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清楚电影中的主角究竟是谁。
如果按形象比较正面、戏份比较重来划分的话,那么本片的主角应该是立威廉和黄奕。
可是这二位的表现,我觉得除了推动推动剧情发展之外,对影片的贡献实在有限,甚至好像还有些拉了全片的后腿,反正看到后面的时候,如果只有他们俩出演的段落,我基本上都是快进了事,没意思,不想看。
与之相反,按上面的标准,影片中应该被分为配角的演员们在我看来,是各个出彩,不!
应该是大放异彩。
无论是那对黑心老板夫妇、刘烨演得对眼钦差、南宫燕、乌卡卡、南宫老爷,还有南宫府的家丁,后舍男生演的小太监,甚至就连汪函、袁水演的那对只有“惊鸿一瞥”的活宝艺人,真是各人有各人的绝招,出场就绝对不会冷场,爆笑到你内伤。
要说是他们抢了“主角”的风头,那简直是对他们的侮辱,我感觉他们完全就应该是本片主角。
这场狂欢完全就是以他们为核心的。
总感觉立威廉和黄奕只是俩顶着个“主角”名头的花瓶,他们为本片搭起了个台子,而演出的灵魂自然是那些在台子上尽情挥洒的“配角”们了。
其实,这路子我以为还是很可取的,主角当架子,配角唱大戏。
你想啊,一部电影中的主角,最多能有几个,四个就嫌多了,还得分出1号2号来,累!
而大部分影片的主角也就一个俩的。
数量有限,花样也就有限了,腕儿不够大压不住阵脚,腕儿大了,成本就要直线上升。
投资商这帐估计会算得很头痛。
这时候,配角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主角数量有限,配角没限制,就可以像本片一样,配角群起而演之,由量变到质变,挑起影片的大梁,各种风格俱全,各处绝活都使,百花齐放,百家讲坛,总有一款适合你。
而且由于“量大”,那就可以做到“物美价廉”,即经济又实惠,请这么多风格各异、身怀绝技的配角演员所花的钱恐怕还赶不上一个主角的出场费,效果又这么好,投资方何乐而不为呢?
“配角”的狂欢,是个路子。
着实是懒了,日志的更新也如同这倦怠的天气,变得忒慢。
今时今日,放在平时该是开学的日子了。
那么昨儿必定难眠之夜了,想着好久的分别后的重聚又可以八很多的卦了,想着好久的分别后的重聚又可以见到很多久违的温馨画面。
当然也会必定想着为什么明天都上学了,我还有作业没完成。
为什么作业都还未完成却依然会有时间在这里胡思乱想。
真是个不乖的孩子啊。
哈。
当然,我依然是那个有普青年。
没变。
分两次看完了《十全九美》,如名字所言,影片的确是缺了一门,从头到尾尽是些囧囧无神的搞笑,这类搞笑却又不类似于《大灌篮》亦或是早期《天下无贼》里的经典段子,它记不住。
拾人牙慧不成,反倒是成了《疯狂的石头》的拍坏版本。
其实说到底于《十全九美》而言,且不论电影里面充斥的搞笑是多么硬邦邦多么装腔作势,单单依着草根精神,破釜沉舟似的满腔热血在电影界杀出了票房杀出来噱头,也便是一种胜利了吧。
毕竟,究其本质而言,到底还是部商业片。
前两天于我最是重要的事莫过于那个11月1号的约定。
曾经千百遍的告诉自己,别说破了,大家心知肚明的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但我亦是情变之人,当我发出讯息的刹那,我很遗憾的联想到了《十全九美》的经典台词“一个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象发生的一个错误的波波”。
内心的忐忑明晰到要跳出来。
只是彼时的我更为坚信的是在那些关乎爱情的时刻里,在这样百转千回的分岔口,生怕错过了,便再也回不去了。
当然,最后得到的回复让我开心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睡下后审视发觉,对方的回应是多么于情于理,对于大学生活还显生涩的自己,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也是好的。
恩,恍的明白了,我需要的不正是一个比自己想得更为周到的alter-ego么。
11月1号的场景会有如出一辙效果么?
