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闲着无聊,想说找部轻松点的电影来看,于是选到了这部《特种部队》。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吐槽说这沉重压抑的片子怎么能说轻松呢?
好吧其实我本来以为是美国的那个《特种部队——眼镜蛇》的科幻片打外星人来着...却不小心看到了这部好片子。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来心脏不好了,我现在特别怕看虐心类型的电影,特别怕看到前几秒还生动活泼的队友瞬间死掉,特别怕看到突然一个眼神的镜头铺垫然后来个倒戈相向,特别怕看到一个一个死去最后全军覆没的结局...看欧洲杯,支持的西班牙赢了却觉得意大利好可怜;看温网,喜欢的费德勒赢了却为以前都没怎么留意过的穆雷不舒服一样...我觉得我现在的心态只能看看《人间喜剧》《低俗喜剧》或者《马达加斯加》什么的,但我又觉得最后者非常无趣...其实很少看法国人拍的战争片,这个国度根本不流行这个,但出来的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真实,可信,因此感情才来得自然而动人。
对于一个准军盲来说,作战小队的站技术配合非常让人赏心悦目,山坡的反攻之战由是如此——从初期的火力压制,到中期的队列行进减少受弹面积进行阵地占领,到后期散开作阵地巩固,流畅自然赏心悦目。
没有典型美国式战争片的大场面,没有大爆炸场面,没有突然一个大导弹的出现,也没有设定精确完美实施的炸弹地雷高科技,但也更像是一个真实的战场,基于这样的战场,观众也许没有觉得很爽,但感情的带入感却会更高。
当然,作为一个如题目所说的主旋律电影,更是对真实事件的再还原和致敬,不来几段虐心的战友情完全说不过去。
于是就又有了经典套路:说起故乡妻子在等我回家生孩子之类语句的角色,必死。
两个战友感情好的不得了出生入死多次的,其中一人,必死。
长得最帅枪法又好万人迷型的角色,必死。
但我没想到的是,最终几乎是全军覆没...这让我看到后面真的挺不忍看下去了的,以为快要成功的时候,还要再死一个...至于最大反派,一个有魅力的接受过最高等西方教育的在残暴和文明中摇摆的导演安排来希望让大家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却塑造得不够的大boss也是死得很突然,但当时我的感觉却是这又是一个被美国片害死的人啊,竟然认为对着特种部队可以用人质+刀子来威胁,结果被瞬间干掉,倒地后连镜头都没给一个...说来我觉得大反派其实是个很可以着墨的角色。
7年剑桥的教育肯定对这个人留下了点什么,才让他在被长老们说了一顿后坚持要手下跟他说英语因为他“受够了这个语言”,才让他在如此草菅人命的同时对西方女记者犹豫不决,才让他在掏大兵留下的包时扔掉所有装备物品只对雀巢炼奶陶醉(怀念)不已;而同时他的残暴与穷追不舍却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用女记者的原文说的就是:he can't lose his power. 这是一个分裂的人,传统的烙印和后天的改造让他偏执疯狂,这从导演专门给了一个镜头他在村庄追杀时照破烂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破镜子的隐喻,从新浪潮用到现在,早已用烂了吧。
但片子里虐心的催泪点其实是加分的,而让这部片子不能成为经典之作的最大原因还是剧情上的硬伤,但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看电影只是为了享受感动的人来说,挖剧情硬伤这件事还是留给豆瓣和IMDB上的人吧。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普通观众看着会感动,科技青年看着有门道,影评人士看着要搔头的电影。
如果想看看真实的战争又不想去复习《现代启示录》什么的,这倒是值得一看。
