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推荐大家去影院看印度女孩,励志片一向是印度擅长的。
突出主题:赢才能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全村的希望,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最后的感想振聋发聩,农业是立国之本,作为农民之女,颇有感触[爱心]剧中有趣的灵魂~女主父亲,三观正,有格局,他平等式、鼓励式教育,保护了蔻茜的独立、顽强、自由的个性,每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和挑战,离不开父母、队友、伯乐,还有对手和逆境[抱拳]
主题很多,节奏紧凑,音乐丰富,励志而燃情,值得一看。
最主要的主题还是印度农民命运的问题,只是借助了一个女孩通过板球改变命运的故事揭示出来而已。
女主也是很幸运的,在那样的国度里,身边有那么多支持她的人,当然也离不开她对于自己梦想的坚持。
贯彻全片的音乐,尤其是当挑战的歌声响起,就代表命运改变的开始。
剧本上跟《摔跤吧,爸爸》类似,起点同样是贫民,似乎阿三的励志电影大部分都是以贫民角度来拍摄的。
搞得好像阿三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没有逆袭的资格一样。
节奏上拍的挺好,很容易能让观众起同理心。
但或许是因为之前看多了,并且对阿三的社会背景有过一些了解。
所以不管剧情有多优秀,心理上依然会经常冒出各种吐槽: “这里好假” “根本不可能” ...... 个人的看法,都2022年了,既然剧情背景选择现实,还是避开种姓制度的残酷其实没太大必要。
毕竟阿三又不禁网,种姓制度的“不公”和“残忍”有多么彻底,该知道的都知道。
而且近年来类似阿米尔·汗这样的善良的高种姓人群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反抗着这个制度。
只要不触碰到婆罗门的话,很多剧情只要不太过分,刹帝利群体也未必会出手干预。
如果能再拉几个刹帝利一起拍的话,尺度还能再大一些。
一,好莱坞电影的自由,英雄,独立的电影氛围。
香港电影的自由,警匪,侠客。
这都是连续的佳作才让观影者授予的标签。
我想印度电影每年都有几部佳片传入国内,何尝不是其特有的文化所散发的魅力,更是其电影行业从业者基于世界水准的体现。
(国土面积大的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国民人口多的巴基斯坦,巴西。
都各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宝莱坞电影的舞蹈,女性,种姓,男权,贫困,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影视作品都是源起生活,拓展生活。
这种直面社会问题的电影,更让人深刻,更让人感同身受,更让人思考自我与社会。
二,热爱生活父亲,热爱父亲的母亲,加上一个独生女。
家境在当地还是很不错,这样的组合,让看到印度电影对女儿罕见的包容与呵护。
追求自我,爱我所爱。
这个世界大同的主题,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任何地方都很难。
在这个通过媒体认识的印度更让人不容易。
其中父亲的艰辛,母亲被人诽议,家庭经济出现困苦。
都丝毫不能动摇他们的爱彼此的心,这样的家庭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会是幸福的。
只有胜者才有权利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人生总有几个贵人相助,或大或小。
只是我们是否有去把握,或因为自尊作祟,或能力不及,或后知后觉,让我们错失一次新的可能。
成功是众人拾材火焰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以上是我基于电影的一点思考。
2018印度剧情片《印度女孩》,豆瓣评分7.3,IMDb评分7.0,于2022年3月18日引进国内上映。
“爱拼才会赢”的电影版释义。
板球版的《摔跤吧!
爸爸》,剧情非常像,任何看过《摔跤吧!
爸爸》的观众再看本片都会联想到《摔跤吧!
爸爸》。
同样女性体育励志题材,同样有个支持女儿的爸爸,同样是不屈不挠的女儿。
只不过项目是板球,爸爸不是教练。
还有一个区别是,《摔跤吧!