想必不安的心跳会是难免的啊。
年龄是很好的积淀,谁都赖不掉的。
我就是喜欢比我大的感觉。
我只是觉得在一些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的愉快聊天场景中,我们可以聊啊聊的,永远都不会结束。
在某些梦寐以求的场景中,我想像两个人粘在一起会是多么幸福的事,就像一股清新的凉风吹在杭州热烘烘的地面上,再热的天气,再艰苦的先天条件也阻挡不了我们走向前。
“时间”它可真是个神圣的词语,现实终究是要面对时间的磨砺,磨砺之下好多都是会变得很好很神奇。
对不对。
相信不相信。
又或许,想的再多,总归是要对方一个的交代,对方的一个默许的呀。
我就这么打断了我的默想。
看了如果之前没有《疯狂的石头》,或许会是不错的恶搞里面很有名的是“淡定”,这句口头禅!
哈哈!
那个招亲的女孩说的一句什么,我忘了!
(*^__^*) 嘻嘻……(补充蹦得儿你个蹦得儿)还有那个大叔,斗鸡眼,好好玩!
谢谢!
提供台词的你!
这部电影是自己第二次看了,第一次看,感觉一般,第二次看就感觉很好,其中有许多精彩之处,那种结合了现代趣味的幽默,以及其中许多的一本正经,结合得还是不错的,黄奕很美,特别是回复女装的那一刻,轻轻地一阵风,是很让了心醉的。
那首词也很美,其中有许多的意境很好,十全九美,或许真的要好好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思考的,或许人生,或许一种情感。
《十全九美》这部电影,就是我所说的“山寨版国产电影”的一个典范。
不要以为“山寨版”是一种贬义词,因为上一部“山寨版国产电影”就是《疯狂的石头》。
作为一部疯狂恶搞的喜剧片,《十全九美》起码在娱乐性上是达标的。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周二下午三点的场次,居然全部满场。
而根据片方发布的消息,本片首周末票房就过了千万。
虽然其中肯定有一定水分,但实际票房起码也在七八百万才有这个口气敢说过千万。
在《赤壁》一家独大的暑期档,一部低成本国产电影能有这样的票房成绩,自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简单地说,《十全九美》其实就是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电影版,所有你能想到的恶搞招数,只要是在审查范围内的,它都毫不顾忌地用上了。
作为一部古装片,它实际上对当下的流行文化把握的很精确,我相信本片编剧一定是个80后的年轻人,里面诸多搞笑桥段对当下的流行文化都做了很精准的对位。
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样的喜剧桥段会有一种解密的快感和自然而然的认同感。
当然对于这些桥段来说,不同年龄的观众一定会有不同的认知,不过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评说它是否高级真的没有意义,因为它让观众笑了,而且还不止一次地笑了,对于喜剧片来说,这就够了。
虽然就我自己的口味来说,《十全九美》玩的有点过了,很多搞笑的桥段虽然我能明白但确实觉得有点恶俗,但场内的年轻观众笑的的确十分开心,上次见到观众如此肆无忌惮地大笑,真的就是《疯狂的石头》。
这个电影把所有湖南台娱乐节目的招数都使了出来,虽然低俗但确实管用,起码年轻观众真的吃它那一套。
(说点题外话,我之所以对一些搞笑桥段来不动,是因为从我个人的喜好来说,这些搞笑的方式段位不高,有点按着你硬挠的意思。
不过考虑到我作为一个影迷的阅片量,要求这样一部电影即要搞笑又要有段位,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找抽。
毕竟这是一部目标很明确的商业片,它最大的诉求应该是赚钱,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完成的不错。
要是按照某些流行评论方式,就是“你也写一个给我看看啊”。
我得承认,这样的东西我写不出来。
)本片号称三千万投资,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实际投资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这个电影的所有技术层面都十分粗糙,唯一能支撑它赢得观众喜爱的,就是那种肆无忌惮的恶搞精神。
