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我脑中最深刻的童话是剪刀手爱德华,是从冰雕飘下的雪花.而今野犬,良犬,又诠释了一出香港童话.一个半小时的时长,故事讲述的很饱满,主线和副线的发展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在如今的香港,一部小格局的影片能够陈述这么丰满的故事和人物,已值得嘉奖.导演从始至终都对童话氛围的渲染不遗余力,且不卑不亢,逐步推进.人物,情结,布景,光线,和很多细节的设置,都直奔一个主题—--童话.一个不似蛊惑仔的蛊惑仔,很童话.一个拌成老师的美女杀手,很童话.一个幽闭不说话的孩子,很童话.男与女相遇,一个孩子将他们牵连在一起,一个要绑架,一个要保护.蛊惑仔渐渐走出迷茫,爱情渐渐酝酿,父子情开始萌芽.很童话.废弃物搭成的游乐场,很童话,纸巾丢成的满天星,很童话,所有的童话都孕育着温情,在林志宏的歌声中达到顶点.结局不是圆满的,却是美好的.蛊惑仔摆平了暗杀者,却中了女老师的枪,是精妙安排的遗憾,比皆大欢喜更童话. 纸巾团成的星在雨水的浸润下开出了花,很童话,女老师在空旷的舞台上静静的等待已死在她枪下的他,轻拂着那串由发丝编成的圣诞结,很童话.这是一部很”香港”的影片,无处不透露出香港元素,却又蕴含着如今难得一见的细腻温情.快被用烂的黑帮仇杀和枪战,在这里只是作为剧情的暗线而被巧妙的淡化,反而强化了童话的升华.这也证明了一条金律,杀手,蛊惑仔,越是根童话不沾边的角色越谱的出绝美的童话.陈奕迅贡献了一次精彩的表演,依旧嬉皮但收敛了浮夸,依旧雅痞但包含真情.邵音音和曾志伟果然是老戏骨,戏份不多却相当出彩.(造型可见也是花了心思,帮了不少忙).林子祥戏份很少,中规中矩.林苑由于角色的设置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但作为女1号,那么多戏份却少有亮点,只能说乏善可陈.其实我并不爱童话,也不稀罕被吹上天的童话,也许只有在我一些特别的、“缺心眼”时候,会看一出童话。
再者若非陈奕迅,也未必关注。
偶尔为之,感觉尚可
之所以推荐是因为比起《兄弟》来强很多了。
陈奕迅的表演没得说,(小人物的命?
)那个小孩在戏里是越看越顺眼。
可是就整部电影来讲,导演在节奏的把握上明显不足,最后结尾本可以很有力的,可是导演却选择了一种最没有力度的闪回。
真是败笔。
曾志伟,感觉他真的在原味港片表演得好多了,不用再去重复在我们内地的单一形象
其实我心里面一直希望有这样一间小房子。
用破旧的木头或者车厢的后座搭起。
旁边用碎布塞的密密麻麻,还有小盆栽和绿色植物,余下的空间只够放上一张床,左右都能够到让人安心的杂物。
那会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常常有倾盆的雨下在失语的童年里。
雨停过后温润的窒息。
在绝望里面常常会有,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法。
却是温暖的事物让人失却了勇气。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懦弱起来的。
其实如果都没有希望的话。
哪里又会知道什么叫做绝望呢?
失语者的世界常常都是绮丽的,因为那些丧失了出口的句子要找到一个空间。
我也向往金色的旋转木马,总觉得那样的流光溢彩里有幸福的痕迹。
然而幸福是一把左轮手枪。
那里面有深刻的绝望倾斜而出。
我想,林志宏长大以后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呢,会变得像堆一样沉默又聒噪吗?
还是因为堆付出的生命终于可以被阳光照射?
堆懵懂地生活了那么多年,好像只是为了在最后一刻要发现自己真的活过,我那么那么理解他说起码快乐过一个圣诞节,我在他奔跑的笑容里面泪流满面。
起码快乐过××一段时间。
是经常会这样想的吧。
我没有办法敌过上帝的安排。
那么也不想挣扎。
好像这样就不需要去想未来会怎样。
肆意的快乐里面是末世的绝望。
故事的最后我在想要不要那么残忍呢,是不是那么残忍呢,堆和人同时举枪的时候我甚至松了一口气,这样充满价值的死亡,应该很美是不是,甚至在他重新站起的一度,我怀疑这难道是一个Happy Ending?
