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家有喜事,我是托单位发的票的福,在大屏幕上看的。
些许欢笑,些许无聊。
看到最后,我热泪盈眶。
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歌曲,同样的镜头,只是不是同样的人。
物是人非了吧,黄百鸣老了,吴君如也已经嫁为人妇了,周星星也已经是满头白发了,古天乐的皮肤是纯正的古铜色了,哥哥走了。
一样的导演兼监制,一样的女主角,一样的喜剧电影,只是缺少了观众肆无忌惮的开怀大笑,只是缺少了笑过之后的回味。
这次的家有喜事,真的是笑过之后只剩下无聊了。
有时候我就想,可能这就是人生的规律吧,可能哥哥走的也是正确的,一代新人换旧人。
可惜的是,怀旧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新不代表就是好的。
我的心中宁愿还是保留着哥哥的那个家明。
第一次看家有喜事还是很早之前的事情 当时啥也没记住就记住张国荣和周星驰了 12年后 家有喜事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的感觉有些不一样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就是一个超长版的千岛湖广告片,当郭涛一开始提千岛湖的时候我还以为就那么两句,结果往后看后面70分钟全是……不过也是,现在流行这个,《一线生机》是Nokia广告片,《保持通话》则被MOTO赞助到底,《押送人》一个系列都是奥迪A8这辆神奇车的世界,《非诚勿扰》也给大家了一个美丽到不行的北海道,不过这次的千岛湖……不知是拍摄感觉问题还是别的,总觉得没被拍出来,甚至连《非诚勿扰》里的西溪湿地的小广告都不如……顺便提一下:在千岛湖这个大广告后面,还有金六福这个小广告在等着你……嘿嘿另外,这种贺岁片,摆明了也是要秀客串明星,从张达明在开头露脸的那一刻起,剧情主线已经不是我的任务了,找出更多的客串明星貌似任务更为艰巨……基本我认识的明星我都找了个八九不离十,但,不过,我居然没认出雷颂德……天……主角我就不多说什么了,郭涛在这里面戏份就是一客串,但名单上是主演,晕得要死,就三场戏……最后再说一下,我觉得如果阿Sa去演小敏这个角色,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虽然沈丽君也不错但是总觉得阿Sa更适合这个……为啥?
直觉吧……
一周内第二次进电影院看戏,站在售票台前,在《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家有喜事2009》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个。
是不是广东人都对粤语喜剧情有独钟?
至少我是压根没有考虑《赛车》,尽管电影杂志把它捧得天上有地上无,尽管众影评人说宁浩的时代是真的来了,尽管黄渤九孔长得就是一副喜剧脸。
可是呢,我真的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家有喜事》。
如果你问我,什么电影我看来看去都不会厌倦。
那绝对不是奥斯卡戛纳,不是陈果两生花。
答案是,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之前所有喜剧以及以前香港的赌博系列电影。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电影我起码看了十多年,可是现在我还愿意继续看,一直看下去。
周围随便找一个人都说自己喜欢星爷,《大话西游》的台词没人背不出来,可是,很抱歉地语言歧视一下,不会粤语的弟兄们是真的能理解到粤语喜剧的精髓吗?
人口一个“你条粉肠”,“你个茂梨”,“你件蛋散”,是真的可以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内反应过来不需要百度一下吗?
有幸成为豆瓣上看过这部电影的第27人。
我给了4星,其时豆瓣上评分基本没有差别,我几个友邻不约而同地给了个1星,原因可归类为恶趣味,冷笑话,恶搞……是是是。
我真的很赞同。
里面的笑点没多少creative的,没多少inspiring的,剧情很老套,形式很守旧,连我观看时笑得最欢的那段(六人吃饭时说话要给五百块的情景)我都早就看过了,开头没新意,结局没异议,过程也是毫无悬念的。
可是呢,这是我08年至今看过笑得最开怀的一部电影了。
对于里面的那些幽默,确实,是无厘头的。
但是从90年代开始以周星星为代表的香港喜剧难道不是一直走的无厘头路线?
如果有人要说这些笑料太低俗,抱歉,我没看到屎尿屁,没看到胸臀sex issues,如果说古天乐脱掉外套那一段还蛮香艳的话,对不起,我那时顾着感叹他真的很黑去了。
《家有喜事》从92年第一部,到97年第二部,到09年第三部。
起初我会小不屑一下,冷饭都摊了十多年了才来炒,早就发霉了。
但是今天我看完电影,却意外地发现,这隔了10多年的冷饭别有一番滋味。
没错,桥段是很老,GAG是很烂,但是当发现每位观众都一边看这部2009一边从里面的情景找回当初十多年前的画面时,你除了想笑,还很感动。
就像今天我在看的时候,看见陈淑兰大唱“金丝雀”,看到吴君如黄脸婆经典造型再现,看见二老打斗地主新手弄倒老师傅……难道不会一边笑一边动容?