从这个层面来说,它的确符合“山寨版国产电影”的所有特征——廉价粗糙、品位低俗,但有个性,能吸引某个特定消费群体的喜爱。
从现在的票房表现来看,这部电影票房过两千万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疯狂的石头》当年票房才2300万(或2700万,数字来源不一样,回头再核实)。
这部粗糙、低俗的山寨版电影,起码对于投资人李湘和发行人于冬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赤壁》一家独大的暑期档,象《十全九美》这样的小片抢大钱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现在的影院里,对普通观众还有吸引力的,基本就只有这个《十全九美》了。
《赤壁》上了一个月,票房直逼3亿,已经处在打扫战场的阶段了。
而《功夫熊猫》和《全民超人》现在也是咸鱼翻生,抢的都是冷饭冷菜了。
其他的小片要么是进口批片,要么是都没听说过的国产文艺小烂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十全九美》自然成为暑期观众最好的替补选择。
我只能说,发行人于冬先生对于档期的把握和判断是十分值得佩服的。
)虽然《十全九美》很山寨很囧,但这些东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既然是花一样的钱,观众有权要求得到一样的娱乐。
虽然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不过是一台湖南台的娱乐晚会,但对于我们的观众来说,他们真的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不知道这是国产电影的庆幸还是悲哀。
我的年纪已经让我欣赏不了这样的东西了,但我始终牢记一点,就是不要对比我年轻的人说不。
因为当年我喜好的那些东西,也曾经被老头们骂过,所以我一定不要让自己变成那种老家伙。
《十全九美》肯定不是一部足够好的电影,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能在电影院里开心地大笑,这样的片子起码已经完成了它在这个时代所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聊点技术问题吧。
这部电影的实际投资肯定不高,因为它很明显是用高清拍摄的——画面质感先不说,很多运动镜头都带有细微的拖尾现象,同时高光部分普遍缺乏细节,质感干涩。
景深也很明显地和35mm胶片拍摄的画面景深有区别。
(我看之前小关同学觉得本片摄影不错,让我对本片摄影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下面说的问题,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基本没有意义——有多少人看电影的时候会注意这些细节呢?
)全片除了个别特写镜头外,所有的镜头都有焦点问题和分辨率问题。
从我看到的胶片版来推断,我甚至都能猜到那个可怜的摄影是如何在捉襟见肘的环境下努力挣扎的。
[以下均为猜测,肯定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
]这部电影很可能是用一个高清变焦头配合两三个高清定焦头拍摄的,而且跟焦员的手艺很粗糙,大部分运动镜头的焦点就没准过。
全片高达六七成比例的镜头,都可能是用变焦头拍摄的,而这只变焦头很明显刻度不准——因为画面焦点经常不准。
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可能,是镜头刻度有问题,或者是跟焦员实在觉得自己很牛屄,从来不拉皮尺只靠眼睛目测,而偏偏他的目测功夫又不到家。
后一种情况可能性很小,因为有这个自信的人,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这种失误。
镜头刻度不准就不一样了,因为测量数据和实际数据有误差,而这个误差在现场是很难发现的——高清画面大部分时候是在监视器上回看的,焦点的小失误即使在20寸监视器上都是不明显的,但到了大银幕上,再小的失误都会反应出来。
画面焦点偶尔也会准几次,基本都出现在特写镜头。
