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列颠第一季

Little Britain Season 1

主演:马特·卢卡斯,大卫·威廉姆斯,汤姆·贝克,保罗·普特纳,安东尼·海德,史蒂夫·弗斯特,鲁思·琼斯,Stirling Gallacher,史蒂芬·安特里,萨莉·罗杰斯,大卫·福克斯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小不列颠第一季》剧照

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2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3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4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5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6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3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4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5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6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7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8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19小不列颠第一季 剧照 NO.20

《小不列颠第一季》剧情介绍

小不列颠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原本是一出很成功的广播电台节目,后由BBC搬上荧屏。开始在BBC3台播出,大受欢迎,后改由最多观众的BBC1台播出。2004年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颁奖仪式上,该剧获得了最佳喜剧表演奖和最佳喜剧连续剧奖2个项目的大奖。 马特·卢卡斯Matt Lucas和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alliams身兼双职,既是该剧的创作者又是剧中主演。两人俱是学院出身,向往演出严肃的角色,后两人结识并开始合作编写和演出喜剧。在Little Britian里,两人以精湛演技,夸张地演绎各种英国人等,首相助理,同性恋者,异装癖,苏格兰人,减肥者,残疾人,假残疾人,教师,学生,精神病人……极尽搞笑之能事,使该剧大获成功。 该剧的形式为每集由多个单元小品组成,内容极之无聊,却担保一定可以让你合不拢嘴: ~ 声称自己是“村里唯一的同性恋”的Daffyd ~ 说话急速语焉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当我们在一起只对你钟情真凶gdgd妖精s疑犯追踪第三季跃影江湖之森罗万象42号传奇我们的七日战争追婚记死亡医生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潜艇危机炎神战队轰音者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特别篇2024完美男人您好,北京鲤氏侦探事务所无人生还茅山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单恋大作战千基变继父回家听海涌瓷缘爱狗人士星降大洗城人不彪悍枉少年网聘女伴乔·皮克特第二季

《小不列颠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贱可贱,非常贱

英国人到底给人什么印象?

据说女人们第一想起的是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男人们第一想起的是足球流氓。

英范儿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混搭,保守与前卫,优雅与粗俗,英格兰与苏格兰,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没落奇秒的在这里融为一体。

可贵的是,英国人从不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而变得开不起玩笑,相反非常乐于勇于开展自我批评,这部Little Britain就是他们自嘲得有点过头的非常贱的产物。

还是说说我最喜欢的角色吧,那当然是可爱的Sabastian啦,最喜欢看他吃醋时一甩头,说“whatever”的时候了,简直媚到极点。

(为什么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妖呢?

)我时常怨恨那个无情的prime minister,为何就看不到身边的真爱?

当然还有异装癖emily,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满口废话的vicky ,都很精彩。

虽然matt演女人更传神,不过比较起来我更喜欢david williams的角色,因为他更贱一些。

这出戏的内涵有时是很严肃的,“贱”是表象,讽刺才是它的核心。

比如种族歧视,美英关系,年轻一代的无知无耻(vicky),老一代的保守顽固(那个吐人身上的老太太),因此它的境界比美国的屎尿屁喜剧要高,不过有时,它只是屎尿屁喜剧,博人一笑,甚至博人一怒。

就我而言就有好多受不了的桥段,比如那个喜欢“奶丽塔”的变态,那个没有断奶(不是心理上的)的新郎。

总之不适合心理上有洁癖的人看。

我还在网上看过一点剧场版,居然在正面全裸的同时不露关键部位,david太牛啦!

 2 ) 小品大联欢

不知道Great Britain有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也不知道春节联欢晚会上篇幅最长最容易火的节目是不是幽默小短剧,俗称“小品”,但可以知道的是Little Britain们不会每天都在BBC的各个频道看见他们熟悉的身影。

说说Andy和Lou这一对。

一开始看也觉得我要是Lou肯定得把Andy痛扁一顿,但后来我却对Andy产生了一丝理解,有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假装残疾来逃避生活的压力,而且丫一定是一愤青,做出来的事多么愤世嫉俗,挑战正常人的智力呵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建议你不要看本片。

而Lou对Andy的忍受,可以理解为大人对待小孩,Lou可以在Andy身上发挥他无垠的父爱(*^__^*) 嘻嘻……

 3 ) Little Britain里的Great Britain

这篇严格来说也不是影评,只是一种观点。

向我推荐这部剧的那位同学曾经跟我说过:英国人可以这样恶搞自己的国家,回头想想,我们中国人可以吗?

