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卷的路上 随着摇摇晃晃的车子以及玻璃幕上充斥着被裹挟而来的雨水形成的雨幕 看完了前20分钟 在中午放饭之后 又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看完给我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蓝色大门》里面的那句:“什么事都还没有干,夏天就已经快过去了;我们一直都在跑来跑去 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不过少女们把金鱼放到泳池里面无疑是给自己“无聊的青春”书写了一笔浓墨重彩 青春似乎本该就是这样的 无聊 跟几个傻逼朋友一起大笑 一起受罚; 或者是孤身一人,以旁视者的角度去观看世界线的变化 。
我的青春最重要的是一群初中结识如今已近十年的老友 在我的印象中 青春是足球 是三国杀 是为数不多的烧烤聚餐 初中时没有自己喜欢的女生 高中喜欢的女孩子选择拉黑逃避 在班级里面格格不入 一直没有被人注视和被人喜欢的闪光瞬间 偶尔几科文科科目被人夸厉害 但更多仍然还是与人相处不远不近的距离 虽然没有每天都想着这个世界赶紧爆炸叭的想法 但是也有偶尔想要遁匿于尘世 让别人彻底遗忘我的阴涩想法。
种种一切就好像无所谓,什么都好一样。
似乎大家的青春里都氤氲着一股复杂的气息,但我回望我所谓的青春,就让我想起了高中毕业时,看着学校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找朋友合影留恋时,自己站在喧闹的走廊,但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似乎处于真空状态下,被玻璃罩罩住的那股子隔离感。
是一种无所适从,但是又无法被抽离的感觉,其实就是我在“青春”这个词里被除名了,就是那种你其实是无所谓的。
狭山有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高速公路就如找不到出口的青春期骚动,过着看似丰富却无意义的生活,对一切想做的事情心存怀疑,对身边的人爱得真实又虚伪,积极得可怕,可怕而无依靠,所以对自身的生活抱有看似绝望的希望。
好像要看穿一切,但其实什么都不懂,以为后面的青春的几年就能过完漫长的一生,你将永远用死去的双眼看着飘忽不定的未来,所以我们把在夜晚把金鱼放入了泳池,一开始我们是想救金鱼和救自己,后来才发现夜里的泳池漆黑无际,我们看不到金鱼在泳池里有多漂亮,就像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未来,这样的青春多美好,做着一切觉得有意义而无意义的事情,尝试把无聊的消遣伪装成伟大的举动,关键身边还总有人陪着做这样的事情,已经够值得了。
再说回电影, 小茜对着手机吐口水的时候挺有意思的,她和好朋友(深濑海)都知道回不去了,却还是客套地发微笑表情。
(海的名字大概是特意弄得?
)在没有海的狭山却出了一个叫深濑海的很火的明星,在没有海的狭山,小茜游泳却游得特别好,这些都在指向小茜很希望逃跑吧,即使不喜欢自己曾经的好友但还是向往她逃出了狭山吧。
深濑海在十五岁时唱了一首《十七岁》,这真是青春时充满浪漫的事情,假装成熟,不顾他人。
(话说如果能一直保持天真的看法,不被外界所左右也能算是成熟了吧?
)这样无所事事的夏天不会再有了,陪你一起干无意义的事情的人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但是当我明白这道理后,那些事情在记忆里却都变得有意义了,因为“无意义”这几字在出来工作后就变得特别珍贵,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指向,不赚钱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想不撑伞在雨中散步,别人会问我是不是失恋,如果我告诉他们我的真实想法,他们大概会觉得我是傻逼。
我只想重温一下初中放学突然暴雨,因为没带伞而拼了老命蹬自行车回家时的感觉。
(我也会希望有个女生撑把伞走到我旁边对我说,淋雨会感冒的。
)也有可能会有人觉得我在装嫩,可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已经老去,我和十八岁的我对某些事情看法可能不一样了,但我依然喜欢做我十八岁时候想做的事情,我觉得青春逝去只有一个症状,那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老了。
O'ever young!
