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因当然是电视看到觉得是重庆拍其实家庭剧真的还是温暖的,东霓的确是姐姐,她有她顾及和要保护的,也让我看到了人的多面性,西决真的很温柔,但是其实世界有时候会反噬西决,让他觉得疲惫和无奈,可温暖和希望也真的是美好的东西啊,即使没有那么现实即使有些梦幻但就像昭昭,总要无奈离开但总好过冰冷一人。
开弹幕有时会打乱对人物和剧情的分析,一开始我是很喜欢江臆的,但后来看弹幕让我也会把她往坏处想反而逐渐无感,不论原著,南音从小到大真的是个可爱的小妹妹,长大格局在一点一点的变大,雪碧是个听话懂事的小姑娘是我的第一印象,东霓担心她过于懂事失去孩子气,后来雪碧变得任性东霓其实欣慰,但是我觉得有点维和,但也许这就是信任,剧情整体还是很不错的,西决和医生这俩人的结局再好一点就更好了三叔三婶特别好!!!!
太感动了,他们真的是在为这些孩子着想,即使不是亲生的,是亲戚的,甚至西决都不是他们家的血脉,但是特别感动的是,三叔说你们是我养大的孩子,而郑鸿只是他弟弟,这些孩子真的是和父母们相互的治愈白宇表演的特好,马伊琍我还是第一次看完一部剧但是演的真的也特别的好
看完《烟火人家》后又开看这部剧,发现原来是同一个导演,也才发现她的作品之前看过的第一部是《明天我们好好过》。
说实话,《明》剧太烂了,当时早早弃剧!
而龙城 烟火这两出戏呢,感觉可比《明》强多了!
这两出戏都是相当接地气的!
演员整体都非常到位,虽然存在一些编剧不合理或者一些剧情没有交代清楚,比如这一部戏小叔开始说要从学校辞职到私人公司上班,但是后来也一直呆在体制内,这个没有交代清楚。
不过瑕不掩瑜吧,整体还是不错的。
揭示了人性深层次的一些问题,耐人寻味!
马伊琍演得实在是太好了,白宇也令我刮目相看。
其他的老演员三叔三婶(节冰刘琳)小叔高鑫大伯焦刚大妈史可,还有方靖晖涂松岩,小可爱王圣迪的扮演者都非常到位。
不得不提江薏的扮演者刘陆,有人说她太老了,哈哈哈,西决喜欢的就是姐姐啊!
西决复杂个性中除了圣父情结,其实也有恋母恋姐情结。
刘陆很好地诠释了一个独立有胆识有能力有爱的姐姐,表演得很自然到位。
赞!
在现实中像东霓、西决、南音亲密无间的堂姐弟情在现实中还是挺少见的吧。
小时候也和姐姐和表妹穿一条裤子长大,但是渐渐长大终究因为不在一处读书而渐行渐远,后来我出省读书,又在外地工作,姐姐妹妹相继结婚生子,每年回家那么一两次,每次相聚虽然还是那么亲昵,但是总有种我们的人生已各自独立展开,只保有那极少的触角偶尔嘘寒问暖的感觉,毕竟物理距离是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再无力深入彼此的生活。
看到西决,想到了我的二姨,也是古道热肠,总愿意操心家族里的各种事情,常常出谋划策、打抱不平,甚至因此被我妈鄙夷为咸吃萝卜淡操心、光说不练假把式。
最近二姨还找我商量要把生病的大姨、大姨父和外婆放一起养老,家里出人或者她来照顾,当然二姨儿子和我都表示反对,我委婉地说这是大姨家的表姐表哥们该操心的事情,我们管好外婆就行了,二姨却说现在的人都是越来越自私,不理解她们那一代对兄弟姐妹的深情,我想二姨说得确实是对的。
虽然我觉得我妈这边的已经是十分有爱的相互扶持的大家庭,但离剧里那种堂兄弟亲如一家的程度还是差了很远。
曾经我的大舅也是如三叔那般留守在老家和外婆身边把家里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人,可是后来,大舅走了。。。
在《龙城》将要播的不久前,我看到了美笛宣传的微博,才发觉十几年前又厚又薄的龙城世界终于落地了。
十几年前这四本书有多火呢?
感觉大部分中学生都读过。
当时我一个特别崇拜的学姐发了《西决》中的一段话,我对着这个名字,在想西决到底是什么意思?
