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往往让人觉得熟悉而又存在着说不清道不白的异质感。
《囧男孩》,一个很“囧”很orz的题目,讲述了两个孩子的故事。
骗子一号、骗子二号,一起欺负女生、一起被罚在图书馆粘书;最喜欢的玩具是卡达天王,最喜欢的童话是《快乐王子》;他们认为收集十台大电风扇制造超级强风就能吹到异次元空间;他们又认为在海边坐滑水梯一百次就能在最高点被抛到异次元空间;打电话给夏威夷,去到异次元空间,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
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爸爸再见、朋友再见!
孩子长大,还是去了异次元空间,究竟是成人还是孩子在欺骗。
波兹曼说四百年前印刷术的发明催生了“童年”的概念,而现今电子传媒却又将它们抹杀。
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游戏,自己的忌禁,成年人必须加以督管;然而电视却将一切的垃圾信息,需要和不需要了解的全部都倾倒在他们缺乏分辨能力的眼前。
他们穿着成年人的衣服,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做犯罪的勾当毫不羞耻。
虽然政府的干预电视电影的分级与限制打破了波兹曼的预言,但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迷人的想象力仍然在超女快男在开心辞典在于丹中天在走进科学在各色各样表面光鲜缺乏营养被动灌输无法消解的快餐文化蚕食中几已丧失殆尽。
不过所幸的是,还是能看到像“囧男孩”这样的电影。
导演杨雅喆说他在社区做过义工,辅导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们;他说他们努力让自己坚强的微笑面容,就是他完成《囧》片故事的动力。
在大导演们纷纷关注票房关注西方审美的空隙,还是有人在想着孩子,在试图挽住消逝着的童年故事,这就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http://axinlove.com/2009/01/orz-boyz/《囧男孩[Orz Boyz]》的伤悲by @xinl.ve 090110当你需要不经意的眼泪的时候,请去看这部电影。
原以为两个小淘气小孩的快乐故事,当1号拿着父亲的手乱揉自己头的时候,那么伤悲让人心酸楚、眼眶含泪。
异次元空间不是小孩们脑袋瓜里的无聊幻想,是他们寻求情感慰籍的地方,被多次反复的做功课其实并没有成为小孩的压力,而生活中失去亲人的关怀,却真是平时嘻嘻哈哈小孩俩的罩门。
生活的真相一幕幕揭开时,就越为小孩们前面的嬉笑打闹而悲伤,原来他们所做的是在掩盖,“只要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了”。
1号和有精神障碍的父亲相依为命,住在海边的简陋住所,没有固定经济来源;2号被父母抛弃给祖母抚养,祖孙的营生来自亦家亦店的杂货铺。
这种生活,现实中怎样的悲惨都不为过。
俩小孩虽然淘气无赖,但却真心诚意。
监督父亲吃药,为伤害女孩而不安,给妹妹讲故事,为了零花钱给老人们捶背,惟一的坏事只有开始骗同学钱的一幕,去水上乐园的小小梦想,要靠自己捡垃圾完成,还要拒绝玩偶的诱惑。
为什么无法接受影像里孩子们的伤悲?
王尔德的《快乐的王子》,电影里有铜像学长,铜像学长也会动,没有人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10台电风扇,满房间的棉絮,没有人到达异次元。
童话故事依然上演,不管你是主角,还是你是演员,王子会心碎,卡达天王玩偶会磨旧,100次恐怖滑道后,小孩子突然长大。
《囧男孩[Orz Boyz]》剧情的转折设置很平,往往在非常不经意间完成,没有非常戏剧化。
在你有所期待的地方,譬如本片里送纸钱的情景,小妹妹失踪的安排,铜像自己走下去的晚上,都没有成为剧情的峰回路转。
平淡叙述,和日常生活里的小小变奏非常接近,剧情转折却在刹那完成。
这种看似没有张力的安排,的确不太适合已经西化口味的观众,但这成了最近几部台湾电影的共同点。
《九降风》里少年故事的转折,是以不经意出现的摩托车和某次看似不会怎样的碰撞,《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是钮承泽看见竹联帮大哥乌龟的死亡。
本片中被伏笔交待了的“疯子”和1号在一起的那刻,我的整个情感世界一下子崩毁,怎么能这样?
