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吉岭

The Darjeeling Limited,大吉利是有限公司(港),大吉岭有限公司(台),大吉岭特快车,大吉利公司

主演:欧文·威尔逊,阿德里安·布罗迪,詹森·舒瓦兹曼,阿玛拉·卡兰,华莱士·沃洛达斯基,瓦里丝·阿卢瓦利亚,伊尔凡·可汗,巴贝特·施罗德,卡米拉·拉瑟福德,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印地语,法语,旁遮普语年份:2007

《穿越大吉岭》剧照

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2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3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4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5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6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3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4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5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6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7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8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9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20

《穿越大吉岭》剧情介绍

穿越大吉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父亲葬礼后,三兄弟已有一年互不往来。老大弗朗西斯(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饰)计划了一次周密的印度旅行,并告诉弟弟们这是为了找回自我和彼此间的亲情。虽然不热衷这次旅行,试图摆脱各自糟糕生活的老二彼得(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和老三杰克(詹森·舒瓦兹曼 Jason Schwartzman 饰)还是同意了弗朗西斯的计划。兄弟三人搭乘豪华列车展开了笑料百出的穿越印度之旅,并从沿途各地收集奇怪的纪念品。终于在勾搭完女列车员、放跑作为纪念品买回的眼镜蛇和在列车上大打出手后,他们被忍无可忍的列车长连同所有行李一起扔下了车。虽然一切脱离了弗朗西斯的控制,但这计划外的变故却令兄弟三人更为接近这次旅行的真正目的…… 本片曾入围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战争女孩画像电台恋波过季卡推女王残屋尸骸问天录花开半夏沉默的证人丛林无边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号火之鸟:伊甸之宙托斯卡纳艳阳下死神蘑菇与鱼共眠告白实行委员会:我于此刻恋上你暗黑破坏神在身边。疯矿入侵蛇王2021她和她的他们在名建筑里吃午餐大阪篇额吉的承诺默哀时刻冬至千疮百孔巴瑞第三季爱我给我一个家拆弹部队博物馆惊魂夜:卡门拉回归细骨小屋

《穿越大吉岭》长篇影评

 1 )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国内很多愤青,总爱拿印度比做阿三,仿佛没有比照,便抒发不了对中国崛起的骄傲。

很多愤青都和我一样,30有多了。

而立之年的男人,如日中天,有多少机会,能冷却下来,以另一个角度,重新思考,重新发现。

反省,不是因为我们犯过错,也不是为了将来不会犯错。

反省了,才发现天地无边无际,我们不过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

人生的每次突然变轨,都是对思维惯性的一次洗劫,更何况这次突然变轨驶入印度,这个古老的精神国度。

其实,旅行过程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去什么地方,而是遇到什么人,经历什么事。

越写越多了,毕竟,这是个记号,老年痴呆的时候能提醒我以前看过这部片子。

所以搁笔罢,免的让将来的我越看越糊涂。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2 ) 色谱教科书

韦斯安德森一贯的风格。

安德森绝逼是色彩美学的大师,这部片子没有故弄玄虚的暗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虽然最后强行升华,但有种磕了药般的迷幻吸引力可以让人忽略故事的走向。

老大Francis英国老绅士属性,虽然一出场鼻青脸肿,脑袋裹得像个粽子,但还是拄着拐棍,穿着三千块的乐福鞋,带着助手,每天早晨制定行程表,睡觉穿bundle pajamas。

老二Peter标准老美,从头到脚一通混搭,乱服不用开处方的肌肉松弛剂,睡觉光个膀子穿着粉红底裤。

老三Jack法式文艺闷骚青年,写小说,自带音乐,喜欢《Where Do You Go To》这种闷骚爵士,蓄着小胡子,披着骑士酒店的明黄色法兰绒浴袍,随时春心荡漾随时勾搭妹子。

三兄弟睡衣look旅行一开始三兄弟各怀心事郁郁寡欢,Francis自恃大哥,口头禅是“let's make an agreement”,一心想给两个弟弟一个惊喜,带领他们重回从前的幸福时光,虽然在Peter和Jack眼里这个大哥不怎么靠谱也没什么号召力。

去程中三兄弟搭的火车以蓝色为主色调,车厢上印着大象图案。

色谱里蓝色是冷色调,Blue英文是沮丧悲伤,而大象,则代表着忧郁(雨果在1983年发表短片《忧郁的大象》意向)。

在开始旅行的火车上他们也确实有够忧郁,Peter对婚姻生活一心逃避,Jack沉浸在上一段感情中走不出来,连列车长和乘务员也各有一段伤心往事,总之整个色彩布局就是在告诉观众他们的心情就是一滩狗屎。

