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没看过原著。
而且,看到90分钟以后就受不了了,有用快进。
再次,演员确实肯定一定演的很好,毋庸置疑。
但是希和子这个角色真的太让我讨厌了……所以看得心烦。
是的,她确实对小孩很好,很母爱。
然后呢,看到她跟小孩在一起越幸福越开心就想到人家亲生妈妈得有多惨啊!
整个故事里面最大的受害者是亲妈好吧!
老公出轨,小三想上位,最后还把自己孩子给拐了!
太惨了好吧!!!!!
你不能生了可以去领养嘛!!!
拐带小孩算什么,而且觉得自己很爱薰,那还不是带着她东躲西藏?
这是为孩子好吗?
说白了就是自私吧!!!
最后在小豆岛,被拍了照片上了报纸,就想带孩子跑路。
人家小姑娘刚刚在这里过习惯好不好!
交了朋友好不好!
薰亲口说了不要走了不想换地方好不好!
丫不是还是准备骗了她然后跑路?
这是爱孩子吗?
我不觉得,这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想要一个小孩,想自己开心,太自私了。
值得原谅个屁。
电影《第八日的蝉》讲了一个让男人汗颜,让女人醒悟的故事。
一个注定终生无法成为母亲的女人,为了完成救赎走向重生,犯了一次必须要犯的罪。
永作博美饰演的野野宫希和子是一个“小三”。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她们在道德上饱受煎熬,在法律上也没有名分,但是从未想过离开男人,男人就是她们的一切。
小三很少有修成正果的:爱上男人,奉献身体,孕育生命,被迫堕胎,被男人抛弃,然后自暴自弃。。。。
她们为了为了男人舍弃了一切,最终还要面临被无情抛弃的命运。
野野宫希和子怀孕了,但是那个已经有了妻室的男人迫使她杀掉了这个还没有见过世界一面的孩子。
她也因此这一辈子再也无法怀孕了,也许这是上天的惩罚。
她是被命运选中的那个人,这一生都无法成为母亲。
都是因为男人。
野野宫希和子之所以在法庭上只是对男人一家表示了感谢但丝毫没有谢罪的意思,是因为这场犯罪完全因为男人而起。
她不想这一辈子都做一个被命运诅咒和玩弄的女人,她选择了反抗。
你无法想象,在她弱小的身体里里,蕴藏着怎样巨大的能量与勇气,可以让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因之汗颜沉默。
当医生告诉她你这辈子都无法成为母亲时,当男人的老婆挺着肚子满怀恶意地对她说“你就是个空壳子”,当那个暴雨的清晨,她在男人温馨的家里看到那个天使一样的婴儿对自己微笑时,她已明白自己悲剧的宿命,就是不甘心而已。
是这个婴儿天使般的笑容一瞬间融化了她冰冷绝望的心,让她重新燃起了成为母亲的信念,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与小薰的相遇,是她人生的转机。
那双澄澈干净的眼睛仿佛在说:“带我走吧。
”她给婴儿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小薰。
希望在有她的未来,她们的生活是温馨幸福的。
如果命运已经折断了你的翅膀,你也注定无法改变黑暗的未来,那为什么不借一双翅膀飞翔很久后再坠落?
她只是借了别人的孩子圆一个梦想,不想在黑暗中度过余生。
她也不是没有想到这么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她已经无法回头。
于是,接下来,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行为都在这个岛国上发生。
谁也不会相信野野宫希和子这样一个弱女子能避开法律和世俗,四处流浪,隐姓埋名4年,隐忍坚强地小心养育呵护着一个生命。
这世上最不需要解释的行为,就是爱了。
而母爱是这个世上最极致的爱,最疯狂最深沉。
即使这个孩子不是亲生的,即使她要背负世俗最恶毒的骂名要面对法律最残忍的制裁,即使弱小的她要一个人带着孩子在黑暗中摸索着艰难地走下去。
在和小薰相处的这四年里,虽然她吃尽苦头,但是也的的确确拥有了孩子带来的那种小幸福,她越来越像一个母亲,小薰也越来越依赖她。
在逃出天使之家后,她背着小薰一起走在夏夜空旷的森林里,“母女”一起仰望星空哼唱着《小星星》,俩人满脸都是爱的光芒和幸福的憧憬。
看到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幸福的一对母女,而且比一般母女还要亲密。
她是用生命在深深爱着这个孩子,她要把最好的回忆都给小薰,陪她一起看大海、星星、樱花。。。
失去的东西,人才会想倍加珍惜。
特别对于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而言。
小薰在这四年里感受到的是最真实最温暖最体贴的母爱。
所以,在最后回归亲生母亲身边后,反倒觉得是在陌生人家里。
在母女俩人即将奔赴新的逃亡之旅时,她特意带着小薰去了照相馆,照了她们俩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正式合影。
她隐隐预感到命运的审判即将来临,这四年提心吊胆的逃亡,她也已经倦了。
所以,她需要一张照片来为自己和小薰这段“母女之情”证明。
在看到忽然出现在港口的警察时,她平静地让小薰去路旁等她,因为她害怕小薰知道了难过。
她眼含热泪大声地恳求警察:“这孩子还没有吃饭。
谢谢!
