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号犯人

The Mauritanian,诬罪审判(港),失控的审判(台),毛里塔尼亚人,760号囚犯,第760号囚犯,Guantanamo Diary,Prisoner 760

主演:塔哈·拉希姆,朱迪·福斯特,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扎克瑞·莱维,谢琳·伍德蕾,沙莫·阿斯玛尼,克里·约翰逊,马修·马什,大卫·芬恩,安德烈·雅各布斯,兰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年份:2021

《760号犯人》剧照

760号犯人 剧照 NO.1760号犯人 剧照 NO.2760号犯人 剧照 NO.3760号犯人 剧照 NO.4760号犯人 剧照 NO.5760号犯人 剧照 NO.6760号犯人 剧照 NO.13760号犯人 剧照 NO.14760号犯人 剧照 NO.15760号犯人 剧照 NO.16760号犯人 剧照 NO.17760号犯人 剧照 NO.18760号犯人 剧照 NO.19760号犯人 剧照 NO.20

《760号犯人》剧情介绍

760号犯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Mohamedou Ould Slahi的回忆录《关塔那摩日记》,讲述Slahi(塔哈·拉希姆 饰)被美国政府俘虏,在毫无指控与判决的情况下被关进了监狱,经受长达14年监禁与折磨。在即将失去希望之际,Slahi寻得辩护律师南希·霍兰德尔(朱迪·福斯特 饰)与助手特瑞·邓肯(谢琳·伍德蕾 饰)的帮助,他们在面对无数障碍的情况下,一同追求正义。在富有争议的主张及斯图尔特·库奇中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揭露的证据下,一个令人震惊的阴谋露出水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家政妇三田人生海海以青春之名道熙呀蒙混调查所摇滚校园高达创形者无限的爱亿万富鲑岛天地无用!GXP神秘野人之上古宝藏团圆夫妻密码板球少年火力地堡善德女王酒民胡四海目标小姐黑子的篮球第三季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上)盲战南宋猎人之决战御街面具背后我来自未来人栗资源妈妈的花样年华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死命必达急诊室的故事第十季俘虏

《760号犯人》长篇影评

 1 ) 為了題材,必須⭐⭐⭐⭐⭐

真人真事改編,基於政治正確的'偉大神聖'初衷而拍,最終摧毀的是🇺🇸號稱的'人權燈塔'......'必須要有人為911負責,但不是必須要隨便什麼人為911負責'👍🏻'我從沒想過🇺🇸會用恐怖和恐懼控製我.........我希望這個法庭可以以法律作為引導,而不是被恐懼引導......'911後男主被🇺🇸非法監禁,被轉至關塔那摩後的2009年曾經在特別法庭被判勝訴,但🇺🇸軍方堅持上訴,最終於在法庭勝訴七年後的2016年才被🇺🇸無理由釋放,自始至終🇺🇸政府和軍方均未能成功將其控告入罪,也未就對其長達14年多的非法監禁和這期間對其的嚴酷刑罰和折磨道歉為了這個電影,特別查了下關塔那摩這個古巴領土為何成為🇺🇸臭名昭著的黑獄的歷史背景,這又是一段🇺🇸侵略戰爭本性證明的黑歷史。

關塔那摩的存在,就是其虛偽雙標的名片😡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公義,公義只不過是人口中的一個詞,可以是'蓮花'一朵,也可以是💩一坨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唯一區別不過是五十步允許好萊塢拍出個仿佛'政治正確'的戲自嗨,而一百步連自嗨的一點痛快也不給你而已😉

