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社会已经让人类在爱情的道路上彻底迷路。
今天又爱你的权利,明天有不爱你的权利。
今天有爱一个人的权利,明天说同时爱两三个人也是我的权利。
今天说是真心爱的,明天说爱情死了。
爱情对于今天的我来说不是童话、不是神话,而是笑话。
《下一站再爱你》,吸引我前往电影院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真实的,比之琼瑶的花前月下、星星的穿越时空,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真”才最重要的(假的到处都是)。
现实生活中,还没见过真爱,都是假的,都是自私的,都是善变的。
所以这个真实的故事抓住了我,让我看到世上仍有极少极少极个别极个别的人,是用真爱在爱,是用生命来爱的。
当真实的男主女主出现在电影后10分钟的时候,我真是有点诧异了,一直的观念都是漂亮或帅才有可能被真爱爱着。
但真实的主人公竟然是平凡地不能再平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路人甲路人乙。
看来相貌并不能决定真爱与否。
那么是什么使二人能够用生死用生命来爱对方呢?
电影的结局要告诉我们的原来是:信仰的力量。
因为上帝先爱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彼此相爱。
戒指为什么代表着婚姻?
或许是因为两者之间已经产生了天然的联系了,大家都默认了这些,而没有人去发出疑问。
而这部片子突然让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真人真事改编,片子的剧情很简单:一对恩爱的夫妻,在准备生孩子做体检的时候意外查出了妻子的癌症,并且只剩两个月的生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丈夫仍然对妻子不离不弃百般呵护,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最深的爱了吧,而这份爱也被妻子看在眼里,她担心丈夫在自己离世后孤独,反而为丈夫介绍新的女朋友……自然丈夫没有接受,而妻子也带着满满的爱意离开世界,而丈夫也乐观坚强的对待着这个只剩下他自己的世界。
实话说,从情节、剪辑、摄影各个方面都没有特别的亮点,但是电影传达的这份爱却格外打动人,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真谛了吧。
尤其是最后的真人视频采访,他们在镜头前虽然很平静,但是真实的力量分外感人,更是升华了这部片子的情感。
这份爱很动容,这份挚爱的爱,拥有着超越生死的力量。
爱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开出动人的花朵,就像电影里的男主主角一样,幸福和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中,那些天使玩偶,那份意大利面,那瓶一起酿造的葡萄酒,都见证着他们的爱意。
生死分别之际的不离不弃,为对方的打气加油,都诠释着他们的爱情的伟大。
电影里面男主角说,戒指是两个人的约定,如果有一方先离开对方,另外一方要保存他留下来的戒指,等到他们在天堂重逢以后,两人就凭着戒指相认。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所以,现在女主的右手无名指一定化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指引着男主角吧。
最近,我有一个朋友的母亲得了胰腺癌,全家跑到北京的肿瘤医院来治病,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
他们那个院子里住的也全是癌症病人家属,和他们的情况一样放弃家里的一切来照顾亲人。
朋友告诉我,很多人已经知道没什么希望了,但就是不想放弃,哪怕只是陪着走完最后一段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安慰。
不过朋友说他最惊讶的是,每个人的脸上并没有遭遇不幸的暴戾、怨怼甚至哀伤,反而十分平和友善而且慷慨互助。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多以前想奋力争取的东西都不重要了,只想还原最真实的自己,用悉心的关爱为将逝的亲人找回尊严,也找回自己的尊严。
生命无论富贵贫贱,都是一样的脆弱。
无论我们创造了多么丰富的财富,得到了多么显赫的尊贵,生命的属性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一抔黄土,一把火油,可以轻松地将我们的痕迹完全抹去。
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终极恐惧,尤其是当你看到生命正一点点地消逝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更加痛楚。
所以我们能理解《下一站再爱你》中阿猫心中的愤怒和敌意,父亲坐牢,还在花季的年龄还没享受过爱和幸福却可能要马上离开这个世界,她凭什么不能愤怒?
