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artbreak Kid的中文译名应该是《我为蜜月狂》,《绝望如孩童》是The Heartbreak Kid的英文直译。
ps:最后的一幕让这部本来还可以的,变成了较差。
虽然我不否认,这样的情节更符合现实。
轻松的美式幽默,Ben Stiller本来很吸引我,一副好男人的形象,面对呢样Lila,却还能在Lila荒唐的送他一个绣着至爱万年的抱枕的时候,忍住没有说出离婚的事情。
其实艾迪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命该如此,当初他从米拉娜窗下走过时,转头没有看见未来,因为在短短的几个月后,又娶了墨西哥妻子。
真爱只不过是个选择,仅此而已。
又有多少人甘心一辈子孤单,即使是勉强的逢迎凑合也好过一个孤孤单单..真爱是奢侈的想象。
最后Eva的出现还是让我小开心一下...在心里暗咒艾迪一辈子单身连Eva这么漂亮的妻子都敢骗!
米兰达在蜜月路上唱歌的镜头太搞笑了,我回放几次每每爆笑啊,收音机里放的每一首没有她不会唱的,连悠扬的舌头颤音也不错过,风格迥异,简直是个人小型MV秀和人肉卡拉ok的混合体。
最搞笑的是唱到那首印度歌曲的女长音时,导演还运用了直升飞机空中拍摄了个悠扬的长镜头配合歌曲气氛,真是绝了。
请大家注意男主角坐在旁边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恨得牙痒痒的表情,啊哈哈哈。。。
我还以为这是我为玛丽狂时期的电影,仔细看了看,居然还不算老,07年的,只是ben stiller塑造的这个貌似无辜的男人实在是让我爱不起来。
开始时嘛就恍恍然对爱情家庭没概念,然后嘛糊里糊涂草率结婚,之后嘛蜜月期间对其他女人有了好感,最过分嘛在两个女人之间转来转去玩欺骗劈腿还自以为有苦衷,败露后嘛意志消沉接近野人,最疯狂嘛辗转回国硬是半夜潜入去破坏人家家庭,好容易一切都过去以为会重新开始,结果嘛,他又老调重弹,开始了新一轮欺骗,故事就这样结束。
这样的男人真是谁爱上谁倒霉。
妻子反正自己活得也一团乱的,有没有这么个男人来搅和也只是糟和更糟的区别,但后来出现的基本就是没甚缺点的好女人了,怎么也会对这个男人动心,不过电影倒也有说服力,谁让之前都没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呢?
当得知实情之后还不是毅然抽身,并且也在选择中倾向了自己的丈夫。
只是离婚的原因说成是心中爱着男主角有点不太舒服,当观众的怎么也看不出他哪里比枕边那个好了?
女人从头到尾就是蒙在鼓里的,最后一个镜头最讽刺了,唉,谁想到会在同一陀屎上栽两次?
一句话点评:不知道哪个更可笑:是草率结婚的夫妇,还是以为找到真爱的无辜第三者?
本片翻拍自一部同名老电影,讽刺当时年轻人对待婚姻的草率。
但是属于老套的真爱无敌型的结局,原作中把婚姻的矛盾和男女主人公的互相爱慕转变成了纯真的感情,不受金钱腐蚀。
而本片在导演恶毒的构思下,终于把Ben Stiller饰演的Eddie变成了一肚子坏水的倒霉蛋儿。
还是将草率的婚姻,让人不禁怀疑没准影片开始对于誓言和承诺慎之又慎的Eddie才是对婚姻的正确态度,而他自己不过是被周围的气氛影响了。
在一起五年的女友和别人结了婚,朋友和老爸都催促赶快进教堂。
然而事实上他周围没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朋友Mac是个典型的妻管严,生活在妻子的高压政策之下,还乐此不疲;父亲尽管也结过婚,但是听他的口气似乎只维持了十八年,而后基本上就把拉斯维加斯当老家,围追堵截大波妹。
然而不幸得是,Eddie只能从他们那里听取建议,似乎想要通过结婚来拯救自己没有妹妹把的业已无聊的人生。
于是闪电结婚蜜月,才逐渐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不适应新婚妻子的地方,对这个同床共枕的“战友”实际上一无所知。
很显然,这个试图拯救人生的计划并不是很顺利,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
人在绝望之时最善于寻找希望之光,找一段真正的爱情成为挽救自己于尴尬境地的方式。
于是一个美女出现了,一个soulmate,一个能令他找回自己失去东西的人。
这样,他陷入了爱河。
喜剧才刚刚开始,人物周旋于谎言和误解,悔意和无奈之中。
处理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力图保护这份温存,力图享受这种难以释怀的温情。
但是,矛盾集中在一个场景下发生了,众多的线索集中在一起,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一切真相在海边广场上爆发,高潮过后便迎来了人物的沉沦。
主人公Eddie失意的表现是一种爱的证据吗?
很难说,因为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这部影片让人不得不思考关于“真命天子”the one是否存在过,是否真正会存在。
柏拉图那个经典的爱情问题应该如何解答?
我们怎么确定自己手中的那粒麦子是最完美的?