Little Britain里,有一个Great Britain。

Little Britain,它的恶搞之所以是恶搞,因为它已经让我们意识到了这种恶搞是恶搞(这句话有点乱,请慢慢理解),所以,我们不会把这种恶搞当成真的,不会把片子里那个荒唐的社会映射到现实的英国社会中去,它只是为Great Britain增加了一层魅力,一层神秘,我们禁不住会想:真正的英国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的过程中,文化的终极目的就达到了。

文化不是说让谁征服谁,让谁挑战谁,而是在最终成为一种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互相映射的存在。

中国的文化的确悠久,美国的文化的确辉煌,但是当有一天这些文化需要几个80多岁的老头子拄着拐棍颤颤微微的出来捍卫的时候,我们只能说这种文化已经垂死了。

一切都有生老病死,但是文化因为其对外来事物的吸收而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当一种文化只能用经典来标榜的时候,不妨把它放进博物馆吧,哦,最好还是免费博物馆。

国人一直在标榜所谓汉文化,那么汉文化是什么呢?

是儒家文化?

是新民主主义文化?

我认为,汉文化就是一种包容的文化。

汉族这个民族,是一个混杂的民族,因此它从来都是缺乏民族凝聚力的,但是这样一个民族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没有被消灭呢?

因为,当你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时,那么,你就是汉族人。

在汉族人的群体里,没有人关心你是哪个民族的人,只要你不关心。

包容的汉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而获得统治,时而备受欺凌,但是,他们从未消逝过,因为,汉族就是中华,汉族就是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所有人,只要他们愿意,他们都是汉族人。

可是,今天的汉族人在做什么呢?

今天的汉族人在每一个论坛里张贴鲜红的国旗,今天的汉族人在每一个QQ群传播抵制这个或那个的消息,今天的汉族人不允许一点点不同的声音,今天的汉族人已经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族人。

为什么要以一个民族来划分世界?

为什么爱国主义在向民族主义倾斜?

为什么你们以为走上大街高喊口号或者干脆把所有反对你们的外国人赶出去就能解决一切?

是的,你们让世界都害怕了,你们让世界发抖了,但是,这是因为你们的强大,还是因为你们的疯狂?

文革,也许是中国一度混乱的时刻,但是绝不会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

引以为戒。

 4 ) 不用长大的幸福

感谢大不列颠王国的工业革命及多年来的殖民经营和帝国式管理,把英国国民男男女女的平均心智水平长期保持在8岁以下,今天咱们才有那么核突骑呢的洗具可看。

研究弗洛伊德心理学模型幼年阶段的心理和话语特征,想找白老鼠的话,去不列颠随便抓个国民都可以。

David Williams和Matt Lucas两个主角一高一矮扮鬼扮马,尽情丑化UK各行各业皇室平民男女老幼。

正派人士看LB看到了核突,和……嗯,呃,还是核突,蓝鲸看LB想到了喜剧的创作元素。

其实,是什么让我们发笑呢?

不同民族为何有不同的幽默审美?

为何英国人以损人为乐,他们的心理有多阴暗?

他们的性格对香港人有什么影响?

香港人的性格里的粤式、中国式和英式成分各占多少?

……如何制造喜剧效果,原则之一就是制造不和谐。

不搭调,搭错线。

当秩序被打破,和谐被扰乱,你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幽暗之笑了么。

杯具是现实主义的,因为只需要模仿现实;洗具才是浪漫主义的,因为可以颠覆现实,嘻嘻其实不用长大,也是一种幸福哪,isn’t it?