然后我无可救药地开始读了,读完还不够,一个寝室里上下床轮着看,进度在前面的不许剧透。
除了女生,男生也爱看,后座的男同学在上班主任的英语课时陷在《东霓》的文字里走不出来,于是班主任不由分说地把这本少年眼中的圣经没收了,直到一个学期后我们分班,我和他才趁老师忙去办公室偷了回来,这才得以保全我书架上的一个系列,让我在逾十年后对着剧版展示的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念旧时,像打开十几年前的老相簿一般,一刻不停地回忆起来龙城的郑家到底是什么模样的。
四本书的现状。
《西决》因为读太多腰封上都是透明胶,《东霓》完璧归赵,《南音》比较新。
我是一个对所有事情都比较包容有耐心的人,凡事一定要看完才有资格评论,所以我就抱着去试一试的心态打开了电视剧,起初我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其实只剩下东霓有个孩子叫雪碧以及我喜欢的迦南没有和南音在一起,终点那句带弥留之际的话还让我难过了很久很久。
所以电视剧前几集节奏相对慢的时候,我其实只是大概回忆清楚这一家子复杂的关系,直到大概第三、第四集,《西决》中的第一个纠结的矛盾展现出来,我才发现,这样的故事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过时。
于是为了补全自己模糊的记忆和好奇心,我连夜开始依序重读这本书。
读都读了,就做一些记录吧,关于剧版展现和原作的比较。
(一)龙城最明显的改变是将故事的舞台从美笛的故乡挪到了重庆,电视剧中非常明显的楼群特征和交通展现着这些。
在书里面,龙城始终灰蒙蒙的,有东霓一直提到的铁水,也有西决记忆中大伯说的生产白云的烟囱,北方的四季十分有层次感,春天刮沙尘暴,夏天热得很,秋天最漂亮,冬天冻得让人不晓得还会不会有春天。
剧版似乎想要大家呈现更多的温暖和客气,保留了西决和东霓最爱的山西丸子汤,但不让他们的故乡灰蒙蒙和光秃秃的,似乎想让这个故事不那么残忍。
(二)唐若琳和郑老师作为本作的第一个高潮,陈嫣,也就是唐若琳和郑家纠缠的时间线缩短了很多。
在故事的开始,南音只是即将高三,整件事情直至他们结婚,并没有像电视剧那样集中爆发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
电视剧中,陈嫣与郑鸿重逢在他逼仄的宿舍里,摘下口罩像密谋已久一般在灰尘中与数年牵挂的人打照面。
虽然不差,也达到了令观众惊讶的效果,但是书中的重逢会更能让人理解两人的命运。
他们其实是在郑家的饭桌上乱成一团,人人都去追逐南音时,饭桌上只剩下他俩才相认的。
陈嫣已经变了,也割过双眼皮,所以她以为自己不会赌输,但那时郑鸿先问她过得好不好,然后写了一句“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给到陈嫣。
这一句出自《钗头凤》,讲得是怎么样的故事,从这几个错都能知道放在这儿是多么的惊艳。
是小叔先让唐若琳不可抑制地回忆起心底的深爱,我觉得剧版中将再续前缘这件事中郑鸿表现得多么被动,是最可惜的。
也许是因为这里让陈嫣变得可恶,又或者是某种行为在婚前不被允许,于是为了平衡将压垮西决的原因完全换掉。
陈嫣在书中将西决的孩子打掉,这才是让西决彻底受伤的原因,这股疯劲其实是更为灵动的,不过却不得已被去掉,反而在东霓身上加了神奇的打胎戏。
东霓起初确实不想要郑成功,但书里她并没有这么狗血地被西决阻止,不过想想,东霓所有丢脸的事情都会被西决抓包,好吧,其实这个改编也不算特别过分。
说回唐若琳吧,西决在书中并没有为了无疾而终的爱情长途跋涉到遥远的地方在得知自己没有希望后失神撞车,东霓也没有算计着把他们三个人凑在一起,陈嫣更没有在公交车站里等西决。
唐若琳出现在小叔家确实如剧版呈现的是慌忙到医院的那一天,但其实是在离开西决相当长一段时间后,从南音的学业变化就知道了。
能够理解剧版想要让它们集中呈现爆发,但在这条线上,其实书中我最珍惜的一些部分是没有传达到的,这有一些可惜。
(三)南音和苏远智南音和苏远智在中学时期的关系其实只是西决和南音对话中潦草带过的一些片段,但由于剧版将故事线提前,于是和苏远智的关系更详细地加了很多时长。
我觉得编剧非常清楚初恋和青春是两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因此将亲恋大篇幅展示得多么纯洁,即使在书中他们很早就发生了关系,苏远智到底有没有去天台和南音分享一副耳机、和南音分享一个冰淇淋无从得知,但是这一部分完全拽住了市场的心,在可控范围内为南音后面的疯狂铺垫了。
到了第十五集,终于上演南音那段横刀夺爱了。
原作的手法低劣、幼稚,或者说更青春小说,南音直接威胁,或者说和自己赌,若是零点他不来找她,她就纵身一跃。
但电视剧这里拍得比较晦涩,可能很多人在第34集南音回想这件事才意识到她当时具体做了什么。
不管怎么样,电视剧把他俩结婚这件事交代好了,家长谈的条件其实也与原作一致,还有东西去救幼儿园罚站的南音的在《南音》才提到的这一段回忆也很自然地提前到这里了。
而发生关系这件事也非常随大流地放在了婚后,虽说三婶抽屉这个细节非常感动,但还是不得不说他们天真地在台灯上画画,还有第二天那段吵架,实在是令我尴尬,像无中生有要把他们的关系弄僵,就因为这一点先后顺序,不过倒是也符合苏远智的举棋不定。
苏远智所有对不起南音的事和南音原作后面做的对不起他的事相比,对于南音和苏远智而言可能都是轻于鸿毛的,但在我眼里是平等的犯错,但南音是扑火的飞蛾,认真地付出了爱。
书中还有那么多的细节体现感情开始有嫌隙的事由,从见苏父苏母那一趟到苏远智自身的优柔寡断,电视剧目前为止展现的他俩的关系和书中大部分时候相比还算一致的幼稚和过家家的。
至于陈迦南这个外界炸弹,从目前的演职员表来看,是要删除掉。
南音在这个电视剧里真的要沦为一个幼稚、任性、扁平化的人物了吗?
