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蝙蝠》被震撼到了,喜欢上了男主角,虽然他长得不英俊,还有点点胖,但就是被他吸引了,为喜欢上的女人那样的不顾一切,我想说他穿黑色神服的样子特别帅。
女主角起初看起来楚楚可怜的,变成吸血鬼之后越发的冷血、残暴却又极其美艳,像一朵罂粟花,几乎说不上她的优点来,却又被她身上的一种特质所吸引,有时神经得如同孩童一般,觉得自己跟她有些像。
最喜欢影片最后的那一部分,觉得女主角嘟嘴的样子很可爱,他们相拥坐在车头上,看着远处的大海,太阳慢慢升起,他们被烧成灰烬。
女主角穿上男主角当初送给她的那双大皮鞋也随灰烬的消散落了下来,就特别的感伤起来,为他们,也为自己。
“本来我们很幸福阿。
神父。
”她幽然婉转的说道。
似乎又回到他印象里最初时的天真与宁静。
而这也是全剧最后的对白。
在那之后,血染的、波涛汹涌般的海潮,伴随大地之光,将他们彻底淹没在那片纯白的殷红中。
这结局我是意料到的。
就像很多意料到的人一样。
然而还是感到压抑。
仿佛结尾时那些在日出下奔腾潮水的无情推打,仿佛她夜不成眠赤脚跑在无人巷尾的喘息,仿佛他心怀飢渴及罪恶匍匐在盲眼神父膝下时痛苦的脸。
为什么。
我这样问自己。
是的。
在他们向彼此交付第一次的时候,他们还是那样快乐。
她一向隐藏在猪狗不如生活下的灵魂,还有他因嗜血而背离上帝的罪恶。
都在他们进入彼此的一瞬间褪散。
他舔噬著她的双脚,而她吸吮著他的手指。
那一刻他们好似都寻找到了救渡与安慰,胜却对于血液或是归宿或是一切的饥渴……就如同生命再度被点燃。
然而生命如此卑微。
人类抑或是吸血鬼都逃不过心中的那个局。
在她眼里,世界是肮脏的。
源于她被抛弃的童年,又长期沉浮在被控制、无生气、严厉的环境中。
社会心理学课上,老师讲到,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会产生两种最强烈的情绪:一是敌意,二是破坏。
弗洛伊德说,人有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人如果在欢乐的、欣欣向荣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就会产生生的本能。
相反亦反之。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她,可想而知。
所以她自残,以此来宣洩心中的痛楚。
破坏和仇恨已经成爲她本能的一部分。
而在他眼里,世界被神的恩慈所笼罩。
他愿以自己性命的付出去拯救更多可能在苦难中沦落的人。
他是孤儿,因教会的收留得以存活。
他成长为一名神职人员,一位教父。
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在人死前赦免他们忏悔的灵魂。
心中充满感恩和博爱。
所以当他们交融在一起,即使他们填补了彼此心中被爱的空缺。
也注定是场两败俱伤的悲剧。
那一刻,她贪婪的啃噬他手腕中溢出的冰冷血液。
而他也怜惜的品尝著她手腕流出的最后一丝温热。
他说,生日快乐。
重生,是他给她的最过热烈与盛大的礼物。
在她人生第一次生日的时候。
一切都开始暴露了。
她的破坏与仇恨终于在拥有强大力量之时得以挥洒。
于是她顽皮的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控制了她的一切。
而他本能的宽容她的所有罪行。
内心却已挣扎得面目全非。
当上帝赐给你异能,你敢要吗。
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要得起的。
就如同他得到了,但事情并非他所能控制。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他的力量再过强大,也还是显得那么渺小。
很早以前,他就说他不再是神父了。
结局的时候,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演绎了一场强奸未遂的戏码。
然后他笑了。
因为一切都已被拆穿。
