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前两个,第三个小故事作为一个上海人有发言权,动画中运用了不少上海本地方言,很亲切。
但时间点的考证不够严谨,夏小雨说的樱木花道的灌篮高手上海首播是98年暑假,那时间点应该就是99年中考,但那时老式卡带已经很少,更何况是四喇叭台式收录机,还带去学校录?
难道不应该是卡带式复读机?
四喇叭春雷牌那是80年代中期的上海普通家庭标配,有十年的模糊不清。
地标应是卢湾新天地一带,但是离杨浦好远吗?
谈朋友接着谈好不啦!
上海老爸抽女儿耳光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再说平时还是个乖囡。
另外福利分房上海在95年以后就已经绝迹,哪来的单位分两套房的事?
故事到底是哪个年代的呢?
影片的三个故事,讲了三个不同主角的青春。
有儿时的眷恋,还有暗恋的姑娘,有迷茫的时光,奋斗的影子,有错过的年华。
有各种各样的滋味,不管是好的坏的,在很多年以后,都会是很美好的一段回忆。
现在的我可能体会不到太多,因为我的青春还有一点点时光,我也能理解一半,因为也有那许多逝去的青春回味。
我们啊,一定要好好生活,不枉此生。
想做的事就去做吧,想爱的人就去爱吧。
青春就是这样的,值得歌颂,值得被认真对待。
真的不知道怎么写下去……想来又会引战啦,肯定会有人来喷,你不支持国产了啦,应该要鼓励了啦之类。
抱歉,现在我一脑子港台腔……这配音还真是TM洗脑啊……我是一个资深二次元死肥宅,老婆好几百个,但是这部吹嘘了主创到底有多用心,画面截屏率到底有多高什么什么的肆式青春,我觉得,不行。
先说说我的看法,日本动漫发展的那么好,我觉得人家NB的地方有这么几个,画的很好,剧情很好,人设很好,声优很好,音乐很好先从画的开始说 肆式青春请的是《你的名字》的队伍,大家肯定要说画的没话说啦。
看B站那期专门介绍这部动画视频,人家日本主创说的如何如何还原中国人,完全画出中国人的感觉。
视频地址传送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525409 可是,事实是:
日本吃面看了这么多年的动漫,我知道日本人吃面会用筷子一段一段护住这样吃。
如果看图不太明白的话,请大家找任何一部日本吃拉面的动画或者真人电影,这种吃法,很日本 可能有人就会喷我啦,中国也有这么吃的!
没问题啦 可是在我印象里,大家吃面吸溜吸溜面汤溅一身才很中国嘛。
八字胡大叔对于第二个故事的经纪人大叔,人设上就很不中国。
别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们渊源的历史背景。
我们一般叫这种造型XX鬼子。
还有中分啦 虽然也很帅啦,但是在中国也会被叫狗汉兼的。
后面很多,不一一列举了,真正想要做中国自己的形象,请主创大大们来一下我们社会的底层,看看我们可爱的大妈大爷大叔大婶小姑子小姨子熊孩子……这才是活生生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中国人。
而不是穿着黑丝袜超短裙的可爱女高中生(虽然我超爱哒哒哒……)。
不过说到底还是希望多多和日本这样的顶尖团队合作,有朝一日,我们中国也能画的这么棒!!!
大大们加油!!!!
再说说剧情,我的天,我知道肆式青春有四个小故事衣、食、住、行组成。
我就知道会完蛋。
本来电影一个来小时,很多东西都没时间表达,你再分四个独立小故事……而且旁白能占一半……我的天那!!!!!!!!
眼睛雪亮的观众大老爷们现在可是越来越不好糊弄了啊喂!
想一想,小故事能打动我的上一个还是QQ群里疯传的GIF雨后小故事吧……看看火影忍者,看看海贼王,这么长的民工漫,故事真的超吸引人啊!
要说漫画电影,千与千寻。
你的名字,故事的叙述上也做的很不错啊!
可是肆式青春就做的不太好了,没个好本子,为什么就敢做电影啦!!!!?
拍个好电影第一步不是应该找个好本子的嘛?
难道先找个好的绘画工作室,就觉得齐活了,剧本后攒吗?
