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1985年
导演:陈俊彦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详细 >
导演个人最佳无疑了,胶片+黑白让摄影的质感无与伦比,几场戏份的灯光设计看到我简直浑身鸡皮疙瘩。演员表现全都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情感的建立还是有一点点不到位,不过也只是一点点而已。最后一个镜头简直美到爆炸。
有点无聊…
最后数小时几度崩溃,故事上与《只是世界尽头》相似,与其刻意放大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用无止境的争吵来填满,这样明显更好,没想到这故样cliche故事讲的那么克制温柔又细腻。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像你这样的人,我向你保证,你并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么不同。”
我们还是别消费未来了吧…我们连个1985都配不上
理解与共生。压抑的情感配黑白影像。妈妈的话和桥下的对话催泪。
就还挺无聊的
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片子,要素拉满但节奏稍弱。前面的铺垫太薄弱,桥下那段可能感动不了我吧。
厘药果
盘。黑白。艾滋病死前过圣诞节与家人朋友告别。
情绪太浓郁了,但都是郁结成块的,缺少合理的剧情铺陈与细节设计将其化开,所以直到结尾都是整个催泪包直接扔在脸上那种。感动是有的,但也是有点不情愿的感动。
从《蓝色杰伊》的角度来看,黑白相间悲喜交织的《1985》同样是一部讲述旧爱重逢的影片。但很明显,陈俊彦处理的是一个漂泊之人的乡愁。年轻时候,背起行囊,追寻自我,远走他乡。在《人来,人往》的路上,体验着《你好,再见》式的游戏或奇迹。或许有那么一刻,或许只是一袋烟的功夫,你意识到,占有你一生的事物不过就是几个人。当你即将抵达此生的终点站——再也不能继续上路继续远行的时候,当你只能转向回头,你又将如何面对这些人?如何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思曾经做过的选择和遗憾?这一切将如何结束又将如何开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陈俊彦给出的回应值得参考和借鉴:在西方文化的脸上加上一个东方式的微笑,在人类的心田再多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从《只是世界尽头》的角度来看,有时,真希望这种宽容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虽然是隐忍的氛围,但其实各种做作的感觉。。。
轴蹦题
故事设定是1985年的圣诞节,前面铺垫了这么多,他爸爸跟他的聊天、帮妈妈切菜切到手担心传染给家人,到跟Carly坦白事情原委,事实才水落石出男主得了艾滋病。男主回家过圣诞,把所有钱花在买圣诞礼物上面,见所有人最后一面,就一个人去等死了。男主的男友Leo已死。每个演员演技都可以。不常见的同志题材了,不讲爱情、不讲欲望,就单纯讲亲情:跟硬汉父亲的磨合、跟贴心母亲的不舍、前女友的感情纠葛、弟弟的鼓励。
陈俊彦的个人风格非常鲜明。看了Ciao后虽多少有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本片的定格式画面,长镜头与剪辑都多少有前者的风格。一个同性题材中不断被探讨的深沉话题,用85分钟浓缩他对亲友的告别。压抑、隐忍,从未捅破,从不坦白。可是有些答案,就在那里了。我们或不必知晓他最终如何——伤心者自有归处。
一场心照不宣的“出柜”,一次有去无回的“告别”。
光影很特别。很多时候男主眼睛都在阴影里看不清,像是一片黑色的影子盖在上面。剧里所有的不能说背后是不能被接受,不能被你爱的人接纳、认同,甚至不敢去期望被接纳。另,全片没有光,比哥谭灰暗。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黑白色使得光影的表现更突出,导演在这有着优势。但是就故事而言,演技的重要表现使得故事的地位在下降,也就平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