之前我看日本喜剧《魔幻时刻》时,兴致勃勃地以找到隐藏在角落的明星为乐,今天我看这部电影,看见一个又一个只是打过场的客串明星,除了觉得亲切开心,还有感叹,嗯,老了啊,老了。
虽然《家有喜事2009》再没有周星驰,夏春秋顶替了关海山,黄百鸣脸皮都起皱了,但是So what?
桥段很老,GAG很烂,又So what?
我依然很buy啊。
说这部电影不好的人,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我希望你是看过粤语版,知道里面的白话是什么意思再来狠狠地批判。
因为作为一个广东人,虽然我绝对不可以代表大部分,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当周星驰要靠科幻亲情大胸妹来作卖点,当王晶拍的喜剧越来越摆不上台面,当近几年来最好的粤语喜剧可能只能是詹瑞文的《戏王之王》……这部电影,虽然谈不上很好,但至今让我觉得依然有希望。
桥唔怕旧,至紧要受。
呢种粤语喜剧,我永远会BUY。
GAG唔怕烂,至紧要盏。
我相信,世界需要烂GAG。
ps.不明白什么是烂GAG的,欢迎百度。
所以觉得这部片子还蛮好笑的。
至少还能笑,不是牵强那种……这样的要求,对于此片,足够了吧。
不过,电影里面的植入式营销还真是碍眼……千岛湖、白酒、开心online……以后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电影都可以由广告串起来啦?!
现在来说《家有喜事2009》好像有点晚,但这部片子实在让我看的有点恶心。
曾经的家有喜事系列,是香港电影贺岁的重头戏。
大腕云集,笑料百出,着实热闹不已。
毛毛和哥哥,周星星和兔牙玉,还有那些经典的小桥段,可谓经典的商业片,收了票房,又对得起贺岁二字与众乐之心。
物是人非,香港电影确实没落了。
自从开了合拍片先例,连“商业片”这个名号,也从电影艺术的一个门类,直接进入了深夜档赤果果的电视导购广告行列。
而好好的演员,扮演的广告叫卖人角色,在哪部电影里都脱不了跳梁小丑的外衣。
无怪演员,只怪制片出品人,在夜店请多了客,剽窃妈妈桑的手腕玩的比她们都转。
总是要脱了卖的商品,包装都嫌多费钱。
当然,对外的身价还是要吊起来卖的。
大卡司,大投资,那是妆点天上人间无可比的大门。
请君入瓮后,吐不吐是您的事。
对冯导的评价,某部电影像超长广告片。
贬义吗?
不,是褒义。
更多的电影,连广告片的水准都没达到。
无怪乎,广告导演都想去拍电影。
眼瞅着,这些钱能拍几条跻身克里奥的广告;心想着,电影导演都来抢饭碗,还不赶快谋出路。
而观众呢?
观众看电视广告,是不花钱的!
而电影,是花了几十块钱,外带某些期望而去的。
花钱去看一部所谓广告间歇看剧情(或者根本没剧情)的电影,在暗黑的幕布后会隐隐透出一副狞笑的嘴脸。
敢问出品这些电影的人,有在尊重观众的智商吗?