她对周围人的捉弄并非是在宣泄这种愤怒,而只是在恐惧之下努力寻找生命的存在感。
女主角子萱这个角色看似又是一个白莲花圣母,自己得癌症了,还帮老公相亲,相亲的对象还是自己最信任的好友。
你会觉得不是子萱的脑子有问题,就是编剧的脑子有问题。
可是你要知道,这个角色是有真实原型的,她做的这件“傻缺”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我们抛开所有感情的因素来分析,这样的选择是合理的。
就像人物原型Tracy说的:“我看见他(老公)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我当然嫉妒。
但是如果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个人还想着我,痛苦的是他。
所以,我宁愿嫉妒。
”这个看似抛弃了所有情感因素的选择,事实上却是基于最浓烈真诚的情感做出的。
如果她不是真爱这个男人,又怎么会宁愿自己嫉妒痛苦也不想让对方痛苦?
我们知道,生命弥留之际,是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努力抓住和享受一切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所以那些王侯贵胄会让最钟爱的宠姬和最价值连城的玉石金器陪葬,而对于那些拥有遗憾的人,亲人们也会在这时候尽量让其得偿所愿。
有谁会像子萱这个傻瓜一样不仅不让丈夫多陪陪自己反而亲手把他推向别的女人?
事实上那些看似风光入殓的王贵公卿,是最不体面的,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为此不惜践踏别人的生命来温暖冰冷的坟墓。
而那些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仍然被未了心愿控制的人也同样是为了逃避死亡而成了欲望的奴隶,让人怜悯。
只有像子萱这样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孤独才是真正的勇敢,才是真正的体面。
她不止维护了自己的体面,也维护了阿猫和其他癌症病友的体面,更维护了丈夫以后生活的体面。
这样一个女人,当然值得所有男人“下一辈子再爱你”。
影片是小成本制作,说实话,电影剪辑的很差劲,看到大家写的影评,我想说真的不是本身这部影片的问题,而是最终删了很多内容,所以很多部分会让人摸不头脑,据说国外上映的完整版很不同。
影片是根据一对夫妻的真人真事改编,现在女主人已经过世大约十年了,影片确实没很大创意,没有来自星星的你那么吸引人,但是这才是真爱啊,剧情都是靠谱的真实存在过的,没有那些编造的故事离我们的真实生活那么远,大家不要爱那些虚幻的的东西,假想一下这对夫妻在患难时在生死离别时他们的感受和他们背后的爱吧。
我老公看完电影就说要对我好,身体健康很重要,还主动来服侍我。
真的还是值得一看的,让人感觉这个世界还有真爱。
被称“中国第一部基督教电影”的《下一站,再爱你》成功在中国上映了。
微信不同的基督教订阅号流传“此片三日内票房不达标将被迫落画”的消息,人本地促使大量有基督信仰的群众组织观看。
可惜该片福音模糊、扭曲,可说是宣扬“人的爱”的电影。
亢长描写的是主角夫妇理想化的恩爱生活(以一起吃喝玩乐的方法表现)。
片中循环播放“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这首宣传人爱的情歌进行洗脑,奠定了在患病女主角弥留之际渲染的“人的悲情、人爱的伟大”的基调。
这狭隘的人爱!
人错误地切切追求,并以它为救赎的偶像!
片中医生甚至自私地说“永远不要医你爱的人”。
在爱得越深,分得越惨的事实中,我们被警醒:有多少信徒并没有天国的切实盼望,更没有在地上体验过属于神儿女的天国祝福,活得贫穷彷徨!?
在教堂遇到的老奶奶对女主角说的“不要着眼苦难”成为女主角心态转折点。
但对处于癌症晚期的恐慌痛苦中的人,除了主耶稣赐下的永生盼望,还有什么能够完全安息和释放她呢?
也许是审查上有难度,但如果这样就在传播福音上妥协的话,还远不如那无数为了传播黑暗文化倾注心血的电影人!
请翻开《使徒行传》,基督徒应该是世界上最勇敢灵活的人!