苏远智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成长模板,完全失去原作的野心和自私……去非洲其实很牵强地要阳光,在原作里没有人有幸福的结局,南音要走投无路地嫁给不喜欢的苏远智,真正喜欢的人在千里之外生死未卜,家乡是她的坟墓。
电视剧里的南音,是更幸运的南音。
故事的最后(四)西决和江薏同样,西决和江薏也变得非常纯洁,其实剧里大部分展现得还好,但它们相互纠缠的那一段才是最有意思的,书里东霓对江薏的态度其实也没有那么反对。
在东南西正好在一辆车上,西决被东霓揭穿后接电话,江薏崩溃地对着西决怒吼。
还有他们再次见面,江薏直接将离婚证甩在郑西决脸上然后愤懑离开。
这两个地方其实非常有意思,江薏这个小神童,作为西决的同龄人,因为天才遇上了比她漂亮得多的郑东霓,在大学也是系花级别,见过的男人数不胜数,但却被郑西决这样一只鸵鸟PUA了。
剧里他们三年间白开水一样清清白白互不联系在比较下变得很好笑,还有再重逢西决表示等她离婚,不论几年。
天啊,西决可能有百分之四十像小叔,江薏却不会像唐若琳,到目前第十二集为止,西决和江薏的对决,西决性格中最大的一部分缺陷没有表现出来。
为了填补这一段空白,江薏在剧版中掺和了更多南音的事,得以让西决和她的关系慢慢拉近。
西决冲到访问现场去英雄救美那一段加得挺好笑的。
他对她的感情需要这么慢慢升温,再用后面东霓的陷阱去冲淡,之后再让昭昭登场吗?
剧中在很早的时候就安排西决去探望一个奶奶,似乎暗示着西决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原作中正是因为不知道,郑西决前期才那么卑微完美和按捺自己,假如一早就知道,他对家庭和对自己的爱情也会有前期展现得这样吗?
那个南音眼里闪闪发亮的江薏,在剧里又要怎么经过西决的人生,是更加轻描淡写,还是要更加浓重,到底会更精彩?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陈嫣前期的再塑造,目前她并没有和东霓、江薏一笑泯恩仇,她们三人一起喝酒,然后江薏问西决是否愿意和她结婚,西决说明天就结,这一段是很可爱的。
其实在东霓设方靖晖局这儿,原作是陈嫣知情,而后无意误会让西决得知。
而在剧版,这里他们见面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南,而是同一个市区,于是有了西决驱车当夜接走江薏的再创作。
此外,剧里西决很认真地考虑去北京了,但原作中的郑西决完完全全没考虑过自己的幸福,哪怕他决定和江薏结婚,但留在龙城是没有余地的,这也与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有关,因此三叔一病,他就越是亏欠自己。
也许很多人在读到《南音》的时候都会幻想过,假如西决当时去北京了,会不会这个故事就不会那么残酷了,这里就给了一个比较开心的尝试。
虽然无论如何,这个尝试终究要因为别的郑家的事情失败,因为不管或早或晚知道自己的身世并不影响和决定他来到郑家、父母双亡、三叔家抚养他的事实——他永远还是不能心安理得接受恩惠的郑西决。
早与晚,快与慢,只是给他一层buffer,让这件事的打击降低一点点,因为从东霓嘴里说出来的伤害不会降低多少。
但剧版让他郑西决曾经追逐过自己的幸福,真的很好……他曾经在毁灭之前也拥有自私的一次,这样更像个人了。
原作里的江薏最后和方靖晖旧情复燃了,毕竟西决判了20年,江薏也永远不会放弃她的高傲。
(五)东霓和父亲母亲大伯其实去的很早,根本没有电视剧中荒诞狗血的手术和认野爹,虽然那条高速公路留下的因缘使得王彩霞确实做过这件事,退一步来讲,东霓这样威胁他以为的父亲好像还挺合理的,也算是喜闻乐见的。
但原作中东霓对父亲的死毫无影响力,正好在葬礼几天前回国却藏起来不参加,以及好一段时间当她小时候害怕的人变成了一头蜥蜴一动不动最后离开她,她不相信到不吃不喝不睡,困在公寓里魔怔了一样,剧版将父亲暴力对东霓的影响减少了一些,还没播完,兴许是想在后面哪个部分爆发到一块儿吧。
关于DNA鉴定也是,原作中东霓并没有主动去获取什么样本,是父亲去世后,东霓以为化成骨灰了,她永远无从得知真相时,她母亲亲自将保留的样本给她的。
