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儿之名

Au nom de ma fille,以我女儿之名,Bamberski: The Kalinka Case,Kalinka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塞巴斯蒂安·科赫,玛丽-乔西·克罗兹,克里斯特尔·科尼尔,利拉-萝丝·吉尔贝蒂,艾玛·贝松,克里斯蒂安·米厄特克,塞尔日·费拉德,弗雷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16

《以女儿之名》剧照

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7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8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9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0

《以女儿之名》剧情介绍

以女儿之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法国的一个真故事改编,1982年7月的一天,男主得知了女儿的死讯。他的女儿只有14岁了,在去世之前在德国和妈妈、继父一起度假。不过很快,她的死亡状况出现了疑点。生父为了女儿的真实死因跟法国法院和德国检察院纠缠了30年,但德国一直不肯引渡女儿的继父到法国进行审判,最后还是生父把他绑架到法国,才得以审判。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拉查西热血激辩社江湖告急莫妮卡·赛德隆疗愈心中的伤口公爵夫人我的秘密花园1异世界失格一群一部喜剧助产士2小吸血鬼快乐的大脚2恐怖玩具致梦想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奇情记我亲爱的小淘气致命伴旅最后一吻天大地大IT狂人特别篇太阳使者诺比特有关谎言的真相7把枪血色玫瑰震天鼓洛基第一季

《以女儿之名》长篇影评

 1 ) Kalinka

这件案子在法国非常有名:一个法国家庭,父母离异后,母亲再嫁一德国医生,也把一双儿女接去德国生活。

1982年,14岁的女儿Kalinka在德国继父家中死去,她继父向警察解释说他继女是因为中暑去世的...尸检草草进行,虽然法医看到了女孩儿私处有撕裂,血痕及白色液体,但没有详细检查,只是在报告中说死亡原因可疑...因为这位继父是很有名的医生,在当地很有声望,在政商圈很有人脉....人在法国的Kalinka生父不相信女儿就这么死去,在德国报案无果的情况下,他回法国报案,法国警方展开调查,再次尸检时发现,女孩儿的私处已经消失不见了。

1995年,法国法院以强奸致死罪判德国医生15年监禁,但德国拒绝遣送医生到法国受审...调查期间有其他德国少女报案,告德国医生给她们治疗时注射安眠药并侵犯她们,医生却说双方是自愿的...其它案件要么过了追诉期,要么没有证据,只有一例案件有证据,医生也只是被判两年缓刑...2009年,遇害女孩儿生父雇人把德国医生绑架到法国受审,引起轰动。

德国医生被判15年,现在法国监狱服刑。

此案引起了连锁效应,其中一例是一位法国富二代,有法国+摩洛哥双重国籍,父母在娱乐界人脉很广,他在巴黎指挥杀人后,潜逃回摩洛哥,摩洛哥拒绝遣送他到法国受审。

Kalinka事件后,受害人的父亲,也是法国有名的赛车手,通过媒体威胁要以同样的方式绑架他回法国受审。

几天后,摩洛哥乖乖地把他送回了法国...

 2 ) 一个人的战役

你爱自己的女儿吗?

当然!

你会为了她去战斗吗?

当然!

如果穷尽一生呢?

如果孤身一人呢?

没有人能回答这样的假设性问题,尽管我们都确认我们真的爱自己的血脉。

可生活的打磨让人无从想象,因此电影里这个真实故事,叫做女儿之名,他沉静讲述的这个父亲四十年的斗争深深打动人心。

14岁的女儿在母亲的家中意外死去,欲盖弥彰的证据都指向了继父,甚至是一起奸杀案。

然而,因为身处两个不同的国家,作为医生的继父,一边很好的隐藏了尸检证据,一边又利用关系从中阻挠,始终躲多了法律的制裁,而这个父亲用了整整四十年还原事情的真相,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影片的讲述克制而冷静,没有任何的洒狗血,哭天抢地的戏剧加工,全部都是真实世界里无处呼喊的疼痛。