-即使是影评也要出现的分割线---其实本来不想写关于人道主义之类的话题,例如牺牲4个特种士兵去救一个记者值不值得、在别国动武强行抢人以及对方死了多少人观众完全不介意你这边就死了几个观众就要感动得不行实在是太虚伪之类的,但不提出来吧又显得自己深度不够就知道低端虐心层次太低...其实不是深度不够,只是觉得这些东西多想无益,套用一句法语就是,C'est comme ca,世界本来就是如此。
世上本无公平,例如爱狗护狗不让吃狗肉的人却吃猪肉;例如任何国家都是以本国人民利益为重的,除了我朝,这也不是因为我朝素质不高质量不好领导看不上,只是因为他们的总统是人民选出来的,所以总统为了自己下次还能继续干退休不会被人骂只能做这些民心工程等等,其实都是很简单易懂的道理,但还是有这么多人想不明白这才真是让人想不明白。
话说回来,对比起前段时间美军海豹突击队在阿富汗20分钟斩首本拉登的行动,这件事实在是太小儿科太不专业了——突击队员直接从邻国的基地起飞,直升机进去杀人,与此同时基地里第二梯队飞机起飞,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空中狙击,而直升飞机就等在外面,需要时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完成后直接上飞机走人,一击即退绝不拖泥带水。
所以说啊,现实其实永远比电影好看。
六人组特种部队进入塔利班地头救出法国记者Diane Kruger翻山越岭逃避追兵最后死剩三人的故事。
他们有各种先进的装备,有打不完的子弹,可就是没有一部GPS定位仪器可以让总部飞来搭救,非要穿越雪山,非要走过寸草不生的沙漠,这种荒谬感让故事毫无说服力,人性光辉固然有,看见他们互相扶持我也好感动,但是堪称特种部队却做了这么蠢的事我便完全进入不到状况。
而最后,从百尺高空上可以一眼望出两位脚伤的队员我真是深表佩服,这两位队员身穿迷彩军服加上脏兮兮的简直就让自己融入了大地,可是厉害的diane一眼就找了出来,厉害吧?
这两位队员也不起把火冒点烟就一副等死的模样躺在那,结果运气非常好,美女回来营救,若是其他的总部人员来包管费上一个月连尸体都找不到。
就这样,如果不是制作认真战斗场面还不错连三颗星我也给不了。
看這部影片一開始確實是為叻Diane來噠。
她是個多才噠女星。
會很多國語言。
看到一半噠時候我才明白這片子是個特工救援片。
那法國人哪兒玩兒噠過美國人啊。
可再往後看這片子是致敬片。
向犧牲在異國噠戰士們致敬。
尤其到結尾。
Diane帶著飛機來救最後兩個生還者。
眞噠特別感人。
雖然大部分時間在說法語。
依然不影響此片噠感人程度和震撼程度。
此片噠拍攝對Diane乃至對全組人員都是個極大噠考驗。
出于美好的善心去做志愿者,想要拯救一个塔利班统治下的女人,而后呢,非但女人被塔利班处决,六个特种部队的士兵,向导,和那些无辜的村民,都因拯救行动而丧生。
于是对于这种善行,不得不引发思考,针对于真正的恶,任何的善行都是无知和一种愚昧,孔子的以德报怨之后还有一句:何以报德。
所以对于恶就要铲除,就要消灭,否则,这种无知的善行带来的将是出乎想象的恶果。
狙击手,你可以倒下的再优美些!
五人立射对战百人也可以无一人伤亡!
我们的精神制胜法无处不在。
导演是谁?
这谋那歌?
法国也有主旋律电影。
阿富汗战争中,一支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法国特种作战小分队奉命前往巴勒斯坦山区营救一名被塔利班武装劫持的法国战地女记者。
交火中,卫星定位通讯设备被打坏从而失去了与总部基地的联系。
小分队决定徒步穿越被誉为死亡之谷的兴都库什山返回阿富汗的军事基地,在景色壮美的山区中,特战小分队在塔利班武装的围追堵截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突出重围,女记者成功获救,这是法国影片《特种部队2011》为我们讲述的故事。
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法国一直是住阿联军中除美国以外人数最多的国家。
