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位泰国姑娘的修学旅行为展开,从伊始她们在他乡异国的新奇到面对种种困境的艰辛,即为人所见生活的斑斓,也让人所见对家的思念,于此中这两位女孩的互相扶持,不仅诠释着何为梦想与成长,那所一展的闺蜜之情,亦是如此纯真而美好。
这应该算是一部友情片,一个失恋,一个学业失意。
两个女孩子说走就走的欧洲行。
外面的世界很大,谁都想出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我没有她们的决心,甚至打从影片一开始就抱着不理解的态度。
整部片子缓缓发展,有辛酸有眼泪。
还好棉遇到了丹,还好伽利略的答案让小樱不再内疚了。
片子结尾的回忆很温暖,让人羡慕啊,两个女孩子的友情。
越来越深刻。
这部电影不仅主角塑造的不错,配角在这里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有时候我们看电影单单记住的就是主角,配角很难被记住。
我喜欢这部电影里的配角。
喜欢小樱在打工餐厅里的汤姆哥。
善良的汤姆哥会照顾小樱,会帮她解围。
在异国他乡遇见一个老乡并且关心她们,无疑,她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单纯的汤姆哥每天在本子上划下竖线记录自己在欧洲的日子。
当他在为小樱她们炒辣椒送别时,被移民局的人抓走了,那时的他是微笑的。
他想回家了。
最后,他学会了用电脑,发了邮件给小樱,回到自己家乡的汤姆哥是幸福的。
喜欢古怪的猫咪太太。
她总是用她们听不懂的法语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她是可怜的,猫咪一直陪着她。
虽然她给人的感觉很不友好,但其实她是善良的。
小樱和小棉闹矛盾,小棉彻夜未归时,她和猫咪陪着小樱在外面等,直到小樱自己回房间等。
当小樱因为小棉生病敲开她的门,虽然她的表情是不在乎,但是她敲开了她们的房间送来了药片。
这让小樱为她的误解和她生气感到愧疚。
小樱在离开法国时给猫咪太太那个大大的拥抱让我感动。
那个拥抱在向我们说:爱是没有国界的。
喜欢文艺青年皮西。
他住在大大的破旧的厂房似的房子里,和朋友们在一起,他们画画,玩音乐,做艺术品,办展览,完全是一个乌托邦似的生活。
但是,它却是现实中的乌托邦。
他认为生活是需要我们享受的,没有水电供应,可以过最简单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他能很自然的发现生活带来的乐趣,会很快乐的享受生活。
这与那些天天为钱奔波的人完全不同。
我欣赏他对生活的态度。
享受生活不正是我们现在要追求的目标吗?
没有经济能力也可以简简单单地享受生活!
喜欢法比西奥的老板。
他给了她们一次机会,用和善的态度、简单的方法教会她们做事。
但是,当他发现她们在骗人时,他是气愤的,是有原则的,他一定要把小棉给抓到警察局。
这也为小棉一个人回国做了铺垫。
最后,当小樱来到这跟他道歉时,他还是扭头离开了。
我想,他应该早原谅她了,只是想给她一个教训,让她记住自己的错误。
不喜欢的理由主要有2个:一是太冗长,耐着性子看到1个小时后,就忍不住用拖的了;二是在现实生活中,我是超级讨厌小樱这种投机取巧的人了,“错了就是错了”,认个错有那么难吗?
何况真的是她错了!