在与父亲的关系中,母亲到底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的角色,东霓对父亲别扭的情绪其实由于两版DNA鉴定样本不同的获取方法受到的影响也有比较大的差别。
但我没想到剧版的改动是让东霓与母亲和解,然后让母亲突如其来的去世,用父亲的不甘来展现这段爱情的落幕。
这么回想,剧里让大妈去医院蹒跚地走并说看到奶奶,又说梦见西决的母亲,其实都是伏笔。
她不会从《圣经》中找到改变,也不会遇见虾老板,她在剧版中就是从爱人的沉默中自我完成蜕变,然后撒手人间了。
(六)东霓的其他相关人物:方靖晖、郑成功、雪碧、冷衫和陈宇呈方靖晖在剧中才出场一会儿,从美国热带植被博士到德国寒带植被博士,其实也不大有差别,一样还是挺有意思的。
郑成功也许是考虑到历史人物吧,换成了承觥,它的缺陷从21三体综合症这个东霓口中的不知道几百分之一变成了更容易哮喘这个大众还比较接受的缺陷。
首先这种残疾不大好拍摄我承认,但是这个缺陷的严重程度对东霓的伤害和选择相比其实是差异很大的。
咖啡厅和冷杉的出现时间修改了一下,剧里冷杉这个角色的魁梧和厚重感略为失望,虽然红酒等等那些原汁原味的对话也有,但地震时的初遇不会有了,感觉冷杉和东霓的浪漫关系会不浪漫很多,而且两个人在剧里目前看来也没有什么化学反应。
方靖晖和东霓反反复复的吵架加了一段又一段,海南那一段也有改编,但我没想到雪碧会成了这之中的一个因素。
在原作里,东霓也想过心软,但想到要为雪碧的未来打算,她无论如何也想多要一些钱,雪碧和她的关系在三叔做手术之前也始终是她的母亲、她和雪碧之间的秘密。
雪碧和她坦诚的那个夜晚很重要,她和雪碧随和的命令不准带可乐上学对她来说也很重要。
但电视剧让西决早早的知道这个秘密,还让方靖晖调查知道……确实假使知道,这一定是严重得多得多的,但可不可以稍微对东霓好一些,让他们的感情不是为了自己的过往,而是未来的新恋情去结束呢?
东霓在剧版因为西决的未来和家里的责任放弃了郑成功,而不是因为向冷衫的爱投降需要一个新的开始,有一些可惜,不过对着剧版这个冷杉确实也不值得(ry。
但雪碧那一段相认搬到了这里还是挺感人的!
前面说第一任丈夫只知道姓陈,但没想到是陈宇呈……陈至臻和宋天扬不知道听了怎么想!
原著中陈宇呈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但恰逢911美国签证没批下来,然后在龙城血液科当了一辈子的医生。
结过一次婚,老婆被亲弟弟(也就是和南音坠入爱河的迦南)睡了,之后离婚。
迦南是他付学费养大的,父亲不管他多优秀都不认可,但就是溺爱这个弟弟。
和东霓相过亲,最终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一直在一起工作的宋天扬(没错就是《告别天堂》的宋天扬),但刚要发展就被西决创瘫了……这么一比,陈医生被电视剧改编而失去弟弟和悲痛的经历,好像也算过上了相对不那么传奇的一生。
他和东霓只是两面之缘,却为了删掉他弟弟和他的婚姻兜了这么多,改成一个这样的故事也是挺不容易的……在故事的结尾,陈宇呈醒了,但他没有遇到万分之一的希望,更何况故事里的他和雪碧、东霓毫无关系,因此西决根本没有电视剧幸运。
(七)西决的母亲关于西决的母亲其实是非常还原的,书中其实是奋不顾身地跳楼,但剧里是放开西决的手过马路,两种行为给社会添的麻烦和给西决造成的阴影都挺大的,不过剧里走之前的交代更加笃定西决往后对家庭和爱情选择的理解。
(八)三叔的病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三叔的胃病挪到了三婶身上,似乎让男人在这场孩子的交易之中一无所知,也就是无辜。
在原作中,三叔得病,以为自己不久就要撒手人寰,然后才告知东霓西决的身世,也是由于三叔得病,三婶变得患得患失,在西决出事之后也一反常态,正因为她并不知道西决的身世,西决是她真心爱的孩子,才会有那么反常和悲伤的行为。
也不是说知道身世,她就会不爱西决,但是这个病也不能够说是谁生都一样。
我不清楚后续是否要将三叔和三婶做一个对换,反正这里也存在不同。
——好了,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是为了把倒霉蛋给自己做!