剧情实在学不会,看看每月新番,来日常啊。
这就该说道说道编辑了,别说中国没有好编辑,我是不相信的,不过编剧这些老油条肯定是想赚比快钱就撤,所以什么猎奇来什么,露个胸露个腿,找个流量明星,炫富堕胎打架找小三不就是中国电影的日常了吗?别和我说你行你上,垃圾不让人说吗?
好的电影我也都花钱支持了,垃圾电影……我TM也被骗进电影院支持了……我……我……我不能骂吗!?
第三是人设,日本人设做的真好,一个物件,一句台词,就能让人清楚的记得这个角色,而且一直忘不了,看着鸣人的拉面,炮姐的钢镚,一米六的兵长,爱吃鱼子酱的超能力女儿,老公老婆一个一个根本停不下来啊。
咱们咋不能学学人家呢,看完国漫记不住几个人啊……国漫,努力吧!
第四是声优,我的天哪……日本的声优完全就是怪物啊!
中国的动画没有发展起来,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声优行业还没有起来,等哪天,中国的声优也都变成了怪物,我觉得发扬国漫的日子就到了。
说道国语配音,现在的中国配音还在玩对嘴型这一套。
有多坑呢?
比如这部肆式青春,我看的国语配音是港台腔,很多台词和底下的字幕完全不一样,意思表达的很奇怪,想了半天,因为尼玛动画里的嘴型是日配的嘴型啊!!!!!!
你能想到我们中国话说一半还带倒装的吗?
乖乖,配音演员不受重视啊!!!!
不管,应该让配音大大们好好发挥,然后让他们再画嘴型!
都说中配不好听,日配好听、美配好听,是因为我们听不懂外语,你们错了!
事实并不是这样,大老爷们请听听下面熊猫人的CG配音,三语版,(跪求!!!
)请务必都听一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6927?from=search&seid=15928766749256789270没错!
国配不好听,真的是因为配的不好听!
好听的国配有的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多数国配听着很不舒服呢?
原因有好多,其中很大一本分原因是我们的语调。
为了让大家好懂,我们就列举我们普通人常说的播音腔。
一个刚考上传媒系的大一新生,尤其男生,一般播音腔就会很重,给人的感觉就是,我C,怎么听着这么想打他呢?
那种装13的调调听着很不舒服,但是学习播音的同学错了吗?
一点都没错!
因为我们国语就是这样的,阴阳上去,每一个字都有一个音调。
这就注定限制了我们的发声。
可能大家有点听不懂了,我举个例子, 卡哇伊内请各位脑补一下日本动画里都怎么发声的,那请大家在发一下,你好可爱!
(没关系,大家请尽可能的把你好可爱发的羞耻一些!
)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
中国版发音让人觉得羞耻,可是日语版的,在日本好像不管男生女生那么发了,也没有那么违和,感觉都可以接受。
所以总结来说,中国天朝大国,我们的语言说起来也有那么一股子帝王之气,庄重,霸道。
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音,给人不可侵犯之感,日本语每个字都短促而且轻快,并且没有我们的语调(1、2、3、4声)每个音再我们国语里来看,都没有调。
所以可以改变的非常多,每个声优的演绎都可以改变的非常多。
英语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很多萌萌哒,甜到你心里的日配,我们普通话不太能驾驭的了。
那咋办呢?
国配的希望再哪里……就在融合我们的方言和外来语上……(敲黑板!!!
方言和外来语啊喂!!!
)比如我老婆(真老婆!
活的那个!
)在家和我撒娇有的时候就会说,我四一个公↗举↘,一口长沙话(跟天天向上汪涵学的……)简直甜到心里,虽然我老婆是一个四川人,不过她用四川话撒娇也意想不到的可爱啊!
这里给大家贴一个B站上看到的小女生,我觉得说话就不错,可以用到国配里。
传送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373352所以说,国配不是只有几个学过播音主持,义正言辞字正腔圆的配个角色就觉得自己上了天的这帮人引领的,真正的国配需要我们五湖四海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发扬光大!
每个不同地方的各位能有一个好点子,让我们看到,慢慢的,这条路就越来越NB,越走越宽!
