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基书——“让我这么滑稽地遇到那个小孩,是你的杰作吗?
所以呢,要我怎么做?
” 生活在这个埋葬父母的海边乡村里,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与爱,原本,日子就这样如水般平淡地维持下去,唯一的意外就是闵基书的出现吧。
一个流浪汉般的角色,阴差阳错误住了她的家,一根说不明道不清的线,默默将他们几人联系一起,维系起来。
同一个屋檐下,相伴相知的爱来得如润雨细无声般清浅,细腻,深刻,感人。
晚上,他们隔间而住,女人和孩子嬉笑,关怀,道着家常,唱着歌谣,男人听着消减的笑声,嘴角不觉起了微笑。
朴素,真实的乡村母子,不觉间就那样荡涤着他于城市浮躁已久又慌乱无依的心灵。
那一刹那,爱人的离世,内心的空虚,似乎有了一些抚慰,心灵沧桑的皱褶得以舒展抚平。
他宁了神,安了心,久违地安枕入眠。
——“我为什么回到普伦岛,这个连便利店都没有的乡下,为什么会回来呢?
难不成我真是来吃巧克力派的吗?
” 爱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呢?
日常的相伴相知与理解,又带有一丝内心的愧疚之情,文新渐渐变成了他生活里的一种习惯。
他逐渐被永新的善良所感动,当她在睡梦中委屈抽泣时,心生不忍与怜惜,不自觉间缓缓伸出了手,试图为她拭去泪水 。
男人对于女人的怜悯,也许是近于爱。
当他渐渐发现孩子的秘密以及文新背负的责任后,不由心生了内疚和恻隐之情。
终于,在永新被坏男人欺负时,他义无反顾地挡在永新身前,站了出来。
他会在听到锡贤母亲欺负她后,气她的隐忍不反抗,气别人伤害她,欺负她,也会借着帮助她而试图接近她,靠近她,亲吻她,事后却会不好意思地害羞,会看她摸嘴唇而像个青涩少年般傻笑,甚至在看到文新误会他是父亲托身而来说自己很爱他时,眼神里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期待。
所有的所有,没人告诉你一切是从哪里如何开始的,但是,它却是那样一往无际地继续了。
——“你问我,春天和春天妈妈对我来说是什么吗?
是奇迹。
如烂泥一样的我的人生里,有个人给我的礼物般的奇迹。
” 短暂的离别后,闵基书发现失去了精神支撑,城市里所有的事情于他而言都失去了意义。
在听到文新的消息,知道小春秘密被发现时,怔住,思考,又一时间愣了神,清醒后又眼神左右游移,感叹喝了一口酒,来掩饰内心复杂的变化和对文新潜藏不能言说的思念与不舍。
在得知永新母女被村里人驱赶后,闵基书反方向开来,截住为永新搬家的车,然后开了车门,眼里满是那个他心里惦念了许久,使得他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一个他想得快要发疯了的女人。
闵基书的性格特征是刚毅,坦荡,有担当,且男人气概十足,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在永新生病昏迷,爷爷想念小春坐在屋外长廊上睡着,而闵基书彻夜未眠,终将小春从首尔锡贤那里接了回来。
他默默把熟睡的孩子安放在母亲身侧,把孩子的手放在母亲手里,并将迷糊的老人扛回屋,安置妥当,这才回了自己屋,一时间疲惫困乏止不住袭来,他趴在地上终于沉沉睡去。
那一刻真是有种男人如山的感觉。
因为有爱,介意永新每次碰他一下就警戒地躲得远远的,会无奈叹气,越是深爱,反而越是小心翼翼,自我约束,尊重永新,“我可以吻你吗?
”这份爱意,还伴随深深的不舍与怜惜,在村里人把她们当成豺狼虎豹避之不及时,永新像个罪人般垂下头,恨不得向全村人道歉,他却坚定地鼓励她要堂堂正正抬起头,睁大眼睛,挺起胸膛。
他的感情是诚挚炽热的,有着男人的冲动,又有着男人的担当。
在永新感觉天塌,慌不择路地寻找孩子,慌了心神,乱了阵脚时,他坚毅地鼓励她打起精神,看清时下的情形,不惧流言,勇敢面对现在或未来可能更为难走辛苦的路。
这时,直面,而非逃避,才是更勇敢的选择。
同时理解她作为母亲的心情,尊重她的选择,陪伴她一起寻找孩子。
在日常的相处与陪伴中,不觉间衍生的情谊和爱意,是一种怜惜与感动,是一种感激与依靠。
是危机时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是无论何时都不觉间看向彼此的方向。
——“春天,永新,爷爷身边也带我一个吧,我也想成为家人。
” 行动力是闵基书和锡贤最主要的区别。
当锡贤坐在车里犹豫了一整天,车里的音乐高低起伏侧面衬托出他内心激烈的斗争时,闵基书却是截然不同的。
当他听到看到文新面对锡贤母亲的抱怨低头不争不辩解时,拉起她的手就走。
文新的态度伤了他的心,闵基书既想尊重文新的选择,却又明白小春与锡贤的血缘关系是他无法替代的,但心里又忍不住嫉妒甚至担心她会重新选择锡贤,所以,他会生气冲动,但随后又很快后悔,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眼巴巴地望向文新。
当文新为了救孩子受伤昏迷需要输血时,他决定挨家挨户劝服合适的村民输血,临行前,深情又坚定地看向文新,那是他前进的希望,他的动力,他的光,是他刚毅之下一抹缱绻的温柔。
宿命般,他和文新相遇,被她吸引,虽然也曾想让开走开甚至回去,但是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走得太远。
就像他跟锡贤所说,春天和春天妈妈对他来说,是奇迹,在他如烂泥一样的人生里,有个人给他的礼物般的奇迹。
从何时起呢?