去程蓝色基调车厢因为买了条毒蛇被赶下火车之后Francis向两个弟弟坦白了此次旅行的目的,三兄弟坐着那几个LV定制的焦黄的行李箱上嗑完了非处方药决定各奔东西,此时色调发生了转折,意喻着三兄弟内心感情也发生着变化。

这个转折是一个色彩的过渡。

在这个过渡阶段当中,蓝色、黄色、白色交相出现,互为主次。

比如在参加印度小孩葬礼时室内墙壁背景色是蓝色,前景人物是白色和鹅黄,室外墙壁背景色是橙黄色,前景则安排了靛蓝色衣服的孩子,加上参加葬礼时的纯白库尔塔,三种颜色平分秋色最后黄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上风,韦斯安德森这个对称狂魔!

蓝黄中轴对称葬礼结束后画面色调一举变为黄色。

多种黄色的形成层次感,色度一下明艳了起来。

是的,三兄弟成功开始走向阳光了。

在喜马拉雅山下见到母亲时,这时画面黄色的饱和度整体还是偏低的,偏茶色和褐色,第二天一觉醒来,明亮度瞬间提升,三兄弟成功告别阴霾走向灿烂。

亮度up返程火车上,暖色占领成功,车厢颜色变成了橙红,图案由大象变成了老虎,生命力旺盛,朝气蓬勃,饱和度极高。

这时候三兄弟情绪应该达到嗨点了。

于是影片在火车沿着一路旖旎风光向前中结束了。

回程橙红色基调车厢韦斯安德森这个不用美术会死星人,用彩色讲完了一个故事!

三兄弟什么的,最有爱了。

 3 ) 穿越大吉岭:寻获心灵的洗礼

每每一到节假日,各种人满为患的新闻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各种拥挤、喧闹、纠纷和事故层出不穷,似乎人生只有在这几天随大流出趟远门才会圆满,这样的场面无需多谈,多年来早已沦为一种啼笑皆非的社会现象,让人无力吐槽。

重要的是出行的理由,当然,对于大多人而言,其中的原因无非就是想乘着这黄金版的时间,暂时摆脱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束缚,好好的放松开心一下,或多或少旅行的目的都体现在心理价值的完善上,而天生爱宅的我,还是更愿意窝在家里,独自享受着电影的精彩,通过影像美妙丰富的表达,似乎也更能轻松自在的体会到旅行的乐趣和价值,首选的就是Wes Anderson的《穿越大吉岭》。

性格形象各异的美国三兄弟,相聚到印度展开一段朝圣兼寻亲之旅,但过程却远没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怀着对于彼此的偏见,冲突和矛盾在旅途中也就自然而然的随之而来,为了一些不关紧要鸡毛蒜皮的琐事斤斤计较,斗嘴,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相互猜测、顾忌和质疑,全都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出来,闹得不可开交被赶下车后,又遭遇母亲冷漠的打击,就在哥三心灰意冷灰头土脸之时,随即而来的遭遇,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生死,就像是获得了一把打开视野和生活真谛的钥匙,虽在寻亲之路上未能如愿,却难得收获了心灵的洗礼,“洗心革面”后的哥三怀着轻松、自在、知足的心态,继而踏上了未完待续的旅程。

看Wes Anderson的作品,光从摄影这一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享受的体验,就像被带入了一个真人版绚烂多彩的童话世界,暖色调间多元丰富的搭配,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有道明亮的阳光摄入了心扉,觉得异常的动人和温暖,甚至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都显得极其讲究,宛若一个美妙绚烂的Wes Anderson式的兔子洞,令人毫不犹豫的跳入其中,跟着主角们一起踏上梦幻般的旅程,而《穿越大吉岭》摄影上的风格依旧典型显著,多姿多彩中透着和谐饱满的文艺范,搭配着贴切悦耳的民谣歌曲,加上忍俊不禁的冷幽默和欢快的情节,以及Wes Anderson对于剧情走向和各个人物匠心独运的刻画,仿佛身临其境般紧随哥三的脚步,一同收获了一段难得而珍贵的经历。

