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末晋西南的一个小镇,围绕着以“小眼镜”,柱子、新刚等几个小伙伴制作矿石收音机的故事展开。
那是一个很少见到玩具的年代,小镇的孩子们天天玩着自己的游戏——顶拐拐,女孩子们能拥有一个美丽的鸡毛毽子已经非常令人羡慕。
十一岁的王国庆常戴着一个小眼镜,他是这个院里的孩子王,因为爱看书,国庆总是显得比别的孩子更有“学问”,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都是一些“深奥”的科学问题,与小伙伴玩耍中的他也总把“科学”两字挂在嘴上,这让国庆赢得了“小科学”的绰号,因他常戴一个眼镜,又得到一个名字“小眼镜”,正因为有了“小眼镜”的存在,也就有了另一个小伙伴和他搭档,他就是见到“小眼镜”就问个没完没了的新刚,因此八岁的新刚就有了“小问号”的绰号,为了拥有“小科学”那样有学问,“小问号”又哭又磨了七八天,终于让爸爸给他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小问号”因此也常常提一些科学问题去难别的小伙伴,这让“小眼镜”十分的奇怪。
一场“斗拐”大战展开了,在“小眼镜”的带领下,新刚、柱子一左一右护着“小眼镜”,他们左突右冲和另一个院的孩子杀的不可开交,终于斗败了挑战者。
一场胜利让新刚特别高兴,他终于开口让国庆和柱子到他家喝糖水,这一下国庆和柱子乐坏了,他们驾着新刚高喊着“乌啦”冲向了新刚家。
乘着柱子和新刚你一口我一口喝着糖水,国庆却在新刚的家里观察着,“小问号”为什么突然知道了那么多的科学?
国庆一直想找到答案,哈哈,答案终于让国庆找到了,国庆发现了新刚的那本《十万个为什么?
》,两年前,自己那本《十万个为什么?
》掉到河里,国庆心痛的整整哭了一星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的“小眼镜”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难怪新刚现在神气的小肚子都鼓起来了,原来他肚子里有“货”啦!
国庆飞速的把这本《十万个为什么?
》藏进衣服里。
他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这本《十万个为什么?
》里他想知道的东西抄下来,然后再把书还给新刚。
回到家里“小眼镜”入神地看着,边看边在小本子上抄着,《十万个为什么?
》中的一个问题让国庆眼前一亮,如何组装矿石收音机,哈哈,国庆兴奋极了。
国庆决定按书上要求自己动手组装,他知道这本《十万个为什么?
》要想借新刚是不会借的,为了装这个矿石收音机,“小科学”决定让这本书在自己身上多藏几天。
天天玩命抄书的国庆一下从斗拐场上失踪了。
小伙伴斗拐找不到自己的“精神领袖”而议论纷纷,“小眼镜”国庆的每一个行动,都让“崇拜”他的孩子们感到好奇与神秘。
此时,“小眼镜”国庆已把全部心思放到了组装收音机上。
现在面对“小眼镜”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凑齐组装收音机的各种零件。
机灵过人的“小眼镜”经过一番“侦察”后,很快就摸清了小伙伴各家的情况。
装收音机需要一个小铁盒,柱子家的那盒金鸡牌嚡(hai)油成了唯一的首选。
为此“小眼镜”决定把柱子拉进自己的“制作”班子里。
听说“小眼镜”要组装收音机,柱子兴奋不已,要是有了自己的收音机,他们就是各自院子中的“老大”!
有了收音机他们就能听故事听歌曲听电影。
听到收音机三个字柱子心都醉了,别说和“小眼镜”一块装啦,柱子不用闭眼睛都能想象,收音机装好后,在这一片的孩子中,除了国庆谁不高看自己一眼?