开始习惯于听着文新和孩子嬉闹,诉说着关爱之情,母亲温柔的话语,孩子铜铃般明朗的笑声,他就那样默默坐在长廊木板上,倚靠着,倾着头,狭长的眼睛微微眯起,嘴角淡淡带着笑,就像是听着一首世间绝妙又最动人的乐章,而他的内心则被一次又一次洗礼。
不觉间低下了头,起身站起,把孩子母亲凌乱一地的鞋子摆正,和自己鞋子靠近并拢,瞧,一家三口,如此温馨完整。
——“不是什么怜悯,有什么可怜的,每天都在感谢这个世界的人。
” 一个自以为是,没有人情味,看不起别人的混蛋闵基书,最后却被永新,春天和爷爷感化熏陶,开始无私帮助老奶奶看病,砍着从未砍过的柴,刷着从未刷过的臭厕所,做了他一辈子原本都不会做的事,这是一件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事实却就是如此。
闵基书深知文新的优秀,珍惜她身上宝贵的优良品质,尊重善良的爷爷,疼爱纯真的小春。
他身上原本的劣根性在这样丰厚的环境下得以爱的转化,改变。
一段好的感情是彼此影响,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你给予我一丝温暖,我予以你一点光亮。
他像个情窦初开的青涩小子温柔牵着文新的手,和爱的人漫步沙滩,多么美好。
他那漂浮不定的心,终于有了着落,他,被得以救赎。
毫无疑问,张赫的演技是非常优秀的,他精准地拿捏了角色的每一个变化的细微表情与动作,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完美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演员的专业素养就是连眼角的褶子都拥有迷人的演技。
锡贤——“对你来说,我算什么?
如果你想留住我的话,我会留下的,只要你开口,我可以放弃一切,扔掉一切,待在你身边。
不想留住我吗?
” 和闵基书形成鲜明对比的锡贤,他是被动的,青年时和朋友打赌追求永新,结果永新怀了孕,知道真相后,永新就此事隐瞒。
之后几年里,随着孩子越来越像奶奶,他也犹疑,怀疑,确定,但内心的功利作祟,即便明知是自己女儿,却依旧无法鼓足勇气,在野心和爱情之间,冷掉真心,将爱情,女人,孩子践踏脚下,执着地选择功利,放弃了永新和孩子。
这是偶然,也是性格的一种必然。
这个角色纠结,复杂,矛盾,父亲在他幼时抛弃了他们母子,他成长环境的变迁,母亲的道德绑架与私心,使得他专注于事业和野心,缺乏作为父亲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这样的人,即便犹疑,内疚,仅限于此,始终无法迈出一步,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利益始终大于一切,违背了道德,没有底限的聪明人,是冷血可怕的,即便他内心纠结,心存爱意,有些善举,也会在母亲欺负永新和孩子时警告母亲,知道永新和孩子的辛苦和可怜,但这仍然是在和他自身利益不冲突的前提之下,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善良漂亮可怜的女人李永新,不是只爱她一个就可以走的路,为此,我花了整整十年。
” 和永新之间,他一直缺乏一种勇敢果断的动力,一种外力的驱策。
他想着功名,顾着母亲,爱着永新,念着孩子,又放不下女友光鲜的职业和家世。
他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不想放弃。
当有一天,有别的男人喜欢永新,他又会心有不甘地握起拳头,当永新的爱意也不再转向他,而是担心别人的安危时,他们,慢慢地,回归到属于他们各自的两个世界里,渐行渐远。
自己幼时父亲的抛弃,内心的缺失,使得格外想通过外界功名的附加来证明自己,也格外的自我。
内心已经有缺损,没有额外的爱来付出,更妄言大爱了。
女人,只是附加,随时可以消失与关机,或许,谁都一样。
甚至为了利益,朋友的父亲也可以牺牲。
他虽然痛恨着父亲当年的抛弃,但遗憾的是,现今,自己却成为了和父亲一样的人。
如此这般,永新的分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当锡贤允诺只要文新要求,他就会回到文新身边,文新,只是默默那样看着他,她早已看透锡贤,明白锡贤,心里没有期待,没有期望,只是眼里噙着泪水,不言一声。
——“之前所做的变得没有意义。
” 命运的捉弄与补偿,他意外遇到离家出走的小春,他买黄雨衣,买汉堡,作为内心暌违已久的父爱补偿。
当他劝说小春要自私,不要想妈妈一样总忍着被人欺负时,小春告诉他妈妈说她是像父亲,爱出头,多情又善良时,他良心被触动了,底限崩溃了,他打开水龙头,悲恸不已。
闵基书也看清了他内心的怯懦,在抱春天离开他家时,在他女友开门进来时,逼问他对于春天算什么,结果,毋庸置疑,即便春天在睡梦中呼唤着爸爸,锡贤仍然不敢承认。
他始终纠结着不愿牺牲,无法说服自己的内心,不敢直面承担永新一家的重担。
可是,对女儿的情感越是压抑,越是控制不住,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会留恋羡慕别人名正言顺付出的父爱。