他们在嘲笑了银幕下的观众后,更滥情的呼吁抵制盗版。
可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多半会认为,花6块钱买张D5,都很没性价比。
其实,《家有喜事2009》并不是最差的商业电影。
与之比肩,好些电影,更像是恒源祥的12生肖广告。
而《家有喜事2009》怎么都能算是脑白金送不完的礼。
只是,当片尾不变的结婚场面,众人“齐欢唱,家有喜事”响起,看着古仔、郑中基他们应酬又尽本分的表演着,又怎会不想起,无敌配的毛毛和哥哥,笑得灿烂又搞怪的周星和曼玉,还有那时长得没那么奸商的黄百鸣。
不免小心酸啊。
HEY,如果爱情真系哈哈哈哈之后一阵天旋地转甘简单,就好了。
最怕再爱也不觉心甜。
HEY,姑婆有其屋,烂茶都有几斤渣。
又几好喔。
哈哈
这种电影是最轻松的,不需要动脑子,跟着情节走就行,实在是这样的周末这样的雨天宅在家里轻松打发时间的一道清茶吧。
情节古老,没有之前《家有喜事》的喜感;演员也古老,美女帅哥再加上一些些神经质;主题古老,“对待爱情,真心就够。
”给若非要再加一颗星,那就加在最后一点上了。
古同学对小敏的表白听起来还是很真诚的,为了想一个人早起来两个小时的说法,还是比较有杀伤力。
古同学真正陷入爱情时候的手足无措,让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止不住想起自己初恋的样子和心境。
除此之外,千岛湖几个小场景没有让我萌生去看看的欲望,倒是想起和QAD在三亚蜈支洲岛的点点滴滴,止不住想再去一次。
但那杯“爱如潮水”的咖啡,确实让我心里一震。
看完我就想,如果我很有钱,我就借这部电影的顺风车,选一个风景名胜区,开一家"Cafe de 小敏"咖啡吧。
嘿嘿。
再附一句:太多的植入式广告,让人觉得拍电影还真越来越是一份很有钱途的职业呀。
看完之后,非常无语。
简直是失望到了谷底。
我从没写过电影评论,但是今天还是忍不住要动动键盘。
整个电影,美其名曰喜剧,可我从没笑过,哪怕是微微地嘴角上扬,我都给不了。
一部糟糕到极致的电影,没有剧情,没有画面,没有内涵,没有新意,有的只是一堆儿的港台明星和铺天盖地的广告。
为了寻找那哪怕一丝的笑意,我还是坚持看完了这部电影。
现在想想好不值当。
我给这部电影评了一颗星,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没有比一颗星更低的了。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其烂程度要远超于《无极》。
我自认看电影比较客观,哪怕是再烂的电影,我也总是试图去理解导演,去寻找电影的一些闪光点。
就像《无极》这样的烂片,我还是会觉得电影的人物服饰很唯美很飘逸,有让人善心悦目的元素存在。
然而《家有喜事》,在我看来给我呈现的仅仅只有“烂”这个玩意儿了。
本来电影还有风景幽美的杭州千岛湖,可以拍出一些画面,但是导演考虑更多的是广告而不是风景。
失望,还是失望!
这里不禁想问,香港电影到底怎么了,那个曾经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地方,难道出品的就是这种下三滥的电影吗?
那些曾经让我们顶礼膜拜的佳作都哪里去了?
香港电影难道就只剩一堆明星在撑台面吗?
我希望不是,但愿今后还能看到港片佳作。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那是英雄所见略同)
仍然对有哥哥,和周星星的家有喜事无法忘怀。
09版的《家有喜事》,少了经典,多了时代性。
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放在什么时候来讨论和演绎,都能引起共鸣。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会不断变化,那些隐藏在外表之下的本质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这是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搞笑,帅哥,美女,丑角,不能说做到位了,还算凑合吧。
但我还是觉得看了过后,心情不错,大团圆的结局,适合贺岁片的主题。
片子里有几对couple,都各有各的精彩。
所以我常常觉得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之间的起承转合,外人又怎么能明白,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呢?
你的可爱,这世间,一定会有有缘人懂得欣赏。
生活有很多无奈,爱情也不见得是完美。
但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前的,带着笑容,带着希望。
不管,前面是黑是白,是明是暗,挽着你,我就不再害怕。
那家叫做“解放”的电影院是这座城市里已经上了年龄的电影院,它还叫做电影院而不是影城,它已经显现出衰老的迹象,没有新生态影城的人潮涌动,设备先进环境现代化,但是我知道它是我爸妈恋爱时喜欢去的电影院,而且在我刚刚记事而完全不懂电影为何物的幼儿时代,多少次妈妈抱着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爸爸和妈妈认真地看电影,我沉沉的睡去,那个时候没有看电影吃爆米花喝可乐的习惯,而现在到了09年,坐在我后排的女人为了配合台词的速度,不时加快或者放慢自己嗑瓜子的速度。