考虑到画面质量同时也发生的变化,我想这样的镜头应该是用定焦头拍摄的,但类似的画面数量之少,让我怀疑要么是定焦头数量实在太少,要么是周期太紧张都来不及换镜头(也可能是摄影图方便懒得换定焦镜头,但这种怀疑如果没有证据实在是有点中伤他人的意思,所以我就不考虑了)。
画面的分辨率也很成问题。
以我看到的公映拷贝效果来说,大部分画面始终是模糊的,模糊程度甚至到了都无法分辨焦点失误的程度。
当然以国内的放映环境来说,放映时的虚焦也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因素,但考虑到画面上的字幕清晰程度,我得说这场放映的虚焦程度是在可容忍范围内的(其实严格说来也是不达标的,但面对国内的放映环境,长期的容忍已经让我有点麻木了)。
很明显还是这只变焦头的问题。
一只刻度可能有问题的变焦头,它在光路上也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最后的成像必然是无法达标的。
本来大倍率变焦头在成像质量上就无法和定焦头相比,再出点这样的毛病,那基本就没办法补救了。
(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放映拷贝洗印时的问题导致画面模糊。
不过从少量焦点清晰的画面,和直接洗印在画面上的字幕来看,放映拷贝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本片的灯光也很粗糙,基本上就是电视剧的套路。
不过因为布景和美术更粗糙,所以观众肯定是不会注意到灯光的粗糙的。
片尾字幕显示灯光一共是六个人,这个配制基本上也就是6K到头了。
(对于行内人来说,从这个灯光配制应该很容易推算出本片的实际成本。
)最后,必须要说一下的是,当影片快结束时,主题曲响起,一个不男不女的声音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对很多东西要有宽容之心,但说实话,对这个根本不会唱歌的人我实在没办法宽容。
在火车走走停停之间抱着手机看完了这部电影.还可以么.至少缓解了我在火车上的烦闷之情.许是之前看到太多人唾弃这片子,没报太大希望的缘故,觉得还能看.不好的都被别人说完了.我只说说我中意地. 片头挺搞的.还有用木板之类转换家具演员表的创意也很赞.制作的挺精致的.(好吧,我承认我没见过世面.)只是后面的情节了表演了有点配不上前面这些东西.最爱南宫的管家乌卡卡!太有爱了!我喜欢!那妩媚的发型迭荡的口音波澜不惊的气质以及睿智的口头禅―淡定…真真迷死个人哟.南宫燕这娃娃也很有爱.长得好像李晓璐.莫非长这样的人都有点小娇蛮小任性?看到她硬穿木鞋的那一幕,小心疼了下.傻姑娘. 钦差斗鸡眼很欠扁很可怜.家丁斗鸡眼很搞很有爱.后舍男生竟然也跑来客串一把,依然搞怪.还有一直吃馒头那男扮女装滴叨叨叨个不停滴都很好玩.其他人统统被我无视了.好吧我承认也许是我眼神不好品味不高才会在看这电影时默默偷笑.可是,想那么多干吗.这个是喜剧片不是教育片.用得着那么上纲上线么.嗯.就是这样.
《十全九美》是乐景写哀的,整个戏热热闹闹,符合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取向。
可看完之后,一想,哪里是十全九美,分明是十全九不美呢。
片头,就是天才鲁班做木器,把他的父母弄丢了。
片尾呢,是天才鲁班留下的唯一的做木器的书《缺一门》也让后人传丢了。
片子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围绕着爱情和《缺一门》的书展开的。
书是没了,被拼命寻访它的大内斗鸡眼高手擦眼泪用掉了。
爱情呢。
竟然也是遗憾的结尾。
小蝶姑娘和南宫燕小姐发现英俊公子竟是太子,都“自觉”的走开了。
觉得人间是多么的宽容。
十全九不美,还可以这样开心。
那从天而降的代表至高皇权的太子和他的清客小蝶姑娘,来到一个封闭的小地方——龙门镇,能为众人做什么呢。
什么也不能做。
大家也并不在意,喜事自然希望人气越旺越好,就接受他们参加此地盛大的抛绣球节目,一起狂欢。
所以很为那个鲜红鲜红的南宫燕小姐叫屈,为什么偏偏绣球砸到太子呢。
抛给谁也比抛给他好。
因为没意思,人家看不上的。
就算是将来做了皇上,心里怀念的也还是那清雅的小蝶。
当然太子也委屈。
他的爱好,他喜欢的人,因为他是太子,统统得放弃。
身份实在不是个好东西。
天地悬隔。
谁也帮衬不了谁。
而且有意无意的破坏起来却是容易的很。
幸好人间实在是宽容,很快就恢复原状,继续自娱自乐的热闹。
回想《诗经》,十五国风,古代各个地域更加闭塞,歌曲让乐官收上来,轮流演唱,一定也是南腔北调地很热闹吧。