从他故意放掉那个菲律宾女人的时候开始,他已经决定了灭亡。
然而他是既为罪恶的事实,也要让世人知道,他已和上帝无关。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他依旧是无比虔诚的。
直到死,不愿自己肮脏的血液再与圣洁有丝毫沾染。
她还是爱他的。
即使她怎么闹,怎么杀戳。
即使她跟他说,我们完了,今后一拍两散。
然而就像他对她说,你现在,是我唯一拥有的。
他又何尝不是她的全部呢。
其实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也许她还贪恋着那么些许,曾几何时的,与他相依相偎的幸福感。
只是反正到最后,他也还是和她一起的。
于是,算了。
他说,我只是想和你永远的在一起,即使是在地狱。
她靠在他的肩膀上淡淡的说。
本来我们很幸福阿,神父。
最后的最后。
那双他曾为她穿在脚上的鞋,就那样在风中坠落下来。
也许从开始,他就让她担负了她不能承受的重量。
然而。
有那么一刻,他们都曾相信。
他们的幸福,会是永恒的。
今年头几个月,韩国电影的表现完全不值一提。
大钟奖的那口破钟甚至都敲不动,原因是有提名资格的影片数量太少了。
还好随着朴赞郁和奉俊昊各自电影的上映,人们惊喜地发现,韩片的实力依然强盛。
最出色的一部无疑是奉俊昊的《母亲》,但朴赞郁的《蝙蝠》一样值得相同篇幅的用力推荐。
宣传时候,《蝙蝠》被认为是韩国版《色戒》,戛纳电影节上的声音主要集中在“更多床戏、更多血浆”上面,也有评论人士说影片是“没底弱壳”(mediocre)。
虽然反应两极化,不过还是拿到了评委会奖。
男主角宋康昊是影坛一哥,他没有梁朝伟的电眼,不过有一张亲和的大饼脸。
女主角金玉彬是新人身份,脱得大胆,人物性格古灵精怪。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东方的吸血鬼题材近乎绝迹,有的也是被拿来开涮。
韩国目前是个基督徒众多的国家,本土电影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大胆创作,影片涉及了教会、牧师、祷告、受礼等宗教元素,故事讲的是一牧师主动参加活体实验,生命垂危时输血抢救,结果被包含有吸血鬼因子的血液给救活了,堕落成一名吸血鬼。
影片讲的是吸血鬼,但呈现的效果非常之妖。
你可以说朴赞郁玩得癫狂过火,里头的荒诞、怪异和不真实更会带来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感受。
深夜里,女人光着脚在街上奔跑,男人从背后迅速跟上,冷不防把她的身体提了起来,褪去鞋子,再把女人放到了自己的鞋里面。
镜头不过半身,完全跟从人物的脚。
努力回忆了下,这大概是我在今年见过最温柔且有诗意的情爱场景,心头一暖。
这时候的男人已经具有了吸血鬼的超能力,他带着女人在屋顶上跳跃腾飞。
看多了港片的吊威亚,《蝙蝠》的飞行可以用非常规和非主流来形容。
女人视角的愉悦、两个人的关系变化,这些都让飞行产生了奇特的魔力。
看完这个电影,你反倒会觉得情欲不是太重要。
一句简单的祝你生日快乐,一个面向大海的超级结尾,《蝙蝠》都有办法让你的神经为之一震。
你见过吸血鬼躺在面包人的病床下,含着输液管吸血的放松姿态么?
或者男女做爱时,他们身体间夹了一个流着涕水的鬼魂。
《蝙蝠》有太多致命的噩梦形象,但不是把人吓破胆的那种。
电影有很大一部分灵感来自左拉的小说《红杏出墙》,偷情男女难以忍受杀人后的内心谴责,眼前出现幻觉,鬼影重重。
朴赞郁说了,这种最坏的念头落在神圣工作者上,更能实现恶魔的本质。
牧师贪恋友妻、吸血杀人,当真是万劫不复,堕落的他投向了撒旦的怀抱。
人如何面对生命和心灵的阴暗一面,这才是《蝙蝠》要说的。
【东方早报】
是个吸血鬼片也是枚不折不扣的Cult片,电影内容极其黑色怪诞,有血浆有裸露,话题上一点都不差。
如果把《蝙蝠》跟《暮光之城》、《生人勿近》放在一起,它们又代表了吸血鬼片在近年的强势回潮。
有情爱纠结,有低龄趣味,有冷感十足,特色不一。
这是朴赞郁第一部在北美院线发行放映的影片,由焦点公司经手,有人也把它跟《色,戒》相提并论。
