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骑士

Knight of Cups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娜塔莉·波特曼,凯特·布兰切特,泰莉莎·帕尔墨,韦斯·本特利,乔·曼根尼罗,杰森·克拉克,尼克·奥弗曼,乔尔·金纳曼,安东尼奥·班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塞尔维亚语,西班牙语年份:2015

《圣杯骑士》剧照

圣杯骑士 剧照 NO.1圣杯骑士 剧照 NO.2圣杯骑士 剧照 NO.3圣杯骑士 剧照 NO.4圣杯骑士 剧照 NO.5圣杯骑士 剧照 NO.6圣杯骑士 剧照 NO.13圣杯骑士 剧照 NO.14圣杯骑士 剧照 NO.15圣杯骑士 剧照 NO.16圣杯骑士 剧照 NO.17圣杯骑士 剧照 NO.18圣杯骑士 剧照 NO.19圣杯骑士 剧照 NO.20

《圣杯骑士》剧情介绍

圣杯骑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瑞克(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是混迹于好莱坞的金牌编剧,弟弟巴里(韦斯·本特利 Wes Bentley 饰)的死亡和父亲(布莱恩·丹内利 Brian Dennehy 饰)的衰老让瑞克不禁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来,虽然他这一辈子看似过得热热闹闹,享尽了人世间的快乐,但仔细想想来竟然充满了空虚。 女演员戴拉(伊莫珍·波茨 Imogen Poots 饰)、脱衣舞娘凯伦(泰莉莎·帕尔墨 Teresa Palmer 饰)、模特海伦(芙蕾达·平托 Freida Pinto 饰)、前妻南希(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和情人伊莎贝拉(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这五个在瑞克生命里短暂停留的女人又带给了他怎样的改变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苗乡情浴火凤凰神魂颠倒蜡笔小新:我们的恐龙日记寻找奇迹水人因为爱情有幸福弱肉强食星运里的错步步紧逼地狱之轮第二季暗房秘密她爱上了我的谎:我和她相遇前的故事记忆归零我也想要恶棍俱乐部杀人者的购物目录巴斯金警察世家第二季米基希特勒的灾难性沙漠战争放·逐十全大补男阿倍野桥魔法商店街苦菜花六本木Class哥特捕猎手里剑战队忍忍者月陨回声勿远行小戏骨:我要当红军

《圣杯骑士》长篇影评

 1 ) 马力克到底在搞什么飞机?!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对的,《圣杯骑士》就是那种挑衅观众的电影。

全程各种失语,人物飘了个荡。

克里斯蒂安·贝尔、凯特·布兰切特、娜塔莉·波特曼……光看脸都写着“戏很满”的几个演员,却被马力克当做了与摄影机互动的舞者,没有伴奏,凭空起舞,完全无视电影创作的规律。

但在我看来,《圣杯骑士》根本就是不想搭理观众。

马力克继续拍摄他的神棍电影,在极大的宇宙自然与极小的心灵琐碎之间跳跃,剪掉了所有的好看枝叶,砍得只剩一桩树干,等待着往后几年,再生长。

或许,可以这么看待他的这三部作品:家庭录像带的《生命之树》,婚纱摄影教程的《通往仙境》,以及失魂王子独行人生的《圣杯骑士》。

如果体验过三部曲的摄影大法,那么,广角镜头带来的摄魂体验,小太阳外加沐浴神圣之光,缺乏感情重在自省的旁白再旁白……这些作者技法,好像都成了马力克拍电影的惯性。

《圣杯骑士》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与环境的联动影响更为明显。

上天入地下水,每一段小故事,都在重复了从泳池到海滩的发展过程。

除此以外,你眼睛所看到的,大概只会是无意义,没有来由的日常生活片段。

名流,脱衣舞女。

流浪汉,不知名的路人。

无尽的派对,不知所谓的争执冲突,无疾而终的男女爱情。

马力克像个焦虑的双面神,痛斥这万恶的生活又一直在拥抱着它——即便它把一切都毁了。

无论是迷失于现代城市的西恩·潘,还是困惑于爱情的本·阿弗莱克,乃至一个人流浪于荒野,幽魂于城市,梦游在好莱坞的贝尔。

这些人物身上,大多带有马力克的人生重写。

尤其是同样毫无故事可言的《通往仙境》,它完好解释了马力克中间为何有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不拍电影。