可终究,导演像是上帝一般,主导了一场烂俗的结尾。
你看,被互相爱着的人,在通往幸福前的那一刻,扣错了扳机。
生活,也往往似这般的缺乏创意。
但其实,为什么要同情为什么要悲伤。
死亡。
是最最平等和美丽的事情。
这样想想,心里便充满了勇气。
他笑了。
花开的时候爸爸回来了。
他不知道他笑出来的代价,是那一个人的生命。
他或许会疑惑他怎么从此消失不见,但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丢失在了记忆的潮汐里。
这样一个黑色的童话。
精灵按住你的嘴要你不许说。
于是那渐渐成为了失语的童年的秘密,剩下偶尔闪回的片段里湿润窒息的冬季,有着强烈的存在感。
是幸福的绝望和绝望的幸福。
你辨不清,那是归属的终点,还是逃离的起点。
我喜欢这样灰暗的故事。
那里面有细碎的温暖。
我常常想我的人生大概不是它看上去那么明媚的样子。
会不会是记忆中潮湿阴暗的角落而不是明媚的阳光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就像林志宏的十二岁。
那时候我对谁敬过礼。
谁走入我心里。
用生命捍卫过已经被遗忘的小事。
却留下了温暖伴我长成了今天的样子。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我。
偏偏要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
在谁的气息里,才睡得安稳。
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且有点生命的调侃的味道,满堆死于一场误会。
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生活,总是给你些希望,又会给你更多的残酷。
三个人的生命轨迹那样交叉然后又那样远离,每个人从黑暗中走出来,给自己一丝希望,给自己一点鼓励。
也许你身边出处也是这样的机会,拥有了,更要珍惜。
是的,我相信,是会有人不把它当回事。
他们会说,这个有点煽情,剧本突兀迅速,氛围怪异,插线太多,顾此失彼。
可是,你得承认,它是美的。
“至少快乐一个圣诞…”,是美的。
李丽珍在壁橱里的那个眼神,是美的。
神来一笔的《You light up my life》,是美的。
陈满堆与林志宏像两只狗一样肆意的肢体交流,都是美的。
就像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厌恶雨季的潮湿黏腻,也永远有人没来由地钟情绵绵的阴柔。
《野。
良犬》就是这样,它就是陈满堆搭建起来的圣诞舞台,残败喧闹繁华荒凉的游乐场,不知所云的垃圾或者孤独天才的想象力,尽在每个观众的一念之间。
真的很喜欢这个电影,它够色调,够温暖,够香港,它具备并超越了我的预想。
从片名,到演员,海报,风格,以及音乐,如果你真是一个喜爱雨季的人,你或许也会爱上它。
陈满堆这样的角色,本身就是讨巧的,他是介于成人与小犬之间的动物,没办法长大,住在木棚里,黑道背景是他的宿命,却跟本人没有太多关联。
拿着扫帚刮天花板,喜欢他的人,即使是EASON本人,也难做到像他般纯粹。
观众有观众的顾虑,生活阻碍了我们追求的生存方式,到达不了,才会喜欢他。
我们爱他,因为他是混混,却可以住在破旧的木棚里,他的寂寞,他的价值观,他用保留发线的方式爱一个人。
看到他最终还是选择去了圣诞表演,嘶声力竭地奔跑着,能够将身体里所剩的一切力量去冲破精神上的那个出口, 所有爱他的人都能分享到幸福。
不用每部电影都像《色戒》一样去剖析,我们只求爱上那种感觉,体会到“真”,享受了宣泄,便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我们假借一部电影、剧中不同身份的人物,摆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与后果。
但事实上经过这种荒唐游戏,也就是电影,我们触摸到了心里真正在想的事情”(语自李安)。
我们遇不到向自己敬礼的孩子,遇不到三人拼凑“家”的温暖,我们甚至不是黑社会,于是感谢这个电影,哪怕只有几分钟,让每一个向往却被牵制的人,找到出口。
一個自小唯大佬之命是從的孤兒仔,在一個任務中良心發現,第一次反叛了。
其精神有點像”竊聽者”。
除陳奕迅外其他角色的感情都有所發展,從劇本來看是頗扎實,挺有發揮的。
可惜是手法調子不明確。
開始走平實溫情,後來女主⻆變成女殺手,又變得太黑色。
演員的整體演出都不喜歡,尷尷尬尬的。