可惜纸上,怎么也看不出来。
就觉得《十全九美》真好,活泼极了,活生生地“风”了一把。
南宫家那些不伦不类的打扮(比如发髻高的要顶破屋顶的小姐,白发魔女变的丫环,一长排面颊一点红的吹鼓手),那么急惶惶乱糟糟的气氛,因为想好的心是十分的,恭敬的很,一举一动也就自有道,容不得旁人说话了。
南宫燕小姐更是毛糙到了贵气的地步,所以她的自以为是,也就不那么可憎,而是可爱了。
甚至想,如果没有太子的降临,这里简直是桃花源了,虽然只是南宫燕小姐一个人的桃花源。
不过十全九不美接受归接受了,热闹归热闹,开心归开心。
到底含着悲哀。
这就是消沉的《海盗歌》,及时行乐的意思太明显,就有了沉重的意味。
幸好加了点淡淡《梨花香》,才缓和了一点。
(2008-11-06 18:36:28)
文/关雅荻《十全九美》公映当天,我在新世纪影院看着 这部李湘投资的古装恶搞喜剧,听着身边观众密集的笑声,我预感到这部电影会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电影事件,它在我看来可谓“年度恶搞囧片”,这着实不是在给 它戴高帽,只是感到这将是一部“高反差”国产片代表作――就是影片以如此粗糙的制作质量与最终很有可能获得远远超出常人预期的高票房回报间产生的“高反差 ”。
这种“高反差”国产片确实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让人更清晰地能看清当下国内电影市场、观众和电影人的关系。
这实在是一部“很李湘”的电影,与其说李湘 是电影投资人,不如说是幕后总指挥、本片真正的操盘手,因为《十全九美》气质上活脱脱就是一部大银幕的《快乐大本营》,古装版的《越策越开心》。
全片的故 事可以说是完全的天马行空加胡编乱造,制作方面也是因陋就简,但创作者显然摆出一副“我贱故我在”和“将恶搞进行到底”的姿态,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是一部 彻底完全没有一丁点所谓教育意义的国产娱乐电影。
可以说,李湘接手了阿甘的娱乐大旗,正奋勇向前。
的确,《十全九美》有着各种明显的制作缺陷 和不足,但它却少见地、单纯地能将“娱乐观众”的平和心态自始至终贯彻到底。
有位业内大佬指示过,拍商业片,就是给观众做足底!
好多电影人都给搞反了!
这 次,李湘和本片导演没弄反,单凭这一点,这对搭档可比国内其他众多自视甚高的资深电影人都要强出许多。
当然,这种纯然娱乐观众的“低姿态”,对于习惯了娱 乐电视机前千百万的电视观众的李湘来说,几乎不需要任何心理转变,更谈不上要走一段很多国内导演在“委身”于商业片创作时所要经历的“自我拧巴”的必经之 路。
在做商业娱乐片时,李湘多年浸淫湖南卫视所培育出的娱乐DNA,居然成了其某种先天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很容易被人忽视。
很多电影同仁,在这方面与李湘 相比,反倒令人汗颜。
相对于不高的制作成本,相信这部李湘投资的 处女作会在市场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功,票房成绩上超越《疯狂的石头》并非妄想,即使《十全九美》的笑点实在没什么内涵,也一点不如前者高级,但影片就是搞 笑,观众也的确同样买账。
而不搞笑的是,很可能李湘从来没过多去想电影的搞笑还要兼顾内涵和是否高级的问题。
当然,也的确从来没有哪一种电影法则要求喜剧 电影必须要有内涵和高级的笑点。
这直接带来一些问题:难道市场真的那么需要如此所谓“低级趣味”的恶搞喜剧片?
如果《十全九美》大卖,是否意味着观众口味 下降?
其他不少电影人精心制作的电影会不受观众欢迎?
身边真的有朋友向我如此发问,但我认为这些都是“伪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十全九美》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或许做工糙 点,但给点阳光,把镜子面前的物件映照出个大概是没问题的。
透过这面镜子,首先让人看到内地电影观众对娱乐电影疯狂的饥渴程度已远超出很多电影人的想象; 其次,它也说明一部完全谈不上优秀,甚至糟糕的娱乐电影,仅仅因为它自身定位准确――够娱乐,就足以令不少观众买票进影院;但是,这并不等于观众本身素质 低,而是观众在需要娱乐的前提下,够格拿到市场上卖得产品少之又少,观众几乎没得选!