《生命之树》时候,很多人惊呼,这是马力克最接近内心的一部电影。

岂不料,《通往仙境》把所有人搞糊涂了,这简直是重走心路。

最后,《圣杯骑士》终于把所有人都看楞了,这里头烧的是什么酒。

好在,马力克终于决定去拍一部真正的拜物教电影:纪录片《时间之旅》。

运气好的话,年内就能看到。

《圣杯骑士》有个不为人注意的故事开端。

一场地震,宣告了地球的生命时间的存在,而一个人类的生命,面对地震的闯入,就像不为人知的存在。

电影不断切碎人类的时间,二者在外观上是平行的,本质上却是从属关系。

与抓不住的时间相比,似乎就能理解片中的呓语,碎片,分裂,还有焦虑。

总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一双更加圣洁的手,在操纵着每个生命。

与此同时,电影中又有特别离奇的细节元素,譬如天上时不时就有飞机开过。

这不太可能是一个巧合,但马力克绝对不会告诉观众:他真的是在搞飞机。

无论是从四十年前开始的土地情缘,再到《细细的红线》不断出现的水,以及神棍三部曲的地球演变宇宙进化。

马力克确实深陷在他的人生哲学里头,不借助那些吓蒙人的专业词汇,只借助电影镜头——尤其是高精尖的摄影技法去阐释这种电影哲学。

此等玩法,确实有些走火入魔。

这些片子清一色的,想要远离世俗的骚动,去寻找人类天性的爱与自由。

所以,你经常会觉得,在车上的主人公,与在床上无异。

在爱人的怀里,就像在大自然的拥抱当中。

这必然不是一个影评人的想象力过于丰富,而是马力克借助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理念。

至于观众的接受无能,乃至讥讽导演是装叉不成,那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比马力克所热爱的宗教背景,在这样一个消费娱乐时代,借助电影里的管风琴,祷告乃至碾压MV的画风,就想要实现洗脑功能,那无疑太容易失败。

诚实地说,我真没有太明白这部电影,但是,我也不反感它的存在。

还是那句老话,拙朴得有些可爱。

【刊发于《中国新闻周刊》】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2 ) 圣杯骑士——寻找丢掉的的灵魂

你对着这面镜子,他是神,英俊,美貌,年轻,他来自月球,他是尘埃,遗落于此的尘埃。

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你不属于这个世界。

你是神,你是尘埃,镜子里的人拿走了你的珍珠,却从镜子里也找不到它,里面表层能看到一切栩栩如生,床,天空,桌子,灯,银器。。。

内里却一片虚无,如深海,冰冷,黑暗。

你再也找不到丢掉的珍珠。

你曾是那颗珍珠,现在你是尘埃,你找不到自己,也不被别人找到。

(泰伦斯马利克的镜头有着迷幻的诗性,带着一种随意与自然之美,每幅画面都如此的美,带着你穿梭于大自然与都市之间寻找自己。

 3 ) 简而言之,成为圣人。

最近看的几部电影里,最爱的是贝尔,凯特布莱切特和娜塔丽波特曼携手的《圣杯骑士》,后两位出镜的时间很少,台词也不多,但每说出的一句话极大推进故事的发展,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台词寥寥,充满呓语。

泰伦斯马利克的《生命之树》已经将我看的如痴如醉,刚才好奇仔细查看导演的个人资料,原来是我们大射手,而且在哈佛大学主攻哲学。

所以回过头来看泰伦斯马利克的作品,无论从光影还是镜头上,都充满着浓浓的宗教意味,这是我们射手风格。

每个试图拍摄寻找生命本源意义电影的人,终其根本,都是在寻找自己。

不过泰伦斯马利克已入化境,他无需在自证什么,他像一个开悟的圣者也像一个饱经风霜的大叔,用独特的镜头语言,调动山川湖海,飞沙走石,讲述他自己的宗教。

如果喜欢研究塔罗牌的话,那么起码在字面上,会对电影有些许了解。

圣杯骑士的牌面意思为浪漫的天性,追求改变、挑战和机遇。

但逆位时则代表不可靠、欺诈和虚伪。

这里所说的正逆位是指塔罗牌的方向,一般左为正,右为逆。

而电影本身则通过贝尔伴随着风声海水声的呓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因贝尔在外找小三而支离破碎的故事。