泰国两个女生,小绵与小樱,好朋友,这三个字就奠定了本片的主题。
小绵甜美可爱,有点小固执,对感情很看重,把男生逼得太紧,曾经再怎么美好也避免不了分手;小樱自信潇洒,极具设计天赋,但是假冒老师签名拒不认错,成绩F掉,毕不了业。
一个爱情失意,一个学业不成。
小樱提出去国外打工旅游一段时间,小绵为了彻底忘掉男友丹,同时被出国旅游冒险的愿景所吸引,也一并同行。
她们俩,各自将自己不愿触及的过往埋葬起来。
一个将设计的画稿、获奖奖杯封藏起来,一个将与男友一起照的相片、纪念物全部扔进箱子,整装出发。
这是故事的开端。
对于泰国,片中并没有多少景色或风土人情的描述,只是稀疏平常的家庭生活,爸爸在阳台上手洗衣服,小樱过来帮忙,爸爸把洗完的衣服晾在架子上,放在烘干机前面。
也许泰国,根本不需要特意强调漂亮的风景,或是迷人的风情,它是家,好或不好,都是那唯一而独特的存在,就像爸爸嘱咐小樱的话,平淡却满含真情。
“注意身体,别生病了。
出门的话,记得多穿点衣服。
睡觉的时候,记得盖好被子。
好好照顾自己。
还有,别想太多。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永远都是重复这些话,每次打电话都要我注意身体,每次天转冷,都会发短信提醒我添衣。
我们抱怨父母唠叨,说来说去,就这几句老话,无聊得很。
但是,除了父母,还有谁这么记挂着你,只要身体好,子女快乐,父母就满足了。
伦敦初生牛犊不怕虎般地一直往前冲,下飞机发现报错时间,师姐还没有过来接机,自己看地图找过去,却遇到师姐哭得要回泰国。
房子是地下室,陈旧发霉,难闻的气味,每次用微波炉前还要把电灯关掉。
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狱,开始去泰国餐厅打工,遇到警察检查要狂奔逃亡,擦杯子点菜,笑面迎人,顾客就是上帝,老板永远是对客人好,对员工苛刻,明明错不在己也只能扛着不发脾气。
每个人出到社会,都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打磨掉锐气,小时候父母朋友全以自己为中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生活里还是有美好的事情。
比如两个人一起到处旅游,偶遇美丽的小镇,还有汤姆哥,一个年纪不小的泰国叔叔,已经偷渡来这里十多年了,善良亲切,他说“在这里的确可以赚到很多钱,但还是和家里不一样。
等我存到足够的钱,我就自己走到警察面前让他们捉我回去”。
客居他乡,想家之人,深知离家之苦,所以才在小樱出发去巴黎之前,专门炒了泰国特有的干辣椒给她,但是呛人的气味引起邻居的不安,招来了警察,汤姆哥被捕派遣回国。
虽然有点悲伤,但是汤姆哥被捉时,那笑容令人动容,像快回家的孩子般安心的微笑。
终于可以回家了。
巴黎在餐厅辛苦工作,只有微薄的薪水+共同生活产生的矛盾,小樱乱扔东西,不打扫卫生+瞒着小绵把自己的飞机票换成了单程票,一开始就不打算回去+试图让小绵与前男友恢复朋友关系,却踩到小绵的痛处,两个人就这样吵起架来,相互冷战。
第一次真正感觉到孤独。
在陌生的国度,人们说着难懂的语言,匆匆而过,无从依靠。
这时,一句母语,一声乡音,“唰”地就吊起你的神经,不由地回头寻找,快步跟上。
皮西,泰国人,他住在一幢废弃的房子,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暖气,却生活得十分自在。
小绵很喜欢皮西一帮人,自愿留下来帮忙弄舞会的事务。
一夜未归。
小樱一直很担心,大冬天的晚上在屋外等着她回来。
谁知道,小绵早上才回来,进屋后一言不发,自顾自爬上床睡觉,一点也没有解释自己昨晚一夜未归的原因。
免不了又吵一架。
直至小绵发烧病掉,两人才有了合好的契机。
小樱着急地冲去药店,用文曲星帮忙描述病情,fever,加上自己做动作模拟,you know?cough,咳咳,you know?药剂师要求得要医生处方,才能卖药。
小樱只能不断地按“please”,最后变成不甘愤怒的“fk you”。