柱子美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当然对国庆最好的“拍马屁”礼物就是腰间一根洗净的黄瓜。
为了这个嚡油盒子,柱子开始动了心思,他天天主动给爸爸擦皮嚡,柱子恨不得一下把爸爸三年都没用完的金鸡牌嚡油用光。
在“小科学”的策划下,柱子终于把嚡油盒子弄到了手。
有了小铁盒,“小眼镜”和柱子又开始了打小丽家的主意,因为小丽家有一块吸铁石,为了弄到这块吸铁石,“小眼镜”和柱子骗过了小平的奶奶,把小平家的小公鸡抓住,又把小公鸡屁股上唯一的三根金色鸡毛拔掉了,并用染面人的染料把小公鸡的屁股染上了色。
“小眼镜”用三根鸡毛做成的一个漂亮毽子,并用这个毽子成功地把小丽家的吸铁石弄了出来,又把小宝家的铜丝弄到了,漆包线弄到了,组装收音机的零件差不多了,就在“小科学”准备按书上的要求组装收音机时,那本《十万个为什么?
》却不翼而飞。
经过一番侦察,“小眼镜”终于发现,书让新刚又偷偷地拿回去了。
几个童年的小伙伴因此而闹了矛盾,外院的孩子开始向院里孩子挑战斗拐拐,他们要找回上次失败的面子,为了自己院里孩子的荣誉,“小眼镜”带领院里孩子与外院的孩子展开了一场斗拐大战,斗拐中“小眼镜”与新刚柱子齐心奋战,“小眼镜” 为了解救新刚而跌倒受伤,几个小伙伴的心又聚在了一起。
此时新刚已理解了“小眼镜”的苦衷,在几个小伙伴的努力下,组装收音机的零件还差一个矿石就凑齐了,然而,一个五毛钱的矿石检波器却难住了他们,五毛钱对于几个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为了凑齐五毛钱,他们到处在小商店的柜子下面“拣钱”;卖掉自己心爱的纸面包一分分地凑着,最终“小眼镜”在差二分钱的情况下,乘售货员不备拿起矿石就跑……。
所有的零件都备齐了,经过“小眼镜”、新刚、柱子两天的努力终于把收音机装完了。
要试听了,小伙伴们都来了,他们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看着“小眼镜”开始调着矿石检波器,时间一分分过去,小铁盒里始终没有发出声音,小伙伴痴痴地等着,几小时过去了,小铁盒还是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小眼镜”国庆失望的泪水不禁慢慢流了出来,他让小伙伴把各家的东西拿回去。
可小伙伴们谁也没拿回自己的东西,他们默默地走了。
“小眼镜”趴在组装的收音机旁睡着了,在梦里他听到了收音机在唱歌。
起风了,风把房顶的天线吹的斜向一边,让天线改变了角度……,这时,沉默的小铁盒终于发出了声音,悦耳的音乐声惊醒了“小眼镜”,他以为自己是在梦里,小铁盒真个唱了出来,“小眼镜”国庆痴痴地听着,国庆突然跳了起来,他冲上房顶跳着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孩子们听到了“小眼镜”国庆激动的叫喊,他们爬出被窝向国庆家冲去。
小铁盒里传出美妙的歌声,孩子们随着歌声舞着跳着……,这一天正好是六一儿童节。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童年的收音机》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创业者。
虽然这是一部回忆童年的电影,但我们不妨将其看做一部小小的创业史。
一个小学生,一本科普书,在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现成的原材料,居然想造出一部整个大院都没有的收音机。
多么异想天开呵。
但是,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这正是创业者要做的事情~(马云还是史玉柱,还是谁说过,记不清楚了)。
更何况小眼镜成功了!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好奇心和创造性。
在物质、文化生活都很贫乏的社会大环境下,小伙伴们只知道斗拐、踢毽子,而小眼镜对这世界却有更深的好奇心。
大家都无条件地忠于毛主席,“为了列宁”的时候,他相信科学;在柱子和新刚忙着和糖水的时候,他却注意到了桌子上的“十万个为什么”。
2.明确的目的性和良好的执行能力。
自从看到书上的图纸,决定了“造收音机”这个项目之后,便毫不动摇,克服千难万险地搜集材料。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组装好收音机之后迟迟收不到信号,小眼镜就一直在调试,一直到了凌晨四点钟,小伙伴们都昏昏欲睡,他却还聚精会神地在不断调试。
若是换成其他孩子,估计不到两个小时就气得把收音机砸了吧。
3.领导力。
创业需要团队,小眼镜的团队就是院里的小伙伴们。
团队从一开始的柱子和小眼镜扩充到提供各个部件的小伙伴;队员们从一开始的相互猜忌“比如小眼镜拿钱去买矿石的时候,柱子和新刚还怕他去买好吃的,在路上堵他”,到后来的相互团结“当调不出信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拿回自己的零件,还愿意陪着小眼镜一起研究书上的知识”。
从创业队伍的种种变化,也看得出小眼镜不凡的领导才能和处事技巧。
以上是我总结的小眼镜的个人原因。
但其实还有外部的其他因素共同促成了收音机的诞生。
但在这儿我就不一一分析了。
让我注意到的是,影片中,小眼镜只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收音机迟迟调不出声音,小眼镜把小伙伴们支开,自己偷偷地哭了起来。
第二次是早上醒来,收音机收到了声音,他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跑到屋顶上手舞足蹈地大喊“我成功了!