实事求是来讲,女主角金玉彬在身板体型以及不少角度上确实跟汤唯非常相似,男主角宋康昊也有露点牺牲,更有关键的打麻将和床戏,相同点未免太多了些。
然而这部电影谈情说爱的方式可能会让很多人受不了,两人铸成大错后更被心魔玩弄于鼓掌之间,互相伤害跟折磨,无休无止,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总之,朴赞郁尽兴地玩,忘乎所以。
比起老友奉俊昊那部能让多数人击掌叫好的《母亲》,想对《蝙蝠》说声喜欢确实没那么简单了。
诡异的吸血举动、阴魂不散的亡灵,它的反常规操作会让观众难以忍受刺激,疲于应付。
当然,《蝙蝠》也有灵光一现的佳句华章,穿鞋、飞行、败露以及求死,完全属于只有朴赞郁这家伙才能做得到的点子。
可组合成一部电影,整个影片还是不对味。
《蝙蝠》不是一部破除传统的东方吸血鬼片,它还有文学著作的改编基础,朴赞郁加入自己对宗教和人性阴暗面的思考,不忘来点黑色幽默,充当调味剂,综合起来这部《蝙蝠》就真的一言难尽,无法用商业或艺术的标签来划分。
还好美国影评人对朴赞郁的才气还是赏识不已,说明白点就是无破不立,比起一部温吞电影,我倒能接受接受《蝙蝠》的肆意妄为。
如果能把玩心太重收敛一些,朴赞郁依然是个充满创新才华的实力高手。
【南都周刊】
个人认为朴赞郁最好的作品二刷《蝙蝠》完完全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
两年前看只关注到情欲戏血浆戏和没整容前的金玉彬的神态姿容。
二刷这遍被电影后半段影像表达惊呆了:神父救赎泰铢后的激吻是原始性自发性的,纯是为血液的,情和爱与之毫无瓜葛!
这是贯穿影片的一层重要结构的寓言式表现:生活中的乐趣就是一点一点占尽他人的便宜,即吸血鬼一个一个吸尽所有人的血,其他东西的意义马上就会消耗殆尽精神的爱、身体的欲也会变得虚无(这层结构就像借鉴了《色戒》的结构)。
麻将三人被杀那段爆发戏简直超过了昆汀《无耻混蛋》中的爆发戏,康友妈妈揭露时本来是紧张的氛围,观众会同情麻将三人即将被杀,接着泰铢不小心抬起椅子和故意哭叫,增添了幽默尴尬元素还缓解了紧张氛围,接着泰铢的对白又带有反讽意义不禁当观众思考并改变对麻将三人的同情态度,使接下来的虐杀不要太爽。
感觉朴赞郁真的是感情转折僵硬,感情聚不出来。
他主要是靠剧本设计设定和复杂视听和重口画面来表达情感和观念。
看到中间的时候我觉得男主好拧巴一人,他心中有信仰不愿意伤害别人,却愿意为了拯救女主而杀害她的丈夫。
这是他的第一步彻底沉沦。
前面的甘愿去当实验者,甘愿去牺牲生命,活着出来以后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恐惧到变成吸血鬼,去偷病人的血喝满足欲望,只要喝了血他体内的病毒就会治愈。
这些我都没什么触动。
我尽量把自己的视角转移到从女主的角度上看,她从来没有做错任何事,被父母抛弃,被丈夫一家人忽视侮辱,她每天晚上忍痛用剪刀扎自己的自虐行为都是她一直不断在隐忍…所以我真的还是有点不理解她晚上为什么不干脆就把丈夫杀了。
后面和男主的戏份中间夹了个脸上僵硬的微笑又惨白的丈夫…我只能说脑回路清奇,也不意外,👨拍的电影都这样。
中后期的挣扎,不忍,黑暗,血腥,爱情让人很难共情,初始于怜悯心疼的爱情真的叫爱情吗?
还是当初源自于男主保护欲?
还是他的占有欲?
很难猜中。
女主的复仇计划我还是觉得很爽的。
变成吸血鬼以后,彻底寻求自身欲望的她,才是那个不受束缚的她。
为什么我要说本质还是大男子?
女性角色,女朋友和母亲。
这部电影其实整体都是在讲男主的单独线路,从他的“神性”到“死而复活”到经历病痛以后的“沉沦”,其实都是在讲他一个人的故事而已。
女主角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故事线路,但这条路线依旧和男主角连在一起。
除去女子还有一个较重要的女性角色是女主的婆婆。
婆婆后期一直都处于旁边者的位置。
男主在大结局强行杀死了自己也强行杀了女主最后又拍男主从沉沦中幡然醒悟的故事,让男主在大结局的时候又回归了开头的“神性”,他还专门去崇拜他的人群中猥亵了一个女人。
这里我最不能理解,为什么他选择自杀还要去伤害别人?
