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之屋
Viceroy's House,乱世伤痕:末代总督的秘密(台),总督府
导演:顾伦德·查达哈
主演:休·博纳维尔,吉莲·安德森,曼尼什·达亚尔,胡玛·库雷希,迈克尔·刚本,欧姆·普瑞,大卫·海曼,西蒙·卡洛,丹兹尔·史密斯,内拉吉·卡比,坦维尔·加尼,莉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印度,瑞典语言:英语,印地语,潘加比语年份:2017
简介:2017柏林影展主竞赛展映。1947年英国政府指派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公爵,协助二次战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独立与和平政权转移。在总督之家内外,大至民族之爱,小至男女私情,全部纠结在这动盪震撼的史诗里。 纪念印度独立七十年,集结英、美、印度三地影坛金奖团队打造钜作。本片是英国籍印度裔女导演古兰德恰达,根据其祖父母跨..详细 >
属于让人郁闷为啥要拍电影的一类
与真实的印巴分治相反,本片算是一堆英国老戏骨像傀儡一样被印度人操控输出他们价值观的滑稽剧,纯洁团结的印度被巴基斯坦人单方面破坏前途的说法更是这段时间听过的最大笑话
应该再深入些 虽然感觉到努力 但还是太理想化
了解一些历史吧,还行。
不是很真实 太美化了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
“接下来30天,印度即将分裂。国土重划委员会已经决定,将被切分的地区,百分之八十归印度,百分之二十归巴基斯坦。总督府资产也将比照办理。最后,我在此沉痛宣布,各位也必须决定你们想要归属的国家……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 自由的甜美,要多少血泪浸渍,又有多少阴谋调制。
国家风雨飘摇的命运,乱世的爱情。又见男神
终于有点理解印巴冲突的渊源,所以政治家的话真的不可以相信啊,人民永远是最苦难的。所以官本位的思想其实好正确呢。
印度大时代也能拍出这么荡气回肠感
看得流泪了
蒙巴顿洗成傻白甜
视角更多在时过境迁后的淡然与娱乐,大部分历史苦痛都被隐藏在轻松的氛围下,连爱人的被迫分离也更多流露浪漫的悲伤。导演立场是人民的,唏嘘的,至少是对总督个人的背书,绝不触及历史反思与殖民决策,离政治有一段安全距离。片尾揭示导演身份及真实影像的对比,还是很感动的。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Indian Summer吗?不是布兰切特演蒙巴顿公爵夫人吗?
感谢科普了印巴分治这段历史。影片号称英美印度三国鼎力打造的巨片,休博纳维尔和吉联确实算是大牌,印度演员们却不入流,而且几乎全是英语对白,原来导演是英国裔印度人,影片效果难免会打折扣!影片线索太多,感觉没什么重点,联想到印度之后的发展让人感叹,没有经过战争的和平不会达到真正的和平!
把蒙巴顿洗得这么白棺材板压得住吗……
印度独立70周年献礼片,历史事件呈现得中规中矩,人物不可避免地较脸谱化。立场当然是站在印度一方,批判英国和真纳分裂印巴给南亚人民带来的灾难。蒙巴顿伯爵太胖,其他特型演员都还算像。另外片尾史实画面中有中华民国驻印大使罗家伦。
所以这片是给蒙巴顿洗白的,造成印巴分裂局面一早就是丘吉尔算计好的。。。电影中的感情线有点生硬,但对于不懂印巴冲突由来的可以当是一次历史课。
英国BBC出品的又一部佳作 讲述不为大部分国人所知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建国史和人类史上最惨烈的动荡迁徙 涨知识了 剧情很有张力 值得一看
影片质感尚可,背景也宏大。印度两大宗教群体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分裂成两个国家并仇恨不绝,大英帝国让他们各有课本,各上各学也是“功”不可没,硬生生划出国界更是有意为之。古中国幸亏有儒家这样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作为主流凝聚民族,还有儒道释三位一体的融合能力,不然宗教战争和神学禁锢科学就会连绵不绝,中国不可能数千年发达领先。影片导演身为当事人后代之一,有美化英国统治算是意料之中。那对印度男女的感情戏也看着有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