”创业的艰难和成功后的幸福,在这两次流泪中得到了再好不过的诠释。
怀旧的影片,记忆中的童年,虽然背景是城市的大杂院,而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乡村,但同代人的回忆,还是有气息相通的亲切。
完全是孩子的世界,一切都是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去,被有计谋的小孩不断蒙蔽的父亲,举着鞋底将孩子按在床上揍屁股的父亲,多少年来好像一直那个年纪,一直身穿灰旧衣服,一直在大院的墙根处纳鞋底的几个老妇女(这个称谓很不逊,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去她们确是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一群),永远和孩子世界隔膜的嘴脸,骂人的腔调,几辈子都谈不完的邻里街坊的闲话,眼睛里看得见的永远是她的几只鸡和手里纳的布鞋。
她们是这样一个背景,在任何的童年回忆中。
没有多少故事性,整个影片都是在抒情,酝酿那种怀旧的味道。
故事无非是,围绕着记忆中的小眼镜,他从一本难得的百科全书上,看到可以自己都手组装一个收音机,于是故事的跌宕都在收集收音机各个零件的过程中。
孩子的世界是如此雀跃,所以时代的物质贫乏,并不构成灰暗的阴影,他们通过克服一个一个得难关——在那个年龄来看无法克服的难关,最终成功听到收音机里发出播音员的声音,于是小眼镜疯了,所有的孩子都疯了,他们从各个巷道里冲出来,像潮水一样向小眼镜家所在的方向冲去。
孩子们像一群雀跃的马,挥舞着手臂,疯狂地喊:“成功了!
成功了!
”如果在以前看这一幕,或许感觉夸张,但现在目睹自己小孩儿时常疯狂如斯,才肯相信那种童年的澎湃,虽然不曾亲历,但的确是真实的——从墙根令人恶感的老太太们嘴里,知道那天是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究竟是哪一年的事?
其间有一个镜头,是两个大院的孩子“武斗”:“群斗还是独斗?
”“先独斗,再群斗!
