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套的蒙太奇式的叙述韩国恐怖片的一大特点就是比较有人情味,而且画面也非常唯美不过个别情节有些牵强
这不是我印象中的恐怖片。
印象中,恐怖片应该是这样的:情节紧凑、压抑,氛围黯然、血腥。
伴以演员在其中的惊恐表演和时不时的惊声尖叫。
观众在心脏的缩放中感到毛骨悚然。
然而这部恐怖片的着色点却并不全在让你毛骨悚然,它用悠长缓慢的方式来表达却同样让其营造的氛围直指人心的同时,还缓慢的为你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一开始,你甚至分不清谁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其中时间与空间也一直左右摇摆、转换不定,让人有些微逻辑混乱。
终于,电影结束,全部的情节得以连贯起来,分清了其中所讲述的关于爱情这回事的三段故事:振南与冰封下面容安详的灵魂之爱、小女孩朝子对继父晦涩懵懂的爱恋、最后就是金田原与其丈夫遗忘生死的爱情。
而我所能记忆的全部是金田原对其丈夫的爱。
早听闻有种爱情让人爱她便成为他,在他死后以他的面貌他的形态而生活,直至遗忘了自己。
让死去的、挚爱的他生存下来而自己反倒成了虚幻的没有影子的逝去的人。
最成功的谎言是欺骗了自己。
想起《蔷薇红莲》中也有相似的桥段,爱妹妹的姐姐以双重的身份让妹妹继续“存活”了下来。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我们所爱的人被太深刻的雕琢成形存活在心。
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由衷的盼他们安好;在他们死后,我们笃定死是一场可笑的太虚梦境,我们选择笃信他们仍旧一切安好并相伴在侧。
有这种信念固然不可怪罪,只怕在信念的不断膨胀下变成了偏执。
爱,可以是暖人心脾的良药,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让你在兴奋与快感中逐渐死亡的毒品。
我喜欢这部电影,可是,我仍旧坚持:自己好好的存活下来才是对所爱的人的最好的回馈。
夏天的时候就想看这部电影,因为它的殖民历史背景吸引了我。
以为会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沉重,但这正是影片所回避的。
可故事本身的压抑与人物百般挣扎仍难逃脱的虚空,又绝逃不过日本殖民统治的背景。
影片由三个部分组成,名为《奇谈》,讲述1942年的京城(首尔)安生医院三天内的三件怪事。
三个故事都是人鬼相恋,本来共时发生、齐头并进,但影片叙事中作了抽离,三个故事呈单线性展开,时空的打乱增加了悬念的力量。
韩国恐怖片爱好古典欧式的华丽,这部也不例外。
从外表看来,这部影片没有国仇家恨的大是大非,对民族矛盾的处理是非常淡化的,如同孤岛时期的上海,王与寇都在歌舞升平中沉醉,不分敌我,很难分清谁是和服下的朝鲜人谁是操着朝鲜语的日本人。
界限的模糊使影片难以承载沉重的历史主题,所以它更多的还是带有恐怖片的共性——对扭曲人性的剖析与展示。
实习医生爱上美丽的少女,即使她只是一具尸体。
等待他的是养父母一手包办的婚姻,他宁愿给停尸间的睡美人戴上戒指。
美的东西注定无法拥有,他在心性大乱之下与尸体完成一场交媾,从此少女的灵魂追随着他的余生。
三个故事中,这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
未婚妻与他缔结冥婚,他们素未谋面,他看到尸体,与她相爱。
这场爱情是他一生的慰藉,两任妻子和女儿皆先他而去,唯有冥婚的妻子不离不弃,“我不明白,如果你要丢下我,为什么那晚你还要带我走”,当年的少年,风烛残年之际在女鬼的引领下离开了,结束了他一生的孤独。
人间真的比幽冥更寂寞,每个人都需要灵魂的陪伴。
弗洛伊德的学说解释第二个故事最适合。
失去父亲的朝子爱上自己的继父,在车上和妈妈争风吃醋导致妈妈和继父车祸丧生,朝子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却患上严重的心理障碍。
天才医生李秀仁对朝子悉心呵护,他告诉朝子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过失造成母亲死亡。
