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不能把电影拍的更尴尬一点吗?
太尴尬了。
剧情没新意,人设老套,画面呈现粗糙,场景化严重。
号称是喜剧,一点都不搞笑。
尿点不是一般多。
用这种质量的影片圈钱,对中国电影市场无疑就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恶劣手段。
从2017年春节档一路下看来突然对2017年的中国电影不抱任何幻想了。
所以,我在想,这样的电影拍出来究竟是干嘛的?
如果,电影无法唤起内心的一点点共鸣,那么看他何用?
如果,买票看电影只是成全了资本运作的神奇,我们干嘛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关于电影本身并不想多说什么,剧情差强人意,但这样用力过猛的表演也不容易,毕竟有几个地方确实还蛮逗的今天我想说的是是非观。
小时候对电影电视的期待就是一定要是大团圆结局的,主角一定是善良并且无所不能的,大概是那时候的电影千篇一律都是这样,又或者人性里最原始的是非观就是惩恶扬善:好人一定要有好报,坏人改过自新后也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剩下那种不知悔改的落个悲惨的下场就好了。
这部电影里的就是这样,男主角是任何磨难下都不放弃正义的英雄,虽然长得也挫,平时邋遢又疯癫,但就是这样一个较正常人还不如的形象却能够因为正义成为英雄,最能迎合草根大众的英雄梦了。
一个说什么也不会改变自己正义初衷的主心骨,加上一群众志成城的甲乙丙丁,还有什么成不了的大事呢。
过程中有人会为了眼前的利益屈服,有人会迷失自我,但有什么关系,只要最终还是站在正义一方,就OK了。
这样简单的英雄主义和非黑即白的是非观也是挺好的,如果现实里真的可以这样的话。
但我在想,那些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的人,真的是说变好就会变好么,那些伤害过他人的人,也是说原谅就可以原谅么?
吴良从一开始就是坏的,只在最后确定将成为父亲了,才突然性情大变,成了个好人?
且最后成了个警察或者保安,和妻子未出生的孩子以及老人院的大家伙一起幸福的生活。
毕竟他有经历过上游的物质生活,这突然的落差接受得了么,况且若不是他,老人院不会发生这么多磨难,已经弃恶从善的他就不会觉得良心上过意不去?
总之我好像并不想让这个回头的浪子过得这么顺溜,或者说我根本不相信他就这么突然就浪子回头了……还有静茹,说实话这姑娘还挺漂亮,看着清纯的一姑娘,但怎么越看越像白莲花。
利用成立兵对自己的喜欢,又是要钱,又是诱导他同意签合同; 明知道吴良是坏的,要拆了老人院,还是贱兮兮的上了他的床。
就这样的姑娘也幸福地生活在老人院了,难道就是因为杨叔灵堂前的那一跪。
每个人心里对是非对错都有一杆称,对是非的处理也都有各自的处理方式。
或者电影里他们都是善良正直且宽容的,但现实里真正能做到这般不计前嫌应该还是偏理想化的。
孔子说要”以德报怨”,这是宽容,但真正做到宽容的有几人,除非他没有伤害到你真正在意的人或事。
你可以不宽容,这一点也不会妨碍你的善良和正义,毕竟是非在心里,只是对待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去年的电视剧《我们前半生》,虽然没有看,但是多少听说了一些,大体是女主被离婚,在闺蜜和闺蜜男票的帮助下成为了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的故事,雷人的是,女主角最后和闺蜜的男人互生情愫,且不论那男人与闺蜜之间是有怎样曲折的故事。
但和闺蜜的男人在一起,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吧。
这么公然挑战我的是非观,我也是服气的,但服气之余还是觉得不妥。
有时候我也会迷茫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种时候就要拿出你心里的那杆称了,这么多年教育下来,是非对错的观念还是有的。
大概也是去年,薛之谦的人设突然崩了……他是我少数有好感的明星之一,因之前看火星情报局,他说的一些话让我觉得他是个很有正义感,很善良的一个人,乐于帮助身边哪怕毫不相关的人。
出了这样的事之后,我不愿 相信是真的,说实话到现在也没整明白事情的真伪。
但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他曾说过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足以证明他知道哪些是对哪些是错……真真假假谁说得清,其实只要对事不对人,很多问题就简单了。
一直以来对东北和东北人都是很有好感的,3.5-3.10人生中第一次去东北沈阳出差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可惜也没能实现,不过幸福的是看到了未融化完的雪,吃到了很多好吃的东北菜。
因为心心念着小璐、小甜馨的客串和安吉的《东北吃货进行曲》,所以爱奇艺一上线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这部电影。
这是亮亮主演的第一部大荧幕电影,自从放飞自我变成神经病之后一直是收不回去了,所以电影一如既往地逗比和浮夸,一些东北方言笑点,不是很能get到,但是还是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大年初七带给人们的开心。
亮哥在电影中一直被打,最帅的镜头就是去香港复仇的时候,不过帅不过三秒又被打了;马丽越来越漂亮了,还是像马冬梅一样是个暗恋、单相思的角色,一如既往地彪;屈菁菁饰演的静茹挺漂亮,挺有味道的;饰演咏春高手老丫头的姑娘气质也独特,原来是孟京辉话剧团的演员,现在话剧演员演电影的蛮多的,话剧演员经受过舞台的考验,演起起来很扎实;王迅的反面角色演的不错,让人恨得牙痒痒;第一次看金士杰老师演反面角色,和曾志伟老师一样一如既往的老戏骨。
演员们都尽力了,但是剧本本身故事有点弱,前期铺垫的也不是很够,比如亮亮有一家影像厅,爱看香港电影等等,希望第二部上的时候,编剧老师能够加油努力,呈现一个更好前戏铺垫足的故事!