他会失去理智买来一堆婴儿用品,会连夜赶回小岛只为小春一个电话,一切似乎都在慢慢脱离他的掌控,只为他内心仅存不灭的父爱光芒。
最后,他在闵基书面前坦诚,春天是他的女儿,他是春天的爸爸,但仅限于此,即便面对闵基书的挑衅,仍然不回去照看母女。
他良心不安,酒吧买醉,浑浑噩噩,半醉半醒间说着对不起春天。
女友发现真相,鼓励他回归家庭,但想起即将要面对的生活辛苦与重担,他却在车里犹犹豫豫地坐了一天,怕了,退缩了,不敢也不肯。
直到文新重病手术后,当他发现作为男人之前一直想要争取的东西变得失去了光彩和意义,想要重新找回曾经牺牲丢弃的爱情,女人,家人和孩子,想要争取回到文新跟前时,却彻彻底底发现只是自己一厢情愿,一切已经太晚,太迟了。
这个角色,功利大于爱情,在好与坏之间游离,在果敢和责任之间徘徊,缺乏担当的勇气,又有着一丝的良善兜底,所以面对永新的艰苦和孩子的纯真,他会不时内疚,偶尔发泄压抑的情绪,适当对永新和孩子作出些补偿行为,最后,编剧将他的良善部分放大,给予了他悔改与弥补,赋予他父女温情的时刻,却仍旧无法更改他十年来父爱缺失下自私残忍的赤裸真相,只是人为作为忠恕转化下一种强行的圆满。
永新——“春天,妈妈就靠你活着了。
”“妈妈就指望你过着了。
” 她生在小岛,长在小岛,善良,温柔,传递给孩子美好的世界,积极乐观面对,正向鼓励孩子。
她无私,淳朴,无微不至地照顾痴呆的爷爷,想念着葬身大海的亲人,独自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孩子和爷爷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原动力。
在小春的秘密被发现后,她仍极力维护家里仅有的平静,苦中作乐,在一老一少面前强颜欢笑。
她预想着未来,心存着担忧,又极力维护着现今仅有的一丝平静。
虽然锡贤对不起她,但她没有抱怨,报复,撒泼,而是选择了默默承受一切,保守了孩子生父的秘密,孩子疾病的秘密。
——“我不是女人,只是春天的妈妈,我也不是人,只是个无生物,就像树,石头,桌子那些一样。
我是石头,所以也没有感情。
” 一个女人决不会爱上一个她认为楚楚可怜的男人。
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
从开始的嫌弃到好奇误解和理解,永新的眼神不觉间被他牵动吸引,她的爱是带有一丝崇拜的,闵基书正直坦荡又痴情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他,一次次救治了村里人和爷爷,在她最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让她萌生出一种信赖感和依赖感。
爷爷的病情,小春的秘密,锡贤母亲的欺负,村里人的欺负,她都默默忍受,只要不离开这个村子,不离开这片海,这片父母安葬于此的大海就可以了。
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自己的爱情也不重要,只要能帮爷爷,牺牲了婚姻爱情都可 以。
她像死了一样生活,她的心里有爷爷,有小春,有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她有种茫茫无依的感觉,像在黄昏时分出海,路不熟,又远。
前路未知,荆棘丛生,坎坷前行。
但闵基书的出现打乱了这一切,挽救了这一切,当她撑不下去时,他会鼓励她振作,并挽起她的手,扶住她的肩,撑住她早已沉重不堪的躯壳,那份重负瞬间有了分担。
最终,在闵基书的鼓励下,她也不再一味退缩,而是正视处境,坦然勇敢面对。
——“相信奇迹吗?
”“真的相信奇迹吗?
”“是。
”“嗯,相信。
李永新和春天就是我的奇迹。
” 剧中充满了生活气息与烟火之气,屋外,春寒料峭,迎春花开,芦苇婆娑,屋内,孩子笑声朗朗,老人如菩萨般慈祥,文新微笑着看痴呆的爷爷拿着口红给她画红脸,这份神志不清却依旧不改的爱意,让她眼泪却在眼眶里徘徊打转,看得人心生唏嘘,感慨造化弄人。
在得知小春离家出走后,文新拖着孱弱生病的身体,强撑起来,穿错了鞋子,一瘸一拐往外跑。
实在找不到孩子,悲伤,恐惧齐齐袭来,她终于咧开嘴巴失声痛哭。
在孩子回来后,她醒来先是难以置信,转身摸了摸头,抚了抚头发,仔细端详,然后捂住嘴,擒住了想念的泪水,转身失声痛哭。
长时间的紧张得以放松,所有担心害怕一时间终于发泄出来,而作为母亲,掩住被子又怕吵醒熟睡的孩子,细节处理的很微妙,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演绎得非常好。
不得不说,孔孝真对于母亲的表演非常细腻,真实,有层次,没有偶像包袱,表演放得开。
虽然哭相并不好看,却呈现出母亲真挚的情感。
她的演技自然细致,眼神空灵干净,在当下演艺圈,外貌不是惊艳型,却是难得的舒服端正,温婉大方。
同时,她也是位聪明的演员,对自己的定位准确,角色不会是惊艳的美女,总是些大众角色,反而更有观众缘,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感,令人亲切。
春天——“妈妈,凶险是什么啊,凶险的世界的凶险是什么?