以上我说的这些,希望大家多多指正,骂我也不怕,唾我也可以,只要大家能多多帮忙,共同让国配越来越NB,让我们国产能出更多好作品,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
配音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是播音主持专业,从业6年,我看到我们的种种问题,怎么骂都没问题,因为我们都希望国产能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好了,说的有点多,这个话题就到这吧。
最后谈音乐,每次看日漫,好的作品的OP、ED都超级惊艳的!
海贼王里每个人物的过场音乐BGM也都感觉超好中国的好像差点……不过,肯定会越做越NB的,毕竟中国牛人还是多嘛!
喷了这么多肆式青春,也不是就想按在地上弄死,所有我能知道的国产动画电影我都是花钱买了电影票支持的,魁拔众筹的时候我也参与了,不管怎么骂,我还是会一无既往支持,只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最开始的时候是奔着动漫去的,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电影也是其中之一。
这部动漫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讲述青春的故事。
故事里面具体的情况我已经记不太清,但是那时的青春愉快之感依然涌上心头。
主角们为了梦想不断努力的样子已经映入现实,仿佛就是我们自己的经历。
人生短暂,青春更应该珍惜。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又何尝不是呢?
那就请在短暂的青春之中放肆一下,体验别样青春,感受充满活力的自己。
当然这首歌的主题曲与片尾曲也特别好听。
可以去听听看哦。
影片以北京、广州和上海3个中国城市为舞台,讲述了《一碗乡愁》、《霓裳浮光》和《纤雨初晴》3个小故事。
“我以为我并没有走远的同时,我们之间隔着万水千山”
一碗米粉,便是小时候满满的回忆。
儿时,每天一碗米粉,是他和祖母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在大城市的北京,记忆里那个温暖心头又令人怀念的米粉的味道却怎么也找不着,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米粉之间的距离都显得无比遥远。
直到他回到了家,看到病床上微笑的祖母,他似乎看到了过去的影子。
小时候的米粉不一定有多好吃,但它有家和童年的味道。
无论是小时候开在小河对岸的那家总是奶奶端过来的米粉,还是上了初中,在上学时必经的那条路旁开的米粉店,亦或是长大后出来打工,那家现代化的甚至是连锁的米粉店,他们都是我们主角青春记忆中的一部分,而这个故事快结束时,主角回去看病重的奶奶时,奶奶说了一句“乖孙啊,奶奶以后就再也不能给你端米粉了”我却才恍惚间明白,米粉对作者来说并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他对于青春的记忆。
“无论以后的路有多难走,我也绝不会放弃”
作为模特,依琳的事业是成功的,也曾是时尚潮流的巅峰。
虽然依琳在模特事业上大放异彩,但是她还是感到了自己的人气正在衰退,一直执着于名利的依琳被压力打垮,迷失了方向。
她忘记了小时候与妹妹一起约好的相互陪伴,忘记了她曾经坚持的东西,忘记了自信。
而妹妹璐璐做的一条红裙子,把依琳带回了曾经的时光,带回了那段敢拼敢闯的岁月。
小时候,红裙子让依琳定下当模特的梦想;长大后,红裙子让依琳找回曾经热血的青春。
身为姐姐,她从来没有在妹妹面前表现出狼狈的样子,而妹妹,也是为了姐姐努力学习服装设计,希望可以让姐姐穿上她设计的衣服。
无论是姐姐为了妹妹在外辛苦打拼还是妹妹为了姐姐努力学习设计,他们都在为了对方努力,在两个人的争吵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们姐妹彼此都是十分在乎彼此的,或许说依琳很可怜,丢失了工作丢了男朋友,甚至连跟妹妹的关系都没有处理好,甚至可以说,在那一段时间,她丢失掉了所有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东西,可,爱你的人总来不会在你低谷的时候离开你,像是依琳的妹妹,像是她的经纪人,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给予她勇气和信心。