即使“完美”是自我心中的一种评价和感觉。
人是那么善变,情绪是那么不稳定,有时候过分分泌的荷尔蒙,就可以左右甚至代替我们的脑子对行为作出判断。
上帝这个精密的仪器使我们无法区分什么是生理的,而什么是心理的,在并非经历所有可能性之前,我们的决断是那么的脆弱。
Eddie对自己的妻子Lila是有感情的,否则不会决定与她结婚。
而影片把对婚姻的质疑转嫁成为了对于新娘的质疑上,似乎草率的婚姻并不是因为性情草率,而是因为相互了解的不够,在一起的这段时间,Eddie根本不清楚Lila是否有工作,过去是否吸毒,甚至不清楚两个人的性生活是否会和谐。
当他觉得自己的妻子突然之间失态,变成一个怪物的时候,从没想过几个月前他们无时无刻不腻在亲吻的那段时光。
那段是爱情吗?
Eddie对Miranda是有感情的,他们一起在沙滩上玩耍,一起开心的拼酒,一起和她的家人们开玩笑,聊天,甚至一起在沙滩上抽大麻。
基本上Eddie是找回了没有结婚的时的那种感觉。
那时恋爱的感觉吗?
Eddie在向Miranda家人解释之前一切荒谬的做法的时候,特地说明了自己不会再过于草率的错误,希望能和Miranda慢慢相处,再同居一阵,然后再看情形决定将来的走向;而跟Miranda表白的时候也只是说明了自己的歉意和对Miranda的感觉,但是却并没有说明那是否是爱情。
在我们相信Eddie已经清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回到墨西哥的海滨,做起了小生意,似乎轻松洒脱。
我们知道这段感情让他有所领悟,给他指明了生活的方向。
因此当Miranda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也许是他真正开始自己的爱情生活的时候。
其实不然,Miranda因为Eddie离婚而再来找他的时候,Eddie已经结婚一年了。
导演跟我们开了一个很心碎的玩笑,但还没完。
Eddie对自己的周年妻子又重拾了蜜月理论之前所说的那通鬼话:“可能已开始很不爽,但长远来看还算是好事。
”然决定欣然赴约,找回自己一年前偷腥的“温馨”。
导演的这种安排无疑是玩笑性的,无非是表明Eddie又回到了一年前的那种尴尬境地。
然后这个玩笑并不能那么简单的付之一笑就了事的。
已婚一年和蜜月三天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差别太大了。
Ben Stiller在本片中的表现让人想起了他在《遇见波莉》的感觉,不像是他在众多自己当家的电影中那种狂躁,转向了一种精神倒霉蛋形象,这跟《超级名模》或者《疯狂躲避球》中的感觉很不相同。
或许人老了,折腾不起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真的开始演戏了,所以收敛起了自己装疯卖傻的功夫。
至于Lila的扮演者Malin Akerman普遍的评价都不错,认为诠释了一个基本正常的神经质女人。
我倒觉得除了大胆的性爱场景和各种令人反胃的生理缺陷,Malin Akerman的表演成分还很有限,基本上这个人物的成立建立在情节上的成分多一些,而真正表现树立起的形象却相对较少。
不管怎么说Malin Akerman还是比较有潜力的演员,对于这种情节和场景,需要有一定的勇气才能搞得定,此女有大作为!
至于导演和编剧,对于原版影片的一些元素还是保留了,但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深得翻拍的精髓。
基本上两部影片真的可以当成两部影片来看,而且非要将两个片子比较来看才显得有意思,有意味。
这是许多同类翻拍片子所做不到的。
比如《凤凰劫》之类的...就个人而言,深以为结尾的设置有点过于黑色幽默,和轻松的喜剧氛围不是很适宜,却带了无尽思考,倒也不无害处。
只是没寄希望于看一部这样的片子能得到那样的结果,感到还是很有新意的。
尽管如此,本片还达不到那种看了又看的程度。
适合影院看一遍,现场乐一乐,回家想一想,然后抱头大睡。
The Heartbreak Kid),2007年的影片,让我们见识了即使是蜜月旅行,如果和错的人在一起,也可能像糟糕的周一工作日一样难熬。
这部电影是一部浪漫与尴尬的过山车,让你对自己在爱情中的每一个决定(或至少在选择电影上)产生质疑。
本·斯蒂勒饰演的主角Eddie,是将尴尬局面推向极致的高手。
电影讲述了他急匆匆地跳入婚姻,娶了看似完美的莉拉(马琳·阿克曼饰演),却在蜜月期间发现她远非梦中所想。
情节在他遇到了另一位女士米兰达(米歇尔·莫娜汉饰演)时变得复杂起来,他开始怀疑米兰达可能才是他的真命天女。
真是时机选择得太糟糕了!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本关于恋爱中不该做什么的指南,Eddie的选择从可疑到“请停下来!