”“凶险是指坏,辛苦,讨厌,烦。
”“世界是坏,辛苦,讨厌,烦的吗?
”“我说凶险的世界了吗?
我说错了,世界不是凶险的,是美丽的,春天。
” 纸终归包不住火。
当孩子的秘密被爷爷无意间泄露,一股潜在的暗流在村子里涌动。
村子里的人害怕了,愤怒了。
震怒之下,感性无知与恐慌战胜了善良帮助及所有,理性顷刻间荡然无存。
永新被村里人驱逐,小春也被孩子们孤立。
永新迷茫了,而她的容忍与善良到了最后,也忍无可忍。
失望之余,她试图带着爷爷小春离开村子 。
之后,永新为救孩子重伤昏迷,需要输血,闵基书为她挨家挨户拜托,医生护士宣教科普艾滋知识,最后,人们恢复理性,逐步理解,并重新接纳了永新和孩子。
奶奶的变化也是一大看点,从矛盾,接受,到救治。
她既讨厌又喜欢小春,讨厌永新影响儿子的仕途发展,却在看到孩子聪明可爱时忍不住欢喜,甚至在看到小春被欺负时,毫不犹豫地拿身躯遮挡。
导演的剪辑精简流畅,注重冲突的对比展现,其中一幕,村里人来赶永新,闵基书抱走了孩子,在海边吃冰淇淋,孩子唱着小小的心里涌出一点爱,世界不是凶险,是美丽的,而另一边,疯狂的人们撕扯着打伤永新,批判着永新,破坏着屋里的用品,永新一脸绝望,而准备送给孩子的汉堡洒落一地,另一边,学校里的孩子小春的老师都在误解着永新母女,护士低声痛哭。
强烈对比反差之下,人性丑恶与善良的较量触目惊心,令人感慨,这也是导演拍摄的一大特色。
爷爷——“菩萨心地又善良又温暖又慈祥。
”“所以才是菩萨啊。
” 在韩剧《谢谢》里,我们看到的是,即便面对周遭人的误解与排挤,爷爷在临死前,仍然嘱咐永新和闵基书将巧克力派逐一分发给了村子里的每个人,剧中巧克力派代表什么呢?
我认为是爷爷心中的仁心与仁爱。
就像爷爷总把欺负永新的奶奶说成菩萨一样,所谓善恶并无彼岸,唯有多寡,善恶也是可以互为转化的,爷爷用他的实际行动教育了最后身处迷茫的永新,即便对方有恶,仍然要用心中的善去渡化;即便身处不公,仍然要用仁心仁爱去化解。
爷爷看似糊涂,实则却是全剧点睛式的人物,他将编剧心中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间接且深刻地传达给了无数屏幕前的我们。
文新——“不是还有哪首歌吗,我们一起去创造吧,美丽的世界。
” 在我心中,这是李庆熙最好的一部作品。
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纵然再是百转千回,感动至深,本质仍然只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所以,在这部剧中,李庆熙巧妙地将艾滋病这一话题加入爱情故事里来进行探讨融合,对人性进行呈现与剖析,对社会问题进行解读与映射 ,将剧集的立意拉到了一个无可替代的高度,并将“如何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做好,最终予以观众持久深入的回味与思考,这点是非常考验她的编剧功力的。
《谢谢》主旨宣扬鼓励的是一种即便遭遇坎坷艰苦,仍要心怀感恩的初心。
永新时刻说着谢谢,别人吻她爱她,她会谢谢,别人允许她帮忙,仍然会谢谢。
谢谢是一种善恶的转换,过渡,转化,善的循环是善,恶的循环是恶。
编剧借助这个故事传递给观众一种进阶式的思想——理想美好又崇高,虽然难以企慕,但仍值得悬为一种理想,并去努力争取实现。
无论我们身处顺境逆境,都要心存善念,怀有仁爱忠恕之心,如此才能趋向致中和,止于至善的理想境界,而世界也才会远离丑恶,趋于美好。
韩剧最迷人之处,在于情感的推进,合理,自然,细腻,逐步递进而不夸张,伴随煽情的音乐,丝丝入扣,打动心扉。
整个故事的呈现,立体饱满,没有多余注水的情节,细节之处,也是前后呼应。
这部《谢谢》在脱离城市的繁华喧嚣后,用平实的语言将一个艰辛坎坷且温暖治愈的情感故事娓娓道来,传递出仁爱忠恕的精神内核,并留下了希望,赋予了新生。
明明一个悲伤的切入点,可无论是闵基书还是锡贤,爷爷还是永新,他们都用自己心底的那丝善良来维护孩子小小的生命与美好,这种情感的注入与导向,在缓缓铺垫下,层层展开,到最后,呈现给观众一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动容与唏嘘,传递出一种隐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这也是最吸引我们,令人动容的地方。
那明黄色的雨衣,如此鲜亮鲜活,像极了天堂里明媚的光,直达心底,温暖心扉。
希望的感觉,不就是如此么?
一个有关救赎与渡化的故事,身兼深刻且隽永的立意,一切都弥漫在一种徐徐而来的淡淡海风之下,在那个民情淳朴的小岛之上。
由此种种,衍生出一番朴素独特的外在气质并与内在优秀的故事内核完美契合,最后形成了韩剧《谢谢》让我们一直念念不忘的缘由,也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根源所在吧。
李春天很可爱唷,张赫也绝对是女性杀手。
韩国男演员的眼神都很厉,觉的没?