全片情绪最强烈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个父亲在得知女儿死去的那个瞬间,可是这里没有一句台词,只是这个父亲接了电话,痛哭,在他女朋友的怀里。

然后,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和无奈。

他在德国散发小传单,被警方制裁的时候,只是勾着背,安静的坐在走廊,安静的等待律师处理这一切。

他的父亲劝他放弃这艰难的复仇路,只是安静的坐在家庭聚会的一边,长椅上,阳光正好,没有争执,只是希望他对生活现有的一切好一点。

当女朋友离开他的时候,他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雨很大,只是那个女人坚决离开,没有回头。

甚至,他女儿的母亲都不能支持他的做法,但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没有你死我活的争执,只是一次次坚持,一次次争取。

你以为这场战役里的对手,仅仅是那个凶手,是两个国家的法制?

还有没有一个人支持的孤独?

这就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

没有号角,没有硝烟,也没有流血,可是我真的为他感到疼。

真实世界里的疼都是那些说不的,那些喊不出来的,他不仅仅是在人最脆弱的地方,他也在人的铠甲上。

他在律师面前准确说出法律条文。

他在劫匪那里求得帮助。

他在最后胜利的时候,只是带了鲜花去女儿的墓地,说了句,你四十岁了,我很想你。

你爱自己的女儿吗?

你会每天都说这件事吗?

你会为她争斗吗?

你会每天宣誓吗?

我们每天平凡的生活里,都是把真切的感情,巨大的孤独和痛苦深深埋藏,然后踽踽独行。

这个电影的精彩是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更是电影人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在讲述他。

我们可能不会身在故事里,我们却在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战役。

 3 ) 父爱深沉决绝

父爱无声却很深沉,内敛但却决绝。

不惜一切代价,三十年间从不放弃,只为女儿临别时的笑靥如花。

30年后父亲在女儿墓碑前说“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真的泪奔。

与其说继父禽兽不如,不得不说其母亦可诛。

傻母独行,只在乎自己的人,不配得到别人的爱傻母:Daniele Gonnin,好像是位律师,具体未经查证。

一直袒护医生,对女儿的死不太在乎,直到审判时才认清禽兽医生的真面目抚养权:当初孩子的抚养权,是判给女方的,所以女儿其实和禽兽医生相处的时间更多。

 4 ) 一位父亲用生命为女儿写了30年的情书

去年,国内虐童事件频频被曝光。

我们开始关注关于幼童、未成年的灰暗地带。

然而,公众的关注只是一种开始,那些经历过未成年性侵、虐童的家庭之后的故事呢?

没有人能想到他们经历了什么。

杉姐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是一部足以让人心头震颤的作品。

见证了一个父亲为被强奸女儿奋战的30年——《以女儿之名》(我的女儿卡琳卡)豆瓣评分8·2,评论数没有超过3000。

番茄君告诉杉姐,这部电影的热度不够,很有可能你写完文章,没人看。

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杉姐想把好电影推荐给你的冲动!