最后还是邻居老奶奶给了她一瓶药,才使小绵平安度过。
还有逃地铁票险些被捉,小绵与皮西在街道上,用泰文写的大字报“觉得这里的人不爱微笑的,请举手”“谁想家,请拍手”,过往的路人中竟然有同胞,这一刻,过往的陌生人因着故乡的纽带而有了共通的心意。
“这么冷的天,需要人拥抱,同意的请举手”,小绵举起了手,环顾四周才发现,只有自己一人举手,与皮西相视而笑,爱情,开始萌芽。
小樱也因为舞会上的作品被一间建筑公司的老板赏识而有机会入职工作,至此,旅行的意义似乎已经实现,失恋的人找到了新的爱情,放弃学业与梦想的人有了实现理想的机会。
意大利意大利,威尼斯,神秘迷人的水上之城,独具特色的冈多拉船,华丽的歌剧面具,每每看她们游览观光时的片段,即使是用DV随便拍下的画面,也很漂亮,有一种暖暖的色调,笑容绽放其中,尤为动人。
但是,梦想还是跌入现实的,这是她们每天只吃一顿省钱进行的旅游。
机缘巧合之下,她们在一家餐厅打工,但是为了坐上昂贵的冈多拉船,小樱想出一个主意,偷偷赚餐厅的钱,投机取巧,小绵在实施中被餐厅老板逮住,送到了警察局,后被遣送回国,回巴黎与皮西见面的愿望被打碎了。
小樱觉得很对不起她,她一个人在广场上,用DV机录下了自己的道歉,对不起,我对你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对不起……米兰日子一晃过了大半时间,小樱进入了建筑公司上班,工作顺利,同事友好,乖乖买地铁票,公寓宽敞漂亮,但是,还有什么缺了。
日历上“4月29日”画上了蛋糕,那天是伽利略的生日,她与小绵曾经玩过“伽利略”游戏,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同高同时扔下,如果是同时落到地面,则愿望可以实现。
4月29日在比萨见面的约定,不能实现了吗?
比萨小樱一个人来到了比萨斜塔,发了一条短信给小绵“比萨塔真得不会倒”,你已经不生我的气了吗?
她拿出两个球从塔上扔了下去,看不到结果,嘀嘀嘀,有短信,打开一看,一张照片,小绵与皮西两人拿着大字报“谁想家,请拍手”。
泰国小樱在飞机上看着以前旅游时拍的录像,可爱搞怪的两人旅游日志,这些画面真得很美,有种任时光穿梭友情常在的幸福。
小绵举着一张“谁想念朋友,请举手”等着小樱出来,朋友,真好,回来了,你也在。
个人观点如果只是随便看看,这部片还能打个三星,为了漂亮的风景与角色。
但是,深究起来,无太大意思。
如果说被两个女生之间的友情感动,倒不如说是由她们想到自己与朋友,被自己过往的美好记忆所感动。
故事本身并无多出彩,甚至有很多牵强之处,如一定要出国打工旅游吗;等小绵回家一定要下雪天的却在屋外等吗;买药时明明可以自己说的话,为什么一定要用文曲星念呢;为了呼应伽利略的题目而从比萨斜塔上往下面扔球,不怕砸到人吗。
这部片其实是一个挺老套的故事,要出彩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但很遗憾,导演没有用心,他试图探讨许多的问题,却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捣弄出足够启发人的point。
小樱被设定为极具天赋,但是她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假冒老师签名,可以逃票,可以偷赚店里的钱,一副错不在我,拒不认错的态度。
直到最后,小绵因为她的缘故而被遣送回国也罢,导演始终没有刻画出小樱的转变,是的,她感到抱歉,她向小绵道歉,但是,“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我虽然不喜欢这句话,却不可否认它有一定道理。
伤害了再道歉,就像钉子钉下去了,即使再拔掉,还是留下窋窿。
小樱后来有做过什么吗?
影片中没有,我们也不知道,即使她后来是乖乖买票那又怎么样,她有钱,她可以住在干净漂亮的公寓,她不差地铁票这几个钱,那如果她手头紧呢,也不会逃票了吗。
难道人穷就可以犯罪吗?