朝子最终还是负疚死去,李医生也随即丧生车祸之中。
医生对女孩的挽救更像是挽救另一个自己,他们同样陷在对亲人的愧疚当中无法自拔,女孩死去,医生失去了拯救自己的机会。
那是他的跛脚留在世上的伴侣,于是他在女孩第一次见到继父的地方死去了,死于意外,也死于寻觅幽冥伴侣的路上。
最后一个故事最好解,正像仁英临死前叹息的那句话,“好孤单”,我们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的好孤单。
仁英自始至终都有坚定的意识——她是死的,因为她的丈夫还活着,她必须是死的。
否则她的孤独感将无根无由,她也无法解释潜意识中对那场惨剧的零星记忆。
于是她伪装成亡夫的生命继续活着,“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如果不信的话就太压抑我们的内心了。
”仁英无法承受丧夫之痛,认为在事故中死掉的是自己,而孤苦的丈夫继续活着,想念着她、哀悼着她、守护着她,人类远远比鬼魂更需要对方。
影片的最后,三场死亡交织在同一个瞬间,三条单线叙事在结尾重合,那些在世间寻找守望等待的孤独灵魂,都了无遗憾地上路了。
由生到死,永远只是一刹那,人间通往幽冥的路并不遥远,而人类在没有找到入口的时候,却总得经历煎熬。
另外,喜欢它的音乐,和蔷花红莲一样的圆舞曲。
看完电影,觉得自己有好多话要说呢。
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做人吧,还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呢。
你,我,他们。
都有各自的故事,都有不想说给别人听的秘密。
然而,不管是肮脏的过去,还是偷偷摸摸的小九九,绝对不会因为时间的冲刷而消失不见。
他们尘封在角落里,只是为了能在某一天被某个人打开,自此,那些的那些从记忆的闸门内,滚滚而入。
因为孤单吗?
那。。。
是因为寂寞?
还是。
因为活着呢?
我们都是极其渺小的人啊。
在生活的洪潮中,无望的随波逐流着,推推搡搡的前进着。
却又无法就此抽身离去。
我很喜欢电影的另一张海报,一张黑白照片。
大家坐在医院前,就像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一样。
我也非常喜欢电影最后几分钟的描述,柔和的音乐和温暖的烛光。
要是时间不曾改变什么,是不是就一定会有更好的结局?。。。。。。
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是永恒的。
是看到一个视频名为《我心目中最好的恐怖片》才产生了好奇,看完后我觉得这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韩恐(不多)里最喜欢的一部,偏文艺温情向。
(我很不喜欢昆池岩,我觉得理由和很多人不喜欢《咒》的原因有一点相似。
但也是这个导演的……2018年自编自导恐怖电影《昆池岩》07年个人首部电影《奇谈》)或许是为了贴合故事背景(42年日殖统治),整部电影特别有日本物哀美学之风。
苍白的无奈的,正如影片最后一句话:“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是永恒的。
”世事变化万千,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然而最容易忽略的也是当下。
正如流沙逝于掌心,想要的或许曾经得到。
但是那些美好的瞬间确实成为了永恒。
up说他21年的解说结尾用了《双瞳》结尾引用的词:“因爱生忧,因爱生惧,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惧”。
而24年的解说他要用《双瞳》剪辑版的结尾:“因爱不死” 。
当初看双瞳的时候,我觉得前者更好,现在我觉得后者确实更贴合电影的表达。
同样在《奇谈》这部电影里也合适,因为里面的角色悲剧,其实都是因为渴望爱、渴望陪伴,孤独也是永恒的。
如名“奇谈”,带着点没头没尾的世奇风味。
其实我本身不喜欢节奏太慢的,所以我对《蔷薇莲花》喜爱度不高,但是这部虽然节奏也比较慢,但不是那种高潮点在后面爆发,而是循序渐进,三个故事组成主线,三个故事主人公都在同一间医院。
恐怖的点也很有意思!
