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

Kirschblüten - Hanami,快乐的伤逝(港),当樱花盛开(台),当樱花盛开时,樱花开,Cherry Blossoms

主演:艾尔玛·韦伯,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入月彩,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纳嘉·乌尔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日语年份:2008

《樱花盛开》剧照

樱花盛开 剧照 NO.1樱花盛开 剧照 NO.2樱花盛开 剧照 NO.3樱花盛开 剧照 NO.4樱花盛开 剧照 NO.5樱花盛开 剧照 NO.6樱花盛开 剧照 NO.13樱花盛开 剧照 NO.14樱花盛开 剧照 NO.15樱花盛开 剧照 NO.16樱花盛开 剧照 NO.17樱花盛开 剧照 NO.18樱花盛开 剧照 NO.19樱花盛开 剧照 NO.20

《樱花盛开》剧情介绍

樱花盛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白色情人节:破碎的结界钢铁之心梦马食人鱼3DD心之静寂双面狐弑神者!我的妈啊第一季女浩克女人领地霍元甲失踪的国王济公之降龙降世格林第一季夺命红问号天堂套房噬魂剑生死情劫超感猎杀第一季走火交易永安梦一起用餐吧3墓王之王人数之町军人没有假期重任在肩第四季伞少女噢,露西!克洛伊的完美生活世上的扒手

《樱花盛开》长篇影评

 1 ) 当樱花盛开时,我愿同你一起迎接这瞬息的盛宴

这是一部迟了五年的电影。

五年前在成都的宿舍里,我曾看过影片简介,知道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却始终没有看过它。

辗转若干地方,已是若干年过去,电影里熟悉的柏林,陌生的东京,在这个故事里穿插交织,让人想起过去种种和以后的漫漫长路,戏里戏外,难以分辨。

樱花不论盛放还是凋零,都不留一丝余地。

想来,那该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

日本人很懂得并欣赏这样的决绝。

不管是凋零还是死亡,总有一天会来到我们面前。

无妨,在那一刻到来之前,请让我看一场樱花盛放的景象;请让我在晨曦中,带着铺天盖地的回忆和平静安稳的心,和你共舞一曲。

不知何时会遇到你。

只是,在那之前的旅程我们仍需独行。

不能更早地参与彼此的生命,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2 ) 东方的承诺

按照德国电影奖的颁奖结果,过去一年最好的三部德国电影分别是《天堂边缘》(金劳拉奖)、《樱花盛开》(银劳拉奖)以及《浪潮》(铜劳拉奖)。

《樱花盛开》虽然没有作为德国代表报名奥斯卡,但作为偏重文艺抒情的影片,去了也不一定吃香。

对于关注德国电影不多的影迷,这三部电影是必看的。

■片名:《樱花盛开》■导演:桃丽丝·多利■上映日期:2008年3月6日(德国)■读家:木卫二■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富士山下,东京物语。

20年后,德国人再一次来到东方,在生命迷失与亲情缺憾中寻找小津。

1985年,文德斯用摄像机展示了一幅“东京画”,这幅画就是纪录片《寻找小津》,德国人用它表达了对已故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追思。

说起小津电影里的东京,首推代表作《东京物语》,影片讲述了日本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

《樱花盛开》与《东京物语》有多少相似之处,恐怕很难说得清楚。

影片主人公鲁迪是名按部就班、生活规律的老人,即将退休的他不爱走动,更喜欢待在小镇上。

妻子杜丽一直在身边照顾着他,她迷恋日本文化,想和丈夫一起去游富士山。

疼爱的小儿子在东京工作,大儿子和女儿在柏林。

年迈的父母出发去寻找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儿女,儿女俗事缠身,推说很忙,无暇陪伴父母甚至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

夫妻中的一人撒手离去,剩下老伴独自面对残生。

《樱花盛开》的一大部分剧情显然有受到《东京物语》的影响,虽然在导演意图和技巧手法上,桃丽丝·多利表现出来的影像风格是“ 不小津”。

女性导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许多带有抒情性质的镜头,飞蝇哀鸦、花草树木、蓝天大海,此类入画事物无一不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与过渡。