”旁边是小薰撕心裂肺的哭声。
她自始至终都是面带微笑的。
她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救赎之旅。
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母爱的电影,倒不如说是一个被命运诅咒的弱女子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反抗命运最终实现做母亲的梦想的故事。
即使最终被法律制裁,被世俗唾骂,她都无所畏惧,因为她已经成功了。
起码她知道做一个母亲是什么感觉,如何照顾爱护一个小生命。
即使在接下来的人生里面依然是漆黑一片,但是有这道光芒就已经足够支持她活下去了。
自然,这部电影的初衷不是让无法怀孕的小三都去偷盗诱拐情人的孩子圆自己的妈妈梦。
而是想告诉那些看不到明天和希望的人,其实,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黑暗,希望的光芒就藏在你的心里。
勇敢地砸碎命运的枷锁,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即使追求幸福的道路异常艰辛,幸福的时光又那么短暂。
蝉的幸福时光据说只有7天,7天后就是永远的沉睡。
而活到了第8天的蝉毕竟是少数,它也许会很孤独,但是也许会看到很多很美好的风景,那些7日之蝉所看不到的。
而这就是梦想的价值:孤独绝美。
写出这样的标题,可能很多人无法认同。
但是我回顾整部影片,确实有这样的感受。
在观看电影之前,我已读过原著。
相比之下,原著着重展现了希和子带着别人的孩子四处逃亡,隐姓埋名努力生存下去的惊慌,恐惧以及孩子给她带来的快乐希望。
电影同时从多条线索出发,一方面是希和子和孩子的结局,孩子家庭的破解,孩子长大后的境遇同时展开。
表现了希和子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对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一生的伤害。
希和子与有家室的男人有不正当的关系,被骗打掉孩子也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在看到情人与妻子的孩子之后,希和子有了新的希望。
她抱走了这个孩子是出于报复,愤怒,喜爱。
孩子给她的生活带来希望,也带来了不安忐忑。
她带着孩子四处逃亡,怕被别人认出来。
虽然日子清苦,但是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在海岛上,希和子知道自己与这个孩子缘分将尽时,拼尽力气回头说这个孩子还没有吃晚饭。
希和子无疑是爱这个孩子的,但是她的爱也是自私的。
她只想占有这个孩子,却剥夺了孩子原有的完整家庭。
即使在孩子回归家庭之后,她也无法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
与父母的疏远陌生让父母与孩子都痛苦万分。
记得孩子生母在唱歌之后崩溃,声嘶力竭,吓到了孩子,她跪在床上一直说妈妈对不起对不起。
然而,这种疏远隔离始终无法弥补。
孩子早早与父母分离并走上了和养母同样的路。
她和有妇之夫来往,并有了孩子。
然而她的内心是复杂矛盾的。
她说自己恨那个女魔头,恨她夺走了自己幸福的生活,让自己处于不幸之中。
但是对她来说她一直怀念那四年的时光,与养母二人相依为命,但是幸福快乐。
在影片最后,孩子终于解开心结,放下过去,勇敢面对未来。
原来期望会不会和养母再次见面,最后也并没有。
我觉得这也是导演的想法,即使是爱也会有伤害,即使解开心结也再也不能回到过去。
孩子是无辜也是不幸的,她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却要因为父辈的错误背负一生的痛苦,无法拥有正常人的生活。
影片着重从女性视角出发,弱化男性的作用。
然而男性的错误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第八日的蝉是养母是女儿,始终背负着不幸。
我无法认同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不好看,而是因为它跑偏了。
当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评论中说,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没有错时,我瞬间感到,我的三观,受到了强力地冲击!!!