东北是个好地方,希望有机会能再去大连、青岛、哈尔滨……看看!
虽然作品有一定的主题线,但是并不像港片那么有质感,说他为了突出小人物的大事迹吧,它也没有那么地朴实无华,这是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然而,可悲的是到最后它也没有改变我一开始的成见。
首先,对于男主的发型真心打心底里不接受,虽然可以理解,但那个时时处处抹不掉的腮红又是什么鬼?
整部影片整体感觉确实很混乱,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它要说什么,其次作为一部喜剧片,其喜剧效果确实不怎么样,虽然我很喜欢马丽的feel,但这个完全不能够使我对电影改观,脸脸挺可爱的,但是,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另外,我比较好奇,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香港真的那么乱吗?
那些黑道上的事情真的可以如此这般吗?
还有反派的出现,感觉力度也不够,猝不及防地不够,暗棋更不用说,反正在我看来是一次不怎么样的喜剧。
醉了!你们这些拍电视剧的能别再侮辱我们中国广大观众的智商了吗?
能别来秀下限了吗?
看真人奥特曼都比这个过瘾,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观后感了。
我真心受不了了,中国观众也该抵制下这些垃圾剧片了,一直毒害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看电影电视本该是愉悦或者有感有味的,但国内拍的电影电视剧真心不干恭维,只有极为少之又少的剧片是用心对待,尊重观众的。
我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实在忍不了这种了。
在这呼吁大家都别看不要买票,让这种垃圾影视作品没有市场,看以后谁还敢拍这种不把观众当回事的东西!
没有过多见解,直截了当,刷新了我对烂片的认识,我看过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
会让你有一种后悔买票但又没法退的恶心感,想快进却找不到快进键的痛苦。
不知道导演编剧吃了什么东西会排出这种东西。
只希望更多的人不要浪费这份钱。
论剧情剧情是垃圾,说笑点,很抱歉,我全程是一脸尴尬看下来的。
这个片子唯一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尿点。
出去上趟厕所不再回来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好的观影效果。
感觉这部片子就是对东北的一种侮辱。
除了几句蹩脚的东北话没有任何东北的元素,都是一些对东北的侮辱。
片名为东北往事但何为东北往事。
我感觉剧情放在任何其他地方不会有任何违和感。
那为什么叫东北往事?
香港往事、四川往事不一样吗?
总而言之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就是两个字,超烂,希望看到我影评的网友们不要去电影院浪费这个钱
就这片,媳妇儿居然从头笑到尾,表演生硬,满是违和感,剧情跳档像跳棋一样,人物白转黑来的快,黑转白来的更快,呵呵了。
为了发表,还得凑够140字,不知道现在够了没有。
还是少于140字,对这个大片,我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了,真无话可说了。
对了,片子里老杨就是 倚天屠龙记 里边的 青翼蝠王 韦一笑是吧
山东辱母杀人案中,杀人者于欢之所以情绪崩溃,母亲被侮辱是一个前因,而警察来了又要走的时候,于欢才更达到了绝望的顶点,崩溃而暴走杀人。
然而反讽的是,恰恰因为警察在场,“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于欢被判决故意伤害罪,法理上似乎是过得去的,这种“正确”到底是有多么“冷血”。
电影《盲山》里面,被拐卖的女大学生白雪梅杀“夫”,不是在发现被骗、被强奸、逃跑被抓回等令人绝望的时间节点动手,而恰恰是在警察来救她的那一天。
警察没来,她还有个盼头,他们来了,却坐实了她的绝望。
杀人者,绝望也。
热议的那天我正好看了部电影,《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吴良欺骗背叛了老人院一起长大的伙伴们,想欺占老人院地皮与港商合作开发。
拆迁机器的轰鸣,黑社会的威胁,捏住小尾巴的瓦解分化,强拆,停电,打人。
老人们除了“心脏病发”无计可施(老杨头说我身上三十几种病,肺癌是最轻的),贾乃亮、马丽等保卫老人院的兄弟姐妹们成了“钉子户”,上演一幕幕“从我身上过”,看似戏剧化,却写实得令人心寒。
练咏春的老丫头出场,踢飞黑衣人,那正是屁民们对身怀绝技、对侠客、对武力的渴望与想象。
善良的人们没有“王法”可依时,唯有拼上自己的肉体、性命,谁没幻想过自己有老丫头那样踢飞黑衣人的身手?