看多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作业短片和自制微电影之后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看完过了很久也缓不过来,像情绪从现实生活过渡到了影片上又过渡回来了。
无聊透顶的生活,逃不出去,好像会一直这样直到死去,但其实也知道会有那个尽头,并且等到了那个尽头,越过那个时间点,你就再也听不见那些声音了,比如夏天的蝉 像耳鸣的底噪 比如sonic mosquito repellent。
粉色玩具手枪射击出假子弹,保龄球滚得头晕,ktv里大声唱着“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海 我想测试你对我的爱”,一遍遍喊“born to be zombies”。
大家都活得像个僵尸,好无聊,真无聊。
四百条金鱼被放进了泳池。
女孩子们说很美,但整部短片看完也没有这个镜头。
你看,我们总想要个结局,但结局就是什么也没改变,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也没有。
就像女孩趴在鱼缸前说,如果让她来对这个电影起个名字的话,她会说:“你是逃不出这里的 夏”
会关注到这部短片,是因为半个月前刚结束的第69届柏林电影节。
除了一波三折热热闹闹的主竞赛,自己关注比较多的则是新生代单元了,因为每次总能在这里,看到一些有趣的新生力量。
而今年,在柏林的新生代单元里,我发现了一部色彩奇异、配乐魔性的《We Are Little Zombies》,虽然只看到短短35秒的预告,但已经足够我对它产生兴趣。
《We Are Little Zombies》/我们是小僵尸这是导演长久允的长篇处女作,在这之前,他导演的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就曾获得圣丹斯电影节大众评审短片奖和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短片类评委会大奖。
翻看导演的照片,两条麻花辫子,挥舞的双手,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异样的气质让我好奇地点开了这部短片。
导演真的是太可爱了!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改编自2012年在日本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在埼玉县某中学的泳池里,一夜之间突然冒出了400多条金鱼。
警方经过初步调查,认为可能是暑祭中没有卖出的多余金鱼,被人偷偷放进了池中。
这样一个看似无聊的新闻,却成为了导演这部短片的灵感来源。
在短片中,将这400余条金鱼放入池中的,是想“拯救金鱼”的4名少女。
小茜、民子、吕子、真由,四位生活在一个名叫峡山小镇里的少女。
她们在同一间学校长大,会一起踩在卡拉OK的沙发上唱奇奇怪怪的歌,会四个人挤在狭小的照相馆里拍大头照,会一起逛街瞎跑胡闹,挥霍无聊的时光。
这样的生活,在她们看来,却是“没什么有趣的,棒得可怕。
”她们渴望有一场地震或战争来将这样的生活打破,或者来一场爆炸,把狭山变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为不发生什么便无法改变什么,和平便是无聊。
就算回到家里,也一样普通寻常,无聊至极。
父亲沉迷于人气偶像,天天躺在家里看电视;母亲出轨就像玩老虎机一样,父亲即便知道也懒得计较;而哥哥则躲在卧室里玩直播,从不踏出门一步。
这样的生活虽然很真实,但是因为无聊,因为一成不变,而活得行尸走肉。
她们甚至能一眼就看到自己的未来——长大后的小茜在玩老虎机,民子有了五个孩子,而吕子成为了单亲妈妈,剩下真由正在和一个公务员出轨中。
当你看透了自己的未来,即便知道会各自幸福快乐地活着,但还是会感到很无聊啊,不是吗?