这一点上,我很欣赏皮西,如果没钱就走路,边走边欣赏风景,很棒。
一个没有转变的人,为什么小绵要原谅她?
(我不否认小绵也有错)因而,结局更像是为了结局而结局,导演希望大团圆结局,但明明就是一出悲剧,以逃避开始的旅程,没有自我反省式转变,摆脱失恋只是爱上另外一个人,而他也喜欢自己,这在哪都可能遇到,出国旅游散心,只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华丽借口。
小樱,更无从说起,终究只有正视自己才能真正成长。
家,也是影片另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却也着力不足。
虽然通过汤姆哥表达了出“East and west, home is the best”的理念,也从小樱受家里影响而一直在烘干机上晾衣服的细节上,传达出异乡人对家的心心念念,但是,还差了一步,就像搔痒没搔到点,离心中感动的点还差了一步。
本身可以在小樱与爸爸之间多加笔墨的,可惜了。
那个女的因为老师没给他及格,就要偷渡到欧洲?
什么逻辑啊?
一趟旅行她就找到好工作了,几率估计比旅行中的艳遇还要低。
还有啊,好歹也是泰国大学生啊,英语就那个水平?
基本是胡扯电影。
那几个艺术家交2000罚款更扯。
两个小女孩,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旅行,与所有女生而言,都是美好而不可抗拒的字样,欧洲二字,更是充满了魔力!
我们总是会说,等未来的某一天,有时间了,有钱了,有伴儿了,有单反了,外事具备的时候,才是出发的时候。
只是,我们没想到,或许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曾经的心境,曾经美好的希冀。
电影总是美好的,某种程度上讲,小樱替我们完成了我们的梦想,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是钦羡,是渴望,是心动吧一直想去看埃菲尔,想逛很古老的欧洲小巷,很绚烂的香榭丽舍大街,想荡漾在莱茵河塞纳河的柔波里,于是,努力地学英语,学法语,也要努力的奋斗,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我可以,生活在自己的梦想里
懒人如我真的不怎么愿意写影评,但是就是想把这几部友情片区别对待。
直到没有办法陪在你身边以后才看到这本电影,这让我很是后悔。
曾经最大的梦想不是和他去旅行,而是和你。
可是没有遇到对的时间,现在想来可能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
小态小姐,我在新国好想念你。
可是没有我的时候,你也不会对我说,真他妈孤单。
不知道用什么代替我陪在你身边陪你到高考结束再见面。
没自信的时候可以代替我的声音想见我的时候可以代替我的眼睛走路的时候可以代替我的手指想哭的时候可以代替我的拥抱。
我记得好多镜头。
在地铁站一前一后的逃亡。
在巴黎文艺青年自己办的艺术展上的舞蹈。
临走前小樱跑回去给爸爸的一个拥抱和离开巴黎前给养猫的老太太的拥抱。
以及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举出的泰语牌子:觉得这里有人不爱微笑的请举手。
想家的请举手。
天冷了,需要个拥抱的请举手。
人永远不知道哪次不经意的和你说了再见以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还好还有摄像机镜头拍下的暗色调的曾经的美好。
两人住一间房的矛盾都好像那么自然那么被需要。
诶。
我想回家。
好想回家。
如果你能举着一个牌子,写着谁想念朋友,请举手。
我一定毫不犹豫奔向你。
这个比喻是产生于20岁的联想,我已经将自己归为成年人,所以青春之于我已经是一场绮丽的梦境,而我已然觉醒。
羞于在人前承认自己还相信那些细小的感动,遥远的理想,还喜欢安房直子的童话,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还想,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做一回背包客,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不管多么辛苦,途中会遇到怎样阻碍前进的困难,我们只 需要记住旅 行中完美的小细节。
现实中我们没有这样的机遇,就借电影圆自己的梦吧。
电影的名字就是一种隐喻,一开始正是被这样的名字吸引,一部青春片怎么会和作古了几个世纪的科学家扯上联系呢?