“在哪之后,我从学校毕业,开始从事服装设计,姐姐她在模特界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负责服装设计,而姐姐,成为了我的私人模特,偶尔,我们也会在家举办,只属于我们俩的,小小fashion show。
”
“我以为,我可以一直躲在盒子里。
但没想到,打开盒子的那个人,竟然会是我自己。
”
在社会中工作的李墨觉得工作不顺利,他为了改变状况而决定搬家。
在搬家的行李中,一盘磁带的出现把他带回了曾经的岁月。
住在石库门的李墨,对青梅竹马的夏小雨怀爱慕之心,经常一起玩耍。
在两人忙于准备中考时,交换录音带这种只属于二人的交流方式也仍在持续。
关于中考的志愿,两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让两人阴差阳错的分隔开了。
一盘迟到多年的磁带,让过往的一切都清晰,可错过的却再难挽回。
磁带那么短,时间那么长,可错过的,永远也不能倒带。
小雨为了李墨放弃了考复旦附中,而李墨却为了小雨努力复习报考了复旦附中,如果李墨可以不那么倔强,告诉小雨自己的想法,如果李墨能够听到那个磁带里的内容,如果小雨可以当面告诉李墨她的决定。
是不是两个人就不会错过这么多年,可是没有如果,或许没有遗憾的青春也是不完整的吧,总是有那么一点残缺才值得怀念。
幸好两人最后没有错过,再次的相遇,或许能让两人更加明白彼此的重要,更明白两个人在一起的不易,然后可以更加珍惜彼此吧。
“最终,我把收录机、磁带和青春的烙,留在了黑洞洞的盒子里,而我,又一次搬家了。
故事的最后,小明找到了记忆中那个熟悉又温暖的米粉的味道;依琳穿着璐璐设计的红裙子再次自信的走上了T台;李墨实现了自己的建设理念,也遇见了曾经错过的那个夏小雨。
天空那么大,那么远,可无论飞到哪里,忘不掉的总有记忆中温暖的味道;路很长,无论有多难走,都绝不要放弃,坚持过努力过,才是无悔的青春;时间不会重来,岁月模糊的记忆,愿你也有一盘磁带唤醒,珍惜身边的所有。
本来看这个分数,心里还是有点预期的,不过没想到竟然如此糟糕。
总体先说一下:剧情乏善可陈,节奏极其缓慢,原画质量是comix wave的一直水准,中景的人物糟糕透顶,这个水平只能徘徊在新海诚第一部几乎自己画的星之声和第二部云之彼端的第一期原画水准。
最可怕的就是无聊和无病呻吟。
下面我将带着极大的负面情绪和有色眼镜做出糟糕的评价,不喜请绕行。
三线米粉:监督易小星,看到这仨字儿,大概也明白为啥万合天宜凉了。
从开头到结尾,都是一个人的独白,更恐怖的是全程二倍速都不会违和,亲眼看到一个五分钟能讲完的故事被生生拖到十五分钟。
而三线米粉到底串起了什么?
很遗憾!
Nothing!
只不过小时候吃了,初中吃了,长大又吃了!
然后祖母的遗言竟然是“很抱歉不能再和你吃米粉了!
”WTF?
蚂蚁竞走十年了!!!
这位老奶奶,您家旁边的店在您外孙还上小学的时候就黄了,开网吧了!
您最后一口气就说这么一句话?!!
实在搞不懂叫兽到底想表达啥。
如果是对Happy Old Time的感怀伤逝就未免有点矫揉造作了。
多处剧情交待不明且说不通,什么北京顶级大厨出来闯荡,结果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开了家米粉店?!
顶级大厨只做一种三鲜米粉,很多人从外地赶来络绎不绝?!
犯了忌讳被村里赶走?!
打架斗殴怎么会用小刀割伤脚踝,还闭眼倒地不起?!
第二家店不是不做米粉了吗,怎么回来有点了一碗?
不深究,咱们下一个。
气塞那Fashion Show:监督竹内啥玩意儿,日本人,所以,老弄堂,老胡同啥的totally木有,除了地点生硬的写了上海,剧情的中国元素为0。
看样子姐姐是顶级模特没跑了,行情我不懂,但是人情我还行,所以能不能解释一下为啥男友的微信昵称是“张总”?
然后就是无病呻吟的剧情走向了。
整个公司会出钱为了顶级模特办生日趴,就没有配一个健康管理的助理?