總括來說是用心的新導演作品,但說不上甚麼驚喜。
颇具魔幻意象的作品,以一种颇为lomo的手法展示了出来,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影片。
很喜欢该片的美术指导,将一部略显伤感的影片排的如此漂亮,音乐方面也相当不错。
只是有点疑惑邵音音怎么能够凭此片获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实在有点牵强,也许是为了致敬(早年在邵氏出品的《骗财骗色》、《军阀趣史》等片中看过此肉弹的表演)。
很佩服能将the pye-dog翻译成野良犬的想法,虽然有借鉴黑泽明之嫌,但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曾经是流浪狗,或者曾经是。
当陈满堆面对林志宏时,这两个流浪在社会和心灵上的边缘人,似乎一下子产生了共鸣,似乎他们更像是一对父子,当纸团温情的开花时,也许在林志宏的心中期望着陈满堆的出现。
也许你一辈子都在被别人安排,但当你有权利选择时,只要一次就够了,因为你已不在流浪。
文/杰夫昨天晚上看完了《野良犬》,然后颇有感触,随动笔随手敲了一篇观影感言(不算是评论吧),发到了博客上。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20813/第二天外出归来,打开博,突然发现电影的导演郭子健先生亲自在我的博上写了留言。
《野良犬》是郭子健的第一部作品,我想,他一定是关注影迷们的反应的。
可是,他实在想不到的是,当下的影迷,尤其是内地的文青影迷们早已经通过盗版来的资源,在古今中外的所谓各类经典中被熏陶的“专业”而挑剔。
镜头、光影、节奏、剧情设置、演员表演无一不被一一检验,一部电影作品在他们的手下就犹如解剖台上的尸体,从一根神经到一个器官,无一不接受他们显微镜似的眼光来评介。
可是,我们有谁能静下心来,抛开技术、框架和剪辑,真正通过故事来跟导演和制作者沟通呢;又有谁能够细细地品读作品当中导演想要传达出的情怀。
就拿《野良犬》这部作品来讲,感人之处早就在各个细节当中溢于言表,为何还非得追逐各种细节呢?
要知道,电影的精良与否,有的时候需要的是金钱和技术支持,而更要知道的是,电影的真诚与否,只在于这部电影是不是真正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我承认,当下的影迷们甚至早已具备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也足以对各种电影可以指手画脚,但在我们文艺泛滥的时候,是不是真正的思考过,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最客观地表达感受的声音,什么样的评论才是最能支持华语电影向上成长的评论。
我当然十分激动地能看到,郭子健导演给我的留言,并且很高兴他能把一个导演的苦衷倾诉给一个身在遥远地方的普通影迷,我真的很荣幸,也感到很幸运。
我当然会继续关注郭子健导演的作品,我愿与郭子健导演共勉之,我也愿与所有关心华语电影的朋友们共勉之。
---附郭子健导演评论全文:(博客地址:http://jeffyanguang.ycool.com/)郭子健 @ 2008-03-08 00:40 你好.....偶然在土豆網看到閣下的影評,很是感動,你看到的也正是我想表達的東西,不過在香港似乎不太多人看得透.....挑剔的總比欣賞的人多,所以能在國內看到眾多人對我片子的看法,實在令我有種想哭出來的衝動.....我時常以為,陳滿堆的情懷應該是大多數大男孩的憧憬,為自己一廂情願喜歡的女孩付出一切心思,為她的一頻一笑而努力不懈,也為著要保護一個崇拜自己的幼小而甘願不顧生命.....我本身就認為這是作為一個男人最應該做的事.....!!不過在香港看電影的人,似乎全都著眼於槍戰夠不夠看頭,舖排夠不夠出人意表,節奏是否明快....更會戒意為何身為黑幫老大的林子祥為何身後沒有跟班打手,然而我最想表達的東西....似乎都不太重要.....有時在香港拍電影也有夠失落,不過在這裡看到閣下的文章後,又令我重燃希望....原來只要有心去做....始終還是有人看到的......很感謝這夜辛苦工作後回家看到閣下的這篇文章.....令我累極的身心也得到安慰.....我的第二部片子巳經接近完成階段,將會六月在香港上映....片名叫"青苔"也是一部描述低下層,人心迷惘,對世界的失落,對命運無奈,但卻又有種殘存希望的電影,希望到時閣下也有機會看到.....