”嘴里纷纷喊着那个年代时髦的革命口号,改头换面,所有的孩子都扳起一条腿,互相碰撞,谁被撞倒,就等于壮烈牺牲。
要不是这个镜头,30年前街巷里时兴的游戏,我是再也想不起来的,可是一下子全被这个镜头唤醒,里面隐藏着多少前世今生。
最看好的演员,是故事叙述者“柱子”的妹妹,小小女孩,对哥哥,对父亲,抱怨和欢喜,竟然像她自己心里生出来,情不由己的流露,真是天才的演员。
小小世界里的委屈这么逼真,那时我自己的童年世界——亲切,是作品和观众之间最好的媒介。
与她相比,叙述者柱子,主角小眼镜,几个惊鸿一瞥的大人,虽然也不错,但还是有不同的缺憾和距离。
一开始还以为取自多年前《小说月报》上一篇小说,也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和回忆,一个人一直在造一个收音机,最后被雷电轰死,所以一直等待小眼镜的灭亡,看到最后才知道不是。
童年是一个很神奇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给所有人的感觉都是盲目的,但同时却又是难忘的。
其实不只是童年,成长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与自己有关的独特的事情,有的人会记住,有的人却会忘了。
而且每一个记忆中的时间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方方面面,有人看见了这点,有人看到了其他,也有人压根不愿意去看。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起来挺有趣,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也很无趣。
每一个人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时间段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快乐并不相通,也有人觉得烦躁。
本片叫做《童年的收音机》,上映在2009年,距今已经十一年了。
本片其实内容也很简单,说的就是一件做收音机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很敏感,很多人说到那个年代都很谨慎,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那个年代这群有趣的人。
三个小伙伴,分别为眼镜,小胖子,以及小瘦子。
小胖子是一个老好人,小瘦子喜欢好东西大家分,眼镜鬼主意最多。
眼镜有一天从小瘦子家里拿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立刻吸引住了眼镜,在当时收音机还不是很普及的情况下,眼镜从书中发现了制造收音机的原理。
于是,一个想法便开始萌生了,眼镜找来了小胖子两人决定联手造一台收音机。
制造的过程中小瘦子加入了,虽然之前因为找不到《十万个为什么》而被自己的爸爸胖揍,但是一听到要造一台收音机,显然这个诱惑力是无穷的,最终他们几个人历经艰辛最终造好了这台收音机。
童年的欢笑充满了整个夏天。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很有意思,但是很多人看来是陌生的。
因为这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童年,也不是现在主流观影观众的童年。
自然,本片不会在市场上占据太多的话题性以及影响力,但是真正对于那些喜欢电影的人来说,国产片中的儿童片,本片也不失为一种新角度。
大家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觉得难以启齿,一个原因是禁忌话题的问题,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时的童年已经被大家所淡忘了。
因为片中小朋友现如今大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并不是网络的主流群体,因此,也谈不上多大的声音去关注这部电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不会去关注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相比于很多儿童作品,确实是比较优秀的。
首先这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是优秀的,也是接地气的。
很多儿童电影之所以不接地气,原因在于构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故事,我们现在的很多编剧对于故事的构筑上总是有一种脱离生活的感觉。
他们的故事中总是适时的隔离了一部分人,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些脱离了生活气息的属于少数人的故事,因此,他们的作品大都让人感觉到疲劳。
这是一个大多数人小时候都向往过的生活方式,这里说的并不是片中讲述制造收音机的过程,而是这种制造的过程。
小时候很多人比较崇拜的孩子就是可以自己进行制造的故事。
人们都比较喜欢机灵且具有领导型的孩子,本片中的眼镜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因此,从整个角度来看,梳理好一个人设,然后按照这个人设讲述一个故事,本身就是好片的基础。
另一个特点就是独特的视角,这个视角非常重要。
提起来那个年代,我们多数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不可说的时代,但即使是任何一个封闭的时代,也都不会是百分百的封闭的。
因为总是会有一个角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
基本上与外界无关,尤其是童年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远离了很多大人世界里的纷争。
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发生的故事,就有的说了。
很多人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会从主观角度去看,但是本身缺乏全面性。
因为陷在主观的视角之后,我们留下来了的就是比较空泛的。
如果大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的话,就会出来不一样的结果了。
每一个相近的故事总是会有一个相似的答案,但是很多不同的故事之所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故事的丰富性。
童年不仅仅是一种,而一个年代不仅仅只会有一种声音。
以上,这些声音本身就会带给我们接触更多不同生活的机会。
现代的导演们大都已经不习惯过去的生活节奏了,因此拍出来的故事总是会让人感觉到不接地气。
但总是会有人永远铭记某一段记忆的。
本片就是其中之一。
……你好,再见
首先是孩子们,当然还有其他群演们,演技真的很好,真实而不做作,演技上线的表演直的好多流量明星学习吧。
再次那个时代的故事,比起我们应该还是早一些,不过很多也有我童年的影子,70年代末了出生,生活虽然好了很多,不过娱乐生活同样匮乏,对知识有着一样的渴望。
最后应该说说所有人的童年吧,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为了一件事一起冲突一起努力一起开心一起难过,应该是无论什么时代出生的孩子都会体会到的吧。
半夜在电影频道看到。
原本以为是个老片子呢。
因为讲述的是60年代小朋友的故事。
今天豆瓣上才发现是个新片子。。
还以为是搞错。。
好像狠久都没有看过儿童片了。
连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片都成人化。
这是个狠不错的故事。
至少我还挺喜欢的。。
记录下童年的时光和趣事……看似平平淡淡的事,其实还有好多值得推敲的事吧!!!!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总会有点收获……失败了就像剧中一样,躲着别人偷偷哭,哭完……难受完……日子还得继续啊!!