这么看下去,两个女孩子将伽利略 当做自己的精神信仰,两颗石头同时落水的声音就是命运给出的答案。
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就像青春里的一次拼图游戏,我们不知道它的确切意义,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給她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包装纸把青春像糖果一样包裹起来。
小樱,一个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女孩,没有太明晰的对错观念,幻想像伽利略一样通过一件独特的事以此证明自己。
这是青春中人的一个特点, 特立独行,不惧权威。
小棉,一个感情色彩强烈的女孩,和她的名字一样,有棉絮的简单明媚,阳光轻揉进入内里的明媚,悲伤也是会飘走的云,偶尔下点小雨,也是对心灵的滋润。
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子,步调却很一致。
蓝色天空下,她们这样承诺:我们不会抛下彼此。
旅行开始,镜头里呈现出那些我向往已久的欧式建筑,还有肆无忌惮飞翔的鸽子,这是个美好的开始。
但是不可能 一直这么美好下去,打工时要面对老板的训斥,旷职旅游回来被炒鱿鱼,还要躲避移民局的人,逃票有被抓住的危险,只能吃过期猪肉…………值得庆幸的是她们遇见了很多很棒的同胞,温暖的汤姆哥,像父辈一样关心她们,睿智的皮西,有自己一套悠闲的生活方式……她们也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旅行途中,两个女孩子也难以幸免的遇到友谊危机,樱的自我意识与棉的感情色彩产生了一次强烈的碰撞,这是两个女孩子性格反差所引起的一场战争,不过最后消弭于二人真挚的友谊。
这一次小危机的爆发反而成为两人感情进一步升华的粘合剂。
但是旅行的结局并不算完美,她们终究要为那些错误付出代价,虽然代价未免严酷,但并不致命,她们还有机会学那些暴风雨中的植物,迅速成长,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青春里的喜悦与痛苦正像弹床上的每一次跃起与坠落,二者都要经历,因为每一次跃起与坠落,都是为了让我们记住飞翔的感觉。
最后回到那个小比喻,青春正像一只小触角,一点一点的伸展,缓慢的探进我们隐秘的内心空间,不管我们的心随着时间变得怎样坚硬,我们还是能够感知它柔软的质感。
这就是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相信梦境,保留理想,但我们不会沉溺于此,我们还要阔步前进,睁大自己的眼睛,会看到那些黑暗,但是还会捕捉到黑暗中的光亮。
不少年轻人都知道跟旅行团外游,限制太多,不及自己设计行程好玩,又有人觉得旅游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参加工作假期计划(working holiday),寓工作于游历。
哦,无论如何,不要遇上恶导游和坏人就好。
《亲爱的伽利略》(Dear Galileo)是一部关于旅游与成长的泰国电影,青春感觉盎然。
片中的采妮因冒充老师签名又不肯认错因此失学、小暖太过依赖不够独立所以失恋。
于是,她们离乡别井联袂到欧洲去,几个月里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游览风光,同时找到新的方向目标、新的人生同行者。
她们二人到了伦敦、巴黎、威尼斯等地,但是导演没有大卖名胜风光,跌入符号消费的观光视角,而是,每一个地方的描写都连系到人的情感与关系。
在英国,采妮不忘弟弟要一件利物浦前锋费兰度托利斯的波衫,情急之下下车跟一个利记球迷交换衣服,虽然下一班车要几个小时才到,她们二人误打误撞随意走走又找到一座漂亮教堂。
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就将人情伦理与地理风光自然地连结起来了。
人在旅途,他乡遇上恩人,如父亲般的好人保护自己,或者在危难中邻人愿意帮上一把,当然快慰感恩。