 2 ) 760

因为真实事件改编被吸引过来,需要耐心的看完,男主本身国家开始的出卖,到漫长的监狱生活,在被特殊待遇之前,整体看的心情还是比较平缓,感觉男主除了惶恐外看到了或许更加“乐观浪漫无奈”下的情绪表达,直到特殊待遇后,我会有可怕痛苦仿佛置身其间的感受,为何会这样蛮不讲理,到他开庭发言,除了讲诉外界的罪行,他仿佛更加坚强乐观的面对,也许是律师给了他又燃起的希望,整片结尾,真的fuck you America,不曾为自己的过错而交代其实最为心痛的是结尾当事人的片段,或许这条伤疤刻在心底,看到他上扬的嘴角,我内心却更加伤痛影片结束,我会有很多观念的改变,或许并不是每个牢狱的人都有罪过,或许多听听,如果自己没错,不妨保持生的希望,也希望不要再有这样的惨案,想想剩下那些无辜的人里面如果没有人帮他们,要在牢里一辈子,好痛苦

 3 ) 关塔那摩监狱会被关停吗?

前段时间,美方从阿富汗撤军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宣布美国军方计划在8月31日前从阿富汗撤出所有部队,并在年底前完成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

拜登至少在明面上表明有意控制美国在恐怖主义时代所拥有的权力,因此关闭关塔那摩集中营又一次提上日程。

关塔那摩监狱(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位于古巴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三面环海,是美国军方于2002年1月在所设置的军事监狱。

关塔那摩湾集中营的诞生源于美国对911复仇的渴望,现在目前每年花费约1.4亿美元来维持拘留设施的开放,并指派1500名人员来管理它。

2009年,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Obama) 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在一年内关闭该设施,他失败了。

如今,十二年后,他的前副总统正在接受同样艰巨的挑战,需要国会的帮助和军事委员会程序的全面变革。

拜登是第四位试图关闭关塔那摩的美国总统。

今年1月,在拜登准备上任之际,国际特赦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记录了被关押在集中营的人所遭受的侵犯人权行为,包括酷刑、医疗不足和缺乏公正审判。

日内瓦公约和国际战争法规定,当冲突结束时,因冲突而被拘留的囚犯必须被释放并遣返,除非他们被指控犯有罪行。

关塔那摩的狱警们对关押在关塔那摩里面的囚犯并不被称作囚犯(prisoner),而是被称为拘留犯(detainee)。

因为囚犯是享受《日内法公约》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保护的,而拘留犯却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今年年初上映的一部电影提示着我们,它现在仍然在运行中,里面关押着有40名拘留犯。

《760号犯人》,又名为《毛里塔尼亚人/The Mauritanian 》,讲述了从2002年到2016年间,穆罕默德·乌尔德·斯拉希(Mohamedou Ould Slahi)在毫无指控与判决的情况下被美国政府俘虏关押达14年之久。

这部电影以穆斯林有色人种为中心,也融入了非常适合“白人救世主”形象的人物。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基于自穆罕默德·乌尔德·斯拉希的回忆录《关塔那摩日记》,该书于2015年出版,当时作者还被关押在监狱里面。

在原书中,斯拉希(Slahi)讲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虐待行为。

他在与蒙面警卫的奇怪X游戏中被束缚、不断被审讯、受到殴打和羞辱,并被剥夺了食物、温暖、空间、睡眠、安静和他的古兰经。

警卫威胁要关押他的母亲。

他被蒙上眼睛,带出海进行模拟处决。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获得与从未存在过的 911袭击者的联系的供词。

这一角色由阿尔及利亚裔法国演员塔哈·拉希姆(Tahar Rahim)饰演,拉希姆让电影团队给他戴上手铐,让他的牢房尽可能冷:“不够冷,所以我让他们给我喷水”。

他甚至遭受了水刑,“但我们有我们的安全代码。

当我走不动时,我会敲他们的腿三四次......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会去我的旅馆;这与穆罕默杜所经历的完全不同。

”在最后的酷刑场景中,拉希姆(Rahim)感觉自己像是出现了幻觉,他说:“我几乎在牢房里看到了自己的妈妈。

我对导演凯文说:‘我只能再拍一次;对不起,我不能做两次。

然后我就崩溃了。

” 演员说,“通常,对我来说,融入我的角色比摆脱他们更难。

但这一次,我花了三个星期才离开Mohamedou,我无法解释为什么。

”这是一部令人感到震惊的电影,但讽刺的是,这是一部似乎完全由好人组成的电影。

穆罕默德·斯拉希本人是无辜的,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饰演的律师南希·霍兰德,以及她的助手泰瑞·邓肯(谢琳·伍德蕾饰演)一起英勇地为揭露斯拉希的案子而战。

