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在电视上看电影,有一个问题,不知道看到哪里了,还剩多少。
昨晚看到9点多,就关掉电视去洗了。
今天才发现,居然只剩十分钟,电影就结束了。
这是一部小众电影。
意识流。
内心冲突的人相遇,碰撞出火花,有的人选择直面,有的人却临阵脱逃。
Happy是个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吧,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让别人融进自己的世界。
最后阳台上,Brian的妈妈与她的一番对话,才是一个长辈、一个母性的角色在给予她人生的指导。
而Brian,他的人生,似乎就一直在不正常的氛围中度过。
年纪可以做爷爷奶奶的父母,大17岁的哥哥,总是对他行径凶残的流浪汉。
有一点我没有明白,最后,Brian是杀了他吗?
感觉是一个幻想。
需要去看一下影评。
但是,觉得Brian领养小孩,是一件不错的事。
对于他的生活,是个转机。
在自己没有成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做出这种选择,是勇敢,也是真心的愿望吧。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没有点缀,只有逃避这种片最公式化的地方在于尽管女主角的古怪各有各不同但共同点都是主动要求和刚认识的男主角上床,这处也是本片让人最不爽的部分,更何况女主角是佐伊丹斯切尔演的。
片中两个家庭的部分倒是亮点所在,冲突和回归平静的过程还算好看,结尾也不像其他同类片那样颓废了。
看海报以为是宝贝计划一类的搞笑电影,我被骗了寂寞的城市,忧郁的年轻人,无厘头的被打,无厘头的冷枪,弄得我好几次都想关掉这部电影。
坚持着看完了,虽然还是有很多出不懂,比如女主角为什么怀孕了一样的呕吐,比如男主角为什么遭了冷枪(难道这也是想象出来的?
),而且最后女主角的主意也变得太快了,上一秒还说要走,下一秒又说不走了。
大概会很快忘掉的电影,沉闷中国小女孩是唯一的亮点,真的!
电影开场前 电影院(是我们小镇上的小电影院)的人都会进来口头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还有即将上映的一些电影 对这部电影 他说 you will see something that you quit not expected, well I dont know you guys, but its out my of expect its good tho, great performance its fun and enjoy.看完后觉得 嗯 似乎有点出乎我的预料 不过是好的方面 (看过预告片我以为只是一部典型的都市爱情小品) 故事有着不错的感染力 整部电影给人幼稚的感觉(是角色的表演带出来的,不是说拍的幼稚) 有不少的冷幽默和黑色幽默. 女主角(演过yes man)很好玩 男主角是一个忧郁的大男孩(there will be blood里面的黄金配角) 女主角的爸爸也是很有意思的角色 不想在这里叙述剧情了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 剧情是次要的 影片给人的震撼在于 环境与角色的关系 那个领养的中国小孩(香港小孩) 倒只是个点缀 毕竟在老美眼里 adopting a Chinese baby 是一件奇怪的事. 想到这里 觉得本片有点Juno的感觉 juno的孩子也是到影片结尾才生下来... 很值得去看啦
如果 我只是说如果 如果有一天 我也有机会像happy那样天真的问一个男生 do u interest in having sex with me? 。。。。。
now?我会有多高兴这是一个让人惊喜的故事 好久没有如此养眼
看完和summer的500天,才知道Zooey Deshanel是识骨寻踪女主角的妹妹,两人长得确实很像,所以搜到这部影片来看。
很不喜欢zooey在两部电影里饰演的这种不靠谱女郎的性格,本身有点灵气的zooey居然被不知是导演还是自己发掘成了这个鬼样子,真是的。
本来挺好的姑娘,干吗老演这种角色这种电影。
很多评论认为只是部闷骚电影。
但我却认为是部“修正主义”电影,我看到了对个人理想的彻底尊重、米国青年追求自由、独立的代价,很明显导演的政治水平更高,提到了波尔布特,但结尾却用了卡扎菲的头像而非金正日,有意识弱化了小女孩的象征。
昨天晚上看了一遍,给人的感觉有点不知所云,查了网上的影评,很多人评论这部电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些认为看懂了的也只是从比较文艺的角度——现代社会年轻人的古怪,个人内心的精神世界等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但本人可能对这部电影的意图有不一样的忖度。
这是一部讲述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电影,用了很多隐喻的方法,我只找到了几个线索,给大家分享一下:1、流浪汉。
用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这象征着“封建主义”,第一次,用的是钢管,在码头袭击了男主角;第二次,是在森林里放了一个冷枪,男主的父亲迅速卧倒,并告诉儿子他们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都会如此;第三次,是男主在公寓门口被流浪汉射中小腿;第四次,男主角用女主角父亲(有着一般犹太血统的大胖子)给他的来自科西嘉的匕首刺死了流浪汉——欧洲大陆的封建主义正是被来自科西嘉岛的拿破仑终结的。
2、男主角80岁的父亲一直在抨击现代人的工作方式,并表示不可理解——真正的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已经消失了,08金融危机展现的是一种半垄断性质的金融寡头骗局的泡沫破裂。
3、瑞士产的床单最好,因为那里的人白天少黑夜多,后来有个人纠正不是冰岛吗?