”不等。
幽默感混合了滑稽、尴尬和那些让你不确定是该笑还是该找恋爱顾问的时刻。
法雷利兄弟执导的这部电影,以他们独特的喜剧风格而闻名,不回避过于夸张的表现。
有些笑点非常到位,而其他的可能会让你哼声表示不满——但嘿,这正是它的魅力(或者说警示标签,这取决于你对幽默的品味)。
作为推荐,如果你是本·斯蒂勒式幽默的粉丝,喜欢有点疯狂的喜剧,可以试试看这部电影。
否则,可能会觉得就像坐着看别人尴尬的初次约会。
我会给它60%的推荐度——如果你想轻松地(且略带荒诞)娱乐一下,值得一看。
但请记住,别从中取任何恋爱建议。
40岁,未婚因一堆不靠谱的原因和订婚5年的女友分手在前未婚妻的婚礼上被前未婚妻和前准岳父羞辱被双胞胎戏称为同性恋认识6周闪婚的妻子曾吸毒并患有鼻中隔弯曲症,无业,情绪不稳定与另一单身女子一见钟情东窗事发护照被毁,辗转数月偷渡回国离婚,财产归前妻心爱女子已嫁人落寞地回到海滩卖水下用品,并死性不改地又闪婚又再次遇到心爱女子艾迪真悲情
诙谐逗趣现代感十足的美国喜剧,一路顺下去结局却让人意料之外,再最最后还恶搞了下可怜的lila看完了撇开里面幽默静静的想下这部电影,却让人突发的对婚姻有种绝望的念头。。
,当心中完美的人一夕之间变成了枕侧耳旁的人, 原来他早晨起来也会有眼屎,会有口臭,他睡觉竟然流口水,早饭他竟然先吃面包后喝牛奶,竟然对你炒的菜吹毛求疵,甚至邋遢不修边幅,不爱剪脚趾甲,不爱洗头发,袜子穿三天 那些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事我们该怎么对待!
蜜月期的那小半年爱会蒙上你的双眼,两个人相互磨合着生活也达到了同步,一切看起来也都不错。
那再以后呢?
两三年过后,热恋的劲没有了,感情趋于平淡了 机缘巧合你认识了个某人,性格简直就是为你而打造,他且英俊帅气符合你完美恋人的想象,而不巧他又喜欢你,想想当初的山盟海誓你挥剑斩情丝!又过了五年,家中的他越来越乏味平淡世俗,曾经的默契心有灵犀消失殆尽。
七年之痒,你仍然不会痒吗?
婚戒,戒指,一个戒字道明了千言万语!
戴上它,了却一切围城外嫌杂情事,身不动,心也能不动吗?
原来美国人也一样,到40岁还孑然一身不得不接受周围置疑的眼光和亲人朋友过分的热情,于是男主角在稍稍失落的心境和朋友的怂恿下,匆匆喜欢上一个陌生女人,并匆匆结婚。
然而坟墓终于还是摆在了眼前,女人种种令人无法忍受的坏习惯和愚蠢像蒜瓣一样,一层层地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于是男人眼里,女人变得一无是处。
于是在蜜月地偶遇一个女子,便转换到另一份感情中。
当然,蜜月里的叛逆是无法饶恕的。
于是,男主角失去了一切。
当然,他的坚持还是让女子心里有份牵挂,于是一年后又来到蜜月地和他相会。
男主角又开始勇敢地把新婚妻子抛弃了。
发现讲述这种爆米花影片的剧情简直是太无聊了,不动脑筋地看过、笑过就足矣了。
1、爸爸:幽默是男人的天性,你没注意吗?
每一个真正幽默的女孩都是有点像男孩的。
2、米兰达,你怎么在这交到朋友的?
米兰达:我打到广告报纸上了。
3、巴兹:我们能想让一切都有条有理。
4、米兰达:现在和他分开的这段时间让我发觉,我们的差别真的太大了。
how different we really are.5、事实上,我开始觉得这段经历也有很多好处了。
比如,你穿着短裤呆坐了六个月,长了一脸大胡子。
米兰达's family,米兰达's humours
真的好好笑,重要的是结局不落俗套。
我倒是很喜欢结尾,就像点题一样,这就是人生,男人的人生
出人意料的结局。本和他老子真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讨厌男主角
把Neil Simon的原作彻底魔改到变形了. The Farrelly brothers were so out of touch.
不要再因为卡司看片了 好烂啊 有Michelle Monaghan又怎样...
试婚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为什么有点无聊?
可能是在道德上难以接受吧,加上最后女主角为了他和丈夫离婚,而他在他们邂逅的地方和另外一个女子结婚一周年,结尾就是他继续说谎——烂人一个。虽然有挺多搞笑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多少有些色情笑话之类的因素,加上文化差异,所以并不觉得很好笑。
男主角发型不好看,女主角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看不进去……闪婚是错误的。
纯粹为证明男人是易变的动物
。。。太坏了
知人知面 不知心。
逗
结尾出人意表
没意思。
我完全沉浸在影片搞笑和不可思议的镜头里了,鼻子喷水,喷牛肉,还有偷渡回美国那段,太逗的,为什么被抓的总是Eddie~不过内容完全和我想的不一样,其实如果Lila不是那么怪的话,我觉得他们很配,我特别喜欢她在车上唱歌那段!当然Miranda我也很喜欢,不可否认她更正常~
so fucked up
男主角有问题
太欠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