可怜我不可一世的总攻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身为正房,被娜塔丽波特曼这位小三打败,作为看客的我还是原谅了她。

但最后贝尔和除两位之外的第三个女人结婚了,并有了一个孩子。

以上就是这个故事的梗概,但是加入了宗教的喋喋不休,让人产生了顺其因果的想法,不管对错,一切皆可被原谅。

不仅仅是电影,现实生活中,我对这个看法也越来越认同。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没有什么不是利益联结,没有什么是情比金坚,除了,我毫无保留的爱你。

在人生的某几个时刻,遇见过几个自认为很完美的灵魂,这些灵魂散发出的光芒照耀我的自卑,同时将我引向伟大。

最后这些灵魂又在人生的某一刻,让我被光芒蒙蔽的双眼照见我始料未及的不堪,这怨不得别人,你瞎你没理。

不见得所有人都有强大的自知之明,认清现实之后不哭不闹,收了在盲目的爱里应得的那部分成果,然后整理行装说再见。

贝尔光着脚在家门口的水泥街道上,在海边,海水里,荒野里行走。

这世界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并不多,他和多个女人一起,但他未曾给他伤过的女人任何承诺和交代,每个人女对他哭诉时,他无奈又无力的拥抱着她们,不做一丝挽回也不表露遗憾。

事已至此,我想带有一些消极色彩的逃避才更性感。

人生不需要一直这么积极的,这句话是我想自我放纵的时候,给自己解压的一句话。

我始终觉得不管男人女人,总是想在人生中的某一刻卸下所有的责任,认真的放空的。

你可以冲个热水澡,不必擦干身体,就那么平躺在地上,安静地听水分从皮肤蒸发掉的声音,然后是自己的心跳,闭上眼睛想象心脏是多么顽强的伙伴,想象它是如何将血液供给到每一条血管。

去年我曾两次因身体出现极端状况而感受到无法形容的快感。

第一次是在三伏天的午后,我躺在床上看书,窗外阳台上机制鸟儿叽叽喳喳的给我催眠。

突然我什么都听不见了,但是也睁不开眼睛。

整个人窒息一般,大脑却异常享受这突如其来的空白,然后我就睡着了,醒来浑身是汗,却回味无穷。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不过如是。

可根源其实是脑供需不足,导致眩晕。

第二次是连续加班三个月后,某一天晚上我躺下,被子掖到脖子处竟然上不来气。

双手无法动弹,是梦魇吗,全世界寂静无声,我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脏,以三秒每次的频率犹如低音炮般的在跟我对话:好听吗,低沉吗?

就像在和死亡对抗一样,我挣扎着坐起来,虽然害怕,但还是流连在刚刚刹那的寂静之中,如果我不打破,可能就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所以我体谅那些吸毒嗑药的人们,抛出本身对家庭社会以及道德方面的争议,其实他们只是想释放或寻找一种感觉,或是自身感受到了来自宇宙的孤寂,或者天涯共嗨时的快感,想把暂时的孤单搁在某个地方。

当然以上我说的是极端状况,一个正常人会有更积极的方法。

不是我们一定要选择积极,只是相比消极,积极能节省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成本,以及,他人对你的期待。

我们不是只为自己而活。

消极的人不一定活的不好甚至活的更好,只是他们的求生方式更像找死罢了,但那不是错的。

去泰国的几天,我去了心心念念的寺庙,但是不敢拜佛,很担心许愿之后不能及时回来还愿。

可我还是对经过的每一尊佛像对说了一句:感谢你留给世界一方祥和的沃土。

不管是人还是事,更别提这方不说话就能带给人的喜乐的国度。

我常常想自己是不是太迷信了,不过迷信不代表不作为,反倒是尽力的无所不为。

可是什么又是不迷信呢?