全片下来有两次“死亡后”的对比,其中一次也是本片的重要转折点,第一次是哥三老爸的死,他们并非像大多的亲兄弟那般无所顾忌真心以待的相处,却同时遇到到生活的瓶颈,伤痛、财产、孩子、前女友的烦恼围绕在他们的心头,一路上靠着各种印度精神药物维持身体的激情和兴奋度,为了一丁点儿事就会神经敏感,一切随即开始陷入死胡同,就像是硬着头皮将就应付的一起踏上了磕磕绊绊的旅程,老爸的死像是把哥三连在一起的绳索给隔断了。

在面对第二次死亡的时候,穿插了一段哥三老爸死后三人跑到汽车店无厘头拿车发现老爸遗产的过程,两次死亡间看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是物质和精神需求间的强烈碰撞和反差。

虽然三人各有显著的缺点且性格迥异,不过都有着善良的本质,第二次死亡的到来,是在他们被赶下车,路过河边,从险境中救起遇难的孩子们,不过其中一个还是没能幸免遇难,老二在营救的过程也受了重伤,死亡的轻易、遗憾、悲痛,世事的无常、无奈、无助,通过亲身经历让哥三开始重新审视自我的人生,开始一件件的妥善解决处理,伤痛、孩子、前女友从无所适从的烦恼,慢慢转变成了积极乐观的希望,旅途最美妙的莫过于意义非凡而刻骨铭心的经历,从中所汲取的精神价值,是无数个大大小小鲜艳时尚的名牌包包,所包含的犹如累赘般的物质所无法替代和填补的。

当最后终于重新定位好旅行的意义,哥三开始欢快而毫不在意的扔下一箱箱的行李,继而赶上火车,那一刻他们可以说真正寻获到了心灵的价值。

在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好莱坞,有一个总以单纯的态度带着童真般的情怀,游戏在光影世界中的迷人身影,通过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刻画着那个犹如梦幻般精致多彩的王国,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动人美妙的惊喜,他就是Wes Anderson,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思想内涵或晦涩艰深的主旨观点,仿若只有一双异常纯净而清澈的双眼,通过一种面对不断趋于负面情境后的正面反弹,传达出真挚、可爱、温暖而亲切的小领悟,以趣味幽默欢快的视角表达出积极乐观的正能量,而这一切都能从《穿越大吉岭》中有所体会,其中的魂就是极其典型的Anderson式价值观和生活观。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途,会经历无数,最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学会成长和懂得。

 4 ) 我漫步在大街上,想向任何人敞开心扉

在片头我花了一点时间才能接受这三个邋遢大老爷们是亲生兄弟。

有着病态控制欲的是老大,怯懦却喜欢耍小诡计的是老二,浪漫泛滥幻想过载的是老三。

如果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会不会是一辈子都说不上话的三个人?

老大问出了我心底的疑问,老二犹豫地回答道:“我们可能会处得更好。

”看到这里的我在屏幕外挑了挑眉。

全片大概有50%的篇幅在一列印度火车上展开,市井片段和风土地貌像车厢外的景色一样,如吉光片羽,飞驰而过。

因此它不甚符合我预期中的印度观光片。

但多亏这三个男人的各种陋习:抽烟、用药、约炮、偷带毒蛇上车等......让我除了车厢外的景色,还能额外看到一些关于印度的特写镜头。

我格外喜欢那位想着辞职的女乘务员,还有为主角们吹胡子瞪眼的列车长,这列火车限制他们的活动,同时又装不下他们的浪漫,最后他们选择在狭窄的车厢里调整身体和内心。

一开始我也跟老二老三一样,不明白这趟亲情绑架促成的旅行有什么意义。

随着他们相处时间越来越长,矛盾和笑话越来越多,下车后走的地方越来越远,这趟旅行的真正目的才露出了端倪。

原来尽管大家都长大了,他们还是那三个对家庭分裂感到不安的孩子,只不过他们顺便学会了成年人的声色犬马。

老大不小心问出口的那一句“爸爸临走时真的说你是他最喜欢的孩子吗?

”听上去有点可怜,仿佛让人不小心窥探到他们内心感情上的拮据;而三兄弟即将中止旅程时在机场撕掉的机票,则揭明了隐居的母亲是他们最后的救赎——他们期待母亲能再次提供不求回报的爱,治愈成年后的他们。

到了修道院,当母亲再次站在他们床头,照料他们入睡时,他们真的有种明天就能痊愈的感觉。

但是黎明到来,母亲却逃跑了。

父亲已经走远,母亲极力回避,这三个兄弟最终明白自己要把那些留不住的幻想和贪恋扔掉,就如扔掉父亲去世后留下的十一个旅行箱(他们这趟旅程中一直带着这些箱子),才能一身轻盈地赶上火车。

 5 ) FIFF13丨DAY1《穿越大吉岭》:一场色彩斑斓的天竺之行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穿越大吉岭》,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难兄难弟们流浪异域的评价了!