没有奇迹来打开这地牢的锁,天空依旧照常飞过自卫队的飞机。
自己要和这样的朋友和那样的家人生活在这里,直到死去,真是太无趣了。
所以,少女们决定要做一件“大事”。
她们在夏日祭典上蹲着捞金鱼,趁着金鱼摊老板离开去看表演的空档里,偷偷将池中的金鱼用塑料袋装起来,然后一路狂奔。
在漆黑的夜里少女们拿着手电筒疯狂地奔跑着,她们爬过学校泳池的铁丝网,然后把手里的金鱼哗啦啦地倒入学校的泳池里。
她们以为这样就能看到在泳池里游泳的金鱼,然而结果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因为周遭太黑了,实在是太黑了。
“结局是什么也没有改变,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
28分钟,9个章节,充斥着无厘头的对话和出乎意料的无聊情节,让我看到的是肆无忌惮的青春,特别狂妄放肆的青春。
就像短片所展现的影像风格,是个性化的,是躁动不安的。
出其不意的镜头,不时出现的口号标语,夸张花哨的视听语言,会让人感到毫无章法,毫无节制。
这种情绪的宣泄就如同片中的少女,是一种对无聊日常的对抗。
是的,这就是一部在与无聊互相抗衡的作品。
无论是导演所展现的影像风格,还是短片所表达的内容意象,它传达的都是在承认自己如僵尸般麻木生活以后依旧想努力打破当下、成为鲜活的人的努力。
所以少女们才会用交友软件约炮然后在远处偷偷地看谁会来,会将400多条金鱼偷偷放入学校泳池里。
她们试图用这样荒唐可笑的行为,来摆脱生活的无聊。
然而这种摆脱无聊的努力终究没有换来成功,反而印证了无聊不可撼动的力量。
在漆黑的泳池中依然看不到金鱼,在青春里极力制造的火花仍旧会被黑暗吞噬。
但即便结果是什么都没有,依然没有阻碍少女们用各种方式对抗无聊。
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导演长久允谈到这部短片时说:“电影里好像在传递一种消极的情绪,是的,我其实非常理解那种处境。
‘我活着’说起来非常简单,对于他们的父辈而言可能‘活着’本身就已经足够了,但对于这群女孩来说,只是‘活着’还远远不够。
”所以啊,不必为当下的百无聊赖和无法打破的桎梏而烦恼,享受此刻吧!
关于青春的记忆碎片 ——浅析《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中的镜头 关于“青春”这个词的定义可能有很多很多,也许像是《阳光姐妹淘》里的无悔,或像是《垫底辣妹》里的励志,甚至是像《匆匆那年》里的追寻,在各类影视剧里给观众塑造了太多太多的青春,以至于让观众觉得对于青春的印象应该是丰富而不凡,其实回过头来想,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多少不凡的时刻呢,也许我们的青春更像是《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里呈现的那样,毫无理由的无聊和放肆。
短片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了四个女孩“迷茫的青春”,通过她们何尝没有看到曾经自己呢。
利用框架镜头展现不同人物的共同之处。
短片中运用了“圆形”和“方形”两种框架性的镜头来加以呈现,共同点是在框架形成后都是用推镜头来带出人物,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两者的不同人物命运,用“圆形”的垃圾桶洞口带入了主人公小茜,并用“地牢,混蛋”两个词加以扶之,在这个镜头里让观众看到了井底之蛙的感慨,也许她们真的现在峡谷里的金鱼始终看不见大海,而“圆形”有,用一种永无止境,看不见尽头的轮回,正好契合了女孩们漫无目的,碎片化的青春往事。
而“方形”镜头用在了全篇不曾谋面的海酱身上,在外人眼里她是个成功的少女偶像,现在的她方方正正被演艺公司规划的明明白白,虽然在最后的方形镜头中,观众只看见了她的嘴,但可以从她的台词中看到她的痛苦和她极力想要的突破,正如“我只有十五岁,但要唱《十七岁》这首歌”那样般的无奈。
两个女孩的青春不同,但又相同,不同在于命运,相同在于她们都不知道活着的含义,而这一切,影片只用了两种镜头就早已诠释的淋漓尽致了。
用特殊的主观镜头记录每一段特殊的青春时刻。
每个人的青春不一定不凡,但一定特殊,影片也利用一些特殊的主观镜头,向观众呈现了女孩们特殊的青春。
影片中的青春用“自由”一词来形容再好不过了,而其中对于手机的主观翻转镜头运用可说是恰到好处,当女孩们在天台上把手机抛向天空,这不仅是她们无聊的玩法,其实更是有种想飞又被地心引力束缚住的表达,也许只能在空中漫无目的的停留一秒,但心中那份青春的不羁却从未改变,相比之下“保龄球”的主观镜头也是如此,一种混乱感从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何尝不是像是女孩们无厘头的青春呢,一直在运动,但始终紧贴地面。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用的非常奇妙,那就是在给金鱼投食的一个镜头,在鱼缸底部垂直向上看着鱼食一颗一颗的掉落,顿时一种束手无策的无力感充斥着画面,影片中的女孩们也像是鱼缸中渴望大海的金鱼,但始终只能在鱼缸里张望着这个单一的世界,影片不用过多的语言,只用镜头就将影片思想娓娓道来。