相比而言,不迷信也是执迷,你陷入的是庞大的自我迷恋体系。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容易打开心扉,和不熟悉的人交流。

可能大家都觉得走马观花,交给对方一个秘密也不算什么,说的话也更直接。

“我们交个朋友吧,我们相爱吧,我们共度余生吧”在我小时候,想和别人交朋友的时候我会直接告诉对方,其实这是一个仪式感的问题,在我的信仰体系里,这代表我很重视你。

现在呢,这种很真诚又略显笨拙的交友方式显得自己很另类,不过我还是坚持这么做,而且我也会对和我直接说这些话的人青眼相看。

当然,值得我说出这句话的人,也在越来越短促的人生里变得寥寥无几。

今日北京寒风凛冽,不到十个小时,三千多公里,经历了四十度温差,近几年的冬天,都特喜欢听《夜空中最亮的星》。

尤其在每个没有没有雾霾的北京的冬夜,抬头看星星,十分美好。

在塔罗牌里,星辉的力量胜过月光,清亮纯洁之气赋予人类更多勇气。

 4 ) 高逼格大闷片

高逼格大闷片本片是冲着女王(不是英国的)以及澳洲美女来的,结果分了4、5次才看完,内容不知所云,情节过于沉闷。

该导演原先的《细红线》还不是这个风格,从《生命之树》开始,就一贯装神弄鬼,存心不想让观众看懂,真不知道电影公司是如何容忍的,也不知道电影能否保本。

另外此次某网站的娱乐版嘲笑国内观众欣赏水平低,只看得懂奥斯卡这种情节显而易见的电影,戛纳、柏林、威尼斯的高水平(逼格)电影,是欧洲知识分子的最爱。

我就想知道,IMDB有没有对欧洲观众开放,或者说欧洲知识分子不屑于去网站投票评分?

 5 ) 友情提示:晕车的人别去电影院看,会有生理不适

标题就是核心内容。

感觉绝大多数镜头摄影机都是手提肩扛的,而且喜欢抖:从下往上,左右晃,上下晃,天旋地转晃,角度奇怪,基本没有能够连着三秒保持同一个视角的。

我从一半开始感觉到晕,难受,后面只能一开始晃就闭上眼睛。

我怀疑有人吐在电影院了……要不是我碰巧没吃晚饭,我大概真的会吐。

我们去得晚,只能坐在第二排中间,不知道从远处看会不会好一点。

如果我不是最在一排人最中间,我大概会提前离场。

主观感受就是观感很差。

我觉得不算讲了一个故事,而作为一个不专业、不客观、阅片量小、看电影基本为了消遣的人,我看电影的基本要求,是讲个故事出来……我要一句话概括内容的话(别担心剧透,因为什么都透不出来)就是一个有所成就的好莱坞剧作者感到迷茫和痛苦,just fools around(翻译过来就是瞎几把搞?

)。

全片充斥着巨大的空虚和无意义。

没有什么对白,都是旁白,而旁白很多是角色的心理活动,还都跟文艺玛丽苏小说一样。

我猜导演就是想传达这种“感觉”,没打算制造什么冲突和戏剧性,所以海报上一行小字"a quest"还挺贴切。

然而,拜托,光fool around和坐在那儿干想,你要是能顿悟人生的意义和方向,那就奇了怪了。

在我看来,能给人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一个是love and connection,另一个就是work。

男主在迷茫和痛苦中没有追求这二者中任何一个,那肯定继续迷茫痛苦。

要注意,男主经历了迷恋和激情,甚至主动寻求激情,但这有别于真正的love and connection。

希望由年轻美丽的女孩子带给他生命的活力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而且里面的女孩子,除了大魔王和波特曼,都像物体,不像人。

影片开始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东方王国的国王让王子去西边的埃及寻找一颗珍珠,王子到了埃及,被灌了一种酒(?