我的理解只能是他觉得自己这一路上的事情配不上这些人的崇拜。
但也不至于这么做吧?
这也是我打低评分的原因。
最后的,自杀是他们从黑暗的杀人的血腥的世界中走向了阳光世界。
可我觉得他自杀就行了,为什么要无视女主的求生欲望?
女主并不想死。
我这里再强行理解他,他肯定是觉得自己当初杀了女主又把她复活了,所有的事情都该由他来终结,所以他又强行让女主跟他一起死…算了,强行理解也有好多不理解的地方……我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群人精神状态都好不稳定啊。
据说朴导演对这部近作的满意程度超过了以往他的任何作品,而本片也因其情欲场面被冠以韩国版《色戒》之名。
事实上《蝙蝠》的尺度根本无法同《色戒》相比,唯一一个有些竞争力的画面就是片尾宋大叔的那次露点。
脱胎于西方吸血鬼的故事,本作里的男女主角的吸血鬼形象却与传统中的那些同族们大不相同,虽然也都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虽然也必须靠吸食血液来维持生命,虽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血液来发展成员,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区别甚大。
病发时口吐脓血、浑身水泡的样子很恶心,根本不能跟西方吸血鬼那优雅而又危险的气质联系在一起,虽然男主角也很儒雅,女主角也很危险……与“复仇三部曲”相比,《蝙蝠》带给读者的刺激也许并不大,剧情方面标新立异,却远没有复仇系列那样给人以残酷的震撼;然而它所探讨的关于人现实与内在的那些矛盾,未必就没有复仇系列那样来得深刻。
区别在于,复仇系列将残酷完全暴露出来,就是要让观众感受主人公的痛苦;《蝙蝠》却不同,它反而是在用幽默的手段淡化观众的紧张情绪,被反复玩弄的,却一样是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道德问题。
2009年62届戛纳电影节【蝙蝠】 宋康昊 金玉彬 评委团奖 青龙奖 最佳女配角 金海淑《蝙蝠》。
金玉彬的美,很难形容,一直以为她是《多细胞少女》中那种安静的,忧郁的女孩形象,没想到。
本片她是如此的狂放。
看来徐静蕾在电影《当梦想照进现实》中的一句话是对的,“能当女演员的就不会有清纯的。
”之后不久,金玉彬在《高地战》再次回复清纯,演技不凡,或者说脸蛋不凡,真的很美。
本片再次重温,看了完整版,细节稍微丰富,内容也是可有可无的,但发现还是很不错的,情节连贯,虽然情感上面比较生涩,但最后一段还是很感人的,只可惜,宋康昊的角色塑造的不是很成功,好在金玉彬的戏演的真的很好。
朴赞郁的影片总是将所有情绪都积攒到最后才大爆发,而且大爆发时仍然隐忍着、遮掩着,生怕这种大爆发会失控、会殃及池鱼以及无辜人等。
于是,看这部133分的影片时,前80分钟都一度有一种朴氏江郎才尽的错觉(看《亲切的金子》时一如是),直到第二个吸血鬼的诞生。
两位彼此深爱的吸血鬼互噬对方的场景,几乎是我所看过的朴氏作品中给我最大shock的一组画面,即使OLD BOY中切舌、生食章鱼,怕也无法与之等同。
似乎也只有复仇三部曲的开篇之作中裴斗娜和申河均的几组镜头可与之等观(孩子落水、申河均石头葬姐的那组镜头,裴斗娜被宋康昊电到失禁的那组镜头)。
而在金玉彬也化身为吸血鬼之后,故事流程就渐渐变成了宋康昊的赎罪之旅和金玉彬的杀戮之行。
宋康昊赴死前特意到露营地猥亵女信徒,就是为了打破自己的神圣形象,令其他人记得自己的恶,同时也令那些人可以回归现实。
特意加入这个场景,实在是一个充满东方灵性的妙笔,失去尊严失去尊重比选择赴死更需要勇气,而宋康昊仍然去做了。
而宋康昊除了因误会家暴而错杀了申河均外,只杀过盲神父一人。
之所以杀盲神父,大抵是因为盲神父为了自己能够复明,变成吸血鬼也在所不惜的真实面目。