把小孩和我的快乐都带走,把无法承受的苦难留下。
其它:爱玩的小孩,都有自己的桥下时光,《Boy A》凌厉了些。
爱的小手,来自于徐乃麟和曾国城的《小气大财神》。
《全民大闷锅/最大党》的纳豆饰演的铜像,没有表演,浪费了阿ken在《摩托车周记》里面拿铜像帮他宣传。
被冷落的电影,《我们俩》应该要翻出来看看。
悲伤的小提琴在哭泣。
有不太喜欢的片尾曲。
Orz.Boyz.2008.DVDRip.XviD-CoWRY
每每产生特别喜欢或者特别重视的感情时,反而会丧失殆尽表达能力,不知该如何准确描述出来。
对人一样,对事物一样,电影亦是如此。
所以只能简单说明这部片是除了蓝色大门外,和人鱼朵朵一起并列在我心中最好的故事,我简直不晓得有什么理由可以不为它打五颗星。
开始因为片名关系一度不很决定是否要看,没想到最后的震撼竟能够如此强烈,(请注意,我用的是“震撼”)以至于昨晚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入眠时一想到二号奶奶说“你们都是没人要的小孩”时心里仍难过的紧。
一直很想不通凭什么有人可以如此不负责任,生下来小孩又一副完全事不关己的姿态,仿佛事情发生后就和每天要走路要穿衣要吃饭一样稀松平常。
一条鲜活的生命,若当初没打算好没计算清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责任的问题,那么拜托请不要随便就把他们制造出来。
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单独个体,并不因为谁站在父母的立场就有权利任意施加伤害,何况这种伤害会生根发芽,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并壮大,成为孩子心里如影随行的阴霾无法挥去,你们说怎么就能狠得下这心肠。
想说片子里真实场景和童话部分结合得很完美,理所当然就应该衔接在一起的样子,看起来感觉非常舒畅。
一号很有眼光么,喜欢的女同学又可爱又坚强,多么难得。
那种清澈的眼神,是只孩子才有资格拥有的湖泊。
请你一直一直保持微笑。
一号的疯爸爸,二号和妹妹都被抛弃在的奶奶家,还是大人那个不负责任的社会话题。
有什么办法,人们往往在长大后就会忘掉自己曾经也是小孩子,曾经缺乏安全感、总是孤独,需要强大的关爱给予保护,需要不断肯定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父母始终站在身后担当最坚定的支持。
为什么大人总喜欢说谎,总喜欢给孩子带来灾难性打击,事后还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样子让人讨厌。
一号被带走后疯爸爸终于发出声音和二号抱头痛哭。
爱一直都在心里吧,虽然即使神志不清,可这爱也无法挥去无法消失。
你看,在不知不觉中,原来我都已经这样爱你,我忘掉过去,不去想将来,甚至忘掉你,可是这爱却无论如何都忘不去,你说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沿着秘密通道爬回去,在第一百次的时候,我是否可以返回过去。
我所在的这个盆地,天气已经热起来。
教室里的电风扇偷偷开了三台。
等到十二台都开起来的时候,屋顶就会被掀起来,然后带着教室里所有目瞪口呆的人,摇摇晃晃的飞去不可知的异次元。
是在看了一部叫做”囧男孩“的电影之后,才开始有所谓“异次元”的念头的。
元宵节的晚上,我没有煮汤圆,没有看晚会,没有毒舌,一个人在电脑前面看这部片名奇怪的电影。
幸好它没有让我失望。
我不是资深的影迷,我也没有看过所有深刻或搞笑的“里程碑”电影。
所以我并不知道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但是作为一个哭点和笑点都很高的人而言,能打动我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回想起我神经质又臭屁的童年。
曾经因为讨厌烟的味道而把爸爸所有的烟屁股都用针扎了小孔;为无关紧要的转笔刀对妈妈说过“我恨死你了“;被人说过喜欢,也说过“他那样的人我永远都不会喜欢”那样的话;经常骗人,但从没被冠予“骗子一号”或者“二号”的头衔;去过游乐园,扯着充气米奇的耳朵照相;尝试过离家出走尝试过自杀,因为大人的食言而大哭大叫。