),让他忘记了珍珠,自己的王国,一切的一切。

可他的父王并没有忘记王子,让人不断给他带信。

这个寓言一再出现,男主不断提醒自己“珍珠”(= “初心”?

),大概意思是自己还有追求不能忘。

但男主自己代入王子的角色这个行为是有问题的:他并没有被灌酒,所以他是把自己的迷失看做一个被动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我并非冷血地拒绝看到他的痛苦,其实我能够理解,但是痛苦这个东西本身无趣又令人疲惫,无论是对承受者还是陪伴着,都是这样。

所以讨论这种醉生梦死在好莱坞的情境下说不定是有意义的,只是我不想花两个小时去看他的无力,一个巨大的first world problem。

朋友上午给的两张advance screening的票,就去了。

不知道advance screening会不会有很多媒体和影评人来看。

我一想到他们不但得强打精神看完,回去还得写稿子评价,一想到有些人的工作内容包含了看这种东西,我就觉得我的工作挺幸福的。

有其他的影评说导演是哲学系毕业的,那他肯定没好好读马克思。

建议他回炉,并且重点看《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for what it life but activity?"

 6 )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圣杯骑士》展现的是失去自我的人的迷茫,及其尝试找回自我、找到自己存在意义的过程。

全片没有高潮,甚至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它有意让观众感受到脱节、迷茫、无意义和宿命感。

镜头有时特别近地拍人的脸;有时则保持距离,亦步亦趋,游离于角色周围;有时忽然被水、棕榈树或角色目光所及之处吸引过去;有时朝圣般笃定地拍云、拍沙漠、拍地平线的光。

呢喃般的旁白穿插全片。

观众听着角色们关于人、事、物主观而抽象的自白,看到的是他们在工作、在party、在做爱、在漫无目的地游荡,仿佛他们在那里,又不在那里。

泰伦斯·马力克以塔罗牌命名的章节为基础,把主人公Rick与其他人物(弟弟、父亲、前妻、各色女子等)交织离合的片段,与无数碎片化、充满隐喻意味的生活片段拼组在一起,构建了一个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人物来来去去、走走停停;Rick半睡半醒、时好时坏;一切似曾相识、周而复始,仿佛是受了诅咒,被遗弃在某种循环中。

当观众尝试解读Rick与其他人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时,看似毫无关系的片段突然切入,将观众的思考打断;当观众困惑其中某个片段的意义时,画面又被切走了。

是想象吗?

闪回?

还是隐喻?

似乎混乱无序的编排让观众经历了“从不断寻找意义;到质疑‘寻找’这一行为;接着迷失于电影中,或诧异,或无言;最终,再次踏上寻找之路”的过程——这也是Rick所经历的。

索伦·克尔郭凯尔的《致死的疾病》(The Sickness Unto Death)里有这样一段话:“But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a man has become fantastic in this fashion, he may nevertheless (although most commonly it becomes manifest) be perfectly well able to live on, to be a man, as it seems, to occupy himself with temporal things, get married, beget children, win honor and esteem -- and perhaps no one notices that in a deeper sense he lacks a self. About such a thing as that not much fuss is made in the world; for a self is the thing the world is least apt to inquire about, and the thing of all things the most dangerous for a man to let people notice that he has it. The greatest danger, that of losing one's own self, may pass off as quietly as if it were nothing; every other loss, that of an arm, a leg, five dollars, a wife, etc, is sure to be noticed. (我没有哲学专业的学习背景,阅读克尔郭凯尔纯属兴趣,也不通晓丹麦语。

关于这段话的翻译,我参考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克尔郭凯尔文集》。

对比起来,我先读的英译本与此处我的表达更接近,故权衡后选择引用英译本。

下文谈及这段话时,翻译出自本人。

)马力克要表达的恰如克尔郭凯尔所写:一个缺失自我的人,即使常常处于超脱且绝望的状态中,他仍然能够——表面上看来——正常地生活,投身于各种事情(结婚、生子、工作等)中。