由此,自然得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国内影人做娱乐片的能力还处 于原始的初级阶段的同时又有着严重的自我认知障碍,这就像一个太监手握着那块全身仅剩的遮羞布,就以为自己还有性能力。
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国内那么多知名电影 人,但面对商业娱乐电影,其实还都是学前班里嗷嗷待哺的娃娃(包括我自己),但好多人不敢面对这一事实。
内地观众从来不傻,不是说娱乐片拍得不好我就不看 了,观众永远都需要娱乐;也不是说,好电影观众认不出,睁着眼去追烂片。
现在的问题不是“烂片当道,搞坏市场”,我一直对此种论调甚感诧异。
因为事实是, 每年几百部国产片,大部分都烂到导演、制片人自己都不敢去想把片子推进影院,而且每年最终能进入影院发行的片子数量本身就很少,其中低成本商业片数量更始 少之又少。
赛道上总是空荡荡一两匹马,一骑绝尘是悲剧,不是喜剧。
像 《十全九美》这种没大明星、没大制作,单凭“明星”投资人李湘的一腔热血和赌博精神,最终能在市场上杀出重围,单凭这一点就值得让人尊敬。
本片最终市场大 卖显然跟发行方精明的决断和市场策略密不可分,虽然其中难免有幸运和机会的成分,权当是对努力者的回报吧。
当然,即使《十全九美》最后的票房真的超过《疯 狂的石头》,也无法改变两者内在品质巨大差异这一事实。
所以,在观众看来《十全九美》是一部不那么靠谱,但或许还能令人接受的娱乐喜剧片,在我看来却是一 部纪录片,它打破了不少国内电影人对制作商业娱乐电影眼高手低的幻象,记录着当下他们/我们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商业电影浪潮时的无力与挣扎。
8/6/2008
同学推荐说可以看几个镜头,里面除了立威廉和黄易都还能笑笑。
结果发现也就他们给我学的里面的动作比较搞笑,完全应该让他们去演啊。
对这个不知能否称为电影的东西表示很无语,没内容也不搞笑,完全不能和石头比啊
这不算影评。
看完《十全九美》后,我没有感到多么得放松,多么得娱乐。
我也不想重复说这部影片有多么地不好,因为《十全九美》越糟糕,我的心里越感到一种悲凉: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好好地活下去,好难啊。
我知道王岳伦的名字比较早,因为他当时在帮我的一个朋友拍MV。
从朋友那里也听说,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斯文低调不张扬的人。
挺好。
后来他执导拍摄时尚青春偶像剧《人人都说我爱你》时,还在“长城脚下的公社”办了个有吃有喝的发布会,里面有不少国内的名模助阵,其中日本模特桥本莉香也是主演之一,我因为和网易的关系被邀请参加了。
但碰巧当天是情人节,我只采访了莉香,就接到了当时闲得无聊龙宽的电话。
于是,后面的活动我没有去,而是和刚回国不久还没找到唱片公司签、不太富裕的龙宽一起出现在了三里屯的街上。
她指着成双成对的人说:“看见没有?
情人节就是个有男朋友的人显摆自己的日子!
”没有爱情也没有钱的我们一起大笑。
那好像是最后一次见面,后来她的乐队出了唱片,越来越忙。
而我也不混摇滚圈了,就此告别。
好像《十全九美》里那段台词:“要不……我们当艺人?
”“当艺人不红,就是死路一条。
”“万一我们红了呢?
”“那是生不如死啊!