《囧男孩》里的捣蛋鬼们也哭,也叫。
但是当更为巨大的无法逆转的痛苦袭来的时候,他们做得最多的却是微笑。
就象一号讲的故事里面的那个“快乐王子”,即使心都破了,也保留着一个快乐的铜模。
其实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一号和二号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混世大魔头。
没事拿着电筒研究鸡蛋孵小鸡的原理无可厚非;偶尔捉弄女孩子和弄电跳闸是小事一桩。
讨厌大人的赖皮而打滚抗议也是人之常情。
小孩子的世界不怕死,不在乎财产,不在意自己的爸爸是不是精神病患者。
所以一号才会说出”我爸爸再也不会赖皮了,他是最棒的“这样的话;所以二号才会在听到问”你是谁“的声音时吼出:”别吵我是死人拉“这样的话然后偷笑起来。
不过也不是什么也不在乎的,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希望被承认。
所以才不甘心于”骗子二号“这个”二号“的头衔;才会在妹妹吸引了外婆更多关心的饿时候偷偷把妹妹藏起来;才会在面对无赖老板束手无策时做出砸烂玻璃的举动。
有时真的恨不得有个异次元,大喊一声再见,就可以把自己吸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去。
如果真的有异次元,或许就可以不害怕生活之后露出的狰狞面目。
一号被带进少管所的那天,他看见了躲在角落的二号。
象平常的每一天一样,他带着大大的笑向二号使劲挥手,即使下一次见面真的就是”变成大人以后“了。
二号终于攒够了钱搭上了原来说好一起去乘的汽车,在半梦半醒的间隙,他听到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变成大人就回不来了喔,你真的决定了吗?
”二号始终没有回答,我想,在他一遍遍求奶奶给一号也许并不存在的妈妈打电话时,他已经做了决定。
他真的玩了一百次那个传说具有魔力的水上滑梯,在每次潜入水中的时候他看到一号、婆婆、妹妹、中途转学的女同学,他们都在对他招手说再见。
以我不幸已成年的麻瓜脑袋推想,他或许仍未去到异次元,可他在那次大概曾向某些东西告别,然后慷慨的迎接那些新的。
童年的幻想总是在长大后被一点点粉碎,童年的伙伴也会被时间一个个拐走,可是童年的记忆总是会被我们珍藏在心底,帮助我们变成不那么讨厌的大人。
就象预告片里说的,只要走慢一点,让童年的勇气追上你。
由孩子变成大人是什么样子的?
就象那个快乐王子的故事:金箔被剥落,露出铜做的内里。
幸好,铜也是有些价值的。
囧男孩,真的很囧。
外婆和他一样的耍赖方式,神经质般的爱的小手,一个不断用涂满口红的嘴来亲那些犯了错的小朋友的老师,以此让他们囧到不行(当初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号是笑着的,原来是妈妈远在夏威夷的原因)还有不断穿插的动画片,快乐王子~不断的恐惧与怀疑,怀疑铜像学长,怀疑异次元,怀疑别人的微笑……他们不想到的只是一个大人都 世界,那里不用写作业,有火星人给他们生钱,不会有人向他们举起爱的小手,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很多的 咔哒天王骗子一号与骗子二号。
“我要变大人”的梦想只是因为不想当娘屁~大人会嘲笑,真假仙会离开,叔叔的承诺会落空,咔哒天王也会终究得不到小孩子的惯用谎言:我真的没有办法啊,是阿麼多给我小费,我真的没有骗你啊,是她硬要塞给我的啊换三千块钱还是两个星期后来换咔哒天王。
这个选择对于孩子来说,我以为大家都会选择那个限量版的咔哒天王,但是一方选择了公园,善良的孩子只是想圆二号的失落的梦,所以甚至连选择的机会以没有留给另一个。
男孩之间的友谊,该怎么样才能继续。
高墙上下的两个男孩,一堵心强让两人势不两立,即使心中已经作出了原谅恋恋不忘的咔哒天王,街头对面少年的等待,当你原谅,另一方却已经无法原谅爸爸,我要走了,要乖啊,要记得吃药啊,知道吗,我会回来看你的。
一个永远无法照顾他给他爱的爸爸,一个不会离开的朋友。。。