另一位主要角色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美国军事检察官斯图尔特·库奇(Stu Couch)中校,他在911事件中失去了一位朋友,一开始他致力于报复默罕默德,当他翻阅相关法律文件后,决定放弃在没有证据下的诉讼。

中校本人的确是jidu徒,电影对这一点也进行了展示。

在最后,连关押斯拉希的狱警似乎都和他成了好友,为他的上诉成功感到开心。

那在全员好人的情况下,什么他要被殴打这么久,被关押这么久?

“系统是恶棍,我们要正视系统对人起的作用,”电影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说,“出于多种原因,我想展示它的法律方面。

第一,我们都觉得如果电影的两个小时全是聚焦在关塔那摩,观众很难观看下去;其次,Mohamedou叙述的一主要部分也是律师所做的事情。

(这部电影)不是他写的那本书……而是一个关于破坏法治的故事,(以及为何)最终会变成这样。

”福斯特对此表示赞同:“对我来说,这不像是一部白人救世主电影,”她说。

“而且我认为电影制作人对此非常小心。

这是Mohamedou的故事,从他的角度讲述。

有时我们会偏离他的视角,以纪录片的方式给出其他角色的观点。

但我不认为南希·霍兰德能让美国摆脱困境;南希·霍兰德是一个从内部挑战系统的人,我们很幸运有她……南希是让Mohamedou写这本书的人,最后,这本书是他被释放的唯一原因。

”康伯巴奇不仅有出演,他还是联合制片人,他说这“正是我想要讲述的那种故事。

它照亮了黑暗的地方”, 康伯巴奇决定扮演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保守派jidu徒斯图尔特·库奇,他在特朗普政府期间成为移民法官。

电影除了当事人在关塔那摩被折磨的情节,最为令人压抑的是电影结束后的公告,说穆罕默德·斯拉希(Mohamedou Slahi)即便在上诉成功后过了7年之久才被释放——这是奥巴马政府的命令。

在片尾中,斯拉希本人兴高采烈地聆听着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歌《The Man in Me》,他似乎并不对美国或毛里塔尼亚当局感到不满,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但也没有明确地原谅他们。

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是所谓的坏人团队,这让剧情显得过于温和和失去了些许戏剧性的张力。

本片有着豪华的卡司阵容和震撼人心的原著背书,但最终将可怕的现实生活变成了平淡和公式化的东西。

尽管电影成品一般,可哪怕只是作为披露真相的作品,我们何时才能在自己的银幕上看到?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The Guardian

 4 ) 面对 反思 进步

下午看了电影《760号犯人》,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上,题材很敏感。

它是对国家政策的批判,它是对造成国家痛苦的嫌犯的辩护,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扣上恨国反民族的帽子。

但,看完电影,你不会觉得影片中的人物不爱国,你不会觉得影片中的人物没有良知。

相反,你会为律师的责任感而钦佩、你会为每位人物的初心、对制度的维护和坚守而钦佩,进而会觉得这个国家的伟大和可怕——正是这些鲜活的人在保护着国家的根基,使这个国家能够直面自己的问题,纠正并保证社会在正确的道路上曲折前行。

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习惯了伟光正的形象,但并不说明我们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建国以来我们也走过许多弯路,这些弯路很少在民间广泛反思,因为我们担心被不法分子利用,因为我们担心被国外势力操纵,因为我们担心会损害自身形象。

但这也恰恰是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位国人的追求,要相信国人是有能力分辨是非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我们有底气让国人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直面问题并形成自发普遍的反思、进而产生自发的维护并坚持我们的共同目标——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我们才真的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国家。