Kai:个人认为是韦斯安德森最矫揉造作的一部。

零星无名:为什么不把它放在电脑桌面当动态壁纸呐,仅此而已。

Zzy花岗岩:一场轻松又温情的旅行,掺杂着韦斯安德森独特的美学和冷幽默,这部电影古怪又可爱。

西北化为乌有:“精致的花瓶”。

优点全在人设,仍是一贯的韦式风格,对异域文化的猎奇程度快赶上徐峥和陈思诚了。

野凡:在这里看到了徐峥的多个囧,加起来都比不上这一部,而且还是放在韦斯·安德森作品序列中较为平庸的一部。

Sparrow:高饱和的色彩独具印度风味,一场在碰撞中寻找与回归的旅行。

然而私人化的幽默则间离了大众,使故事显得闷然、刻意、单调。

Polaris.J:还是很韦斯安德森风,配色、构图、布景、视觉还有他的冷幽默高度风格化,镜头运动精妙。

很喜欢最后把所有场景都展示在列车上的那一段。

感觉泰囧港囧这系列好像有模仿这部。

Supremacyacron:感觉像是极具韦斯安德森风格化的一版雨人,故事背景以及人设间的关系均有相似之处,都是兄弟之间寻找失落手足情的故事,至于韦斯安德森擅长的黑色幽默部分,在本片中体现的部分不算太多,导致本片跟其他作品相较略显平庸。

子夜无人:对于异域的展示很泰囧,1.0的优越感+猎奇式的猴把戏。

娱乐效果马马虎虎,韦斯式审美对色彩的运用放在印度风情的呈现上还挺合,冷幽默的部分却仅仅点到为止,那些属于他的小刁钻、小搞怪在本片当中还没有被真正开发出来。

兄弟三人的情感和解在剧作上当然是通顺甚至细腻的,只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这种用上路的经过来作为改变什么或者带来什么结果的方式,“迎刃而解”这四个字真的太难,我连看着电影里的发梦都无法短暂地拥有信心。

斯诺-纳什维尔:Wes Anderson执导的第五部长片,它有着欢快又讽刺的幽默感,无可挑剔的情绪音乐,还有非凡的艺术指导。

换句话说,一部Wes Anderson式的电影。

Anderson在声音、视觉与戏剧情节上保持了令人愉悦的一致性。

Anderson对复杂的角色描写和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有着的特殊技巧,他精心地将角色的来历贯穿剧本的始终,随着故事的进展,他描绘了一幅中心人物形象逐渐鲜明丰满的肖像。

尽管这部电影有些情节感觉有点拖拉,但总的来说不会让人失望,愿意欣赏这部电影的人将会享受到对家庭和生活的智慧和感人的精神沉思。

#FIFF13#DAY1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狭窄的艺术

狭窄的艺术———也谈《The Darjeeling Limited》By:ViviangoreWes Anderson可以称得上是鬼才导演,从年轻的岁数到精灵的长相再到几近怪异的言谈举止无处不散发出鬼才的气质。

《The Darjeeling Limited》(下简称《TDL》)虽然被评为导演“毫无创新的重复”,意指不过是把他在《The Life Aquatic》中耍的把戏从水上搬到了火车上。

在我看来,《TDL》在细节处理上仍然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很难想象影片出自一位金牛座导演之手。

首先想提及制作人员演员阵容。

善用熟人的Wes Anderson 从编剧就用熟人,除了他自己和演员之一的Jason Schwarzman还有Roman Coppola,Roman 正是Jason的表哥,而Wes Anderson 于Roman Coppola 和Sofia Coppola 兄妹又是好朋友。

在演员的甄选上,戏中客串的那个倒霉的没有赶上火车的人Bill Murray也是Anderson 的爱将,而Owen Wilson是Anderson的老搭档了,他在片中饰演一个刚刚出车祸全身上下都伤痕累累的忧郁的家伙,造型奇特,全脸包着白色的纱布,一幅无辜的样子,眼神迷茫。