毕竟,有些文章的存在不是为了流量。

电影改编自一起轰动一时的法国案件,杉姐下面讲到的这个故事,是一段完全不虚构的真人真事。

故事开始于1974年,妻子向丈夫介绍女儿卡琳卡同班同学的父亲科拜医生。

这位科拜医生外表出众、身材高挑。

格调不俗,和卡琳卡的母亲经常谈论音乐。

还热情地向卡琳卡的父母发出聚会的邀请。

这位科拜医生无论言谈举止、生活情趣、还是人格魅力都比男主卡琳卡的父亲更胜一筹。

两个男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卡琳卡的父亲忙于工作,与妻子聚少离多。

很快,卡琳卡的母亲疯狂的爱上了科拜医生。

而这一切,也被明眼的父亲发现了。

妻子表示自己并不爱科拜医生,只是一时难以抵抗,并衷心希望以后还能做他的妻子。

丈夫也非常宽容的捧起了妻子的手表示原谅,条件是全家人离开现在的居住地。

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但丈夫还是撞见了去酒店与科拜医生乱来的妻子。

两个人的婚姻就此结束。

女儿卡琳卡与弟弟全都由父亲抚养,留在法国。

母亲则和科拜医生住在德国,过着上流人士的生活。

8年后,14岁的卡琳卡和儿子去母亲那里度假。

父亲也找到了新的爱情,趁此机会与恋人去海滩度假。

没想到,前妻的一通电话再次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女儿卡琳卡死了。

坐在女儿墓碑旁的父亲呆若木鸡,整个人就像死过去一样。

科拜医生把女儿的死因解释为中暑。

但父亲始终心生疑惑。

因为需要遣送遗体,女儿需要被尸检。

父亲每日等待着从德国寄来的尸检报告,报告寄过来了之后他马上找到了一位德语翻译。

翻译的结果是让人震惊的。

女儿卡琳卡的身上有淤青、死亡当天注射了处方药物铁剂、兴奋剂、强心剂、降压剂。

更骇人的是,女儿私处有明显损伤,并且有性行为痕迹。

尸检报告最后给出的结果是:无法判定卡琳卡的死因。

一个14岁的女孩忽然死亡,私密部位还有损伤的情况下,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怀疑是否有被性侵害吗?