 5 ) 位于古巴的美军关塔那摩基地

电影片尾主角回家用了原型的真实影像,像是为了纪念、答谢人权斗士,播出了帮助他的律师等人的原型照片和影像,给出她们的人生后续信息。

从原型的影像里,可以感受到他的乐天、感恩的性格,这也大概是他能坚持十几年的原因。

没有读过原著所以不知道被改编的真实故事是怎样的。

单说电影故事拍得简单易懂,开场默罕默德对汉堡的厌恶、对闪烁灯光的敏感、签律师委托合同以及状告美国政府委托的随意,对结尾他曾经收到的非人道折磨的经历做出铺垫与暗示。

朱迪福斯特和本尼迪克特两人饰演的律师都本着程序正义的原则,从两个立场调查犯人的审讯资料,又殊途同归地以蒙太奇的镜头在最后共同找到证明犯人受折磨的记录。

朱迪饰演的律师有一个助手,影片用年轻人的单纯肤浅衬托朱迪人权律师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在刚见到犯人时,朱迪是带着他确实可能犯过罪的准备的,因此助手打电话给默罕默德母亲被母亲的哭泣打动时,她冷静地催促结束通话,提醒助手这可能是博取同情的手段;在默罕默德想要得到信任的话语保证时,朱迪迟迟不说,最后助手不忍心说相信他;哄骗默罕默德写的信会被保密不会被人看见,助手想鼓励他写得好反而说漏了嘴引起默罕默德情绪波动。

也正是由于她已经做好了为真正犯人辩护的准备,所以当她们终于申请到没有大量黑线标记的资料以为胜利在望,却看到了默罕默德认罪的文件时,朱迪克制住了自己的失望,不像助手立马放弃了。

真正给了默罕默德“信任”的,反而是没轻易给出承诺的人。

朱迪也有变化,在读完默罕默德所受折磨后,她终于从处理一个案件的冷静客观角色走出来,以共情的视角去关心了经手案件中的这个犯人。

这似乎也是主角默罕默德的特别能力,他让冰冷制度与环境下被工具化符号化的人重新具有人性,除了朱迪,还有不被任何地方记录的241号犯人,带他放风的士兵,甚至是折磨了他几个月带着猫头套的女兵。

本尼参观关塔那摩时士兵嬉笑着说会撕掉书的最后一张,此时他以严肃表情沉默地谴责了这个做法。

参观空房间时,听见了摇滚乐的声音,似乎暗示着后来揭示的特殊审讯方式正在对某个关押者使用。

电影拍摄的关塔那摩审讯手段,非常具有艺术性,说难听点形式大过于内容。

就像恐怖片突然出现的大脸、惊悚的音效,这些手法有效但套路化,反而不及网上看到亲历者所画受讯场景触动人心。

影片里的审讯手段展现得甚至有些幼稚,正经的大音响,一本正经戴着小丑面具猫头面具审讯的士兵,让人觉得像是在看舞台剧,没有真实感。

不知是否有真实感的片段被广电和谐了。

总之,这部电影拍得很清晰,像情节被简化、模式化的白左童话故事。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各方面都很标准,是能够一看的。

 6 ) 正义从未缺席

911恐怖袭击两个月后,男主默罕默德-斯拉希被怀疑是恐怖袭击的组织者,被关进了关塔那摩监狱。

足足关了14年后,缺乏定罪证据出狱。

我觉得撇除身心影响,他出狱后的日子表面还不错。

电影末尾,斯拉希重回故土的那一刻,他简直成为了整个地区的精神领袖了。

他的回归让人们相信,正义总会来到。

与美国律师结婚生子,与辩护律师南希的友谊,和回归后的社会地位。

出书,迁徙荷兰后的创作生涯,和起诉加拿大1.4亿左右的赔偿金等都展现了出狱后这哥们生活的充实,他的生活是非常需要这次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角色。