原作中昭昭老爸的地头生意和郑家毫无关系,现在为了让这剧更现实栽到三叔头上了……虽然觉得很无语,但确实西决和昭昭已经没有师生关系了,西决也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了,放到二十一世纪,这种情况也会更合理地让西决黑化,这里还挺哇噻的,按照剧版的发展也改编得很合理,就南音的运气真的用完了吧!
(九)昭昭和她引起的纷乱昭昭在预告中终于出场了,但却是胁迫西决的样子。
原作中她是一个一无所有又拥有一切的人,因为治疗手法像男孩,但也执着穿着裙子,郑家其他人都不大喜欢她,但她去世后又觉得原来是朋友。
目前电视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叛逆的太妹。
中间因为各种改编昭昭活多了两年,到二十岁,原作中西决仍是老师,她是西决的学生,由于父亲的社会性事件被威胁,她自然是被带到西决家里悉心照顾,也发现了她的病。
昭昭在龙城与小时候的主治医生陈宇呈重逢,并且她一直是喜欢他的。
在生命的最后,她想以身体交换一些药,不过被陈医生拒绝了,大意是即使做了,他能做的还是这些。
但南音正好来到这里,误会了他们的关系,也让西决在昭昭去世后知道了这事情,也直接导致了西决刹不住车,开着车当着陈宇呈女儿和南音的面把他创了。
剧中的陈宇呈是类似的冷漠,不过考虑社会影响把医患的关系修改得更传统。
西决因为常年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没有更加钻牛角尖,没有把陈宇呈创成植物人。
但考虑到剧中将陈宇呈的身份改为他姐姐的前夫,且作为医生不再有条件做手术,其实他还是最惨最无辜的人——这点在原作和电视剧中都是一样的,他只是说最诚恳的话,却被当作了宣泄口。
这也是我不大喜欢《南音》的结局的原因。
但它或许就在警醒我们西决这种悲剧人格的不可取性。
原作中,陈宇呈和西决的事件是沸沸扬扬的社会性事件,并不是剧中那么一点你知我知不公开的法律事件,东霓和江薏为了减刑,还上电视宣扬西决的善良和医院的过失。
原作中医院没有及时拿到钱,因此没有及时抢救,所以西决是蓄意要杀害陈宇呈的。
而在电视剧中,陈宇呈掐西决,西决防卫性的打回去了,在监狱中梦到母亲,还说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想这么做。
这两段有非常本质的区别。
整体而言虽然我在上面提到了很多不认可的地方,但我觉得整部作品是真诚的。
大家诟病的东霓的造型也能理解,毕竟在东霓的书页上,年轻的美笛老师明媚的笑容和法国和硕士的介绍都让人觉得这样漂亮的作者创造出来的东霓只会更加妩媚,但其实马伊琍的表演和台词非常精彩,2000年也确实非常流行齐刘海。
但是在天台上的青春小东霓妆造就挺到位的,可惜了。
《东霓》的作者介绍和《南音》的作者介绍大部分地方,很多书中精彩的对白都原原本本呈现出来了,尽管是非常文学性的句子,诸如江薏聊威廉福克纳,还有她描述西决让她觉得自己的脸像水晶等等。
可能会让人很多觉得矫情,但这些精致的描写非常恰到好处地被衔接进去了。
作为一部电视剧,它知道怎样去迎合市场,我看播放平台也主打的是狗血。
诚然如大家所言,原作也不是什么四大名著,作者自己也说当时还太年轻,关于情与爱,其实也有写得不足的地方。
也并不能说,电视剧按照原作原原本本的去演,就会高级多少。
它不是独属于读者的回忆,而是需要展现给更广阔的群体,所以做一些修改,也无可厚非。
4月24日晚上我也去看了导演、编剧、制片和美笛的聊天,她们全都是女性,也感受到她们的用心。
我特别喜欢最后加的那一段解读。
陈嫣在原作里也说西决像贾宝玉,但这里加了一段贾宝玉有一段判词——“情不情”——共情无情的人。
真的,这段加的太对了,我能接受这个大家都过得好的平行世界。
所以,看在它对原著的热忱,也可以算合格与精彩,就再加一星吧。