父亲马上找到了生物学的教授来分析尸检报告,教授非常确定的告诉他,当时的性行为很可能与女儿的死有关。

教授还奉劝父亲,这是一场无证可取的官司。

最好的办法就是:烧了这份资料然后忘记它。

但父亲无法遗忘,为了女儿他选择了铭记这份痛苦。

父亲跑到德国去上诉,但是法院给出的回答是,案件已经结束,无法上诉。

父亲跑到了大街上发传单,希望能得到舆论的支持。

结果是,父亲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抓走了。

父亲再次拿起法律武器,这次他找到了一位得力助手,一位律师。

律师提议开棺验尸,再次取证。

结果是,卡琳卡的生殖器官全部被摘空了。

自己取样不成功,他们就和德国相关部门沟通,希望得到第一次验尸时的取样。

结果是,卡琳卡被因为注射而陷入昏迷,结果被自己的异物呛到窒息。

法国法庭因此判处科拜医生监禁15年,虽然这已经是减半的的处罚。

但这是一个父亲用了痛苦的13年,换来的对坏人的惩罚。

13年与15年几乎是一段相等的时间了。

然而,科拜最终因为德国方面的施压、法国不想惹麻烦没能来法国服刑。

父亲只能再次求助舆论。

结果仍然是科拜逍遥法外。

终于,在卡琳卡被奸杀后的第15年后,父亲接到德国记者的电话。

科拜因为强奸16岁女病患被告上法庭。

父亲坚持要亲眼看到科拜被法律制裁。

被强奸的女病患在法庭上陈述了自己被强奸的经历。

父亲仿佛看到了女儿凯琳卡被强奸的现场。

呕吐不止。

德国法庭判处科拜监禁2年,但因其有悔改之意,判处停止事业2年缓刑。

科拜再次被释放。

但这次之后,科拜2年内都不能在德国境内行医,他只得跑到周边国家。

父亲利用这个机会, 跑遍了德国边境的每个邮局,给他们寄送科拜的国际通缉令。

这样,科拜就可以在没有德国保护的情况下被引渡到法国服刑。

父亲切实跑遍了每个边境邮局,科拜也确实成功被逮捕。

但他最终没被引渡到法国。

此时的父亲已经几近疯狂,他向总理写信,请求动用整个内阁的力量逮捕科拜。

向律师申请状告全部贪污渎职、懦弱无用的法官。

一个疯狂的父亲,为了女儿想把全世界都告上法庭。

这种心情有多少人能理解。

如果不是穷途末路、绝望到死,又怎么会有全世界都背叛了自己的感觉。

那位法国最怪异也最仗义的律师终究熬白了头发、敖干了斗志,决定不再参与卡琳卡的案子。

还有离婚后始终陪伴在父亲身边的那位女士,她没有前妻的美貌,但她温和、睿智、且忠于他。

但这位女士终究留下了空空的衣柜,决定不再回来。

陪伴在卡琳卡父亲身边的10几年,她们每次的庆祝和约会都与这位女士无关。

父亲虽然是个好男人,却无法答应这位女士再生一个孩子的请求。

两个人在一起时父亲经常是沉默的、痛苦的。

只有卡琳卡的案子有进展时,他才疯狂的像个小伙子。

有一次,父亲甚至因为案子有了新的进展冒着大雨来敲她的门。

因为父亲难以想象的坚持,陪伴在他身边的律师、恋人都成了有故事的人,以至于有人提出这里的每个人物都可以再拍一部电影。

卡琳卡的母亲,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过多的表达过自己的内心,她自始至终认为这是卡琳卡父亲为了复仇对科拜医生的诬陷。

所有的盟友都离开了他。

按照法国法律,在卡琳卡死亡30年后(即2012年)还不能将科拜医生绳之以法的话,此案便过了追诉期,届时科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逍遥法外了。

在这样一个退无可退的时刻。

父亲想出来了一个最愚蠢也最有效的办法。

他雇了两个黑帮,把科拜绑架到了法国。

为此,他花了约23000欧元,请来几个科索沃人实施计划。

绑匪把科拜打晕后,马上报警说这里有一个被法国通缉的强奸犯。

2009年,科拜在法国被判刑15年。

恶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父亲也因面临着教唆绑架罪被判处15年。

至此,一段30年的恩怨告终。

这时的父亲已经是一位72岁的老人。

30年来他没有正常生活、丢掉工作、气跑了恋人、律师......30年来他精通了法国法律、德国法律、国际法。

整部影片十分克制,本该大煽特煽的地方都尽量的缩短了时间、拉远了镜头。

这就是父爱的深沉啊!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文森特·贾洪精心挑选的每位演员都与原型十分相似。

(卡琳卡、父亲、弟弟)不光父亲的形象相似,就连陪伴在父亲身边的那位伟大的律师也做到了神还原。

入狱前的父亲再次来到女儿的墓地。

站在墓园内的父亲前景是栏杆,正如镜头中的暗示,30年来他生活在自己的牢笼里。

他像完成作业的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对女儿说了这段话: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但我丝毫不后悔而影片的最后,镜头再次回到父亲当年目送卡琳卡登机去德国的画面。

成为整部电影让人泪崩的高潮段落,忙着打官司的父亲一直没有时间流露自己的感情,他把自己活成了假面人。

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说出“我很想你”这句话时,一个父亲的无限温柔在压抑了30年之后凶猛又缓缓的倾泻,杉姐一时间被这股力量震撼到哑口无言。

原来在父亲的心中,女儿从未离开。

为了守护女儿的笑靥如花,父亲用了30年的时间写下这封情书。

所有坚持的时刻、不放弃的时刻、绝望的时刻,都深深侵染着这位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女儿是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私情,女儿是父亲在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软肋。

王朔曾在书中,写过这样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的汉子,在面对女儿时都变成了慈父。

你从宇宙的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

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

——《致女儿书》小时候的我们很浪漫,每个女孩都想离开家门、穷其一生想找一位守护者。

但很多时候,我们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永远视你为公主的人,只有自己的父亲。

只要你有需要,他永远为你而战!

不管是帅气的当年,还是白发苍苍的现在。

(杉姐又把自己写哭了)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电影烂番茄》,作者:杉姐,转载和作请豆邮或者微信公众平台(《1895电影评论》(id:aizai1895))留言

 5 ) 这场战役,我为你而打

当司法无法维护我们的权益时,普通公民可以作何选择?

于是有人站起来说,那我就做一个父亲可以做的全部。

《以女儿之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问,一答。

原著《Pour que justice te soit rendue》是邦贝奇先生自己的作品,14岁的女儿卡琳卡在异国被杀,从1982年到2009年,他用半生时间去寻求一种正义,一个审判。

书籍出版后,他被称为“papa combatant(战士爸爸)”。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从父亲的角度,由开始的疑惑到中途突破种种困难的抗争再到最后走投无路的极端绑架。

有一幕让我浑身生出寒意:“好人”坐在去警局的车上,而“坏人”却被送往医院,两辆车分道扬镳。

明明是“好人”,为什么会落得这个结局?