面部的特写绝对有表现力。
中国的男演员大多比较垮,无论身材还是精神状态,缺乏内在男人气质。
一个名为《Thank You》的短剧,隐藏了几条盘在一起的线,到剧终解开的时候,让人于恍然大悟之中流连感叹,这念念不忘的“情”节。
主线一:初恋的美好。
永新和锡贤在中学时相互爱慕却各自藏在心里。
永新的表达方式是,明知对方跟朋友打赌,以表面上玩的方式与自己交往,仍真心地投入,为其生下女儿并抚养长大。
虽然有恨却埋在心里,在得不到爱的证据时一直声称孩子不是锡贤的,又告诉女儿爸爸是个好人,是天使。
最后两人面对面的时候,永新感谢锡贤送给自己那么善良可爱的一个女儿,进而表明了自己其实恨的是对方不爱自己。
锡贤的表达方式是,将自己的感情藏在日记本里。
虽然一直怀疑春天就是自己的女儿却总得不到证实,于是在与新女友的交往中始终不能全心投入,每次与永新见面,心里都会泛起波澜。
在永新母女遭其母奚落与刁难时,又挺身而出,不惜与母亲作对,在她们困苦艰难时默默扶持帮助,虽然没有任何名分。
最后二人面对面时,终于承认自己也曾经爱过对方,并感激永新这么多年维护了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在女儿心中的美好形象。
关于爱情,大多数女人一生都在追寻一个答案:你是爱我还是不爱。
对于男人来说,明明知道答案却不肯说出,宁愿藏在心里,用行动来表达。
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还是言语与行动在男女心中分量的差异,不得而知。
主线二:不完美的情人。
闵基书与李永新,两个性格和人生观、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人,因为一次医疗事故而被联系到了一起。
失去珍爱女友的闵医生,在自责的痛苦中接受了女友的临终嘱托,将一句迟到多年的“对不起”转达给那个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染上爱滋的无辜的孩子。
孤傲以自我为中心的基书,始终称年轻的永新为“大妈”,瞧不起普沦岛这个连便利店都没有的小岛,却因为自己救不了女友而自暴自弃,放弃医生生涯,将自己发配到这个偏僻的小岛上,寄住在永新家的下房。
其间岛上几位村民因患病或发生事故而生命危急,医生的使命感和被春天唤起的良知驱使他不辞辛劳地为村民救治,在锡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陷村民于绝地时阻拦。
基书深藏于坏脾气下的善良打动了永新,在他发高烧时悉心照料,默默忍受着他的乖戾脾气。
永新在别人的刁难和生活的困苦中忍辱负重,照顾年幼患病的春天和痴呆的爷爷也逐渐融化了基书冰冷的心,使他即使离开普沦岛回到繁华的大都市后仍念念不忘,由同情逐渐发展为爱而离开她憋闷得似乎“喘不过气来”。
再次放弃安逸生活回到岛上的基书,承担起了保护村民、照顾永新母女和爷爷的重任,夹在永新与锡贤中间的他毫不含糊地告诉锡贤“你已经晚了”。
在春天离家出走的时候,基书陪伴着永新四处查找,看到永新未经梳理急着出门而自觉不堪时买来发夹亲手给永新梳头别上。
在永新受伤手术后,冒充护士为永新洗头。
将永新的爷爷当作自己的爷爷为其剃须洗澡,为了了却爷爷临终的心愿,拖着疲惫的身体深夜里挨家挨户送那代表着爷爷的感激与拜托的巧克力派。
基书的陪伴和保护也打动了永新的心,让她能够坚定地将与锡贤的曾经放下,勇敢地堂堂正正地面对怀有偏见的村民。
两个人的感情在苦难中成长,由陌生转为互相吸引互相依靠,也在不断的挫折、犹豫与追问中结出果实。
初恋总是美好地让人留恋,而那个值得用一生去陪伴、守护与爱的人,其实更应当去珍惜和把握。
主线三:血浓于水。
锡贤的母亲嫌贫爱富,始终不肯承认永新母女与锡贤的亲缘关系,万般阻挠永新与锡贤见面,想尽各种办法要永新早早嫁人了事。
锡贤虽然始终怀疑春天就是自己的女儿,却因为新女友的疑似怀孕而放弃与女儿相认。
然而女友的话却点醒了他:血缘是你忍也忍不住的。
因为迟到了8年而不能挽回的亲情,最后化为了默默的关心照顾与保护,化为了说服母亲正视真相帮助困苦的永新母女。
最后在永新的爷爷去世时,锡贤的母亲终于想通了,让锡贤以孙女婿的身份为爷爷的葬礼主事。
而不再逃避的锡贤也接受了永新的选择,没有与女儿相认,让永新母女能够开始新的生活。
主线四:美丽的世界。
从一开始就让基书想不明白的,是永新母女的忍让、善良和对人对生活的感恩。
永新对春天的感染爱滋没有怨天尤人,对春天的教育是始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是善良的。
永新母女和基书的世界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碰撞。
基书的脾气暴戾和冷漠孤傲,在永新母女的善良和温和下逐渐融化,学会了感激别人为自己的付出,学会了原谅和理解放弃医生生涯却没有放弃儿子的父亲,学会了帮助村民替别人着想。
而在基书的影响下,永新也试着抬起头堂堂正正地面对世俗的偏见,连小不点儿的春天也知道了不能放任自己,按时上学,对自己负责。
世界是否是美好的,在乎人心。
对有情人的感激,对血脉之情的感激,对乡邻之情的感激,是这一名为《Thank You》的故事最终的一条线,最难以解开的一个“情”节。