用光明文化挽救这末世时代,将人引导归主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
求主加力!
并且我知道您已把这山地赐给我们,阿们。
这部内地电影,是根据港片《生命因爱动听》的架构改编的,编剧是关信辉,原著是基于真人真事改编的,看过《生命因爱动听》(关信辉执导),再看《下一站再爱你》,就感受到两个导演的水准差距不小,当然,演员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差距。
不得不承认,关信辉执导的福音电影,拿捏得真的可以,期待关导即将上映的新片《热血合唱团》!
对生活抱有善意的人总是很美。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电影的名字《下一站再爱你》,却最先想起了火了一个夏天,被动洗脑的歌曲《小苹果》里的那句“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到底爱有没有截止日期,爱情有没有可以计算的数量,一辈子已经如此之长,能有多少人爱一辈子不够还愿意许下一个天堂相守的愿望。
这样的乌托邦式爱情本身就充满魅力,虽没有太浮华的画面没有星光闪耀的阵容,但他们塑造的人物和讲述的故事却成了最简单的打动。
《下一站再爱你》充满了善意,把人类情感进行了那么极端的赞美,更成为一次善男信女的爱情朝拜之路。
电影中杨梓嫣扮演的角色虽然是影视作品里常常出现的“癌症患者”,但是林子萱这个人物还是有着与其他同类型人物不同的一面。
她有着一个特别独特的视角来贴近这个人群,首先她就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善良热心的她是癌症治疗中心的一名义工,其工作内容是对癌症病患进行心理辅导。
在电影中林子萱与形形色色的癌症患者交流,她帮助他们去更坚强和乐观的面对生活,不要丧失爱的能力。
造化弄人,她发现自己也身患了癌症,这样的戏剧化转变看似过于巧合,但是当知道这个电影是真实故事的改编,相信很多人只能感叹生活真的是比戏更加出乎意料。
是的,女主角从旁观癌症患者的角度变成了直视,但是影片最美好的善意就是相信爱,她有着自己的坚强,更有着一个爱她的丈夫的不离不弃、相守相依。
马浚伟饰演了这个好男人,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好丈夫。
没有什么爱情比大难临头紧相依更动人的了。
没办法,马浚伟给我的印象这么多年了还是深深刻在陈小春版《鹿鼎记》里的那个康熙形象,尽管他之后在古装和现代剧里都有过很多不同的角色但是终没有超越那个角色的深入人心。
但是,这次《下一站再爱你》让我会很深地记住这个好男人形象,可以说电影中他同样撑起了爱情的伟大。
一部纯爱的电影,慢慢写下这段生命最后旅程的爱情信仰。
爱不是随口的誓言,而正是这样经得起苦难和磨练的考验,即使上天不能给你完整的一辈子,但是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下一站去往天堂还有爱情,来生相遇更是厮守。
昨晚看的首映式。
放映影片开始,一束灯光照在舞台上,当主持人(片中扮演明明者)浅浅的、柔柔的诉说这部影片时,我就感到了一种真诚和感动。
果然如此,观看这部影片,真诚,永恒的爱是我感受最深的。
这是一部很用心在做的电影,不为了收视率,不迎合市场需求,不哗众取宠,不植入广告,甚至连演员的衣服都没有换过几次。
没有幽默的段子,不像小时代那么奢侈,它简简单单的在讲一个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很简单,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尾,没有跌宕起伏和荡气回肠,但是就是这种简单,这种真实让我看到了最大的真诚。
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难得的放慢生活节奏,安静的看一场安静的电影。
也难得用一生的时间只去爱一个人。
或者说多数人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
那么看这部影片吧,你会找到些什么。
众口难调,这部影片在现在的电影市场中,可以预料收视率不会超级好,喜欢的人会喜欢它,不喜欢的也会不喜欢。
我想有一部分人看过感悟到什么,这就足够了。