好不容易病养好了,不过和一某抖说了句我也想学缝纫机,结果就矛盾激化了?
非要说姐姐轻视了妹妹的职业也非常勉强接受了,那个水晶什么情况?
画师根本没有好好画好不?
这么难看的造型连一某抖都能甩她三条街,结果也能平步青云。
还有那个和经纪人的吵架,驴唇不对马嘴,台词写出来都不琢磨一下吗?
总体来说,就是除了一个后辈心机婊,一个张总牛郎男,其他人都是好人。
所以,生拉硬凑个矛盾出来,我也是服气。
上海恋:监督总导演!
所以重头戏是必须的。
也是三部里唯一能看的。
如果非要我以小人之心度总导演之腹,我猜是总导演心中有个故事,单搞这么个故事根本撑不起电影时长,于是凑了仨。
这就是没有ova的尴尬。
这一部的剧情怎么说呢?
不知道各位看没看过一本书叫《三重门》。
先别管多相似,故事还行。
交换磁带着实让我想起曾经交换日记+煲电话粥的青春。
细节还成,节奏被前两部洗脑后,感觉这一部分还算上线。
只是有一处需要了解国情才能解释的点:为啥老城区要拆迁了,却要搬出去住?
不应该坐地当回迁户或者拿买断费吗?
因为不一定真拆到你,比如最后就说了,拆到对面那条街,这片都保留。
而拆迁时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手里有闲钱正好可以他处置业。
另外,男主性格偏执,从几次交流中能发现,突击学习能考上,长大之后能因为一句口角就出去租房,真是心疼小雨,这么好的孩子,也可能共情了《三重门》的Susan。
另外就是结尾,想了半天才想明白男主把工作辞了,把老房子改了Motel,自己和发小共同经营。
总导演也是心大,多少给个过度行不?
比如把辞职信甩老板脸上之类的。
总体说来,很多地方很遗憾,作为宣扬青春主题,并没有打好情怀这张牌,想着用诚哥团队使自己这道菜看起来精致一些,却发现不过是往生米里撒了油盐酱醋。
不是随便拍几张照片,照着画几张原话就能招搬新海诚。
诚哥这么多年也没少走弯路,最终把各部优点揉出来一部爽作爆款,是节奏,音乐,故事恰到好处决定的。
如果想着拉人家外协,拉过气网红充流量,给对面团队新人挂名,最后杂糅自己的私心,那就实在不厚道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作品还是蛮有意义的,作为对照组,在不改变团队的基础上,只换大脑,让人看到监督的重要性,看到作画监督的重要性,看到镜头把握在动画中的主宰地位。
片段一:“我看到银色的时间在流淌,我在路上学会了遗忘,只是有一些东西你永远也忘不掉”“你总是向前走,记忆在原地驻足停留”记忆中那碗米粉永远也忘不掉,味道鲜美,不添加味精。
老板走了,乡愁也随着没入时空缝隙,再也不见。
在这人潮拥挤,快速发展的时代,很难再看见人工制作的三鲜面。
面里加了味精,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
即使再怀念也只能化作淡淡的乡愁,只是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憧憬。
片段二:做好事业,照顾好妹妹。
这是依琳的愿望。
模特,吃的是青春饭。
谁都喜欢年轻的,依琳也不例外,受到了一次重创。
当她不想再坚持这个行业时她的家人,同事给了她力量。
她也继续坚持了所爱。
片段三:讲的是互相喜欢的故事,但都没有说破,青春那些事。
互相喜欢对方,最后还是错过了。
有时候仔细想想,有一些事情你做了是可以告诉对方,比如李墨考复旦附中,就可以告诉夏小雨,也就不会错过对方。
如此也可见,爱情的力量如此伟大。
你为了你的那个人,那个人也可能会为你而放弃了呢!