只要记得微笑,就永远不会害怕变成大人,真的这样可怕吗,是啊,我一遍一遍的觉得二号从大滑梯上滑下去之后就会发现自己长大了。
或者是一遍一遍的发现自己长大永远是一场梦,长大只不过是儿时的一场美梦罢了。
但是结果呢,可是呢然后呢,我们都会无可奈何的长大,无可奈何的学会妥协,无可奈何的知道自己的那些相信其实都是不值得相信的东西,开始嘲笑自己想当年的幼稚,开始后悔自己错过的曾经。
我们都已经到了异次元,没有作业可以写,没有再多的限制,却在时时刻刻的做着梦,想着自己醒来发现老师的粉笔头正中眉心的日子。。。
囧男孩是我這幾天看過的Best之①了動畫與影片的結合Best畫面①用很多很多風扇吹出的所謂“0異次元”羽毛紙巾的飄落到一切歸於平靜——超美Best畫面②爲了嚇唬那些無賴大人把妹妹收起來最後1號騙2號說妹妹不見了2號在操場哭著找妹妹不停用那軟軟的台灣調子喊“妹妹..妹妹”Best畫面③銅像學長也算是一個經典了我們的童年都是很怕那些鬼怪的到至今我也在怕怕就如2號一樣2號去那茉莉家和晚上去操場找什麽卡**的情節笑死我了Best畫面④2號不停的哭鬧1號說著“我以為我們都是一半一半的”害我感慨死了想起很所事來著Best畫面⑤1號爲了2號去砸那店子被抓了1號抱著他那患神經病的爸爸叮囑他要記得吃藥小小年紀..Best畫面⑥最後當然是2號抱著1號爸爸哭的時候了爸爸說話了說“痛..”兩個孩子玩在一齊做出的舉動真的很ORZ..HAH 另外..最後阮經天的聲音真的很性感
这两个纯粹的囧男孩虽然没有乏乐意,但都面对了怙恃脚色的缺席,台湾社会便是如许,年轻人都是外出工作而把孩子甩给了白叟,隔代抚育的气象也愈来愈遍及。
而阿谁被他们暗恋着的女孩,虽然没有了妈妈,却一直记得妈妈说过的话,“只需有含笑,就甚么都没有会害怕了”。
我想发展便是如许,有欢乐,也有失踪;有幸运,也有悲恸;有笑貌,也有泪水;有真实,也有幻灭。
陈升说:没有人可以中断发展。
然则发展没有即是对于童年说再会,守着心底的异次元和卡达天王,我们的芳华和回忆就没有会枯萎。
阮经天正在影片的最后躺正在一个泳圈上看着阿谁一次次的玩着传说中可以通往异次元的玩滑梯的孩子的时分,我们好像看到了一种循环。
当然,童年是回没有去的,叫醒那些酣睡正在盒子里的事务,一切的美好回忆仍然很值得去臆想和回味。
以是我能够想象《天使爱摩登》中的阿谁老先生收到阿谁童年铁盒的时分是一种甚么模样的感动。
支撑我们长大,成为大人后仍然会对世界充满期盼的,不是梦想,是友情。
长大期间渐渐剥落所有颜色的,不是失败,而是对友谊的不信任。
友谊万岁,无论是正在长大中还是已经长大了的人们,都要记得好好珍惜。
一下午连看两部台湾片,然后猛然想起今天是台湾“三合一”选举,蛮巧的。
也是好久已经下的,豆瓣新片榜,名字挺好玩,以为是喜剧片,就下了。
今天一看,原来是部标准是文艺片。
我觉得“爱看不看”,主要是很多风俗习惯什么的,看不太懂。
但是羽毛乱飞跟两人决裂的两场戏,打动到我了,哈。
9.12.5写于外公家
小时候看《数码宝贝》,曾经不只一次的想象有一天,数码宝贝的世界也会找上我的。
看那部动画片的时候才四五年级,虽然对于周围的世界已经开始知道得越来越清晰,可是仍然是可以泡在幻想里的年纪。
《数码宝贝》的结尾说道:这群孩子们的世界已经结束了,但是数码宝贝的世界永远不会关闭什么的,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曾经让我魂牵梦绕,因为谁也说不定这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数码宝贝的世界,所以我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勇敢、善良,就有可能有一天会被异次元的力量卷入到这个充满着冒险和感动的世界中去,我甚至还在心中默默想着,如果我被选中,我希望周围哪些小朋友可以一起去,哪些小朋友不要一起去因为他们平时有什么毛病云云。
可是直到书店里面已经进来了《数码宝贝》的第二部,我还是天天脚踏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心里面像是缺了点什么,觉得自己被选中的概率小了不少。