咣啷一声巨响!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美化技再一次成功地施展了出来。
毕竟,连侵略战争这种level都难不倒他们,美化些不正常的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也在想,是啊,人类的情感,并不是全靠血缘关系来坚固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能够接受他们的做法,并为之感动,而不是切齿。
在这部电影中,唯一没有错的是孩子。
可孩子在错误捅出的篓子面前,却无法逃开,甚至要比其他人承受得更多。
电影里没有交代这个错误的开端是怎么形成的,我所能见的是一个渣男,拿虚设的未来做借口,百般推诿,劝小三去把孩子打掉,造成小三无法生育,并在未来成为泡影后,心灰欲别。
在这离别的紧要关头,她决定去看一看那个比她的孩子幸运的,得以降生于世的孩子。
谁想,这孩子无心的一笑,从此改变了她自己和她的人生轨迹。
4个月大的孩子,不会知道到底谁是她的母亲,所以在人生中的头四年,她生活得还算平常,虽然没有父亲,虽然在“天使之家”住过一段,算不上是最平常。
然而,又是一次被摄录的笑容,矫正了她的人生轨迹。
可回归正轨后,日子却没能再恢复平常。
她的生母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与自己不够亲近,常常失控,大哭或者大叫。
她的父亲,照旧是渣男的逃避品性。
孩子却用上了自己最大的隐忍。
她压抑着想回小岛生活的念头,对生母不住的道歉,并选择了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独立生活。
在这种长期的不被认可之下,只是几句肯定之辞,她便受到了鼓舞,并踏入了新的但却豪无新意的泥沼。
她遇到了另一个渣男,与她的父亲用着同样的借口。
于是,为了使这一圈错误不至于循环,她做出了一点改变,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即便她很清楚,这可能是另一圈错误的开始,因为她还不懂得怎么养活和抚育这个孩子。
一个注定也是第八日的蝉——同样无法拥有最平常的生活的孩子。
禁不住问,真的每个人都没有错吗?
渣男没错?
还是小三没错?
破坏别人家庭和拐带儿童这两条罪状若搁在现实里,必受千夫所指,怎么放在电影里,你就觉着她楚楚可怜了呢?
因为再也无法生育而可怜吗?
她可以去领养其他的小朋友啊,就因为一个孩子对你笑,就可以抱走她的话,一辈子得抱走多少孩子啊!
真要可怜,也该可怜怀孕期间,丈夫出轨,后来又被小三抱走孩子的生母吧,但就是她,也是有错的,她把对小三的愤恨牵罪于一个年仅4岁,完全无辜的孩子,使一出悲剧失去了反转的机会。
可为什么最后道歉的是孩子?
渣男没有现出悔意,生母满腔都是怨念,小三心里只有感谢,而道歉的却是孩子。
可怜的孩子,这世上,脑筋拎不清的大人太多了。
电影对这个值得深论的问题一带而过,竟跑偏成一部要命的温情片。
当众多观众被这部“成功”的温情片打动时,我唯有写些什么来宣泄我的不满和不解。
我想说,不管这世上的渣男和小三们的爱情是不是真爱,请渣男们学会尊重自己曾经做过的决定。
哪怕这个决定被验证为错,也该先处理完这段已受法律约束的感情,再去建立新的感情,并努力把感情的更迭给婚生子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也请小三学会自重,在选择感情时讲点原则,不要自找苦吃之后,又感觉委屈得要死。
以最宽容的态度来看,不要脸不是你们的错,但伤害到旁的人就不对了。
也请所有脑筋还没拎清的大人,无论你是婚前还是婚后,都请慎重对待生育权,不要让一个孩子去承担你们的错误。
我真的很讨厌错误的循环。
可你要知道,错误从不会,也不肯孤立而生。
首先声明,坚决抵制小三!
不认可偷孩子的行为,即便再爱孩子,就像爱上已婚渣男一样,从开头就错了,后面不管你付出多少真心,都是不值得同情的!
此文用来警醒自己,不要做悦子!
渣男出轨,两个选择,要么让他滚蛋,要么原谅,且行且珍惜。
还给小三打电话描述自己和渣男的做爱过程,是多没有安全感啊!
挺个大肚子还去奚落小三,你就不怕小三发疯踹你肚子一脚吗?
孩子丢了四年,想想也不会和你亲近,在孩子面前,为什么要那么玻璃心啊?
你对她真心的好,她自然慢慢会和你亲近起来。
看到小姑娘跪在床上说妈妈对不起时,你就光顾着自己伤心发疯,没看到孩子的恐惧吗?