结尾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难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顶点。

正如日本评论人士指出的,二十年前小津电影里的平静生活早已是荡然无存。

东京经过激烈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享誉全球的大都会。

《樱花盛开》用不小篇幅来展示外来者——鲁迪老人的见闻,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摩天高楼的夜色光亮,街头行人的川流不息。

至于灯红酒绿的艳舞场和泡泡浴,老人终归是消受不起。

不同于《迷失东京》里比尔·莫瑞的过气困惑,鲁迪的东京之行更多来自内心的指引。

语言不是他的障碍,至少不是一个需要用片名来解释的沟通障碍。

东京是《樱花盛开》的重头场景,但不是电影的全部。

小镇的生活、柏林的停留、波罗的海的旅行同样占去应有的时长。

《樱花盛开》里有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至于尾声的桌谈一幕,恐怕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它留下的更多是无奈。

上下两代人的隔阂不是浅浅一划的沟壑,儿女的情感是真挚的,但他们的自私却在事实上疏远了父母,彼此没能达成真正和解。

儿女的抱怨和不满,老人是看在眼中也听入耳里的。

他想着走出儿子那封闭的小房间,正如他离开小镇,开始这趟寻找之旅。

东京很大,所以儿子给他制作了个纸牌,可以挂在胸前,上有联系电话,防止老人走丢。

小细节显得有些讽刺,因为儿子那边总是忙碌忙碌。

樱花怒放的场景只有一小段落,鲁迪和小儿子还有其他人携酒带肴在树下赏花,飘零落尽的风花短暂道出了生命的无常。

老人的时日无多从片头埋设开始,中间或有起落,总算还能安详而归。

能接受老人,倾听他心声的不是自己儿女,导演安排了一个不相识的、无家可归的日本少女承担该角色(之前是女儿的LES女友,同样非亲非故的)。

少女几次帮他买票送他上车,听他讲如何做菜,陪他去看富士山,老少交心,默契相处。

相较于东方,西方的家庭更早解体,这也是《东京物语》受到国际上普遍欢迎的原因所在。

《樱花盛开》重复了该主题,家庭实体的功能退化,两代人的关系疏远与亲情冷漠,影片让鲁迪夫妇的心灵归宿放在了异国他乡。

影片在杜丽迷恋的舞踏上着墨不少,涂白粉的演员赤裸着身体,在舞台上用古怪的肢体语言,卖力地向台下观者传达着什么东西。

部分观众认为片中的舞踏与美感绝缘,令他们感到丑陋和不安,这些另当别论。

舞踏是影片的生命力所在,确切说还包括少女自己、妻子和少女手把手教给老人的舞蹈。

鲁迪身披逝者的衣物,在想象中继续跟妻子相伴共舞。

富士山在片头画像上出现时形态各异,后来一度被云雾缭绕遮挡,不露真实面目(小津所属松竹公司的片头也是富士山)。

当冰雪覆盖的山头出现,富士山化为晨光中的眼前存在,它不再借助于他人的途径,鲁迪也明白了妻子心中的一生所往。

他的努力寻找,终于在富士山下有了一个圆满答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39077/

 3 ) 无人认领的苍蝇

苍蝇本是被世人抛弃在角落的生物。

因为喋喋不休,是丑陋和疾病的代名词。

正如老人……鲁迪生病了,时日无多,杜丽想带他走走,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是医生的建议,我想也是杜丽的愿望和不善言辞的鲁迪内心的想法。

他们扑扇着羽翼来到孩子身边,透明的羽翼在阳光下舒展,是这样的快乐,而承载着黑暗笼罩的身躯又此番沉重和脆弱,神总是喜欢跟世人开玩笑,福兮祸兮之、祸兮福兮倚。

随着平静生活被打破,欢快的情绪在戏谑的驱赶中很快连带生命一起被扼杀了。

先走的竟然是杜丽,如一阵暖风拂面,沉醉中慕然发现羽翼断裂了一半;未待留白想念断裂的羽翼带来的庇护和温暖,角落里突兀的苍蝇此时成了所有人挥之不去的麻烦,他能独立点,最好自生自灭,谁曾注意苍蝇此时的窘迫、焦虑和伤心,谁在乎他还能不能飞的起来,更不曾想羽翼本是一对,不论缺了哪一只都不可能丰满而轻盈;羽翼断了,即使艰难,只能踽踽而行,但是爱和梦想是亘古的。