他成功的诠释了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在片中台词最多。

Jack Schwarzman是自己写自己,他诠释了一个小说家,把角色处理的活泼古怪,又有点孩子气。

而最突破的是Adrien Brody, 这个生得一副深重苦难相的演员,竟然在《TDL》中成了最搞笑的脸。

影片开头他在慢镜头中奔跑着追上徐徐驶出站的火车,站在车尾把墨镜推到额头,向没有追上火车的人那一望,就立刻让我笑翻了。

影片情节不赘述,故事很简单,讲三个一年多未讲话的兄弟一起去到印度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同在旅途,却各怀心事,在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后三兄弟重归于好并悟出一些人生真谛。

老大Francis (Owen Wilson 饰)主要目的是去印度找离家出走隐隐于市的母亲;老二Peter(Adrien Brody)正准备和妻子Alice离婚,但她却突然发现自己怀孕;老三Jack刚刚和女友分手,但还念念不忘在旅途上不停的打女友的电话留言想要窥探她的生活。

对于Peter和Jack来说更像是一次逃避之旅。

兄弟三人刚开始不信任彼此,互相都有些秘密,这在两两谈话中巧妙地表现出来。

剧情大多是发生在一辆叫The Darjeeling Limited 的火车上,穿插一些火车上或者途中下站时发生的小插曲,包括Jack 和火车乘务员的一夜情,Peter途中买蛇带蛇上车引起小骚乱,以及吵架被轰下火车等等都是为影片增添细节的幽默和推动情节发展。

被赶下火车的三兄弟途中救落水的孩子,失手的Peter怀着强烈的自责参加了葬礼,这是最出乎意料的转折,影片从轻松转入了深刻,又到他们最终找寻了母亲却又一次经历了她的离开,然后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心灵之旅。

如要深层挖掘,影片似乎有很多说教的成分,包括宗教信仰婚姻家庭。

但好就好在Wes Anderson 没有让镜头下的人刻意的说教,只是以一些主观的细节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影片在狭窄的火车上拍摄,一直重复几个人在火车上挤来挤去的动作,就是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没有什么夸张的情节可以展现,所以只好入注了丰富多彩的细节和缜密的对话。

影片开头无疑是轻松幽默的,似乎每一个镜头和每一句台词都让人隐隐发笑,越到后面却越变得严肃。

导演擅长用慢镜头来凸现各种情绪,喜剧和悲剧,都在慢镜头下被放大,却又不显得技巧生疏,和背景音乐丝丝入扣的慢镜头很自然的放大了微妙的感情。

影片是在印度拍摄,但情节似乎不是要联系印度。

它可以换成任何在比较有东方色彩的地方拍摄,只是需要给人一个异国情调。

所以,我认为印度不是关键,作为对印度文化也颇感陌生的我,也许有导演同样的感受。

另外,这个拍摄地也需要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在片中不是要人去深思其重要性,而是道出了个人意志。

这从Adrien Brody 在印度的寺庙中几乎是习惯性的做了天主教的“上帝保佑”的手势。

而他们的母亲,这个角色,却正好是一个在印度的基督教传教士,因为追求自己的宗教而拒绝跟兄弟三人回到西方社会。

影片展现了很多西方观众所不熟悉的宗教,仪式等,其实我觉得导演只是在刻画一个不同。

是一个“当我们置身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是找回了自我还是迷失了自我”的问话。

片中由大哥Francis 发起的一系列具有象徽性的动作,比如用羽毛来找人生方向其实是发自一个人内心的意志,人在绝望和迷失方向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的暗示。

影片另一个突然的转折是在三人决定放弃这次“熏陶之旅”后在临上飞机的片刻觉得再留下来完成没有完成的寻亲。

当时三个人都还是各怀心事,如果离开,这次旅行就完全没有了意义,他们做决定留下来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听不到对白,大家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遐想,到底他们对互相说了什么一致决定留下来。

另外,想提提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情节。

第一是Jack 和印度女乘务员的邂逅。

个人觉得这次邂逅很含蓄的影射了现代人的感情观,女配角相貌平常,故意戴了一副黑框眼镜,我不是很清楚导演的用意,但是就是这副眼镜让人很能记住她。

他们邂逅的方式很美,两个人头探出车窗吸烟的时候注意到了彼此。

我想这个情节可以让经常搭火车的烟民感受到美感。

我个人是比较着迷于这种短暂的邂逅的,离开的时候都满带着回忆,而彼此都要重回自己的生活,有一点点遗憾,而恰恰是这种遗憾才让其变得很美。

影片中很多吸烟的镜头,处理的很写意,也很俏皮,不知道非烟民是不是会觉得冒犯,但我是认为很有艺术感觉的。

烟这个东西,你用它来表现忧郁的时候,它成了仅有的朋友;用它来表现孤独的时候,它成了雪上的霜;用它来表现焦虑的时候,它成了放大器材;用它来变现出轨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借口。