一方面是说衰老的欧洲只知道“睡觉”,一方面是暗示瑞士银行里数以亿计的“黑暗”存款,而冰岛,大家都知道它是第一个在金融危机中破产的国家。
4、被收养的中国女孩,影评最后给了她很多特写,并且表现她正在站立起来学习走路,这是指中国作为新生的世界“家庭”成员中的大国,有着美好的前景。
5、独裁者被打碎,里边的糖果洒落。
非常明显,不在解释。
还有一些其他的线索,比如女主角穿着中国风的睡衣,男主角的哥哥和中国大使馆的一个人员一起享受奇怪的色情服务(像按摩一样躺着,然后由舞娘帮忙手淫)等等,这部影片奇怪的地方太多了,不能 只简单的归结于对美国年轻人迷茫、焦虑的内心的描述。
当然,这是笔者的一种想法而已,希望有高水平的影迷能给予这部影片更准确的解读。
Paul Dano 就适合演这种闷骚的敏感的不正常的男人Zooey Deschanel就适合演这种迷糊的脆弱的不正常的女人所以当Z哭着说,I really care you ...Never met anyone like U...的时候,我简直要起立鼓掌然后我发短信给Come,“你一定要看”我记得你坐在窗口一天,轻轻的说,一整天,只有你一个人经过 我记得你害怕听演唱会,害怕带壳的水果我记得你每天听死亡金属睡觉,却又爱恋温暖的梁静茹我记得你喜欢足球,却无奈的玩篮球我记得你说自卑已然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你看不到尽头我记得他们说你装B,可是你连作弊都不会 我记得她们喊你讨厌鬼,因为你迷人却不自知这就是你,无法正解的你不要纠结,不要惶恐就像男猪母亲说的那样“Nothing is Normal”你说我始终是懂你的是啊我们都不正常,但我们绝对聪明还有,I never met anyone like you
0721又看了一遍《不可思议》。
看到了更多的内容。
选一两个片段说说。
开头布莱恩问黑人店员是“怎么搞掂华尔街那家伙的”,回答说“我卖了5张床给他”的店员以为这是布莱恩在向他取经,他不算吹嘘的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总结说:“你能把收音机卖给聋子,只要你肯倾听。
”其中还提到那个买了5张单价14000美元的家伙才28岁,与布莱恩同龄,这同样可以认为是有意味的。
顺便说一句,我曾经说自己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倾听,对于听很多人是不在意的,所以好些时候看起来是交谈,其实不过是各说各的。
这时乐儿的爸带着娘娘腔手下过来买床。
他趾高气扬的大老板样让布莱恩不太高兴,他递广告过去想让大老板自己看,被拒绝了,接着提出“如果你有什么特殊要求,我会马上过来帮忙”,也没被允许。
这部分其实是想表明,布莱恩与人交往中的温和、友善,他的乐于助人,不是出于以营销为谋生方式的他的功利考虑,而是他这个人的本性。
作为有个在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大学同学的布莱恩,可以说还不太关心赚钱,有维持他简单生活的收入就可以了。
要说明的是,这在美国不算是不可思议的事;在中国也渐渐有一些了。
生活是什么?