总之,青春不要留下遗憾。
之前想去看电影,但是实在不知道看什么,就在美团看了一下,肆式青春一下就吸引了我,看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文艺片,结果还去错了影院,跨过一整个城市找到一个破影院,进去已经晚了十分钟,一天两个排片,感觉真是萧条,按理说这个电影应该蛮不错的啊,第一个小故事看了后半段,当看到米粉和儿时的米粉相对比时,对比的不是米粉,是情感,古人知道睹物思情,现代人也知道,当主人公说出“可是我还没给你端过一碗米粉”的时候,眼睛就有点湿润了,说不出来的情感,及其强烈的代入感,有人说这个故事旁白太多,让人感觉是作文,我看过相关影评后才知道这就是小兽一篇作文的改编,有些地方就是原文,但是这种旁观者的角度更像是我的生活,看着小时候常吃的小店或者消失或者壮大,这一切自己都是旁观者,极致的画面加上具有中国元素,真的真的很棒。
第二个故事没有让我共鸣,果然日本人还是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更像是偏向国际化的故事,粤语真的僵硬,中等评价吧。
最后一个故事,我虽然不是上海人但是无论是情节还是感情都具有中国味的感觉,也可是说是中国版的秒速五厘米,但是作为最后一个故事有一种填补空白补成一个大圆的感觉,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真的是对的,虽然是中日联合出品,但是这个电影真的是开始,一种代表中国感情的初次尝试,不禁畅想,几年后中国是不是也可以做出像是你的名字一样的中国化的优秀力作,我说了,这是开始,不论制作剧情还是其他方面,会有不足,但是这也只是开始。
当大家抱着平和的心态细细品味它时会感觉到一种中国的情感表达和青春回忆,我看了下影评,好多人都在说故事很烂怎样的,这不是商业片,这只是在商业片潮流中努力挣扎的一部初始的文艺片,当大家还在抱怨中国对海外的文化输出不给力时却还在嘲讽努力创造影响力的中国作品,这不是民族的可悲,只是个人的可悲。
这部作品还不成熟,但是我相信,未来会更优秀,希望大家抱着平稳的心态去客观的评价一部被掩盖的电影。
又是这种“双向奔赴”但是错过的剧情是吧,恶心人是吧,李默贱不贱啊,能不能死啊😅😅😅😅😅😅😅😅😅😅😅😅😅😅😅😅😅😅😅😅😅😅😅😅😅😅😅😅😅😅😅😅😅😅😅😅😅😅😅😅😅😅😅😅😅😅😅😅😅😅😅😅😅😅😅😅😅😅😅😅😅😅😅😅😅😅😅😅😅😅😅😅😅😅😅😅😅😅😅😅😅😅😅😅😅😅😅😅😅😅😅😅😅😅😅😅😅😅😅😅😅😅😅😅😅😅😅😅😅😅😅😅😅😅😅😅😅😅😅😅😅😅😅😅😅😅😅😅😅😅😅
《你的名字》大红大紫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以为请了一个原班的制作团队就能打造出中国版《你的名字》吗,像这部电影一样,这种水平,永远达不到《你的名字》那样的高度,不管导演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亲身经历。
但我通过电影什么也感受不到,导演只顾着自说自的!
白白浪费了我的期待!
想表达的内容表达不好。
第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只有米粉!
米粉!
米粉!
到底有多喜欢米粉!
第二个叙述更加莫名其妙。
第三个故事还好一点,至少还能一看,也终于能看到男女主角,回应了一下片名“青春”。
我记得我得米粉的部分只是看到了女主角骑车经过米粉店的身影就没了,应该不叫做女主角,只是一个路人,最后还搬走了😂,话说这部分只是说米粉而已,与恋爱什么关系都没有!
PS:我看到不少人刷动画的制作,动画的制作再优秀也掩盖不了电影的致命缺点,新海诚工作室的画风素来高质量,不然也不会和它合作,这已经新海诚工作室的一种风格,严格来说已算不上优点。
再说,要优秀也是别人优秀,动画是人家制作的,与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没什么可吹的!
都是中国的故事 都是岛国的动画
真的只有第三个故事能看下去。。。
这种画面加方言,却一点效果也没有,故事就像学生时期糊弄的作文和杂志,旁白一点感情也没有,太空洞了,一点内容也没有,很无聊,这剧本是怎么选上的?