(这让我想起了五四青年运动里的发起者们,也就是1919年的那些学生领袖们的后半生:有的收拾好这段经历,告别重新上路;而有的一辈子在这段记忆里挖掘着余温。

)电影中,作为辩护律师的南希问,我们国家什么时候开始,可以不经审判就把人关起来。

默罕默德又说:我被关在这里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被怀疑或者有关联。

因被怀疑或有关联性,被无限期关押,刑讯逼供欲加之罪,这就是犯罪。

而关塔那摩是美军在古巴的军事基地,是一个享有治外法权的海外基地,游离于法律之外。

这就是一个天然的罪犯庇护所。

700多名政治囚犯,在这里,是美国巨大的政治筹码。

用威吓去震慑,武力去镇压,用犯罪来对待罪犯,永远换不来和平。

正义一定会来到,但需要代价,这代价就是一次次被强权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但你我还会扪心自问,清醒记得自己的初心及为人的根本。

 7 ) 2022.09.06 Someone,but not anyone.

本来想等到每周四下午的固定休息时间再出去看的,但这部电影的档期实在太少了,零星的几个拍档的影院都离我十几公里,实在不愿意为了一部电影花费一两个小时在路上。

昨天下午看到两公里外的一个影城有排档,我就赶紧买了票去看。

下午三点半,果不其然包场了,非常爽。

就是下午的太阳太晒了。

说一些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点吧。

首先是南希,她对待这个案子,刚开始只是为了顺手做个公共事业、为了抨击政府的无能管理、为了知名度博眼球、亦或是为了维持自己人道主义律师的人设。

她面对Slahi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信任和尊重,只是让他签署各种起诉政府起诉军方的协议,这也是为什么Slahi最初并没有对她表现出信任,而是一直觉得她的助手特瑞很亲切的原因。

后来南希的转变,大概是在她看到Slahi被严刑逼供和虐待的记录时。

演员在表现这一情绪转变的时候处理的很好,但是奈何剧本写不够好,没有通过更多的衬托来使这种转变更加自然,所以在我看来南希对Slahi态度的转变似乎是一瞬间,从刚开始根本不相信他是清白的到马上就坚定相信并全力帮助,太仓促了。

其次说说本尼饰演的斯图尔特中校,虽然他是军方律师代表,但是他准备官司、收集资料、查证事实的过程画面实在太少了,没有过程直接就展现他在找寻真相过程中被重重阻挠的老派套路真的会感觉他从代表军方到倒戈的过程非常生硬。

当然,当他看到真正的审讯档案并为之转变态度的时候,演员的情绪表达和演技很到位,只不过局限于这个生硬的剧本没办法再更精彩了。

他有一句台词我觉得很深刻:“Someone,but not anyone.”他的上级,也可以说是政府对911事件的态度是,需要一个罪人来满足民众对于恐怖袭击真相的探寻,然而斯图尔特中校却说,是需要找出那个人(也就是主谋),但不应该是任何一个人(随便一个替罪羊)。

在他看来,事实的真相比舆论更重要。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说是本片的中心思想句了吧,比起真相,其实大部分人需要的是一个泄愤对象而已。

当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替罪羊的时候,那和封建时代指鹿为马、形同虚设的法律法治又有什么区别呢?

最后说说主角Slahi。

片中他不断闪回的回忆一点点揭露了遭受这一系列无妄之灾的经过。

他从最初出场时光脚带着镣铐伤痕累累,到最后胜诉穿着干净的鞋子戴着镣铐走向“自由”,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影片最后的黑幕白字却明白地写着,他胜诉后依然被监视,被限制行动了数年,等他真正重获自由时,他牵挂的母亲早已经离开人世。