嘿,苍蝇可比我们想像的独立和精彩,也比我们看到的脆弱啊!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老人死在和18岁少女的旅行途中,穿着女性的衣服,化着惨白的艺伎装,我不能保证自己就不是一副八卦的嘴脸,可以说即使是至亲也从不曾了解他们,代沟成了冷漠的借口,父母总是固执、死板、难以沟通,这样的偏见何尝不是我们死板的想法。

如果不是选择父母的身份,他们会蜕化成比我们更美的蝶自由的飞,只是他们就这样慢慢的变成了苍蝇的样子,剩下一副羽翼,提醒着往昔……看完电影已是凌晨5点,迷迷糊糊中听到老爸起床准备早饭的声音,一时无言。

 4 ) 亲爱的,我在你身边

丈夫是个钟表,每天准时做着同样的事情,妻子守护着午餐的苹果,下班的拖鞋,默契的拥抱。

他们在光阴里经历着匆匆的生命。。。

一张丈夫的诊断书,让妻子感觉到死亡的临近。

两个人的痛苦一个人承担,我们去旅行吧,让我一起陪你经历最后的生命,死亡。

丈夫仍在弥留时光中安详的看着报纸,而妻子却已变得敏感脆弱,丈夫的一言一语都不再那么简单,火车的玻璃上倒映着一路的悲伤。

老人的生命,总是脆弱无法挽留,谁又能做什么呢?

即使是来自儿女的亲情,再多的词语,也只能平添忧伤。

他们的孩子过着各自选择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事,责任,权利。。。

生活充实勿忙却也掩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

也许他们还年轻?

而忘记了对爱的珍视。。。

妻子年轻时可能会成为一名舞蹈家,但最终却放弃了,她爱他,爱是无限的。

妻子的追求在“舞踏”中得到了最后的满足,他们也相拥跳起了最后一支舞,就像心灵的交流,真正的交流,不需要词语的修饰。

先走的竟是妻子,却也是平静的。

丈夫也理解了妻子一生的追求。。。

老人落寞的走在生命最后的旅程。

也许生命的尽头,剥落一生积累,只需有人在路上和你说,亲爱的,我在你身边,就足够了。

丈夫穿上了妻子的衣服,踏上了妻子向往的地方,爱是存在,你带走了,却也留下了。

在爱中,我们赏樱花,我们继续舞蹈,我一直在你身边,不曾离开。

 5 ) 蜉蝣

《蜉蝣》:“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悦的一天。

啊,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一对老夫妻,鲁迪和杜丽年复一年生活在一起。

一次体检后,杜丽意外发现丈夫鲁迪身患重病,生命时光所剩无几,强忍悲痛的杜丽决定和鲁迪一起出发四处走走,顺便看看几个儿女。

第一站来到柏林,这个陌生的大城市,然而忙碌的子女,疏离的亲情,非但没让老人们开心起来,反而倍感生命的孤寥。

之后,在杜丽的提议下,两人再次来到波罗的海,一望无际的深蓝色海水让老人觉得至少还能依靠彼此,殊不知,一直隐瞒丈夫病情的杜丽却突然溘然长逝,遭逢沉重打击的鲁迪,不但失去了妻子杜丽,更是失去了今后生活的方向和动力,何去何从,随后,鲁迪决定一人踏上旅途去东京——东京,那个小儿子工作的地方,同样也是妻子生前一直向往的城市。