 5 ) 如果你喜欢小不列颠的话,也看看这个吧!~

有一段时间很羡慕英国人能这样恶搞自己的国家。

我们国家基本不会允许这样的恶搞忽然有一天发现了“六里庄”如果你喜欢小不列颠的话,你不会失望的,虽然只是音频http://liyougui.koook.com/mymusic/1.html

 6 ) 什么人应该看“Little Britain”

1,同性恋,有色人种,肥胖人士。

你们能在这部剧里获得被羞辱的乐趣。

2,Cosplay和易装爱好者。

Matt lucas绝对是我见过扮女人最浑然天成的。

虽然真的很油腻……3,同人女。

啊,首相和秘书真的很萌啊4,人妖。

虽然前两季也一直有你们的G点,但第三季你们高潮了……哦,Ting Tong….不不,Tong Ting……5,英式英语爱好者。

Vicky是你们的新李阳6,想了解Fish&Chips,女皇和Hugh Grant之外的英伦文化探索者7,猥琐者。

你们会自卑的,你们。

8,生活无聊人士。

看了以后会因为发现无聊是没有国界的而感到更加空虚。

9,爱党爱国人士。

这简直就是一部宣扬资本主义万恶的圣经。

10,自认有幽默感的11,自认没有幽默感却想要变得有幽默感的12,自认没有幽默感也不想变得有幽默感但纯粹找抽的13,闷烧女/男14,任何一类精神病患者15,男人16,女人以上都不是的,就不用去看了,回去吧,你妈妈叫你吃饭呢。

友情提醒:请不要在用餐时收看,除非你对自己的肠胃充满信心;请不要在心仪人面前观看,如果你不想自己邪恶的思想和狰狞的笑容暴露的话;十八岁以下请怪叔叔陪同观看。

以上。

 7 ) 他们都很前卫

以前看little britain的时候还以为是英国人的夸张,现在再看little britain,分明只是对他们每日生活的精确写照。

大街上,画着绿色眼影的老妇人正在和捡垃圾的老男人打情骂俏,你听到那个男人说:Sweetheart, you have not changed since the year 1937, I cannot believe it. 那个老妇人笑笑说:Thank you, my sweetie. ;或者,你看到披头散发奇装异服,身上有各种鼻环脐环的怪老头在地上有粉笔涂鸦,远看本以为一定是什么fuck the world之类的过激言论,走进一看才发现自己的心胸太过狭隘,他写下了,ALL YOU NEED IS LOVE;又或者,今天凌晨还在PUB里大跳贴舞的年轻帅哥们,早上八点就已经穿好黄色的马甲开始拿着设备整修路面;两个让人望眼欲穿的衣架帅男正在zara里面牵着手考虑要不要买一件粉红色带毛毛的吊带。

坐在残疾人车辆上的老妇人,穿着hello kitty粉,画着hello kitty的粉眼影,在周末拥挤的市场中来回穿梭,最后在一瓶粉色指甲油面前停了下来。

我早就知道英国其实不是那个传说中拿黑色雨伞,人人都是绅士的大英帝国。

只不过,一下子发现little britain里面那些怪诞的人物原来根本都是生活中的原景重现时,有些恍惚。

这里的人依然有满腔的傲慢,就连从伦敦走出去的人,每每在谈到自己在伦敦的日子都面带一种令人发指的骄傲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自豪些什么的。

全世界的大城市中伦敦人工作效率最低,全世界不论大小城市,伦敦人罢工的频率估计也算是非常高,排队在伦敦成为一种艺术,因为每个人都要学会去忍受他人的消极怠工,因为不只是他一个人而已。

那些在排队的时候面露凶神却不言不语的伦敦人自己心里清楚的很,轮到自己坐在那个岗位上,可能效率会更低。

于是这个城市,在接受了自己所有的缺点之后,仍然对自己包含着满腔的热爱。

这一点,我觉得还挺令人钦佩至于为什么,用他们的话说,FOR FUCK'S SAKE

 8 ) 向andy学习!

小喵最近疯狂追看little britain并对那句“yea i know...I want that one”喜欢的不行于是某天发生了以下一段对话:场景:小喵和小白在qq上讨论买哪款的ipod…… ……小白: 是ipod NANO吗!小喵: 我要白色的!

小白: 没有哦小白: 只有灰色的哦小喵: (蹲墙角装蘑菇)不要小白: 上面五款全在那里了(没有白色的)小喵:(继续装蘑菇)不要小白: (无语)红色可以给你带来好运,就红色吧..怎么样?小喵: (i'm dead)小白: (惊吓)天呐!