这种和道德相背离的利己主义,这种背叛信仰的疯狂,是宋所无法忍受的。
所以一直到死,宋会为错杀申河均而充满负罪感,会为将金玉彬变成吸血鬼令其随心所欲杀戮无辜而懊悔,但却从没为杀盲神父而自责过。
另外,最后一组镜头,身体化为飞灰,而那双定情之鞋掉落尘埃的画面,怕也只有悲天悯人而又残忍无情一如朴赞郁者,才能拍得如此令人肝肠寸断。
幻想,宗教,犯罪,爱情......众多元素混杂在一起后依然显得干净利落。
充满诗意的画面,隐喻的道具,相互吸血的cult桥段也成了爱情的意喻。
我只看了一遍,我没法认认真真的做出满意的分析,也无法写出满意的评论。
我相信我会看上不止两遍。
鞋子,见证了爱情他们爱情的起步,在结尾烧成灰烬的他们,鞋子掉落,摆成行走的形状,面朝大海,面朝升起的太阳。
充满悔恨与恨意的他,在得知杀死康友的真相后,杀死了他心爱的女人,却在最后一刻又后悔了。
他喂他自己的血,待到她复活后,说了一句:生日快乐。
这是她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有人祝她生日快乐。
结局的她,像个小女孩似的撒娇,藏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直到最后她知道没有折了,陪他一起面对死亡。
这不是贪生怕死,只是小女孩的撒娇。
仅此而已。
......每一个场景都那样精致,人性让他们从天使堕落为恶魔,爱情,又这个给了他们罪与救赎。
如此扣人心弦,又不失娱乐性。
这样的电影,不单单是艺术工作者会去研究,任何人都会为此电影着迷的。
白天与夜晚,光明与黑暗。朴赞郁永远的重口味。
朴赞郁自“复仇三部曲”之后才气全无....
嘬脚趾头露屌也不行啊,确实没有影射任何东西
垃圾的炮制
韩国导演我只认识两个 朴赞郁 奉俊昊
神父与恶妇的不伦情事,始于夜游,终于日出。清纯与放荡的一体两面在金玉彬身上表现得很好。
看完最后一场,神父的鞋子落地。恍惚间我竟觉得看了一场林俊杰的MV。“怎麼忍心斷絕,忘記我不變的誓言,我眼淚斷了線。”
2009.12.18窝在家里看的。觉得一般,可能还是不习惯韩国剧情慢悠悠的感觉,还是喜欢欧美唯美的吸血鬼,这个主角就......神父是吸血鬼,不知道基督徒们怎么想哦
男主角真难看
【A-】朴赞郁是最了解如何拍类型片的导演,Film Noir+情欲+惊悚+哥特,用最张扬的视听技法去包装此种邪恶的故事。各种变焦手法看得眼花缭乱,无论是《巴里·林登》的缓慢变焦亦或是古早邵氏武打片的快速变焦,其本质都是仿古的。朴赞郁在宗教上无比张狂,在影像上却又无比虔诚。影片整体更加接近于《亲切的金子》,都是前半场的压抑换来后半场惊艳。但朴赞郁在《蝙蝠》里的表现仍然有失水准,大量视觉奇观的引入反而显得赘余,文本上的癫狂也近乎失去底线,节奏甚至是崩坏的。只有最后半小时里朴赞郁才重新展现作为一流类型片导演所应有的水准。以同一双鞋作为爱情起始与终结的定调,也算是圆满了。
一点也不恐怖 唉 最多算是个爱情故事了
也太搞笑了吧……
导剪版;老亚男拖沓又自说自话的陷入某种宗教与道德困境,并拉上了《色,戒》的汤唯,从上海堕到了韩国(《漂流欲室》),完成了一个日式的二流三级恐怖片,不敢想象13年后在《分手的决心》里朴有多克制,才只是小儿科地埋了她,没搞这些脏兮兮的花头;这部好在男主,也就最后那段不错,伪性侵修道院前安营扎寨的女人,全是嘲讽和丑态,13年后是男女都拉垮,但是导演好多了。
男主角不行
宋康昊扭捏地三点全露,一星;音乐,一星;其他就…………
没啥感觉
期待了2年的片子 终于看到了 可惜从原来的evil=live变成了现在的thirty.看前三分之一 我觉得我这两年白等了 看到后三分之二 朴赞旭就是朴赞旭!怪诞 香艳 血腥 走投无路的宿命 这就是爱情 这片看的我想做爱
靠我以为暮光之城呢。
不如前作
没耐心。朴的才华怎么这么不温不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