诚如乐儿的大胖子老爹面对5年换了5个职业的女儿时无可奈何说的:“但是不管你需要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如你所愿”。
对于自己的儿子从小就想领养一个中国孩子,以及大学毕业后游手好闲,布莱恩的老爸和其他家庭成员,哪怕不能理解,也都是持无条件支持和放纵的态度。
为人父母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在中国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乐儿等其他店员下班回家后醒过来——这是有依据的判断,她不仅仅是以富家女或者靓女的身份显得任性的追问布莱恩,我从常识上猜测她是在布莱恩回答她的“你准备养多久”后,开始对布莱恩另眼相看并有心与他发展关系,因为遣词用句一贯模棱两可的布莱恩回答说“差不多一辈子”,这对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的乐儿具有很大吸引力,当然布莱恩的工作是差了一点,但是他的性情好,长得也挺好,两人站在一起不会觉得丢脸。
等到领养中国孩子不再是梦想时,布莱恩大为惊愕,以致不能再感受到其他情绪。
乐儿也很惊讶,但她与布莱恩的关系一下子有了具体和现实的前景,她不得不仔细考虑。
她选择退缩。
布莱恩等到她外出回来问她为什么爽约时,她打开冰箱拿出了一大瓶伏特加,只从旁边拿出了一个杯子。
开头我以为她是想提出分手前壮壮胆,但是装满了伏特加的酒杯是递给布莱恩的,作为一个有主见和敢做敢为的美国女子,经过这些天的煎熬,下定决心后她有能力去承担和面对。
布莱恩如她意料的那样需要连喝2杯伏特加才能接受分手的事实,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一点都没拖泥带水。
善解人意的布莱恩知道领养的小孩对乐儿来说必定是很难接受的,并且如乐儿意识到的,他是个内心骄傲的男孩,这也就是乐儿追出去责问“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吗”的原因。
但是在乐儿心中布莱恩的份量又加重了,她又陷入到选择当中。
乐儿再次做出选择毫无疑问是布莱恩用双手小心翼翼的牵出梅的那一瞬间。
对将来未知的恐惧消除了,哦,原来在她和他之间是多了这么一个小东西。
倒不是乐儿有多喜欢梅,与布莱恩父母刚见到梅就想抱起来不同,布莱恩回身去拿变压器时,乐儿面对向她蹒跚走来的梅简直是手足无措。
她对第一次见的梅还谈不上有多少感情,我认为是布莱恩对待梅的方式让她进一步爱上了他,以致假话一再升级,愿意接受他生活中的其他事物。
布莱恩的父母和兄长见到梅的那一瞬间让人动容。
这部不起眼的电影中有不少让人动容的时刻。
在国外的影片中更容易也更真切的碰得到这种时刻。
不仅是专业水平问题,还在于整个意识形态。
不在于人种,而是为只要是人的所有人所共有和共通的。
因此很久以前我就超越了国界,不限于地域去认识和感知别人,去自我认识和感知自己。
当前很多人之所以狭隘偏执,简化的说,就是平时不看有点份量的外国电影、外国小说。
好些时候我很想对一些人说,狭隘偏执是很丑陋的,请你注意点自己的形象,把自己当人也把别人当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不过我这个要求是太高了一点,因此我从来没有这样对人说过。
为这部电影我破一次例吧。
for zooey
乏味得片如其名
男主角演过阳光小美女 他给我的感觉还不错
影片结尾很吸引人,婆媳对话堪称经典
任你评分再底,我就喜欢这种调调
故弄玄虛
纯粹冲着zooey看的,有点小无聊。
我觉得这是看到现在Zooey最美的一部。。。因为老是涂红唇膏吗 -3-~~
Paul Dano的EMO范儿还是很浓,Zooey还是灵得很。回过头来看豆瓣的剧情简介纯属瞎诌,根本不用担心剧透啊。
女主和她爸爸之间的戏很感人那~~~最后男主的妈妈的表现提醒了我们,不要因为老人不懂现代科技就可以无视他们的深刻的人生智慧
没文艺范的我看不懂。
破片不给力
没看懂
配乐不错,剧情有点无病呻吟,男猪是阳光小美女里的小哥哥
除了佐伊的漂亮以外,一无是处。结尾的聚餐游戏,蒙上眼转圈去打破糖罐
剧情真他妈没理由到不可思议 男主就是我最讨厌的那一种长相!
哇,又看见了summer~
即便这是在布鲁克林,即便有zooney坐镇,即便是式独立电影,这部电影仍然无可圈可点之处
导演成功制造出两个有不同生活背景 但同样都缺失爱的情侣 另外流浪汉的角色是影片两点 可是剧情实在松散
zooey和奇怪哥哥凑一块怪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