于我来说,喜欢这部影片,也推荐这部影片,如果你和我一样还相信爱情,探求简单、真实而又快乐的生活,那么不妨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吧。
我一直相信厄运和疾病这种命运里的大起大落是从不会摧毁爱情的。
全剧始终表达的主旨是,当感情遭遇生死离别,是否还会永存。
处理手法用以下几处的线索串联:1.院长的回忆中,亡故妻子曾经与子萱相同的病症。
2.子萱在教堂里遇到的慈祥大妈讲述的故事,在老伴去世后相信要好好走完人生旅途。
3.阿喵与父亲的亲情,终于在父亲默默关怀下让阿喵从仇恨中走出。
而最后,那些人都从绝望与悲伤中脱身,努力光芒万丈的生活。
不过电影里一些人物情感的表达细节实在无法理解:1.院长为表达绝望用马克笔在医院走廊灯上写下的死囚之路的英文,居然成为了卫生清理人员口中的一个传说故事,放映到这里的时候有种看恐怖片的阴森感觉。
2.阿喵在生日时贴在墙上的画被小男孩拿去折纸飞机,陈牧师翻遍垃圾桶为了找到这些画。
(为了为后面这个做铺垫,前面还有一个教小男孩折纸飞机的桥段)。
由此的父爱引到了后面的父女关系破冰,实在有些牵强。
3.全剧中子萱对万豪的爱意表达全部用意大利面来连接,一直到最后万豪与子萱特意介绍的“续弦”约会时子萱偷看的桥段,也是用了意大利面来呈现了万豪对子萱的爱的反馈。
虽然全剧的拍摄情节略有失望,最后的真实故事部分的情节搭配音乐还是挺戳泪点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时候这事儿挺奢侈的。
且不谈电影和戏剧,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很少有大起大落能够摧毁的感情。
而那些失败的爱,最后还不是一丝一毫的腐朽在了平凡无奇的柴米油盐里。
爱情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厄运生死,而是时光的细水流长。
斯蒂文森说:“文学是裁剪的艺术。
”于是当塔可夫斯基将电影比喻为“雕刻时光”时,我们就似乎给了电影文学的意义。
让它的核心从故事,延伸到光与影的表达。
回忆起那些美妙的电影,我们总能记起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
那些镜头,或属私人情怀,或属刻骨洞见。
即便故事细节已随时间褪去,镜头的魅力依然像安置情感的蜗牛壳那样涡卷悠长。
将感情带到柔软的深处,引起人们从心而来的感动。
这些,是我对电影感动的理解。
于是,当我看到《下一站再爱你》以“2014最感人电影”自居时。
我就不其然将对它的标准,上升到“深刻”的程度。
尤其,它是一部在基督圈子里传闻已久的“大陆首部福音电影”。
这让我更想给导演一个机会,去让最深刻的福乐透过电影表现出来。
只可惜,导演所描画的,和深刻相去甚远。
这并不是否定了电影中真人真事的寓意。
但再好的材料,也需要导演一笔一划地雕刻成为电影语言。
这个工作,包括台词,造型,分镜,道具。
最后表现在电影的表演中,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电影的情感。
可《下一站再爱你》更像是一段点到即止的介绍影像。
九十分钟的横向叙事缺少了对人物的纵向深入。
以至于片中关于“爱”,关于“天家”,关于生与死的表达,犹如网络上的鸡汤片语,调不出它应有的质感与味道。
这些话固然深刻。
但这都应来自于对鲜活人物的总结概括。
离开了深入的感情刻画,道理就沦为纸上谈兵,让观众与人物间竖起了一层隔膜。
使最美丽的爱情,变成了最肤浅的幼稚。
这仿佛是一种通病,在某种福音电影里根深蒂固。
除了福音,导演就再没能表达的东西。
任何对人的敏感与关怀,对电影镜头的捕捉与雕刻,对时下社会的理解与洞察,都幼稚得犹如迫不及待的小孩,流于一两句听起来道理十足的对白,然后就从开始悬着“耶稣爱你”的标语,让观众都自动理解神圣的光芒。
长镜头的深入与蒙太奇的节奏感在这些电影里荡然无存。
甚至还可能找不到一点基本的电影美学,让观众的印象直觉只停留在电影表面,而深入不到自己内心。
可真正的电影,都应该与这完全相反的。
它直入人心,情感真挚。
以慎密灵光的镜头运用,去理解这个是世界的方方面面。
罗马尼亚导演蒙吉,梦想以长镜头清洗世界的哀伤。
尽管他只站在人性的这边,却能拍出真正抚慰人心的电影。
然而为什么,在最代表深刻的圣经,耶稣面前,却鲜有能比肩于世俗电影的传世之作,鲜有在艺术上能让世人认同的电影?
