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
Oaza,The Users,Korisnici,Oasis
导演:伊万·伊基奇
主演:Marijana Novakov,Tijana Markovic,Valentino Zenuni,玛鲁莎·马耶尔,戈兰·波格丹,Draginja Voganjac,Sasa Strugar,Milica Djindjic
类型:电影地区:塞尔维亚,荷兰,斯洛文尼亚,法国语言:塞尔维亚语年份:2020
简介:在智力发展障碍青少年疗护中心里,玛利亚(玛鲁萨·马杰尔 Marusa Majer 饰)遇见了德拉加纳,一拍即合的两人很快就成为了彼此生命力最重要的伙伴。当一个名为罗伯特(戈兰·波格丹 Goran Bogdan 饰)的男人出现在了两个姑娘的世界里后,她们双双无法自持的坠入了情网。这段三角恋情给玛利亚和德拉加纳之间的..详细 >
神妙小組隨機選片觀影系列,搖擺不定的手持鏡頭看久了我很暈,演員是真選用了智力障礙人士去演繹這個「愛情故事」,透過特殊人群著重刻劃人性和動物性的不同到底是真實的關懷還是另闢蹊徑的奇觀?(以奇觀視角解讀整件事非常之惡)智力障礙群體的情感反應原本就without filter愛恨分明得粗暴野性又純樸,人類社會用「文明」「正常」操縱人、刺穿人,而與其標準不符的少年人用自我毁滅證明沒有肉體碰觸的暴力和打壓也屬mental abuse唯有墜入黑暗但溫暖的死亡之中才屬於能被看見的反抗,傳遞他們真正的意見竟要透過暴烈形式的死亡
恰到好处的用力过度
6/10。选材跟思想内核真的很不错,就是节奏过慢导致影片有些沉闷,如果再浓缩一些会是一部佳作。
如果脱离了社会性,他们真的是一对幸福的亚当夏娃!
#PYIFF#群体确实特别,但有多少共情真的因人而异了!用肉体的疼痛来表达人物无法言语的内心痛苦和绝望,这点会想到《推拿》!
2020平遥。放在现实中,又是一个道德困境,智力缺陷人群的爱情、孩子、死亡。全部由智力缺陷演员拍摄,社会意义恐怕远大于故事本身。
说没有影像剥削我是不信的,稍稍将目光从三位主角身上移开,看看成为影片背景的疗养院里的其他智障人士,就能发现他们与主角是如何的不同。他们的目光、表情、行为,才是我多年相处的熟悉的智障人士。这个导演拍了三个智障人士这么多狗血剧情,三角恋、自杀,戏剧性比正常人还多,这不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拍摄,他们的生活的戏剧性不在这些地方。
在今年平遥国际电影节看的第八部影片。塞尔维亚电影,延续着东欧电影强调视听为主的电影感:宽银幕画面,大量视听动作镜头的表现,突出声画组合作用等。比如第二女主割腕自杀的场面,是透过巨大洗衣机转动的影像和声音从轰鸣到静止的长镜头来表现,突显了作者的电影美学追求。当然这些也使得影片叙事节奏缓慢,略显平淡。
6分!【平遥电影节片单】
整部电影悄然间完成主角的置换,在置换过程中“绿洲”的主题逐渐明晰,两名处于边缘谱系中的边缘人,亦获得了众生平等、富有诗意的爱情。
讽刺的科教纪录片开头,此后清晰的呼吸加增强的环境音全程代入,演员是如何做到的?这粗莽的爱情
生猛的手持,大量的特写,边缘和底层人的特殊人生,导演一定是达内的信徒,开篇老胶片宣传片到现实真实世界的过渡很有创意,导演说看到这些画面就觉得它应该出现在那里,我想这是对的,不过成片效果还是稍显稚嫩和刻意。
还是不太能接受完全用智力残障人士拍这么自虐抑郁的片子,虽说国产片也有过好多这样的配角,《第八日》还拿到并列戛纳影帝。三角恋三段式三视角,有几幕低照度下的视听风格尚可,导演真不如把片头介绍欧洲这类疗养中心历史的胶片素材再好好整理出一部纪录片。第四届平遥影展卧虎单元。
极具社会人文关怀色彩的欧洲电影, 智障青年的割腕者同盟。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向往自由,不愿意被囚禁,他们也有真挚的感情,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尊重。其实觉得电影中欧洲残障人士疗护中心的生活条件还是过得去的,看完对比一下最近看到的新闻,河南某村里的老头娶年轻智障女孩,女孩在哭母亲还在边上笑。很无语不想再多说什么。
本片的主角几乎都是没有台词的,连眼神和动作戏都很少,演员们真的可以演出一种智力障碍人群的状态来,包括配角的表演也是如此,让人有进入另一种陌生世界的感觉。导演为了突出特殊性,在听觉上做了功夫,放大周边世界的效果音,对我们来说需要屏蔽的噪音,但他们却需要一直忍受。在三个视角接力讲述故事的时候,看着他们从相爱到追求自由的变化过程,这故事的结局就是他们唯一能追逐的绿洲。
今年第三次找错片了..
虽然角色和演员都很特殊,但故事情节还是比较烂俗。全片对话很少、画面很暗,满满冷冽气息,但另一方面也让共鸣变少。
这部电影的冲击力很强,前提是你的观影经验能够适应导演的破坏性,否则又会是很好睡的类型。
不错啊!
受到韩国《绿洲》的启发吗