我们该去怨恨谁?

警察的不作为?

官员的互相包庇官官相护?

还是整个司法制度的冗杂,司法体系的不作为?

这是电影留给观众的思考之一。

而另一个更深刻的思考是,主人公邦贝奇先生作为普通公民,在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他熬白了头发,熬花了眼睛,他发过传单去过相邻所有边界写过无数封信,他撞得头破血流失去所有,他绝望过,愤怒过,他甚至绑架完罪犯没有处决他而是报了警,他始终恪守着公民责任,他希望用法律换以公道,他在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司法正义。

可司法又是如何答复公民权益的?

判了15年,罪名是过失杀人,强暴罪没有成立。

我想到了龙应台先生在《野火》里说过的苏格拉底的故事:苏老头被判死刑时对劝他逃狱的朋友说,雅典政府以“妖言惑众”判我死刑并不合理,但我逃狱就破坏了雅典的法制,那就等于以其人之恶还治其人,我自己便也错了。

因为两恶终不能归为一善。

苏老头最终吞了毒药。

龙先生说,法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使齿不尖牙不利的渺小个人也获得保证。

可是,当制度无法保护个人的时候,我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邦贝奇先生毫无疑问是勇敢的。

他也是幸运的,遇到了热心的翻译,遇到了虽然疲惫不堪但仍愿意与他进退的怪律师。

在做父亲的这条道路上,他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他打了一场二十七年的仗,为了女儿。

我想到了那些最近常在热搜上的幼儿园家长。

我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更希望邦贝奇先生的故事可以鼓励到他们。

因为真相永远是客观的,它不容许被篡改,也不会消失,我们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即使手无寸铁,即使需要很长时间,即使前方铁壁铜墙,为了真相的抗争永远光荣。

而更多人,事件外围的我们应该去变成“翻译”“律师”,用发声去帮助为了正义和真相去抗争的人们,用水滴汇成江河的力量让每一个“战士爸爸”决定站出来的那一刻,便有了力量。

最后,当一个制度无法保护个人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最大的保护不是亵渎制度,挑战制度,而是改变制度。

这是邦贝奇先生的选择,也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6 ) 有感而发

“我遵守了对你的承诺”想起大学时有一次和老爸打电话,他好像有点喝醉了,又那天情绪比较外放地和我说,“如果有人伤害了,你爸就算拼了老命也要让他还回来”是很感动,但也觉得这种事太遥远,我不想自己发生什么意外让他们这个年纪还要因为我拼命。

不过这种满满的安全感,是后来看到网上一种扎心测试,说如果你消失了会不会有人满世界找你时,我都很笃定我爸妈会。

(说来卑微,可能这就是单身狗吧☹️)另外就是关于司法公正。

我看过类似的《一个母亲的复仇》,当你所遵守的法律体系不能保护你,或者因为漏洞无法保护你时,我是不太反对以克制的手段动用私刑(对不起我是法学生我不应该这样,可就是因为我是法学生我更知道有一些正义在法律层面的无能为力,比如政治、金钱、地位)。

但是像男主这样一直用司法的力量,最后也还是不得不采用绑架的手段解决引渡条约的问题。

总体来说已经是司法补漏的典范了,他们这种人,是真正在推动司法进步的呀,致敬!