到了东京之后的鲁迪,一方面要面对失去妻子的孤独无助,一方面要面对小儿子的荒唐自私。

身处异乡,寻着樱花和富士山的影子,鲁迪偶然结识了18岁的少女——优。

优告诉鲁迪,她每天都跳舞,和母亲一起跳舞,母亲去世整一年了,母亲生前爱打电话,如今她就拖着长长的电话线舞蹈,她说这让她觉得每天都和母亲呆在一起,失去妻子的鲁迪瞬间找到了心灵的慰籍,在儿子的冷漠疑惑下,鲁迪悄然约着优一同前往富士山,最后,终于在富士山的山脚下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和妻子一同舞蹈。

影片2008年在德国上映后,曾获当年德国电影劳拉奖银奖,不同于金奖和铜奖的叙述题材,影片淡淡的瞥开了宏大的战争题材以及历史写实,2小时内只描述了一对老夫妻先后去世的家庭故事,节奏缓慢,感情饱满而真实,再加上导演一度曾是小津安二郎的影迷,全片看完总让人联想到小津的另一部影片《东京物语》。

同样是两位倍受冷落的老人,同样是亲情日渐疏离的家庭,同样是一方苦苦守着逝去的另一方,从人物设计,到人物情感,可以说完全模仿了《东京物语》,唯一不同的是《东京物语》的老人在面对老伴去世后只是无奈,只是顺应天命,而这部影片里的鲁迪则踏上了旅程,寻着妻子生前最向往的富士山开启了另一段生命之旅。

‘’既不了知痛苦,亦不懂得爱,那在死中携我们而去的东西,还深深地藏匿。

‘’看完影片后,无意中想到了里尔克的一段诗句。

片中从妻子的离去,再到丈夫的离去,都借助了暗黑舞蹈这一形式。

波罗的海之行,妻子杜丽夜晚梦中对镜独舞,之后阴阳相隔;富士山脚下,丈夫鲁迪身穿妻子的衣服,代替妻子翩翩舞起,之后撒手人寰;东京街头的樱花公园,少女优手持电话旁若无人的舞蹈,一切只为祭奠早已过世的母亲......导演借助暗黑舞蹈静静的叙述死亡,生亦是舞蹈,死亦是。

作为战后在日本悄然兴起的暗黑舞蹈,舞者不仅要夸张的全身涂满白粉,表演时更是要赤身裸体,性别错乱,这种集合了日本传统舞蹈和西方现代舞的形式,需要表演者在舞台上暴烈呐喊,再配合几乎扭曲到变形的肢体语言,借以反映真实生命的死亡和消逝。

此外,影片的叙述角度也非常女性化,非常细致。

例如妻子杜丽的意外离去,这让观众对鲁迪之后生活的走向非常感兴趣,还有片中多次出现鲁迪深夜无法入睡,取出随身携带妻子的衣物,独自轻抚,以及发展到后来鲁迪更是直接穿上了妻子的衣物,间接表现了鲁迪想要延续妻子生命的愿望,等等这些切入内心的细节描叙,更是将整部影片从家庭剧的基调中超脱出来,充分反映出了主角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

 6 ) 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

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到这部片子的介绍下了在电脑里 一直未看终于 在这样孤独的夜晚 按下了播放键爱一个人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时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的爱 无需多说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 还是愿意每天去上班 只要下班后回到你身边也有时是隐忍的爱你 为你放弃自己想要的人生 只要在你身边 就是幸福想跟你一起看海 没有你 风景就不是风景我们在年轻时相识 结合 生子 一起老去 经历病痛可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离开我于是按部就班 以为生活就该是这样卡尔问 为什么你们以前没有一起来看我rudi滞了一下 然后说 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这一刻 我的泪水汹涌而出就像寓言里修行的蜘蛛一直认为最珍贵是未得到和已失去直到堕入轮回 才在最后感悟最珍贵的是当下拥有的在日常的表象下深沉凝重的爱 因为一方的离去才终于喷薄而出一直以为自己是你的精神支柱如今却发现原来我是如此的依赖你你去了哪里我对你的思念和记忆还都在我的身体里而你 去了哪里****我写不下去了回想电影中的画面泪水又一次凝聚最近泪腺比较发达 每天顶着杏核眼上班有人说哭能缓解压力 哭出来会比较舒服也有人说 哭泣之后体内致使你感觉忧伤的分子会更加发达此时呼出的气都是灰色的是很不错的片子但要在能静下心来的夜晚 才能看得进去很多次失声痛哭当他们在蓝色的波罗的海边穿同一件毛衫当杜莉拥着爱人在宾馆翩翩起舞当rudi说我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爱情的话题讲过想讲讲父母与孩子之间我们都是相爱的 这毫无疑问可越是最亲的人越是容易互相伤害说实话 家人来京我也会觉得好麻烦要抽时间陪他们四处逛还要担心他们自己在家无聊出去又怕走丢。。。

