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者·导演·凶手——《女招待》Waitressby 电子骑士2007年以怀孕作为故事主线的电影似乎特别多,而且评价都不错:《好孕临门》、《四月三周两天》、《朱诺》、华语片《苹果》,还有这部《女招待》。
《女招待》与前几部电影完全不同,它也是喜剧,但不像《好孕临门》和《朱诺》那样轻松、夸张、搞笑;它也有很强的现实感,但不像《苹果》那样着重道德和行为评判。
看《女招待》,你会无声地微笑,也会无声地叹息。
一部竟然能把有趣和压抑揉合在一起,又能吸引你看下去的片子,是不是很特别?
这是一个美国小镇上一家小馅饼店里普通女招待Jenna的故事。
她拥有的是最平凡的人生,以及平凡人生带来的平凡烦恼:丈夫控制着她的一切,不许她有私房钱,不许她接近别的男人,要求她完全地服从。
这种“爱”让Jenna觉得自己的生活在慢慢缩水枯萎。
她惟一能够得到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是创造新的派:什么“我恨我的丈夫派”、“Jenna的特色草莓巧克力绿洲派”、“坠入爱河派”。
她一直偷偷地存钱,想着有一天离开这里去参加馅饼大赛,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不幸的是,她意外地怀上了丈夫的孩子。
跟一般即将作母亲的女人不同,她完全感不到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在到医院就诊的过程中,怀孕的Jenna又和刚到小镇的博马特医生开始了一段出轨的恋情……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小制作电影。
影片的开始一段有些沉闷,但故事展开后,那种平缓、细腻、写实的风格就会吸引住你。
影片拍得很小:故事局限在小镇里,外界只是一个影子般的存在。
内容也狭小简单,没有种族问题、吸毒现象或者国际政治,不过是一个女人苦闷的婚姻和她对怀孕生子的恐惧。
但这些小小的烦恼却一样能展现人的生存困境。
影片也拍得很轻:画面轻盈优美,将做馅饼的过程变成了一种艺术式的展示;在黑巧克力般的苦涩中,影片还混合着轻巧的喜剧色彩。
喜欢上Jenna的博马特医生说:“也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去喝个咖啡什么的。
”Jenna回答:“我不能喝咖啡,你给我的不健康食物单子上写着呢。
你是哪门子医生啊。
”然后两人热烈地吻在了一起……影片还拍得很细:大概因为是女导演的缘故,这个开始很压抑的片子后面充满了越来越多的温婉情绪。
整个故事里没有大凶大恶之人,即使Jenna的丈夫,也并非虐待妻子的完全坏蛋。
他在发现了Jenna满屋子藏的钱时,竟然脆弱地抱着Jenna痛哭。
你会看到这些都是细腻鲜活的“人物”,不是一个标签可以概括的“角色”。
这是一部女导演拍摄的电影,故事又是女性生育和婚姻问题的,那么它是一部女性电影么?
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倒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描述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的作品。
Jenna在电影中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关系:她与丈夫的关系表现着她“自我”的一面,她的丈夫可以看作是生活中负面问题的象征。
在这种关系中,Jenna始终是顺从、请求、回避、梦想的一方。
她与博马特医生的关系则是她“本我”一面的展现,虽然带有感情的投入,但与其说这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心灵寄托,一种对安慰、体贴、自由、尊重的渴望。
当她看到医生与他妻子在一起时,她意识到自己追寻的不是对医生的爱,而是自己的自由。
而带来她的变化的,正是最重要的第三种关系:Jenna和孩子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Jenna找到了自己的“超我”,找到了她的解脱之道。
她最初不喜欢孩子,深层的恐惧是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把握。
既然自己都没有找到根基,那么孩子又将置于何处呢?
