《寻子遇仙记》,主角都是一个吃不饱饭的男人和一个意外闯入他生活的孤儿,男人摆脱孤儿不成,于是两人靠互相配合招摇撞骗维持生计。
后来孤儿面临着重回福利院的命运,直到生活出现转机,父子(女)俩才终于重逢。
《寻子遇仙记》里的小男孩演得很好,尽管是默片,神韵却十分到位。
《摩登年代》中换成了《唐山大地震》里表现出色的张子枫,虽然是小姑娘,却也一副正太扮相,尤其是背带裤和大毡帽,几乎就是搬演致敬。
1983年,大卫·科波菲尔为现场及全世界电视观众表演了一个著名的魔术——将自由女神像变没,过一会再把它变回来,令全体观众大为震惊。
现在,魔术的谜底已被揭晓,科波菲尔其实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完成了看似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提前制造好能活动的地板,蒙上黑布后将黑布与地板同时向上倾斜一点点,由于距离十分遥远,掀起黑布时观众就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天空了。
科波菲尔先后用类似的方法表演过很多魔术,使不少大件物品突然消失。
这个魔术被移植到《摩登年代》里,上下倾斜变成了左右旋转,并且加上了灵感来源(带女儿玩旋转木马,沃尔特·迪士尼也是在陪女儿玩旋转木马时想出建造迪士尼乐园的)和剧情推动(筹钱搭建舞台、因故取消演出、在女儿和福利院孩子身上重新实现利用价值),算是一次聪明且合理的借鉴。
至于徐铮,在卓别林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依旧能树立鲜明易辨的个人风格。
《摩登年代》拍摄于《泰囧》之前,两部电影已经能够证明徐铮的国民喜剧帝地位。
电影既有现实主义的部分,也有不少幻想色彩段落,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贴近生活的。
比如前一秒钟取款机里往外飞钞票(特写,慢镜),下一秒钟便拉回现实(维修人员闯入画面)。
女主角陪酒卖笑,看着心酸。
《摩登年代》在形式上保守了一些,但作为休闲放松看看无妨。
酷大叔和萌萝莉的组合永远不会过时,父爱更是能直触每个人的心底。
徐峥的电影怎么老是一个模式?
看泰囧的时候到后半段已经很让人不舒服了,看到这部就真的是20分钟就关了。
为什么一个小孩子会可以捣这么多乱,然后主角还真的就拿她一点办法都没?
这种一个人无尽地被另一个人折磨拖累,通过主角不断的悲惨遭遇体现出的病态幽默,一部真的就够了。
20分钟后面的剧情想想也知道,主角如何被真情感动然后重新找回正确价值观,幸福快乐地和女儿生活下去,拖了一下进度条发现果然还是泰囧模式。
真是让人半点继续看的欲望都没有。
总而言之,烂片。
不推荐非脑残粉观看。
三星半
这么好的故事,这么有灵气的天才小女孩儿,这么怎么拍都不会出错的混混与小女孩的组合,竟然这么烂尾
还是很喜欢徐峥,小姑娘不会让我出戏,女朋友让我心动。剧情前半段不错,后半段不能说狗血,但确实没有创意
顺利表演结束完了,演这儿多干哈?
爷俩都喜欢 一人2星
烂俗新定义
毛娜身材棒 张子枫演技可以
很一般,不好笑,其实就大骗子(男主角)+小骗子(小女孩)+表字(女主角)的故事
峥哥再卖力拯救不了这烂片,想当然的故事情节,矫情的演绎.. 竟然还各种煽情各种催泪,我擦
无法直视
从骗子到魔术师,徐峥转变的剧情太快,也没有像样的剧情交待。温情戏不煽情,魔术片没魔术,浪费了那有模有样的魔术背景。当然片子有点像是为卓别林致敬,部分情节有喜剧效果。
蛮好啊,为什么这么多差评。。。小女孩表演很到位。
麻麻说徐峥每部戏都有个狗皮膏药似的角色贴着~话说能标注一下该故事属于童话咩......
看了前一半還有趣 毛娜很討厭
所以说徐峥根本就不是什么票房保证,连演技都没法保证还能保证什么别的。
编剧真的很恶心啊 最后结局也叫结局么 明显的草草收尾了事啊! 什么样子的片子现在都能上了 没什么好说的 两星赐了!
小朋友不错,女主实在是
完全出乎意料的剧情发展,从预告方式上看一直以为是部喜剧来着。。虽然还是有故事性不足的毛病,女主也完全不知所谓,可我愿意为这个着眼点加分,最后的主题升华能再接地气一点就更有说服力了~!
我觉得完全可以给四分的
烂煽情的片子还打着喜剧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