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语言
Une langue universelle,Universal Language,加拿大有个小波斯(港)
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巴哈兰·巴尼艾哈迈迪,罗吉娜·埃斯马埃利,丹妮埃尔·菲肖,伊拉·菲鲁扎巴迪,索班·贾瓦迪,萨哈尔·莫菲迪,巴赫拉姆·纳巴蒂安,达拉·纳杰马巴迪,皮鲁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波斯语,法语年份:2024
简介:找到被冻在冰雪中的现金的学生,带着迷茫游客的导游,辞职后去看望母亲的男人,三条故事线交织,身份变得模糊。 影片使用波斯语和法语,曾入围2024年戛纳导演双周并斩获观众选择奖。详细 >
这种一堆符号堆砌、生涩难懂的电影放在几年前可能会喜欢,现在真的很去媚... 电影至少要有基础的故事性和逻辑在,摄影也是,一味追求好看的构图,但每个刻意的画面都会让人抽出故事去看画面,就本末倒置了。
看得云里雾里,犹在梦中
被冻住的钱 长椅上的箱子 火鸡 可爱版的韦斯安德森
大概喜欢韦斯安德森的能喜欢。我全程都是:“为了五百块钱?”“这是自杀之前?”“什么共同语言?”“哦,治好了我的失眠。”
3.5/5 美学设计很厉害,it’s kind of confusing but not boring
镜头语言超级喜欢,但奈何不住前日的舟车劳顿,昨日的一天六场,今日的早场电影,还是睡着了一会,导致结尾没看懂。
当尝试用区别于本国传统的、非母语的、旅游者的、非现代的方式重新看待自己生活的城市,眼前的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立体,不再被地理、政治、历史上的“地点”的概念所束缚,我们当然可以同时在这里也在那里,同时凝望属于群体的时刻和属于私人的时刻。在立体的城市里,镜头也不需要走得太远,只需要对准道路的交汇处,就像阿巴斯的盘山公路一样,因为不管从道路的哪一侧开始走,角色们最终都会相遇。对话的节奏被空间引导,随着人物在楼梯、住宅拐角、走廊上来来往往,时而可见时而隐藏起自身,对话也自然而然地在说话的瞬间和沉默的瞬间之间切换。
不算有趣的玩意-11/07/24 at MoMA
也许是出于近乡情怯,导演镜头下的加拿大被赋予了波斯风格,甚至连Tims都是波斯语,在这种虚构的背景下,让本就荒诞的故事显得合理,找钱,找母亲,这些符号其实都是自我身份的找寻,最后故事完成闭环,有点儿阿巴斯杂糅科恩兄弟的感觉。
在波斯温尼伯,哀悼和拥抱的时间比别的地方更长。
2024/5/2 @Club 13 和《二十世纪》比人工性和荒诞感大幅减弱,取而代之的带有自传性质(导演饰演自己)的叙事游戏。伊朗电影的诗意、魁北克的历史、温尼伯作为故乡,交织三个地点的三条故事线齐头并进并最终汇合。可惜对不了解加拿大历史的观众来说依旧不是那么友好。影片开场几乎复刻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家长制的压力,两位伊朗小女孩旅程中的一些构图和二维感推轨镜头也指向韦斯·安德森(《月升王国》)。这些元电影性质的references已在暗示,即使对白以法语和波斯语交替念出,并全部被翻译成画面中的英语字幕,结合了视与听的电影语言才是导演真正想传递的“通用语言”。
D / 影像的组织逻辑明显松垮,煽情的部分也因为这种松垮而完全不奏效。创作者完全无法为自己的乡愁找到一种除了抛出佳句之外更绵密的表达方式。
浓烈、惊艳又俏皮,阿巴斯看了都得点赞。三条故事线奇情又统一,我们为了消弭彼此语言、文化与记忆的隔阂披荆斩棘,导游的那条线非常好,它既是人进入陌生时空的NPC(字面意思),也是故事旁白;归乡人亦是异乡人的身份错位,闯祸火鸡原是他人宠物等等,结尾反转的本质是“错位的修复”。影片通过时空折叠、身份混淆、文化嫁接等手法制造前期混乱感,最终以超现实闭环缝合所有裂缝,通过细节累积(如火鸡、眼镜、冰层)和意象循环(纸币)完成对“归属感何以可能”的解答——当语言、记忆、血缘皆不可靠时,唯有在误解与荒诞中重构共同生存的信念。摄影配色调度美术都称得上用心,有几个情绪空镜颇具神性。
什么你们离乡的男人又玩弄视听并且自我感动上了…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政治背景吗?
看不下去啊,好单调啊。饶了我吧
导演毫不避讳拍摄技巧的叠加,能够在其中看到很多名导的影子,不过这也是电影的意义,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去组装而成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很新颖的移民视角,并且把城市拍得尤其有魅力。加拿大的广告景观与伊朗的诗意表达原本不在同一维度,二者间的异质感反倒成为了独特之处。很多人物会重复出现,再加上景深镜头将多组人物放在了不同景别,强化了彼此的联结感,每个人之间的互相碰撞也让他们变得更为立体鲜活。故事几乎发生在一天之内,从白天到黑夜,坟墓和遗迹这类与固定和死亡相关的恒定不动的意象被放置在车流之中,城市风光借由摄影机之眼以及作为漫游者角色的踱步而被美化,该城市的历史感也通过黑色幽默而被充分发掘,经由影像而被陌生化的日常空间,就此生发出新的意义,或者可以说这才是所谓“城市电影”最为出色的拍法。
对加拿大很有趣的魔改,尤其是画面对城市空间以及建筑的大量展示之下全片都是美丽的怪诞。长焦拉近前后不同距离的人物很有舞台感,但是大量的留白我确实没法往里面填入什么内容。
3.5
那段高频次的正反打和结尾身份互换的超现实剧情其实是在强调“身份模糊”的概念,当游子回到故土却成为异乡人,移民则在异乡中重建家园,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心灵课题
最后部分那段为火鸡而吟诵的唱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