這個故事,情節不是特别吸引,结局也稍嫌煽情,但看完了,還是隐隐心酸。
有些人的出現只會是天意。
他本來那麽不情願,卻逐漸開始珍惜,知道這次相遇意義不同。
大概就是這樣吧,我們都願意親近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信只有這樣的人才足够敏感,看得穿我們幽幽的眼神,明白我們不説話是因爲不知道怎麽説而不是不愛説;更重要的是,相信這樣的人會懂得。
所以,他选择留下,起碼曾至少擁有一個快樂聖誕。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驯养我”这是《小王子》里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是一只聪明而高傲的狐狸,他说的时候高高扬起了头,仿佛同意被驯养已经是一种的恩赐……不能否认是因为eason才去看这部电影的。
一直偏爱他演这种角色,这种心里总带着温暖,脸上总带着温柔,脉脉的眼神总像在诉说着什么的男人。
无论是《常在我心》里“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还是《总在变幻时》的市井鱼贩,衣冠楚楚或浑身油腻,不过都是表皮,内里不变的是那迟缓但深邃的温柔,如流动的山涧,无声但清澈动人,温良却执着。
但陈满堆,毕竟不是小段,他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笑着把生死剖析给别人看,也没有那种将生命照耀进周遭人灵魂的伟大力量。
在我看来,他不是小王子,他更是那只等着被什么人驯养的狐狸。
所以,他才会跟了叉哥,他才会默默收集miss张脱落的发丝,他才会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林志宏的爸爸……他一直在等待着遇见某个人,然后被他用心灵驯养,被他用爱和崇拜铸的栏杆围起来,默默地成为“某个人的”,并在最后的最后为了他的王子的幸福等待或者牺牲。
林志宏和miss张谁是那个小王子?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两个更像同类,都是被精灵按住嘴巴的孩子,都有着文字无法负荷的心,以及没能说出口的语言幻化成了的灿烂灵魂。
所以他们单薄瘦弱,却有着大大的怀抱,能否养育很多人,包括“飞”的妈妈,打飞熊的爸爸,巫婆的奶奶……总之,小王子遇到狐狸,彼此驯养就成了当然,就好像仰头看见的太阳,就算用手遮起了眼睛,满满的光线还是会透过手指间的缝隙漏出来。
这样爱也许有些刺痛,因为纯粹的东西都是尖利而疼痛的,但他们还是很认真地为彼此负责着,因为驯养了动物,就必须为它一直一直负责……我不知道郭子建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拍这部电影的,但我想他心里一定有满满的话想喷薄着说出来,电影的每一桢画面才会带着那种静流下的暗涌,人物才会有那种宿命的悲哀和锋利的洁净。
不论是陈满堆,小林,miss张,甚至杀手,叉哥,都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冷然不顾环境的污染,守护着自己心里的美好世界,都那么容易感动,很执着的追求,很洒脱的生活和死去着。
所以我想,这部电影一定是导演的一个梦,一个漫溢着青春,忠诚,不悔的追求和宿命的悲伤的梦。
不过实话实说,导演或许是太想讲出这故事了吧,太想让别人知道这个故事了吧,总觉得有点语无伦次的急躁,随着电影的进展,有些压不住性子等人物慢慢丰满,等情绪积蓄到最适合的时候让他自己迸发,而过早的宣泄了高潮,所以没能完全达到跌宕起伏的酣畅淋漓。
不过也可能是我苛求了。
总之是一部很有感情的电影。
为喜欢的女孩和崇拜自己的小朋友付出一切,有人说剧情很棒,但欠一点想象力,而我真的是欣赏不来。
因为eason。。。情节太巧了
林子祥好帅!
手法显得刻意,毕竟是处女作
最近奕迅同志工作很勤奋,好几次看到他的角色了,不过演技还凑合。其实很平淡的一部片子,也很老套,但是还能看
。。。。。
只為聽你的聲。
看了这两部电影,突然有些感慨,似乎还是喜欢看香港电影一些,最近看了太多外国电影,大都没有香港电影叙事性强,看起来连贯和引人入胜。并不是说这两部电影有多么多么的好,只是依稀看到了香港电影复兴的希望,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香港电影中总是不乏很有味道的女人。
阿臣期待你的潜力被继续发掘!
吉他钢琴
有些细节还不错,不过总体蛮狗血的
一些不完美,一些感动。
要不是看第十放映室还真忘了看过这电影了
也许,只有孤独的人才拥有走进沉默世界的钥匙。
2.5,剧本比较空,逻辑上也欠缺,比较靠煽情的童话故事。
感觉节奏有点缓
旋转木马那段 有眼泪的。
剧情没多大意思,不过陈奕迅演的好
za
2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