小白: (又发一款白色三代ipod)这能算白色不?小喵: 不要mp4的!

小白: 不是MP4哟,是MP3哟小喵: 那不要这么大屏幕的!

小喵: 要细细长长那种 小白: (狂晕)2代的吗?

现在哪还有哟小白: 都断货了吗小喵: (蹲墙角装蘑菇)小白: 三代的好看小白: 又小有薄小喵: (继续装蘑菇)不要小白: 要么你就用没屏幕的shuffle 吧小喵: (I'M DEAD)小白: 好好好,买NANO好了小白: 但没白色小喵: no nano 小白: 你用红色吗小白: 你不是喜欢红色吗小白: 很好看的小喵: 我要白色的 小白: ……小白: 绿色小白: 你不也喜欢绿色吗小白: 圣诞的颜色哦小喵: 我要白色的 小白: 那红色好了小喵: 我喜欢白的 小白: 那你手机为什么喜欢红色的呢小喵: ipod就要白的 小白: (狂晕)现在没有2代的卖啊小白: 而且2代的没有这么好看小白: 三代的可好看了,我去看过实物小喵: 不喜欢 小白: 那你等段时间吧,我想办法叫那个人去弄2代的来小白: (片刻之后做出最后一次努力)你就用三代的嘛小白: 2代真的不好看小白: (发二代ipod的图)这样的好看?小喵: 好看!

小喵: 喜欢!

小白: 天呐,我要哭了小喵: 我要塑料白壳的ipod 小喵: nano都是铝合金 不喜欢 小白: 难道你喜欢1代的 shuffle 小喵: 要有屏幕的!

小白: 有吗?

好像APPLE没有吧小白: (发来艾利和mplayer米奇款的图)这款喜欢不咯,艾利和 小喵: 有屏幕么 小白: ...没有小喵: (蹲墙角装蘑菇)小白: 艾利和 Disney 限量的小白: 也是大品牌小喵: 多少钱 小白: 600多吧小喵: 太便宜了 小白: ...你个狠心的小白: 我说买3代的NANO你又要白色的小白: (发来金色米奇mplayer的图)这个好不咯小白: 黄金限量的小白: 998小喵: 是耳环么 小白: (彻底无语)...MP3小喵: 不要 小白: 我想死小喵: 白色塑料外壳带屏幕的ipod 谢谢 小白: 没有这样的小白: 除了VIDEO小喵: (I'M DEAD) 小喵: 白色塑料外壳细长外形带屏幕的ipod 谢谢 小白: 那我送白色的PSP好了小喵: psp要大红的 谢谢 小白: (发来红色psp图片)这样的?小喵: (仔细盯着看了半天)小喵: 其实挺难看的 小白: 天呐,你可以给我一刀吗小喵: 还是白色的好看 小喵: 可是红色是限量版 小白: 是哟贵500多呢小喵: 可不可以一样一个 小白: 你可以多砍我一刀吗偏执需要资本。

至少得确定对方会百分百听自己的话,否则只是自找没趣有个对自己百依百顺的人真是件开心事儿,羡慕andy。

 9 ) 透过剧看文化

今天才知道这部剧,是老师上课时的范例,是一部很好反应了不列颠文化的喜剧。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how the British laugh about their culture - Little Britain thrives on stereotypical depiction of life in the kingdom. A focus on audience reception will demonstrate the link between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Krajewski,2013)。

 10 ) 大不列颠,《小不列颠》: 继续挑战英式幽默(影视评论)

文/小关平目录:第一章:简谈英式幽默第二章:小不列颠第三章:英式与中式第四章:英式与美式————英国人,就是最能让我开心的那帮人。

我看过的英国单元喜剧主要有《憨豆先生》《IT狂人》《布莱克书店》和这部《小不列颠》。

(2018年按:后来还看了《请说普通话》《是,大臣》《米兰达》等剧集,但都不如前四部印象深刻。

)————△简谈英式幽默一个人做着和他身份完全不符合的事情,自己还不以为然,别人也不觉奇怪。

英式喜剧很注重互动性,强调行动者与旁观者之间形成的反差,虽然类似“憨豆”也常有独角戏的演出,但总的来说,观众的笑点还是集中在两者之间的对比。

后憨豆时代的英式喜剧大多拥有两个男主角,可以互相掐架吐槽,但我所说的“两者之间”更多的是指主角与路人甲之间的对手戏。

比如《马大帅》里范德彪就曾与卖菜女、马路执勤、茶馆服务生、小混混、交警、醉酒客人、解梦者等这些只出场一次的大众脸有过生动的对手戏(东北幽默与英国幽默有很多相似之处,后文接着叙述)。