很多时候 老人需要的只是陪伴一边看片一边想起在外公去世后我姥姥也常常是这样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很想上去抱抱她

 7 ) 波罗的海 樱花盛开 天正蓝

这种摄人心魄的极致的美。

不管是德国乡间静谧的矢车菊,还是日本东京随风摇曳的樱花。

当两种精神和思想极端的民族相遇,是这样震撼的美,如矢车菊的淡定温和和樱花的生命短暂。

难以想象。

之前听看到一半的同学称为“恶心”的电影,居然让我的眼泪从开头流到结尾再到回想。

难以想象。

原本想要听听德语,却只听到含糊的德国方言和更多的日语和英语。

难以想象。

以理性和分析著称的德国人居然拍出了这么感性和细腻的片子,我真的应该说,这是我一次意外的收获,这也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德国电影了。

他身患绝症,却毫不知情继续平淡生活;她隐藏梦想,却展开了安排直到隐忍悲痛地先他而去。

我以为关于她的可能的自杀,会在电影的最后得到揭秘,也许是一封遗书或者信件之类的;我以为他和会和年轻单纯而妖媚的优子来场代替妻子的不伦恋情;我以为他最后看看富士山就好回去老死了;我以为他们的子女们会在最后理解最爱他们的父亲母亲;我甚至以为最后的结局会变成人鬼情未了之类的套路。。。

我以为。。。

然后我就在峰回路转中任凭电影里的一些些小细节和一丝丝小旋律直接刺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后渗血,流泪。。。

有一些没看懂的细节……1、这位年纪很大的女主角,我真的真的在某部电影里见过你,可是是在哪里呢……2、这位很儒雅的做垃圾分类研究工作的老人,英语说得比我还不结巴,教育孩子吃苹果的谚语居然也是英语。

英语的普及率在德国老人中也那么高了么。。。

3、这个家庭反映了德国现代家庭的一些状况:妻子退休,丈夫还有一年退休,每天固定的生活死板而一成不变,两人居住在幽静的小村庄里;大儿子和家人在柏林居住,妻子倒很贤惠,两个孩子又是玩游戏机的一代;二女儿是个同性恋,她比她的伴侣还更不懂事更任性;小儿子在国外——日本东京工作,除了家里有几本色情漫画之外,关于他的无疑的花天混乱的私生活倒是没有过多的描写。

德国两代之间的代沟有那么深么。。。

同性恋已经这么普及了么。。。

4、同学说“恶心”的正是关于里面日本色情产业的描写。

老人为什么就这样混混沌沌地也进去了呢。。。

他系在栏杆上的手绢(也是之前妻子在出发前仔细给他熨过的,当时还有一滴泪落在了手绢上),是想替妻子看看东京呢,还是细心地记下回程的标记?

而最后的最后,另一条记路的手绢还在小儿子楼下的栏杆上飘动,那是父亲的牵挂还是母亲没有归宿的梦?