感觉悦子原本就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老公出轨从来没见她抱怨过渣男,整天找一个同样弱势的希和子折磨。
孩子失而复得她也搞不好母女关系,把责任都推在孩子被偷的原因上。
夫妻不和,母女失心,从电影上来看,悦子本身就是一个缺乏人格魅力的人。
栓不住男人,也挽不回母女亲情,整个电影她是最悲剧的一个。
所以,现在顶着妻子,母亲头衔的各位,也可以反问一下自己是否称职。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合格的母亲。
所幸,我们现在还有机会学习。
初看《第八日的蝉》,会从题材上联想到2007年的《子宫的回忆》。
同样都是婴儿被拐事件,被拐儿童与“假妈妈”产生了远远胜过亲生母亲的情感,在成功获救回到原本的家庭之后未能在关爱中成长,长大后为了化解心结又追溯幼年记忆,终于找到了自己被爱的证明。
不同之处在于,当年被拐的小男孩长大后千里迢迢从东京跑到冲绳寻找当初的“假妈妈”,并且产生了一种朦胧暧昧的依恋;而被拐的小女孩长大后极具讽刺效果地走上“假妈妈”的老路,和已婚男人产生瓜葛意外怀孕却遭抛弃。
她带着不知该何去何从的迷茫,在童年玩伴的推动下回到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寻找回忆,但最终并没有和“假妈妈”相见。
身为人女,我认为母女情要比母子情复杂得多。
从小就认为如果我是男孩我妈会幸福得多。
所以被问到以后想要儿子还是女儿时,总是坚定地回答想要儿子。
人类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俄狄浦斯情结,只要不越过一个正常范围,可以是很美好的。
比如小男孩在小时候经常会说将来想和妈妈结婚,小女孩也会说将来想和爸爸结婚,这种纯真的童言成了父母心中珍藏的回忆。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恋人,但那毕竟只是上辈子,其实儿子才是母亲这辈子最理想的恋人。
因为儿子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的,所以与生俱来和母亲的羁绊比父亲强。
每个女人在年轻时都对男人抱有很美好的幻想,这种幻想在为人妻时会不同程度地遭受破灭。
可以让这种幻想复苏的机会就来自于成为一个男孩的母亲,按照自己认为的最理想男人的标准来养育他。
并且,女人不会把对于男人的诸多要求强加到儿子身上,她们总是对儿子付出得无怨无悔。
而在很多男人的眼中,母亲也是一个神圣的完美女性典范,很多人找老婆都是按照妈妈的模子来找。
作为男人人生中第一个密切接触的女性,母亲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
所以在《子宫的记忆》里,肆无忌惮地让女孩们伤透心的柄本佑在松雪泰子面前总是温柔乖巧得宛如天使。
回头来说《第八日的蝉》里的井上真央,在长大之后对“假妈妈”永作博美的感情则是爱恨交加,她口口声声称“假妈妈”为世界第一大女魔头,禁止自己再去回忆幼年和“假妈妈”在一起的生活。
在她的心里,“假妈妈”比亲生妈妈更像母亲。
可是自己对“假妈妈”的爱总是让她有背叛了亲生妈妈的负罪感。
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酿成了之后20年的不幸。
其实在看片的前半段,我几次有放弃的念头,因为难耐于身心受创的女人携女潜逃的苦逼气氛。
可是到了后半段,她们从天使之家逃出来,来到小岛上快乐生活之后,我又开始希望片子的进展能慢一些再慢一些,就这样在琐碎中停滞也无妨,因为我知道永作博美很快会被捕,她们的美好生活随时都会结束。
其实在看《第八日的蝉》的时候,自己的幼年回忆也在不断被勾起,有太多相似之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离奇,但细节都真实得可怕。
比如永作博美带着薰走在漆黑的树林里,薰说害怕,永作就背起她来唱星星歌。
比如穿着小男孩衣服的薰对永作说,“那我要做男人,这样将来就可以和妈妈结婚,妈妈就不用做单亲妈妈了。
”比如母女俩躺在岸边的草地上互相挠痒痒。
比如永作常常对薰衣草说的,“没关系,有妈妈和你在一起,去哪里都不怕。
妈妈想努力赚钱,给你买好多好东西,带你见所有你想见的,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统统都给你。
”看到这些桥段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因为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差,我的幼年记忆里基本上只有妈妈。
和她们在小岛上的生活一样,妈妈的单位离家很近,她总是抽空偷偷跑回家看我。
小时候我特别粘妈妈,总是拽着她的衣角一刻不离,就像薰。
因为有个年纪相仿的表哥,所以我小时候总是穿着男孩子的衣服。
妈妈也很喜欢在夜晚抱着我看星星给我唱歌,还喜欢挠我痒痒。
在那时的我眼中,妈妈是最稳定不变的依靠。
可是我也像薰一样敏感地体察到妈妈身上那种孤立无援的不安和辛酸,特别是当她向我倾诉爸爸对她缺少关爱的时候,我也说过薰对永作博美说过的要保护她那一类的话。
和长大后的薰一样,我也渐渐把幼年记忆封印起来,很少去回想。
因为这些记忆虽然美好,却也相当辛酸,想得越多越让人变得脆弱,像片子里那个古怪的女记者对男人抱有恐惧和不信任,以至于无法前行。