在爷爷死后永新准备带着春天离开小岛的时候,几条线终于捋顺,爱情线、亲情线、感恩的线一点点解开,出现在观者眼前,对全片作了了结,也给观者以心灵上的启迪:世界是美好的,请对生活抱有一颗感激的心。
当我摔倒时跑过来扶起我, 当我哭泣时帮我擦干眼泪, 当我走夜路时用手机灯光为我照亮路,一起吃冰淇淋,一起吃拌饭, 温暖我的手,也亲我嘴的 爷爷、奶奶、哥哥、姐姐、朋友们, 向所有的人表示感谢。
不论世界怎么改变, 人是美丽的, 人心是善良的。
我们要表达的不是抱怨, 而是感谢。
看到是李庆熙编剧的作品,就做好了让自己流泪的准备了。
十六集的剧,并没有因为当时的收视很好就拖延多几集。
故事到哪里应该结束就该让它结束,这样才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善良的人最终会感动身边的人的,就像永新他们一家子这样。
要对身边的人充满感激,感谢所有的一切。
爷爷是这么教爸爸,爸爸是这么教永新的,所以永新也是这么教春天的。
辛苦的时候还是会埋怨,但是善良的人,内心绝对是感激的,即使那些村民又打又骂,他们还是觉得自己离开或许是最好的。
总是替别人着想,有时候会不会被说成烂好人呢。
懂得每时每刻都说谢谢的人,必须有一个宽大而善良的内心,能承受偏见和不幸,始终感谢着生活赐予的一切。
看完这部剧,感受是很多的,因为太多了所以反而表达不出来。
温暖的,感动的,还好没有错过这部优秀的作品。。
”在我如烂泥一样的人生里,能够遇见你们,就像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般的奇迹,谢谢。
“
十年之前懵懂的断断续续的拉扯的看了这部剧,没有看到头也没有看到尾。
十年之后一鼓作气的追完了这部剧,看了头也看了尾。
十年之前,我羡慕女主角,十年之后,我更加想变成男主角。
时间的力量,总是离奇的伟大。
十年之前的炎热暑假,我躺在家中不算太凉的地板上,盯着电视机,眼睛都舍不得眨。
十年之后我在漫长的工作里,用了三天时间,一鼓作气的结束。
十年之前还不知道什么是烂泥,还很单纯着幻想着以后也会碰到一个像闵基书那样的男人。
十年之后却发现自己在烂泥般的生活里左右翻腾,再也无法相信,只能把自己变成像闵基书一样的男人。
重温《谢谢》,无法像以前那样感动,但依旧有那么些许的感动。
生活总是让人麻木。
所以只能找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那就是沦陷剧中,让自己变成永新家的那条狗——东达。
然后看着他们的悲欢离合。
坚强乐观的永新,可爱纯真的春天,暴躁理智的医生,痴呆善良的爷爷,为爱痴狂的MISS宋.........这些人,还真是值得怀念啊。
十年之前,相信自己是个灰菇凉,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十年之后,却什么也懒得再信。
毕竟现实不是电视剧,没有那么多的温情,没有那么多的美好,甚至没有那么多的谢谢。
有的只是麻木和冰冷。
最后,还是谢谢。
夏天看的这部剧,编剧想要表达的内容对于2008的我来说,意义真的很大。
长大。
宽容。
感恩。
一切爱的字眼,我们是否都可以找得到那一个你可以跟他说“谢谢”的人呢?
善良的人会感动,会掉眼泪,因为有时候我们就是那么的懦弱。
但是正是这些“谢谢”才是我们迫不及待想要来到这个世界去深刻体会的吧。
喜欢谢谢的故事,喜欢善良的人。
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温暖。
算起来,我是昨天凌晨看完这部片子的,本来,一个下午足以完成,可是几次,我都不得不按下暂停,不知道是不是也有身体不太舒服的原因,很久没有这么毫无顾忌地放声大哭过了,而且,那种发自内心的哀伤,也显得久违!
我想,如果在偶然间,遥控收台,找到这个片子,一定选择跳过,它不似韩剧一贯的风格,只一秒,那些或帅气或美丽的脸,就能吸引你,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爱情在如此的环境里成长,哪怕与爱情无关,还是期望镜头里全是一张张可人的面孔。
尤其是打温情牌的剧目,女主角就该是惹人怜爱的。
可做为母亲的李咏新,怎么也不是这样的女子。
基书的前女友柔弱,却戏份不多。
闵基书和锡贤一如既往的标准韩剧男主角。
其余全是路人甲的模样!
没错,这就是我最初的感受,好奇到底要讲什么样的故事?
当春天出现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导演的意图,这个稚气的女孩,将是全剧的亮点,那些大人,不过是小角色。
故事的延续,一次又一次出乎我意料之外,也必然带来一次又一次地触动,我的确很爱流泪,但记忆中,韩国的电视剧里,除了《蓝色生死恋》,从来没有一个剧,能让我从头哭到尾,并哀伤得那么彻底!!!!
一、牙刷和指甲剪绝对不用别人的,自己的也不能借给他人。
二、流血时会拿妈妈给的毛巾檫血,然后放进塑料袋里拿回家。
三、 磕碰流血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
母亲让春天每天出门之前,必须背出这三条,并执行。
多可怜的孩子,这么小,承受的是什么!