5、为什么优子要对老人抛媚眼。。。

她为什么住在公园的帐篷里。。。

因为小儿子说得好,“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孩子可以不用住在那里的。

”她是孤儿么。。。

她的生活来源又是什么。。。

谁教了她跳舞踏。。。

6、当然,后来有一次掉眼泪是且被老人感动且被他的妆容吓到的。

让我想起了蝙蝠侠里那位已故的白脸。。。

这位演员怎么为这部电影牺牲这么大。。。

7、谁能简单地告诉我日本歌舞伎和舞踏的区别……丈夫身着妻子的天蓝色外套和黑色裙子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天蓝色,是妻子眼珠明媚而忧郁的颜色,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手绢的颜色,是德国乡间田野上空的颜色,是他们最后一次到达的波罗的海的颜色,是日本樱花摇曳在风中的颜色,是历经沧桑和等待才能见到真面目的富士山的颜色。

天蓝色,是一对品尽酸甜、柳暗花明的老夫妻至死不渝的爱情的颜色。

没想去刻意看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世上各种爱情的点点滴滴却总在不经意时触动人心。

丈夫的爱情,是自私地栓住挚爱的妻子,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妻子的爱情,是不忍承受爱人先去的痛苦,自私地撒手离开;丈夫的爱情,是深沉地追忆亡妻,博大地以曾经排斥的方式完成对妻子灵魂的最后解读;妻子的爱情,是隐忍地将所有的悲伤揽到肩上,博大地为丈夫和家庭呕心沥血。

他们都既自私又无私。

他们爱得既深沉又平淡。

双方能够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成全对方,也许正是爱情的精髓。。。

只是为什么都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P.S.其实啰嗦地写了乱糟糟的一堆,看完肿着眼睛最大的感想是:人生无常我要好好孝顺父母 珍惜眼前人面对死亡 在人生这一课里 我还有很多要学

 8 ) 苍蝇在心头爬 是失去爱人的感觉吗

失去爱的人,像看见苍蝇在爬,心头觉得有东西在抓,应该痒,但摸摸身边,什么都没有了。

Rudi到了东京,说没有看见一只苍蝇,抓挠的感觉没有了?

带着蓝毛衣来到这片土地,也许是有一种别样的归属感吧。

文化的碰撞,却不惊异,带着爱,很好地杂糅了在一起。

“把孩子们养大,却成了陌生人。

”内心是推崇孝道的。

但是尽孝也意味着要牢牢锁在父母身边。

走不了那么远?

怎么办?

独生子女更加,怎么办?

没看过《东京物语》,儿女的“忙”和淡漠和内疚可以用常理理解。

但是善良的姑娘哪都有,为你们送上一枝樱花。

近期看不了关于死亡的电影。

还没到点呢,就会哭的乱七八糟。

坐在偌大的影院,还得忍着憋着不出声,眼泪呢,流吧不去擦。

没怎么看过德国电影,但好电影都有共同点。

真诚且平和是目前最最看重的。

有气度,不作高深,淡然,不用“惯用”那套表达大悲大喜。

配乐么,只想再听一次。

 9 ) 相伴

几十年的相伴,杜丽为了他牺牲自己的一切兴趣爱好,陪着他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当她知道老伴的病情,她一个人承受着将失去至爱的痛苦,带着他一起去走完一段美好记忆的旅程。

久违不见的子女,对于他们的来访无奈而没时间陪他们,虽然子女对于父母也有一定的爱,但是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太自私没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孝顺他们。

杜丽一直是一个浪漫而又激情的一位老人,对着老伴的病情她虽然痛苦,但是还是想用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来结束相互之间十几年的相伴生活,可没想到的是杜丽竟然会比鲁迪早离开人世,这时的鲁迪在痛苦和从没觉得老婆会突然离开他,那种相伴几十年的生活突然消失了,对于一成不变的他简直是晴天霹雳,慢慢他怀着对老伴的思念和悔意,带着她的东西去完成她一直想去的富士山。

鲁迪一个笨拙的老人,对于陌生的国度非常的不适应,而在一位失去母亲的日本小女孩身上,他慢慢的体会到杜丽对于舞蹈的那种热爱,和那种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还有对于美丽富士山的向往心里。