用平视的主观镜头让观看者变成参与者,并从中审视自己的青春。
影片中的平视镜头也是影片的特色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了手持拍摄的手法呈现,从而让影片的真实感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影片中对手机吐痰时的不屑,集体竖中指时的团结,对自我影像的想象,和观众对话的平等,甚至是电脑前主播谈论的性,都是利用平视的主观视角来呈现的,通过这个也进一步的阐述了在青春这条路上所遇到的事情以及影片看似松散的主题,这也让观众更好的融入影片看到人物的世界,听见内心的声音,引发自身的共鸣。
也许励志的青春真的没有那么多,其实更多时候像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背叛也好,被背叛也好,我认为都无所谓,直到死去” 那样的空虚、迷茫与落寞吧。
逃脱了夏祭那狭小的箱子,跳进偌大的泳池,金鱼并非获得了自由。
正如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呐喊了,叛逆了,反抗了,还是打破不了无聊的日常。
向往大海的心,封锁在山城里的身体,还有无处安放的青春,勾兑成本片的一杯夏日特饮——无聊极透。
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孩子们都没能逃脱过被禁锢在有限空间的青春期。
家、学校、补习社,抑或奶茶店还有各色的聚集青少年的街边小店,后来成为了大人的我们都曾在这些地方里日复一日地无聊生活。
身体是行尸走肉的,沿着设定好的路线,从一个定点移动到下一个定点。
至于理想,男生想着怎样占领世界,女生想着嫁给怎样人家。
偶尔来个闹剧,投掷石头砸坏铁路上的交通灯,还是放偷来的金鱼到游泳池,这样并不是成人眼中的“坏”,这是不满无聊生活的宣泄。
后来,从青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我们,为五斗米折腰,大多都选择了沉沦,无意识地成为运转社会这台机器的一个零件。
得过且过吧,得过且过吧。
荒诞的世界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闹剧,未婚先育,单身母亲,做第三者,生活并非在课本又不全如人愿。
当初的我们都向往着美好的结局,然而等待着我们的却又是那么戏剧性的剧情。
本片的故事压缩在27分钟,叙说了四名女生的故事。
细节刻画甚是细腻,少女的心思在袒露着又娇藏着,适当的时候着点一下,点到即止,刚刚好。
人行道上追赶,k歌房里舞动,斜阳下蹦跳,月色下奔跑,笑语和汗液,这些都是青春的少女印记。
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
所有片段在微博上。
有微剧透。
【片段1】“第33届圣丹斯电影节短篇获奖作品,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4名少女把400条金鱼放入某中学泳池,电影围绕着少女们犯罪前后的日常生活展开。
” 30分钟的短片(准确也不准确地说是28分钟左右),由好几个短小的片段组成(准确地说我并没有去数和详细记录)。
带着日式惯常的抑郁和厌世感,却并不感到过分得晦暗,有着一层奇妙的治愈力。
少女们就那样无伤大雅地反叛着,她们人生中最刺激、最难忘、最大胆的事,莫过于把400条庙会上即将被处理掉的、无人会感伤的金鱼放进了深夜学校的泳池里。
在平淡的小镇上,她们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头条和自封的英雄。
用那样的方式去感受和祭奠自己的存在、彼此之间姑且称之为友谊的感情、还有大把转眼即逝的青春,也不失为一种自我解放和治愈的方式。
夏日里偶尔的疯狂,就像夏末绚烂的火花一般,短逝得都看不清具体的图案和纹路,只记得那一瞬心头簇放的炸响和模糊的色彩,意外清晰得妖娆。
明明是那样苟且得没有一点人生波澜和热情的如同丧尸般的枯燥绝颓生活,为什么还能一脸青春、洋溢笑意、绽放着毫不介意的满脸痘痘和胶原蛋白、对着镜头自拍欢畅?
“积极得可怕!
” 多么准确而又微妙的形容,心炫颤动了一下。
有一个画面,体现了平和的残酷和讽刺的矛盾。
少女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下山坡的时候,夏日独有的呱噪的蝉鸣显出乡间的静谧,少女们有气无力地感叹:“这里就不会发生战争什么的吗?
父母就不会突然去世的吗?
这个小镇就不会突然地爆 炸吗?