爸爸》改编自真人真事,而《印度女孩》则非如此,这一点令人《印度女孩》剧情的可信度有所降低,毕竟在印度这个男权社会中女人从事男人运动是很艰难的。
但是《印度女孩》的剧情设计走的是真人真事的模式,尤其是高潮戏世界比赛的赛事日程,几乎会令观众以为看到的是真实的。
虽然本片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励志基调不变,我想到了经典励志歌曲《爱拼才会赢》,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拼搏后并不会像女主这样心想事成,但是电影的戏剧化不会让拼搏成为泡影,因为那将使观众丧失现实中的信心,但是现实中只有拼搏才有希望,不拼搏就连希望都不会有。
板球这个运动对中国观众很陌生,可以说是棒球垒球运动的变形。
板球运动在印度电影中多有体现,不过专业以板球为题材的电影,本片是我看过的第一部。
本片是南印度电影,我们之前看过的多数印度电影是电影业发达的北印度电影,本片中的对白也不是我们常听到的那种印度语,而是泰米尔语。
泰米尔语不像印度语那么摇头晃脑。
本片有可能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南印度电影。
歌舞是印度电影的标配,本片有歌无舞,有多首穿插于剧情中的歌词与剧情有关的歌曲,上半段的插曲太多了,充时长,干扰了剧情的紧凑感。
中文片名起得太大了,就像《印度合伙人》一样(原名叫《护垫侠》),其实叫做《板球女孩》就可以了,中文片名不要动不动就”印度这印度那“的。
《摔跤吧!
爸爸》板球版。
只不过《印女》把矛盾更多集中于女性不能打板球,从而突出印度的女权低下;同时穿插展现作为农民的父亲是如何从受人敬仰变为贫穷落魄,体现了印度的农业农民困境。
两个主旨互相结合、呼应,尤其最后将寇西在赛场上的处境,与父母在家乡面临的困境相对应,进一步激化现实矛盾,共鸣十分强烈,使情绪一下涌到最大化。
片中直接展现了印度各类人群对于女性尝试板球的各色态度,会让我们产生共鸣、难过、不忿,也带领我们看到女主一次又一次打破重重阻碍,性别、出身、地域……跟着她一次又一次体验“打脸”的爽感。
尤其看到每次女主一个人气场强大地走在最前方,一群男性跟在后面时,虽略带刻意,却也振奋人心。
当然不可否认电影还是有某些瑕疵,比如前半段爸爸的喊口号与妈妈的态度转变都有些突兀,这可能与剪掉了26min有关系;同时这部影片的音乐运用的恰到好处,尤其是每次比赛的配乐特别振奋人心,但听多了会觉得有些累。
同时,今天看片后结合前段时间看冬奥会的相关报道,我也意识到,梦想的实现前期是需要很多金钱的堆砌,经历越大的困难便能收获越大的成功。
因此,去努力赚钱吧!
不要惧怕困难勇敢向前冲吧!
PS:女主着印度传统盛装时真美!!