萨科奇政府的这种行为一直受到来自国内各方势力的质疑,撤军呼声从未停止过。
本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电影宣传战争的所谓正义性和人道主义精神一直是西方国家惯常使用的方法。
只是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真是让人有些无语,不说却又真的堵得慌。
我们先不探讨这场战争的正义与否,既然是战争,单纯对于其中的一场局部战斗也就是影片中表现的一场解救人质的战斗,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只有成功与失败。
对政治家来说,解救人质是第一位的,军人是可以被牺牲掉的。
这是军人特别是特种部队的军人每个人心里都是很清楚的。
影片中关于救一个人而牺牲那么多人是否值得的争吵根本就不应该出现。
对于军人来说,完成任务是第一位的,成功解救人质安全返回是你的根本任务。
可你看片中的特种部队的军人:没有战前部署,没有研究地形,没有B计划,没有设置第二第三集结地点和时间。
拥有完备的夜视装备却要在大白天发动进攻,特种作战部队无视自身优势像普通作战部队一样与熟悉地形的塔利班武装进行阵地争夺战。
在村庄内与居民狂欢却不设警戒哨,巷战时不找掩体不占据有利地形只知道直着身子一味开枪射击向前冲,你当这是玩CS呐。
山区行军永远走在光秃秃的山脊上,你欺负人家塔利班没有狙击手吗。
雪地中几个人围在一起为伤员取暖,您倒找个背风的地方啊,大场景广角长镜头拍摄山区雪景真是很壮美,可你不能因为拍摄方便就违反常识吧。
一个特战小分队就这么丢了,最后女记者凭记忆凭肉眼都找到队友了,你一个舰队司令掌握巨大资源居然会找不到。
基本可以肯定导演没有一点特种作战常识,法国军方估计出于保密安全的考虑也没有给本片以基本的军事指导。
据称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想法国人民看了这种影片一定不会再让自己的儿女参军了,这哪是特种作战简直就是送死。
反正我要是法国人誓死不当法国兵。
原以为会是另一部爆米花战争片,但法国电影终究会跟好莱坞大片不同。
这里没有独挽狂澜的英雄史诗,虽会将穆斯林组织打为反角,但焦点更多的不是在谁是正义的争辩,而是对战争的控诉和人道的思考。
穆斯林首领有剑桥学历,平日里甚至会不愿说波斯语(?
)而要求说英语。
这是个本性善良的人,并出于善良在排斥自己的身份,但最终却死于非命。
援救队员中有帅气逼人、不忍杀人的狙击手,有想回去让老婆当妈的黑人队长,有为了营救受伤战友奋不顾身的战士,有为了让女记者生存而自愿牺牲的最后两位队员,甚至在生死边缘小队中还产生了爱情。
在战场上依然蔓延着人类所有最美好的感情,却硬生生的套上了一层僵硬的迷彩外衣。
维克塔死后两位穆斯林降兵来帮忙掩盖尸体虽然是有点扯淡,但于主题表达无碍。
村民死时,我心痛;营救队员死时,我心痛;恐怖分子死时,我依然心痛。
在战争里,根本没有获胜者。
而在memorial day看这部电影也赋予了这个电影更深重的意义。
通过电影宣传战争的所谓正义性和人道主义精神一直是西方国家惯常使用的方法。
战争,单纯对于其中的一场局部战斗也就是影片中表现的一场解救人质的战斗,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只有成功与失败。
对政治家来说,解救人质是第一位的,军人是可以被牺牲掉的。
这是军人特别是特种部队的军人每个人心里都是很清楚的。
冲拉斐尔·佩尔索纳兹 Raphael Personnaz,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看的本片。
论通信器材的重要性。
你通信器材就带一台么?
人家隔壁的(孤独的幸存者)还带一部卫星电话呢(嗯,你怕被塔利班监听?
不存在其实),真是服了,还有那外挂榴弹发射器,你不用挂着它是不是多余呢?
还是显示你体力好不缺那点重量呢?