进场稍晚了几分钟,是个简陋的小小的放映厅,像九十年代的录像厅,我更加感觉到这家电影院的衰落。
每年春假回家,总会和一帮同学集体去看场电影,并且每次都会保留着票根,去年看的是七仔。
今年买票前,在《疯狂的赛车》它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决定选它。
其实还是因为太喜欢92版。
虽然我也知道它是个没有周星星的新生命。
但我决定为了某种叫做情结的东西去看它。
而且,我也不喜欢只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电影,我更加相信原音的效果比普通话配音要好。
如果它不叫家喜09,而是叫别的什么,比如《我叫余珠》,比如《一个爱情专家如何坠入情网》,比如《丑女大翻身》,随便你,只要不叫家有喜事。
家喜09会给你这样一种感觉:你看着吴君如黄百鸣,你觉得它和家喜有关;但你看着剧情,你觉得它和家喜没关系;你看着生理期反应和先生你是不是姓陈,你又觉得它和家喜有关系;你再看着那么突兀的金X福和XXonline,你又觉得它大概是个广告片而不是家喜。
总之它是个可以将你带入又带出的神奇的片子。
对谷德昭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躺在华府喷血的对穿肠,还有某部鬼片里不相信鬼却得到报应被鬼害死的胖子。
他是个很棒的演员,也是个不错的编剧,一直都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胖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怕看到古天乐的电影,所以有一年我在电影院外徘徊到底看《生日快乐》还是《心中有鬼》。
两部电影都有刘若英,但是《心中有鬼》有黎明,而《生日快乐》有古天乐,所以我就选择去看《心中有鬼》。
可后来我在网上看了《生日快乐》才发现那天选错了片子。
古天乐还是适合沉稳一点的角色,那种表情丰富又唱又跳的青春片太不适合他,比如家喜09里这个战无不胜后来又陷入爱情的神经质男人。
很喜欢吴君如,年前在家扫尘,电视里播着《爱君如梦》,一边擦柜子,一边看着,很喜欢阿金的表情,神态,爱慕老师,寄托在舞蹈和一切可以离老师近一点的事情上,像个小女孩,但是一点都不扭捏做作。
刚开始看家喜09,我总觉想着她是程大嫂,而不是余珠,虽然她也坐在出租车里说“先生你贵姓,是不是姓陈啊?
十多年没见了啊!
”她的演技还是没话说的,我觉得她在电影里除了刻意丑化,其实还是挺美的,发型清爽,也不是黄脸婆,衣服很好看,颜色搭配的都很清爽,只是“雨中曲”那段并没有爱君如梦里那么棒……看着余珠,我觉得更像是吴君如本人而不是电影里的角色。
郑中基和姚晨这一对,其实都是我挺喜欢的人,以前喜欢郑中基唱歌,后来他开始搞笑,小眼睛没个正经可正经起来也令人倾倒,姚晨我暂时还是不能把她看做小郭之外的人。
那段雨中见面,相爱不能在一起,姚晨转身离开,郑中基表情开始扭曲,似哭死笑,电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夸张小声,但我心里竟有点酸酸的。
又好像又有点想笑的感觉,但还是悲伤的感觉大于想笑的感觉。
这是郑中基的表情产生的神奇力量。
最后的结尾,完全是家喜。
但完全没感觉。
如果它不这样结束,可能还会好一点。
走出电影院,被人斥责为啥不选《疯狂的赛车》。
虽然我不喜欢,但我不后悔。
因为我期待的是完成一个心愿而不是电影本身,而且能拍出来,剪出来最后成型的电影,已经不容易。
烂大街的剧情+密集植入性广告轰炸=砸招牌的烂片
人满为患的北京火车站的电影院,一直在莫名的大笑,老套的桥段故事莫名的情节复杂无聊。
挺无聊的,也就看看古天乐吧。片子怎么样不重要,新年嘛,开心就好。这么多年过去,还有什么是不变味儿的。毕竟2009已不再是1992。
作为一部喜剧片 要求不高啦
小时候看过的贺岁片,因此知道了千岛湖。最近两天来千岛湖玩特意把这部电影找出来重看了遍。
不讨厌的片子。由于最近笑点变低所以看着还挺乐呵,虽然各种粗糙各种拍摄漏洞各种剧情连接处的不连贯。但是由于无脑和烂笑点还有人物可爱又有爱心就不讨厌啦,累得不行又死磕不想睡的时候从电视上碰到这样的片子立刻把它封为出色的时间杀手了。
感觉不如前两部好!萧条啊……
All's Well, End's Well
17 (Bonus 2) @ feb 16, 2010嗚謝有線電影一台
司机你贵姓啊?又是你啊陈先生,十几年没见了。 如果你能在结尾牵着新娘就好了。
脑残的编剧,老套的创意,无耻的广告。
对于喜事系列 我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够乐呵就行了
延续了90年代香港喜剧的风格,但是效果完全达不到当下的要求了。
我觉得这部还能属于稍微好点的港贺岁。。。
我也幻想着有一天我家能像zj同学家一样装上网络电视,这样就可以在无聊到死的时候在电视上随便选一个可看可不看的片子看,又打发时间又满足好奇心又不用花钱
也就千岛湖看着还不错 不知那杯咖啡真有那么好喝没
我知道它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我觉得我得记住它
一群人的狂欢!!
老姚求你以后接点好点的电影吧……不要折磨我了
记得十年前那部,香港群星都登场贺岁,现在貌似就来了个甄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