于是变成少女之后的我背叛了妈妈,开始跟她作对,故意忽视她的感受,站在爸爸那一方说话。
因为这于我,是一种轻松。
作为妈妈生命中的唯一,我压力过大,于是在八年前逃离了。
这片子让我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目睹了妈妈和我的过去,于是乎心头的触动就像片中的井上真央。
在长大成人之后,了解了女人之苦,才能稍稍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
和永作博美一样,妈妈也对我说要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统统给我,她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不断兑现着这份承诺。
只要我需要,她还会一辈子痴痴地兑现下去。
我一直觉得妈妈生我是不值的,如果生个男孩会幸福很多。
可是当我看到永作博美对着薰露出妈妈对我露出的一模一样的笑容时,我忽然相信了过去妈妈对我说的话,她说她一点也不后悔生下我,女儿比儿子更好,她有我很幸福。
不怎么爱看日剧,以为日剧总是在反面找切入点,也就是总是在主流价值观的反面,给人一个冲击,这个冲击,让你觉得,原来反面好温馨,反面也有苦衷,反面的世界也如此美丽,是的,可是我们要带一些脑子,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当你把自己代入反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不是反面的一方,而是被拐孩子的一方呢?
如同国内拍的几个电影“亲爱的”那样,如果你是那样的境遇呢?
我看很多评论的抨击她的亲母如何如何,可是造成她这样的是她自己吗?
不是孩子被拐这个事刺激的吗?
没错20年了,一个人应该接受现实,做一个正常人才能回归正常,可是当你这么想的时候,那是因为你不是她,对她来说失去的是什么?
失去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那几年,而母亲是感性的,男的是理性的,所以她亲爸可以做到理性,但母亲很难,所以当有人评论亲母不如假母,血缘不如感情的时候,这跟这个电影没有关系…不要拿个别情况做比较。
真的她是想念她假母嘛?
她是想要一个健康的童年,不是那个假妈,而恰巧这个童年是假妈开的头,但是亲妈失去了又没办法恢复正常,这个电影讲的是对比,讲的是对一个家庭的破坏。
你以为她亲爸为什么出轨?
当一个理性的人,面对一个经常失常的感性人,你觉得会怎么样,最后亲妈都拿上了刀子了,明显的从始至终就没走出来,而且还成魔怔了。
《第八日的蝉》最早是由才华洋溢、产量丰富的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在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晚报连载,之后出书、改编电影、电视剧,感动了无数人,好评无数。
一向认为日本的男权是深入骨髓的,尽管现在都在强调男女平等,但仅影片中显示出来的仍是很多女性悲剧产生的实质是男权,女性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时长147分钟的电影,讲述了希和子和公司上司发生了婚外恋,在被他说服堕胎后成为了不能生育的女人。
悲伤中的希和子在得知上司妻子生了小孩的事实后,潜入他家冲动中抱走了可爱的女婴,取名为熏,但还是在4年后被亲生父母找回。
21年后,惠理菜(熏)成为一名孤僻的大学生,却似乎踏上了希和子一样的道路……希和子的悲剧在于相信了一个不值得相信的有妇之夫,还在冲动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导致犯罪,但她和熏四年的生活却成为了她的救赎,她像一位真正的母亲那样幸福、尽力、孤立无援地抚养着“自己”的孩子。
身为女婴生母的惠津子,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丈夫的外遇、不断的社会舆论都让她痛苦不堪,但最大的痛苦应该是刚出生就被诱拐、找回时却已错过了最佳培养感情时期的女儿,她的所有只剩下落寞和无助。
从小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惠理菜和已婚男发生不伦,想来也有为了报复希和子和自己生母的因素,不过事情却向着惠理菜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下去,开始了一段寻找自我之旅,更深切地体会、理解着两位母亲。
和小说中的分段叙述不同,导演通过惠理菜的寻找之路,从她立场的转变使人更认同女人身为母亲的伟大,而女人应该比男人还要坚强,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知的生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电影的感动点并不相同,这是个有点在为小三洗白的电影,一个介入他人家庭,怀孕并流产自己亲骨肉的女人,失去生育能力,偷窃情人的小孩,逃亡,彻底毁掉了另一个女人的幸福。
小池荣子戏路相当之宽,饰演这样的悲情角色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容貌如此之美却没有丝毫抢戏,大赞!