英式幽默常建立在严肃和古板之上,这符合英国人的性格,他们的调侃不动声色,不像美国人那样做出夸张的动作。

林语堂觉得英国人和中国人拥有同样内敛的气质,我觉得这种相似在幽默哲学上便可以得到体现,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此处无声胜有声。

英国人喜欢否定自己,随时随地嘲笑自己,逆向思维,天旋地转。

嘴上说着喜欢你,做出的举动却明显很讨厌你,刚夸你今天的表现不错,过一会又会像以前那样对待你。

这是在自己的思维引导下产生的反差,不同于前面所述的存在于两者之间,而是由自己独立完成。

我在《解读英式幽默》一文中,用提纲的形式将英式幽默的特点总结如下:把不寻常的事情当寻常事、强烈对比、模棱两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钻牛角尖、无聊的辩论、无厘头的新创意、模仿某人、多此一举、逞能做某事、言行不一、说话无意中打自己嘴、极端的不和谐、重复做某事、关键时刻表现轻松、避重就轻、从生活小事入手、认可别人的错误观点、吃亏是福、此地无银三百两、没精神、无所事事、没事找事、两个人一直掐架、意外的感动、一连串的误会、不合时宜的打扮、善恶偶然的逆转、坏话一带而过、重复出现错误、不必要的认真、对任何事情开玩笑、小事情、不按常理思考、东拉西扯、永远的比喻、拟人与幼稚、文字游戏、盲目用典、多余与累赘、用错重点、自以为是、不是笑点的笑点、痴人说梦、拿本国人开涮、拿朋友开涮、讽刺任何人、严重跑题、放大某一细节或特点、灵活机变的反效果……这些只是我漫无边际的随想,要真正读懂英式幽默,不仅需要看更多的英剧,还要多了解英国历史、文化及语言。

英语的复杂多变有助于英国人形成幽默性格,而德语的单一死板则使德国人一本正经、索然无味,这两个同样严谨保守的国家,民众性格却相差很多。

如果再能从幽默原理本身着手,结合各国喜剧的特点加以比较总结,相信会更有助于理解和提高。

————

《小不列颠》一剧继承了一贯的英式幽默,充满各种创意及搞怪,有些场面让人忍俊不禁,但有些也令人感觉不快,作为英剧迷,首先要支持一下BBC不断推出的佳作,在此处主要点评一下这部剧中喜欢的几个系列场景。

Part 1 假瘸子Andy和朋友Lou

坐在轮椅上的大男孩Andy,披头散发,栗色眼镜,紧身背心,肥胖的身体,因为行动不便,生活得不是很愉快。

幸好他有一个全心全意对他的好朋友Lou,无时不刻都在照顾着他,专心、细心、耐心,无微不至。

遇到任何可供选择的时刻,Lou都会问Andy想要哪一种,而Andy永远看都不看就随便往旁边一指,面无表情地用伦敦腔说着那经典的台词:“I want that one.”。

经过反复再三的确认之后,Lou便按照好友的心意照办,结果每次拿到手之后,Andy都会后悔。

每当遇到新奇有趣或重要现实的问题时,Lou都会和Andy绘声绘色地讲解,而Andy永远都不耐烦地说着“Yes,I know.”其实他根本什么都不知道,但却用无辜而冷漠的表情说着那句话,表示自己懂得很多。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Andy其实并不是瘸子,每当Lou搁下Andy去买东西或问路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Andy在后面做出各种惊险动作来,比正常人还要矫健勇敢,当Lou买完东西,Andy又已安然无恙地坐回了轮椅……这让人想起了坐牢的“周星驰”可以从监牢栏杆里钻出来,办完事又自然而然地钻回去。