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人在更深层次里缺失了自我。

自我的缺失最为危险,它的发生如此难以察觉,以至于就像没事发生过一样。

克尔郭凯尔很微妙地举了“缺胳膊少腿”、“丢了五块钱”和“老婆跑了”为例,和“缺失自我”比较,强调后者发生的隐蔽——相当地“存在主义”,跟这部电影一样。

Rick就是克尔郭凯尔笔下不知不觉间失去了自我的人。

起初他并没有意识到。

种种迹象(地震、塔罗牌占卜、入室抢劫等)让他从“沉睡”中逐渐苏醒过来,开始了“寻找”之旅。

和女人们的关系占据了他这段旅途的大部分:他遇见她;他和她四处游弋,然后交欢;她困惑于两人的关系,深感无力;他保持沉默,不置可否;他重归独身。

也许反复出现的Rick在沙漠中徘徊漫步的场景,象征着他在迷失中上下求索;各色女子则好似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她们来了又走,他却从未找到他想要的。

片尾,妻儿傍身、生活富裕的Rick似乎没有那么沉浸于超脱与绝望之中了。

是他找回自我了吗?

此时,沙漠又出现了。

Rick迎着石坡,缓缓而上。

在乌云难掩的太阳光辉下,他再一次出发,驰骋于路上。

虽然他还是在循环中,仍然没有得到解脱,但就像阿尔贝·加缪笔下幸福的西西弗斯一样,迎着光,Rick说:“开始。

(Begin.)”

 7 ) 影像的魅力

这是我的第八部泰伦斯马利克。

这一部看了4-5天,每次看大概半个小时就困得不行,得去睡觉或者干点其他的,有时间再接着看,不是不好看的原因,是因为太好看了,整个电影就是一场非常舒服的视觉按摩,开头的宇宙航天器视角(图2)似乎就是整部电影或者说是导演风格的一个切入点,之后的整部电影的很多镜头不管是高速还是慢速,其实都是太空航天器摄影的一个演变,它们都保持了相对固定的速度穿过被摄物体的表面,或者可以这么形容,摄影机像是一个隐形的天外来客,它对地球上的所有东西都抱着好奇心,它们时而贴近人物的脸庞,时而穿过夕阳的旷野,这些都是它们感受这个地球的一种方式。

不少人会觉得他的类似电影都是很无聊空洞的,但是我发现其实是精心雕琢过的,他的文本和影像有着很奇妙的关系,有时候完全不着边际,就像非常独立的诗朗诵,有时候又非常贴合影像,与此相同的是电影的声效,它们有时候和影像错拍,有时候又呼应在一起,他的剪辑也非常地惊叹,很多镜头是我想象不到说原来还可以这么剪,这么接,一些镜头才几秒钟,而且看起来对剧情毫无意义,但是它的存在构筑了整个电影的影像节奏,就和音乐一样有着节奏起伏,快慢交替,间隔时间的变化不同等,让人感叹导演是如何做到有那么多的灵感处理在那么多的镜头上,最后在影像如此庞大甚至看起来有点散漫的情况下,这部电影还是有结构的,是一部完全用影像说话的电影,我想如果是在电影院看这样的电影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看完这部电影出门,我的眼睛似乎被泰伦斯马利克改变了,我的视角不由自主的模仿起电影来,这就是影像的魅力!

 8 ) 散文诗again

认识Terrence Malick是从「The Tree of Life」 也因为自这部片子起他的片子越来越神棍 散文化 无剧情化 导致自此以后几部电影我都要酝酿两三年的勇气才可以打开来看 其实我并不讨厌他的电影 高质的摄影 细碎的情绪 呢喃疲惫的台词 光怪陆离的世界 璀璨无比的星光 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做壁纸的画面—— 看完了还能写点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装个X 承接上部「To the Wonder」,「Knight of Cups」把故事从农场旷野移到了城市公路之中。