要知道在狱中,压垮他最后一道心里防线的就是狱警用母亲作为威胁,逼他招供。

但即便是胜诉获得自由了,他依然再也见不到他的母亲了,这中间被偷走的二十来年,究竟谁来负责呢……

Slahi在影片最后的独白,演绎的很到位。

“你知道吗,‘自由’和‘宽恕’在拉丁语中,是同一个词。

最后想说,这破剧本真的配不上这三个好演员,全片全靠演员演技撑起来,但凡有那么一个演员拉胯不在状态这片就没什么看的必要了。

前两个小时的节奏慢到远不如最后五分钟的几行黑屏白字来的到位。

总结: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 他赢了,他是幸运的

无知的我看到最后字幕才知道“啊,原来是真实改编的”不然我已经在想,编剧当然往好的结局写,原型不仅无罪释放了了(审判完了之后七年才真正获得自由)还把经历写成了书(尽管被删节不少,最后影片里本人也在吐槽)最最煎熬的那一段我真实被戳到有点泪了,整篇都比较压抑和严肃,男主在被关押的日子里唯一的小确幸就是遇到隔壁自由活动区丢来一个足球的“犯友”他们互说着自己的家事,此时的男主还是向往着有一天能够自由,而唯一的朋友却选择了自我了断,当善良的看守告诉男主为什么他朋友一个多月没出现的原因时,也是他内心坚持被瓦解的开始~不知女律师的内心从头到底有没有动摇过,真的很难看出这个铁娘子到底是坚信男主是清白的,还是她只想打赢官司,甚至她的助理一度因为男主因为认罪而觉得他一切都是谎言愤愤地退出了,此时女律师似乎闪过一丝动摇,直到她看了虐囚的真相她流泪了,铁娘子也有内心柔软的地方~最后追星环节,当然是冲着我本尼去看的,一开始作为政府律师的他承载无比荣誉的身份势要找出铁证让男主接受制裁,随着虐囚的真相被揭开,他违背上司的指令毅然辞去了一切,被贬为平民的他跟女律师在酒馆喝起了小酒,和第一次争锋相对的见面完全场面逆转了

 9 ) 发人深省

所有评论之前,最先要肯定影片带来的反思和自省,以及作出这些尝试的努力。

特别是因为——据片尾说明——美国政府至今没有就Guantanamo虐囚表示道歉,而态度鲜明的影片却得以公映无阻。

这是关于“自由”最好的例证: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

来自于西北非毛里塔尼亚的伊斯兰青年Slahi莫名被俘,被关押在Guantanamo,被严刑逼供。

3年后得到公益律师的帮助,再历经3年打赢了人身保护令官司“hebeas corpus”。

赢了官司的6年后才得以释放。

影片基于真实事件。

但真实事件到底怎样?

具体到每个细节的真实是什么?

从整体表现来看,应该有基本还原度。

被酷刑但最终没有找到证据,这是事实。

但Slahi是否与基地组织有染,是否参与了911策划,许多疑问并未有解答,谁也不知道现实是否会在将来反转。

影片没有在这个角度予以探讨,但显然也留出了空白,让人思考。

电影着重揭露的是Guantanamo成为法外之地,为达到目的可以枉顾本土法律,使用极端手段。

911之后,民众对恐怖分子群情激奋,政府一方面出于职能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民意必须坚决有效地将罪人绳之以法。

Stu中尉是正义的使者,又在911中痛失好友,他原本要代表政府方面把Slahi判决死刑,但发现虐囚证据后坚决反对政府将错就错的决定。

当上司和FBI好友正气凛然地宣称必须要有人对911负责,他以更坚定的态度说,是要有人,但不是随便一个人("Someone, not anyone!")。

——这一刻,扮演Stu的Benedict Cumberbatch散发着整部电影里最光辉的人性。

律师Nancy偶然接触到案件,立即决定接手辩护,不顾律所劝阻,不顾周围亲朋好友的反对,也不在意因为不理解而引起的公愤。

她拥有作为律师最优秀的职业素养——专业,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且不以个人情绪或外因影响自己的职业判断;坚韧勇敢,在自信正确的道路上绝不退缩。