最终他在水边,穿着老婆的衣服,看着富士山,终于和老婆相伴的跳完最后一只死亡之舞,2个人是这么和谐,犹如富士山在水中的倒影一样,和谐的像是一个人,相伴彼此不分开。

 10 ) 旅行的意义

人的一生可以有多少次的旅行,而每一次的旅行对于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当我的眼睛跟随《樱花盛开》的镜头,跟随一位日暮残年的老人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心灵之旅时,有些异样的情感在我的胸口涌动。

那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亲情暖阳,那是洋溢在影片之外的爱。

影片开篇就展现了老人鲁迪苍白无助的孤独晚景。

身患绝症,三个儿女对他的冷漠和不理解,妻子为其精心准备了属于两人的旅行,却在旅途中先一步离去。

那片美丽波罗的海的蔚蓝,映照出了一个老人的寂寞和绝望。

对鲁迪来说,失去了彼此倚靠的妻子,失去了循规蹈矩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瞬间失去了意义。

鲁迪的妻子生前十分迷恋日本舞蹈,一直想劝说鲁迪一起去日本旅行,却被鲁迪一再推辞。

在柏林欣赏到日本艺术家舞蹈表演的那一晚,或许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

而鲁迪带着妻子的遗物来到了东京,只为了用自己的眼睛替妻子记录这座生前痴迷的城市。

在这座匆忙拥挤的城市里,鲁迪结识了每天在公园为死去的母亲跳舞的优子,他们相处得轻松愉快。

最感人的情景出现在接近片尾的时候。

鲁迪在优子的帮助下,最终来到了富士山下的小旅馆居住。

当富士山最终在蜕脱掉朦胧雾气,清晰呈现在他眼前时,他穿着妻子生前那件绣满美丽樱花的睡衣,在富士山前忘情起舞,逐渐与妻子的形象融为一体。

这段发自灵魂深处的舞蹈,燃烧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更焕发出一种与富士山交相辉映的壮美。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片名所强调的主旨。

樱花盛开,一夜而逝。

人的一生,只要拥有过刹那的灿烂芳华,或许就实现了宝贵的人生价值。

而鲁迪,也在富士山前绚烂优美的舞蹈中,找到了他失却已久的心灵归宿。

在本片中,樱花也象征着所有弥足珍贵的情感,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和守护,它就可能在瞬间逝去。

鲁迪和优子纯洁温馨的友情,始于樱花如云的公园;鲁迪和儿子关系改善的饭桌交谈,旁边也摆着一束灼灼绽开的樱花。

这种美丽而脆弱的事物,或许经不起世间太多的磨难,它需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对待,用理解的耳去聆听。

影片的基调一直是平缓而沉静的。

无论是德国恬静的乡间景色,还是日本纯美的樱花公园,甚至声色犬马的东京街头,都弥散着一股温暖祥和的气息。

这可以让我们细细地品味那些曾被我们遗忘的情感,柔和的色彩运用更反衬出人情缺失的冷冷凄凉。

影片用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友好来对比亲人之间的淡漠疏远,使得这种人性悲哀的意味欲发强烈。

片中的隐喻也无处不在。

那不断出现仿如昔日和睦象征的飞蝇,被儿女残忍打死,预示了父母和子女的分道扬镳;那缠绕在鲁迪和优子身上的粉红电话线,凸显出他们对死去亲人的绵长思念;那紧靠在一起的白菜卷,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应该要相互依存,携手并进。

所有的画面和细节交织在一起,使本片成为描写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厚重载体。

老人鲁迪的长途旅行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末。

当鲁迪生命终止,旅程结束,影片也随之缓缓谢幕。

一开始,鲁迪对于旅行的态度是被动的,是不情愿的。

在妻子的鼓动下,他才暂时放下枯燥重复了20年的工作,跟随妻子去探访分布各地的儿女。

在这样的旅行中,发现自己和儿女之间存在着太大的感情空白。

在儿女日渐忙碌和狭小的生活空间里,已经没有了鲁迪的容身之所。

这段旅行对于鲁迪来说,无疑是失望和痛苦的,鲁迪也不止一次地想要回到那个乡下小小的家。

可当妻子在异地的旅馆里死去,留下鲁迪独自一人生活,鲁迪对旅行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

他慢慢变得主动,变得理解和包容。

他用自己的步伐远赴东京找寻妻子的一生所求,和日本女子优子敞开心扉成为莫逆之交,最终在富士山平和的风景下领悟到生命所赋予舞蹈的情感。

这段旅行,就是领悟生命真谛的爱之旅,也是本片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需要一场这样轰轰烈烈的情感之旅呢?