不算十分老套,也有一点吓人,可以调剂一下电影风格中的忧伤之感。
还有音乐也非常合适,也是让观众不会无聊的因素之一。
总体基调都是淡淡的哀伤。
古典乐私以为是很适合悬疑恐怖类型的,在情绪高潮爆发之处生发出巨大的悲怆之痛,奇异又感动。
人物死亡时配上church风格的音乐,宏大又悲凉。
人物的死亡都与日本有关,隐晦表现当时朝鲜半岛在日殖下的痛苦创伤,结尾展现安生医院的衰败景象,可能也是表达当初那段历史终究成为了过去。
结尾几个主人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电力不足的夜晚,三条单线叙事终于汇于一处,孤单守望的灵魂拿着蜡烛走在幽暗的走廊里,好像排着队走向奈何桥,感觉是想传达一种抚慰,那段迷茫孤独的历史记忆被好好安放,而故事也已无遗憾,灵魂可以安息了。
全片最温馨一幕莫过于,停电的夜晚,大家点燃蜡烛行走,肆意地开玩笑说最好一直停电,享受来之不易的放松。
也许他们的国家还在被日本统治,但是希望亦如烛火,微小却明亮。
韩国恐怖片的海报大多都偏唯美凄艳风,如《蔷薇,红莲》、《传说中的故乡》等,查资料时偶然看到《奇谈》的一款海报,不由得被吸引想去看这片子。
这三段式的结构颇似陈可辛的《三更》,在电影中也经常用到。
只不过,看完才发现,与其说这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一部披着恐怖片外衣的爱情文艺片罢了。
海报上的女子半侧着面,发髻高高梳起,暗红色的蝴蝶簪子与脖颈下鲜红的和服衣领相映成色。
细长的玉颈上一只象征着缓慢死亡的蜗牛正拖着血迹滑行中。
一股古典哀婉的气氛油然而生,当中的孤独意味似乎透过这海报,传染给画面前的自己。
故事的简介写着:“爱情做了场诡异的梦。
如果丘比特是死神,你,还敢爱吗?
”阿信在歌声中高亢嘶吼着“死了都要爱”,然而,如若真是阴阳相隔天各一方,又要如何爱下去?
形体的死亡消逝,剩下的人又该如何生活下去?
爱可以不变,可是那份孤单该如何化解?
女医生临终前,握着长簪,喃喃自语:“好孤单……”无限的落寞与孤寂,似夜幕下骤然降温的天气,不动声息已将人包围,回神间,却发现,早已挣扎不出。
这欧洲风情式的建筑下,三段互有联系的故事如泛黄的画卷般,缓缓展开,安生医院里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故事就此被重新打开封印。
为生活和前程放弃梦想的医院实习生,接受命运的安排,准备迎娶素未谋面的新娘。
那些寂寥的心事,失落的心情,还有曾经的梦想,只能对着停尸间的美丽女尸加以诉说。
然而他所未知的,他所接受的,是一桩冥婚,而新婚的妻子,便是他所爱上的停尸间女尸——与恋人私奔未遂投河自尽的少女。
或许这般的阴阳相隔才成全了他和她吧。
她私奔投河,却未见恋人尸体,但即便是她独自死亡,她的母亲也不愿女儿独自离开,决心为她安排好一场冥婚才在思念中悬梁自尽。
对于母亲的安排,已是幽魂的她不可能是不怨恨的,但终究青年的情意打动了幽冥之地的她,让她不再抗拒他为她戴上的戒指。
幻梦中四季的更迭,春之樱花绚烂飘落,夏之荷叶田田荷花映日,秋之枫叶漫天飞舞,冬之白雪皑皑万籁俱寂。
他与她相恋相守,唯美浪漫。
然而,这场“婚礼”后,她却毅然将他送回阳世,以魂魄状态陪伴着他。
“我不明白,如果你要丢下我,为什么那晚你还要带我走”,两度丧妻后已是老人的青年哀伤地问道。
一个人的生活太孤单,还不如那晚同少女一起去了那幽冥之地,风花雪月的那夜或许是青年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吧。
那位鬼妻虽一直陪伴在其身侧,却从未有过一句台词。
与其说是少女的灵魂陪伴多年,倒不如说是青年一生郁郁不得志,孤单寂寥情景下对那位早亡的少女的思念。
她的魂魄早已在那夜“婚礼”的结束而离去,然而他却始终不能忘记那份刻骨铭心的感觉。
或许,鳏夫生活太过孤单,幻想着那思慕过的睡美人会让自己的余生不再那么孤单。
第二段车祸中父母双亡的小女孩,因自己的任性导致驾车的继父和母亲死去而内疚生心魔,即便是有李医生的呵护,朝子还是愧疚死去,而心存善心的李医生,也随后意外死于车祸。
有人说女孩爱上了自己的继父,不愿同母亲一起分享继父的爱,故而才在车上起了争执酿成悲剧,其实还不如说她始终记挂着的,是她曾唯一依赖着的母亲。
母亲临终前将她从车中救出,含笑原谅了她。
可是朝之却不肯放过自己,她幻想着妈妈的亡魂前来找她索命。
因为太害怕孤单,想要一直和妈妈相守在一起,而母亲遗下自己亡去,那这世界岂不是又只剩下自己独自一人?