” 但是少女四人却没有一个走在大马路上,没有一个不顾惜生命地增大意外发生的机率。
这就是青春无力而又让人冷笑的矛盾和平、奢侈而又触目的残酷。
而片段2里这段虚拟空间内沉默交流的“友情”片段却又是如此真实得心寒,那些笑脸灿烂诡异得可怖悚然。
【片段3】真实和虚假本就栖息在同一付身体里内,被同一个母亲“痛苦”孕育长大,只不过一个拥有“宽容”的父亲所以成就了真实,另一个具有“颜面”的父亲促成了虚假。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嘶喊着坦露着真实的自己,无人搭理。
所以,只能虚假地交叠着面具,却不意外地成为了宠儿。
然后在压抑得快要自 爆的那刻,喊出内心真实的残酷,末了,巧笑一声,开玩笑的啦!
搪塞而过。。。
在黑夜里的奔跑,是这部短片中唯一激昂雄壮的战斗序曲,唯一让人心跳加快热血涌出一小波的片段,与白日里焉掉的自己和故作的青春不同。
夜晚的少女们,真实、冲动、有着呼之欲出的生气和灵动,放佛她们在那一瞬首次找到了生存在这个小镇上十五年以来的全部意义,狂喜得好似得到神谕一般。
夜里,她们的眼珠仿若簇生着鬼火般,澄亮得不忍直视,与白日里死鱼眼般充满着对这个世界敌对的怨恨完全不同,好似得到了脱胎的重生。
所以那一段背景音乐用了最激吵的摇滚。
摇滚不愧是最直白的发泄式音乐,把体内所有郁结的毒素全部端了出来。
承受的了的,对音乐一脸变态的激爽。
承受不了的,认为进耳的不过是一堆垃圾不如的废物。
“我们总是要一个结局。
结局又很黑暗。
结局是我们没看到金鱼。
结局是明天这将成为案件。
结局是被抓住被骂被停课了。
结局是海的表现很完美,马上从深夜档节目消失了。
结局是我妈出轨了,但没离婚也没吵架就那样维持着。
结局是我没向老师表白。
结局是夏天结束了。
结局是考试马马虎虎。
结局是我进了一所普通学校。
结局是我们逃不出这个小镇吧。
结局是什么也没改变。
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也没有。
结局是 ... ” 那些走调的、残破的、永远成为不了偶像级的歌声,混杂着泪水,和不知道怎么就混在一起的同样孤独的灵魂们,扯破喉咙也没人会拍手鼓掌的那些高歌,伴随着内心所有的苦涩疼痛最终麻木地凝成了一坨结实的黑色厚痂,嵌在了心底,抹除不净,再如何抠挖只会使那个深洞更加触目惊人、血肉模糊得不忍直视。
只在每年夏末的时候,脚底会抵不住热气地滚脓刺痛着那个依旧弱小的、没有任何结局的自己。
好像就这样,那年夏天的疯狂会继续持续下去,永不完结。
平淡中暗含轻微起伏的青春剧情片,虽然没有抱有很大的期待打开,但还是在不经意间被结尾的小幽默逗笑。
仿佛在说:看吧,现实偏离期待,这是常态。
短片的节奏、运镜、配乐、台词都很出色,它们共同还原四个女子高中生的普通甚至无聊的小镇生活。
在个体意识增强和对世界或好奇或叛逆的青春时代,她们(我们)忍不住对意义的追寻跃跃欲试。
尽管难免显得有点丧、有点迷失,连努力都是徒劳,可是在少女的高歌和日常对话中仍然不失独属于青春的特质:活力、年轻、奇思妙想、张狂。
短片隐喻不少,不难解读。
狭山:少女生活的地方,没有海,天空也很狭窄,娱乐的地方只有KTV、居酒屋和商场,和金鱼被“解放”的场所只能是泳池相呼应(泳池的水不适合金鱼生存但在这个地方勉强能维持生存),是象征围城的空间。
僵尸: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变得麻木的自嘲。
金鱼:无奈无力,被迫拿来在夏日祭上做游戏,只能生活在水里,是少女的自怜自喻。
关于未来的思考:少女仿佛只能参考身边大人的生活想象出来的未来呼吁着“拥抱未来”,有不确定性,除了当事人谁能评价这不是通往“幸福”的可能性之一呢。
又是无解的思考。