最后绕了一个⭕还是被守株待兔。
其实整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很多人物也不存在的,完全是电影剧情需要,整个营救貌似只有一人受伤,就是那位在雪上没抗住最后冻死的士兵。
电影中的一个镜头很虐心,当塔利班进村搜人时,那位村长似的人在给塔利班头领寒暄后,沉闷的枪响,老人死了。
他们是屠杀者,真的,视生命如蝼蚁。
都是在真主保佑下的土地生活的人,枪口在老人、妇女、小孩面前,毫不犹豫。
记得在《第一滴血》还是什么有句台词:“阿富汗民族是不会被奴役的。
”曾几何时,我对恐怖分子是不那么恐怖的。
他们原有的自由、秩序、家园、信仰被别人破坏了,被人有形无形地奴役了,奋起反抗,即使用恐怖的手段,在所不惜。
真主和上帝谁都不属于谁,谁也无权对谁指手画脚,但信奉上帝的子民想用自己的那一套去强加与人,即使在我们这种局外人看起来也很反感。
但《特种部队》虽不彻底,但也在一定程度的让我改变这一看法。
暂不说西方大兵用枪械去破坏人家的生活,然后再去平复人家的秩序,展现自己救世主的角色。
我们单单从人性和悲悯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切。
也不说这是不是西方人用影片的技术去拉拢人心,只是凭电影自身的角度出发。
塔利班在屠杀自己同胞的时候就真的如魔鬼一样。
AK47喷出的火舌吞噬着人民对他们的信任,甚至走向他们的对立面。
以致我们在影片中,法国兵进村时的受欢迎与塔利班“同胞”进村时人们的恐惧、失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此刻,他们不是为自由,为信仰而战的斗士,而是无情屠杀自己同胞的魔鬼。
拯救这些村民的人恰恰是曾今破坏他们生活的大兵,比起自己的同胞,这些大兵更能给他们带来真主的光芒。
我似乎看到,一旦在追求时失去了初衷,整个过程就变味了。
手段是否恐怖我不去管那么多。
因为在对待敌人时,有时候多么恐怖的手段也是仁慈的。
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老人,心毫不撼动,这种已经是兽性大发了,这种对信仰的虔诚度已达到变态的度数了,相反在法国兵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更容易让人感动。
在人性这点上,法国兵诠释的淋漓尽致。
战友的牺牲,强烈的求生意识,团队合作,不放弃的精神,只想说铁汉柔情。
对影片那位很帅气的狙击手真的很喜欢,对团队,战友的付出,当击毙杀死自己战友的对方狙击手时,那鼓红脸的长啸。
从那眼神看出太多太多的情感,只是不知怎么用语言去表达。
说到这,我发觉我真的有帅哥情感,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双性恋倾向,但确实对他的演艺极度喜欢,少有的镜头给我极大的震撼,特别是在最后那跑不完的路上被击毙,让我真的很闹心。
晕晕厄厄的说了那么多,关于电影的好像没说,只是把那一点感觉说出来。
如果真的从自由和人性的角度去说,真的太泛了,对于这段历史与背景不熟的我更无从说起了,所以就只单单从我对电影本身的理解去抒发感想了。
最后,对这种“肌肉片”向来不怎么感冒,都比较偏向爱情文艺片或深重题材片什么的,但对字幕的强烈依赖感,在昨晚看了下这部电影。
唉,最近总心烦意乱。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说一下。
第一次看法国电影,感觉还不错。
阿富汗,巴基斯坦什么的其实是个美丽的国度,从电影的背景就知道。
觉得那位叫拉斐尔佩尔索纳的帅锅真心帅,连男人都被他深吸了,我醉了,嗯。
精神可嘉,破绽太多!
配音。真的很棒啊。结尾很多高空俯拍和狙击大兵死的时候的配乐还有开头出动的配乐我都很喜欢。
风景秀丽,故事尚可
法国特种部队都站着对敌人射击么,都不带找个掩护的?
失败的行动,目标是救人质却非要逞英雄,你不死谁死。。
看来全世界的主旋律电影导演都一个样:揣着明白装糊涂+手艺确实不行
Un film pas mal.
装备真实枪战BUG
大片还是不如老美
狗血的剧情离真实的特种兵作战方式差太多,导演以为特种部队就是特有种的部队吗?追逐战不真实,比猫捉老鼠的动物游戏还幼稚。最后的结局,也就那样了。
无论是剧情还是摄影还是剪辑都可以让我想到内四个字“懒得掉渣儿”
摄影剪辑纯业余
拯救大奶记者。。。
枪战场面太混乱了,看的一点感觉都没,而且导演会在自己觉得高潮的时候配很差的音乐,要命
塔利班滥杀。特种部队也是人。
能别这么2么??
法国的特种部队打傻成蛋状的杂兵都这么费劲?榴弹发射器是吃了回扣的空膛儿么?真是全世界的主旋律电影都一般傻。
挺写实的一部电影,特种部队也是人也会死亡,当信仰与人命相比哪个更重要时,记者给了我们答案,宗教真的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吗?为什么头目紧追了记者不放?
节奏哈慢 弃
刚开始还觉得蛮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