想要太多的爱,想要独占所有的爱,故而朝子终究还是死去,甚至是带走李医生。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不会孤单…第三段故事或许是对全片的最佳诠释:因为太过孤单,所以情愿幻想着自己已经死去,幸存于世的丈夫无限深情思念着自己。
活着的人,远比那些死去的亡魂更孤单,这无根无由的孤独感,无处可系,只能化作无止尽的折磨,叫人无可逃脱。
不肯接受深爱着的丈夫骤然死亡,故而分裂出夫妻健在的幻觉,然而凶案发生时却甘愿将罪责全部包揽到自己身上。
但真相是夫妻中毕竟有一人先行离世。
害怕那些孤单的生活将自己重新包围,因此她选择在意识中将自己杀死也不愿承认活着的人是自己。
如果是自己先行离世,那么剩下丈夫独自一人,思念自己,缅怀自己,满腹的爱意都留给自己。
这样的自己,还是那个被丈夫宠溺的幸福小娇妻,即便是在另一个世界,即便是尚有灵魂存在,也不会感到孤单,因为,人世间,还有这样一个人思念着自己,没有忘记舍弃自己啊。
可惜,真相终究还是有被戳破的那一天。
不肯面对真相,不肯就这样孤独地生活下去故而仁英甚至是选择用死亡来铭记这份爱情。
与其这么孤独存活,倒不如让我也一同死去,那么即便是成为亡魂也是相守在一起。
究竟是有多深的爱才会做出这样的抉择?
从片中看,两人不过是新婚一年而已,然而恰恰是这短暂的一年,才显得弥足珍贵。
它让这对对婚姻充满着憧憬的恋人刚刚开始幸福相守,新婚的甜蜜恩爱尚未过去,突然面临的,却一个人孤单悲伤的生活,这份孤独,对于仁英而言,想来更是加倍的吧。
《雪山飞狐》中胡一刀同苗人凤同妻子话别时说:“若是我不幸死了,你怎能活着。
”“妹子,刀剑一割,颈中一痛,甚么都完事啦。
死是很容易的,你活着可就难了。
我死之后,无知无觉,你却要日日夜夜的难过。
唉,我心中真是舍不得你。
”想来,这种心境便如同这孤寂的仁英一般。
所幸,片尾,这三场同时进行的死亡故事交汇于一起,那些活着的孤单的人,在亡灵的引导下,也步入了死亡的道路,而未曾留下任何遗憾。
活着到死亡,不过只是一瞬间的转变,只是这黄泉路上,是一个人独自上路还是与人结伴同行?
三段叙事的重合,安生医院的拆除,预示着这些孤单的人终究得到了安慰,摆脱了无以描述的孤寂。
而屏幕前的你我呢,是否也有着那些孤单之苦?
为什么最后要让李秀仁,就是治疗那个有失语症小女孩的医生死在车祸中,是那个小女孩把他的命夺走了吗,就因为那个医生对她尽心尽力的治疗……
“我不明白,如果你要丢下我,为什么那晚你还要带我走”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你没有在冥婚以后把我带到阴间,而是让我一个人在这阳世孤单地活了这么久(虽然,其实,你有一直陪在我身边),那当初冥婚这回事根本又是何必呢?
为什么不干脆把我弄死好从此跟你一起过,非要在搞过以后又把我抛回人间呢?
“丢下我”应该指让他在冥婚后返回人间,“那晚带我走”就是冥婚时候的ONS囉(那段其实拍得蛮唯美的,两人身后的屏风布景居然还是春夏秋冬更替的图案,颜色用得十分漂亮)。
他这里是有点小抱怨了,哈哈。
毕竟他一个人在人间独自生活是蛮苦的。
前后两任妻子又都是结婚不出一年就去世我想他那个高中生美女鬼老婆可能也没那么坏,存心咒死那两位,然而家里有这么一尊成天阴魂不散的,怎么说。。
都有点霉气的吧!