另一个情节是三兄弟被乘务长抛下火车的寂静晚上,三人围着火堆而坐,Jack还煞有介事的掏出了ipod放起了Debussy的“月光”。

我一直喜欢这个“月光”胜过贝多芬的,柔和的旋律中蕴藏了太多随时一涌而出的力量。

而这个动作很有效果。

《TDL》的背景音乐和颜色处理都是我欣赏的。

音乐都很恰到好处,和整个影片的节奏很搭配,又有滚石的play with fire, 让人情绪高涨。

颜色上面以黄绿给人怀旧的感觉,昏黄的感觉如同用迷失的双眼看世界。

颜色不明亮却很清晰,层次感给人简洁的感觉,偶尔有复杂的线条,却处理得很规矩。

个人是比较喜欢《TDL》的,节奏算快,不拖泥带水,没有什么浪费的镜头,也善意的带给人一些人性的思考。

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但绝不是那种笑过就忘记的喜剧片。

 7 ) 看The Darjeeling Limited

看一眼这部电影,我就知道它是我喜欢的,就像是一个朋友的电影,美国三兄弟,坐上印度的一辆慢悠悠的火车,我不知道他们要去哪儿去干什么,但这不重要,我甚至根本就不想知道。

美国新锐独立电影导演韦斯·安德森睽违五年的这部《穿越大吉岭》带给我们的是风格清新的别样韵味,色彩斑斓的画面中蕴藏着细腻浓郁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偏执的导演非要在一辆真正开动的火车上拍摄这部影片,这个疯狂的想法使得制片人不得不去印度铁路部门租用10节车厢和一个火车头,而且还要租3个月。

影片的演员阵容很牛,三个主演是欧文·威尔逊、亚德里安·布洛迪、詹森·舒瓦兹曼。

比尔·默瑞精彩客串,如果你足够细心还能找到只露面几秒种的娜塔丽·波特曼(据说她客串纯粹是为了去印度玩一趟,她的戏只有拍半小时,却在印度待了10天)。

影片的编剧之一是罗曼·科波拉(看名字就知道是科波拉家族的成员,他是知名才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的哥哥)。

 8 ) 又见韦氏风格

仍然以一个破碎的家庭为故事焦点,照例用一个慢镜头收尾,还是有关精神救赎的话题。

每一帧胶片都有着油画般的色彩,天马行空的想象,杂糅着各类毫无关联的元素,比如一条毒蛇,两行老虎脚印,三片孔雀羽毛、看似童话般五彩斑斓,却是独属于韦斯•安德森悲喜参半的电影中,区分喜剧和悲剧的标志物。

片尾处有一段神来之笔,在幻想中,影片里所有出现过和未出现过的人和物分别在行进的列车车厢中被如同幻灯片一样的展示,他们都在各自的旅途中前进,去不停地寻找和失去,不停地离散和重逢。

于是这一刻,突然明白了韦斯•安德森要传达给我们的是:无论是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还是现在试图寻找的,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可能就离我们寸步之遥,就在隔壁的车厢。

因为我们都在同一列“The Darjeeling Limited”之上,我们永远在路上。

 9 ) This Time Tomorrow, 我们还是兄弟

追火车的经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收拾行囊出发是绝大多数人都体验过的。

《穿越大吉岭》算是韦斯·安德森早期作品,还是甜腻的色彩,对称美学依旧突出,那些平移镜头、冷幽默对话、极致的细节,无不彰显着安德森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鬼才气质。

电影开始和结尾都有追赶列车的慢镜头,配合The Kinks的背景音乐,旅行在开头和结尾美好的一塌糊涂,恨不得时间冻结,慢镜头来回重放。

当然,旅途未必全是浪漫和惊喜,大吉岭号也是,那些随之而来的意外、偶然和挫败让人狼狈不堪。

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世界,风险和意外难以预测,孤独和飘零感如影随形。

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旅行,那些风景、意外和惊讶都将沉淀为记忆,重要的是,扔下包袱,再次奔跑。