咬着牙也得走完自己选择的路!!!
总会成功的吧!!
内心总会疑惑,但是管他呢,干就对了!!!
成功之后的喜悦真的是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呢!!!
影片太好看了,导演很有耐心地还原了那个遥远年代的童年。
喝糖水的甜蜜滋味瞬间把我拉回童年。
小演员的率性表演真实可爱。
普普通通的环境,平平凡凡的演员,再现普通人家遥远的童年世界。
货架上摆满货物小商店,蹲在地上打纸牌的执着,对磁铁的迷幻着迷,单腿跳着挑战撞人,妹妹哭着威胁要向爸爸告状……太多细节让70后的我会心一笑。
电影《童年的收音机》剧情简介电影《童年的收音机》是运城市河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投资,于2008年金秋,在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山西运城安邑唐代太平兴国寺塔下完成拍摄。
该片讲述了60年代末以“小眼镜”为中心的一群孩子们为了制作自己喜爱的一台矿石收音机,克服重重困难而发生的一连串有趣的故事,反映出当时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但孩子们那种活泼、可爱、天真烂漫。
积极上进,追求科学,畅想未来的精神风貌。
影片由北京著名导演韩赤飞执导,小演员均由当地的儿童选用,孩子们细腻纯朴的演技,唤醒人们对美好童年的追忆……连结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bXLn_GxdTU/可看全部电影。
静谧的夜晚,不做什么,一边听广播,一边随手翻看喜欢的杂志。
灯光柔和,音乐动人、文章精妙,此三样全有,让人陶醉其中。
喜欢听广播,而且这个历史已经有很长的时间,追溯不到1840年,但也起码有十几年的时间。
最初还是缘于爷爷的影响。
爷爷的房间里有一个收音机,我懵懵懂懂的少年时光,是在这个收音机陪伴下度过的,最初是听三国演义,后来听五鼠闹东京、大明英烈传,总之一部部的听,记得当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中午一放学,就只顾往家里跑,端了饭碗,往爷爷房间的椅子上一坐,就听到单田芳浑厚、沧桑的声音“上回书说到….”,以致非常入迷的时候,在小学课堂上,我还天马行空的想象着白玉堂大闹东京盗御宝,展昭夜闯陷空岛的故事….中学学业紧张,就很少有时间听广播。
一直到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学校竟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台凯隆牌收音机,当然不是让我们听评书的,目的是让我们学英语练听力。
说来惭愧,经济调频的“空中英语教室”我只是偶尔听,不专一,或许还是缘于没有兴趣而已。
印象很深的就是文艺之声高阳的晚间节目,她的每一期节目,我们只要是在宿舍都会一期不落的听下来。
精心选择的音乐、贴近现实的话题,让寝室的几个同学也很喜欢。
每每到宿舍区统一停电,主持人最后放国歌道晚安,我们开着卧谈会在争论,随着夜越来越深,聊着聊着有人已经酣然入梦,其他人的声音也越来越低。
工作以后时间很紧张,没有了更多的时间,也可能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但是我依然觉得听广播是我喜欢的休息方式之一。
先是买了一个德声的收音机,不过质量好似不像它的名气那么好,在卧室里被电磁干扰的厉害,偶尔听了几次就放到柜子里,后来干脆带到老家了。
但是听广播的爱好依然没有改变,08年初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据说在国外卖100美金的收音机,收到后感觉的确是外形漂亮,声音悦耳,再用一条连接线接到功放机、音箱上,声音更加动听。
可惜广东的电台多是说粤语的,不是说粤语也是放粤语歌曲,害的我一开始不知道听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知道规律,错开老中医的、老军医的广播时间,还是有不错的广播节目。