 7 ) 2021.04.25

Cette bataille, je la combat pour toi.Aujourdhui, tu as 44 ans. Tu me manque.法语的学习还是有点效果的,我发现自己能听懂一些了,开心。

打字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一个例句。

Il est verf, et sa epouse lui manque beaucoup. 这个例句时刻提醒我法语词汇阴阳性的用法。

从父女二人在机场告别就开始落泪了,也不知道为啥。

 8 ) 杂聊几句

1真实故事改编,法国1982年7月发生在一位父亲身上的故事,他突然得知远在德国的女儿的死讯,面对前妻与女儿继父的重重疑点,他竟花了30年,与这对夫妻、与法国法院、与德国检察院、与律师、与法官、与警察、与形形色色的人不断纠缠,自己的人生也从那一刻按下暂停键。

2没有迟到的正义,迟到的不叫正义,那部分只能算是利息。

3犯罪的人在逍遥,受伤的人在磨难,转机在于,犯罪之人继续犯罪。

4女性要复述被性侵的经过,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5母亲是个疯子,她绝对是已经疯了。

6“如果你还在,今年44岁了。

”这句话泪目了。

或许我会是爷爷,我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一段父女情,是可以真切感受到温度的那种。

——2022.12.21看完《以女儿之名》

 9 ) 父爱如山

看完百感交集。

年仅14岁的女儿跟随生母在继父家中度假时,被禽兽继父奸杀,亲生父亲历经30年的各种起诉、申诉、媒体曝光、向司法部长施压、雇黑帮将禽兽继父绑架回法国受审,在无死刑制度的法国,最终以蓄意暴力过失杀人罪将禽兽继父入罪判处15年监禁。

看完之后,泪流满面。

父爱如山,为了让奸杀女儿的凶手得到应有的惩处,他从40岁追到70岁,从满头青丝追到两鬓斑白,从中产之家追到积蓄耗尽,尽管儿子不理解、前妻骂他老疯子、等了他十几年的深爱他的茜茜尔无奈离开,最终,他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在法国司法制度下能给到英年早逝的女儿的正义,终于可以孤独一人在墓园对女儿说:“今天,你就44岁了。

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

”关于无死刑国家的司法制度,我真的难以理解。

迷奸致死这么重的罪只判15年,而且居然最后撤销了强奸罪的控诉,罪名仅是过失杀人罪。

又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普通公民需要花上三分之一的生命,才能讨回公道?

我很赞同影片中的那句话——绑架的歹徒们替法国司法制度做了他们本应做的事。

当国家公法无法给公民以公平正义、无法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时,就会逼着公民自救甚至不惜动用私刑。

看电影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是他,很可能会选择手刃禽兽,才监禁15年,远不足以告慰女儿的在天之灵以及一众受害女子。

关于茜茜尔。

从男主开始踏上追凶之路,我便开始担心茜茜尔哪天会无法忍受最终离他而去。

非常理解茜茜尔的感受,为女报仇自然应该,但眼前的这个人几乎看不见一直跟在他身后的自己,几乎看不见还活着的还在乎他的人,几乎看不见生活的其他事情,那是一种怎样绝望的等待。

茜茜尔等了他十几年,从不到30等到40岁,绝望了,真的无法再等。

她离开时,我从心里觉得悲凉、难过和唏嘘。

关于儿子。

我想他并非不希望为姐姐讨回公道,只是,他如茜茜尔一般,受够了父亲眼里只有姐姐的冤案、只有姐姐的复仇,受够了父亲看不见就站在他身边的、仍然活着的自己,所以才会对父亲表现出不耐烦和疏离。

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和姐姐得以沉冤昭雪时他的由衷高兴和松快之情。

关于前妻。

我太震惊了,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母亲,对女儿的死相当淡漠,盲目相信现任丈夫的所有说辞,甚至跟现任丈夫一起保持沉默、阻碍案件的侦办,在最终审判时才肯相信自己婚内出轨、拆解家庭换来的丈夫竟然如此禽兽不如,有网友说得对,这是她应得的结局而已,一个只在乎自己的人,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同为人父母,我非常理解这位父亲的做法。

都说父爱如山,那是一份怎样沉甸甸的爱。

观影感受给四星,父爱题材加多一星。

 10 ) 以女儿之名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关于父女情,不如说更多的是对世界司法机关和权力机构的真实写照。

一位父亲,为被继父性侵而亡的女儿,奔波三十年,只为得到一个正义公平的结果,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不求多,只求应有。