他们之间的故事基本千篇一律,只是换了一下Scenes and objects,但带来的喜剧效果却非常明显。

英式幽默在麻木的重复中得到喜感,虽然Andy永远那么可恶,Lou永远那么愚蠢,但我却非常喜欢他们。

Andy就像个是个顽皮的孩子,对家长的话总是漫不经心,经常做恶作剧,却又离不开家长的约束,缺少了家人就会觉得孤独无依,所以宁愿装作是个忧郁可怜的残疾人。

而Lou与其说是朋友,不如说就是Andy的家长,永远溺爱袒护放纵自己的孩子,被孩子的纯真迷失了双眼,看不清Andy的本来面目。

小小的意外是一种情趣,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小不列颠》里最温情的一段,他们的故事也是最令人回味的。

Part 2 易装前台

“英国人的办事效率非常之低,尤其是医院挂号处和旅行社报名点。

”这句话可以作为这个场景系列的标语。

挂号处的护士也好,报名点的前台也好(都由David Walliams反串扮演),在面对所有来看病或订票的客人,一直摆出不耐烦的态度,永远很无辜地摇着头回答“computer say no.”让别人同情她的无可奈何。

其实她每次不过是随便乱按几下键盘,电脑里根本什么都没输入,而那些傻乎乎的病人和旅客竟然都相信她的疯话,认真地与其探讨。

这种以假乱真的情景也是英式幽默的重要手法之一。

如果说医院作为福利单位,护士用这种不负责任的方法驱走病人是一种偷懒的方式,那么旅行社作为盈利场所,前台居然想尽办法去赶客就让人费解了。

不过,越愚蠢,才越像英国人。

更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每当客人吃了闭门羹或弄得一头雾水的时候,心情已经极坏,前台小姐还要煞有介事地向顾客恶咳一声,把细菌和废气传播给别人,英国人的恶作剧就是那么天真无邪,让人雷到极点。

Part 3 店主和顾客

一个顾客每次都去不同的店里买东西,而店主永远也还是同一个人。

虽然每个店的摆设和卖的东西都不一样,但出现的买卖双方却永远一样,就连穿着打扮也没有一丝变化。

这名客人每次来都会要一些很具体很详尽的东西,其实就是现实中不可能买得到的“特殊”商品(比如他要买一部已经知道所有细节的电影,但可能还没拍出来;比如他要买一幅“绝望的马”画作,那只马还有一点希望都不行)。

而店主更是对自己的店里的东西毫不熟悉,就像是个新来的打工仔,什么都不知道,每次遇到客人出的难题时都会突然灵机一动,神秘地向后一退,靠近货仓门口,然后大声喊着“Margaret! Margaret!”,要等几秒才会有一个女人应答,而这个女人永远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在这空闲的几秒中,店主每次都会做一个尴尬和腼腆的表情以示道歉,而客人会看似友好又看似奸诈地笑笑,这个细节常以特写来描绘,所以很富喜感。

接着就是那个神秘店员Margaret传来一句,店主重复一遍,客人回答一句,店主又重复一遍,他成了店员和顾客的传话筒,变得毫无存在感,成为一个荒谬的可笑角色。

这一系列让我想起《马大帅》里范德彪买茄子讨价还价和开解梦馆与人争执的场景,英国人的幽默和东北人的幽默确有很多想通之处,两者都能在平凡庸俗的生活中寻觅到别人看不到的小乐趣。

———— 这部剧中腐文化太多,和《憨豆先生》、《IT狂人》和《布莱克书店》相比,显得不够“纯良”,但是由于两位主演David Walliams、Matt Lucas的演技令人大开眼界,所以也征服了我们这些英剧迷们。

更难能可贵的是,整部戏的编剧也是这两位天才。

话说起来,东北文化也开始有点腐倾向了,《本山快乐营》有一集赵四求王长贵给他单独发一条新年短信,说:“只要你不让我和你一块住,其它让我做什么都行。

”之后还像个女人一样在王长贵身上捶了起来,撒娇地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呢呀?