但功夫再好抵不过机器火器,老丫头被撞伤,老人们被骗走,赶来支援的街坊们被打伤,偷地契、搅黄签约等一切手段都不起作用后,伙伴们跑去香港拼命、复仇、买枪杀人。
剪短头发的贾乃亮变身小马哥,在卷入黑社会内斗、转作污点证人等香港法制奇妙的影响下,顺利拿回了地契,恢复了老人院的生活。
整个故事没有一个内地警察,没有“报警”这种情节,兄弟们在香港才见到了传说中的阿sir,虽然也只是打酱油的、收拾战场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哥几个拼命的蛮勇,但也暗指了香港法制的人性化。
搞怪夸张的外表下,包藏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写实,豆瓣评价极低,年轻人们大概只看到对东北人的调笑,看到情节的跳跃、匪夷所思,却不知看似荒谬的逻辑其实强劲到可悲:现实的时间线大抵只能走向强拆、放弃,从老丫头出场之后都是屁民们千百年惯性的幻想:没有王法了?
老子跟你拼命!
没人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无可选择时,只剩下暴力。
法制有其内在的生命力,与社会文化的伦理紧密相关,违反伦理的法条无法执行。
谁让暴力成为唯一选项,谁就赋予了暴力以正当性。
当贾乃亮出来的一瞬间,那个造型我就知道,这将是一部烂片。
当时我内心里给自己的脸啪啪啪甩了不下20个耳光,让你手贱下载了这部电影。
自己造的孽,含着泪也要作完。
抱着这个想法,我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一个多小时。
电影的故事,我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如果说开始的时候,还走在正路上。
虽然各种不靠谱,但是整体还是讲了一群小伙伴保卫老人院的故事,还是充满了正能量的。
并且反派蔫坏的到位,正派人士二逼的绝对。
但是当画面一转到香港,我当时就倒出了两颗速效保心丸。
一对东北小镇青年,连两万块钱都凑不齐的那种。
到了香港一下子就接头了黑社会,买了枪支弹药。
导演你这个设定,考虑过香港的感受吗?
和谐中国大家庭中的香港,能这么黑暗混乱么?
就算真这么黑暗混乱,能给你这么容易发现么?
再说摄影,充满了上个世纪的那种高光感觉。
各种明亮鲜艳,恨不得闪瞎了眼。
全片唯一正常的色调,居然是金士杰老师出现,然后打死了曾志伟那一段。
这一段情节无比别扭,但是摄影居然是最正常的。
这让我很尴尬。
尤其是金士杰老师一副演无间道的认真范儿,然而电影只是一部矮穷挫!
服化道这方面,估计东北人民要哭了。
我相信东北人民肯定在哭着喊着不要不要的。
雪花膏,破棉袄,妖艳的颜色,还有娘炮。
这个肯定不是真的东北人。
即便我去东北的次数不多,我也知道这不是真的东北人。
东北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改变的刻板印象,比如大金链子黑社会,小镇青年二人转,整天喝酒炉烧烤,在这部电影表现的淋漓尽致。
东北人的努力,一下子被电影搞白瞎了。
这让我想到了春晚的那个《天山情》的小品,这会估计新疆人民也在哭吧!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那么你不需要去看了。
如果你看过了,恭喜你,你和我一样犯贱了!