但当孩子降生之后,导演借助天生的母性为主人公作了最后的决断,Jenna从孩子身上获得了新生。
她用孩子的名字给自己的馅饼店起名,正可以看成是主人公终于可以忠实于自我的标志。
影片很好的一个地方就是没有设定一个简单的矛盾,然后设法解决它——大部分影片都会这样去做:主人公要找到一笔钱,他做到了或者失败,游戏结束;某个人要抓住主人公,主人公最后躲开或者终于被抓到,游戏结束。
《女招待》则没有借助任何奇迹或者转机,即使老人乔最后送给jenna的钱,也只是一种点化而已,所以你连支票的金额都看不到。
不过,这个特点同时也就是影片的缺欠:过多的展示性让影片显得细碎和有些含糊,指向和意图被淹没在情节中。
对比一下同样表现压抑心灵的《美国美人》,你会感觉到男性与女性导演确实有很大差异。
说到导演安德林妮•谢利,确实是个才女。
演员出身的她在影片中身兼编、导、演三职,她演的那个戴眼镜的女招待相当出色。
这部影片就是安德林妮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怀孕时创作的。
看完影片,忽然才发现这位年仅40岁的女电影人已经于2006年11月,也就是电影上映前半年被杀害了——有时现实真的是比电影还要像电影。
谋杀了安德林妮•谢利的是个19岁的厄瓜多尔人,他是作建筑承包和养护的。
当时,他正在负责公寓的修缮工作,但巨大在噪音让一直在家写剧本的安德林妮无法安心工作。
于是她找到这个人,声称如果他再不停止就去找警察。
恰恰这位拉丁人没有合法的美国居留权,而且他的工程截至日期将至。
争吵中,他狠掐安德林妮的脖子,导致她晕了过去。
这个拉丁人以为她已经死去,于是把她吊在了浴室的横杆上,伪装成自杀的样子。
安德林妮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生命。
据说,电视剧《法律与秩序》第17季15集的故事就是根据安德林妮•谢利的这段悲剧改编的。
除开人生无常,人生如戏的感慨,这位女导演的死还产生了很多其他话题:有人说,影片的票房成绩(200万的小制作获得了2000万的票房)和受影评人关注都是拜导演被谋杀所赐;有人说,这是布什外国移民政策的又一受害者;还有人说,是安德林妮把这人逼得太急了,对方才不得已动用暴力……大概因为涉及了敏感的移民和种族问题,DVD花絮中朋友们对安德林妮的纪念都语焉未详。
除了《女招待》这最后一部作品,她还留下了一个四岁的女儿苏菲——影片结尾处凯莉•拉塞尔牵着的小姑娘就是。
不由想起冯至散文中的一首短诗:一个过路人,不知为什么,走到这里就死了。
一切过路人,从这里经过,请给他做个祈祷。
当珍娜抱着出生的女婴,她的眼里绽放着光芒,周围的所有都是模糊。
此刻,生命是超乎一切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希望。
之前面对丈夫的孤独的无望,对医生意想不到的感情充满的难以抑制的渴望,原来都可以瞬间的被覆盖。
浓郁的巧克力、鲜艳多汁的浆果、醇美的奶酪、那么令人陶醉的美味,却带出珍娜那么空虚的眼神,她很迷人,真的迷人,可一眼就可以望穿她神情里的无奈,生活里的任何细节都是她烹制披萨的灵感,我想这或许是她唯一的寄托。
她对每个人都很好,对罗嗦至极的客人老乔她有着别于他人的耐心,尽管她也感到疲惫。
强烈的汽车喇叭声是她下班回家,丈夫来接她的讯号。
这个俗称“吃软饭”的男人,蛮横的索求着她所有的爱,甚至害怕与孩子分享。
她想去参加批萨制作大赛,她想给无望的生活一点希望,但是她怀孕了,她觉得孩子来的不是时候,现在的她没办法给孩子理想的生活。
这时候珍娜遇见了她的医生,一个英俊的、温柔的男人,虽然有点冒失但却还是有礼貌。
不觉得中她对他有了好感,一次又一次的见面,他们都彼此吸引,产生了逾越道德界限的激情,此刻的生活里似乎多了那么一点微笑的理由。
珍娜为了比赛存的钱被丈夫发现了,后果可想而知,面对丈夫如暴风雨般的呵斥,她不得不说那是为了给孩子买婴儿床而存的钱。
婴儿床买了,珍娜的理想也破灭了,她对孩子又多了一份复杂的情素,她想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床,心情肯定难以平复。
在她待产的时候,住在同一家医院准备动手术的老乔来看她,这个老人给了她一份信并嘱咐她生完再看。
她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对这个她厌恶透顶的丈夫说,让他滚出自己的生活,此时的珍娜有着这么坚定、这么自信的眼神,简直像是重生。
乔在信封里给她留了一张支票,她在批萨大赛中得了第一,买下了以前工作的批萨店。
由此珍娜的生活变成了彩色的,女儿其实就是希望的原点,改变有时就只是一瞬间.....