不过,两个女孩子在巨石阵等景点乐而忘返,结果丢了工作,于是索性离开英国,转到花都巴黎,继续一边工作一边游玩。
《亲爱的伽利略》中,巴黎一段拍得特别好,重心也侧重于小暖的生活、感受与感情。
小暖与采妮闹翻了,独个儿乘搭地铁,周遭的人都说外文法语,她就感到孤独而疏离。
冷不防在车站里听见有一个男子说家乡泰语,小暖情不自禁就跟踪他了――是吧,这个小小的情节很能够表达出异地旅人的怀乡之情与敏感心境,由此也悄然将小暖的感情对象由前度转往眼前的男子,一个能够扩阔她的视野的年轻人阿东。
阿东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占领空置地方,搅艺术、办展览、尽情地享受生活。
阿东带小暖来一次巴黎一日游,导演没有让观众消费巴黎的浪漫想象,而是让巴黎衬托小暖和阿东的交往,进一步让小暖明白生活和旅行的意义。
《亲爱的伽利略》以意大利的旅程告终,故事的重心又回到采妮身上(三段体的结构必然是前呼后应的),成长的主题到了这一部份终于走向圆满。
因为犯错,采妮在威尼斯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前对着手提摄录机,流泪悔过。
如果说一边厢小暖在旅程中学懂了独立,开展了另一段感情;那么,另一边厢采妮在旅程中不单找到事业方向,人也好像成熟了――勇于面对生命中的过错与欠然,不再倔强自我,学懂了忏悔,说对不起……当代泰国电影的前途无可限量,鬼片、喜剧、拳霸片、艺术片(例如今年得康城金棕榈奖的就是泰国电影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等类型都迈向成熟了,《亲爱的伽利略》作为一部低成本青春成长电影也不错,至少,它在亲情、爱情、友情三者的刻划是深挚的,人情的味道是浓厚的。
就是真。
也许每个人都向往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去旅行 留下最美的记忆这个片子大概就讲的这样的故事 两个小女孩 在异国他乡的一些或甜蜜或辛酸的经历 其中那个比较有个性的女孩 总是有意无意的任性犯了一些错误 却阴差阳错的让另一个来承担 幸好最后也是个完满的大结局 适合年轻的朋友来看 纪念我们的友情
11-7.觉得一般呢。
想出走的,请举手!
想到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休学辞职去旅行。看到汤姆歌,看到皮西,就仿佛是看见了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在意大利,餐馆的老板说TAILAND PEOPLE IS VERY NICE。我想若是两个中国女生,还会出现这样的对话么? 或许是因为同样身处异国他乡的原因,这部电影看起来尤为喜欢。
故事、主角、画面。温暖到死。也真的只是适合女孩去看……
友情,理想,成长以及旅行,毋庸置疑的好片。小棉大萌~Copen大人V5.......
前面真是做作矫情肉麻死,片尾还行,分数居然那么高?
想旅行的请举手
总感觉泰国片演得都假假的。。。
想与我同去欧洲的人请举手!
太不靠谱了吧~
小棉太美了,新垣结衣上身啊,实在喜欢这种咧嘴笑弧度特别美的女生啊。故事和高评分都挺莫名其妙的,都是一帮渴望离家出走的无脑少女们打的分么?想不明白这两个女娃是拿了什么签证满欧洲跑打黑工的?
除了RAY叔和沿途的美丽景色。其他是在不讨我喜欢。
。。。太慢了好像
很有感觉
短发女主角是长得不错了,我喜欢,但是没事就骗人还觉得自己没错这个性格太差了,但她最后还能有好结果,真行。。。泰国片就没几个是不理想主义的,讨厌喜剧讨厌大团圆。。男主长得也太他妈约翰尼德普了吧
皮西的每句话都是经典,喜欢他的生活态度..别扯上伽利略!长的要死太拖沓了
也就开头好了那么一点,然后就……泰国人还是只擅长拍广告
这部泪点多了。。。
最喜欢的一段是小绵和皮西在街头举牌子的那一段。对于友情电影,真的是一点共鸣都没有。
我们需要勇气认错,我们需要学会成长,我们可以选择逃亡,我们需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