却发现春天依旧笑得灿烂,猛然间,我明白了天真的快乐。
大人们为了不让她受伤,编出天使公主的故事,只有在春天这么善良简单的孩子世界里,才得以成立。
在整个剧集里,我找到一种共享的快感!
就好像我们一直在一起。
我被春天的快乐善良感染,又分担她对“险恶世界”的恐惧,心疼她多过同龄人的懂事;理解一个未婚妈妈带着被意外感染HIV的女儿时的种种不安,担忧她会支持不下去,甚至会希望像家人一样,去拥抱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去感受一个大男人,一面舔拭自己的伤口,一面扛起另一个快要坍塌的世界,很温暖,他不仅仅是为了在那时略显卑微的爱情,更多的是感恩、人性和责任;对于锡贤,很高兴他不是那个我设想里的反面角色,就连他的母亲,看起来那么坏的人,其实也不是。
缩小了爱情,忽略了反面角色,放大了爱与关怀!
为什么要抛弃爷爷??
最后的美满,应该不对任何人吝啬!
岛上的人,用纯朴而真挚的方式,挽留住了咏新和春天,看到咏新脸上那轻松而久违的笑容时,我发现,她真美!
原来这样美丽!!!
没想到会在看完这部电视的3年后还会来写点什么。
看这部温情脉脉的韩剧是毕业前夕,开始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剧,偶尔看到后就开始追。
之前对于孔孝真的印象来自于饼干老师星星糖,一个并不漂亮但却让人感觉很舒服的女人;知道张赫是因为他和张娜拉演的一个现在已经不记得叫什么名字的剧,印象中是一个适合外冷内热角色的演员,跋扈的外表下总是藏着一颗善良的心;当然整个剧中最大的亮点就莫过于可爱的春天--徐信爱了,总是对电视中可爱懂事的小孩没有抵抗力(美妙人生中的莘菲,下一站中的小小彬),圆圆的大饼脸,这个小姑娘的演技真是不错,很是吸引啊。
Thank you和最近大爱的secret garden一样,没有真正的坏人,当然这部更温情一些,都是让人看了不会忘记的好剧。
一部非常有人情味的乡村、儿童、家庭剧,剧情不紧不慢,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转折也比较贴近生活、人情。
孩子春天的扮演者表演得非常棒,各种各样的情绪和特征,令人怜悯、快乐、兴奋、生气、难过、自卑、失落、自娱自乐、和别人家孩子的不一样、孤单、伤心、被排挤后的感受,几乎每一个情绪都表现得极其到位,比成年演员要好不少。
一部电视剧被观众接受、喜欢、热爱,真的没有那么难,好好地把故事设定好,认真地、专注地写好每一场戏、写好每一集,故事尽可能贴近生活但台词需简练、符合逻辑,把每一个人物此时那刻的反应和内心感受都尽可能设想清楚,一步一步地细究人物的自身特点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控好最终故事的走向。
以上,只需要多一点耐心和琢磨罢了。
2007的韩国《谢谢》已经做到上了上述的一切,现在国内剧真正有耐心的又有多少?
多年以前的《走向共和》算一个...生活化不等于生活,像国产剧《父母爱情》,开头其实蛮好的,到了后面就越发等于生活了,就太过琐碎了,完全没有了故事方向了,变成了纯日常剧,逐渐远离“父母爱情”了。
想当初,也就去年这个时候吧,学校BBS上一位不甚熟的人大力推荐此片,彼时,周围的人绝大多数在看《魔女幼熙》。
现在想来很好理解——大牌不多,无关时尚,孔孝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超级美女(可我喜欢),加上艾滋这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以及不是绝对重点的感情戏。
不过这部戏在韩国的收视率比《魔》剧要好……本来对韩剧既不反感也不及其喜好。
总觉得韩剧只是华服+美女帅哥+漂亮的大房子+老套的剧情+美丽的画面。
只是因为FTP的神一般速度和那个人坚持不懈的推荐,才把当时出来的14集下来存在电脑里。
自然,又封存到现在东西多得快满出来了才下决心看掉……=================================虽然剧情还是比较老套,可是,这次灰姑娘是个单身未婚妈妈,春天,李春,是她的女儿——不对,李春,她就是个天使。
看了两三集我就猜结局是闵基书和李永新和春天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可是,我还是哭了。
=================================看前几集,看到了永新的乐观:痴呆的爷爷,未成年却是HIV携带者的女儿,读大学的弟弟,自己是个不是寡妇的寡妇。
整个家的担子都在她肩上,可却看不到忧伤。
她就这么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她冲着镜头微笑,给自家的桔子打广告;她对着“超人”道歉因为春天抢了“超人”的狗宝宝;她告诉春天她的血是秘密,因为她是天使,所以出血后要遵守守则;她跟女儿说追她的人可多了,都能排个队了,还假装打电话给爱慕者;她哄女儿起床,骗她说朴智星来家里了;她在滩涂地里挖鱿鱼,在地里干活,在工厂里包海苔,可她还是可以扎两个辫子,穿上PP的衣服,干干净净快快乐乐地走着,笑着(为什么我们的农村剧里的人都是黑黑的?