其实鬼MM也很可怜:冥婚这事主要是她妈跟那名老尼姑操办的,估计她也跟男人一样只是整个局面里的一枚棋子,没法主动拒绝;然而大概也是因为被男人的痴情打动的缘故吧,因此虽然婚还是要结,她总算也尽到自己力量,没有当初就把男人就带走,而是静静“陪”着他过完自己的阳寿,再守着他离开人间。
始终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里小女孩的医生,因为也被小女孩看上了,所以被小女孩带到阴间作伴去了(小女孩在最后他抢救她时搭了他的手,这种“敲图章”的行为,分明就暗示着,“你是我的人了”)。
这个小女孩角色的演员选得真好,美丽,然而眼神中并没有孩童的纯净、无辜,反而是一副很有心机的样子。
相比而言,第一个故事里的鬼MM,虽然年纪要比小女孩大,眼神却要清澈多了。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鬼神与动人的爱情。
如果相爱,美丽的你,丑陋的你,都是我心里最最不能释怀的风景,即使身体冰冷,没有影子,我也能感觉到你的相伴,你的灵魂与我对你的爱情同在。
我有些感动,有些触动,有些泪眼朦胧,爱到分不清相爱的彼此,如果是我,一辈子被我想拥有的爱情束缚我也心甘,如果是我,一辈子微笑感受你的温暖,我也愿意。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是我还是你,不管你不在还是我不在,我都能感受到我们相爱的轨迹,我们相依偎的温暖,请铭记我们的爱情
这个还是在家的时候乱翻豆瓣时发现的,看今天天气不错,阳光那么好,就来斗胆看个恐怖片。
选了一个封面又喜欢又不那么吓人的。
我就喜欢这种旧楼旧照片的感觉。
影评由三个故事组成,但又胡乱穿插其中,我觉着这个穿插得着实有点儿乱,加上总觉得外国人长得差不多,有时候差点儿分不清谁跟谁。
第一个是被冥婚,第二个医生被小女孩儿捎走了,第三个是人格分裂。
一个一个来说。
关于冥婚的故事。
影片最初老头闺女来看他,穿校服的小闺女这儿坐一下那儿坐一下,最初我以为是他外孙,后来特别担心她突然跳出来吓人,结果也没有。
对,这部电影吓人的场面太少,总让人白担心。
故事回到几十年前,开始时那个男孩子把镜子摔了,根据他同学的说法,也就注定他要不幸了。
后来,他居然把女尸的戒指拿走!!
这不找死嘛,怎么可能还会平安。
慢慢的,他开始对这具尸体倾诉,他很无奈自己的职业,很无奈自己要和主任的女儿结婚,殊不知……这具尸体就是主任的女儿。
倾诉多了,加上本身就没多少朋友,他就真的爱上这具尸体了。
同时,主任又找她姐作法,目的居然是让她闺女死了之后也不能去跟自己殉情的男人在一起,她就牺牲了一个活小男孩儿。
于是,就出现了男孩儿被女鬼拉走了的场面——这是电影进行了那么久出现的第一个恐怖镜头……太拖沓了!
我已经等了那么久!
紧张了那么久!
紧接着,非常非常美,结婚,怀孕,宝宝长大,两口儿前戏,唯美感人,令人羡慕——这就代表着冥婚成功吧。
从此以后,女孩儿就一直阴魂不散的跟着男孩儿了,男孩儿一娶媳妇儿媳妇儿就死。
其实对于这个故事,我并不喜欢。
影片最后主任也上吊自杀了,可以认为她是出于对女儿的思念认为活着已经没有意义。
但我也认为这是她“陷害”小男孩儿的“报应”。
她或许可以坚强地面对女儿去世的事实,同时按自己所说的那样把男孩子视如己出,然后大家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相信女孩儿也能在九泉之下安息。
主任由于自己的自私,害了女儿,害了男孩儿,更害了自己。
至于男孩儿对于尸体的爱情,这是可以慢慢平淡和转移的,不一定非把一辈子搭里,还有俩媳妇儿的命。
第二个故事,就更雷啦!!
不过医生死去的时候那个音乐真心赞啊,好悲壮好悲壮。
这个故事可能由于剧情较雷,所以是恐怖画面最多的,有那种日本恐怖片儿的流血大白脸。
这个故事我也不喜欢,主要讲的是小女孩儿不伦之恋的心理倾向。
(看短评才明白)女孩儿原来是喜欢自己的继父,小女孩儿导致他们最后出了车祸。
在这里不得不说小女孩刚到医院的时候那个抽搐的样子演得可真好啊。
抢救过来之后,女孩儿每晚都被噩梦惊醒,都是梦见女鬼——自己的妈妈。
开始我还跟阿狗讨论这妈妈怎么那吓唬自己的孩子呢?