幾部電影消磨了下午好時光,有些疲倦,對於自己,有些觸動,對於那電影的細節。
2007年的《女招待Waitress》,一部起初不是那麼被看好的片子,由安德林妮·夏莉(Adrienne Shelly )編劇和導演,並且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
這部片子拍完不久,還沒等到首映,她就被一名19歲的非法移民殺害。
這些題外話,讓這部影片多少有了些神秘感,不過的確是題外話,都與片子無關。
故事講述一名深陷在控制欲極強的丈夫設計的痛苦生活裏的女招待吉娜是如何突破種種枷鎖,找到自己真正生活意義的事情。
不是那麼討好的情節,沒有特別出眾的編排,一切都是平凡生活的合情合理。
但我卻在原以為不會被打動的情緒裏,了解到一種來自這位女導演和編劇的生活體悟。
故事中,女招待吉娜和為自己檢查的醫生出軌,起初她希望醫生能帶她逃走,但是後來看見了他和妻子的生活,她了解到自己不過是在找救命稻草。
因為自己力量不夠,吉娜的金錢被丈夫控制,她懷著孩子,不便行動,她沒有自由;這一切的東西推著她去找到一個短暫的安樂島,卻不是解決問題的通途。
她發現自己喜歡和他聊天勝於和他做愛,她只是要找個能傾聽的出口。
一切似乎絕望,沒有人能幫她,她自己又做不到。
唯一了解吉娜的老JOE也只是一個喜歡和她聊天的顧客,她知道老JOE喜歡她做得派,喜歡那些食物。
看過這部片子,估計很多人會喜歡老JOE,這個古怪苛刻,要求多多的老頭。
片中只有他無私了解吉娜制作的派中暗藏才華,只有他給了她勇氣以及再次了解自己的提醒。
老JOE喋喋不休的話語卻是那麼動人,他給她的禮物是如此恰如其分。
老JOE要她開始新生活,他把JOES派店給了吉娜。
他了解吉娜內心寶貴的熱忱,他肯定的告訴她:“不能被現在糟糕的生活毀了寶貴的心靈。
”或許剛聽到這些的吉娜並沒有明白老JOE的意思,但生下孩子以後的她,看到寶寶的她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勇敢向丈夫說出要早就想要離婚的年頭,與主治醫生結束戀情,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
接下來,吉娜開心地抱著女兒露露,拿著老joe生前送她的素描畫與寫著贈予那家派店的紙離開醫院,開始重新生活。
就像小時候吉娜的媽媽教她烤派的那些美好記憶一樣,吉娜也開始教露露有關她知道的有關烘烤的一切,他們就平靜快樂的生活下去,再普通簡單不過,卻閃爍著動人的別樣光芒。
一個女人絕望時會如何,做一些荒唐事,還是去選擇死亡。
所有可能性都是不可控制力量,只是在一切悲傷侵襲過後,如果你又恢複了理智的清醒,你還能做回你喜歡的自己麼?