首先声明,我并不喜欢发批评类的影评因为我总觉得影视创作是一件很主观的的事,有些时候我们对于影视工作者应该多一些宽容,哪怕剧情烂如小时代,最起码画面还不错而且它的营销对象掌握得很准确,总有优点供我们发掘,所以我一般不太愿意去苛责电影的主创们,但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实在是忍不住那种倾吐的冲动,特别注册了豆瓣号来吐槽一下。
这部片子是我看过的少有的从人设、剧情、台词表达、演技到画面特效统统不及格的片子,说不及格可能有些笼统,这么说吧,如果按百分制来算,这部片子在我心里的分数不会超过两位数。
如果没有于洋、马丽、金士杰等人的加盟我甚至希望给它负数,用一位网友的评论来讲,这片子就是一坨没成型的屎,连臭的资格都没有。
可能有些网友觉得我给的评价过于苛刻,那让我们从头捋顺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九十年代的东北小城,几位从养老院长大的屌丝孤儿,为了保卫养老院与邪恶的房地产商斗智斗勇。
我本人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东北,那个年代东北的重要矛盾绝对不是房产商和钉子户,即便现在东北的房地产商与原著居民也不是,那个年代的东北最主要矛盾是重工业的没落、国有工厂的解体、下岗大潮的来临和对未来的迷茫,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东北一家人和钢的琴。
另外,东北养老院能够有片中那些设施和规模的绝大部分是离退休老干部的养老院,是政府部门比较关心的政绩工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片中说的这种事的,另外你以为养老院的老人就可以随便收养孤儿么,所以背景设定不合格,我们姑且算是文艺类作品创作的需要,接着往下看。
人物设定,我们一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不是每个豪爽的东北女孩都能把42度高度酒当软饮的,东北老爷们虽然形形色色,但片中的东北男人们绝大多数都是怂货,也是醉了,可以说角色设定严重脸谱化。
下面我要说一下剧情问题,电影支线剧情太杂,有头没尾,主线剧情结构松散,尤其是前三分之一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太差,导致后期剧情的发展严重不符合逻辑,点名批评贾乃亮的角色塑造,一部电影里最让人惊喜的角色居然是由非科班出身的于洋饰演的小地主。
感情线杂且乱,没有任何符合正常人逻辑的选择比如,贾乃亮的角色不聪明,不温暖,不冷静、没有钱、没有能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优点,却让马丽喜欢的要死要活的,大哥多少给我们一个他值得马丽爱他的理由啊。
另外,如果导演想把女二塑造成一个绿茶婊式的人物,前期给她设置白莲花的台词和剧情没有问题,但最起码要有一点暗示她的本质不是那样,或者要有一些性格上转折的剧情设置,让她后期的转变没那么突兀。
另外你要讲东北的故事却把高潮放到了香港也是有点意思。
笑点生硬,就好像有人硬要拿手去胳肢你让你笑一样,很尴尬那我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任性到不要票房不要口碑也要黑东北的电影呢,我们都知道你拍一部电影是要考虑受众的,如果你的受众是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主攻东北市场,那你多多少少是要拍一点马屁的,显示一下东北人共性中优点的部分,你如果不主打东北市场只是想拿东北人开玩笑,也不是不行,我们没有那么玻璃心,那你脸谱化的过程中可以把东北人共有性格中缺陷的部分拿出来博其他地区观众一笑也可以,但是电影表达中没有任何这些部分,这就给其他地区观众一个误导,以为东北的真实生活居然是这样,如此让人厌恶,那这口锅东北人是不背的。
至于口碑部分,这部电影明显不是为了刷奖项的,就不多说了。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可以算是差到极致的代表,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4.2的高分呢,给一分我都嫌多
贾乃亮真能演~
虽然扯淡,不过还是挺搞笑的
再烂的片在无聊的时候看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儿,前提是别去影院。
影片将镜头对准了九十年代的东北,呈现了一段特殊时期的瑰丽图景和一幅浓郁的风景画卷,原汁原味还原东北的地方特色,本片的导演郭大雷便是东北出身,对东北特有的地域特色了如指掌,堪称是最佳人选。
我严重怀疑编剧是个东北黑,不是说几句东北话就是东北往事了好吗,以及贾乃亮别总扯着嗓子嗷嗷喊了,咋整的东北人都跟耳朵不好使似的呢,不自带扬声器听不见你说话是咋地,气势不是喊出来的,这样只会让人觉得蠢
挺有意思的啊
一般般,没什么特别搞笑的地方。。。后面更是莫名其妙。。
年度最烂
三星
很喜欢,这年头缺少的就是这种写实主义,里头老妹儿都老带劲了
贾乃亮表演太夸张了!马丽表演的不错,有点东北娘们的狠劲,敢恨敢爱!大长脸有点生硬,东北+港台的剧情就有点像澡堂子的二人转了,有点胡编
一颗星给金士杰
滚!我就是坚决不看还要给一颗星的人!
她穿上黑皮夹克,抱上关公像,淡定地走进经济舱,坐在那件小马哥同款的毛呢风衣旁边。毛呢风衣卖了音像店,要去香港买一把枪。从那一刻起,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悔婚恨嫁的庄骄傲,也没有了吊儿郎当的成立兵,目的地叫《英雄本色》,航线是快意恩仇。
先看的豆瓣影评,再去看的电影,抱着烂到底的心态去了,不过有点意外。夸张的不尴尬。扣一星故事仍需改善。
现在特别不喜欢片尾曲这种风格的音乐 ,既不是说唱也不是流行。歌词内容也没有任何的内涵。
无脑电影,但是挺搞笑的
尬笑
夸张可以有,但也要有灵气,贾乃亮明显没有
第三分钟,就被贾乃亮夸张的表情恶心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