中间经历了各种坎坷和波折,被两国的高层不停地打压,现任妻子离他而去。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用各种自己的办法为女儿平反,比如去德国的各个街道发罪犯的信息,去德国周围的城市的每个医院和入境处发布罪犯的国际逮捕令,去美国用绑架的方法引发媒体的注意扩大事件影响力,等等。

30年的等待和奔波,没有辜负他,正义和公平仍然是占上风的。

看的过程中很多社会事件在脑海中闪过。

鲍毓明性侵案,司法机关的漏洞,权力机构的控制;杭州杀妻案,利用媒体进行渲染扩大事件影响力从来为破案助力.......果然,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以女儿之名》短评

故事的确有点太短了 没有介绍清楚背景 有点云里雾里,而且刑罚也太轻了吧,也看到了人性的丑陋,这个医生真的太变态了,愿爱与正义环绕,为什么德国不引渡这个犯人,留着杀害更多的人吗!!剧里的爸爸真的强大,这就是亲人之爱吧

5分钟前
  • NicoLe
  • 较差

看的气死。为什么让这人渣接受该有的惩罚这么困难?

7分钟前
  • 不打上单不打野
  • 较差

部分角色的设定好刻板印象😅

11分钟前
  • Ykerman
  • 还行

她妈是🐷脑壳?

12分钟前
  • 孟克柔🌈
  • 还行

21:9【百度网盘】画质一般

14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力荐

不弄死?

19分钟前
  • AgathaChristie
  • 很差

本来挺有力量的一个真实故事,结果被拍成了毫无亮点的流水账,不断跳跃的时间线使得叙事更像是在走流程。法律与人道在量刑上的碰撞,跨国司法的壁垒背后也是对欧洲一体化的需求。三十年的不懈坚持,只为女儿能够好好安息。正义从来都是要争取的,伟大的父爱令人感动。

23分钟前
  • 德里克
  • 较差

有时候我特别奇怪有些女人她的大脑到底是什么构造的?男人情欲尽然会比自己惨死的亲生女儿还要重要,简直是侮辱“母亲”这两个字。在这个电影里比起那个禽兽继父更让我愤怒的是卡琳卡所谓的“亲生母亲”。司法的黑暗和牵扯的一些政治问题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光亮。父亲的坚韧与伟大让人深感敬佩,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0年?“今年你应该44岁了,我很想你!”从头到尾很克制的情绪一下子崩坏了,瞬间泪流满面。

2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真实事件改编,用了三十年时间为女儿寻回公道。

28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30年,我为你而战。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执着的父亲,愚蠢逃避的母亲,逍遥法外的禽兽,凶手最终得到审判,但是迟来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33分钟前
  • 安大帅
  • 推荐

“今天,你就44岁了。”真实又充满悲伤的电影,女儿被禽兽奸杀,父亲四处奔走寻求正义,坚持不懈了大半辈子才等到正义的到来,孤独一人在墓园为女儿献花,那是父爱的身影。“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

37分钟前
  • 沙客
  • 推荐

绑架与杀掉,仅一线之隔。

39分钟前
  • 神哥
  • 力荐

哎爸爸好伟大 当法律无能的时候 真的要气死人 还有女孩的妈妈 也太恶心了 出轨不说吧还死不要脸不承认事实说什么女儿的死是时间到了 怎么会有这么辣鸡的母亲...

42分钟前
  • 日落可以慢半拍
  • 推荐

有一个好爸爸,还有蠢到极致的妈妈。人生流水账,人生。

46分钟前
  • 箫亦与申白
  • 推荐

很牛逼的故事,但是被法国人拍的索然无味

47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伟大的父亲。

51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乏味

54分钟前
  • 卷心人
  • 较差

这个世界最不缺乏就是真实事件,但却没有多少足够包容的心来承受这一切。

55分钟前
  • 云童
  • 还行

故事本身比电影叙述触动人

58分钟前
  • 梦鹿
  • 较差

故事讲得还可以,但人物表现差了一些,父亲从开始到结束自身的人物没有转变,从戏剧表现力上看欠缺了。佩服真实事件中的父亲,真执着。

1小时前
  • onl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