去改正那些錯誤,回到正確人生選擇,而不是錯了就索性錯,失去去面對錯誤的勇氣。
吉娜的重生除了要感謝老JOE,更要感謝這個原本她不想要的孩子,正是這個孩子的降生,讓吉娜有了前所未有拜托這牢籠生活的勇氣。
人有時真的就是這樣,光為自己似乎都可以得過且過,但是為了愛的人,為了信仰,就立即有了生活的盼頭,再也不會潦草度日。
露露真是吉娜的天使,當然長大後的露露也必然覺得媽媽是自己的天使。
這種互為天使關系,真讓人羨慕。
若你沒有那麼幸運可以找到一個天使,那就去為自己尋找一個信念,一種信仰。
生活自然會好起來。
另外有部不必說名字的電影,它有個很好的結尾。
故事是講,男主角第一次被愛情傷了心,開車離開故鄉途中緬懷著過去,21歲的他發現此刻的自己終於實現小時候希望自己是個孤兒的夢想。
這聽起來很怪異,後來我才明白了一些。
他說,小時候,他習慣跟著媽媽走後走,保持20步左右的距離,假裝自己是個孤兒。
因為在他那時心中,孤兒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人,雖然孤獨。
如今的他離開家鄉,踏上未知旅途,在綿長的公路上就是一個真正城市孤兒,但問題依舊沒有解決,所以他用離開去逃避。
突然他明白這就是長大成人的感覺。
這世界上萬千的你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能給彼此安慰,彼此幫助,卻無法代替對方去走彼此的路。
所以親愛的朋友,在我脆弱的時候,請和我說說話。
說你的想法,也聽我的說法。
SHALL WE TALK,最打動此刻的我。
我看电影是为了学习如何讲故事的。
所以我要回忆这部剧的情节。
发现自己怀孕了-丈夫接她回家-去见医生-在等公交时遇到了医生交谈-发现自己有血癍见医生-亲吻-讲清楚又亲上了开始婚外情-很开心的婚外情-被人知道了告诫不要婚外情-分手-再家里见面-朋友结婚-被丈夫发现藏钱-生孩子-和丈夫和医生告别分手-开店。
这部剧的主题是说女人要独立,有自己一技之长,可以过自己的生活,选择错了,就勇敢放弃,重新开始,没有了爱情你还有很多,每个角色都很可爱,性格鲜明。
女主是什么性格呢?
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选择错了,勇敢放弃吧,不要再纠缠了。
她活得好痛苦,丈夫一直控制他,要服从他,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得很压抑的一个人。
然后直接去吻医生,说明他很缺爱,他和医生的关系挺暖的,虽然不道德,是错的,会伤害身边的人。
特别是那个拥抱,不会推开你,不会看你的脸,什么都不做,就是拥抱20分钟。
实在太暖了。
一起做饭很浪漫。
孕妇和医生那个老头也很可爱。
虽然不好侍候,所以要对有钱的人好哈哈,才会有一大笔钱给你。
所以还是要赚钱。
温暖的色彩,俊男靓女的演绎,尤其是那无数让人愉快的心情美食—pie。
片中珍娜哼唱的那首摇篮曲让我想起妈妈曾经无数在我半梦半醒时吟唱的:“……风儿轻/月儿明/树叶遮窗棂……我的宝贝/睡在梦中/微微地露出笑容……”昨天看了《密阳》,之后郁闷了N个小时,今天的这个电影,在这个冬天的午后,把我的内心确实温暖得舒坦。
jeanna的角色如果在韩国就成了<密爱>,大部分时间是香艳的床戏;在意大利区就成了<月色撩人>,依然是性爱,外加歌剧;发生在中国古代就是又一个南兰;发生在中国现代最好找刘若英来演,主题歌就是她的<给幸福一次机会>;发生在中产聚居区要么是little children里的kate winslet要么是the hours里的julianne moore;在美国农村就是又一个a good girl.只不过,都不是.还好,都不是.waitress这电影,有性格丰满的人物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还有老套之极的故事.直到结局来到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又是一部"伪喜剧",女主角又会象a good girl里的jennifer aniston一样,重新回到死气沉沉的生活.a good girl让人不爽的原因就是,蓝领女人居然和中产主妇一样不争气.而女招待总算是个圆满的结局,坏老公拜拜,有老婆的情人拜拜,妈妈万岁.不要男人照样活.电影真正有意义的地方还是那张支票,女招待从她最好的顾客那里继承到一笔财产,开了自己的店,扬眉吐气.象那些亨利詹母斯小说里的女主角一样,有钱在手我怕谁啊,离婚算个鸟?女人不必有男人但一定要经济独立,只可惜导演没有把老顾客的角色改为老太太,老头也是个男的啊.还是男人.