海(深濑海):与狭山相对,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可是难以实现,连走出去的朋友海也只是在深夜节目出现。
少女不顾后果地转置只有被“处理”结局的金鱼,是对没有出现反常规(战争/奇迹)的世界所做出的关于改变的尝试和补偿,可结果仍是什么都没改变,金鱼最终或许还是按常规处理。
这次的案件只是在她们的生活小小惊起一个水花,然后恢复平静。
尽管如此,说着生活无聊、期待奇迹(反常)的她们,也察觉到人与人之间(包括家人)是不能完全相互理解,但并不妨碍亲情、友情关系的建立,她们之间还是形成了默契的友谊。
因此,才能在无趣生活中高歌,并且带走夏日祭上的金鱼,或许微不足道,或许将成为希望夏天永不结束的珍贵回忆。
看吧,现实偏离期待,这是常态,可是没关系,生活也没有很糟糕,我们仍在高歌欢笑、仍在迷茫苦闷探索。
把本片当成百无聊赖且丧的日式青春片只是第一层解读,事实上导演是在分析日本青少年厌世情绪的心理诱因(社会层面)。
片中的四个女孩就是悬念中被放进泳池的金鱼(多次暗示),但奇怪的她们跟泳池里的金鱼一样都没有吸引到关注。
导演对宅男文化是抱有敌意的,并对此有深入调查。
只提一点,宅男对av的审美倾向早已步入2.0时代,对传统的“爱情动作”已经提不起兴趣,开始沉浸在对弱势女性的欺辱的心理快感中。
也就是对现实世界满不在乎,见不得阳光,停留在封闭的暗室里。
(女主一家的男人们)奇怪的不是女孩,而是外头漆黑的泳池和社会环境,她们是美丽的,但在无解的死局里不被人们重视,被动的条件下只能跑到ktv去嗨。
垃圾桶那段的调度尤为精彩,连天空都是狭窄的。
四个女孩都是普普通通的,但夕阳和最后黎明的两场戏没有炫技,就是单纯往美上拍的,典型的日式色调,其实就是在吸引观众看看美丽的她们。
女孩们是冰激凌,但需要有一个甜筒(合适的容器)来装,否则冰激凌就是一坨垃圾,导演就是在说我们现在的甜筒不够多不够好了。
"我们总是想要一个结局 结局又很黑暗 结局是我们没看到金鱼" 坦白直白鱼肚白的丧 很棒了 另 又蹦又跳大声唱歌的时候很容易哭出来吧
没看懂,总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切中了我的想法,没切中我的情绪。如果说青春应该是反叛中夹杂着一点忧郁,那我的青春反而是顺从和一点小心机。原来,平和就是无聊啊,自我说服真是卑鄙。
丧丧的青春,无意义却让人怀念的青春。结局是爱情没有说出口,结局是依然被困在狭窄的小镇,结局是我们都没有看到金鱼。结局是,我们都好怀念那个匆匆结束的夏天。
嘿吆,狂躁的发情期
3.5/无节制的形式彰显着努力又无力的向外反抗,但没能将向内的情绪发散
3.5
很棒!非常符合无聊现状的日本少女生活 剪辑运镜都很大胆借助譬如杯子视角手枪视角扔到天上的球的视角垃圾桶视角 以及三连断运动正反打等等 章节分得很故意哈哈 无聊 无聊 无聊 所以章节自然也就短了 但是问题也在这 广告片mv或者短片都可以这么拍 但长片呢?或者这种生活就不能被拍成长片
……是代沟吗?
挺炫技的也挺聪明的,这种空洞的虚无主义拍短片也就够了,拍成长片就无聊乏味了。
这么视角独特配色美好无聊又丧并且女性向的夏日小短片可以说是绝妙了
des passages assez beaux
不是很明白,可能我已经告别青春了。
睡前故事吧……
青春嘛,怎么玩都行!
不喜欢这样的风格,但金鱼就算逃离玻璃器皿也无法摆脱更大的泳池的主题对于日本社会应该是共识。
呃……我就没觉得是犯罪啊,所以就完全get不到了。分章节得也太快了。虽然好像某个稍纵即逝的夏天。
想要那把粉红色水枪?
- 无情的自恋电影,永远反对这样的矫饰,存在的问题被掩盖和糊弄(所以《自私的巨人》那么珍贵),好在舞台上还有真诚发生,“我没哭。”
这里有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