很热血励志的一部片子,讲述了女孩蔻茜追求板球梦想的故事,打板球,打好板球,不仅仅是她的梦想,同时的承载父亲对印度板球的期望,也许梦想的开始没有那么华丽丽的词藻和豪言壮语,女孩只是想让热爱板球的父亲开心起来,但在“打好板球”的过程中,她不断地突破和超越,得到认可。
有偏见,就用实力去打破偏见,有流言蜚语,她的父亲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她。
她是幸运的,有一个永远支持她维护她的父亲,即使在周围村民认为“女人是不能打板球”的环境下,毅然将她托举到更高的平台。
在更高的平台,蔻茜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更厉害的对手,但好在有一个好的教练相信的能力并在她自暴自弃的时候猛地拉了他一把,“胜者才拥有话语权”没错,对于运动员来说,只有当你赢了,或者登上领奖台了,所有聚光灯才会照向你,你想讲的话才能被别人听到,你背后的经历才能被人所知,蔻茜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影片最后的是一个好的结局。
影片整体节奏还是很快的,但蔻茜一路走来经历的困难磨难的刻画没有减少,该有的环节都有,有得有失,有欢笑有泪水,并且提到了“农民”、“性别平等”之类的话题,配乐很燃,观影体验很好,值得一看
电影《印度女孩》,我感觉既是一部讲追求梦想的电影,更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底层人民的女儿为自己的生活与权利勇敢发球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配乐很不错但偶尔中断地有些突兀,部分时候感觉演员演技和镜头有点点尴尬。
但是整体来说其实这部电影很好,剧情里印度女子队参加世界杯时的片段紧凑又让人热血沸腾。
电影里妈妈和教练分别说过两段话:“想要得到什么靠嘴上说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拼命去抢,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愿望”“想要为自己发声就必须赢得胜利,胜利的人才有话语权。
”这两段话和父亲自幼对主角的鼓励一同成就了主角最后的胜利。
所以当她在结尾作为最佳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以农民的女儿的身份为辛苦种植却过得困苦的父母和村民发声时,我真的很感慨。
主角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也包括了身边重要的角色在关键节点给她的支持,我们的生活里或许没有这么多恰到好处的运气,但蔻茜在绝望中掷出胜利一球的勇气或许能在生活里给我们启发。
尤其是女子,不要对自己选择的路轻言放弃,没有任何性别是天生不擅长从事某种运动或者职业的。
像妈妈说的那样,去抢去争取,就算在泥潭中摔倒也要爬起来,让世界看到你的力量:你还没有输。
全篇基调和《摔跤吧爸爸》类似,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并不饱满,可以说是一部爽剧。
内容囊括农民农业困境、农村妇女生活环境与现代思想的冲突、阶级壁垒。。
题材多样化,但是表达的都很细致,观众也更能清晰了解到这一些。
女孩能够成功,除了自己足够努力,还需要各种因素的加持;离不开全家人的帮助,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还需要一个伯乐,发现你的长处。
上一次看这么精彩/励志电影也印度的神作《摔跤吧爸爸》,这次的内容有点不同,在拍摄手法上花了重本,视觉效果比之前的都要好,故事也很感人,讲述平凡女孩寇西对自己的热爱坚持不懈,无畏精神,寇西爸爸的格局,三观,尊重支持寇西的决定,都体现了满满的父爱,震撼人心好影片,值得一看。
影片中重复了三次#只有渴望是不够的,必须拼命去争取,别人才提知道你的欲望多强烈。
不行就是不行 不能因为他的主题和价值观念好而就说他好
如果不考虑男权女权方面处理的不妥当这一点,就是十分完美的励志片。虽然电影时长近2h,但剧情不拖沓,煽情戏份和励志戏份比例刚刚好。女性角色的选角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女主颜值忽高忽低但是全程演技在线。最后吐槽一下男性角色造型都一个样?千篇一律的络腮胡杂乱的黑发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哪个?运动电影角色造型处理的清爽整洁一点不好吗??
也是在电影院看的大陆删减版,我的母语真的是无语!我不李姐,怎么是嫌弃印度电影都太长了,所以为了观众考虑,就都删减了么?有啥情节是我买了电影票而不能看的么?我都double18岁还拐弯儿了,怎么每次就给我看这些阉割版,我做错了什么?如果我有罪,请让原版来亮瞎我的钛合金狗眼,我真的会谢!