许多糟糕的事情在被电影写意,譬如失恋的人总是工作狂、悲惨的人可以有理由寻求身心安慰,太多电影的结局颇为定性,不悲就喜。
大众对电影里面的那些事情会关注,会让为此哭泣欢笑,更会习惯性接受那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结局。
有时候,观众将梦当作现实,也可能将现实当做梦。
几乎所有电影都这样,用幻觉安慰大家,而大家通过幻觉安排自己的精神宣泄。
《女招待》就不这样。
这部温情之作其实是残酷犀利的,尽管有喜剧元素来包装,但讲述的确实是现实生活的悲与喜。
这种悲喜在女服务员珍娜的生活里丝毫没有超越现实变成戏剧。
导演自身就是女性,她细腻风格陈述的感情生活早已不折不扣重现了现代社会情感的尴尬和现实的残酷。
这样的作品显然是有感而发,不在于问讯真理,不在于粉饰太平,不在于揭露批判,更像是一次冷静的思维过程,力求在生活际遇中探索出路。
上天总在安排一些真理在命运中被证明。
获得真理的代价可谓昂贵,摸爬滚打和威逼利诱共享,让人性本能突出重围的呼喊时而赢弱时而匮乏。
终究,人在糟糕际遇和暖烘烘的理想之间更容易被前者影响,身心皆损。
《女招待》的故事有些麻辣,口味比较重,估摸美国人看着也很纳闷,更何况依然传统的我们。
然而,真的剔除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就立即会发现一个人面对绝望生活时刻的真实反应。
作为一名女性,珍娜在情感失落中颠簸,一直在寻找必要的支点。
不幸的是,在即将要求离婚的时候怀孕了。
珍娜这个人即使是服务员,也可以创造出艺术的美味馅饼,很有才。
善良人总可以处理好惹人嫌的客人,与之同理,珍娜可以依照情绪制作各种感受的馅饼。
这样的人肯定简单纯朴,经常会被幼稚的自我欺负。
常常委曲求全,总带着一丝幻想,希望某些重要人物可以变好起来,希望事情不再继续糟糕。
这种活法支撑着自己,直到绝望。
那个自私、脆弱、贪婪、懒惰、暴躁的老公和那个友善、鲁钝、软弱、自欺、笨拙的医生是部分男人的代表。
前者妄自为人,后者匮乏血性。
珍娜辗转于两者之间,影片并没有去强调常见的俗套情感升华,而是让人惊诧的安排了大摇大摆理直气壮的婚外情遭遇。
这种处理相当有趣,生生的将珍娜绝望无助的心态以及善良人出墙后的尴尬特征予以表现。
有段时候,观众都会怀疑珍娜的真实品质抑或想起更为魔幻的《天使爱美丽》。
在怀胎十月的辛苦、离婚未果的痛苦、红杏出墙的刺激之间折腾的珍娜命运究竟如何?