再后来,看到《宠物小精灵》会想,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被吸入那个叫“真新镇”的地方,踏上收集徽章的路,看到《游戏王》,会觉得有一天我们的世界也会变成战斗城市,然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付牌,在战斗城市里畅快地比赛。
这是童年赋予每个人的财富。
即使明明知道是不可能,可是还是会想,可是会觉得谁也说不定呢,总有一天的,对吧。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梦。
至少这电影中的主人公是有的,虽然不是以什么动漫作为载体,但那个异次元里,人们都不用写功课,出门都可以骑大象,对于一号二号来说,这些就足够了。
《囧男孩》这部片子,可以看成是《九降风》和《玩3》的的综合体。
青春片不一定只是清新爱情,探讨成长的片子其实更可以让人产生共鸣。
一号和二号,像《九降风》中的那些少年一样,也许在其他人的眼中,只是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孩子,但是当你真正的把你的视角对准他们,你才会发现,他们也是普通天真的孩子,有着最真挚的感情,有着最单纯的想法。
他们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想容入大人的世界,却发现大人的世界里满是污浊。
“算了,反正大人本来就都是赖皮鬼啊”,叔叔失言了本来答应他们去动物园的约定,这在成人的世界里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放鸽子出尔反尔,不过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常有的事罢了,但是破碎的却是孩子们的最无辜的心。
而卡达天王老板的反应,其以大欺小的把式,相信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遇到过,买到了坏的自动铅笔老板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你退货,买到了和老板描述不符合的商品也只能忍气吞声,“你小孩子你懂什么啊你懂”,反正碰上的都会是这样的一句话。
最后的结局是稍显残酷的,一号的行为,说是赎自己的小小罪过也好,说是为了满足二号也好,虽然他采取的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但是其实旁人看上去,是他对二号一点一滴的照顾,从那个时候反复由二号选卡达天王的挂件就知道,直至最后,他对二号的感情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展示了出来。
总会回到最初,总会回到现实。
我们都知道了小时候的幻想永远是幻想,知道了成人世界越来越多的丑陋,知道了要粉身碎骨往前闯,可以,我们终究没有放下那些个幻想,我们还记得那些个大大小小的异次元,这样,便在成长的路途中,也多多少少会觉得一些温暖。
我看睡着了=W=
的确是囧片。
我看到了,你看到了嗎。楊雅喆還真是易智言帶出來的。進入異次元就是大人的世界了,喂,你還要去么。那快樂王子動畫肯定和雷光夏MV是同一撥人做的。p.s.男孩不囧,囧的是銅像學長居然算是納豆演的。
先决定了用热门词来赚钱,再命题作文式地编剧本,再由大人指挥小孩来取悦大人。只有结尾一段像个电影。(色调饱合度高得吓人,配上太刻意的情节,看下来真累人)
每一个孩子都勇敢,每一个孩子都乐观,自立自强有信心,前途光明又灿烂。
稍显拖沓
1号好像杨丞琳啊。
有点做作不可爱。
恐惧和丢失,尝试和妄想,童年。
棒!
媒体太能吹,片子一般般啦,成长么~
orz
想青春但我不懂小男孩的世界...
实在超过了我对这部片子的预想~~~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时光~
不知所云
囧男孩胜却无数天兵天将。七岁八岁,狗还嫌。只要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
真囧。
即使是想拍的小清新一些也表现的太刻意了
居然有阮经天~
不知道在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