后来从女孩儿临终的镜头才明白,其实那是由于女孩的自责,是的,他觉得爸妈的死怪自己,所以才会总梦到妈妈那恐怖的样子,同时,松下?
医生给她讲了自己小时候的那个故事,来引导她不要那么自责,显然,说到她心里去了,或许因为这件事,她完全爱上了他。
但是,女孩儿最终还是由自己自责的幻象吓死了,临死的那一刻,她回忆起了车祸之后,妈妈对她的原谅,于是,她可以安心地去了。
然而!!
双向的爱情已经在她和医生之间产生。
这位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的小妹妹把爱情转移到医生这里以后,还是把医生带走了。
她还小,其实她并不懂爱,所以她以为,爱就要和你在一起。
这样的爱太自私,害人害己,害死了她爹妈,害死了自个儿还附带个医生。
第三个故事,我很喜欢,也因为女医生很漂亮。
当然,这部电影里的女演员都蛮好看的,除了那个护士。
主要是因为结局的那个大逆转吧,实在是意外,出乎意料。
一下子把电影从三星拉到四星了(三星里有一颗是给音乐的)女医生真的好漂亮啊!
气质真不错。
这部分的情节和希区柯克的Psycho实在是太像。
因为太爱了,所以人格分裂出了一个ta。
以为ta并没有死,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真的好可怜……最后回放女医生自己一个人yy两个人的那些画面时,看得人心疼。
“但我相信我们都有灵魂,如果不信的话就太压抑我们的内心了……” 其实这位医生是由于目睹自己的丈夫被刺死而引发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但是心理学冷冰冰的东西放到电影里就暖了起来,催人泪下。
其实在无意识杀人的过程中,她也在尝试着自我救赎,像杀崔护士的过程中,出现了好几次情绪的反复,但是,她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被思念打败。
最后自杀的时候,她说“太孤独……”难道她没有在爱情中体会到人生的那种孤独性本质吗?
何必这样自欺欺人呐?
是爱得太深,还仅仅是执念?
爱得太自私,以至于忘记了自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为什么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有了就拍不成文艺矫情的电影了,就成企业家成功之路纪录片了。
作为一部没有鬼的文艺恐怖片,这片子的恐怖氛围倒塑造得比大部分灵异恐怖片都成功……
經典啊!三個故事交織錯雜。女醫生的愛情故事更是淒美得可以了。怎麼才6.8分啊?
哭死我得了
好晦涩的电影啊!
把我当做你。。
过于文艺,所以教授的女儿是和人生的还是鬼,所以他知道自己被冥婚了么,所以他的两任妻子是怎么回事,所以他是一直看得见鬼么,所以他和鬼生了伢一直在冥界么。所以其实应该和语文阅读理解是一样的,不是导演很做作就是其实导演根本没有想很多
20110204第一次看在家在大学时20140211第二次看在远东宿舍在上班第二年时,再看的时候突恍如梭的时光,感觉又回到了2011年的时候的那个看电影晚上的赶脚很喜欢这电影,又一层人生,绝对五分那时,我们以为,那就是永恒。
遗憾,这片子实在无法代入进去。
特别特别没劲……
7.5/10。
孤单的灵魂
热爱不够我想到了《怪谈》.很美的恐怖片
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在国内院线上映啊,哈哈哈,把三个故事强行串成一条线,第三个故事的反转再反转还凑合
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一部鬼片,场面华丽唯美,三个小故事穿插衔接而成,每个故事之间都呼应,需要细心的人才能发现,有点费脑子去分析关联。三个故事都很有爱,第一个是冥婚,第二个是小女孩自私的爱,第三个是典型的爱你就要变成你。披了一层鬼魅惊悚的皮,实则是温情绵绵的小言剧,蝴蝶很美。
3段唯美寂寞的爱情故事
到底說什麼呢⋯⋯我都2倍速了⋯⋯
只有两段是属于恐怖片的段子。但是那两段,连阅恐怖片无数的我也被吓得大呼小叫!
棒子片唯美是唯美,总觉得有点空洞。医生夫妇的故事明显比另两个充实,还不如只拍这一个呢。但是恋尸少年和爱上母亲的丈夫的女孩也挺有爱的。服装特别有古意,超爱。
不算狗血,传说中的文艺鬼片...
对于过慢节奏的电影还是接受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