看到现在,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想保护西决,并没有谁想伤害他,我捋一捋时间线:陈嫣和西决交往,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东霓一下飞机就去见陈嫣,道破了她和他的身份——东霓知道陈嫣是唐若琳,害怕他被伤害,阻止他去见陈嫣——陈嫣害怕东霓说出真相,故意过敏阻止西决去见东霓——一起打扫小叔的屋子前,得知小叔没有再婚,过得不好,陈嫣心疼——陈嫣小叔相遇,双方并没有打算回到过去——南音发现小叔对唐若林的文章念念不忘,决定帮他找回唐若林——陈嫣到三叔家吃饭,商量结婚的事——东霓害怕西决被伤害,送了旧照片过来警告陈嫣,陈嫣仍旧决定和西决往前走——南音跑进来,说出小叔对唐若林的文章记得很清楚,陈嫣发现当年并不是自己单恋,原来小叔心里也有她——南音冲出家门,西决追出去,陈嫣感觉西决心目中姐姐妹妹特别重要,担心自己斗不过东霓——小叔为了西决,决定和孙路在一起——三叔家的聚会,孙路表现势利俗气,引发陈嫣心疼——小叔记得陈嫣芒果过敏,再次拨动陈嫣心弦——东霓听说三叔记得唐若林的文章,知道他心里也有唐若林,更担心西决被伤害,于是促进了同学会的举行——南音搞的生日会,让小叔陈嫣都沉滓泛起,学生们的善意,让小叔的心又活了,陈嫣则彻底沉沦于往事——西决的宿舍申请报告里不小心夹带了小叔过去写的情诗,小叔的心又荡漾了——全靠大家起哄,气氛都到这了,心里沉寂的感情一旦爆发就按不下去了,陈嫣借口要房子和西决分手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中间其实没有谁想伤害谁,一开始陈嫣和三叔都是打算放下过去的,但架不住各种机缘巧合……东霓也不是要伤害西决,她是担心陈嫣身在曹营心在汉;南音就更不用说了,她纯粹就是为了帮小叔找回青春……但无论如何,他们之间的感情如此容易被唤醒,强行按下去,以后早晚出事,还不如趁早捅破,这一点东霓做得很不错👍也幸好如此,西决才没有和一个并不爱他的人结婚,这其实反而是一种幸运。
当然,西决本来并不该承受这一切的,最无辜的就是他了,真•惨西西……
不行忍不住等到全看完了,先来激情评分。
原著是我特别喜欢的,本以为也是独属青春的喜欢,但我发现我对它的爱比想象中持久,直到今天再看还是有很多片段很多句子很多感情能打动我。
其实我觉得选角挺好的,初看剧照时我也对东霓的选角存疑。
直到看到动起来的马伊琍,我才知道,永远不要怀疑演技派的演技,马伊琍一个其实长的算平平无奇的那种女演员,能这么精准地演绎出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这就是演技的魔力啊。
尤其是紫色短发那段,真的有惊艳到我。
而且是能看出东霓这个人的成长与变化的。
紫色短发那段她是把所有风情都张扬在脸上和一举一动中,而到了现在的时间线是能看出她的沉淀她的收敛。
马伊琍的口音算是有点小问题吧,和故事背景不符,但其实还蛮合东霓的范儿,所以还好,只是偶尔有点抽离感。
很遗憾的就是现在国产剧不让拍吸烟的镜头,不然烟雾中的东霓一定会更美,肯定会是个名场面。
西决无疑是书中最温暖最包容的一个,我无法质疑他的好,但却总是难以与他共情。
相反的,无论是书里还是剧里我都很嗑小叔和唐若琳。
剧里的很多细节加的很好,无论是饭桌上情不自禁地一句“她芒果过敏”,还是对八九年前她的作文还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把书中郑鸿对唐若琳的牵挂和爱具象地体现了出来。
若琳的每一句“郑老师”都完美地诠释了书里那句“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说真正爱过”。
其实初看时一度觉得小叔的选角要是再帅一点就好了。
不过一想书里对小叔的描述,就是个平平无奇的甚至有些中年人特有的臃肿的普通中年男人,这个角色的魅力点完全不在长相,而是他的气度、学识和从未出过校园的天真的笨拙,高鑫演绎得还蛮好,挺对味儿的。
郑家的日常戏都蛮不错的,流畅自然,不过刘琳万年不变的表情总让我跳戏到《隐秘的角落》,有阴影。
三叔三婶在剧里终于配拥有了名字(不过三叔好像依然没有啊),而不是像书里那样更像是两个符号,其实可能符号化一些更好。
这两个人太好了,太理想化了,就像是中国所有长辈的集合体,是我们都深切爱着并依赖着的,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变成他们。
就像三叔说的,“走了这条路,万箭穿心呐”。