Judie Foster恰是这个角色最合适的人选。

自信、冷静、严峻、细致。

当她与Stu在Guantanamo机场照面,当Stu义正辞严,她只是平静地说,“只要有证据,我也会把他送上死刑。

我只要保证所做皆合法。

”当助理读到认罪记录而奔溃放弃时,她只是简单地让她离开,“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做的事,你做不好。

你走,不要浪费时间。

”但她并非没有感情。

当证据齐全,她激动地告诉Slahi我们会赢,然后握着他的手,“今天没有任务,我来只是想在这个时刻陪着你。

”当然,电影鲜明的倾向性也带来了一些局限,或是灯下黑。

如果能给政府方面多一些辩驳的空间,或者让他们的辩驳稍微再有力一些,可能会引发更多思考和讨论。

但显然,影片所代表的声音还不够强大,911带来的痛楚仍深深缠绕着大多数人的心底,所以必须要用克制又煽情的演绎、以及一点点矫枉过正的观点来传达一个被忽视的警示。

所以那些稍嫌矫情和刻意鞭挞的片段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根据片尾说明,影片根据Slahi的Guantanamo Diary改编,而这本日记也出版了,并翻译成很多文字发行到多个国家。

虽然日记里有许多涂黑部分(redacted,经过审核不被批准公开的内容),但毕竟是外扬了家丑。

所以,不单单要为影片和书喝彩。

 10 ) 受益良多

影片16:9与4:3切换,成熟的剧情渲染模式,而且人物刻画也很到位,特别是三个律师各自立场的变化。

里面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不是为人辩护,而是为规则守护。

这句让我受益良多。

牺牲个人似乎是伟大而可敬的,但有时最可悲的就是,牺牲如果只是为了少数人,而摧毁了可以守护大多数人的信条,是对还是错?

其实,这个答案是无解的。

当设身处地地同情某个人的同时,是否能同时同情对他施展暴力的加害者,而如看到这个人所伤害过的受害者,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是否还能保持原先的同情?

目光的焦点决定立场。

人的局限性,不仅在于分不清世上的真真假假,更重要的是分不清自己立场所代表的到底是什么?

关塔那摩,一座脱离西方所谓法制规则的纯粹暴力世界,在透视那个世界的时候,越发恍惚于正义与规则原本所指向的到底是什么。

犯人与看守者,被告与原告,解决社会情绪与守护社会根基之间的矛盾。

关塔那摩,一个介于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失败的面具,相对于不由分说地直接处决,更加虚伪和自相矛盾,或许西方整个都在这种困顿中被撕裂。

《760号犯人》短评

荼毒载舟弱水的有关部门,刚正不阿的法律卫士(含“卷福”),坚韧不拔的男主人公……那自食毒树之果的利维坦正因此还算有救——公信力的脉象没有衰弱——居然可以有书有电影为证。演得太好,尤其是塔哈·拉希姆——我告诉同学普拉斯,这就叫阳刚之气!

7分钟前
  • nearly
  • 力荐

125min,非记录而是剧情片,银幕画幅比有多次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新作,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朱迪福斯特是一种福气,人物原型还是相对缺乏传奇性结尾遗憾落入俗套,欧美的基督信仰,或许依旧也只是管窥蠡测罢了,论谎言的无数种可能性。审判拷问戏重金属乐震撼人心,主角喊出freedom后疑似删减?那段剧情相对感觉明显欠通顺。

10分钟前
  • Feu
  • 推荐

无看

1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BBC味的真实事件为基础的传记性质剧情片基本是个人最爱的电影类型。开庭那段主角陈词有点感人,剧中的三条线的代表人物一个信仰真神阿拉,一个信仰耶稣基督,一个信仰司法正义,其实所谓的司法公正何尝不是现代文明这个新宗教教义中“救世主”般的存在?而这人世间是不是真的有正义、有平等、有人道主义、有天理昭彰?我不知道,但是信的人多了、守护这个信仰的人多了,它就会发挥作用,感召更多的人去相信它。