她脑子里面的那些缤纷馅饼代表的情绪很清楚说明了一个无助无力深陷困境的女性在命运煎熬中如何度日,如何面对现实。
以常人所想,开始新生活,还是服从于现实,肚中的孩子命运如何?
伦理道德又如何?
这位年轻妈妈给孩子写的信她自己都承认是写给自己的。
那充满爆发力的红杏出墙总需要最终的道德交代。
当我们和角色都一直按照世俗道理看待这个故事时,一次辛苦的分娩在所难免。
女儿出生,珍娜长时间的懵懂有些让人担心。
可是,初为人母的女性看到孩子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果断决绝的向孔武有力的老公宣布离婚,随后轻描淡写的摆脱了信誓旦旦的新欢医生,后来当然是带着可爱的女儿一起做馅饼,和朋友们一同分享自己的饼店。
如果没有这个结局,这个故事当真是在混沌与伤害中延续。
对人生幸福的摸索必须有几个条件共同支撑,就是实践、抗争、坚持和勇气。
以勇气来说,珍娜的性情和生存条件最为匮乏。
当她的勇敢和信心完全爆发时,她已经获得了一条男人和女人都必然相信的真理——母性的伟大。
男人理性,在摸爬滚打中堆积经验。
女人感性,为人母是性情成熟的终极表现。
在现代社会冷漠桎梏中,一个心境纯净的弱小女人同样会为自我挣扎,行为怪异天花乱坠。
但怀胎十月的最终,母性的力量何等伟大,可以让一个在钢筋丛林中的破碎灵魂重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影片提炼的这个真理实在讴歌了女性的伟大,而故事中各色人等兼备各种反面代表性。
这个导演面对女性生存环境的真实情景有感而发的故事不仅暗讽了男人世界的品质,还鞭挞了现实婚恋的整体素质。
即使我们看到了一出略显荒诞的轻喜剧,却实质上客观认可了珍娜作为现代年轻女性的成长经历。
不可否认,母性的伟大是上苍安排的一种馈赠,也是一条颠簸不破的人性真理。
与其说这个故事与奇迹有关,不如说刚刚故去的女性导演安德林尼夏莉通过这个故事为人性平添了色彩,为个体提示了智慧。
美妙奇迹发生之前,需要在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即使已经无力,只要灵魂还在,就一定会平安的。
以此文献给已经离世的女性导演、演员,充满才华的安德林尼夏莉。
很早以前,在学校里就看到这个电影了,但是开头演完美味的派,就掉进了一个让人很不舒服的氛围。
关掉了。
大概一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电影。
在电视上看,总会多一些耐心。
观影过程中落泪N次,每次都有充分理由,但是我已经不能全部记得了。
看完之后想做的两件事:1,吃到真正的派,不是麦当劳里那种疑似春卷的东西;2,做妈妈。
按照惯例,看完电影,又是找电影原声,找到了这首《Baby Don't You Cry》。
确实是温馨美好的歌,片中女主角唱过两次。
一次是和爱的人一起在厨房里做派,一次是怀里抱着宝宝,还是在厨房做派。
细听歌词,听到那句“If i could freeze the time keep you in my kitchen with me forever”。
每个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吧。
想到很多事情。
电影里还有一场婚礼。
今天看的时候,在想等我自己结婚的时候,该由谁把我交给新郎,想了很久,没有答案。
套用一句老台词:We'll see。
Start fresh,在工作之前,没有想到这句话做起来会比说起来难这么多。
太多要考虑的,不止过去,更难选择的是将来。
都说年轻人不怕错,可是我还有几年可以错的呢。
不过old Joe说了,it's never late。
明年我会的,一定。
P.S. 写的乱,还有太多欲言又止。
事情发展往往不遂人意,写东西有时候也是一样。
感觉一言难尽。
开头认为Jenna太软弱,憔悴版的Felicity有时候保持了用力的表演习惯;中段,一些Jenna跟Earl关系的细节逐渐揭开时,我又以为要变普通人的哲理剧了;然,早该料到孩子对母亲大玩魔法。
啊,只能看着女人离去,只能看着她们突然软弱突然发力感到无所适从。
里面的男人到最后都像是孩子。
我一直以为她会选择富有魅力的Potterman先生,却又止于情人与妻子间天然的女人情谊,她突然变得如此现实,真教人惊骇;而电影也没有一直把Earl往卡通化的暴力丈夫描写,当Earl在Jenna的怀里哭着倾诉害怕时,我甚至以为她也会认为一个没长大的丈夫是可以忍受的了,无非时时刻刻呗。
唉,孩子,魔力的小婴儿,没有孩子会怎么样呢?