抛开尘世的浮华,远离人事的喧嚣,去仔细体味真正纯净的情感所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有时候,一段旅行的意义,远不止旅行的本身那般简单。

《樱花盛开》短评

蛮感人的却不是我喜欢的题材

6分钟前
  • 发面馒头
  • 还行

節奏不是我喜歡的。

7分钟前
  • L I M O
  • 还行

3.5;“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 “我们还以为,我们有的是时间。”人物架构太像《东京物语》了,前后断裂挺严重的,不仅是文本内容,影像风格亦如此——前半段是胶片感的唯美,后面则是西方目光下猎奇式的对日本文化的想象(数据化的明亮失真),倒反而成为某种风格特征了。以游历异乡实现生命救赎,这个概念委实太流俗。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我喜欢后面的日本民谣

11分钟前
  • babydragonzl
  • 还行

百味杂陈。及至生死,父母与子女竟还是无法理解。有些事情以为时间还很多,直到诀别才遗憾不已。镜头里的画面实在太美。最后的舞踏,竟跟40分钟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1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6.5/10 其实不太喜欢这种失去后再补偿的剧作范式,但影片中确实有几处很动人,特别是在樱花树下共舞那段。「其实我知你都有梦,仍将一生给我用」

18分钟前
  • 王不冷
  • 还行

我想起了迷失东京 \ 生的苍凉和壮丽大概就是如此 就像樱花用死亡造就了伟大 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却好过虚伪的漫长时光 最后所有都随风而去 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真的体会。。。

21分钟前
  • 高小梵
  • 推荐

生命如蜉蝣。唯爱非也。

25分钟前
  • TTTZB
  • 力荐

短暂的两周德语课的结尾,最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27分钟前
  • 仲宣
  • 力荐

所有的冷漠無情歸於德國,所有的美麗感人歸於日本;意味深長,表達刻意--反差(文化),視角轉換(妻子過渡至丈夫),虛實並置(最後一場舞)。

32分钟前
  • lucy's sad
  • 还行

确实没必要想那些今天就是最后一天的事···

36分钟前
  • tanz
  • 推荐

可爱的老头,可惜子女看不见。

37分钟前
  • Jane
  • 力荐

是好电影,不过不适合我。

40分钟前
  • Farrarrah
  • 还行

情节比较老套,又是孤寡老人被子女嫌弃然后在他人身上找到慰藉,几个自私子女的设定也过于典型。比较亮点的是跨文化交流的部分,但也有猎奇之嫌,比如老头刚到日本一开始去色情场所之类的。

44分钟前
  • 你压着我腿毛了
  • 还行

当我们两个都是鲜嫩多汁的蔬菜卷时,就开始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4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24 Oct 09, bc w/M意外地不太喜歡這套拍得頗為特別的電影. 也不知道為什麼...

52分钟前
  • seal
  • 还行

舞踏的小女孩是亮点

55分钟前
  • Wick
  • 较差

安静得远去

58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爸爸在日本儿子的家里挥舞扫把的时候,可算是小高潮,当爸爸凌晨推开窗户看到fuji桑的时候,又是个高潮,卷心菜卷是爸爸和妈妈两人卷在一起

60分钟前
  • 会用眼
  • 还行

前半部是东京物语,中部是迷失东京,后部是胱胱片。影子跳舞不重要,只是寻求一种方式寄托内心的悲伤,发现自己失落的细节。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日本和欧洲一样让生活其中的人类变成挣扎求存,体面过活,渐渐自私变得必须。偶尔流露情绪,也只是恐惧和脆弱。虽然很yy鲁滨逊一样的帐篷,可是会被轮奸吧

1小时前
  • hill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