能够打动人心的都是刻骨的爱,因为没有那样无条件的刻骨的爱,为着我自己所有的压抑执着和纠结哭的稀里哗啦。
她说,妈妈已经不需要了,什么都不需要了,全都给薰,最喜欢你了。
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
要对喜欢的人说,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要说好多好多次。
有多少次,有多少人,因为有好成绩,我会更喜欢你,因为找到好的男朋友,所以我更喜欢你,可是如果这些都不成立,能不能还是一样喜欢你?
能不能不需要这世界上的一切,只是喜欢你?
可不可以去想去的地方,爱想爱的人,不必担心我不应该这样想?
不要为我好,不要为我谋划,不要为我选择,只是爱我,好吗?
如果被问起希望在什么样的地方成长,我恐怕会想有一个安逸的民风淳朴的美好地方。
这是刚刚看过电影八日目の蝉的感想。
原著探讨没有血缘关联的母女二人的亲情羁绊的可能。
我想偷走情人的婴儿用尽全力去抚养,给这个孩子全部的母爱是完全可能的。
曾经印度有过狼孩事件就是说失去孩子的动物仍然不能克制抚养幼崽的本能。
人类本来也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哺乳动物,有时未免难以掩盖天性或本能。
而电影导演的镜头更多关注在女婴薰的成长环境。
世外桃源般的小岛,郁郁葱葱的树林绵延到海平线,善良的人们,安定的生活,传统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寺庙行事。
薰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与小伙伴们渡过,在并不知情的虚构的母爱里幸福着。
直到再次造访这里,薰心中对这里的所有牵挂与依恋才终于被唤醒:原来我一直都这样想回到这座岛上。
合理与否,我们心中都有一段最好的时光,一直在寻找着回到幸福的道路。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太长了。。。从中间开始各种走神````
我觉得我有义务把他带到这个世界,让他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哭惨了......
故事设定很棒,影片节奏有点慢,各处的伏笔比较巧妙,符合女性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在弱肉强食的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扭曲的情感状态在孕育生命的过程里得到了释放,即使你已经千疮百孔,不小心成为第八日的蝉,也要坚强的活下去,经历所能看见的美好。结尾处,熏的哭泣彻底释放了心底里深处的怨恨。
很怪
3.5星。人性。前面略有些零散。最后狠煽情。
8.3分真是……槽多无口。整个电影琐碎、混乱、主题不明,配乐跟整体苦情基调也相当不搭
是因为看书在先,我更喜欢自己脑海里想象的场景和表情。。。嗯。
流畅 永作演技佳 但是剧情软肋太多
何以为妈妈
了不起哇……从悬疑八卦变为家庭伦理变为邪教反思变为风土人情旅游推广片,最后又超级俗套地回归了寻找自我和亲情治愈!大杂烩也罢了,可是井上真央和她那个森女拉拉密友所有戏也太没劲了吧!!
“想你轻声呼唤我的名字/第一次放声哭泣/你给予我的一切/原来都是爱”
真正的没有“男性”的电影...
这应该是布列松最讨厌的一类电影。
一部以细节取胜的女性电影,井上真央的表演有突破。
渡边好美完全取代了芦田爱菜在我心中的位置!
其实技法都挺普通的,打动人心的是里面所有角色的情感困境。被背叛的妻子,被欺骗的第三者,在生活情感双重夹缝中长大的孩子,里面的男性角色作为罪魁祸首却不受惩罚。希望我mao还能遇上这么好的剧本。
求ost,音乐好听。这些事家里人从没有为我做过,都是你第一次带我做的,是你教会了我很多事情,你让我了解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快乐的事情…我不会再见你了,我们的关系绝不会结束,但我不会再见你了,相识至今,谢谢你,谢谢你说过那么多次,喜欢我”看过最心酸的分手告白。
三观不正,何来同情
两个几小时坚持睇完,最大的感想系,童年真的系好重要
母亲这种东西,一旦碰触,就是永远的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