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莫诺夫:埃迪的歌谣
Limonov: The Ballad,搅局者,莱蒙诺夫,Limonov,Limonov: The Ballad of Eddie,手榴弹·革命·还有爱与诗(台),流亡作家的摇滚诗篇(港)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主演:本·卫肖,托马斯·阿拉纳,玛莉亚·马斯高娃,桑德里娜·博内尔,路易多·德·朗克桑,维多利亚·米罗什尼琴科,科拉多·因韦尔尼齐,Ivan Ivashkin,Daria Zueva,奥丁·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语言: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由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彼得罗夫的流感》《盛夏》)执导,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修女艾达》《冷战》)编剧,根据法国作家埃马努埃莱·卡雷尔撰写,描绘俄罗斯激进诗人、持不同政见者爱德华·利莫诺夫的传记小说改编。小说有着这样一段描述,“激进苏联诗人的骇人冒险:一个纽 约的流浪汉、一个引起法兰西轰动的人、一个俄..详细 >
虽然本老师...但是好无聊的电影..
#HKIFF49 很炫但很空洞,本喵又飚戏瘾了,现在对这种女性角色明明之前是男主角故事注脚却还要被剥削的戏份很反感、、
Grand lumiere
属实太混乱了
两星半。在这样敏感的时期拍摄这样的人物很难得,演员演得也不差(蛮帅),就是依然拍成了流水账式的传记,虽然摄影技法和视听是优秀的。
更主流了,基里尔这种摊煎饼敲击打字机的素材组织方式注定只能产出一幕幕密集但无效的调度,人物激烈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和“即兴”的走位让重复直白的表意更显得虚浮。冲奥斯卡吧加油。
男主演技真好!
这也是“风流一代”啊!“我在苏联人民身上看到了真实的表情,西方都是些巨婴脸”“等你家那也被俄国干的话,再来表达感想吧。”精彩的是,这位流亡诗人limonov,虽然深知苏俄的邪恶,品尝过自由的滋味。却比老来缅怀沙俄的同行索尔仁尼琴更甚,出生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他,在21世纪直接成了煽动青年暴力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这个疯子的天性就是要摧毁一切。主竞赛迄今最佳,前面还正儿八经《盛夏》,后面就疯癫但有控制的《彼得罗夫的流感》。虽然技法表达各方面都很好,但我喜欢不起来。一是因为不懂不喜诗歌,二是完全不能接受用英语对白讲述故事,这还是俄国导演啊。当然,也许现在本土找不出这样疏离又矛盾的演员吧。
(第77届戛纳主竞赛)×/10 只想问一句,谢列什么时候来中国为大冰老师拍一部传记片?
有一种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感觉
本老师,一款暴躁性感自命不凡烟熏小野猫。
可能发癫型左翼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找个班上——他们并不在乎深入一线调研底层对公平的真正需求,而只是沉溺在自己幻想的“为公平斗争至死”的美好泡影中。和索尔仁尼琴一样,利莫诺夫同样痛恨让他不得不给黑人BJ的neo-liber,毕竟neo-liber的自由需要金钱支撑,社会依然暗藏等级制度。但他真的希望建立一个大同社会么?可能也不是。他大概只想要一个自己可以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幻想乡罢了。用章回体拍流水账确实更有节奏感。演技和历史记录角度可以给到4星。
好长好无聊
天寒地冻 万物皆空 大雪纷飞
咋没拍他去塞尔维亚打枪的经历。
转场剪辑依旧精彩 但再也没有第一次看《彼得罗夫的流感》时的新鲜感了 很好奇谢列一直拍传记片的动机到底是重新讲述铭记并发掘一些历史人物生平对当下的映射还是只是告诉观众这片是我拍的 最后 整部看下来只替本微笑感到累
#Cannes 2024 那段老黑笑死了,但整体感觉是偏好莱坞风格的传记片,应该不是金棕榈会喜欢的类型(
似乎骂了所有人
演技出神入化,这样一个人物印象十分深刻
5.23 Cannes - 目前是戛纳最喜欢的片子。小本演得好棒,有很真实的toxic masculinity,也有很真实的vulnerability,subtle and complex。有几个转场妙极,片子有点长,但非常凌厉且有创意的剪辑补上了。最好的是其中的复杂和多面性,不作简单的判断,limonov之为一个天才、疯子、骗子、自大狂、revolutionary,以及对苏联和美国的take,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