故事讲了三兄弟在印度的一次心灵之旅行,为了去见多年未见的母亲,老大弗朗西斯精心牵头安排,甚至还雇佣了一名旅行的私人助理。

自从父亲葬礼之后,三兄弟一年未见,老大弗朗西斯因为车祸毁容了,老二皮特即将成为爸爸,老三因为爱情心碎,问题满满的三人在开往大吉岭的蓝色列车上会和。

弗朗西斯专制,会不征求对方意见,而强制为其他2兄弟点菜;老二皮特忧郁,强调自己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私自拿了很多父亲的东西;老三杰克神经质,会偷偷检查女友家答录机的留言,仍旧强调自己的小说人物是虚构的。

三兄弟互不信任,彼此忍受对方的臭毛病,俩俩背叛小秘密。

三人在火车上屡屡违规,最后以打架扰乱秩序为由被赶下火车,助理布兰登因为被弗朗西斯羞辱而离开,旅行中断。

然而,也恰巧是因为这场意外,三兄弟救了2名落水孩子,并因此受邀参加了一场印度当地的风俗葬礼。

相比一年前父亲的葬礼,他们在印度这场葬礼上感受到了团结的温度,找回了迷失已久的inner peace,也终于找到了自己。

三兄弟决定继续旅行,前往去见母亲。

仍旧,母亲仍然没有给予三兄弟期望的母爱,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无声的交流和一个规则性的协议。

这场和母亲的无声交流,在韦斯·安德森平移镜头的切换下,从三兄弟和母亲的面庞,到再次平移至大吉岭号上一节节载着鲜活生命的车厢,车厢里有孤寂,有迷茫,有欢乐,有窃喜,轰隆隆的列车继续前行,永不停歇。

三兄弟试图寻找答案,然而,那些困惑、不解、迷惘甚至痛苦、失败,都不曾远去,而最终让人释怀的是坦然接受一切生命未知和变化的勇气和决心。

电影里有一个孔雀羽毛的宗教仪式,需要三兄弟在一处地势开阔、风景优美的地方共同完成。

然而,各种意外总是不期而遇,仪式一波三折,几乎已经放弃,直到最后在尼泊尔山颠的和煦微风下,三兄弟用仅存的最后一片孔雀羽毛完成了仪式,为旅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个孔雀羽毛的仪式,也许是为了祈祷许愿,也许是为了通过仪式达到内心平静,又或许跟三兄弟的这场穿越大吉岭的旅行一样,本身毫无意义,重要的是,这个仪式和这场旅行将三人拴在了一起。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品尝了意外的酸楚,那独有的气味、光线、肌理的触感,以及萦绕在耳边的人们的话语,构成了三兄弟对那片土地独有的记忆。

整场旅行,各项精密安排被打乱,期待中的母爱也落空,这些意外和不确定让人心焦,也倍感失落。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意外,三兄弟收获了彼此间的信任,突破了隔阂,直至找到了自己。

当三兄弟追赶回程的列车,将父亲的所有箱包都让扔下,便也是放下了执念和包袱,转身,回归各自生活,那原来的生活,也将是新的生活。

我写好了故事的结局,但是却不知道故事是如何开始的,这不曾料想的意外、偶然、惊喜,将作为记忆留存在心底,也将成为生命持续前进的节拍。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Wechat ID: Lamotta_yajie

 10 ) 明媚阳光中的下午茶

大吉岭红茶被誉为“茶中香槟”,具有独特的麝香葡萄香味而享誉世界。

土黄的粗粝土壤,孔雀翎般墨绿的远山绵延,各怀心事的三兄弟围坐白色岩石旁,异域的风情中,共享一场布尔乔亚式下午茶,此时还有什么比大吉岭茶更适合成为这次茶会的主角呢?

茶汤金色透亮。

Adrien Brody迈着大长腿,轻快的跳上大吉岭号,对着Bill Murray,一脸无辜回望的时候。

大吉岭下午茶的序幕便拉开了。

拼了老命的奔跑,穿梭在混乱的印度街头,拖着沉重的箱子,指挥着已经不灵活的四肢奋勇向前,却毫无意义。

也许差的只是一张入场券,这个故事没有邀请你。

额中间的红点,头纱里乌黑的秀发,颤抖的睫毛下闪亮的眼眸,纤细的腰肢,三杯微酸维涩的柠檬酒开胃。

满头白色绷带的大哥,一脸忧郁的二哥,小胡子的小弟再次聚首,要穿越一年的疏离,从大吉岭开始。

他们口里说着爱意,却相互欺骗,视图寻找同盟,又互相背叛。

我爱你的言语下是虚弱疲惫的不信任,欺骗的背后是渴求同伴的隐秘愿望。

麦芽香氤氲,茶底苦涩。

在家庭中几乎成为家长的大哥,暴君式管控欲极强的对待弟弟们,他说,你们几乎是我带大的,要知道,我爱你们。

所以他事无大小巨细的安排,强制性军事化的要求他们服从,无视弟弟们的心情。

总喜欢偷东西对父亲遗物病态式占有,无法直面家庭责任二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明自己最受父亲喜爱,才会于争执中说:“父亲临死的时候说我才是他最爱的儿子。