但见她,一瞬间化为英雄母亲,心甘情愿让雌性激素占满脑海,厚厚,想想House该怎么说?
一枚硕大的人形子宫。
Gentleman们,保持尊敬吧,女人们的神秘小联盟,吾等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P.S.:在忍耐和抗争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又或者,是那位“真正的朋友”的化学作用?
失敬啊。
我不由得想到,pie真是一个谜,或许这里面是一个我永远无法了解其真实性的世界呢。
Jenna很痛苦,她没有完整的婚姻,却有个控制欲极近疯狂的丈夫,有了自己并不想要的小生命;Jenna很会做pie,她的梦想是赢得州际比赛,得到奖金,然后逃离束缚自己的一切。
Jenna很孤独,直到一天,有人真正温柔地抱着她,安慰她,欣赏她;Jenna很困惑,究竟自己自己在做什么,做得对不对,然后该怎么办?
Jenna很绝望,为什么自己如此不幸,身边的朋友,快乐与否,都有自己的自由,真的要这样过完一生,永远被不幸的婚姻所牵绊么?
*************Jenna很满足,她终于体会到了幸福,就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是那个美丽的孩子赋予了她前所未有的勇气,将之前的恐惧和疑惑统统抛开: to truly live her life.
没有男人的存在我们不能快乐吗?
确实太小成本了,派歌还挺好听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偷情的画面,不得不说美。
这才是人生
和我最愛的她談戀愛
很好的电影 看了让你反思自己的人生
2007-11-24
最近看过最让我回味的一部电影。很喜欢那个刻薄的Joe,很有趣,最后还很慷慨。女主角凯莉.拉塞尔长的很美,心灵也美,发音也好听。生完孩子后跟她混蛋丈夫离婚,感觉很过瘾,跟婚外情的医生了断,也很勇敢。最后以女儿的名字开了店,结局又很完美。
I wish I could make great pies.
剧情真的很傻诶,无法理解为啥女主一直忍耐她老公,还要把孩子生下来。很奇怪的三观。最后还出奇迹...老头给钱...不能更俗套了...
三星半~~~(蔑视douban的星级咩~)看到后来才有点高兴~~之前那段是因为那个混蛋丈夫的awfull德行……其实那个Joe死老头挺可爱的咩~~俺也想在某日得到一大笔横财,然后和姑娘去加国start fresh~~~捏~~如果说一个悲惨过活的已婚女人说不想被拯救,告诉你,那是骗伦滴~~不过,不想假手他人是真~~
女人是坚强哒,可以做甜美的派,也可以不要你们的爱,抱着BABY,唱起那首歌谣:Baby, don&#39;t you cry, gonna make a pie
男的都演得太好了,讨厌死了😊
不懂为什么高分。。。也许是我对吃得不敏感
本以为是一部与美食有关的电影,后来发现不是非常密切。女主角非常的乡村式美丽,但是大部分的情节是和她那可恶的丈夫情绪有关,看了让人心情不佳。不是很稀饭甜食,我看了感觉一般。
平淡。
做派时候很美好
冲片中的派给5星
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孩。有坚忍。
派很好吃,电影太一般.. 以后这类电影要少看,如今完全已不记得自己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