可能,说教与艺术的界限,只有最具实力的导演才能将他们处理得宜。
但当这个导演出现之前,我建议大家还是先按捺一下好奇心,看一下它的港版,《生命因爱而动听》为妙。
因为,一部无法深刻传达人性的电影,无法深刻传达神性。
这和审查制度无关。
剧本略单薄,私以为将剧后人物叙述的小细节改编入电影戏剧张力会更好。看完电影院里有人流泪。看完后感慨要珍惜身边人,普通的幸福也不容易。一分给演员,静妃娘娘、小玄子演技不错。四哥你的西服装不要太帅气!一分给笑着离开的子萱,一分给院长、阿猫。OST扣1.5分,剧本慢吞吞扣0.5
剧情平淡,在后面却戳泪点。我们能否做到无条件爱和付出?
我哭的挺厉害的。。除了剧情本身,就是和我这几天参加一个癌症病人的丧礼有关,我还有一个患了癌症的老师还在医院呢。。。这个片子本身就像很多的短评说的。。如果没有基督徒捧场,应该是不会有人去看的。。。所有的盼望的源头是你有这个信仰,如果没有上帝没有主,下一站就是更黑暗的死亡。。。
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看完的感触就是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在健康的时候好好与家人一起享受生活,这样即使在面临病魔的时候也可以乐观豁达
很早以前看的 俩人真是太老了。。。
有的故事麻煩單單上映紀錄片足矣,女主那種無辜嘟嘴的樣子,馬浚偉可怕折磨觀眾耳朵的普通話,女配角一副潮流無鏡片眼鏡,導演無比電視劇的鏡頭處理。真是太可怕的觀影過程了
义高艺低,后半部分10星。
电影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开始的根据真人改编看到了结尾,热泪盈眶,当一件事是真实时,即使是表演,也还是会打动人心,不是情节,不是演员,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打动了自己
这世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经历生离死别 就像话剧暗恋里的台词“有哪一个人不是千疮百孔的呢 ” 不要放大生死 这世上谁活着都不容易 也不要比较痛苦 真正的痛苦是说不出来的 很抱歉 感动不了我
真神造人,假神人造!!!
这个电影能通过大陆广电审批,真是个第一次。赞赞赞!
给说教两
好电影不用说什么,爱很伟大!
这种电影只能是无意中看几分钟
好像全场都是泪点但就是哭不出来
天。。。
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故事原型为基督教徒,因此本片被传为基督教电影,女主患癌却为丈夫寻亲的故事,有些煽情,但拍得很粗糙,我觉得本片的立意点似乎存在一些问题,还好宗教因素并不多。
故事本身很感人,只是被导演演绎得过于苍白。三颗星给原型男女主人公,人间至爱莫过如此,生生世世不离不弃。剩下的一星就送给导演吧,拍成这样一定有他的苦衷,大家都懂得。
这是电影吗?开场两分钟就看不下去了。超级烂,还打着信仰的幌子招摇撞骗。负分可以吗?烂,根本不配在影院上演。说它是电影真亵渎了电影两字
非常棒!导演是我见过的最用心的导演!演员也是超敬业,饰演阿猫的女演员还忍痛剪掉了十多年的长发,杨紫嫣也是在肿瘤医院待了整整两个月去感受,去入戏。最后的真人纪录片也超感人,爱,是上帝赐给世界最美的🎁礼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