16分钟前
  • 许一一
  • 推荐

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非常传统的传记式拍摄手法,男主不提名真就说不过去。一场长达14年关押,没有受到审判的人被定义为罪人。911事件带来的后果急需一个被指派有罪的人承担。最后的结尾高潮,没有悲悯的态度去消化14年的苦果,而且一种乐观的的心态去生活。片尾的字幕让正片上了一个档次。alligator,crocodile也证明了不同期望的slahi。看这个演员阵容不禁惋惜,剧本的力度配不上。尤其stu线缺少深度。穿插极刑的片段,很传统,很讨巧,成熟的商业片。

17分钟前
  • 离我远点
  • 还行

三个人撑起来的评分,没顶过AdamDriver一个人

19分钟前
  • 淺蒼
  • 推荐

和前段看的间谍之妻有点像在于都是同一个两小时长篇控诉了一个历史真相,以至于剧情本身的节奏比较平,甚至前半段可能很难进入故事,但是后一半4:3画幅的美军折磨审犯具有强烈的沉浸式冲击,朱迪福斯特表演也异常的出彩,虽然整体略平淡但依然非常值得一看

22分钟前
  • 马可new仔
  • 推荐

没事找事在很多地方都会发生,在有些地方犯人可以出书,在有些地方

24分钟前
  • cooljia
  • 推荐

演技大赏,剧本磨得不够好。这种事情看完心里紧紧的,善恶无从溯源,唯有欲加之罪。

25分钟前
  • 还行

参考02年的美国塔利班事件。非美国人就是比美国人更不平等。

26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颁奖季套路片,剧本处理的不好,工整但是平淡,缺乏力度,大量闪回破坏节奏,表演算是强项,但看到最后甚至没留下太多记忆点,除了羡慕别人以外好像也不剩什么了……两星半。

3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遵循一定程式和套路的“真相”揭露片,近两年从《官方机密》、《酷刑报告》…从来不缺,看得略微麻木了。幸好,Tahar Rahim塑造了个更易让人沉浸与关注的主角,后段那些扑面而来的噩梦、幻象、窒息都变得如此深切与生动,也就更能体察原型人物的经历与遭遇。对于体系制度的追问,渎职欺凌的疑问,这类电影的出现总是与许多熟悉又陌生的新闻事件伴生;任何时候需要有,也同样需要厘清。Kevin Macdonald没有为观众整理得太好,所幸这一干主演都尽可能让它变得深刻。

3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一个体制完善的社会不是不会犯错,而是犯了错能自我进行纠正改过。这部《760号犯人》(又名《毛里塔里亚人》)就是老美社会进行自我纠错的影片。

38分钟前
  • 叁小丁点儿
  • 推荐

法律庭审题材,真实事件改编,原著作者就是主角本人。

41分钟前
  • 董四行
  • 还行

感觉拍得还是有点简单了,除了片尾真人境遇更加震撼和无奈外,很难再多留下什么更深的印象。

45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三星半我觉得剪辑还是差点意思,被关这么多年还能意志坚定👍

47分钟前
  • Afterlife
  • 还行

印象最深的是,他受了那么多罪,被关那么多年,最后还是乐观地笑着开始了新生活。坚守、拯救和信仰(宽泛意义上的信仰,不只是宗教)塑造了被囚禁的岁月的意义。

51分钟前
  • 啊啊啊
  • 力荐

类似《酷刑报告》,更煽一点,而且英国人黑美国黑得更来劲。镜头切到男主线都会改成纪录片式,缩小画幅提供压抑感,但因为观众处于全知视角,额外加一层“实况”外皮反而多余,后面男主神志模糊出现幻觉更无必要,可为了丰满人物丢掉也不太好,以上都严重影响了观感。麦克唐纳是经验丰富,可再稳也难免使作品滑向温吞。

56分钟前
  • SleepWalker
  • 还行

一般

1小时前
  • 作风
  • 较差

有这么抓马么也是关进去14年,stu那条线确实有点弱。最近一直在看这类政治与监狱的素材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注定

1小时前
  • 翡冷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