……)=================================看后面,看到了春天的善良:要妈妈在给东达煮的拉面里加鸡蛋;只因为“大叔”把小熊给她了,就给大叔蜂蜜吃;她怕自己把艾滋传染给别人,在游乐场的人流里紧张地躲避着,不敢碰任何人;受困时她让妈妈先把宝蓝拉上去;拿到了汉堡她想着分给小朋友们吃;打电话给英柱,半夜上网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的真相后,留书给妈妈和爷爷告别,让他们幸福地生活。
告别的时候,她甚至不敢摸小狗,怕把艾滋传染给它。
魔术衣没了,她不敢让英柱奶奶碰,奶奶一脸怒容地问“你搽了金粉么?
”听到的回答却是“会传染艾滋的,不要过来。
”奶奶终于忍不住了。
即是不是血缘的力量,怕是也会被感动吧。
这样的孩子,谁说没爸爸就会没家教?
================================整部片子真的是没有绝对的坏人。
英柱奶奶,宝蓝妈妈,野猪和其他的村民。
奶奶这个角色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费尽心思找人想让永新嫁掉却不小心找了个无赖,了解实情后把那男人狠狠地骂了;说得那么狠“为什么要我照顾?
疯了么?
”转身还是被春天的善良打动,抱着她哭着说“倾家荡产也要给你治病”……锡贤在逃避作为父亲的责任,我不是很明白原因,是母亲的压力么?
可他不是对母亲说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人,怎么着也会和她在一起么?
不过他回来了,他想补偿自己的错误,虽然晚了八年,而且又是“已经抛弃过一次的女儿,得了艾滋的女儿”,应该更容易逃避的。
可他还是想走下去。
还有恩姬,这应该是最无奈的一个角色了吧。
她爱着锡贤,却让他回到春天母女身边。
她说“去吧,血缘不是你忍就能忍得住的。
”“我们锡贤真是善良啊。
但是,现在开始会更辛苦的,要跟妈妈对抗,跟世上的偏见对抗……”还有智敏。
虽然只出场一集多,虽然是她的失误致使春天得艾滋,可是她还是踏上了道歉的路,在临死之前也要对春天说抱歉。
来不及,就让基书代她讲吧,“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很对不起,直到死都很心痛。。。
”这几句话基书应该背熟了吧,可是真的讲出来,真的看到真相的时候,却是那么艰难。
嗯,还有吴医生,晓兰护士,Mrs宋,朴大叔……都是好人。
=================================只是不一样罢了。
春天得了艾滋,永新是未婚妈妈,又不是犯了死罪,没有什么可对不起的。
只是和大家不一样罢了。
“就像宝蓝国语好,泰昌体育好,我数学好那样不同。
”这是基书教春天的。
“就像有左眼睛小的人,有个子高的人,有拇指比中指长的人。
”这是基书教永新的。
可是,世上的偏见他教不会。
看到有人这样写:如果让你的老婆孩子去跟艾滋病人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你愿意么?
犹豫了吧?
我们都还是俗人啊。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村民的举动了……=================================你相信奇迹么?
我相信。
李永新、春天就是我的奇迹。
闵基书从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富家子、名医生,智敏死后过着“烂泥一般的生活”,到小山沟里当保健所医生,劈柴,打扫厕所,变得有耐心,迁就,相信奇迹。
相信奇迹吧。
你看,相信有爱,相信美好,干眼症也会不治而愈。
=================================PS:永新急需输血那段,我以为会有村民总动员,冒雨赶来消除矛盾,特别是宝蓝对她妈妈说永新是先救了她。
看来还是早了点……又PS:羡慕韩国的现代化程度=。
=|||小乡村里学校都那么好,家里有电脑,8岁小孩碰到不懂得就上网查,注意,是山里啊……我们要加油了啊。
=================================今天早上起来居然第一反应是永新在喊“春天!
春天!
李春!
”……
这.....大概真的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韩剧了...._(:з」∠)_....
原来 新年好 可以这么悲伤……可能被中国的比惨大会弄的,没觉得伤感,放到当年可能真的是很好的片子,可惜我现在才看,张赫当是的演技也够青涩的
哪有人在大病刚醒的时候就和对方接吻的啊……
初中的时候看过,一直想重温,昨天一口气看完,乡村里的霸道总裁和单亲麻麻的爱情故事。里面的人物都很喜欢,没有讨厌的女二在韩剧里可不多见啊。最后,大酱太可爱了,麻麻也可爱,张赫帅的翻江倒海啊。
原谅我一直无法欣赏张赫的美感
古早韩剧
退伍回来蓄上胡须的张赫造型很赞。
好美好~!
大学看到
那个时候的韩剧真的是催泪瓦斯,怎么虐你怎么来
。。。
小女孩很可爱也很惨。男主对女主的爱情也太突兀了,那么深爱的女朋友去世了转身就能对女主动心吗?与其是爱情,不如改成怜悯更合理,然后让女主和男二在一起。
虽然带着典型韩剧的狗血剧情,三宝车祸,癌症,就差失忆了。但依然不失为一部好片子,积极向上。张赫真是太帅了。一人好一口,我好他这口。
剧情在韩剧里很新鲜,可能演的是乡下的事情稍有些俗,男主很帅
张赫服役归来后的作品,孔老师变身爱心妈妈,挺好看的
挺温暖的,我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平淡。
张赫的剧 很不错 小演员也很出彩
嗷~张赫太男人了~我喜爱的含蓄温婉结局~
看过
孔孝真演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