节奏真是蛮快的,几集就演完一本书,不像好多国产剧无谓注水,我倒私心希望它节奏慢一点,长一点,这样还能追的久一点。
总体来说,真的很好,看着我的青春,我脑补过无数的书真正在大屏幕上动起来了,好像又回到了初中高中时捧着纸质书一遍一遍看的时候,可现在追剧的我已经是下班时忙里偷闲的社畜了。
时间可真不禁过,一年一年地就这么过去了,当真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也和小叔说句同样的台词吧,“却道天凉好个秋”。
都追完了再来改个评分,感觉很奇怪,选角算是对了,但是整体的故事就是不对,可能是因为后面原创剧情的原因。
首先郑成功这个病给改轻了就不对,这对于东霓的形象以及和方的感情线都是有极大影响的,淡化了东霓的绝望就无法解释得通她的机关算尽和疯狂。
还有给东霓加了个多年念念不忘的前前夫是怎么回事儿,东霓历来就是一个爱恨果决干脆利落的人,如果她选择离开那必然就是不爱了,没别的,拖泥带水的东霓一点也不东霓。
还有就是小叔和陈嫣到后面就没影了,不够嗑啊,要是多拍拍他俩我还能嗑五十集。
郑西决良善包容有真正的同理心,江薏也是。
除此之外的江薏还是勇敢的正义的。
可是这样的两个人偏偏就是不合适,因为西决的这把伞能遮到郑家每一个人甚至陌生人头上却独独分不到江薏一檐,但两人重合的这些优点江薏却能分给他,所以他喜欢江薏非常容易,但一次次追回江薏不放只能说明他还是贪婪的,卑劣的,且这把刀独独指向江薏。
江薏不会这么对待他,只要还爱西决就走不出这种困境。
编剧如果不是为了审查而这么塑造角色搭建故事那结尾对每一个角色都很友善,却唯独pua江薏。
结局江薏戴着三婶的镯子在厨房里洗菜,看似温馨日常地跟其他早已改造完成的婚女聊着天,主题围绕着“身材”“对象”“婚育”。
这种叙事结构下“家”的概念被无限放大,江薏的人格被一点点蚕食,很难过,江薏在我心里已经死了。
女性是没有家的。
又看了一遍,真觉得西决面对陈医生的时候好卑微,就这样还被辱骂。
想对那些说西决医闹的人说一句:有种你们就在自己家人生病的时候,一句话也不多说,医生说没救了掉头就走,医生说没床位了立马起身离开,但凡哀求两句,你们就是医闹!
有种的,就在你们家人临终想见一见自己的主治医生的时候,完全不理会,就算去找了主治医生,医生说一句要开会,你们也立马就走,一句哀求也没有,否则你们就是医闹!
有种你们就在有朋友去世的时候,治疗他的医生讽刺说他想活着就是极度自私,我看你们是不是能觉得你们的朋友就该死!
我看你们谁能做到!
你们就看看能做到这些的,究竟是不是在乎病人死活!
说西决圣父的我可以理解,说西决医闹说他强迫陈医生的,你们是不是能够在自己亲人生病的时候,做到像陈医生希望的那样果断、理智、冷静,说放下就放下,绝不向医生祈求一丝希望,绝不去外界寻找一丝治愈的可能,绝不做任何多余的事,就这么放任病人走向死亡?
是不是只要没有立刻干净利落地转身,哪怕只是哀求两句,也算医闹?
如果是,那请你对自己执行同样严苛的标准!
当我回忆往事时,那些过往,在我脑海里就是龙城这种色调这种节奏……这部戏真的好贴心,它的烟火气和乔家儿女那种是不同的,乔家是生机勃勃的当下,真正的烟火人间;而龙城整体的讲述都带着回忆色彩,或者说带着文学的滤镜,像是谁纸上的笔记具象成画面,它的整体氛围就带着讲述者的滤镜,比如西决的滤镜、东霓的滤镜、南音的滤镜……它不是像乔家那样将真实的生活还原给你看,而是将西决东霓南音他们眼中的生活展现给你看,你看戏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发生过的故事,也是在看他们的内心,他们对于生活和情感的解读……乔家的儿女是现实生活真切的投影,人物鲜活饱满,真实生动,看剧的人会觉得自己是街坊们和几个人倒霉蛋一起长大;而龙城,是每个人脑海深处的生活,伴随着个人的解读和情绪,可谓景语即情语、故事即心事。
两种风格,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一个润物细无声,莫名地就勾动内心的某根弦……真是太让人惊喜了,我完全是以阅读的感觉在看戏,每一帧都值得细细品味,龙城这种风格和节奏如果能维持到最后,绝对是超品的佳作。
刚开始看这部剧,是在网上刷到片段(南音在大学背着父母和男朋友领结婚证,然后被婆家教训,这种剧!