各种性与爱的体验里观影者多少能找到那么一点点自己的情感经历相似处,那些碎片化的情节哪怕有一小段能触及到观影者的心灵,那这部电影就是成功的。

因为它不在试图让你理解,它在让你cherry pick。。

 9 ) 贤者时间

马力克导演延续独有的个人独白的续写风格把一个男人的“贤者时间”拉长至118分钟,还未看过此导演的朋友有可能觉得他电影话痨呆长,但你可抚心自问在生活中各自冥想沉思的时间正正是如此把时间放到安静而缓慢。

放纵能忘记工作,多情可以验证爱情,发泄可以倾诉亲人,对比可以体验优越。

见证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种,人们每天都在努力尝试去延续生活,去改变生活,正如此导演的电影一直围绕着“LIFE”。

从细细的红线的LINE,到生命之树的LIFE,延伸至圣杯骑士的KINGHT。

 10 ) 使用的音乐

The Pilgrim’s Progress” – Ralph Vaughan Williams, Performed by Sir John Gielgud, City Of London Sinfonia“Spiraling 5th” – Hanan Townshend“Exodus” – Wojciech Kilar, Performed By Krakow Philharmonic Chorus and 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Sogno Di Un Automobile” – Arsenije Jovanovic“Searching For A Serene Sphere” – Arsenije Jovanovic“The Death Of Ase” – Edvard Grieg, Performed by 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Symphony No. 4 Los Angeles” – Arvo Part, Performed by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patashnik” – Biosphere“In Search Of Galiola” – Arsenije Jovanovic“Track 1/4 – Poem From Insomnia” – Biosphere“Substrata” – Biosphere“The Coconut” – Thee Oh Sees“Miserere – Arvo Part, Performed By Estonian Philharmonic“Unisons” – Hanan Townshend“Fantasy On A Theme Of Thomas Tallis” – Composed by Ralph Vaughan Williams, The New Zealand Symphony Orchestra“I Need Seed” – Thee Oh Sees“Last Known Surroundings” – Explosions In The Sky“Cosmic Beam Journey” – Francesco Lupica“Prophecy Of A Village Kreman” – Arsenije Jovanovic“Approaching” – Arsenije Jovanovic“Track 3/4 – Poem From Insomnia” – Biosphere“Farewell Mix From An Old Fridge Before It Sank In The Sea” – Arsenije Jovanovic“Man With A Movie Camera” – Biosphere“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 Johann Pachelbel“Images”- Claude Debussy, Performed By Lyon National Orchestra“Concerto Grosso in G Minor, Op. 6, No. 8, ‘Christmas Concerto’ “ – Arcangelo Corelli, Performed by Capella Istropolitana“Ansonia” – Paul Ngozi and the Ngozi Family“Nocturne No. 2 in E-Flat Major, Op. 9, No. 2” – Frederic Chopin, Performed by Idril Biret“Cool Out” – Bosco Delrey“Symphony No. 9 ‘Choral’ “ – Ludwig van Beethoven, Performed by Nicolaus Esterhazy“Dilbar Dilbara” – M. Ashraf and Naheed Akhtar“Nocturnes: Sirenes” – Claude Debussy, Performed by BRT Philharmonic Orchestra“Salons Song” – Arvo Part, Performed by The Tallin Chamber Orchestra“Kol Nidrei” – Max Bruch, Performed by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Ireland“Distress” – Hanan Townshend“Hyperborea”- Biosphere“6 Epigraphes antiques: Pour l’egyptienne” – Claude Debussy, Performed by Lyon National Orchestra“Solveig’s Song” – Edvard Grieg, 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Wind Song” – Sleep Good“Schlitterbahn” – Sleep Good“Squire Fire” – Steven Orenstein“Secret Garden”- White Mystery“Symphony No. 3, Op. 36/Symphony Of Sorrowful Songs” – Hynryk Gorecki, Performed By 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Ashtray Wasp” – Burial“Dawa Gompa”- David Parsons“The Things I Tell You” – Biosphere“Water Theme For Harp” – Hanan Townshend“Water Theme For Woodwinds” – Hanan Townshend“Ceremony 1” – Klaus Wiese“Ceremony 3” – Klaus Wiese“Initiation Psalm One” – Paul Horn“Snapshot From The Island”- Tabor SzemzoRead more at http://thefilmstage.com/news/listen-to-the-music-of-terrence-malicks-knight-of-cups/#Btm0VpO7v3p9CHSx.99