”和《小不列颠》有异曲同工之妙。

————△英式与中式“I want that one.”“Yes,I know.”“computer say no.”“Margaret! Margaret!”这四句话在本剧的几个单元里都是画龙点睛之笔,就像周星驰和赵本山作品中的那些经典台词一样,让人脱口而出,用于任何场合。

喜欢英式幽默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英式幽默与周星驰、赵本山的作品有何关联,认为港式搞笑片和东北喜剧,和英国扯不上边。

但从幽默的原理上讲,世界各地最接近英式冷幽默的其实就是周、赵的作品,只不过三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有所差异,所以需要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英国喜剧以情景剧为主,周星驰以电影为主,赵本山以小品和电视剧为主。

————△英式与美式像美国那种比较通俗易懂的“热幽默”,往往出自聪明人之口(比如美式幽默的高手马克·吐温),会让人微微一笑,更像一种“机智”,现代的好莱坞电影更把滑稽当做一种重要的搞笑手段。

而英国人的“冷幽默”则不容易理解,往往出自于笨人之口,让人从内心深处放声大笑(英剧中每逢笑点随时伴有观众笑声,中国情景喜剧也是如此),甚至难以止住,那是一种“笨拙”。

美国人也描述笨人,但他们的笨人造型古怪,性格奇异,表情夸张,一看就是刻意表演。

而英剧中的笨人生活化了,上至王室内阁,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是笨人,往往出人意外又真实可信。

我恨不得立刻飞去伦敦体验一下笨人们的生活。

不过听几个英国留学的朋友说,真正的英国生活并不像电视剧中那么有趣,我想,正是因为生活本身枯燥无趣,而英国人会享受这种无聊,将麻木呆板变成一种乐趣,才是他们的独到之处。

美国人好玩的事情太多,所以把精力花在了刺激的挑战上,而不会像英国人无聊到揶揄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比于《生活大爆炸》,我更喜欢《IT狂人》。

报纸上有一篇文章总结的很好:“英国人向来看不起美国人的幽默,认为其缺乏智慧,粗俗傻气,而美国人也讽刺英式幽默阴冷啰嗦,冷漠无情”。

————2012伦敦奥运会举行在即,不知这些保守谨慎又笨拙荒唐的英国人会给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2018年按:后来憨豆果然在开幕式上让人捧腹大笑。

Whatever,I love the British people.2012.5.5初稿2018/7/10修改

《小不列颠第一季》短评

看一两集还挺好笑,后面就烦了,都能猜到他们的台词,也就没意思了。

9分钟前
  • 香草丘丘胶
  • 较差

太恶搞了。。。= =

10分钟前
  • 木兮
  • 较差

居然我没有记录这个! 笑爆了

12分钟前
  • [MO]鄭思山
  • 推荐

呃……不合口味……一點都不好笑,看到睏……

15分钟前
  • Tilda D.
  • 较差

那俩人又编又演太牛逼了

19分钟前
  • 发条.西.
  • 推荐

我也好爱Prime Minister啊~(Sebastian:Bitch!

24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基♂情♂四♂射

28分钟前
  • 嘟嘟噜嘟噜噜
  • 还行

难道我笑点高……我好像确实笑点高

31分钟前
  • unicorn🌈
  • 较差

有点低级,尴尬,尤其后期加入的笑声将尴尬无限放大

35分钟前
  • 十八里半
  • 较差

一个段子重复用没意思

37分钟前
  • 曾大胆
  • 还行

恶搞

42分钟前
  • Sophie
  • 还行

真心实意笑上两声:matt和david也太神奇了呀

43分钟前
  • 推荐

第一集还有点意思,后面就是不断重复之前的笑料

46分钟前
  • Ac
  • 还行

?我说怎么热衷于扮女人,原来是gay。冷幽默冷得像文艺复兴版的自娱自乐网络小段子合集

51分钟前
  • Duh-Vinci
  • 很差

不好看..

54分钟前
  • Mal
  • 还行

英国人都有个怪怪的笑点

56分钟前
  • linh
  • 力荐

实在是笑不出。。

1小时前
  • quro
  • 较差

没什么可笑得啊。。。。。。。

1小时前
  • 糖果店小叽叽
  • 还行

这个好看,但不能推荐。。

1小时前
  • 粉红色大象
  • 还行

hold不住

1小时前
  • 大书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