恭喜李逼又喜提版权费。
4/10。观看过程从一个故事毫无衔接地跳到下一个故事,独白、抒情处理之生硬,无法扭转故事的单薄,中国元素(农村的田埂与夕阳、石库门空间里横七竖八搭起的晾衣架和屋内斑驳的墙壁、向日葵花海和雨后彩虹的外滩),与新海诚式远景、绮丽多姿的光影和日系书包的外来元素混乱杂糅,造成中国观众产生本土化共鸣的断裂。国产动画的叙事方法、情感性还有太多问题:《一碗乡愁》中被人排挤走的厨子、在校被无故刺伤致瘸的米粉老板娘儿子、每天早晨对骑自行车少女的惊鸿一瞥,人物太多,具体刻画、推动剧情的却没有一人,插叙和留白在充满缺陷的故事中乱用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霓裳浮光》对姐妹被分别收养、姐姐重返模特职业的关键情节都一笔带过,情绪铺垫苍白;《纤雨初晴》也仅用复刻手法重现了升学搬家错过的国产青春片套路汇总,观众的感受力陷入麻木。
前电影名和现在这个都非常诡异难懂。第一段学日本的日常风没学好,学成了平庸无趣;第二段毫无都市时尚感,不知所云;第三段讲纯爱,可惜太老土了。这片子本土化和国际化都没有做到。
1.5倍速播放也觉得看了150分钟。
叫兽篇:舌尖上的湖南米粉,中学生作文一般的独白写作,当然个人化的东西也是有的。竹内良贵:时尚圈姐妹花,还是粤语区的,不过这种国际化题材就不是太中国化一些。李豪凌:上海拆二代80后复旦男在矫情一通青春后最终选择开旅馆迎娶青梅竹马的现实主义故事,立意上极为接地气,真实反映了我国城市中产阶级的精神生活,也让这个三段体小故事远离了一般的小确信片的局限性。所以,我哭了,您呢?
最后一个故事给三星。。
我们的城市需要出现在漫画里的那种浪漫
国货之光啊,乍一看还以为是日漫,画的很生动,故事一般,但最后一个故事很动人
https://m.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44830
三个故事呈一二三星递增,综合就是两星咯,矫揉造作程度则递减,其实最后个故事勉强三星,结尾太狗血了,技术团队全是日本的,华语古代动画已经找到方向了,现代动画还在摸索中吧。
清新、自然,不算太精彩。
日式画风的中国青春,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城市,钢琴音乐扣人心弦。三段故事整体上:一碗乡愁<霓裳浮光<纤雨初晴,其实个人最喜欢第二段,皆因作为广州人在电影院第一次看到以广州为背景的动画,且竟然还是粤语配音,感觉百般亲切耳目一新!而下一个故事作为上海话配音的动画也尚属首见!三段故事虽构思不错,但都不约而同地在情感展现上暴露空洞(特别是第一段),难以打动,剧情铺设也缺失自然,而彩蛋理应置于正片末尾才完美有力,升华氛围。
第三个故事,让我流下眼泪,没有错过真是太好了。
三段故事 最喜欢第一段 第二段很真实 第三段 让人很嫉妒 很有冯唐的风格,但日化太明显
前两段或莫名或无意义,完全不知道在干嘛,只有第三段动人,一个经典的叙事命题再一次焕发了新生
先说一个:配乐好听。看的日文配音版,意外还不错。评分低很大可能是语境不同。首先要想象这是一些发生在别的地方的故事,其次要理解这片受众其实很窄,不然真是极别扭。再说说剧情,上海部分算最用心了,共鸣也多,大概是上面提到的,主要受众都经历过那段学生时代、那种朦胧无奈吧。这个故事也最新海诚,可惜彩蛋没把余味收住。其次说北京吧,一个北漂的心路历程。其实从老家的滋味切入是不错的,但把握不好就容易变成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北京的刻画也太少,好像湖南这边着笔更多。广州的故事本来并不那么无趣,真正致命的问题是:广州这座城在故事里消失了。个人感觉,这样的动画应该让人看完后记住那座故事发生的城市,而不是零星套路化的泪点。不是这座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希望能看到这样的故事。
一碗三鲜米粉精巧的串联起了三段小故事,格局虽小,却写尽了你和我每个平凡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故事。画风清新,地域特色分明,故事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