”刚和女友分手持续不断监听女友留言机,却又果断来场艳遇的小弟。

他们三个人每个人都有病,都嗑药,且对这种迷幻上瘾。

这趟大吉岭的释放之旅,总有家庭的阴霾一直笼罩着三人,他们从未从童年中走出,固执的在原地徘徊。

行走在异域,囚困于过去。

父亲死于意外,连葬礼都未能如期参加的三人,却在印度村落里,参加了一场洁净,安宁的葬礼。

当Adrien Brody怀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说我的孩子死了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到死在自己怀里的父亲。

当在朴实的村民环绕中,在抒情的乐曲里,三兄弟感知到的是比交谈更有用的交流方式。

他们听了很多,想了很多,于是一起轻快的越过明黄的土壤,白色的沙砾,甚至越过了死亡与悲伤,重新向着母亲所在的修道院出发。

入口香甜,略有回甘。

想要寻找的答案,没有答案;想要奔赴的意义,没有意义;热烈的期待,令人失望;想去的地方,并不欢迎你。

生活总是如此,荒诞的有力,悲伤的无力,苦涩中裹挟着香甜,就像是逃离的母亲,却为他们留下各自要求的早餐,绝情中一丝的温情。

死寂中蕴含着希望。

当三人抛却父亲姜黄色的行李箱,跃入火红色的火车而去的时候,额中间的红点,柠檬味的汽水,默契对望中像大吉岭的下午茶告别,生活依然继续。

《穿越大吉岭》短评

打酱油的Bill Murray大叔真可爱,AdrienBrody的八字眉和粉红色裤衩好配

8分钟前
  • △4v5ki
  • 还行

【C+】这是我看过的韦斯安德森最无聊的一部电影&波特曼戏份三秒

13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在印度咖哩色的背景里,三个兄弟在学着沟通与理解,每个人都在拼了命的赶火车,没人看沿途的风景

17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还行

心灵之旅...ps:赶不上火车的Bill Murray于是就只能打酱油啦

19分钟前
  • Fan
  • 推荐

喜欢haha

22分钟前
  • utm
  • 力荐

问现阶段国际导演个人风格标签最明显的是谁,答韦斯安德森。问看一眼海报就知道是谁导演的作品,答韦斯安德森。

23分钟前
  • 宅拾叁
  • 较差

美工美景摄影是重点,节奏尴尬,并不喜欢这种叙事风格。

26分钟前
  • 三七
  • 还行

相比Bottle Rocket,这部Darjeeling较容易接受,风格化更明显。所有主角都像是穿越了其他十部电影而来,沉重,湿答答的,直到被一个印度旅程的烈日烤干,变得轻盈而艳丽。

29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维斯安德森这时候感觉恰到好处,之后的片就是一部比一部刹不住车的放私货

34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导演水准仍旧安德森,演员阵容也颇为强大,音乐总是能将人瞬间情绪点燃,只是剧本上稍显混乱,且推动整个故事的基础做的不是很牢固,不论是前史还是人物上都感觉差点什么。对于安德森来说这不算是优秀的。

38分钟前
  • 狗子
  • 还行

在如此狭窄的空间也要追求强烈的视觉感,不愧是韦斯·安德森。说实话全片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三兄弟的行李箱了,求同款啊求同款!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怎么都喜欢去印度精神旅行

46分钟前
  • 豆浆大王
  • 还行

旅行的快乐。

49分钟前
  • 小克
  • 还行

呵呵

51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推荐

安德森的冷幽默总让人欲罢不能。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看得我莫名其妙~

60分钟前
  • FrozaM
  • 还行

好pointless

1小时前
  • Pirouette
  • 较差

花花绿绿,闹闹哄哄

1小时前
  • 阿朴
  • 还行

这要是在中国。“你想跟我去洗手间抽支烟吗?”“对不起,本列车任何地方都禁止吸烟。”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

八字眉先生的粉红色内裤。。。

1小时前
  • 奚以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