怎么能错过,立马看!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整部剧看下来,就感觉没有几个正常人,每个人都很颠!
首先,东霓的人设充满谎言,十句话有九句是假的,和方结婚三年又各种扯离婚的事情,为了离婚,设计她的闺蜜和方出轨,我当时脑子???
反正东霓这个人设真的很不喜欢!
其次,南音恋爱的时候应该是大部分恋爱脑会做的事(这里面也包括我自己,所以我恨)各种倒贴,为了一个苏远智,都大学两三年还恋恋不忘,听到人家分手,欠巴巴的冲去和人家火速领证,恨!
最后,西决这个人,说实话吧!
刚开始很喜欢,可是越到后面越恨,优柔寡断、愚善,对所有人都很善良,所有人说他善良,可是!
他唯独对自己的女友不上心,就连路过的狗他都同情(比喻手法)善良到为了让自己的三叔和自己的前女友在一起,各种掺合(是吧!
这剧情够颠,西决的前女友是他三叔的学生,喜欢他三叔,和西决在一起之后也依然喜欢😅😅)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部剧一言难尽,让我有吞了🪰💩一样难受,喜欢的可以看(虽说是什么小说改编,但我是真的欣赏不来)ps:很多人不喜欢江薏,可能是觉得人选一言难尽,个人觉得还好,很喜欢,为了西决可以说是一再付出和退让,也没有逼西决做选择,只是希望西决能在亲人与自己之间平衡,可总是被西决忽略。
年轻的时候演琼瑶现在演最小说之马伊琍一生无法逃脱的疼痛文学
作为原著粉,白宇的西决真的有那味儿了…隐忍,令人心疼,是我心里西决的样子,当然要是长相再嫩点更贴切。马伊琍让我先有了爆粗口的冲动,齐刘海假发真的没法忍!!!而且年龄感太明显了点,东霓不该是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姐姐吧,平心而论她确实演出了点东霓的劲儿,但硬件差距实在是难以忽略,角色设定如果是拥有挺大儿子的辣妈还合理点。 小宋佳来演东霓都会好些,首先年龄观感上更接近些,其次她身上那股欲望和倔强的劲儿挺对味儿(不过回想了一下她的长相是不是不够小说描写的”一眼惊艳女明星“感?) 最后的最后,以上槽点只是槽点,可以忍,但是!但是!出演陈嫣的那位是不是太过分了点!!!我心里的陈嫣高挑,倔强,性格有些高冷却不失灵动,绝对不该是剧中呈现的那样
看到第4集真的崩溃了。第一场爆发戏被拍成这样。马伊琍的台词像在唱戏。
“西决每天不用工作吗?”“他全职做慈善。”
西决劝东霓别打胎那里真绷不住
一股注水剧的画面真的很难看
西决是一种(笛安的文学偶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伦理理想,一个中国版的梅什金公爵,故事中人物高烧一样的激情也很陀
以姐弟的名义彼此相爱、彼此守护,这感情太抓马了,既温馨又有点痛心
郑家三个孩子都挺有病的,特别是那个西决,真把自己当圣母了
感觉完全不对,最后的温情是其中最大的错误。
跟我以往见过的家庭剧不太一样,三个孩子是一家人又不完全是一家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很难用传统的家庭伦理来定义,就很神奇,很上头
一般,家庭戏咋咋呼呼表演痕迹太重了,东霓挺漂亮,西决性格像个居委会主任,南音台词一塌糊涂,这三姐弟自我介绍听着居然很像小时代。
相较于书中粗砺的龙城,剧版多了一丝婉约细腻,两种各有特色,但不变的还是郑家的那群人,那些事儿,那些苦痛与成长
14集过半真的坚持不下去,那么狗血有看头的情节在导演的掌控下该节奏起飞的点全都闷下去了,滕华涛徒弟还不够火候,滕华涛不如自己拍。选角大失败,从西决东霓不是这样的模样,至少不该是这样的。
本来是想打三星的,但是弹幕真的好好笑,男女主演技都很好,配角有几个演技十分堪忧,江完全让我不能理解西决喜欢她啥,陈嫣和她应该都属于清醒类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那种,但江并没有把那种清醒坚决表现出来。
很痛苦,这剧的选角标准是不是 你别想嗑任何一对。
这个家要是没有雪碧早就散了,她用她的懂事儿善良和天真,守护着成年人最后的希望,维持着这个家的温情
剧情狗血,但还是看完了,前面比后面有意思,不得不说郑家三姐弟多多少少都有点疯啊!
郑西决啊郑西决……
题材是我喜欢的,但是女主的发型实在是太出戏,南音的演员看着比较舒服。坚持看了,但是直到陈嫣出现,忍不住要吐槽了,选角真的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