《圣杯骑士》短评

男孩梦到和我看这部电影,且是为数不多的时候他梦到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事物,于是就邀请了我去他家看这这部。我在他家数种香气里穿梭,视觉在手持超广角晃来晃去,挺入梦的,入到云里雾里,我们自顾自地聊了许多梦和童年。片中重复出现的泳池,水下,隧道,跟我去年的作品略有共通点。

6分钟前
  • shu
  • 还行

港真,马力克老师这样我是要支持的,他的存在价值就是你感觉任何人只要抓个爱疯或者小米随便转圈再把摄像头切过来自拍一下就能做大师了。往往看完之后你会留下一个where are we now这样的,估计没去过保定的我们永远无法参透的哲学迷思

1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8.0 若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那这不就算最强公路片了么!宏观的建构甚至弱于the Tree of Life,但通过相似的情境(兜风、踏浪...)、相同的场景(家宅、海滩...),通过空间补偿时间,通过记忆的打断、复写完成连续经验的建构

11分钟前
  • 喂饭
  • 力荐

电影不是单一的哲学表现,但电影却应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有悖前者则会失去电影的魅力,有悖后者则会成为金钱的工具。这部片子,显然是前者,唯美镜头与诗意哲思无法充当空洞剧情的遮羞布。这个逼装得,抱歉,我只给五分。

14分钟前
  • Foley
  • 还行

去年五月份看的(生日礼物…… 看不下去感觉 简直在胡闹 没看完就走了

19分钟前
  • 清茂叶
  • 很差

#berlinale2015 克里斯蒂安贝尔全程梦游,跟好多女神乱搞。。。景观电影。。。不过其实蛮boring和pretentious的

23分钟前
  • 指定能程小姐
  • 还行

神马玩意,我就看了前十分钟,就他妈给关了!

25分钟前
  • giggle
  • 很差

A story about hedonism and despair .

26分钟前
  • 永夏之人
  • 力荐

打开好多次都看不下去,最终作为用餐背景勉强看完。我知道生命必有深意,可2小时不知所云的喃喃呓语和大型MTV风景画卷,着实欣赏不来。BTW娜娜小姐很美,但近几年接片水准堪忧。

27分钟前
  • 木子汐
  • 较差

喜欢景色,的确闷,加上混乱剪辑,到结尾才看出故事脉络,却掩盖不了好片的本质

31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果然是《生命之树》的尿性,画面干净,观看痛苦,我宁愿看两小时幻灯片也不想看以混乱为个性的呓语。

34分钟前
  • 粽人府
  • 较差

LA風情,可以和骯髒的哈利第二部配合看

39分钟前
  • SMAPXMX
  • 推荐

Always a Sleepwalker A Daydreamer An Outsider

41分钟前
  • 就是那颗紫薇星
  • 力荐

无脑粉为摄影多加一颗

43分钟前
  • FerraZun
  • 推荐

片名和篇章名字都和塔罗牌有关,但是片子时不时出现的那张塔罗牌“sun”才是电影的关键,太阳代表的生命,就是关于这个男人。

48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太需要马利克这样的作者,提醒我们世界是流动的、诗性的。

50分钟前
  • Fillianore
  • 力荐

D

54分钟前
  • 弓长忄享
  • 较差

天啊我真的一个字都没有看懂 感觉这部电影在鄙视我 毕竟我一个字也没看懂!!!天啊两个女神和我贝知道他们在演什么吗天啊

57分钟前
  • 也离
  • 很差

7/10 不受任何约束的跃迁,无尽的,无法摆脱的爱欲。

59分钟前
  • 莫失莫忘
  • 推荐

我喜欢Bale的胡子、Cate的大衣、满屏的大长腿们,但不喜欢这股没有叙事的意识流,是想表达绝美之城的情绪吗?可以肯定的是导演绝对玩嗨了

60分钟前
  • 𝚓𝚊𝚜𝚕𝚎𝚎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