”王岳伦和当时的我们差不多,都在圈里混,都在不红就死路一条的日子挣扎和选择着。
时尚青春偶像剧《人人都说我爱你》对他来说,应该算得上是个出人头地、翻身做剧情导演的好机会。
不过世事难料,这部《人人都说我爱你》拍完以后,根本没上市,就直接淹没在了电视剧的大泡沫里。
王岳伦又成了拍MV和广告的导演。
李湘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个救星。
她应该是真爱王岳伦,也真心想帮自己的男人出人头地摆脱掉饥一顿饱一顿半死不活的不红生活。
于是,她豪掷,甩出钱,让自己的王岳伦有部“电影作品”。
我不知道李湘是怎么说服王岳伦来执导这部电影的,也不知道王岳伦在接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过迟疑和婉拒,但最后王岳伦还是拍了。
拍了这部不适合他的《十全九美》。
因为这是个机会,是个他女人为他砸钱跑路子走关系玩宣传创造的机会,是个他能从死路一条变成生不如死的机会。
他接受了。
王岳伦不是那个专门拍恐怖片的国内导演阿甘,阿甘拍这种“商业片”,每次都是愿打愿挨的。
王岳伦有能力做个好导演,他了解都市人的生活,他对时尚影音感觉灵敏,而且至少他有文化。
他完全可以像以前也是MV导演的张一白或者宁浩一样拍些“体制内的近似于自己想要的电影”,虽然也不见得多好,可那毕竟算是有“个人风格”。
在《十全九美》里,王岳伦已经在尽力地用灯光、音乐、镜头、构图来弱化这部电影剧本造成的天生脑残。
但这部《十全九美》的胜利带给他的或许恶果大过其他,而且《十全九美》越卖座,这个原本有可能成为好导演的青年,越不容易翻身。
李湘怀着憧憬与钱袋外加自己的八面玲珑,为自己的男人绘制了成为卖座导演的蓝图,并且实现了它。
李湘挺有勇气,坚信这部山寨剧可以赚钱,所以她的开心是真的!
赢利的同时还帮自己的男人了出名,也够贤惠。
但我在那么多次的采访里,没看到王岳伦自己说过一句这部电影的评价,他在这部《十全九美》面前,是沉默的。
以上是我的臆想,或许王岳伦并不可怜,毕竟他的确凭借这部“小兵立大功”的电影出头了,他也很开心。
但我身边还有很多想出人头地的青年导演们,他们有自己的电影梦想,他们没有有钱的女朋友,他们是不是也必须要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放弃一个爱电影的文化人的身份,去做个恶搞电影之徒呢?
生活真的很难。
剧本和台词缺乏创意,演员缺乏文化素养,对电影有艺术底线要求的观众不能容忍这部片子,但是把电影完全当作娱乐的观众会很开心
我想到电影院听小春子唱《梨花香》!!!
这两年《疯狂的石头》和这个《十全九美》拍的都挺好的,中国电影看来只能从这种恶搞片发家了...
虽然情节不是很好,但是就冲着黄奕,我豁出去了!
山寨,人长得挺好看的
制作真够差的,但是我喜欢,很贱。男猪脚像白痴。南宫燕可爱。
哇塞,大银幕上看了2集电视剧~本人本学期第一次进标放看的第一部电影,居然不是一部电影。其实只能打2星半当然看了以后我不奇怪它的票房为什么会高,正常。和武林外传红的道理是一样的。就靠台词的笑点。也确实有一些。但,这几乎只需要编剧就可以了,导演,摄影,美术统统都不需要。调度,摄影,全无“电影感”,呃的神,质地,比一些拍的精致的电视剧还不如。。。
大哥他学你,快来学习云南方言……
其实现场我笑得挺欢乐的~那时候还是和希哥傻姐一起耍的日子呢~唉~
这么烂的电影还能有那么多跟风作,只有更烂,没有最烂。
一直以为那女的是李小璐来着
星星全给李湘!
为什么国产喜剧片就拍成这样呢?出个疯狂的石头就这么不容易吗
搞笑得不太自然,没有天下第二顺畅。倒是喜欢里面的南宫燕,被人告诫不要陶醉在那个啵啵里,流泪的大眼睛让人心生怜惜
看过笑过而已。然后突然发现李宇春那首《梨花香》比以前的歌有进步了。囧......
蹦跶你个蹦跶...最囧的就是两主角的爱情...
湖南卫视那帮人拍的所有这类喜剧中,这部是让人最能忍受的
第一次在飞机上看电影的片子 觉得粉红娘娘和海盗船长这些的 还蛮有意思的
原来变形金刚是明朝太子设计的,钱柜被莫名诋毁~~~~,囧片啊
很搞笑的片子,方言很好听,至今还能想起其中的台词和桥段,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