过于直白紧凑没有喘息,戏剧任务单一很像电视剧,甚至还用生硬的剪辑分了三集
现在我对上院线印度电影的信心都远大于国产电影。2018年片子2020年过审,删了20多分钟(据说是歌舞)后,2022年上线到现在还没出评分。体育运动、父女、亲情、励志、贫穷、底层逆袭……这样的题材很难不让人和“摔跤爸爸”相比。然而你发现没有,那时的世界已和今日截然不同了!疫情也好国际形势也好。电影本身,因为是阉割版还挺明显肯定会影响情绪,歌舞就是印度人表达情感抒发带动情绪和电影叙事煽情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删了不影响剧情就无所谓!即便又套路,即便知道结局,看到最后失去家园的老父亲和板球赛场上拼搏的女儿以至最后蔻茜的获奖感言,还是感动流泪了。性别歧视、社会问题,起码人家可以说出来拍出来,祖国万岁!一眼看出老父亲是巴霍巴利王里那老奴。百老汇电影中心MOMA万国城店3号厅17:25场。1人包场了。
真好。和摔跤爸爸不相上下 可以说是更燃,深刻探讨了印度的女权 阶层问题,表达节奏也好。就是这印度的片儿的时长 太累人了!
和摔跤吧爸爸一个套路,影片里的印度农村整村男性几乎都尊重女性,这是真实存在的吗?我脸盲认不清人…妈妈和爸爸这样的好人不多了,但是影片后期爸爸演的像失明一样。不过好在立意不错:有天分加努力,以及发现你的那个人,自己总会成功的。
每次看这种励志的运动电影,还是会热泪盈眶。贫穷中的梦想,热爱与奋进,哪怕粗糙,哪怕鸡汤,也自有蓬勃不息的力量。好的作品要给人希望和力量,而不是像《小丑》《新蝙蝠侠》那些垃圾一样,告诉你世界烂透了,无药可救了。
很热血,为理想而拼搏的人总是闪闪发光的。但是电影理想化程度很高,一个农村女孩想搞运动,恰好有天赋,家人支持,全村的村民也支持,教练也支持,抵制资本的力量,甚至还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许这也是导演的愿望,女孩能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能像男孩子一样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阶级和特权也能被打破,底层人民的声音能被更多的人听到。当然这也可能是资本拍出来安慰群众的,让他们的不满通过电影释放。我希望这个呼吁的声音能被更多的人听到,印度现有的社会环境能变化。
印度电影三大主题…
电视上看的。这片刚开始看5分钟的时候还觉得是不是能超越《摔跤吧爸爸》,再看了一会儿发现果然是错觉。国内版有删减,不知道具体删了哪懒得找原片了,但就我看到的内容来讲,节奏很成问题,而且平白直叙的地方太多。并不是说要为了戏剧性而牺牲真实性或者刻意制造冲突,但至少要让人觉得有看点,这方面我感觉没做到。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女主妈妈被村里人说闲话后转为怒而支持女儿这场戏,还有教练不让寇西上场是为了在重要比赛中当杀手锏这场戏,这两个地方包括其他一些片段拍的还是可以的。但片子总体上还是差了一股劲,还有就是这片是2018年上映的,而现实世界的2018年第六届女子T20板球世界杯中,最后是澳大利亚获得了冠军。
太吵了!不知道影院的音响是不是有点问题,还是印度歌舞片都这样[捂脸]其他在戏剧悬念和多线叙事上做得很到位,但抛出来的问题没有得到政策性的解决,只靠一个运动员解决自己一家的问题并没有多大意义,和韩国那种“靠电影改变国家”的感觉还是有比较大出入的,而且真没料到农业这条才是“主线”,说明前面的铺垫明显是不够的,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就显得很杂乱,不如摔跤吧爸爸。#看的居然是删减版
超级热血,冲冲冲!改变命运!!!
整体还行吧,没有跳舞环节,歌曲也是很洗脑了,最后的发言很棒,吃饱永远是第一要务嘛
爱拼才会赢
很吵,每时每刻都非常满,情绪一直很激动,说出来的话好像收割流量的公众号文章。但是这样的方式用在最后比赛很合适,流畅drama不拖沓,赛后的讲话把前面铺垫的两条线索串联了起来,农民土地和女性板球,主题拔高加一星。
一般
绵软的拳头轻飘飘地砸下来。
寇栖爸爸那个鼻子惺的太真实了!
欣喜地看到巴霍巴利王里的卡塔帕战士。还呈现了阶斗,南印就是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