飞扬971的快乐反斗星、燃情岁月、104.3的夜色阑珊吧、107.5的木凡的天空、江门旅游音乐广播….有时候竟然天真的想广播真是个奇妙的东西,看起来那么远的地方,在你拧开旋钮的一瞬间,所有的一切都会跳到你耳朵里,有幸福、有失落、有痛苦、有慰藉,无论是现代的周杰伦,还是深沉的古典音乐都汇入这一条奔腾不息的时光长河,你可以漫不经心,它只管远去。
MP3机上也有广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晚从清远回来,车行驶到江南西的高架桥上,遇到堵车,车走停停,同车的人有的进入了梦想,有的倚着窗户发呆。
百无聊赖的时候,打开MP3听广播,正是羊城交通广播的一档节目,记不得节目的名字,只记得也是一档晚间谈话节目,讨论的话题无非是男女感情纠葛,话题老套,但只觉得音乐选的实在是好,贴近主题,有的很熟悉,有的模糊,听到贾鹏芳的“睡莲”时,窗外是黑漆漆的夜,遥远处是万家灯火、星河灿烂。
广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人“一心二”用。
电视则不行,电视机一旦打开,就把你的眼睛牢牢的钉在哪里。
广播不是,只要在合适的距离,你可以在房间里四处游走,只要竖起耳朵。
所以在家里的时间,我多半开的是广播,不是电视。
电视已经沦落为看天气预报和新闻的一个工具。
说了广播这么多好话,但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听广播。
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怕被人说老土,想想,广播也真是我的一个精神家园。
单纯的快乐,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绝对算烂片啦,也不知道这8.几分怎么来的。尴尬的表演,拖拉漫长,磨磨唧唧的剧情,比国产电视剧还差,以至于还要加上旁白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真失败。
和两个小朋友一起看的,我的童心回来了,乌拉!
一群小孩儿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收音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是可以值得称赞的。只是故事的叙事方法有点单调了一点。
儿童版《钢的琴》 小团队大智慧
童年小品,故事很流畅,就是场景布置实在粗糙出戏
类似学生作文般的粗糙故事
其实我不怎么怀念童年傻乎乎的自己,我更喜欢中年清晰流畅的活法,但这部影片让我有些怀念童年了,怀念想到就去做、吵架了转头就和好的童年。长辈们也太可爱了,戏少但台词精准,有个阿姨台词都是自相矛盾的,长辈群里总有一个这样息事宁人的阿姨啦。
挺好看的,片子简单纯真,一个时代的烙印,小演员的演技比片酬上亿的鹿汗姐姐一凡妹妹等鲜肉们好得多。
纯真美好,让人感到温暖幸福
难得的国产优秀电影,虽然我时80后,但这部电影感动了我,五星!
无意间在6台看到,想不到这么好看,看了开头就收不住。一颗星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们。斗鸡(拐)、纸包、十万个为什么、鸡毛键子承载着我们的儿时记忆。一颗星给真实还原的当年景物。旧砖房和街上的旧标语,大大的忠字和毛主席像,还有座钟上的南京长江大桥和墙上的样板戏年画,带我们回到那贫乏而快乐的童年。一颗星给运城方言和古朴的地标——那坐裂开的古塔,还有那只被拔光漂亮羽毛找不到母鸡压蛋的可怜小公鸡。2颗星给演技爆棚的小演员,一哭一笑、勾心斗角、讨价还价都是那么地真实可爱,让人忍俊不住。PS:一点小BUG,演员表里小眼镜打成小眼睛;那个年代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能留小眼镜那样的中分长发,除非电影里的汉奸狗腿子;男式衬衫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能有格子或者条纹,一律单色白衬衫,或者淡蓝色或者军装土黄色衬衫。不过瑕不掩瑜。
好做作的几个小屁孩儿
领袖气质大抵是从童年的组队娱乐开始的吧。
是前辈们的童年~
童年单纯的喜悦。
还不错
我太喜欢这种说方言的啦
很好看。
小孩子真是天生的演员,童年的好奇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